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征大全11篇

時間:2023-09-01 16:43:30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征

篇(1)

電影音樂是指為電影創作、編配的音樂,它既是電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電影音樂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審美特點。通過電影音樂的演繹,觀眾可以用心去感知和體驗影片中那些看不見的東西,使觀眾對電影中表達的世界進行審美思考,從而徹底融入電影世界中。而只有在電影所設定的故事氛圍和戲劇情節中去感受電影音樂,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電影音樂的內涵。

一、電影音樂的審美特征

電影音樂的審美具有不同于其他音樂門類的特殊本質。它不具備傳統音樂的自足性和獨立性,必須時時刻刻明確地將其置于畫面、音響和人聲等系統元素的背景中進行體悟和考察,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藝術審美感受。

1 聲音與畫面相互結合相互滲透。

聲音與畫面的有機結合是電影音樂的最大特點。電影音樂與畫面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從傳播學角度來考慮,電影音樂表達的內容是畫面、文字、音響和人聲等其他電影藝術元素所無法表達的東西,或情緒感受,或理性認識。電影畫面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而音樂使人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因此,只有在音樂與畫面有機結合時,音樂才變得強而有力,才會激活了畫面,促使畫面與觀眾的情感互動,引起共鳴,使得音樂抽象化的表達與電影具象化的表達渾然一體。而另一方面,影片畫面本身所具有的那種較強烈的客觀性和具體性要求在音樂方面得到補充,使之獲得一定的主觀性和概括性;而純音樂本身的那種“無對象性”、“不確定性”則要求從畫面方面得到補充,使之獲得一定的具體性和明確性,這里正體現了矛盾雙方的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互聯結的關系。

2 音樂表現內容具有確定性。

純音樂的創作常常是創作者個人的某種情感的表現,可以是作曲家個人的自我表現。但是電影音樂的作者創作的音樂就不可能是個人的情感表現,必須受到規定情節和畫面的制約。他在創作電影音樂時,必須跟著影片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必須與畫面規定的情感相符,不能自作主張地表現與影片不相干的個人情感。從感受者的角度分析,電影音樂較之純音樂更好懂,這是因為在欣賞電影音樂的同時,伴隨著內容具體的畫面,音樂的內容也有明確、具體的依據。因此,電影音樂具有很強的確定性。電影音樂可以幫助畫面來完成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并和影片所展示的內容相結合,推動劇情發展。

3 電影音樂的結構形態具有間斷性。

由于電影中畫面轉換的關系,電影音樂往往會喪失其連貫性,并具有時間上的間斷性,這也是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征之一。電影音樂的時間上的間斷性,是影片畫面的跳躍性以及音樂與畫面相對應的從屬關系造成的。電影作曲家必須跟隨內容不斷變化的畫面,創作出不同內容不同節奏的音樂。也就是說,電影音樂的形式結構常常并不遵循通常的音樂發展的邏輯或程式,而是受到電影蒙太奇結構的直接制約。一部影片的音樂,有相對完整的段落,如片頭音樂、片尾音樂,或為特定場面制作的音樂,但大多數情況下,音樂只是一個不長的段落,拉赫瑪尼諾夫有時僅僅是一個短小的樂句,或是一個主導音樂動機甚至只是一個和弦。而情節內容的發展在時間、空間上的巨大靈活性,也必然造成傳統音樂表演手段的喪失和音樂風格語言拉赫瑪尼諾夫的喪失,而形成一種只有電影音樂才具有的多變性。這一切在電影音樂中是司空見慣的。

二、電影音樂的藝術性表現

電影音樂可以刻畫人物性格,對塑造電影中的人物形象也起著關鍵作用。電影音樂準確地塑造人物形象、解釋影片主題思想、參與劇作、確定影片風格、說明時間和環境等作用。音樂音響不僅能營造與影片貼切的氣氛,還能訴說一些無從表達的心理糾葛,還能傳遞人物的心靈感受,強化和突出某種動作和動態。恰當的音樂呈現對觀眾理解電影的情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1 對人物性格進行藝術性的塑造。

電影中的音樂一般對整個電影的劇情起著推動及調節作用,是影片情感的一種延伸,電影史上無數的經典影片都有經典的音樂伴隨著,例如:法國名導盧貝松執導的科幻電影《第五元素》,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難以抗拒的美學及視覺盛宴。大部分看過本片的人,都為影片的景觀驚嘆,也為利落的剪接而驚喜,更多的人認為“第五元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不是美學不是特效,而是它的配樂,古典歌劇變成動感十足舞曲的手法,配合蒙太奇剪輯,那段外星女郎唱歌的片段,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完全展現出導演和配樂大師聲氣相通的默契。馮小寧導演的《黃河絕戀》、《紅河谷》、《紫日》、《嘎達梅林》等影片,作曲家多創作龐大交響樂,表現侵略者鐵蹄下不屈的民族英雄精神,影片《紅河谷》中,戰斗最慘烈的畫面――人民反抗英國入侵者的戰斗段落,嵌入優美綿長的藏歌(女聲獨唱),使聲音和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效果,接著是壯烈激憤的男聲合唱,節奏漸快,從而表現了至死不渝的英雄氣質。

2 藝術化地表現電影的主題思想。

每一部電影都有它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而電影中音樂的恰當使用無疑對主題思想的藝術化表現提供了重要手段。電影音樂用音樂這一手段為深化影片的主題思想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在我國的電影音樂中,運用“主題歌”來概括一部影片主題思想的做法,有著優良的傳統,不僅電影歌曲可以起到深化影片主題思想的作用,電影樂曲同樣能起到這種作用,并且比用歌曲的時候多。這種用以表達影片主題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緒或刻畫主人公性格的主題音樂是影片音樂的核心,是全片音樂發展的基礎。在一部影片里,往往在關鍵的時刻,用主題音樂對劇情或主要人物進行烘托、渲染,從而達到深化影片主題思想的作用。影片《人到中年》(導演王啟民、孫羽,作曲吳大明)的主題音樂,對深化影片的主題思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動聽的主題音樂,生動地勾畫出女主人公對事業的追求,對人生的堅定信念,突出了這一代知識分子“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偉大人格力量。這一音樂主題以弦樂演奏為主,它所產生的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使無數觀眾深受感染,從而使它成為中國電影音樂史上的佳作。

3 對影片場景和氣氛進行藝術化的描繪。

可以用音樂來渲染烘托電影畫面的情緒及氣氛,加強畫面所表現的事物特征。用音樂對畫面中富于動作性的事物或情景用獨特的音響特征加以描繪,如鳥鳴、追逐、機器運轉等,也 就是說用音樂手段為畫面提供一種聲音的造型。有的可以從聽覺上強調和加快畫面節奏,加強心理的緊張度;有的可以從視覺上拉慢畫面的節奏,造成心理時間與實際時間的距離錯覺,有的還可以對影片所表現的事物和情景作神似的描繪來表達感情,畫面和聲音是電影藝術形式的基本要素,一首優秀的電影歌曲,往往在承載它的影片已被人們淡忘,還因為動人的旋律、洗練的歌詞、鮮明的思想而被傳唱,成為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喚起許多沉睡的記憶。例如:當你在記憶中翻閱描寫的影片時,《平原游擊隊》中鬼子進村的那段音樂可能是第一個浮現在腦海里的。銅管樂恢宏的氣勢、強力度、進行曲風格把日本鬼子鬼鬼祟祟的動作、小心翼翼的神態、陰森蠻橫的行徑,在滑稽而略帶嘲諷的音樂聲中被表現得繪聲繪色、栩栩如生。利用音樂形象與視覺形象的相似性來解釋畫面,也是電影音樂中常見的一種,它的作用就在于對畫面上呈現的視覺形象,通過相應的手段加以強調、渲染。例如:好萊塢著名電影《亂世佳人》這部影片中,情緒不同的音樂出現在不同的場景中,音樂充分發揮了藝術化的描繪功能。

