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英語教育大全11篇

時間:2023-04-11 17:18:00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專業英語教育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專業英語教育

篇(1)

在英語專業的教育過程中,跨文化意識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由于英語主要是作為一種交際語言在使用,尤其是隨著當前國際交流越來越多,對學生的英語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于高中學校的學生而言,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各個西方的文化的體驗,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意識,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加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體驗、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需要對不同的文化差異進行對比分析,在英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通過有目的以及有計劃的學習,使得學生可以對一些語言文學的表象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比如有的英語在表達過程中,并不是字面意思,尤其是在一些比較正式的交談場合中,更需要對單詞的意思進行延伸,否則有可能會導致學生的理解誤差。

1.2加強現代化教學方法的應用

在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英語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作為英語教師,要對一些知識點所包含的文化含義有很深的理解,認真籌劃教學內容,要注重知識傳授的層次性以及全面性。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是語言的教育者,還是文化的引導者,不僅要積極要克服傳統英語知識傳授的弊端,堅持實踐教學的特點,還應該要不斷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英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比如任務教學、情景教學等等,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大量的實例,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相對真實的服務場景,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模擬,打破傳統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單一型局面,提高現代英語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提高學生的英語領悟能力以及英語學習能力。

1.3加強教育工作者以及英語教師對英語專業教育的認識

加強英語專業教育效率的提升,首先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準確的定位,了解英語教育在學校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對學生的發展帶來的重要意義。傳統的教育模式是填鴨式教育,教師單純地講解往往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英語專業教育的主旨是要讓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素養,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積極應對自己在工作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且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要對學校領導以及具體工作人員的英語教育意識進行改觀,加強現代化教育理念在英語教育過程中的應用,提高高校英語教育的效率。

篇(2)

前言 話說,21世紀不會電腦和英語將被視為新文盲,導致幼兒英語教育不斷升溫。不少家長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開設英語課成了家長選擇幼兒園的條件之一;幼兒園出于招徠生源及提高質量的需要,紛紛將英語課納入幼教課程;幼教理論工作者也正努力將幼兒英語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作為幼兒全面發展的內容進行研究。

 1.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育的現狀

 1.1 中職生自身現狀

 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中職學校的學生素質普遍下降。中職學校的生源大部分是無法升入高中或者連初中都無法畢業才選擇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他們大部分英語基礎知識很差,個別的學生甚至不知道26個字母的正確的讀音與書寫,只有少數成績較好的能流利地朗讀課文,進行簡單日常會話,具備相應的寫作能力。由于基礎太差,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更談不上學習熱情,他們對英語課由聽不懂到聽不進,最后對英語產生厭學、反感的情緒,英語課教師也成了不受學生歡迎的人,從而造成英語教學的困難。

 1.2 幼兒園英語教育現狀

 教育專家指出,在某種意義上說,師資是決定幼兒園英語教育成敗的關鍵。目前,我國不同的幼兒園在師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主要有三種來源:

1.2.1 幼師畢業

 依據僅有的初中三年的英語學習知識和經驗,雖然常有知識上欠缺的困擾,語音不準的麻煩,但卻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是有較好的實際操作技能的老師。并且,這是目前我國英語幼教的主要力量。

1.2.2 英語專業大專或本科畢業的老師

 他們在專業上非常了得,聽說讀寫精通,特別是語音,一般都是很標準的。可是這一部分的人剛開始對幼兒教育是一無所知的,他們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特點,學習活動特點,所以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要從自身心理上轉變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理解,許多的老師正是受不了幼兒園的“小兒科”,最后放棄了幼兒教育工作。

1.2.3 最后就是學前教育大專和本科畢業的老師

 綜合來看,這一類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具備本專業的知識和一定操作技能,在英語學科知識上也是較全面和扎實的。只可惜人數太少,明顯的不能滿足需要。

分析了三方面的來源,再看看幼教市場對英語的極力渴求,筆者認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校培養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和技能的幼兒英語教師已經刻不容緩。

 2.應用性英語教學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重要性

 幼兒英語教育目標重在啟蒙,包括興趣啟蒙、語音語感啟蒙、英語交際能力啟蒙和多元文化觀念啟蒙,從而為幼兒的后繼英語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1]。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英語能力較低,而中職學習時間又較短,為了能更好達到英語幼教的要求,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必須有高度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以就業為導向,有的放矢,重聽說、重能力,否則,走向工作崗位后,不但不能勝任工作還會貽害無窮。

 3.應用性英語教學的途徑

 3.1 聽說領先

 各種語言都是先有聲后有形,即先有語言后有文字。研究表明,由聽覺引起的注意力可達到64%。英語教學中,口語是學習英語的關鍵。語言是交際工具,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以書面或口頭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即語用能力。現代信息社會對口頭交際能力的要求更為緊迫。中職英語教學大綱也因此做出了相應調整,要求“扭轉以閱讀為主的教學模式”,明確指出“目前要特別注意加強聽說技能的培養”。可實際教學中聽說是學生學習英語最為薄弱的環節,音標基礎差,不敢讀單詞,怕出錯。不會讀單詞,造成記憶單詞困難,讀寫困難,跟講課進度一點都合不上拍,找不到學習英語的感覺,對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產生懷疑,從而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加強英語聽說訓練是改變目前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脫節現象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3.1.1 鼓勵學生用耳朵來學,而不是用眼來學

 我們大部分學生通過閱讀學習英語,因此,許多單詞聽過幾遍都沒有反應,一看就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是不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當人類還在嬰幼兒期學習第一語言時,都是先通過反復的聽,在聽的積累后說,最后才是看和寫。因此要更新觀念:聽不出來的詞全是生詞。要通過聽來學習英語,然后才是看。

3.1.2 鼓勵學生聽懂了就說出來

 世界上其實根本不存在聽力問題,除非是聾子。聽力的真正突破口是以口語突破為基礎的。因此,抓住一切機會說英語。舞是跳出來的,歌是唱出來的,英語是嘴巴說出來的。 轉貼于

3.1.3 鼓勵學生要記句子,而不是簡單的記單詞

 許多學生把學英語簡單的歸結為背單詞,然后再根據漢語思維拼湊英語單詞,造出奇怪的英語句子。要樹立這樣的觀念:要記句子而不是記單詞,生詞的地位僅僅是記句子的障礙,學習的核心是句子,正如長在胳膊上的才是手,砍下來放在地上在一定意義上不再是手,因為它已經失去了作為手的功能。

 3.2 注重活動

 首先是在活動中學。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是文化基礎較差,學英語的興趣日益減少,甚至逐漸喪失學習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愛上英語課,愿意與教師積極互動時,英語就變得簡單自然了。

3.2.1 走出課本,走進生活

 語言與生活是天然聯系在一起的,英語課堂只有走向廣闊的生活空間,才會充滿活力,要經常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鍛煉才能。如可以把教室當作一家超市、一座花園、一間飯館、一間診所等。學習活動可以是調查采訪、角色表演、游戲競賽、畫外配音等,當然還可以唱一唱、畫一畫、做一做..讓課堂與生活鏈接,把世界引入課堂。學以致用,知識才能轉換為能力,才能為英語課堂引入一泓不絕的活水。 在學習顏色和服裝的名詞時,可以請班上穿著漂亮的學生進行 Fashion show,問學生:“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clothes? Let’s learn these clothes.”一邊欣賞表演,一邊教學新詞。在教學 usually, always, sometimes, never之后,讓學生練習它們的用法時,還可以設計一個采訪活動,讓學生當小記者,采訪其他同學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英語的過程豈不快樂無窮?

