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計文化論文大全11篇

時間:2022-06-09 20:44:09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中國會計文化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中國會計文化論文

篇(1)

(一)會計文化的概念

首先,會計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文化作為一種上層建筑,都具有社會性;其次,會計作為一種監控、管理、調和手段,它反映了一種社會組織能力;再次,會計作為一個歷史發展的產物,它與政治、經濟、技術、環境、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會計文化首先應該是一種社會文化,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1)會計文化是一個以“人”為中心,以會計活動為載體的文化體系;(2)會計文化是一個多層面、多元化的文化體系;(3)會計文化是一個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倫理學、自然學、歷史學、美學、哲學、管理學、文學、行為學等相融合的邊緣文化體系;(4)會計文化是具有歷史性、綜合性、規范性、國際性、差異性、多樣性的社會組織文化體系;(5)會計文化是在會計行業中所形成的一種行業管理手段。

(二)會計文化的基本功能

1.導向功能

會計文化能對會計人員的價值及行為取向起引導作用,這主要體現在直接對會計人員的思想、心理、性格、行為起導向作用,使之融會于會計整體的行為之中。這是由于會計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統的價值和規范標準(制度性、物質性、精神性導向),會計文化會通過積極、明確的導向,把明確的會計目標、強烈的集體意識、合理的會計行為、鮮明的社會責任、可靠的價值觀和方法論諸因素滲透到會計管理的全過程,使之更完善、合理、有效。如果會計人員的價值和行為取向與會計文化的系統標準產生悖逆現象,會計文化會對會計人員的行為進行糾正并將其引導到正確的價值觀和規范標準上來。良好的會計文化使會計人員在會計實踐中無形的接受共同的會計價值觀念的引導,并自覺地把這種價值觀內化為自身的目標追求,腳踏實地的為實現這個共同價值觀而努力。

2.約束功能

所謂會計文化的約束功能是指會計物質文化、會計制度文化、會計精神文化以有形和無形的方式對會計人員的思想、心理、行為、價值觀念等所體現的約束和規范作用。會計文化的約束功能包括有形的“硬約束”和無形的“軟約束”兩種,會計物質文化限制了會計人員的活動,而使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會計制度文化以會計法律、法規章程的形式對會計組織和會計人員起到了約束作用。會計物質文化和會計制度文化對會計人員的約束是剛性的、直接的且具有外部性的,是一種有形的“硬約束”。特別是會計制度文化,它的約束功能通過制定各種約束會計工作的法律、法規而起作用,它運用剛性的制裁手段,強制約束會計人員的行為而使其符合會計法律法規的要求,保證了會計工作順利高效的進行。

會計活動能夠有效的進行,不僅依靠紀律、各項規章制度及生產工具約束會計人員的行為,還通過一種“軟約束”體現出來。會計精神文化就是通過共同的價值觀、會計精神以及會計職業道德、義務感、責任感、歸屬感等無形的因素對會計組織和會計人員在行動上和思想上產生制約,這種約束是柔性的、間接的并且只有內化到會計人員的思想和價值中才會發揮作用。這種約束是除了物質式和制度式“硬約束”之外的一種無形的“軟約束”。會計精神文化的這種約束彌補了會計物質文化和會計制度文化約束所存在的缺陷,只有“硬約束”和“軟約束”兩者相結合才共同構成了會計文化的約束機制。會計文化的“軟約束”力更有利于會計人員進行自我調節,從而使會計個體目標與整體目標一致。

3.凝聚功能

會計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會計文化通過會計人員之共同價值觀,增強會計人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構建會計人員與會計組織之間的融洽關系,使會計組織內部凝聚成一種無形的勁合力量,從而產生一種巨大的向心力,激發會計人員努力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使整個會計組織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會計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是對會計人員行為的凝聚力。會計人員作為會計活動中一個核心組成部分,其行為勢必與會計組織與環境存在著相互影響。由于會計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價值取向,在引導會計人員行為的過程中會將所有會計人員的行為聚合在共同的會計行為取向上,從而將會計人員的行為團結一致。另一方面,對會計人員思想的凝聚力。會計人員的行為只是一個表象,實質上支配會計人員行為的是會計人員的思想。會計文化的最終目的是使會計組織和會計人員在思想層面形成共同的目標和價值取向。共同價值觀是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會計人員的價值觀凝聚在會計文化所倡導的共同價值觀中,使會計人員產生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把分散的個體力量凝結為一個整體的力量,促進會計組織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會計文化有效地將會計行為和會計思想融合在一起,從而推動了會計組織發揮其最大的整體效應。

(三)會計文化建設的目標

會計文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因而會計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會呈現一個多層次目標、分階段目標的階段。會計文化建設的目標體系包括了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陳興述(1994)認為“中國會計文化的目標模式應是:以我國傳統會計文化為根基,以時代精神和現代會計價值觀念為核心,兼容社會文化、民族文化、企業文化和外來文化之精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會計現代化要求的開放性會計文化體系。筆者認為,會計文化建設總目標是會計文化建設目標的最高層次,它是以會計物質文化建設、會計制度文化建設、會計精神文化建設為基本內容,兼容社會文化、企業文化之精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會計文化體系。通過營造一種奮發向上、團結合作、親密和睦的文化氛圍,使會計人員在會計組織中提升個人職業能力和道德素質,得到歸屬感、自豪感,實現自身的價值,最終實現會計人員的全面發展。

會計文化建設的具體目標是對總目標的具體化,也是會計文化構成要素的目標,即會計物質文化建設目標、會計制度文化建設目標、會計精神文化建設目標。會計物質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通過物質層面的會計文化建設,引進先進的會計工作手段、會計工具、會計技術,營造良好的會計工作環境,從而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降低會計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和生活質量,為會計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會計制度文化建設目標就是通過制度層面的會計文化建設,建立完善的會計法律法規和會計規章制度體系,建立內部的稽核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保證會計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同時,通過強化對會計行為的約束,促進對會計行為的激勵,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塑造良好的會計形象。會計精神文化建設目標就是通過精神層面的會計文化建設,培育一種以誠信為核心,客觀公正,積極進取的會計價值觀、會計精神、會計心理,營造尊重人、關心人、培養人、團結、進取、勤政、務實的會計人文環境,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引導和規范會計人員的群體行為,增強會計組織的凝聚力、親和力和向心力。

二、中國會計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會計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環境的需要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以及人的全面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樣,會計的發展也需要和諧的環境。和諧會計環境是指會計的發展處于一種民主法治、公平、誠信、充滿活力、健康有序的環境,和諧會計環境的營造離不開會計文化的建設。因為和諧會計文化環境的標準是會計物質文化、會計制度文化、會計精神文化三者之間互為促進,同周圍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自然環境、技術環境、教育環境、文化環境能夠和諧共存。

會計文化在會計環境的形成和發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會計環境的發展變化也會引起會計文化的變遷。建設“以人為本”的會計文化是推進我國和諧的社會文化環境建設的核心,它立足于對人的管理,充分發揮每一位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會計事業的全面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實現會計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由于會計人員價值觀的不同,社會上才會出現屢禁不止的會計舞弊,而且涉及的經濟數據也越來越大,會計文化建設可以加強會計人員對共同價值觀的認可,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范會計人員的行為,維護社會經濟安全,減少經濟犯罪,促進社會環境的和諧。

(二)會計文化建設進一步豐富了文化的發展

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歷史悠久,人類文化長河是由眾多的分支文化組成的。而會計文化就是文化發展的結果,它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行業發展成熟的標志。若將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那會計文化就是樹枝。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會計文化建設必須融入民族傳統文化中去,會計文化同其他分支文化和諧共處才能更好的豐富文化內容。