4 以音樂抒情,藝術化的表現人物特征。

篇(2)

電影音樂指的是專門為一部電影創作的音樂作品。電影音樂不僅是電影的基本構成,而且也是一個完整的作品。在電影中融入音樂作品,使得音樂與畫面有機結合,能夠使得觀眾更加深入地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而進行審美性的思考。同時,觀眾在電影特定的情景中去欣賞音樂,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

一、電影音樂的審美特征

電影音樂與其他類別的音樂有著一些區別,它是缺乏一定的獨立性的。因此,電影音樂必須要與畫面和人物語言相結合,使得觀眾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獲得審美體驗。

(一)音樂與畫面交相呼應

眾所周知,電影作品中的音樂是電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畫面互相滲透、互相融合。值得注意的是,音樂卻與畫面有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音樂所突出表現的側重于引起觀眾的情感體驗,而畫面則是給觀眾以視覺上的欣賞。鑒于此,在電影作品中有效將音樂與畫面相融合,能夠使得兩者發揮出更好的作用,起到相互輝映的作用,易于引起觀眾的共鳴。另外,音樂作品具有著主觀性的審美特征,與具有客觀性、具體性審美特征的畫面有機結合,兩者能夠相互補充,起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二)音樂在表現內容上以劇情為依據

作為電影作品的音樂,在創作上必須要以劇情為依據,在整體效果上要符合電影的整體基調。具體來說,電影音樂要符合人物的情感狀態,同時還要以劇情為依據,并與畫面相結合。從情感體驗的角度來講,相比較來說,純音樂更容易引起觀影者的共鳴。這是因為觀眾在觀看電影時,純音樂與具體畫面內容相輝映,能更加明確的表達情感。可見,音樂作品對于推動電影劇情發展、更好的表達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音樂作品在結構上有著間斷功能

一般來說,一部電影會有多個畫面轉換的鏡頭,相應的音樂作品也就必須與之相符合,起到間斷性的功能與作用。可以說,電影中的音樂作品有著一定的間斷性特征。這是因為,電影中的音樂作品和畫面應當保持著一致性,而電影劇情的跌宕起伏,勢必在畫面表現上有著一定的跳躍性,從而使得音樂作品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最終,在一部電影的不同時間點,會呈現出不同情感、不同節奏的音樂作品。

二、電影音樂的藝術性表現

電影中融入音樂作品,不僅對于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形象有著重要的作用,且還能夠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人物性格,使得觀影者能夠深入的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人物特質。同時,影片中音樂的聲響在渲染劇情、烘托氣氛等方面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為觀影者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促進觀眾加深理解電影作品中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一)對人物性格進行藝術性塑造

眾所周知,電影中的音樂作品對于影片劇情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是電影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縱觀電影史上的多部影片,可以看出,有的電影通過音樂作品的烘托,能夠為觀眾帶來一種美學上的體驗,在情感上引起共鳴;有的電影采用的是交響樂等作品,這在氣勢上為觀影者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給予觀眾較強的代入感。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作品中音樂元素的合理使用,對于深入的刻畫與表現主人公的性格有著重要的意義,或是溫婉柔情、或是具有英雄氣概,都是可以由音樂進行有效烘托表現出來的,最終更好的對電影中的主人公性格進行藝術性的塑造。

(二)藝術化地表現電影主題思想

毫無疑問,任何一部電影作品都要有著明確的主題,并依照這個中心思想合理組織、調動各種元素,以期共同發揮作用,更全面、更深刻的表達出電影的主題。其中,音樂作品就是電影作品中的基本組成部分,并在表達電影主題思想方面有著重要的烘托作用。通常來看,我國的電影作品,往往使用“主題歌”來總結這部電影的主題,有著突出與明確中心思想的作用。另外,不僅“主題歌”能起到深入表現電影主題的意義,電影中的樂曲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可以說,這類能夠表達電影主題、明確劇情中心思想的音樂,在整部電影中有著重要的基礎地位。同時,在電影劇情發展的關鍵環節,有效、合理的使用音樂作品還能夠強化人物性格、渲染場景氣氛等,進而引起觀影者的共鳴,最終起到深化影片主題的作用。

(三)對影片場景和氣氛進行藝術化描繪

在電影作品中使用音樂,不僅能夠有效的配合畫面推動劇情的發展,而且還能起到烘托電影場景氣氛的作用。具體來看,在表述有著動作性特征的事物時,可以用歡快的音樂為具體的畫面提供一種聲音上的造型。這種在聽覺上配合視覺上的表現,即音樂配合畫面的表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強調和加快畫面節奏的作用。可以說,電影中的聲音和畫面是兩大基本組成部分,音樂作品運用的好,通常會為觀影者所記憶深刻,并通過熟悉的旋律、明確的歌詞內容回想起優秀的電影作品。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音樂作品對于推動電影整體表現力來說,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的音樂作品在烘托場景氣氛上,有著強調、渲染的功用,能夠充分發揮藝術化的描繪功能。

三、結語

可以說,音樂對于烘托電影的主題、使得電影更富表現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在藝術性表現上還能滿足觀眾的多元化需求。經過上百年的發展,電影音樂已經自成一套體系,并與其它元素相互融合,共同來表現電影的內涵,以期使得觀眾得到較高的觀影體驗。可見,電影音樂在提升電影作品整體藝術性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電影音樂可以與畫面、聲音等交相輝映,形成聽覺與視覺的有機統一,能夠烘托出人物的特征,更好地表達劇情,以其獨特的審美特征完滿的進行了藝術性的表現。

參考文獻:

[1]雅烏塔羅.電影音樂的抒情功能及其表現特征的審美心理研究[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01).

[2]沈佩偉.論電影主題音樂的審美特征[J].電影文學,2010(08).

篇(3)

一、情感藝術視域下音樂美學浪漫主義思想

所謂浪漫主義,就是指一種情感的藝術表達方式,無論是對于思想的呈現還是對于極致美麗的描述,浪漫主義中對于人性情感的表達已經高于音樂創作理智。在情感藝術視域下,音樂美學的浪漫主義思想是文藝的思潮,其浪漫情懷起源于創作者情感豐富的主觀世界和熱情開朗的心理變化。這些浪漫主義所隱藏的特質,是對于音樂的再創作,對于音樂美學的極致展現。從美學角度來看,強烈的個人情感能夠激發音樂中的主流特征,浪漫而又極具思想性的音樂創作思想是音樂曲目的靈魂,情感與音樂表達形式的結合能夠將音樂的藝術性提升到史無前例的高度之上,保證音樂藝術的浪漫感情成為美學審美和準則之一。

從音樂發展的歷史上來分析,浪漫主義的音樂美學代表著一個歷史時代,無論是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還是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都是將音樂美學中融入浪漫主義精神,將古典藝術結構與音樂情感性互相結合,在這樣的浪漫主義特征之中,音樂風格也較為多樣化。黑格爾曾經從哲學層面對于美學這一概念進行了定義,其認為美學就是藝術的感情呈現,音樂藝術作為浪漫藝術內容的分支,其情感特性絕不單單是對于音樂符號的組合,而是應該將浪漫思想融合到音樂精神內容之中,保證音樂能夠以情感性為準則,脫離原有音樂創作形式的禁錮而成為自由的浪漫情懷展現藝術。

在情感藝術視域之下,音樂的美學特點能夠在該領域擴充到不同的情感之中,無論是歡樂、喜悅還是悲傷、煩惱,都能夠作為浪漫思想的承載情緒,其音樂的浪漫思想不依附于音樂而存在,而是與音樂情感藝術相生相存,互相協調。在這樣直觀的音樂美學之下,情感才是真正造就浪漫思想的元素。

二、情感視域下音樂美學的深度特征

在情感視域之下,音樂美學被藝術化,無論是音樂的形式、內容還是精神理解都能夠通過美學元素呈現出來,保證古典藝術情懷能夠作為美學藝術的載體為音樂藝術創作提供契機。下面我們根據音樂美學的特點,簡要分析融合情感藝術的美學元素特征。