3.2.2 把幽默、順口溜、英語歌曲帶進課堂

 恰當的幽默會讓課堂回味無窮,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甚至會使學生對這樣的課堂有一種期待,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帶動課堂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在教顏色和星期時,可把阿凡提的幽默故事帶進課堂:巴依想刁難阿凡提,叫阿凡提把布染成不是 white,不是 blue,也不是 green,不是 orange,也不是 yellow,阿凡提很快就答應了,并叫巴依不是 Sunday、 Monday、Tuesday、Wednesday也不是 Thursday、 Friday和 Saturday來取布,讓學生對顏色和星期的單詞得到了鞏固。

今天的學生就是明天的教師。幼兒英語教育是以興趣為先,從情感激發入手,生動活潑、豐富有趣的活動方能激發幼兒學習的動力,使他們保持濃厚興趣和多感官參與,從而實現幼教英語的目的[2]。因此我們的中職英語教學不僅要提供學習資源,更要指導學習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學會自主設計英語活動。上完一堂課,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主題自行設計活動作為課后作業,還可以在班級里不定期舉行英語情境劇、英語游戲、英語原創童謠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競賽,將英語活動設計作為考核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之一。

總之,教好英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以社會的需要、市場的需求為動力,就一定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堅持應用性英語教學原則,開拓多渠道、多方位的英語活動,培養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篇(3)

前言 話說,21世紀不會電腦和英語將被視為新文盲,導致幼兒英語教育不斷升溫。不少家長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開設英語課成了家長選擇幼兒園的條件之一;幼兒園出于招徠生源及提高質量的需要,紛紛將英語課納入幼教課程;幼教理論工作者也正努力將幼兒英語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作為幼兒全面發展的內容進行研究。

 1.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育的現狀

 1.1 中職生自身現狀

 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中職學校的學生素質普遍下降。中職學校的生源大部分是無法升入高中或者連初中都無法畢業才選擇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他們大部分英語基礎知識很差,個別的學生甚至不知道26個字母的正確的讀音與書寫,只有少數成績較好的能流利地朗讀課文,進行簡單日常會話,具備相應的寫作能力。由于基礎太差,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更談不上學習熱情,他們對英語課由聽不懂到聽不進,最后對英語產生厭學、反感的情緒,英語課教師也成了不受學生歡迎的人,從而造成英語教學的困難。  教育專家指出,在某種意義上說,師資是決定幼兒園英語教育成敗的關鍵。目前,我國不同的幼兒園在師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主要有三種來源:  依據僅有的初中三年的英語學習知識和經驗,雖然常有知識上欠缺的困擾,語音不準的麻煩,但卻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是有較好的實際操作技能的老師。并且,這是目前我國英語幼教的主要力量。  他們在專業上非常了得,聽說讀寫精通,特別是語音,一般都是很標準的。可是這一部分的人剛開始對幼兒教育是一無所知的,他們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特點,學習活動特點,所以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要從自身心理上轉變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理解,許多的老師正是受不了幼兒園的“小兒科”,最后放棄了幼兒教育工作。  綜合來看,這一類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具備本專業的知識和一定操作技能,在英語學科知識上也是較全面和扎實的。只可惜人數太少,明顯的不能滿足需要。

分析了三方面的來源,再看看幼教市場對英語的極力渴求,筆者認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校培養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和技能的幼兒英語教師已經刻不容緩。

 2.應用性英語教學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重要性

 幼兒英語教育目標重在啟蒙,包括興趣啟蒙、語音語感啟蒙、英語交際能力啟蒙和多元文化觀念啟蒙,從而為幼兒的后繼英語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1]。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英語能力較低,而中職學習時間又較短,為了能更好達到英語幼教的要求,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必須有高度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以就業為導向,有的放矢,重聽說、重能力,否則,走向工作崗位后,不但不能勝任工作還會貽害無窮。

 3.應用性英語教學的途徑

 3.1 聽說領先

 各種語言都是先有聲后有形,即先有語言后有文字。研究表明,由聽覺引起的注意力可達到64%。英語教學中,口語是學習英語的關鍵。語言是交際工具,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以書面或口頭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即語用能力。現代信息社會對口頭交際能力的要求更為緊迫。中職英語教學大綱也因此做出了相應調整,要求“扭轉以閱讀為主的教學模式”,明確指出“目前要特別注意加強聽說技能的培養”。可實際教學中聽說是學生學習英語最為薄弱的環節,音標基礎差,不敢讀單詞,怕出錯。不會讀單詞,造成記憶單詞困難,讀寫困難,跟講課進度一點都合不上拍,找不到學習英語的感覺,對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產生懷疑,從而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加強英語聽說訓練是改變目前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脫節現象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3.1.1 鼓勵學生用耳朵來學,而不是用眼來學

 我們大部分學生通過閱讀學習英語,因此,許多單詞聽過幾遍都沒有反應,一看就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是不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當人類還在嬰幼兒期學習第一語言時,都是先通過反復的聽,在聽的積累后說,最后才是看和寫。因此要更新觀念:聽不出來的詞全是生詞。要通過聽來學習英語,然后才是看。"  世界上其實根本不存在聽力問題,除非是聾子。聽力的真正突破口是以口語突破為基礎的。因此,抓住一切機會說英語。舞是跳出來的,歌是唱出來的,英語是嘴巴說出來的。

3.1.3 鼓勵學生要記句子,而不是簡單的記單詞

 許多學生把學英語簡單的歸結為背單詞,然后再根據漢語思維拼湊英語單詞,造出奇怪的英語句子。要樹立這樣的觀念:要記句子而不是記單詞,生詞的地位僅僅是記句子的障礙,學習的核心是句子,正如長在胳膊上的才是手,砍下來放在地上在一定意義上不再是手,因為它已經失去了作為手的功能。

 3.2 注重活動

 首先是在活動中學。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是文化基礎較差,學英語的興趣日益減少,甚至逐漸喪失學習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愛上英語課,愿意與教師積極互動時,英語就變得簡單自然了。

3.2.1 走出課本,走進生活

 語言與生活是天然聯系在一起的,英語課堂只有走向廣闊的生活空間,才會充滿活力,要經常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鍛煉才能。如可以把教室當作一家超市、一座花園、一間飯館、一間診所等。學習活動可以是調查采訪、角色表演、游戲競賽、畫外配音等,當然還可以唱一唱、畫一畫、做一做..讓課堂與生活鏈接,把世界引入課堂。學以致用,知識才能轉換為能力,才能為英語課堂引入一泓不絕的活水。 在學習顏色和服裝的名詞時,可以請班上穿著漂亮的學生進行 Fashion show,問學生:“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clothes? Let's learn these clothes.”一邊欣賞表演,一邊教學新詞。在教學 usually, always, sometimes, never之后,讓學生練習它們的用法時,還可以設計一個采訪活動,讓學生當小記者,采訪其他同學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英語的過程豈不快樂無窮?