和平、發展、合作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西方的民主政治文化、法制文化、市場競爭文化、科技文化有其一定的優越性,因而,會計文化建設要吸收人類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使其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形成多元文化相輔相成的互補結構。文化多元化的同時,與此相伴隨的是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碰撞,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會計文化的建設,是體現法治、公平、誠信、有序的總體要求,是面向時代、立足現實,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先進文化相承接,與構建社會先進文化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體系,體現了時展的進步潮流。我國會計文化建設要朝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國際化方向發展,但卻不能失其民族個性與特色。在提倡將傳統優秀文化與滲透高科技、現代管理藝術的西方文化有機結合成一種“完全”文化的同時,要保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上豐富文化的內容。

(三)會計文化建設能夠為防范會計風險提供支撐

會計制度文化規范了會計人員,應該“做什么”,“不應做什么”,“如何做”。制度文化越詳細,會計人員的行為越標準。監督制度在確保企業經濟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資產流失,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會計法》中規定了職責明確、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法律基本要求。企業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在內控中的防范監督作用,防范差錯與舞弊,提高審計效果,可以說內部審計機構是強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從這一層面上來說,制度文化的建設是防范會計風險必不可少的內容。會計物質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會計工具的發展。電子計算機己成功地引入到會計領域,形成了會計電算化。會計電算化大大提高了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但從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會計數據的安全問題。在當今社會,“無紙化”辦公還沒有完全取代“手工”辦公,一些重要的會計資料,比如會計報表,企業戰略等資料都涉及到公司的商業機密。因而,對會計工具、會計資料的限制使用是防范會計風險的一項重要舉措。會計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會計誠信。在現代社會經濟活動中,經濟主體之間的信用關系,往往最先從會計信用關系中體現出來。不管是美國爆發的信用危機,還是中國爆發的失信事件,大多數都牽涉到會計失信。社會各界對會計失信的譴責此起彼伏,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家經濟決策與實際的經濟狀況偏離,己經成為一顆“毒瘤”,嚴重危害投資者的利益,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會計精神文化建設從會計思想、會計精神入手,從會計人員的內心出發,解決會計人員思想的不穩定。

會計文化建設中不論是對會計物質文化的建設、會計制度文化的建設,還是會計精神文化的建設,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對會計風險進行防范,其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加強會計文化建設,不僅是豐富會計人員精神生活、提升會計人員思想境界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防范會計風險的有效途徑。

(四)會計文化建設有利于促進會計可持續發展

構建會計文化的最終目標提高會計的核心競爭力,促進會計的可持續發展。經濟體制改革,引起了會計人員思想觀念、思維模式、倫理道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等的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又涉及到會計的科學、教育、文學藝術等各方面。會計的可持續發展,必然要改變會計人員的價值觀念,這要求會計人員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質要與會計管理的要求相適應。同時,會計文化是同其一定的文明程度相聯系、相適應的,會計人員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的同時也是為會計可持續發展積蓄力量。會計工作是所有會計人員共同生存和共同發展的平臺,是一個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大家庭,會計人員在做好會計工作的同時,自身素質也會得到提高,這也是會計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會計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就是會計文化變遷、會計文化沖突的過程,是尋求先進、文明的會計文化的過程,是發現自身會計問題、解決自身會計問題的過程。會計文化建設,是高層次科學管理模式的再造,它使各項管理更具人性化、科學化,促進了會計管理由“硬管理”到“軟管理”,由“控制式管理”到“支持式管理”,由“被動管理”到“主動管理”的轉變。因此,要強化會計文化對會計的積極影響,促進會計改革與發展以適應中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改革需要。

(五)會計文化建設能夠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會計信息披露是解決會計信息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的重要舉措,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來源于直接參與人,這種真實性需要會計人員有能力對會計信息進行獲取及加工,同時也需要會計人員對這些信息進行披露。會計文化通過實踐、會計手段的豐富、會計物質資料創新,從而提高會計人員在工作中的勝任能力,通過責任感、使命感的加強,從而提高會計人員的誠信,可以說,會計文化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會計實踐中客觀存在的一種現象能間接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具體來說,會計文化包括會計物質文化、會計制度文化、會計精神文化。會計物質文化的重點在于會計工具的改進,比如電子計算機的引入,形成了會計電算化。會計工具的改進大大提高了會計數據的處理速度及準確,這也是會計信息披露的前提。會計制度文化側重于會計行為規范,它規定了會計人員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培養會計人員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品質,這是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環節。會計精神文化則以共同的價值觀為基礎,當會計人員的價值理念、價值系統與會計的環境相適應時,會計人員就能夠做出符合會計需要的行為。同時,會計文化將會計的目標、社會責任內化為會計人員的會計精神、會計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并規范為會計行為準則,它將會計的管理與控制深入到會計人員的思想深處,形成“內控”機制,以“軟約束”的方式來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三、加強會計文化建設的途徑

由上述論述可知,會計文化建設無論對一個企業,還是國家來講,都具有具體的作用,因此,加強會計文化建設是當前會計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強會計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做好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建設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建設是會計制度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也是會計制度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隨著經濟發展和會計工作的深入,會計基礎工作中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也需要以規章、制度的形式予以規范。因此,對會計基礎工作的管理、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建設等問題需要做出全面規范,一方面為各基層單位和廣大會計人員開展會計基礎工作提出要求,加強會計基礎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努力方向,以此推動各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逐步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另一方面,為管理部門管理會計基礎工作、監督和檢查會計基礎工作情況提供政策依據和考核標準,督促各單位不斷改進和加強會計基礎工作。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基礎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不僅削弱了會計基礎工作,影響了會計工作秩序的正常運行和會計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社會經濟秩序,對各單位的經營管理和整個市場經濟的運行產生了極為嚴重的消極的影響。

(二)加強會計機構的建設

會計機構建設的內容除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的規定以外,還包括了會計機構的組織形式、會計工作的領導體制、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等。通過會計機構建設,可以在會計工作環境和內部分工方面對強化會計職能起到促進作用。會計機構建設是會計工作規范建設的實施機構,它對會計人員的工作起到了監督作用,是會計人員自律的約束機構。會計機構一方面執行了組織的規定,另一方面為了使其他部門執行會計相關制度,就需要會計機構與其他部門進行協調、溝通、宣傳。在組織中,會計機構以事后核算反映企業全部經濟活動,重視以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反饋的核算工作,為所有者和債權人提供財務情況和經營成果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會計機構建設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確立會計的獨立性、權威性,它是會計制度執行的制約機構。

(三)提高會計制度的執行力

會計制度文化建設一方面要對制度進行規定,但重要的是會計制度的執行力問題。會計準則的建設關鍵在于實施,從某種意義上說,準則的實施比準則的制定更有難度。制度再完善,沒有執行力也是枉然。Becker在《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中指出,當預期效用超過時間和其他資源用于其他活動所帶來的效用時,一個人才會去犯罪。在會計行業里,很多人都存在著尋租的可能。會計監督一旦弱化,會計尋租行為的成本就會降低,收益空間就會增加,會計人員就會在利益的驅動下背離會計目標,把信息失真的成本轉嫁給社會,使資源配置發生偏差。因而,要提高會計制度的執行力,就必須建設高效的會計監管,在會計人員內部形成自律的機制,消除道德風險,同時加大處罰力度,只有行政、民事、刑事三者有效的結合才能提高會計人員的違法違規成本。同時,為了促使會計制度執行力的提高,可以實行“問責制”,建立責任中心,明確責任中心的范圍、考核、評價、控制。