(一)情感性

對于音樂藝術來說,其情感內涵就是對于美學元素的深度呈現。在一般的情感性音樂創作中,創作者利用自我音樂情懷對于音樂藝術進行了多層次的展現,將自我心理變化與音符變化相融合,令音樂曲目擁有了其自由的藝術靈魂。在這樣的音樂之中,其美學中所追求的藝術觀念就被展現出來,無論是悲傷還是歡樂的情感,都帶給了音樂藝術不同的美學特性,保證在音樂美學中,純粹的感情豐富了藝術的內容,借助于自身情感和創作和演奏的音樂曲目成為了美學元素的承載體。

(二)文化性

在音樂節奏和韻律之中,往往蘊含著詩歌、戲劇等多個領域的藝術特點,從情感視域之下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詩歌和戲劇所遵循的審美品格在音樂藝術中也得到了體現。所以在美學視角之下,音樂藝術中所呈現出來的文化特性正是音樂美學與文學美學融合的最高境界,美術、戲劇、音樂之間的藝術情感能夠為音樂藝術提供靈感,在浪漫主義音樂情懷和思想之下,藝術自身的文化性是美學元素對于音樂的滲透。

(三)多變性

對于音樂來說,正是音樂其藝術情感中所呈現出的不固定的美學特征,所以其才能夠成為承載人類心理情感和歷史變遷的重要藝術方式。所以從情感視域的角度進行分析,探索音樂美學的基本特征,就需要重點分析音樂中所存在的多變性。隨著音樂藝術的發展,不同時代對于音樂審美的需求也在發生著不斷地變化,無論是浪漫主義思想、現實主義思想、流行音樂都是對于音樂不同內涵的展現,但是在多變的音樂形態之中,音樂的美學特征從未發生變遷,琢磨不定的音樂藝術形態和風格才是音樂魅力所在之處。所以對于音樂美學來說,其深度特征就是音樂的多變性本質。

(四)浪漫性

在上文分析情感視域的浪漫主義過程中,我們可以認識到音樂美學能夠以浪漫的思想作為其承載體,所以相反來說,浪漫性也是音樂美學的特征之一。從音樂美學所具有的審美元素之中我們可以認識到,浪漫思想能夠為情感藝術提供保障,音符之間的節奏強弱變化,都能夠作為浪漫主體的承載者,所以浪漫在音樂中被認為是最為真實、自由的藝術分支,從美學的角度來看,不同歷史時期都對于浪漫主義進行深度贊美,從藝術性的角度來看,浪漫思想是美學的另一種展現方式。

三、結語

探索音樂美學的基本問題,無論是從情感視域的角度出發還是以浪漫主義思想為基點進行分析,都是對于聲音和形態風格的分析。在主流的音樂文化中,美學的判斷依據就是根據藝術的表現性形式和表現情感為評價內涵的,所以所謂美學的基本特征,就是指在音樂范圍之中受到情感藝術影響的音樂特點。無論是中國音樂美學還是外國音樂美學,都是從藝術的特點進行定義,結合自我音樂特點對于藝術風格進行敘述。在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對于情感視域下的浪漫主義思想進行了探索,結合不同時代對于審美的藝術性要求從美學角度的深度分析了音樂內涵,這樣的分析方式能夠是音樂的美學元素以更為直觀、具體的方式展現出來,保證音樂藝術能夠在情感的影響下更為深度化,保證美學元素與音樂元素的結合能夠為音樂帶來不一樣的藝術體驗和情感構造。

參考文獻:

[1]季欣.瓦格納浪漫主義音樂美學思想新論[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S2).

篇(4)

一、小提琴的舞臺藝術

小提琴的舞臺藝術是世界音樂舞臺當中的一顆璀璨“明星”,小提琴的舞臺演奏也逐步與其他音樂形式進行融合,進而呈現出音樂的最佳形式。小提琴的舞臺藝術正在積極尋求貼近市場以及能夠符合流行音樂發展的舞臺實踐形式,而廣場藝術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形式,具體有以下幾種特征。

第一,現代的舞美。小提琴的廣場舞臺藝術在表演場地以及形式方面突破了局限,加上舞臺的獨特性和時尚化的藝術表現,使得觀眾能夠獲得極具沖擊力的視聽享受。

第二,高科技的聲光。在進行小提琴演奏時,為了增強舞臺效果,將高科技的音響和燈光引入其中,為小提琴表演者以及觀眾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

第三,多元的交流。隨著音樂風格的多元化,小提琴的舞臺藝術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特征,擁有多元化的表演,讓小提琴的舞臺更加燦爛、更富有吸引力。

第四,舞臺藝術的民族特征。小提琴的舞臺藝術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逐步融合了傳統文化以及音樂藝術,在具體的表演環節上也突出了民族特征,彰顯了我國的文化和藝術魅力。

二、小提琴的審美特點

(一)情感美。音樂創作當中的情感美,是小提琴審美特征當中的一個突出表現,作曲家在實際的創作環節會融入自己的情感,這種情感會透過音樂表現出來,尤其是在故事題材、作曲手法,以及整個音樂的材料方面都能夠體現出小提琴的情感美特征。

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為例,在音樂創作的題材方面,選擇了中國傳統的愛情故事,這就為凄美悲涼的情感表達奠定了基礎;在音樂材料的選擇方面,這部小提琴協奏曲將原有的唱腔和曲調進行了重新組合和創造,并將越劇唱腔以及戲曲藝術進行整合,既具有民族化的藝術特色,又凸顯了對民族音樂的深厚情感;在作曲手法上,?@部作品將小提琴藝術審美巧妙地融入其中,并用奏鳴曲式的結構來呈現整個音樂框架,從而生動形象地描述故事,促進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情感美是小提琴審美特征當中的一個突出表現,也體現出小提琴演奏技巧的高超。

(二)意境美。在小提琴演奏當中,意境美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特征,也是小提琴演奏者用自己高超的演奏技法呈現給觀眾的與作品內容一致的音樂意境。小提琴演奏者需要運用自己爐火純青的演奏技巧,以及動人心魄的音樂旋律來逐步引導觀眾,使得觀眾能夠盡情遐想,并且隨著演奏的逐步升華,讓觀眾進入到音樂意境當中,充分享受和體會故事,獲得良好的音樂享受和體驗。這也要求小提琴演奏者加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演奏前深入分析作品,最終用音樂語言來為觀眾講述故事,將故事中的情節、人物等進行再現,讓觀眾猶如身臨其境,同時也能夠顯示出音樂作品的感染力以及生命力,呈現出多元化的音樂色彩。

(三)共鳴美。小提琴音樂藝術另外一個審美特征是用音樂傳遞出共鳴之美,而此處的音樂共鳴指的是作曲家、演奏者以及觀眾之間的循環共鳴,而且只有當音樂藝術能夠帶給廣大觀眾情感和藝術上的共鳴,才是真正的優秀作品,也是衡量小提琴舞臺藝術優劣的一個重要方面。

同樣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為例,這部作品將梁山伯和祝英臺相遇、相知、相戀的過程展現得淋漓盡致,并且符合人物內心情感的變化,在音樂表現當中有壓抑也有爆發,使得廣大觀眾、作曲家以及演奏者都不自覺地投入到整個音樂作品當中,深刻感受到音樂傳遞當中的共鳴美,禁不住感慨萬分,拍手叫好。

篇(5)

一、各類藝術的審美特征

審美性是藝術的一個特征,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產物,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是人所創造的,反映著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然而只有能夠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具有審美價值或審美性的人類創造物,才能稱作藝術品。