3.2.2 把幽默、順口溜、英語歌曲帶進課堂

 恰當的幽默會讓課堂回味無窮,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甚至會使學生對這樣的課堂有一種期待,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帶動課堂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在教顏色和星期時,可把阿凡提的幽默故事帶進課堂:巴依想刁難阿凡提,叫阿凡提把布染成不是 white,不是 blue,也不是 green,不是 orange,也不是 yellow,阿凡提很快就答應了,并叫巴依不是 Sunday、 Monday、Tuesday、Wednesday也不是 Thursday、 Friday和 Saturday來取布,讓學生對顏色和星期的單詞得到了鞏固。

篇(4)

部分學生和教師認為將來從事的是技術性工作,科研開發創新不是技術工的份內職責。就業以后,可能連基礎英語都用不上,更何況專業英語。還有些學生認為,專業英語的學習就是學習一些專業詞匯、專業術語,就是把專業英語的文章能正確地翻譯成漢語。因此,專業英語的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1.2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

由于中小學階段英語基礎不扎實,語言學習習慣缺乏,語言的長期積累不足,在進入高校后尤顯英語積淀太淺、功夫不足。很多學生感覺基礎英語的底子都沒打好,又學專業英語,就如同空中造樓,對專業英語的學習表現出畏難情緒。

1.3師資力量薄弱

近年來,盡管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歷和職稱結構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專業英語師資隊伍狀況卻并不樂觀。課程的教師一般有兩類,一類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出身的英語教師,另一類是英語基礎較好的相關專業教師。不論哪類教師任教,均存在著以下令人堪憂的問題:專業教師雖然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但英語語言知識水準還有待提高,語言的教學方法與規律掌握的不夠。而英語教師雖然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但卻不具備系統的專業知識。其次教師專業英語教學的穩定性缺乏,有時會隨著各專業師資的供需矛盾而調整。由于專業英語教學對教師的英語水平、專業知識及教學方法的要求較高,合格穩定的師資隊伍就顯的尤其重要。這些因素都在影響著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

1.4實用性的教材缺乏

大學實用英語目前有比較完整的系列教材,包括精讀、泛讀、語法、聽力、快速閱讀等。但是目前比較實用的、有針對性的、適合高職高專的好教材還是比較缺乏,與學生的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的教材更少。很多教材內容過于單調、陳舊,有的難度太深、理論性太強,還有的本身的編排結構不夠合理,因此,就教材而言,從普通英語到專業英語缺乏一種過渡,即缺乏各專業均需掌握的科技英文文獻基本語言知識。

2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探討

2.1明確培養目標及教學要求

各院校可根據自身的方向及定位來確定專業英語的范疇,對全院專業英語設置提出統一的要求。專業英語的學習一般安排在大學英語高級階段進行,學生很快將踏人社會,他們在工作中會碰到一些難題,需要借助工具書或報刊雜志以及其他檢索手段獨立地解決,因此,要把培養學生獨立的自學能力、應用能力列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

2.2改進專業英語的師資隊伍建設

由于專業英語教學對教師的英語水平、專業知識及教學方法的要求較高合格、穩定的師資隊伍就顯的尤其重要。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專業英語教學,為專業交流的實際需要,使學生不僅能夠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信息,也能夠以英語為工具交流信息。對專業英語有了正確的定位和認識,才有利于教師更好得開展教學;其次、拓寬校內師資渠道。專業英語教師也可以與專業課教師開展“合作教學”,共同研究設計教學內容,從不同角度同步開展教學活動等;同時加強對現有教師的繼續教育,以提高其教學素養;并且與企業密切合作;如果條件允許、建立成立專業英語教研室,定期開展交流活動。這樣可以加強對專業英語課的統一管理,使這門課程有一定程度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并對課程進行監督,從而保障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

2.3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實用性人才

使用啟發性教學,以加強學生對本學科專業英語的分析、理解能力。各學科尤其是工科專業英語涉及到很多的專業知識,科學性強,內容枯燥。必須盡快改變以往呆板、枯燥的教學模式,通過采用豐富生動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需要實現教學手段多元化。

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學生的課外學習和實踐同課內教學同樣重要,它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工作的好機會。為充分提高課外教學的效果,一方面要完善圖書資料及語音實驗室,為學生課外自學創造條件,并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學習資源;同時組織部分教師編輯網絡教學課件,學生可通過瀏覽網頁、在網上提問題、教師及時給予回答等方式來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水平。通過這種開放式的網絡教學系統,既可以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2.4改革評價模式,使成績評定多樣化

篇(5)

1、大學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育重要性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對藝術設計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展現,因此較多綜合院校逐步開設藝術設計專業,并紛紛探索如何有效創建科學一體化實踐教育模式。藝術設計專業是科學、藝術領域與技術經濟的有效融合,體現了綜合性、學科豐富性內涵特征,包含眾多美學藝術、文學哲學以及社會學理論知識。倘若僅注重專業特長的教育培養,則較難契合學科內涵特征,因此注重文化素養教育尤為重要。英語學習則可良好的培養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形成多元化交流溝通意識,提升交際能力,形成優質文化意識,豐富素養技能。然而當前,較多大學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沒有給予充分重視,忽視了藝術專業的廣泛交流需求,沒能為學生創設深造發展的良好機遇與廣泛發展空間,對其綜合提升形成了不良抑制作用。因此,針對當前藝術專業學生逐步擴招、就業形勢相對嚴峻的狀況,大學應科學重視該專業英語教學,提升實踐教育質量,令藝設專業人才掌握良好的語言優勢,進而贏取競爭主動,獲取長足的進步與發展。