(四)加強會計法制的建設

會計法制建設涉及了會計法制建設的機構及內容,同時也決定了會計法制的效力。會計法制建設目的是為會計制度文化提供法律保障,它是一定階段調整會計工作關系的法律規范文件和制度統一體。沒有法律的保證,容易造成會計機構不健全,制度不完備,賬目不清,核算不實的混亂現象。會計法制體系是一個多層次,相互制約的完整體系,它的制定涵蓋了工業、農業、商業、合同法、財政法、經濟法、審計法等。會計法律建設與其他的法律建設有著相互的聯系,在法律制定的同時要考慮其對其他行業的影響,不能只考慮本部門的情況,各行業之間要有銜接,而不矛盾。

四、總結

會計文化是社會文化發展的一個分支,其在本質上屬于文化的范疇。通過對會計文化建設的分析,了解了會計文化建設的現狀,對會計文化建設進行了反思,希望能為我國會計文化建設提供一些幫助和借鑒。

篇(2)

關鍵詞:國際學術會議;跨文化交際;關聯理論

一、跨文化交際及國際學術會議

跨文化交際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往,他們的文化認知和符號系統迥異并能改變整個交際事件(Samovar,2009)。

國際學術會議則是國際間的一種高水平,高層次的智力活動,以傳播信息,展示成果,授業解惑,闡明事理為目的,具有專業水平高,信息密度大,交流活動集中等特點(胡庚申,2010)。隨著我國國際交往的日漸頻繁,在華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數量逐年上升,參會人數也不斷增多(孫澤厚,2009)。這些參會學者可能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擁有不同的文化學科背景,思維模式亦有所差別,這對于信息的呈現和解讀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進行成功順利的跨文化交際溝通對于國際學術會議的成功舉辦,提高學術國際學術會議的質量至關重要。本文以關聯理論基本框架為出發點,分別從明示-推理、關聯原則、語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對于如何提高國際學術會議中的跨文化交際提出了若干建議。

二、關聯理論基本框架

Sperber和Wilson從認知語用學角度研究話語理解,創立了“關聯理論”(Relevance Theory)。關聯理論認為,影響話語理解的主要因素是聽讀者關于世界的一系列假設,即“認知語境”(Cognitive context)。聽者根據認知語境的邏輯信息,百科信息和詞語信息做出語境假設,假如說寫者設想的語境與聽讀者實際使用的語境不匹配(mismatch),就可能導致誤解(張少云,2007)。關聯理論是認知語用理論,它試圖解釋在口頭交際中話語是如何被理解的,因而在解釋語言現象方面具有很強的解釋力。本文試圖從三個方面對關聯理論進行闡釋。

1、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the communicator produces a stimulus which makes it manifest to communicator and audience that the communicator intends, by means of this stimulus, to make manifest or more manifest to the audience a set of assumptions.

(2001∶63)

根據明示-推理理論,言者要表明兩個意圖。一是信息意圖,讓聽者明晰言者的一系列論斷;二是交際意圖,讓言者和聽者都明晰言者具有的信息意圖。交際是明示-推理過程,包含言者的明示和聽者的推理。從言者角度看,交際是明示過程,需要清晰地表達其信息意圖;從聽者角度看,交際是推理過程,聽者需要在言者明示行為和自己情景假設的基礎上完成言者的交際意圖。

2、關聯原則(The principles of relevance)

Relevance

An assumption is relevant in a context if and only if it has some contextual effects in that context.

(Sperber & Wilson 2001∶122)

由此看出,語境效果又可叫認知效果。當言者呈現的新信息和聽者已有的語境假設相互作用時,語境效果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實現:加強已有假設;消除已有假設;與已有假設結合產出語用內涵――結論是輸入信息和語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單個因素的結果。關聯理論認為,語境效果是關聯的充分必要條件。同等條件下,語境效果越大關聯越大。而語境效果的獲取和在此過程中使用的加工程度緊密相關。加工努力指在加工話語時付出的腦力勞動,即找出話語的命題形式,從話語中獲取語境效果,推斷隱含義以及選擇特定的語境解讀言者的話語。同等條件下,在處理加工話語過程中,加工程度越大,關聯越小。因而,關聯是程度問題,由語境效果和加工程度決定。

關聯兩原則分別是認知原則和交際原則,根據Sperber 和Wilson,

Cognitiv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Human cognition tends to be geared to the maximization of relevance.

Communicativ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es a presumption of its own optimal relevance.

(Sperber & Wilson 2001∶260)

從關聯認知原則可以看出,人類注意力和加工資源分配給看起來相關的信息。從關聯交際原則可以看出,言者對聽者講話并期待最佳關聯。在日常交際過程中,言者試圖解釋其每一句話語期待其話語具有最佳相關;在理解過程中,聽者試圖找到能滿足其最佳關聯期待的解釋,在此過程中,聽者獲取的解釋如果和言者表達的意思出現不一致,就是造成溝通障礙。

3、語境(context)

在聽者對言者話語意義解碼過程中,語境和背景信息在正確理解話語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關聯理論則認為,語境不局限于即時的物理環境或話語本身語境,語境是動態的,并非固定和提前知道的,它是根據每一個新的話語不斷重造的,這和傳統意義的語境有所不同。

聽者在理解言者話語過程中會在大量可能的語境中選擇出最能解釋言者話語意義的一個,即特定語境的選擇受到關聯性制約,聽者選擇的語境是基于最小的付出和最大的語境效果。

然而,百科知識,和認知能力和文化背景因人而異,聽者實際采用的語境在很多情況下并非言者所指。因而言者和聽者語境的差異可能是交際過程中導致溝通失敗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關聯理論通過以下方式解釋明示交際:言者發出明示刺激,聽者需要付諸加工努力。由于人的思想傾向于給最具關聯信息分配注意資源,如果想要被聽者理解,言者至少需要產出值得聽者注意的關聯刺激。在假設言者話語關聯的基礎上,聽者才能準確地解讀明示刺激,達到其期待的最佳關聯。

三、運用關聯理論促進國際會議中的跨文化交際

基于以上對關聯理論的介紹可以看出,關聯理論在處理和解釋人類日常交際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論和應用價值。本文從關聯理論角度對國家學術會議中的跨文化交際進行分析,以期達到最佳跨文化交際溝通的效果。

1、 明示―推理

關聯理論認為,交際是明示-推理過程,包含言者的明示和聽者的推理。這就要求學術成果展示人員在做展示過程中,盡可能最大限度地從各個方面對研究本身進行闡述解釋,包括明確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最后得出的結論。由于語言文化背景的不同,展示者可以在口頭陳述的同時,可以借助于其他視聽手段,如借助于投影、幻燈、錄像、錄音,以及其他圖譜、表譜、實物等作為口頭宣講的補充(胡庚申,2000)。與此同時,在言語交際出現障礙或沖突時,展示者可以采用非言語行為作為補充策略,比如通過手勢,說話語音強弱等。對聽者而言,除了具備基本的專業領域學科知識之外,還要對展示者的明示行為進行適當推理,這種推理是建立在對展示者本身的學術背景,研究興趣和研究問題基礎之上,對當時特定語境的正確解讀下獲取的。

2、 關聯原則

從關聯原則中的語境效果可以看出,語境效果是獲取關聯的充分必要條件,而語境效果的獲取與聽者的加工努力程度有關。這就要求聽者付出最大努力,全方位調動認知機制和背景知識,找出展示者話語的命題含義,推斷隱含義以及選擇特定的語境解讀言者的話語。而從關聯理論的認知原則和交際原則來看,展示人員要盡可能圍繞研究問題進行展開,不要偏離核心問題的探討導致失去聽眾;而聽者也要在解讀信息之后做出合理的回應,可以通過提問題論證等方式明確展示者交際意圖,從而獲取最佳關聯。

