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竣工規劃核實測量與質量控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工程規劃核實測量主要是由測繪機構在規劃管理機構批準下,對建筑平面、輪廓、附屬設施等展開信息測量,將測量成果匯編成統一格式,為規劃核實以及相關地理信息更新提供數據支持。
1質量控制要點
1.1平面位置
通常,竣工測繪環節使用數字成圖方法,當測繪區基礎的地形數據較為全面時,可使用全站儀進行修測成圖。在測量環節應重點把控地面上方和下方建筑物輪廓位置,同時,還應注意關鍵位置坐標,結合建筑類別和規劃核實相關要求等,綜合確定。測量地形圖中主要地物點、鄰近物二者點位中誤差≤5cm;圖中次要地物點、鄰近物二者點位中誤差≤7cm;各個地物點之間的間距中誤差≤5cm。
1.2平面及高程測量
測繪環節,常使用和項目規劃相符的平面坐標系及高程系,保證外業數據采集精度,提高測量成果質量。規劃核實的測繪精度通常高于普通測繪,所以應使用超過1次復核方式控制圖根導線平面控制點、同級高程控制點等。具體碎部測量時,常選擇RTK測量方法,在參考站系統網絡覆蓋區域內展開連續作業,1個測控點展開2次獨立觀測,保證2次測控過程,平面坐標的較差≤2cm,垂直較差≤3cm。測量檢測>1個復測點,位置平面較差≤5cm。使用RTK法測量高程時,需要保證測量區域地面水準測量精度為等外級。特別要求的項目,高程測量環節可使用水準測量法,借助水準儀展開單程觀測。竣工測量過程中,高程控點和起算點二者相對誤差≤5cm。
1.3測繪成果
核實測量成果需要和相關規范、技術要求等相符。在《城市測量規范》中對地理基礎信息的測量要求為,按照1:500比例尺進行標注。測量范圍涉及到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部的進出口平面、道路位置、寬度以及配套設施規模等。在規劃信息的采集方面,應包括建筑地基界址、建筑間距測算、規劃標高以及建筑高度等。同時還應采集單體建筑面積、建筑密度、綠化面積、層數等信息。此外,結合城鄉規劃部門對實測成果質量要求,測量范圍應包括許可范圍之外前一排建筑。當建筑前方為市政道路時,應將測量范圍延伸到道路外側30m處。測繪環節對工程周邊建筑物和構筑物展開實時測繪,按照測繪結果編制報告,為規劃管理和成果的其它利用奠定基礎。
2竣工規劃核實測量不同階段的控制內容
2.1外業測量
外業測量應結合建筑物測量和現場地形等特征,繪制出比例尺為1:500竣工現狀地形圖,應滿足《城市測量規范》(CJJ/T8-2011)。控制要點:其一,一般竣工規劃核實測量范圍處于建筑用地紅線區域以及紅線外60米范圍之內所有的地形以及地物;其二,建筑用地紅線內部所有地形和地物逐一實測,在紅線外側的待測物可按照原有基礎資料數據,引用數據時應保證其精度符合測量技術要求。其三,考慮竣工面積計算需要,建筑公共空間高度<2.2m架空層、插、夾、技術等空間層面積,根據審批方案要求可不計算容積率之內。通常建筑實際施工環節會將層高進行更改,因此,實測環節需要對以上位置的高度和面積精準核實。其四,綠地面積測量按照用地范圍實際測量面積,包括屋頂綠地面積,可使用附注文字、照片等加以說明,便于后期對建筑綠地面積準確計算。
2.2核實相關指標
指標核實主要是實測數據與批后規劃方案指標進行對比。核實過程應注意以下要點:建筑密度的計算需按照建筑底層輪廓的外圍數據確定其占地面積。當建筑底層包括架空部分,計算建面時應將架空結構周圍水平的投影面積加入其中;當建筑存在露臺、走廊、陽臺等結構以及存在落地柱時,結構與室外地坪之間高度差<2.2m時,計算建筑物的占地面積時,應將以上結構的水平投影考慮其中;當建筑下方存在公共通道時,也應按照水平投影確定實際占地面積;當建筑存在室外扶梯和樓梯時,按照結構水平投影計算實際占地面積。計算建筑容積率過程,應將面積核增考慮其中。針對超過規定的建筑層高,使用核增系數展開計算。同時核實過程還需要注意特殊情況,如果設計層高是基于規范或者安裝設備,又或是作為公共空間時,此時不必將核增問題考慮其中。建筑的門廳和大堂等核實面積按照實際建筑面積根據審批方案,可計算容積率。核實建筑高度測量范圍主要包括:建筑物室外樓高、室內層高等,同時還包括屋面結構、檐口標高、女兒墻、建筑頂點標高等。測量平頂建筑時,高度計算需從地坪單元入口位置到檐口頂部;當建筑屋面存在女兒墻結構時,測量時應從地坪至女兒墻的頂部;當建筑屬于坡頂結構時,并且坡度≤30°時,高度測量應從地坪單元入口位置到檐口頂部;當坡度>30°時,計算高度時應從地坪位置到屋脊頂部;當建筑屋面上含有電梯房、設備房以及樓梯間等結構時,如果超出屋面高度≤6m,超出部分面積小于屋面面積1/6,此時超出部分可不算作建筑高度。建筑面積計算過程,將建筑層高為2.2m作為分界線,此時對于高度處于2.0~2.4m的技術層和車庫層需要對其凈高加以測量,檢驗層高測量的精準性。
2.3匯編成果
測量之后應按照測繪成果將資料匯編成特定格式。成果匯編屬于規劃核實測量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應控制匯編質量。匯編內容包括竣工地形圖、綠地面積、建筑面積實測表、技術指標和文字說明等。綠化面積的測量結果,需在綠地邊界位置使用界線標記,并用相應符號填充至邊界。使用文字標記構筑物、園林、水景、地面等綠化地帶分布。建筑實測面積與規劃許可面積之間誤差超出誤差范圍,則需找出實際原因,并客觀準確標明,為管理部門審核提供可靠依據。
3結束語
總之,竣工規劃核實測量是規劃監督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為規劃管理機構提供精準的測繪成果,以便于開展工程規劃核實各項工作。測量結果精準度直接影響規劃管理部門核實工作流程以及項目驗收過程的時間,而竣工地形圖又可以及時更新相應的地理信息資料。因此相關測繪技術人員應掌握測量各環節的控制要點,分別對測量的各個階段展開質量控制,提高測量成果精度。
作者:蘭小平 單位:新余市規劃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