(一)表現的藝術

1.建筑:建筑也是靜態的表現藝術,和工藝品一樣具有實用性和審美性。它通過對空間、比例、形體結構布局,以及裝飾、色彩、圖案等制造出一種情調,側重于情感和意境的表現。如巴洛克建筑強調實體與空間的運動感和豪華感,通過富麗的裝飾,營造出一種舞臺般的夢幻效果。雖然建筑是靜止不動的,但是具有音樂一般節奏和韻律,建筑的美類似于音樂美。正如德國美學家謝林稱“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筑。”②

2.音樂:音樂是一種動態的表現藝術,也叫表情藝術,音樂的審美特征不僅通過音響、節奏、旋律以及和聲等表現手段,還通過音樂家的表演來使欣賞者產生美感。這種音樂所傳遞出來的美感既有作曲家的創造,又有演奏家的再創造,這種極具概括性的藝術,是最能振奮人心的精神藝術。正如叔本華所說:一切藝術都希望達到音樂的狀態。

通過對這些表現藝術的了解,我們知道了表現藝術也來源于生活,欣賞這類藝術作品使人直接感受的是藝術家的情感、心靈和精神境界。

(二)再現的藝術

再現藝術指的是再現生活,但不等同于對生活機械地的模仿,它是藝術家通過對生活的加工、改造、提煉中表達藝術家的審美理想和思想感情。

1.雕塑:雕塑是靜態的再現藝術。它通過形態造型來反映和再現生活。雕塑的審美特征在于把豐富的內容凝縮在一個形象鮮明的塑像,借助有限的動作、姿態、臉型、面部的描寫等,使欣賞者聯想、想象到更多的內容,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具有概括性,凝練性和普通性。如羅丹的雕塑《思想者》,它是《地獄之門》中央上部的一個坐像,表現了一個強有力的巨人對地獄里悲劇所引起的思索。作品中的動作、神態有力地表達了他矛盾的心情和內心的痛苦。作者用這個想象來象征《神曲》的作者但丁。③

2.繪畫:繪畫作為一門悠久的歷史藝術,它和雕塑一樣也是靜態再現藝術。它的審美特征通過線條、色彩、構圖等運用,來塑造形象、再現現實、反映生活,也體現出了畫家審美感情和審美理想。

(三)語言藝術

語言藝術主要指文學藝術,它的突出審美特征是借助語言塑造典型的藝術形象和意境,深刻反映生活和豐富情感。文學藝術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詩歌、散文等,一類是小說。語言藝術通過“形象―語言―形象”的過成,給欣賞著提供了想象和再創造的廣闊天地,使欣賞著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語言的理解產生意境美,從而獲得強烈的審美感受。同時文字、繪畫與詩歌在美術傳統中長期存在密切的融合。但是語言藝術也有缺點:它不像繪畫可以直接展現出人物形象,必須經過欣賞者的再創造之后才能獲得審美感受,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小結

藝術的多樣化,藝術分類也多樣化,所有的藝術分類方式都是相對的。通過這些藝術的分類,我們能容易找出它們之間的審美特征,不僅提高和發展各門藝術,同時也提高和豐富各門藝術欣賞的能力。每一種藝術一方面努力追求自己特有的現實方式,另一方面有都接受其他門類的影響,各種類藝術之間相互區別,同時又相互聯系和相互滲透,它們都是認識與情感、再現與表現的統一。它們的特征也是相對的,我們絕不可以將其絕對化,本文通過對各類藝術之間的審美特征的學習為自己在以后的藝術創作中做一些鋪墊,以期能激發出創作的火花呢。

篇(6)

建筑藝術是一門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但建筑藝術只是為我們創造一個美的空間形象。它真正的“價值”來源于欣賞主體和建筑形象相互作用的體驗與鑒賞活動。它是欣賞主體在審美過程中體驗到的一種主觀心里意緒。所以,人要是自己居住的環境空間更加藝術化,就必須能夠發現、感受建筑藝術的美,能通過自己的鑒賞活動去充分領略它的魅力。而這里建筑藝術的審美特征就十分的重要了,它對人在欣賞建筑藝術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筑藝術是一種實用藝術,它是實用與審美的統一

它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技術手段,根據物質材料的性能和規律,并按照一定的美學原則去造型,創造出一個既適宜居住和活動,又具有一定觀賞性的空間環境的實用藝術。它一方面具有實用功能,是一種技術活動,在適合物質材料的性質和規律的情況下,改變物質材料的面貌,使它適合人類物質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審美功能,是一種藝術創造活動,它在按照美的規律造型的過程中,積淀著人類的審美感受。物化著人類的精神體驗。建筑藝術的實用性。一方面表現在建筑的內部空間適用于主體的活動需要。另一方面還表現在建筑的外部形式適應于材料的結構功能。建筑藝術直觀的形式美,往往都是形式與功能、藝術與技術的統一。

其次,建筑藝術是一種空間創造藝術,它的審美特性常常直接表現在它自身所具有的造型美以及和周圍環境的和諧關系

建筑藝術雖然始終是適用于審美、形式與功能的統一,但如果建筑造型缺乏形式美和表現力,建筑也就不可能成為一門藝術。所以,建筑藝術通過綜合運用空間、形體、比例、尺度、質地、色彩、裝飾等建筑語言,根據對比、同一、均衡、節奏韻律等造型規律,創造出可視的三維空間藝術形象。總之,建筑藝術的審美特征首先集中體現在建筑的造型上。而不同的建筑形式。又會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或是形式美的愉悅,或是精神的震撼,或崇高、或優美、或獨特、或怪誕。但建筑作為一種空間造型藝術,它的審美特征出了與它自身的空間形式有關外。還體現在它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關系中。建筑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固定的工程形態。它一旦建成,就不可避免地成為整個環境集體的一個部件,因而處理好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是構成它的審美屬性的重要條件。如果建筑能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建筑與環境相得益彰,就會拓展建筑的意境,增強它的審美特性。

第三,建筑藝術還是“凝固的音樂”

建筑與音樂的確存在相類似和關聯的地方,建筑物質材料合乎規律的組合,能給人以類似音樂的節奏和韻律的美感。同時,建筑藝術與音樂的關聯還表現在二者都運用數比率。所以我們說,建筑具有音樂的某些審美特性。

第四,建筑是用石頭寫成的史書

由于建筑既是一種物質生產,又是一種藝術創作。它所選用的物質材料、結構方式、建筑造型和藝術風格,不僅直接體現著一定社會、時代的物質技術水平和政治、經濟情況,而且也凝聚著一定的階級、民族、時代的心理情緒、精神風貌和審美理想。積淀著社會歷史文化的記憶。因此,人們把建筑稱作用“石頭寫成的歷史”。欣賞建筑藝術。就像是閱讀用石頭寫成的史書。

第五,建筑藝術具有反映生活的抽象性和象征性的特點

建筑藝術與其它藝術形式一樣,也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是對一定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的反映,但它不是一種直接的、具體的描摹、再現客觀生活,它通過抽象的線、面、體的表現手法去隱喻、象征的表現精神觀念和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真實。總的說來,抽象性、象征性是建筑藝術的重要特征,象征、隱喻的運用使建筑藝術具有更強的表現力和精神功能。但這種象征應該自然的從建筑本身中流露出來,而不是刻意的加以修飾的表達和擺弄,可以說,建筑的象征愈抽象,它的魅力就愈永恒。

總之,建筑藝術的審美特征在人們欣賞建筑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人們充分地掌握建筑藝術的審美特征才能充分的感受建筑的魅力。另外,無論我們身處室外還是走在大街上,始終不能擺脫那些分割的建筑空間與巨大觸目的建筑形象,這也要求我們必須學會對建筑藝術進行鑒賞和審美。

那么建筑藝術與工業設計相結合,工業設計的審美特征又是什么呢?