3、語境

關聯理論中的語境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語言語境(指一個特定詞或者部分文本的前后語言環境),抑或物理語境(話語發生的物理環境)。關聯理論認為,語境不局限于即時的物理環境或話語本身語境,語境是動態的,并非固定和提前知道的,它是根據每一個新的話語不斷重造的。然而,百科知識,和認知能力和文化背景因人而異,聽者實際采用的語境在很多情況下并非言者所預期的。這就要求聽者不僅要提前了解展示者本身的學術背景,研究興趣和研究問題,還要盡可能通過言者解說展示各個環節努力獲取語境信息,在大量可能的語境中選出最能解釋展示者話語意義的一個。

四、結語

國際學術會議不僅對于獲取學科前沿信息,擴大研究視野促進國內創新至關重要,同時也對提升國內相關領域科研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國際科研合作和交流意義重大。然而,目前對于確保國際學術會議質量的跨文化交際問題的研究卻十分有限,本文運用關聯理論指導學術會議中的跨文化交際,對提高跨文化交際溝通,進一步保證學術思想學術成果的成功分享提出若干建議,以期對參加各類國際學術會議學者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Samovar, L., Porter, R., & McDaniel, E. (2009).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Cengage Learning.

[2]Sperber, D. & Wilson, D. (2001).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3]胡庚申.國際會議交流英語[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3)

會計電算化是指借電子計算機和電子信息技術的功能來分析、預測、控制和決策會計信息的一個過程,使得會計業務處理更加規范化、程序化,同時還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確保會計信息和數據的精、廣度。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起步時間比較晚,由于受到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等先進事物興起和飛速發展的影響,直擊傳統商務模式,再加上財務工作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會計電算化系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出現了會計軟件自身缺陷重重、軟件開發過程中缺乏國際化考慮以及網絡環境下電算化系統內部控制遇到困難等諸多問題,建立和健全與現展需求相適應的財務系統迫在眉睫。

一、會計軟件自身缺陷重重

首先,會計軟件的安全型和保密性有待質疑。眾所周知,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企業財務數據決定著一個企業的生存立足與長遠發展,可是對數據保密問題加以著重研究的軟件系統少之又少,而將其重心全部放在適應財務制度和健全會計功能上;其次,會計軟件的通用性不高。會計電算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發展和實踐應用的過程中缺陷屢見不鮮,而且難以解決,譬如系統初始工作量過重,企業不能根據自身的需要來增加功能等等;最后,會計軟件開發人員對會計制度和規范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在會計實務處理過程中。

二、會計軟件開發缺乏國際化考慮

現如今,我國對外貿易日益增加,特別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逐漸趨于頻繁,在發展過程中,更是要嚴格遵循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和政策。我國剛剛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由于經歷和經驗尚淺,無論是我國的經濟制度還是價值觀念都和世界貿易組織有所不同,而出于大局的考慮和為了贏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唯有引進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則與政策,方能和國際接軌。

三、網絡環境下,軟件系統內部控制出現問題

由于受到迅猛發展網絡技術的影響,會計電算化系統內部出現了新的特征,這對會計行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既可以有效推動會計信息系統不斷向前的發展,又是其發展道路上的一道障礙。首先,不能及時規避非法侵擾。網絡是一個開發的虛擬空間,在這個世界里所有信息都能被訪問和搜尋(物理上連接斷開除外)。所以,這也就是說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很容易遭受黑客或者病毒的襲擊,還有非法訪問等,一旦發生這種攻擊,將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其次,電子商務帶來的負面影響。伴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網上交易越來越常見,企業全部原有憑證都將變成數字格式的時代也即將來臨,這無形中使得企業對網上公正機構的依賴度有所加強,而成熟的技術和健全的法律法規尚未出現,這必將給軟件系統的內部控制帶來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

四、加快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的相關對策

第一,重視會計軟件的開發,強化會計電算化審計。會計軟件的開發要以管理型、決策型軟件方向為目標,開發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軟件,只有這樣方可與時俱進,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個性化需求。此外還得對會計軟件重新定義,既要考慮國內會計體系,還得重視現行會計體系發展趨勢,重視會計理論對會計軟件至關重要的作用,系統開放,確保會計軟件的國際化水平。在強化審計這一方面要嚴格打擊計算機不良行為,避免重蹈先電算化會計再電算化審計的歷史覆轍,確保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與電算化審計工作的同時進行;第二,提高網絡安全防范能力。在網絡大環境下,實現會計信息資源共享的同時也將其推向了危險的邊緣,譬如網上黑客攻擊、病毒侵襲或者人為的非法訪問。因而,為了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安全性,應該采取一些預防措施,譬如網絡防毒、信息加密、防火墻技術以及進行身份認證和授權等等,以期促進網絡會計信息自身安全防范能力的提高。第三,不斷建立和健全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規章制度,注重會計信息與數據的保密工作和計算機機房管理。

總的來說,會計電算化既是管理現代化的需要,又是會計自身改革和發展的必經之路,更是時展必然。力求財會信息高質量,財會核算實務工作更加程序化、規范化以及會計電算化更快更好的向前發展,身為會計電算化工作人員,要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本著認真、復雜的工作態度進一步健全軟件功能,提高軟件質量,有效推動其向管理型軟件方向過渡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芳.會計電算化系統功能的完善方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年01期

[2]佘江巖.計算機審計軟件設計開發[D].天津大學.2010年

篇(4)

中國北方東北地區的松遼盆地、二連盆地,都為典型的裂谷盆地,具有相似的構造發展史。松遼盆地現今地溫梯度為3.70℃/100m,平均大地熱流值為68.65mW/m2,現今地溫場具有中部高,邊部低,呈環狀分布的特點。多種地溫研究方法表明松遼盆地古地溫高于今地溫,晚白堊世古地溫梯度為5.00—6.00℃/100m,遠高于現今地溫梯度。

二連盆地熱演化史研究十分薄弱,現今地溫梯度在3.00~4.30℃/100m之間,其平均值為3.50℃/100m,估算的大地熱流值在56.21~81.59mW/m2之間,平均為69mW/m2。二連盆地凹陷眾多,分隔性強,各凹陷現今地溫梯度及生油門限明顯不同,生油門限受古地溫控制。早白堊世地溫梯度在3.50—5.50℃/100m之間,平均值約為4.66℃/100m,中侏羅世古地溫梯度更高。

華北地區鄂爾多斯、沁水、渤海灣盆地位于華北克拉通之上,古生代華北盆地沉積、構造穩定,地溫梯度較低。中生代晚期華北盆地經歷了一次強烈的構造運動,這次構造運動使華北東部地區隆起,西部地區坳陷。東部隆起區為降溫過程,西部坳陷區為增溫過程。中生代晚期鄂爾多斯盆地古地溫梯度在3.30—4.80℃/100m之間,主要集中在4.00℃/100m左右;沁水盆地古地溫梯度為5.56/℃100m;華北東部隆起區古地溫梯度約為5.25℃/100m。新生代以來鄂爾多斯、沁水盆地整體抬升,發生降溫冷卻,而渤海灣盆地拉張斷陷形成裂谷盆地,地層溫度逐步增高?,F今鄂爾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地溫梯度分別在2.20—3.10℃/100m和2.60—3.00℃/100m之間,大地熱流值分別為63.40mW/m2和61mW/m2。渤海灣盆地地溫梯度和大地熱流值分別為3.58℃/100m和61.53mW/m2。