2、有效提升大學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育質量科學策略

2.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基礎知識傳授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學習底子基礎差、掌握知識不全面的現狀問題。因此實踐教學中應基于學生學習基礎差異較大狀況,科學實施興趣培養,令其形成良好的動機心態,進而明確學習目標,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參與到英語學習實踐活動中,優化學習效果。較多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文化基礎功底較弱,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因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學習心理,以他們為主體,采用貼近生活的教學實例,學生感興趣的英語流行音樂、電影、資訊作為導入素材,豐富學生視野,令其產生主動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對于取得點滴進步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令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情感體驗,進而轉化為學習動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基礎知識傳授,面向藝術設計專業學科多樣特征,學生英語應用技能水平有限狀況,應通過鞏固基礎培訓,令學生扎實掌握基本語法知識、口語技巧與聽力能力,進而滿足日常應用交流需求,并為藝術知識學習發揮良好的輔助引導作用,令學生以多元化視角,不同藝術審美、豐富文化素養強化學科學習,實現良好的全面發展與提升。

2.2貼近專業、優選英語教材

大學藝術設計專業英語教育,應科學樹立學以致用教學目標,令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開拓藝術思路、豐富人文素養,通過對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了解、風俗習慣的洞悉,形成發散藝術思維,進而優化專業學習效果。同時貼近專業開展英語教育,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在實踐教學中為學生多選擇一些與專業相關的英語教學資料、開展第二課堂教學,令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科學引導輔助,豐富知識面,擴充專業學習渠道,形成學科間的有效補充與互相促進。在英語教材的選擇上,教師應基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特殊性,即文化知識掌握不全面、授課形式豐富多樣、具有較強實踐性特點,學生性格活潑好動現狀,參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英語教材的良好補充。當前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英語教育材料較為欠缺,因此,教師可選擇與藝術設計較為貼近的工業設計英語教材,并補充在教育界具有顯著影響力的著作,挖掘其中內含的核心學術價值,將知識精華傳授給學生。針對教材中一些難點知識環節可補充同專業貼近的基礎教學知識,做好教案編制,針對學校學生學習需求、教學特征、實際建設狀況合理的擴充專業前沿教學知識,進而令學生在有針對性的英語教育培訓中開拓視野,提升興趣,優化教學效果。

2.3優化教學模式,提升實踐教學水平

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同其他專業學生存在本質的區別,因此英語實踐教學不應沿襲傳統教育模式。應依據藝術學生獨辟蹊徑的眼光、特殊的思維方式、直率的性格特點與敏銳的洞察力,開創特色化教育模式。即可引入網絡教育模式,為學生推薦具有權威代表性的英語交流平臺、學習網站,激發其自主學習探究熱情。同時可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學生藝術設計敏銳性,通過多媒體優化教學環境,采用定時問答、動畫教學、視頻傳授等貼近專業的教學方式,令學生集中注意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可通過任務教學模式為學生布置學習題材,令其通過網絡查詢、自主收集進行資料信息匯總,并利用藝術設計思維進行相關課件制作。在課堂中則可通過分小組演示、用英語表述,提問回答等環節,鞏固學生學習技能,提升教學實效性。

3、結語

總之,針對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特征,我們只有強化英語教學,注重教育質量提升,才能真正培養出綜合素質全面,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令其鞏固基礎文化能力,實現良好的發展與提升。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060-03

Necessity of subject-based English for medical students'education and its practice exploration

Ling Xiao,Jin Hong.

(Medical 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

Abstract:As the brid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o medical students,Medical English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medical education to be carried out without delay.It was suggested that Medical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ion,introduction of word-building,network resources utilizing and abstract writing in order to help medical students to master it better.

Keywords:Medical student;subject-based English education;Medical English;practice exploration

中國的傳統醫學一直以博大精深著稱。但凡事不能閉關自守、閉門造車,有交流才會有提高,有碰撞才能產生火花。因此,中華醫學也要與外界進行廣泛的交流,才能更加迸發出勃勃生機。

國際化的交流,依賴于國際通用語言的使用。到目前為止,英語作為使用率最高的一種語言,在全球范圍內已得到了很好的推廣和普及,并成為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它正逐步發展成為溝通世界的語言橋梁。因此,在醫學界普及英語勢在必行。

一、醫學專業英語教育刻不容緩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前沿科學的國際交流日益增加。醫學作為一門實踐性科學更是如此。據分析,中國現代整體醫學水平與日韓等國相比旗鼓相當[1]。但是,從英文撰寫的醫學論文數量來看,中國落后于日本;而亞洲多個國家的醫師比中國醫師更容易融入國際學術社會,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醫學生是醫療界的儲備群體,在畢業后大多數面臨的是臨床或科研[2],這意味著在他們繁重的工作之余,還必須經常了解國內外醫學領域的最新動態、不斷查閱醫學文獻、爭取出國進修學習的機會等,以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因此,針對醫學生開設專業英語課,教他們熟悉專業英語的體裁、表述、閱讀與書寫刻不容緩。

普及英語教育在中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中國學生從小學就已開始接觸英語,應該說,他們的英語基礎是比較好的。但是,在高等教育階段,掌握好了公共英語并不意味著學生一定會有較好的專業英語閱讀和理解能力。我們在教學中發現,盡管大部分學生已通過了英語四級甚至六級的考試,但是對于諸如“Mean peek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obramycin occur between 30 and about 60 minutes after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之類的句子,很多同學在學習了專業英語之前都出現了翻譯錯誤。究其原因主要是對于“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把握不住,不知該如何翻譯。而有些人明知不對,還是會抱著僥幸心理將其翻譯為“肌肉內管理”。殊不知,“administration”一詞在醫學中指的是“giving of a medicine”,即“給藥”,而它在公共英語中為大家所熟知的意思是“management”,即“管理”,由于缺乏相應的醫學英語知識而產生了理解歧義(該句可翻譯為“肌注后30~60分鐘之內妥布毒素的平均血藥濃度達到高峰。”)。學生由于缺乏相應的醫學英語知識,發生此類誤解的情況比比皆是。可見,醫學英語教育對于醫學生而言,至關重要!

中國教育部高教司早在2001年4號文件中就提出“今后本科教育的20%以上課程必須進行雙語教學”,并在2005年1號文件中再次重申了雙語教學的要求,教育部尤其鼓勵在生命科學等領域中率先實行雙語教學[3]。經過10年的探索,醫學教學中的雙語教學取到了較大的發展,基于此,也有人提出了取消專業英語教學的建議。他們認為,雙語教學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從各個專業領域接觸到專業英語,因此,專業英語的設置已成為多余。對于此種觀點,筆者持不同意見。雖然各大院校為貫徹高教司的精神紛紛進行了雙語教學,但教學的收獲如何、學生對此的反饋如何、掌握的程度怎樣是沒有一個評價的量化標準。而且,從目前的雙語教學情況來看,學生掌握得更多的只是一些獨立的專業詞匯或是定義,對于閱讀一段完整的文獻還是有困難的。事實上,專業英語教材中選用的醫學文獻文章均取自于英語國家的醫學論文或科技文,這是英、美國家專家使用科技英語體撰寫的,其內容專業性強、文章結構嚴密、遣詞造句考究、句型復雜多樣。如果不注意到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在這些方面的區別,閱讀過程中就會發生理解偏差甚至理解困難。因此,單純的雙語教學是無法滿足醫學生順利進行專業文獻閱讀的需要的,必須通過專業英語課的開設在公共英語和專業知識之間構架橋梁,讓醫學生系統地學習醫學英語詞匯,通過學習構詞法來舉一反三地擴大專業詞匯量,并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其閱讀層面由普通轉向專業,反復了解和熟知專業英語的行文特點,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如何進行醫學論文的構架和鋪陳,以及如何從專業的角度用英語進行相關知識和信息的闡明和論述。