篇(7)

中圖分類號:J701 文獻標識碼:A

舞蹈是人類生命中最為重要、最活躍、最充分直接的情緒表現形式,是人類歷史上最基本古老的藝術,它表現了人的肢體運動的藝象美,所謂藝象是藝術作品中的或由視覺形象或由聽覺形象,或由視、聽覺形象和想象的審美意象多層次整合的包括形象、情境、氛圍等在內的總體,即西方文論所說的藝術本體。有人說,舞蹈是人類整個生命周期的濃縮,這一點從我國的舞蹈歷史就可以考證。在眾多的藝術類型中,舞蹈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我們的一切情緒如喜怒哀樂都可以以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說,只要是我們心中有對美的感性,我們都能感覺到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魅力:總能給人一種奇特的體驗, 令人身心歡愉,超凡脫俗。

所謂的舞蹈藝術是以審美規范化了的有組織、有節奏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 運用節奏、表情、構圖、造型等要素來創造藝術形象和表現情感的藝術樣式。規范化了的人體動作是舞蹈表現形式的總結, 因為它把審美當中最值得肯定的節奏動作保留下來程式化, 使表演者在表演中能充分發揮出應有的美學價值。舞蹈通常以含蓄蘊藉, 追求神似, 注重展現人物的靈魂和情感, 注重整體效果的傳神寫意, 創造出一種超脫、空靈、古樸、高雅的審美境界。由此可見,動作性、抒情性、節奏性是舞蹈藝術的三個突出特質。

1舞蹈藝術的動作性

舞蹈是以人的軀干和四肢為物質材料, 其表演手段只能是用人的動作和姿態, 通過動作表現舞蹈美。而動作和姿態的審美特色的發揮是舞蹈成敗的關鍵。舞蹈的很多動作和姿態是來源于生活,是生活中自然動作和姿態的提煉、概括和升華。如勞動中的割稻、打場、洗衣、騎馬、劃船等,這些動作和姿態是被賦予美感的,予人以更強烈的感受。另外舞蹈動作還可以利用模擬自然景物來表達舞蹈藝術效果,如鷹的飛翔、抖翅、魚的游水、蠶的蠕動。表現身體靈活用鷂子翻身,表現反應快用鯉魚打挺,表現腰枝纖細用柳條擺動,表現手指秀美就用蘭花開放,表現火的蔓延用袖子飛舞等。這種模擬動作和姿態同樣用的是夸張變形和按節奏組織起來的,因此,舞蹈動作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狀態,而是被審美形式升華了的有節奏、夸張變形,走向規范化、程式化的藝術,比自然狀態的東西更美更具觀賞性。舞蹈的姿態和動作具有連續性,這種連續不斷的變換,必須由節奏來制約和規范,沒有節奏的舞蹈是雜亂的舞蹈,不可能予人以美感。舞蹈的動作和姿態經過規范化、程式化才顯示出最值得欣賞的美學價值,如我國的戲曲舞蹈和歐洲的芭蕾舞就都由規范化走上了程式化,程式化突出了某些動作和姿態的典型特征。由美國舞蹈家鄧肯所創始的現代舞,就是以擺脫古典芭蕾程式束縛為特征的。它們以即興的、自然的、不受拘束的動作和姿態,表達著人的各種思想感情和審美態度。因此動作性是舞蹈藝術的一個突出特質。

2 舞蹈藝術的抒情性

舞蹈是情感激越的表現, 舞蹈中情感因素是最強的,也說明用舞蹈情感表達的內容更充分、更逼真。舞者的情感一時必須投入到動作之中, 使之成為抒情言志的物質外化。舞蹈通過動作, 目的是為了抒發人的思想感情, 表達人的審美態度。舞蹈是視覺藝術, 必須通過動作、姿態及表情來讓欣賞者觀賞到其情感的變化。其情感表達得是否準確, 完全看其動作姿態、表情設計得是否合理。尤其是動作, 設計表演得好會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如雙人舞《追魚》,以形象的人體動作描繪出老者和小魚之間頑皮與逗趣, 襯托出老者對生活熱愛的情感特征。舞蹈《快樂的嗦》編導為了表現彝族人民砸碎了沉重的鐐銬, 奴隸當家做了主人的激動心情。舞者隨著音樂的情緒, 用小手腕的前后擺動, 腳腕的連續劃圈的動作, 成功地塑造出快樂的青春, 快樂的今朝, 快樂的火焰, 在我們心上熊熊燃燒的藝術意境, 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擔鮮藕》中主人公用甩手扭動臂部等動作表達了她急切向前走的心情, 也更是其愉快心情的充分表現。抒情依靠舞蹈動作的合理設計和表現是舞蹈重要的審美特征。

篇(8)

一、電影藝術的特征

1、電影藝術所具有的審美特征

電影藝術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其本質被克拉考爾說成為“物質現實的復原”。電影藝術是一種運動的視覺藝術。首先它和攝影繪畫一樣具有最基本的物質元素光、影、色、形。電影藝術能夠像戲劇、舞蹈藝術一樣,可以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功能,藝術地表現和再現出現實中的生活情景。

電影藝術所具有的審美特征是真實性、價值性和娛樂性。

電影藝術的真實性,真實,其實質是藝術的真實,是藝術對生活準確的提煉和概括。它包括有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的真實。內容的真實是藝術對社會生活內在規律的深刻反映,是社會生活本質規律的揭示。形式的真實是藝術對社會生活外在規律的反映,是社會生活外表的再現或是表現。我們通過所說的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是這樣一個意思。

電影藝術的價值性。電影藝術具有特有的觀賞的藝術價值和凈化心靈、移風易俗的教育價值。電影能讓你親臨其境,親身感受。進入到你想像中,或是未曾想到的世界中去體驗,使你將你的全面情感投入到電影的情節和音樂中,你的思想感情都會隨著影片中的思想情感和主人翁的命運,隨著電影音樂的節拍而起伏變化。

電影藝術的娛樂性。電影藝術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依托現代化的音畫設備,給人帶來高級視聽享受。使人倍感身心愉悅和暢快。

2、電影藝術所具有的知覺特征

電影藝術所具有的美感是它的知覺特征的集中體現。電影藝術的美感首先是電影的形式美,其中包括我們視聽感受中的繪畫和音樂美。還有電影藝術本身的電影語言美,即蒙太奇運動表現的美。在電影中往往是音樂和語言相結合,音樂和場景相結合,電影美術的聲光色影相交織,通過這樣一種綜合藝術表現形式創造出電影藝術所特有的美來。其次是電影的內容美。電影通過故事內容深刻地揭示社會發展規律,反映廣大人民群眾善良愿望,或是批判現實,或是揭示丑惡的東西,或是頌揚美的東西,形成一種為大眾所接受的批判現實主義的美。通過形式與內容最佳結合,讓人感覺到一種意蘊深遠的更高境界的美。

二、音樂美學的特征

1、音樂美學的審美特征

第一,音樂美學的藝術語言美。音樂是以聲音為表現手段,以聽覺為對象的聲音的藝術,或叫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聲音,主要是由人們根據審美原則,加工創造出來的,而且由一系列樂音根據不同音高排列有序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即音樂學中所講的樂音體系。在音樂美學的樂音體系中,它依據自己特有的律動美的法則構成了音樂藝術語言美的形式。

第二,音樂旋律的運動的時間性。音樂主要是在時間中運動的一種時間藝術。由于音樂的物質材料是聲音這一特點,這樣又賦予了音樂美學的另一個審美特征,即音樂旋律的運動的時間性。對于音樂的審美欣賞,隨音樂的演奏、演唱而開始而開始,結束而結束。

第三,音樂美學的抒情性。這種審美特征是真接區別于造型藝術的。造型藝術講究以直接表現的手段再現外部現實生活,而音樂藝術,則是通過內心的表現,來反映人的感情、意志、命運等。

它的表現方式,既可以直接地抒發人的內心情感,也可以采取間接方式,借音樂的語言來描繪社會生活場景或自然景物來抒發人的感情和意志,表達人們對于生活及生命的思考和體驗,造成一種音樂藝術特有的意境,塑造出特有的音樂藝術形象,《春江花月夜》、《漢宮秋月》等這些古典音樂就是采用了間接表達的手段。