河西走廊地區的酒泉盆地群是兩期不同性質,不同世代盆地疊加而成。晚侏羅世一早白堊世為拉張盆地,第三紀以來為擠壓坳陷盆地。酒東盆地、花海盆地、酒西盆地現今地溫梯度及大地熱流值都較低,地溫梯度在2.51—3.00℃/100m之間,大地熱流值在50—57mW/m2之間。中生代晚期花海盆地、酒西盆地、酒東盆地古地溫梯度高于現今地溫梯度,可達3.75—4.50℃/100m?;êE璧毓诺販馗哂诮竦販兀瑹N源巖熱演化程度受古地溫控制,酒西、酒東盆地熱演化程度主要受現今地溫控制。

吐哈盆地為新疆境內三大沉積盆地之一,現今地溫梯度為2.50℃/100m,大地熱流值約為44.48mW/m2,地溫梯度分布總體上具有東高西低的特點。古地溫恢復表明吐哈盆地晚侏羅世—早白堊世地溫梯度較高,可達2.31~3.61℃/100m,平均值約為3.00℃/100m;早中侏羅世地溫梯度較低,小于3.00℃/100m。吐哈盆地哈密坳陷、臺北凹陷、托克遜凹陷構造熱演化史差異較大。哈密坳陷、托克遜凹陷部分地區古地溫高于今地溫,主生油期較早;臺北凹陷晚侏羅世以來雖然有過短暫抬升剝蝕時期,但總體而言,一直處于持續埋藏增溫過程,有利于油氣生成和保存,現今主力烴源巖八道灣組、西山窯組仍處于成油高峰期,是最為有利的勘探區。吐哈盆地油氣具多期成藏的特點,可明顯的分為三期,分別為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晚白堊世及漸新世一中新世。

中國北方古生代華北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穩定的克拉通之上,克拉通面積大,沉積構造穩定,沉積層厚度薄,具有低的地溫梯度及低的古地溫。吐哈盆地、準噶爾盆地位于哈薩克斯坦板塊之上,經歷了拉張—裂陷作用,構造活動性強,地溫梯度高于塔里木盆地及華北盆地。

中生代晚期中國北方受周圍板塊相互作用的影響,活動強烈。根據其活動性可明顯的分為四個區塊:東北區二連、松遼盆地,巖漿活動性強,地殼發生裂陷作用,形成侏羅紀、白堊紀斷陷盆地,地溫梯度高;華北區鄂爾多斯、沁水盆地及渤海灣地區中生代晚期地溫梯度明顯升高,東部的渤海灣地區發生隆升,為冷卻過程。西部的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發生坳陷,地溫增高;阿爾金斷裂以東的阿拉善及河西走廊地區的酒泉盆地群、銀根盆地侏羅紀到早白堊世地殼發生伸展作用,形成一系列的斷陷盆地。盆地構造樣式與東北地區的二連盆地相似,但火山活動較弱,其地溫梯度也較高;阿爾金斷裂以西的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中生代為擠壓坳陷型盆地,地溫梯度總體上較低。吐哈盆地活動性較塔里木、準噶爾盆地強,地溫梯度稍高于塔里木,準噶爾兩盆地。

中生代晚期阿爾金斷裂以東構造活動性強,強烈的構造活動引發了巖漿活動及地殼深部熱活動,這是一次強烈的構造熱事件,具有區域規模。在不同構造區塊由于邊界斷裂的限制及調節,構造樣式及活動強度有所不同,在火成巖活動區形成明顯的地溫異常。這次構造熱事件對阿爾金斷裂以東各盆地油氣的生成、運移及成藏起重要控制作用。

新生代以來華北東部渤海灣地區拉張斷陷形成了渤海灣裂谷盆地,地溫梯度及大地熱流值都較高,沉積了巨厚的第三紀地層,屬不斷增溫過程;華北西部鄂爾多斯、沁水盆地抬升隆起,遭受剝蝕,地溫梯度減小,屬降溫過程。華北東部區二連、松遼盆地仍為地殼減薄區,地溫梯度仍較高,分別為3.50℃/100m和3.70℃/100m。中國北方西部由于印度板塊的持續北移,地殼進一步縮短和增厚,吐哈、塔里木、準噶爾盆地及酒泉盆地群地溫梯度及大地熱流值均較低。

中國北方主要盆地熱歷史類型復雜多樣,可分為冷卻型、交替變化型、熱事件型等多種類型。盆地熱歷史類型受其地球動力學背景及構造演化控制。不同構造熱演化史的盆地,其烴源巖熱演化程度、生油門限、油氣主生烴期明顯不同。高溫型盆地生油門限淺,有利于油氣的快速轉化,低溫型盆地生油門限深,有效勘探深度段及勘探深度加大。

根據盆地構造熱演化史、烴源巖發育及保存狀況綜合分析,認為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鄂爾多斯、吐哈盆地是有利的勘探區,值得詳細勘探。渤海灣盆地石炭、二疊系,沁水盆地石炭、二疊系,吐哈盆地臺北凹陷深層二疊系及三疊系、酒東盆地的下白堊統是進一步勘探的領域。

關鍵詞:中國北方沉積盆地盆地熱演化史大地熱流古地溫梯度構造熱事件

主生烴期熱歷史類型

COMPARATIVERESEARCHONTECTONICALTHERMALHISTORYOFSEDIMENTARYBASIINTHENORTHCHINA

ATRACT

ThenorthernpartofChinaisamatchingbodyofdifferentplatesandterrai.ThesedimentarybasiinthenorthChinasuperimposeonthedifferentstructuralunitsandhavedifferentstructuralformsanddifferentstructuralevolutionhistory.SinceMesozoicthebasihavebeenreformedanddestroyedbymanystructuralmovements.Thispaper,directedby“movementtheory”and“stagetheory”ofgeologyevo lution,synthesizingregionalgeologysurroundingandbasinevolutionhistory,usingmanypaleogeothermalresearchmethods,resumesthermalhistoryofthebasiinthenorthChina,analyzesandcomparesthedifferentstagesanddifferentunitsthermalgradientsofbasiinthenorthChina,makesasystematicstudyoftherelatiohipbetweenthermalhistoryandoilandgasofdifferentbasiandascertaifavorableunitsandfurtherexplorationfieldofoilandgasexploration.

SongliaobasinandErlianbasin,locatedinnortheastofthenorthChina,allofwhicharetypicalriftbasin,havesimilarstructuralevolutionhistory.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ofSongliaobasinis3.70℃/100m,meanheatflowvalueis68.65mW/m2.ThepresentgeothermalfieldofSongliaobasinishighincentre,lowinborderandhascharacteristicofringshapedistribution.ResearchinvariousmethodsindicatesthatpaleotemperatureofSongliaobasinishigherthanpresent,paleogeothermalgradientinlaterCretaceousis5.00-6.00℃/100m,whichisfarmorethan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

ThestudyonthermalhistoryofErlianbasinisverylittle.ThepresentgeothemalgradientofErlianbasinis3.10-4.22℃/100m,themeanvalueofwhichis3.50℃/100m,theestimatedheatflowvalueis56.21-81.59mW/m2,themeanvalueis69mW/m2.Erlianbasinhasmanydepreioandeverydepreionisdifferentindeposition.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andthethresholdofoilgenerationisdistinctlydifferentineverydepreionandthethresholdofoilgenerationiscontrolledbypaleotemperature.InCretaceousthethermalgradientis3.50-5.50℃/100m,meanofwhichis4.66℃/100m.ThethermalgradientofMiddleJuraicishigher.