二、醫學專業英語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醫學英語的課程設置

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4]是在總結原理工科本和文理科本《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兩個大綱使用十多年來的經驗基礎上,針對我國大學外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修訂而成的。1999年的修訂版中正式提出了“專業英語”的名稱,并規定大學英語教學分為基礎階段(1~2年級)和應用提高階段(3~4年級)。應用提高階段的教學包括專業英語(Subject-Based English,SBE)和高級英語(Advanced English,AE)。學生在完成了四個學期的基礎階段的學習任務,通過英語四級或六級考試后,都必須修讀專業英語。大綱中還規定:“專業英語為必修課,可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學期,教學時數應不少于100學時,每周2學時。課內外學習時數的比例應不低于1:2。在第八學期還可繼續安排專業英語文獻閱讀、專業英語資料翻譯、英文摘要寫作等。專業英語課原則上由專業教師承擔,外語系(部、教研室)可根據具體情況予以配合和協助。”

由《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可知,國家對于英語教育的連續性極為重視,不僅將專業英語設置為必修課,而且還規定教學時數不少于100學時。具體到醫學教育中,則是希望通過醫學英語的開設來培養醫學生在其專業領域內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使他們在以后的臨床實踐和科研工作中能以英語為工具進行信息的攫取和交流,能弘揚本國的醫療技術,并順應全球化的潮流。

(二)醫學英語的教學實踐

1.課文選材應由科技文過渡到專業文獻。目前市面上的醫學英語教材版本很多,各有各的側重點和長處。依內容的編排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全部為專業內容的;另一種是分上下兩冊,上冊是簡易的基礎專業知識,下冊是原版的專業論文。根據我們近十年來的授課經驗,這兩類教材都有其不足之處。第一類教材對于英語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會有相當的難度,初次接觸就感覺費力,那么對于學習的繼續進行會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難以保證其后續內容的專注學習。第二類教材雖然起點低,學生易于接受,但全套教材內容量大,在給定的授課計劃內無法完成。基于此,我們建議專業英語教師事先與基礎課老師進行溝通,推進基礎課的雙語教學實施,使醫學生在基礎英語學習階段就逐步接觸一些專業的詞匯和句子,進行一定的專業英語知識儲備。使用的教材應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選擇,一般可以從簡單易懂的科技文著手,其較低的信息量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此類文章可占20%~30%左右,一些基本構句的專業詞匯可以得以掌握。專業文章占70%~80%,可以按不同的具體專業領域選材,以擴大閱讀面。此類文章應逐步接近國外最新醫療資訊和文獻的體裁,還可以自行節選最新的尖端醫療內容,如“SARS”流行時介紹“SARS”的防治和疫苗的研制,“H1N1”流行時介紹國際上針對性的防治等。

2.系統介紹構詞法。詞匯永遠是構成句子和文章的磚瓦。許多學生在初學醫學英語時會為如何掌握大量的專業詞匯而頭痛。首先必須從學生們普遍熟悉的一些詞綴(如micro-、tri-、mini-、-ology等)入手,結合一些簡單的例子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讓他們明白其實醫學英語術語是很好掌握的。比如,macrocyte(巨紅細胞)一詞,大家都熟知前綴“macro-”是指“巨大的”,則可推知詞根“-cyte”是指“細胞”。再列舉一些以“-cyte”為詞根的詞(如monocyte、podocyte、leukocyte等),可加深學生對“-cyte”的掌握。在零散地掌握了一些專業詞匯的基礎上,再對前面所學的詞匯加以歸納總結,系統分類(按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等)介紹構詞法,就能取得舉一反三的成效。比如由gastrostomy(胃造口術)一詞可擴充出許多以“gastr(o)-”或“gastr(i)-”為前綴的與胃相關的詞和以“-stomy”為詞根或后綴的詞。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獲取最新醫療資訊、掌握醫學前沿動態最簡單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網上查詢本專業的學術論文[6,7],可以適當推薦給學生一些專業網站,讓感興趣的同學瀏覽。推薦網站有PubMed(http://ncbi.nlm.nih.gov/sites/enterz),它是由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免費提供,被公認為全球最大、最權威的生物醫學數據庫,收錄了1950年以來70多個國家(43種語種)近5000種生物醫學期刊;POPSCI(http:///category/ tags/health);(http://)等。

不過對于大部分醫學生而言,進入http://nlm.nih.gov/medlineplus/tutorials/.觀看一些動畫配解說的手術過程、某些疾病的病征及治療的介紹更適合。而且這些內容不僅是專業知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專業英語因課時緊張而導致的聽、說方面的不足或缺失。

4.補充摘要的寫作。摘要一般置于論文、科研報告或文摘綜述的正文之前,是對整個論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和總結。它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英文摘要的書寫是醫學英語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應該專門進行專題講座,幫助醫學生了解如何從摘要中獲取所需的信息,如何在以后的科研中為論文組織英文摘要的書寫。要幫助學生掌握英文摘要的結構、每部分結構的特點和注意事項(包括時態),并介紹一些常用的句型。

三、結束語

目前,對醫學英語教學的研究依然處于探索階段,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不同聲音。不論各人的見解如何,有一點我們始終相信,即只要廣大醫學英語教師充分認識到醫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并熱愛教學,通過自身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就一定能使醫學英語成為醫學生有效獲取本專業所需信息的工具。幫助他們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提高用英語進行專業閱讀、理解、翻譯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摘要的寫作能力,幫助他們攝取醫學原創中的精髓并發揚和延伸其中的要義,而這也恰恰是英語教學從書本走向應用的轉折。

參考文獻:

[1]楊明山.醫學英語新教程[M].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5.

[2]張艷.醫學院校開設專業英語的必要性及方法探究[J].醫學信息,2007,20(3):403-405.

[3]葉玲,徐平,鄭黎薇.口腔醫學雙語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口腔醫學信息,2009,18(1):1-2.

[4]工作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高等學校本科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陳冶彬.四“C”醫學英語教學法[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2):67.

[6]劉芳.利用醫學專業英文網站,掌握醫學最新前沿進展[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09,l(2).