2、音樂美學的表現手段

“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音”聲之象也。2這是古人對于音樂美學的最初理解。音樂美學的表現手段,最基本的表現手段是聲音,準確的來說應該是樂音。以樂音體系為載體,音樂美學才可以充分地表現和反映現實生活場景,抒感。聲音有其特質,不同的聲音可以表現不同的情感。音樂有著許多影響因素,民族、地方風格的不同,時代環境音調的不同,所表現出來的音樂也不同。這也就是音樂藝術塑造音樂形象,再現一定外部現實生活的特性。

三、音樂美學在電影藝術中的應用

1、音樂美學在電影藝術中的應用手段。

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音樂作為電影綜合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在電影藝術中對于表現故事情節等許多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影中音樂的演奏通過現代技術處理,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后,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在電影中,可以通過改變音樂的力度、密度、音色,突出某些樂器或增加立體感、增減混響程度等等,隨著電影情節的發展而變化。所以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2、舉例說明音樂美學在電影作品中如何與電影情節融為一體

篇(9)

花樣滑冰,作為一種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它是“在音樂伴奏下,運動員穿花樣滑冰鞋,在冰面上滑出各種圖形,表演各種技巧和舞蹈動作。有單人、雙人和冰上舞蹈三個項目”①。

花樣滑冰作為體育和藝術的綜合體,有其自身獨特的藝術審美特征。研究探討花樣滑冰的藝術審美特征,對于花樣滑冰本身美學品位的提升與美學意蘊的深化,以及對花樣滑冰的編創、訓練、表演、欣賞,都具有重要的理性思辨與具體實踐的雙重價值。為此,本文對花樣滑冰的藝術審美特征這一重要美學命題,進行探索性研究與論述,以期引起關注與討論。

具體而言,花樣滑冰的藝術審美特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理論層面進行研究。

一、多元性

花樣滑冰藝術審美特征的第一個特征,是它的多元性。

首先,花樣滑冰是體育與舞蹈的二元化結合。滑冰是冰上體育項目,花樣滑冰的“花樣”,首先是吸收了舞蹈藝術的元素。而舞蹈藝術則是“以經過提煉加工的人體動作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運用舞蹈語言、節奏、表情和構圖等多種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觀性和動態性的舞蹈形象,表現人們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樣式”②。花樣滑冰中的“托舉”“拋跳”“三周跳”“四周跳”“連跳”等高難動作,都是體育技巧動作與舞蹈技巧動作的有機統一、二元結合。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其次是體育、舞蹈、音樂的三元化結合。花樣滑冰除了體育、舞蹈兩大要素以外,還有音樂的要素,即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表演。音樂藝術作為聲音藝術或聽覺藝術,它是“憑借聲波振動而存在、在時間中展現、通過人類的聽覺器官而引起各種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的藝術門類”。③也就是說,花樣滑冰是體育、舞蹈、音樂三位一體的多元復合體,它集視頻與音頻為一體,融視覺與聽覺為一爐,堪稱是一種音畫新時尚。

花樣滑冰以體育為主,這是毫無疑義的。所以花樣滑冰運動員必須練好滑冰的技術動作與技巧動作,并以此為基礎和前提。

同時,花樣滑冰運動員還必須具備音樂素質,因為在花樣滑冰項目中要有配樂。選擇什么樂曲,由教練與運動員共同商定,但是運動員對選中的樂曲,必須有獨特的感知與領悟,然后才能在音樂進行中表演。否則就會陷入盲目狀態。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聲音藝術、表現藝術,又是與廣大人民群眾接觸最廣泛、深受人們喜愛的藝術。每個人都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嬰兒時期的搖籃曲、少年時的兒歌到青年時期的戀歌、情歌、婚歌,再到逝世時的挽歌、哀樂,人生的每一時刻幾乎都有音樂伴隨。所以恩格斯說,在一切藝術中,只有音樂才能產生與廣大群眾的合作,同時在表達力量上,音樂也是優勝者。花樣滑冰運動員不僅要有一雙靈敏的耳朵,對音樂藝術有敏銳的感知能力,而且要對音樂的藝術語言(包括旋律、節奏、調式、調性、和聲、復調等)有足夠多的理解能力。而重中之重,是對樂曲的情感有很好的體驗能力與表現能力,因為情感是音樂的靈魂。德國著名美學家黑格爾說:“音樂所特有的因素是單純的內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無形的情感。”匈牙利鋼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也說,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情的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著的血液。感情在音樂中獨立存在,放射光芒。當然,花樣滑冰不同于一般的音樂表演(演唱或演奏),主要是通過音樂的配合使觀眾享受到審美愉悅。這也正好符合我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思想的“寓教于樂”精神。在我國漢字中,音樂的“樂”與快樂的“樂”是同一個字,音義雖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又有密切的關系,它表明,在中國人心目中,快樂就是音樂,音樂就是快樂。所以花樣滑冰運動必要的音樂修養和音樂素質,會使表演給觀眾帶來更多的審美愉悅和審美享受,從而提升整個表演的美學價值。說得再具體一點,即花樣滑冰運動員要對中外器樂曲的體裁及其代表作品有準確的理解與把握。

當然,因為花樣滑冰是體、樂、舞的三位一體,所以花樣滑冰運動員的舞蹈修養與舞蹈素質也不可或缺。其一是了解舞蹈的審美特征,包括形象性、抒情性、表演性、表現性、律動性、節奏性等等。其二是了解舞蹈的本質,充分理解舞蹈是以經過提煉加工的人體動作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運用舞蹈語言、節奏、表情和構圖等各種藝術元素,塑造具有直觀性、動態性的舞蹈形象,表達人的感情的藝術形式。其三是把握舞蹈的情感含量,我國西漢時的《毛詩序》中說:“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就把人表達感情的過程分為言嗟嘆詠歌舞蹈四個階段與四種方式,而以舞蹈為最后階段與最高方式。其四是重點把握舞蹈的律動特點,體育是運動,舞蹈則是律動,花樣滑冰就是體育的運動與舞蹈的律動的完美結合、有機統一,二者相輔相成、相映生輝。構成舞蹈的三要素是表情、律動(節奏)、構圖。舞蹈的表情是人的內在感情所表現出的條件動作和姿態。而舞蹈的律動(節奏)即是人體內心動作(心理動作)與形體動作(外部動作)的有機統一,舞蹈的律動(節奏)不但可以表現一定的內容和情感,還可以形成韻律美。舞蹈的表情離開舞蹈的律動(節奏),就不再是舞蹈了。同樣,舞蹈的律動(節奏)如果離開舞蹈的表情,也就沒有生命了。其五是掌握各舞種的特點,并具備主要舞種的表演能力。其中主要有國標舞(又分“摩登舞”,包括華爾茲、探戈、狐步舞、維也納華爾茲等;拉丁舞,包括倫巴、桑巴、恰恰恰舞等)、現代舞(又分迪斯科、街舞、霹靂舞、柔姿舞、爵士舞等)、民族民間舞(包括漢族的獅子舞、龍燈舞、跑旱船,蒙古族的安代舞、筷子舞,朝鮮族的長鼓舞、扇子舞,維吾爾族的多朗舞、賽乃姆,彝族的阿細跳月,苗族的蘆笙舞等)、古典舞、芭蕾舞等等。上述各舞種,花樣滑冰都可能用到。其六是掌握古今中外經典舞蹈作品,將其作為自身表演的重要參照系。例如中國的《紅綢舞》《雀之靈》《黃土黃》《摘葡萄》等。這些舞蹈藝術的經典之作,都是花樣滑冰學習借鑒的藝術瑰寶。

總而言之,舞蹈元素是花樣滑冰的重要元素之一,所以花樣滑冰需要有編舞高手,并要求運動員必須有舞蹈表演才華。申雪、趙宏博之所以獲得冬奧會世界冠軍,其舞蹈表演水準之高,也是功不可沒的。