Ordos,QihuiandBohaiwanbasiinNorthChinaarealllocatedinNorthChinacraton.DepositionandstructureofNorthChinabasinisstableandthethermalgradientislowinPaleozoic.InlaterMesozoicNorthChinabasinunderwentaseverestructuralmovement,whichmaketheeastofNorthChinabasinriseandthewestofitsuide.Thetemperatureintheeastisonthedecreaseandthewestisontheincrease.InlaterMesozoicthegeothermalgradientofOrdosbasinis3.30-4.80℃/100m,mainvalueofwhichis4.00℃/100m.ThegeothermalgradientofQihuibasinis5.56℃/100m.IntheeasternupliftedareaofNorthChinageothermalgradientis5.25℃/100m.SinceCenozoicOrdosandQihuibasiniswhollyrisingandonthedecreaseoftemperature,butBohaiwanbasinstretchedandfaultsuidedandbecameariftbasinandthepaleotemperaturegraduallyincrease.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sofOrdosandQihuibasinare2.20-3.10℃/100mand2.60-3.00℃/100m.Theheatflowvaluesare63.4mW/m2and61mW/m2separately.ThegeothermalgradientandheatflowvalueofBohaiwanbasinare3.58℃/100mand61.53mW/m2.

JiuquanbasingrouintheHexicorridorisformedbythestackingoftwostagedifferentpropertyanddifferentgenerationbasi.ItwasriftbasifromlaterJuraictoearlyCretaceousandsqueezedsagbasinsinceCenozoic.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andheatflowofJiudong,HuahaiandJiuxibasiareallverylow,ofwhich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sare2.51-3.00℃/100mandtheheatflowvaluesare50-57mW/m2.InlaterMesozoic,thepaleothermalgradientsofHuahai,JiuxiandJiudongbasin,whichare3.75-4.50℃/100m,areallhigherthanpresentthermalgradients.InHuahaibasinpaleotemperatureishigherthanpresentandthematurityofsourcerockiscontrolledbypaleotemperature.InJiuxiandJuidongbasinthematurityofsourcerockismainlycontrolledbypresenttemperature.

TulufanHamibasinisoneofthethreebigbasiinXinjangautonomousregion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ofitis2.50℃/100mandtheheatflowvalueis44.48mW/m2.Thegeothermalgradientofitishighineastandlowinwest.TheresumedpaleotemperatureindicatesthatthegeothermalgradientofTulufanHamibasinfromlaterJuraictoearlyCretaceousis2.31-3.61℃/100m,themeanofwhichis3.00℃/100m,inearlyandmiddleJuraicthegeothermalgradientislowerthan3.00℃/100m.ThestructuralandthermalevolutionoftheHamidepreion,TaibeidepreionandTuokexundepreiois verydifferent.InHamidepreionandpartsofTuokexundepreionthepaleotemperatureishigherthanthepresentandthestageofoilgenerationisearly.AlthoughfromlaterJuraicTaibeidepreionunderwentashorttimeriseanddenudationbutthetemperaturehavebeenrisingasawhole,whichisbeneficialtooilgenerationandpreservation.BadaowanformationandXisanyaoformation,thepresentmainsourcerocks,isatthehighstageofoilgeneration,Taibeidepreionisthemostfavorableexplorationarea.TheoilandgaspoolsinTuloufanHamibasinisformedinmanytimes,whichcanbedividedintothreestages:LaterJuraic-earlyCretaceous,LaterCretaceousandOligcene-Miocene.

NorthChinabasinandTalimubasininthenorthernpartofChinainPaleozoicarealllocatedinstablecraton,whoseareaisbigandinwhichthedepositionandstructureisstableandthesedimentarylayeristhin,whosegeothermalgradientandpaleotemperatureislow.TuloufanHamibasinandZhungeerbasinlocatedinHasakesitanplateunderwentexteionrift,theactivityofwhichissevereandthegeothermalgradientofwhichishigherthanTalimuandNorthChinabasi.

InlaterMesozoicthenorthernpartofChinaiseffectedbysurroundplateanditsactivityisintee.Accordingtoactivity,itcanbedividedintofourunits(1).InNortheastunitErlianandSongliaobasi,inwhichvolcanismissevereandcrustisrifted,formedaJuraicandCretaceousfaultedbasinandthegeothermalgradientishigh.(2)InNorthChinaunitOrdosbasin,Qihuibasin,Bohaiwanregion,inlaterMesozoicgeothermalgradientofwhichwasevidentlyrising.AteastBohaiwanregionwasupliftingandcooling.AtwestQihuiandOrdosbasinwasdepreingandthepaleotemperaturewasrising.(3)OntheeastofAerjinfaultintheAlashanandHexicorridorareatheJiuquanbaingrouandYingenbasinextendedfromJuraictoearlyCretaceousandformedmanyfaultedbasi.ThestructuralpatternofthefaultedbasiissimilartoErlianbasininnortheastchina,butvolcanicactivityisweakandgeothermalgradientishigh.(4)OnthewestofAerjinfaultTuloufanHami,Talimu,Zhungeerbasiarealldepreionbasi,thegeothermalgradientsinlower,TuloufanHamibasiactivityissevererthanTalimubasinandZhungeerbasin,thegeothermalgradientihigherthanthetwobasi.

InlaterMesozoic,OntheeastofAerjinfaultthestructuralactivityissevere.Theseverestructuralmovementresultsinvolcanismandplutonicthermalactivity,whichisasevereregionalstructuralthermaleventandhasregionscaleBecauseoftheconfinementandadjustmentbyboundaryfaults,structuralpatternandmovementactivityofdifferenttectonicterraiisdifferent.Itresultedingeothermalaormalityinvolcanicarea.Thestructural-thermaleventcontrolledthegeneration,migrationandplay-formingofoilandgasinthebasiontheeastofAerjinfault.

篇(5)

論文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表現形式;中國式抽象;非實體性

論文摘要:(1)民族傳統文化是中國現代設計與繪畫藝術基礎教學成長的最佳土壤。(2)現代設計與繪畫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努力求發展.求現代。更要溯源。(3)由西畫表現形式出發,重啟中國文化傳統未來發展的價值取向。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經千載,魅力依然,在世界藝術之林永放燦爛奪目的光輝。其中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是祖先留給我們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它是我們藝術創作中最為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也為我們現代繪畫藝術與設計教學及創作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尤其在“民族性”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表現內容與形式?,F代設計與繪畫基礎教學是現代設計與繪畫的訓練基礎,是培養設計師美術家形象思維和表現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認識形態和創造新物象的重要基礎學科。民族傳統文化是這門設計與繪畫藝術基礎教學成長的最佳土壤。作為一門藝術,把民族傳統文化融人其中,是其不斷創新的動力源泉與實踐基礎,同時設計藝術與繪畫藝術也可以從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中不斷得到滋養與有益的補充。在設計與繪畫基礎教學中,文化的民族性是其內核與靈魂的最終展現,是以本民族文化為支撐的設計與繪畫基礎教學的主流。隨著當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設計與繪畫基礎教學再次面臨嚴峻的挑戰。國外教學體系在中國年輕一代人心目中及生活中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是不容回避的社會現實;然而縱觀中國設計與繪畫基礎教學的發展方向,20世紀60至80年代出現的當代繪畫藝術及設計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歷史時期以后,至今一片沉寂,再也找不到明確的發展方向。