篇(7)

對于現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這一普遍問題,我認為應該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反思,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教師應該在高職英語教學工作中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以及在高職英語日常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一進行分析,并應該確實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盡早完善高職英語教學工作。 教師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做到為心無愧。

一、高職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和特點

1.高職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

談起目標,無非就是想要什么,對于現在高職英語教育專業的目標就是能夠將學生培養成專業技能嫻熟,口語能力一流的英語人才,通過高職英語專業的教學工作,能夠使學生順利的找到工作,并可以勝任工作職責,掌握工作要領,完成各項任務。教師盡全力將學生培養成理論知識充足,職業技能熟練的綜合型人才。

2.高職英語教育專業教學特點

在我國高職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學特點就是倡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專業技能方面要重點培養。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使學生可以適應各種考試以及突發事件。

二、 高職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學現狀

高職英語專業的教學是集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外語教育三大模塊于一身的一門專業教學工作。與普通的高中教育相比,它有著其自身的特點,它除了關注學生應該掌握書本知識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對于高職英語專業的學習就應該多位學生創造口語練習的機會,例如:聘請外教老師,教師設計外語交流的題目,讓學生表演等等。但是在現在實際的高職英語專業教學中卻存在很多的問題,教師只是一味的在講述這句子語法,并不關注學生對于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甚至有些教師把英語教學當成是任務在完成,完全沒有用心教學。教師應該盡己所能的幫助學生提高專業技能,補充專業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現狀出題,讓學生自己設計場景,聯系英語口語。例如:教師可以將老師和同學在課間樓道這一場景作為題目,讓學生自己設計場景,設計情景對話,進行小組表演,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也充實了課堂的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

高職英語專業和普通學校的英語專業也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有著不同的學業屬性和培養目標。然而處于我國的高職英語專業卻一直保持著和高中英語教學的相同步調,以陳舊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進行著教學工作。學生對于乏味的書本知識提不起精神,也無心學習,這樣才導致我國的高職教學水平越來越差,學生質量無法提高。這樣的教學模式也與此同時導致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低下,不能滿足職業要求,致使很多學生出了學校之后不能找到合適對口的工作,這樣的現象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成長,導致很多學生一蹶不振,選擇啃老,選擇不學無術或者選擇了一門完全不對口的工作。所以說這樣的教學模式一定要摒棄,這樣的高職教學體制一定要更新,給學生歡樂,輕松,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滿載而行,信息滿滿的對待生活,對待工作,活出精彩的人生。

三、教學方式的轉變適應了時代需求

在教學中,調整職業英語教學模式是提高教育效率的迫切需要,根據當代英語高效教學的發展趨勢,教育模式的改進是時代的必然。在高職的教育中,側重是專業知識的教學,平時的教學主要是傳授學生技能,對于文本知識的教學會少很多。英語教學是時展下很重要的教學部分,將英語教學與職業技能結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知識的利用率和靈活度,讓學生在學習職業技能的同時將英語融入進去,從而達到高效率的學習。

四、英語教學與職業技能結合的方法策略

1.資源整合

要想將英語教育與職業技能整合,首先就要對教師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要以教學研討為單位組建團隊,從而開發和探討新的課程模塊。在專業知識的教學中,可以將學生根據專業課程分類,將相似度高的專業課程安排成一個團隊,這樣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轉變方式

教師的教學方式在改變的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需要轉變,學生需要將原先單純的學習英語轉變為英語學習與職業技能相結合。學生通過一定的專業學習以后對該領域的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現將這部分知識英語化,使學生靈活掌握。知識在教學中相互交叉融合不僅可以讓學習不再枯燥,還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水平。

3.體制改革

要想將英語教學和職業技能真正的結合,考核機制就需要改變。在考試中,將英語內容與專業內容結合起來,這樣不僅考核了英語知識,也考核了學生職業技能的掌握程度。將單一的語言測試改變為專業與語言的結合,并且可以結合社交、禮儀、文化交流等內容,從而將知識以英語的方式進行傳遞。

4.人際關系

在社會交流中,人際關系很重要,與客戶建立友好的關系對企業發展來說有很大的益處。職業教育面對的是整個社會,這其中包括各個公司、企業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職業技術人才成為社會最迫切需要的。時展中英語的使用越來越普及,兼具職業技術和英語知識的人才是社會最需要的,高職在培養人才時就應該以這樣的標準培養人才,為社會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寶貴財富。

綜上所述,在高職英語專業教學上來看,首先要了解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提高,將英語教學與職業知識想結合,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是適應時代需求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常熟高專課題組.英語教育專業本科實驗班教學計劃[J].常熟高專學報

篇(8)

教師專業發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是指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科特爾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也可以看作是教師的職業生涯的演進過程。[1]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外語教育也已成為世界各國公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外語師資的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與日俱增。外語教師自身的語言素質、教育理念、理論素養、教學技能等都是制約其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高尚的人格修養,完整的專業知識結構和知識運用能力,以及豐富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和教學法知識,應該是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

一、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發展的現狀

高職英語教育是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高等英語教育,旨在訓練其在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所需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應對各種涉外局面的語言應用能力,高職英語教育強調語言的實用性,注重學習者個性化展示和教學過程的交互性。這些都使得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對人才培養的規格有了具體的參照標準,同時也影響著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徐小貞教授在2005年12月對全國職業技術院校英語教師進行的一次抽樣調查中,[2]發現有關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發展的情況令人擔憂,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教齡在5年以下的教師占48%,很多教師語言能力很強,但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薄弱。

第二,教師的學歷結構不理想和不平衡:博士和碩士學歷的比例太小(30.4%),本科畢業生居多(69.6%);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英語教師學歷結構比較合理,其他地區的英語教師學歷結構本科生居多。

第三,最近5年,54%的教師還沒有進修的機會。

第四,教師能夠用于科研的時間非常少:每周平均時間在10小時以上的人數只占5%,77%的教師從來沒有在國家級別的學術刊物。

二、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英語師資水平是目前制約英語教育效率的因素之一。我們必須加大英語教師培養與培訓的國家投入,改革英語教師教育。

第一,改革師范大學英語系的教學,基于師范英語教學的特殊性,造就具有足夠的英語運用能力、掌握有效的外語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英語教師隊伍。國家于2007年開始的在6所部屬師范大學實施免費師范生政策,以及2008年部分地方院校的政策跟進,等等,都是解決師資短缺和提高師資水平的有力措施。高師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應為“基礎厚、能力強、素質高、口徑寬”,將知識、能力、素質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外語+教育確定為師范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較為適合,即英語專業知識+教學職業技能+教師綜合素質。

第二,對現有的70多萬的外語教師(高職英語專業教師包含在內)進行發展教育,幫助那些尚不具有足夠外語運用能力的教師獲得足夠的外語運用能力。隨著教育改革和教學創新的呼聲越來越高,新的理論如雨后春筍,在職英語教師現有的知識已經不能夠應對這種新形勢的挑戰,新的語言教學理論和主張不時地與他們的觀念發生沖突。他們從內心深處感覺到自我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因此,總希望有機會參與在職教育和培訓項目。[3]而目前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的在職研修情況基本上處于無組織的自然發展狀態,因為高職院校的師資培養往往注重教師的學歷提高。然而,學歷的補償只解決了從業達標的問題,并不能證明具備教師職業所必需的素養和能力。