再次是體育、舞蹈、音樂、美術的“四輪定位”的四元化結合,花樣滑冰除了體育、舞蹈、音樂的元素以外,還有美術元素,即服裝與化妝,服裝又包括款式、顏色、面料等各種更小的元素。服裝與化妝,形成視覺沖擊與吸引力,可以為整個花樣滑冰增光添彩。

由此可見,花樣滑冰的多元性審美特征,是有口皆碑、不容置疑的。明白了這一重要的藝術審美特征,花樣滑冰運動員就不僅要具備過硬的體育素質,還要練就過硬的舞蹈素質、音樂素質、美術素質等各種藝術素質。世界冬奧會雙人花樣滑冰冠軍申雪、趙宏博,就是這四種素質綜合一體的典范,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學習。

二、表演性

花樣滑冰藝術審美特征的第二個特征,是它的表演性。

花樣滑冰的表演,不同于一般的體育表演,而是一種藝術性的表演。它要求花樣滑冰運動員做到形體(外部)動作與心理(內部)動作的有機統一、體驗與體現的有機統一,就如同戲劇、音樂、舞蹈等藝術的表演一樣。波蘭當代著名音樂評論家卓菲婭?麗莎在談到音樂的表演性時說:“屬于音樂的特殊性的,還有作品與聽眾之間的中間環節,即表演,它具有自己的歷史發展規律,具有自己的美學價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服從于社會的要求,同時也改變著作品本身的面貌。構成音樂特殊性的這個因素同戲劇藝術和舞蹈藝術是共同的。”④而德國現代舞蹈家瑪麗?魏格曼也指出:“舞蹈屬于一種表演藝術。舞蹈的舞臺現實,有賴于合格的解釋者,即舞蹈表演家。”⑤英國著名美學家科林伍德則把一切表演藝術的本體審美特征概指為:“任何表演者都是他所表演的藝術作品的合作者。”⑥這就意味著,花樣滑冰同所有的表演藝術一樣,以表演性為生命與靈魂。而這種表演性,又是依靠表演者的“軟實力”。這也是花樣滑冰運動員的最大難點,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

三、節奏性

花樣滑冰藝術審美特征的第三個特征,是它的節奏性。

節奏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運動的某種規律,例如自然界的冬去春來、晝夜更替等,這些有規律的運動或變化,都會給人的心理造成節奏體驗。

音樂是有節奏的藝術,節奏是音樂的核心與骨干,它把音響的長短、強弱、輕重等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成為樂曲結構的主要因素,使樂曲表現出情感的波動起伏,增強音樂的表現力,成為音樂藝術最主要的藝術語言與最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

同樣,舞蹈藝術也是一種有節奏的藝術,其節奏表現為人體的律動,即有規律的運動,這種運動的規律又稱作“動律”,其主要標志也是節奏。我國現代著名舞蹈家吳曉邦先生說:“‘舞蹈的表情’就是由人的內在感情所表達出來的各種姿態和動作。而‘舞蹈的節奏’卻是表情上‘人體動’的基礎……換句話說,‘舞蹈的表情’離開了‘舞蹈的節奏’是不可能存在的;而節奏如果不通過表情也不可能表現出來。”⑦

而花樣滑冰的總體節奏,正是其滑冰的體育動作節奏、舞蹈節奏、伴奏音樂節奏的“三合一”,也是花樣滑冰運動員生理節奏、心理節奏、物理節奏的“三合一”。

注釋:

①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684.

②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77.

③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M].轉引自王次主編.藝術學基礎知識[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3.

④卓菲婭?麗莎著.論音樂的狂[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180.

⑤汪流等.藝術特征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349.

篇(10)

1音樂

音樂是樂音和噪音組成的有規律的音響運動.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是節奏、旋律、和聲、織體、復調、曲式、調式、調性、節拍、速度、力度、音區、音色,等等.其審美特征主要有形象性、抒情性、節奏性、韻律性等.

2舞蹈

舞蹈是以經過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為媒介,通過肢體表演,表達一定思想情感、反映社會生活情態的藝術形式.舞蹈具有抒情性、表現性、節奏感、韻律感、流動性的審美特征.舞蹈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多元融合的大趨勢.例如藝術體操、冰舞、“水上芭蕾”(花樣游泳)等,就是舞蹈與體育的雙向交流、完美結合的結果.

3曲藝

曲藝是我國各種說唱藝術的總稱.曲藝以敘事講故事為主要內容,一人扮演多個角色是其重要的審美特征.曲藝在與時俱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呈現出貼近時代、貼近觀眾的發展趨勢,并且廣為吸納,化為己用.例如“劉老根大舞臺”表演的許多新二人轉,就集傳統唱腔、通俗歌曲、器樂演奏、絕活表演等為一體,形成兼收并蓄的大格局.

4雜技

雜技是指在特定的表演環境中,借助道具表演的人體技藝.雜技根據表演條件和環境的不同,分為舞臺雜技、高空雜技、水上雜技、冰上雜技等,其中大部分是舞臺雜技.另外還有馬術與馴獸表演,有時稱為“馬戲”.而在歐洲,則將雜技、馬術、馴獸表演統稱為“馬戲”.雜技的審美特征主要是高難性、驚險性、表演性,以超常性顯示其美學品格的非凡性.雜技的代表作品有《空中體操》《抖空竹》《雜耍》等.

5魔術

魔術與雜技密切相關,魔術是借助道具、通過觀眾的錯覺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魔術按歷史源流,分為中國戲法、印度魔術、東洋把戲、西洋魔術等;按技巧構成,分為手彩、器械、遙控、光電、裁割、遁術、心理、滑稽等類型.魔術的審美特征主要是智慧性與科技性,以超常智慧與高科技手段顯示其美學品格的知識含量.魔術的發展呈現出高科技化與大型化兩大趨勢.例如美國大衛•科波菲爾的《自由女神》《大變火車》等大型魔術,就開辟了魔術的新天地.魔術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仙人摘豆》《大變活人》《仙人脫身》《金蟬脫殼》等.

舞臺藝術的審美特征

1表演性

表演性是舞臺藝術重要的審美特征.由于表演者對作品的不同理解、不同演繹,便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僅以音樂為例:同樣演唱歌劇《江姐》中的主要唱段《紅梅贊》,我國著名歌唱家楊維忠、殷秀梅、就各有自己的風格特色:楊維忠的演唱清脆流暢;殷秀梅的演唱則氣勢磅礴、激越高亢;的演唱圓潤深情,等等.

2形象性

形象性是舞臺藝術重要的審美特征之一,所謂“舞臺形象”主要指舞臺人物形象,即通過演員表演塑造人物性格、表現人物情感.其中情感含量相當重要,即“動情點”“煽情點”,通過演員動情的表演,烘托出感人的氣氛,將觀眾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達到“以情動情”的藝術效果.例如歌劇《江姐》中的江姐、《白毛女》中的喜兒都是成功的舞臺形象.

3互動性

互動性是舞臺藝術重要的審美特征之一.演員與觀眾互動的好壞,是舞臺藝術成功與否的關鍵.同時,舞臺藝術要以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為出發點與歸宿,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這獎那獎,怎及群眾夸獎?”舞臺藝術要力戒只為少數領導、專家服務的弊病.

舞臺藝術的發展趨勢

1創新性

一切藝術都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充分反映時代風貌與時代精神,才能不斷繁榮,不斷發展,長盛不衰.舞臺藝術正是以創新性作為未來發展趨勢之一的,這種發展趨勢早已顯露端倪.例如,相聲劇、雜技劇等新興的交叉性舞臺藝術新品種,就成為這種創新的重要標志.