現今傳統中國畫已漸行漸遠,不知怎的,這些畫讓人想起趙無極。我們天天對“現代”的努力已傾向于將傳統連根拔起。可若是失去了根,那就是再“現代”也不是中國的“現代化”,而是“同化’。在現代設計與繪畫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努力求發展、求現代,更要溯源。否則,無根無源,便是毀滅,是用“現代”在消蝕我們的傳統。中國畫即“近”而“遠”。很“近”的物體塑造卻獲得一種悠遠滄桑的感受;“實”而沒有放棄空靈、自由,同時又在超逸的味道中獲得一種雋永的境界。我們不應為觀念所迷惑,停留在形式層面,而是向縱深走去;這個“縱深’就是中國的“像”與“境界”。境:境界是中國文人曾在山水中遙望的“彼岸”,是中國文化的形而上之境。對于中國文化模式,她的手段是“象”,而“彼岸”是空靈的“境”。如果說確有“接近抽象式的表現”(或日“中國式抽象”)存在的話,那它的目的不是導向“絕對理念”,而是指向生氣氰顯的“境”。我們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宋元山水畫不僅代表了“中國古典文藝繁榮”時代的“高峰體驗”,更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形而上世界—-宇宙生命流變的空靈之境。象:為我們展現中國文化本真之源的只能是中國畫的“象”,而不太可能是西式的“X X抽象主義”。作為傳統的靈魂之所在,是中國藝術“現代化”的結點?!跋蟆笔且粋€世界,它代表宇宙與人的禪機,寓于境界之中的表征,不是實體的因素。因而不能太“寫實”,也不能取消形象。以往“民族化”的經驗讓我們相信,只有實證化的探索才能確證,在現代繪畫與設計中從內里真正建立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與“當代”的溝通與跨越;這不僅指理論學術,也是指創作探索本身,更重要的是當代繪畫與設計教學基礎如何發展的走向。

我們傳統的繪畫根源實際上是從宋元山水人手打開古代文化的精神空間。借助西畫表現的結構化的形式創新之所長,在個人繪畫與設計的語言中找到了發展的空間維度。由此出發,或者我們可以重建某種主體意識重啟中國文化傳統未來發展的價值取向。“中國文化的境界:屬于不同的文化體系,方式、概念內涵不盡相同”,以心象靜觀字宙之氣韻流變,以山水遙望體悟人格與自然一體的彼岸之境;這無疑在重視中國山水美學乃至古代文化精神的脈搏。而在深層意義上,它對我們當代藝術教學對民族文化的反思與覺醒,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如前所述,作為“象”與“境”的世界,其意義不僅僅是激活我們民族原有的流變、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識,激活一種求新求變的精神動力;更是在這種“宇宙之境”上與現代思維的同步與超越。如果說我們現代繪畫與設計在基礎教學中再不把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寶藏更好的發展起來,我們的現在藝術教學將會成為歷史的罪人。當今國際上站在最前沿的現代物理學家們已識到了這種宇宙本質的“非實體性”,他們的論證已證明中國傳統“象”的范疇所具的深遠的世界意義,中國的文化將會引領世界文化。最后無論是從畫家和設計師,還是從民族文化考量:這是一條擺脫世俗浮躁氛圍,秉持超越信念,又發揚中國精神文脈的“當代”之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要按照我們自己的國情出發,把我們傳統文化切切實實的融入到當代繪畫與設計教學中。

篇(6)

[1]張勇.文化、制度與發展——制度與文化比較視角的發展分析[J].經濟學家,2008(5).

[2]曾小華.關于文化的定義[J].學習時報,2004(2).

[3]葛蓓.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歷程與任務[J].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學報,2010(3).

[4]李玉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回顧與評價[J].會計研究,2001(9).

[5]蔡靜.我國會計文化研究綜述[J].當代經濟,2012(8).

參考文獻:

1.馮虹.我國政府會計的相關問題與改革建議[J].財政監督,2011(14)

2.陳均平.中國政府會計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

3.楊亞軍.我國政府會計理論框架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

4.李定清.論政府會計準則理論結構[J].商業研究,2002(23)

【參考文獻】

[1]閻華紅: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環節的改進[J].會計之友,2009(1).

[2]陳兵:論研究性教學的本質、特征與要素[J].教育與職業,2009(3).

[3]楊任爾、曾興斌、黃青年:畢業論文過程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1).

[4]徐建邦:對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幾點思考[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7(4).

參考文獻:

[1]費文星.西方管理會計的產生和發展[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

[2]葛家澍,劉峰.會計理論[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1998.

[3]李守明等.對管理會計在我國會計實踐中應用前景的若干思考[J].中國經濟評論,2003(5).

[4]劉愛東,蔡建平.管理會計理論框架的研究綜述[J].當代經濟管理,2007,(2):117-120.

[5]劉運國等.管理會計前沿[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6]林萬祥.中國管理會計的歷史演進、現狀與未來[J].當代財經,2008,(9):112-117.

[7]孟焰.管理會計理論框架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8]毛付根.管理會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潘飛.中國管理會計研究如何走向世界[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8,(9):8-15.

[10]潘飛,王悅,沈紅波.管理會計經驗研究方法述評:比較與借鑒[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7,(2):112-136.

[11]孫茂竹.管理會計理論思考與架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篇(7)

【中圖分類號】F230

一、會計創新的必要性

會計創新可以理解為廣大的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工作者在一定社會經濟條件和歷史條件下,以特定的方式和方法,在會計研究和會計實踐的過程中有效地解決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等方面所進行的創造性活動。生物學中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生存哲理,同樣適用于會計學領域。中國古代的會計起源很早,中國的“單式記賬法”曾經一度在全世界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例如,秦代的定式簡明會計記賬方法;漢代會計賬簿的登記方法;唐代是我國單式記賬法發展的完善時期,他比較全面地總結了以往記賬法的特點,并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發揮,使之趨于完善。唐代官廳仍然以“入、出”作為記賬符號,但對記賬符號的具體運用,已能夠根據會計事項的具體內容而較靈活地加以掌握等。但是,由于單式記賬法不具備復式記賬法的優點:可以全面地、相互聯系地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全貌,并可利用會計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試算平衡公式,來檢查賬戶記錄的準確性。因此,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適者生存”,必然被復制記賬法所取代。具體而言,會計創新的必要性在于以下幾點。

(一)會計環境變化

1.宏觀環境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下簡稱WTO)以來,我國經濟逐漸和世界經濟融為一體。在這個過程中,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經濟語言”,在跨國間的經濟交流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國的企業要想走出國門,必須要遵循當地的會計法律法規。我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許多財稅制度的改革,使得我國的會計準則逐漸與國際接軌。

2.微觀環境

自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企業與外國企業的經濟往來越來越多,原有的會計科目以及會計處理方法已經不能很好地服務于我國企業的外貿交易。隨著我國金融的改革,涉及越來越多的金融衍生品,這些事項的處理,原有的舊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科目也不能滿足企業的會計處理需求。這些事實要求我們的會計進行創新。

(二)會計目標變化

會計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導致會計目標的變化,而目標的變化又影響著會計理論以及會計方法的變化。

以往我國會計只要滿足涉及國內的經濟交易或者事項的需求和傳統的實體經濟即可。但是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中國的金融改革,我國的會計還要滿足我國企業進行的跨國經濟交易和事項以及非實體經濟的需求。而這些目標的變化,必然會導致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的改變,來適應新的需求。

(三)會計對象變化

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對于會計的認識不斷地深化,其中對于會計對象的認識也隨著深化而不斷變化。人們關于會計對象的認識,由“財產”、“勞動量”轉變到“資金運動”,以至現在的“資源運動”等各種學說的變化,不僅體現出“認識”的變化和會計理論的發展,而且體現出會計對象具體內容的變化。由于不同的會計對象,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會計理論或者會計流派,而不同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流派往往會形成“百家爭鳴”的景象,從而推動會計創新。