第三,在國家投入有限的情況下,還應該引導英語教師本人注重自身的發展,用各種激勵乃至優惠政策,鼓勵英語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運用能力和英語教學能力。高職院校和英語教學部門必須制定獎勵政策,設立科研項目,增加科研經費,豐富圖書資料,使科研和教學、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有機結合起來。教育部門也應該加大對人文學科,尤其是高職院校英語教育的科研資助,制定相關政策,把英語教師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放出來,使英語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來,確保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外語教師專業成長是在教師職業專業化的背景下,外語教師在教師教育機制中的一個不斷學習、反思、發展和成長的動態過程。[4]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袁貴仁指出,教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許多問題沒有現成答案,需要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做到科學決策、科學執政,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教育改革創新。有學者指出,目前80%的高校都是在培養學術學位(科學學位),教育部門正在起草咨詢報告,對今后3―5年普通本科高校都將要大力轉向發展高職教育進行論證,不再擴招本科生,以期形成高職教育從中職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模式,畢業學生可授予專業學位(職業學位)。今后的高職教育將向著區域化發展、有系統的職業教育體系、辦學模式將更加靈活的趨勢發展。當前我國的高職英語教育改革正處于深化階段,改革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廣大教師。因此,只有高職院校英語教師以自我發展為己任,實現“自下而上”的變革,[5]外語教育改革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參考文獻:

[1]葉瀾,白益民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03.

[2]徐小貞.中國高職英語專業教育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102-113.

篇(9)

 

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人才競爭的日趨激烈,身處科技競爭、人才競爭的21世紀,需要培養的是能夠脫穎而出的高附加值人才。英語作為全球化形勢下競爭的工具之一,已經為廣大師生所重視,但僅僅對普通英語(egp)的掌握已不足以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專業英語的教學在高職高專學校的教學工作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高職高專院校中專業英語課程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對專業英語課程的認識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直接關系到整個高職高專教學質量的高低,進而關乎培養的學生的就業質量,因此值得重視。 

 

1 專業英語及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1.1 專業英語的發展及專業英語課程特點 

1)專業英語及其發展。專業英語即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簡稱esp),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二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尋求發展,與世界各國的交易日益頻繁,英語作為相互交流使用的語言成為最普及的語言工具。隨著全球化進程步伐的加快,英語學習者逐漸將普通英語與各行各業的多種需求聯系起來,于是專業英語應運而生。根據dudley-evans給出的定義,專業英語是與某種特定專業、科目或目的相關聯的英語,適合于有中等以上普通英語水平,從事或要從事某種特定領域工作的學習者。 

2)專業英語課程的特點。根據carter(1983)的觀點,專業英語具備3個特點:學習材料的可信度、真實度高;目的導向性強;自主學習性強。 

1.2 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英語教學現狀1)高職高專院校對專業英語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存在開課晚、學時少、學分低等問題,有的院校甚至根本不開設專業英語。2)課程的整體地位低導致部分專業英語教師對課程的認識亦存在偏差,課堂形式單一。大部分學校的專業英語課由英語專業的教師教授,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3)目前高職高專類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偏低。4)質量高、系統性強的教材匱乏。5)考核形式缺乏靈活性、實踐性和權威性。 

 

2 對高職高專專業英語教學發展的幾點建議 

 

結合社會對專業英語需求的不斷增長和要求的不斷提高,針對上述問題,對高職高專專業英語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 轉變觀念,充分重視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學校教學主管部門應緊密聯系工作崗位的實際,增進專業英語教師之間及專業英語教師與專業技術人員之間的交流合作,培養一批“雙師型”教師,全方位提高專業英語教師的素質,鼓勵專業英語的發展。 

2.2 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雙師型”教師更有利于專業英語的教學,原因在于“雙師型”教師既具備一般教師對課堂的組織、駕馭能力,又有一線實踐的大量經驗,知道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哪些技能,因而對課堂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把握性更強。 

2.3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觀察、實踐活動課堂中的實踐練習環節越多,對于30人以上的非小班教學來說難度越大,而專業英語的課時就顯得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下時間,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條件。 

2.4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完善教材在現有教材不夠理想的情況下,專業英語教師可廣泛利用各種資源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以補充和完善。以市場營銷英語為例,有的教材側重于對市場細分、定價、談判、促銷等理論知識的理論性描述,有的則側重于這些板塊實際對話的教學。這時專業教師便可將二者結合起來,并可為教學和學生自學錄制短小的涉及專業內容或專業崗位實際操作的視頻或音頻材料,使教材有聲有色,更加直觀,深入淺出地將知識輸送給學生。 

2.5 改革考核方式,倡導專業英語證書制度專業英語的考核缺乏像大學英語四六級那樣的統一指導及權威性,應進一步倡導專業英語證書制度,由相關教育部門出臺統一的級別劃分及考試標準,使學生更加明確學習的方向,既為其提供動力,又能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增添一種能力的證明。 

 

3 小結 

 

綜上所述,專業英語的教學在經濟、文化、科技全球化的今天任重道遠,如何讓學生在系統地掌握普通英語的基礎上全面接受專業英語的訓練,是擺在專業英語教師乃至整個高職高專英語教育面前的挑戰。唯有戰勝這一挑戰,才會培養出能夠真正在全球化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應用型人才。 

 

篇(10)

高職教育亟需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教師教育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任務。目前,高職院校教師教育效果仍然難以令人滿意,這與對教師專業發展缺乏重視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近年來高職院校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高度關注,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將主要圍繞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展開研究。

一、教師專業發展內涵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思想等方面連續不斷地的取得提升,是教師新手向專家型教師的過程。對任何一個教師而言,教師專業發展貫穿其職業生涯始終。教師專業發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性;二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三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持續性。目前,國內學者關于高職院校教英語專業進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和方向、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及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等。

例如,郭巧棉通過依據Fessler的教師生涯周期理論對18所高職院校的180位英語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對不同階段英語教師的具體需求層次和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展業發展具備階段性歷程。石磊則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的理論進行科學闡釋,并從創新教師知識基礎、組建專業學習共同體、加強英語教育教學研究、營造新的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等方面探索了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路徑。不同學者對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持。目前,關于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及路徑的研究也成為了當前高職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高職院校英語專業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英語專業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英語專業英語教師缺乏專業發展意識

目前,缺乏專業發展意識在高職院校英語專業教師中已成為普遍問題,尤其新教師隊伍中體現尤為明顯。在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師眼中,職稱晉升的重要性要高于對自身職業的規劃。同時,從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工作量及教學任務來看,他們很少有時間去關注自身的職業發展,更談不上外出進修或參與各類學術交流。久而久之,他們逐漸對教育教學理論及科研發展等的關注度和重視度便會降低,對自身專業發展也是武俠關注,這很大程度地制約了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英語專業英語教師缺乏實現專業發展的知識