創新性還包括劇本的創新,例如,評劇《半江清澈半江紅》,就運用了散文式與板塊式的結構手法,一反戲曲“線性”結構方式.唱詞也擺脫了戲曲傳統的五言句式、七言句式、十言句式的舊框,運用了新詩的自由體寫法.在音樂創作上,戲曲創新的步子也很大.例如,京劇《奇襲白虎團》采用了歌曲《志愿軍進行曲》的部分音樂素材;京劇《蝶戀花》融入了湖南民歌《瀏陽河》的旋律;漢劇《彈吉它的姑娘》創造了唱腔新板式“西皮圓舞板”.在表演上,也進行了同步創新,同樣取得顯著成就.例如京劇《黛諾》中的唱腔“山風吹來”,成功地運用了美聲唱法中的抒情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京劇《駱駝祥子》中男主人公祥子的“洋車舞”,就是新創造的新程式.

2民族性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性是舞臺藝術重要的審美特征,是指藝術家創造性地運用本民族的藝術手法進行藝術創造,反映現實生活.以民族性作為支撐的經典的舞臺藝術精品,比比皆是.以音樂作品為例:“鋼琴之父”肖邦,在祖國波蘭滅亡后流亡法國,他創作的鋼琴曲《瑪祖卡》,表現了對故國的懷念之情,使民族風格與民族情感合二而一;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創作的器樂曲集《俄羅斯民歌五十首》,充分表現出俄羅斯的民族風情和民族韻味.同樣,我國蕭友梅創作的鋼琴曲《新霓裳羽衣舞》,賀綠汀創作的鋼琴曲《牧童短笛》《搖籃曲》,何占豪、陳鋼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都做到了中西合璧、古今一體,成為“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典范.而民族歌劇《白毛女》《劉胡蘭》《小二黑結婚》《江姐》《傷逝》《原野》《蒼原》,民族音樂劇《快樂的推銷員》《鷹》等,就更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氣派、民族風格和民族文化.

3交融性

各種藝術整合重組、交叉交融,使舞臺藝術在外在形式上形成了許多新的藝術品種,成為舞臺藝術創新的一種重要藝術手段.以音樂為例:馮小泉、曾格格、郭蓉、“女子十二樂坊”等融演唱、演奏、舞蹈為一體的新音樂形式;雜技節目《對拉彈唱》,通過“對頭頂”的傳統雜技技藝,讓“底座”拉京胡,“尖兒”倒彈月琴并演唱京劇,融雜技、聲樂、器樂為一爐,顯示出舞臺藝術交融性的發展趨勢.

4多元性

篇(11)

中圖分類號:J614.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4-0055-01

作為我國唯一的現存的原始布袋戲,邵陽布袋戲屬于掌中木偶戲,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布袋戲和木偶戲本是同源同宗,但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二者又自成一派、各自發展。目前,邵陽布袋戲具有原滋原味的特色,對一人班底的傳統體制進行著傳承,即藝人在一個戲臺上,表演木偶、演唱、鑼等,而木偶對唱腔進行配合,扮演“仙怪和生、旦、凈、末、丑”等不同的角色,表演可謂是惟妙惟肖、異常風趣。在傳統戲劇表演中,鬧臺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發揮著招攬觀眾和傳達演出信號的重要作用,能使戲劇演出的人氣增加。在邵陽布袋戲的整體表演中,開臺音樂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基于此,對邵陽布袋戲中木偶的藝術特色和開臺的審美價值進行了分析。

一、邵陽布袋戲中“木偶”的藝術價值

作為木偶藝術的一種,邵陽布袋戲是一種民間造型藝術,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悠久的歷史,劇本多來源于我國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向人們灌輸的是善惡觀念,樹立的是忠孝節義的典范,不僅娛樂性極強,而且還對民眾生活進行了豐富。邵陽布袋戲對木偶藝術的特征進行了原滋原味的保留,無論是在人物造型還是制作技法上,都別具一格。

從木偶的臉譜分析,布袋戲臉譜類似于本地的祁劇臉譜,不僅一目了然,而且造型分明。但不同于祁劇臉譜的是,在鬼怪角色臉譜的造型上,丑角臉譜形象主要是三花臉,所營造的藝術效果是詼諧和幽默的。為了象征神威莊嚴,臉譜顏色往往是金色和黃色。這樣的造型塑造,表現形式是寫意和夸張的,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形成了中國臉譜獨特的審美風格。而布袋戲的木偶臉譜集中了民間戲劇和傳統戲劇臉譜,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臉譜藝術。

邵陽布袋戲具有拙雅淳樸、結構完整的木偶形象,特別是在彩藝工藝和雕刻方面,可謂是巧奪天工、獨具匠心,它對明清以前的繪畫和雕刻風格進行了繼承,具有洗練的線條和清晰的輪廓,屬于民間工藝真品,對人物的表現力和性格化比較側重。邵陽布袋戲的木偶,在臉譜的特色和制作工藝方面,都對我國戲劇的文化傳統進行了繼承,既具有清新質樸的風格,同時又對一方的民俗民風進行了體現,彰顯了獨具魅力的地方民間藝術特色。特別是在布袋戲木偶的制作上,草根性極強,裝飾一點也不復雜繁瑣,同時也沒有經過精雕細琢,粗獷簡練。

二、邵陽布袋戲“開臺”的審美特征

“開臺音樂”是邵陽布袋戲中一個完整和獨立的音樂片段,在演奏技巧和樂器表演上,都詮釋著邵陽布袋藝人對藝術風格的整體把握以及對開臺音樂的審美需求。開臺表演中樂器的布置和形態,對其整體的審美特性進行了體現。它主要是遵循邵陽布袋戲整體的藝術形態來確定樂器的擺放和設計。笛子、小鑼等,是邵陽布袋戲的演奏樂器。在開臺表演中,通過使用多個樂器,而發出一種整體的音響效果,對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色進行了詮釋。

邵陽布袋戲的功能也密切聯系著審美特性,由于邵陽布袋戲的觀眾主要是農民群眾,其表演與農民觀眾的審美特性相符合,而開臺正是發揮著招攬觀眾的積極作用。

開臺音樂在邵陽布袋戲中,會出現不同的風格替換,或委婉詼諧,或豪放粗獷。而這種風格的不斷轉換和交替,可避免觀眾審美疲勞的產生。盡管邵陽藝人具有嫻熟的表演技法,且自身的審美觀也比較獨特,但因為樂器的使用較為單一,給人的感覺是節奏感極強。打擊樂自身的缺陷,使其僅僅能夠根據樂器自身的音樂屬性和音樂的節奏變化進行體現,卻不能更好地詮釋音樂的旋律因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藝人將竹笛和顙叫子的演奏加入到表演中,使顙叫子音樂的悠長、尖銳和笛曲的舒緩柔和互相融合,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形成了不同的音樂風格特色,使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不再產生審美疲勞。而正是由于開臺音樂具有豐富多彩的特征,才能將觀眾緊緊抓住,并對觀眾的審美心理進行了調整。

三、結論

本文對邵陽布袋戲中的木偶藝術的特征和“開臺”表演風格進行了探究。邵陽布袋戲木偶風格質樸,對我國民間傳統的藝術特征進行了詮釋。而開臺是邵陽布袋戲演出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對邵陽布袋戲的藝術審美特性和民間音樂風格進行了極好的體現,對我國民間藝術所特有的民族性的音樂審美觀進行了體現。

參考文獻:

[1]熊曉輝.武陵山區辰河高腔唱腔及伴腔手法研究[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01).

[2]劉海潮.邵陽布袋戲的戲臺設計及構建之研究[J].戲劇文學,2011(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国产欧美国产精品第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v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精华|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免费区| 午夜丰满少妇性开放视频|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软件app| 韩国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隐私秘视频黄www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1年 | 无码视频免费一区二三区|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男女边摸边吃奶边做免费观看|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国产精品高清全国免费观看| jianema.cn|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三大高傲校花被调教成好文 | 欧美激情高清整在线|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网| 粉嫩小仙女扒开双腿自慰| 十六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美女bbbb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亚洲永久精品ww47| 渣男渣女抹胸渣男渣女软件|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看了流水的小说| 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天天视频国产免费入口| 一个人看的片免费高清大全|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