隨著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教師專業素質及綜合素養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包括:語言交際能力、教學技能、專業知識、情境知識、教學推論技能和應變決策、教學理論。而獲得這些專業知識,他們必須充分學習并掌握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的文化知識。

但是,目前高職院校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師大多僅僅接受過崗前培訓,而關系專業發展的知識培訓及學習則相對較少。同時,隨著近年來高職院校注重培養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對英語教師英語專業知識、教師學水平、專業實踐能力以及工作經驗等都提出了較高要求。但是,現實環境中,高職院校教師在這塊普遍缺乏,既無法滿足自身專業發展需求,也達不到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三)英語專業英語教師缺乏自身專業發展的自

高職院校中,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在專業發展上缺乏自。自集中體現在教育教學活動、教學科研活動、學術活動、進修培訓權等方面。同時,在衡量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化水平時,他們在專業發展中的自是重要的指標。但是,目前高職院校中,英語教師大多肩負較多的教學任務,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加培訓或進行深造。

目前,大多數教師選擇假期實踐參加短期培訓,但是真正由專業培訓機構或高職院校組織的培訓活動卻很少,且集中在教師專業發展層面的培訓班更是少之又少。在培訓中,將培訓的重點集中在一些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研討,但是關于這些理念在英語課堂的具體實施卻關注較少。這一方面反映出了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在專業發展自方面的缺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來高職院校管理機制的不科學,不合理,造成英語專業英語教師積極性,主動性被束縛,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自難以實現。

三、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路徑

基于前文對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分析,本文認為應從激發教師的職業熱情和正確的思想、健全高職院校考核分配制度、充分保障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自,有針對性的開展學術科研活動,加強院校之間,院校與行業之間的密切聯系和合作等方面來推進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對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的把握制約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從而從高職院校、教師自身以及社會等多個層面入手,多管齊下,共同推進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的更好發展。

四、結語

時展背景下,作為一名合格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既要擅長英語課堂教學,也要了解和關注高職教育理論及外語教育發展趨勢等,關注專業發展現狀及發展方向,努力學習英語相關行業知識,為自身專業發展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本文側重研究了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希望對高職院校研究和探索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有所益處。

參考文獻:

[1]吳瓊.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調查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14):81-83.

[2]石磊.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途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33):81-84.

篇(11)

我國英語教育模式的一個通病是,對理論高度重視,卻對實踐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總體呈現出“理論為大”的教育局面。護理英語專業性很強,按照學科分類專業知識多而繁雜,詞匯長,從句多,十分難記,這對學習者的英語基礎是極大的考驗。而眾多大中專院校多將護理英語作為一門閱讀課程,進行英語實踐練習的機會十分有限。

2.學生動力不足

學生選擇在涉外護理專業學習時,或是因為對涉外護理專業盲目了解,重“涉外”而輕“護理”,或是因為對職業規劃“走投無路”的被迫選擇。對專業認識的不足,導致學生在學習時興致缺乏,無法認識到護理英語課程是未來就業的敲門磚這一重要性;一些學生在前期學習中不重視本專業英語,可能擁有較扎實的專業基礎,但缺乏將本專業實力轉化為對外交流的能力,無法發揮全部的水準,在擇業過程中飲恨。

3.語言環境弱,無法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語言環境的弊端是我國英語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一方面是學校對該專業不重視,不愿意花大力氣在本校打造完善的護理英語語言環境,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現有的涉外醫院較少,涉外護理學生與語言環境之間存在僧多粥少的局面。

二、構建專業化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教師隊伍的措施

1.加強教師隊伍的功底建設

一是要招錄高素質教育人才充實教師隊伍。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實現英語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前提,是基礎的基石。在教師隊伍構建初期,學校往往會采取公開招聘的方式面向全社會召集英語專業的人才,通過嚴格的筆試選拔出基礎知識牢固的教育人才,在資格審核關口對擁有涉外工作經歷、具備國外護理從業資格的人才重點關注,擇優錄取。學校需要首先解決教師人才的缺口,不然極易出現人才不足而采取拆東墻補西墻打亂教學計劃的現象。二是要創造足夠多的機會,培養更加優秀的專業教師。學校要緊緊抓住每一次涉外教育的交流機會,讓英語教師走向國際舞臺,互相交流教育心得,接觸更加先進的教育方式。三是要暢通良性人才晉升通道,使得人才不只培養得出,更要留得住。一方面以優厚的薪金待遇作保障,形成積極的教育獎勵機制;另一方面要暢通人才晉升通道,讓教師充滿教學動力,在全校上下形成比技能、賽作風的良好環境。這就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在實行通行的考察方式的同時,更加主動以差生減少人數和優生增長人數作為教師的考核項目。四是要建立教育跟班機制。規定每位教師在一定時間內到涉外護理專業課進行旁聽,并積極同專業課教師進行溝通,明白涉外護理專業的重點難點,以制定今后授課時的內容和側重點。

2.灌輸先進的教育理念,開發多樣的教育方式

先進的教育理念最終目的是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個人專長。這就需要教師對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詳細的了解,然后將所有學生分類施教,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激將法。此類方式適用于之前成績較好,性格好強,各方面能力均十分出眾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對此類學生的弱項重點了解,然后以言語或者肢體動作激發學生更強的學習動力,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激情。二是情感同化法。此類方式適合成績一貫較差,學習成效不大且有自卑心理的學生。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交心談心,細致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提供學習方法。此類學生需要外界不斷的鼓勵作為學習的動力,教師花費的時間要多于一般學生。三是啟發式激化法。此類方式適合絕大多數學生,尤其適合雖有學習動力但不具備正確學習方法的學生。比如在教學中常有學習認真刻苦,熬夜學習意志堅定的學生,但因未在學習初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常年以錯誤的學習方法引導自身,只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很是可惜。教師就需要從學生學習的源頭入手,認清學生的短板是在語法還是在拼寫規則的錯誤認知,從根本上糾正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极品粉嫩小泬白浆20p| 男男gvh肉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步兵社区视频在线观看|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性欧美18-19性猛交|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vr| 最新孕妇孕交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 欧美猛交xxxx免费看| 亚洲高清在线mv| 男国少年梦电影| 公车校花小柔h| 精品欧洲videos| 四虎在线最新永久免费| 色综合网站国产麻豆|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日韩在线第三页|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777米奇色狠狠888俺也去乱|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大片| a级日本理论片在线播放| 好猛好深好爽好硬免费视频|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刺激|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中文字幕第十页|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 日本大片免费一级|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卫校国产小美女| 日韩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欧美性xxxxx极品娇小|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欧美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