二、會計創新的主要因素

會計環境、會計目標、會計對象的不斷變化決定了會計必須創新,從而謀得生存與發展。然而,進行會計創新又必須依賴于以下因素:會計創新意識、會計創新環境和會計創新能力。

(一)創新意識

會計創新意識是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工作者的頭腦對客觀創新活動的反映。會計創新意識是能動的,表現在能夠正確地反映會計創新活動的外部現象,能夠正確地反映會計創新活動的本質和規律,能夠用以指導會計研究和會計實務中的創新實踐活動。會計創新意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新穎性、目標性和差異性。會計創新意識包括創新基礎內容、創造動機、創造興趣、創造情感和創造意志。會計創新意識是人們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前提。

(二)會計創新精神

會計創新精神是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工作者,在會計研究和會計實務中,通過頭腦產生的思維、觀念、意志、情感等,是對客觀的會計創造性活動現實的心理反映,并為會計事業的創新發展,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服務,而滿懷信心、堅韌不拔、不怕風險、永攀高峰的精神。創新精神是現代會計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會計創新精神包括:會計創新動機、會計創新興趣、會計創新意志、會計創新勇氣。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才能在未來的會計發展中不斷開辟新的天地。培養創新精神,要對所學習或研究的對象,提倡和鼓勵有求異的意識,有懷疑的態度,有好奇的心理,有追求創新的欲望,有敢于冒險的精神,有永不自滿的心態。只有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實務工作者有積極正確的創新動機、濃厚的創新興趣、堅定的創新意志、非凡的新勇氣,才能有效地推動我國會計創新事業的發展與前進。

(三)會計創新能力

會計創新能力亦稱會計創新力,是擁有把創新的觀念、思想、理論和方法,運用到具體的、客觀的各種會計研究和會計實務中,并且能夠提供具有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價值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實際能力。具體而言,會計創新能力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實務工作者完成某種具體客觀的會計創新活動所必需具備的主觀條件,也就是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實務工作者的會計創新思想和方法;另一部分是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實務工作者能將自己具備會計創新思想和方法轉化為創新的產品。

(四)會計創新意識、會計創新環境和會計創新能力之間的聯系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會計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面對挑戰,關鍵是要具備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創新意識是基礎,解決為什么要創新和怎樣去創新;創新精神是靈魂,指引創新勇往直前的方向;創新能力是保證,為創新的實踐創造實施的條件。

三、會計創新的阻礙

雖然會計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都深刻認識到了會計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目前而言,我國還存在著阻礙會計創新的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可以分為來自實務界和學術界的阻礙因素。

(一)實務界阻礙因素

1.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過程中,直接采用“拿來主義”

現在,雖然國家在大力提倡并積極推進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但這不意味著我國的會計準則就應該與國際會計準則完全一致?,F在,許多實務人員和負責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的會計研究人員,認為西方發達國家的就是好的,一切采用“拿來主義”,照搬國際會計準則。然而“拿來主義”,也需要結合中國具體的國情,否則將對我國的會計事業產生不利影響。另外,直接對國際會計準則采用拿來主義,扼殺了我國會計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的創新動力和激情,不利于我國的會計創新事業。

2.會計規范等法規的“無情扼殺”

由于我國稅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將漏稅行為和偷稅行為合并為偷漏稅,予以嚴厲的處罰。而實際中,由于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不同,有些偷漏稅并不是主觀刻意造成的,只是由于知識不夠,會計處理不規范而造成的。面對法律法規的日益嚴格的情況下,廣大會計實務人員只能老老實實地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經濟交易或事項,根本不敢有所創新,否則,一旦被查到造成了客觀上的偷漏稅行為,而其本身只是想有所創新,也會處以嚴厲的懲罰,客觀上扼殺了會計實務人員的創新熱情。

3.會計學術團體進行會計創新熱情度不高

對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會計學術團體在制定、論證、頒布會計準則方面有著很大的權限。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是由大量的具備深厚知識和實務經驗的會計專家和學者組成的(這一點可以由FASB成員來自美國會計學會、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分析師協會等),他們在制定準則時充分考慮準則的科學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后,再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并進行聽證,修改,最后頒布。其制定的準則往往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科學性。正是由于FASB成員大多是會計學術團體的人,而準則制定權又在這些學術團體手中,有利于激發他們進行會計創新的欲望。

而我國的會計準則的制定,由財政部牽頭,然后再在全國著名的大學挑選出著名的會計專家學者和在實務界中挑一些著名的注冊會計師和高級會計師等實務界精英,召集起來制定會計準則,然后財政部認可后,向社會。往往由于我國會計學術團體中有許多會計研究人員,而能夠真正的參與到會計準則的制定與修改的又少之又少,這在客觀上打擊了會計研究人員進行會計創新,參與會計準則制定的熱情,從而不利于會計創新。

(二)學術界阻礙因素

1.國內期刊“迷戀”實證研究

最近幾年來,國內許多頂尖的會計期刊只認可實證研究論文,非實證論文不發表。這就極大地打擊了我國會計學術研究人員進行規范會計的研究。并且,由于實證會計研究的眾多缺陷,使得其在進行會計創新領域的貢獻不及規范會計研究對于會計創新的貢獻。由于期刊是承載著眾多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研究成果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對外公開的載體,規范會計研究往往更容易激發出具體創新思想的研究,更容易推動我國會計創新事業的發展。但是,國內期刊,尤其是那些具備影響力的期刊絕大多數不愿意接受并發表規范研究,這種現象嚴重削弱了廣大會計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進行會計創新研究并將其研究成果對外公布動機和熱情,給我國的會計創新帶來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2.高校教師科研壓力過大,無暇進行會計創新的研究

目前,國內高校教師科研壓力過大,尤其是剛剛從高校畢業的博士,面臨著教學和科研的雙重壓力。我國高校教師科研壓力主要集中于學術論文的發表。但是由于規范性論文寫作難度遠遠大于實證論文,且規范會計論文難于發表,這一客觀事實導致高校教師,這一富有學術研究和會計創新的群體,難于潛心研究并寫作可以激發會計創新的規范性會計論文,從而不利于我國的會計創新事業的發展。

四、會計創新的建議

(一)財政部放權給會計學術團體制定會計準則和制度

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賦予會計學術團體在制定、論證、頒布會計準則方面充分的權力。具體而言,我國在制定會計準則和修訂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時,可以由財政部牽頭,組織大量具備深厚理論知識和豐富實務經驗的會計專家和學者,組成一個團隊來制定和修訂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這樣,既可以避免“拿來主義”對我國會計事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又可以激發我國廣大會計工作者的研究和創新熱情,并使得我國制定的會計準則和制度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科學性,更有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鼓勵國內期刊接受規范會計研究

目前,我國的學術界都傾向于使我國的會計研究“入主流”,然后所謂的“入主流”,就是效仿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究范式,積極推動實證會計研究,而弱化規范會計研究。因此,國內的期刊,尤其是稍有影響的期刊絕大多數都傾向于接受并發表實證會計研究論文,而不愿意發表規范會計研究論文。鑒于此,我國應該鼓勵期刊接受規范會計研究的論文成果,以提高規范會計研究論文被接受并發表的可能性,這樣就可以有效激發廣大會計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的會計創新研究熱情,從而有利于推動我國會計創新事業的發展。

(三)高校教師減壓,鼓勵創新性規范會計研究

高校教師是我國會計研究和會計創新的主力軍,但是由于目前高校教師背負著教學與科研的雙重壓力,都傾向于從事實證會計研究,因為這些研究的成果更容易被期刊接受并發表,從而可以更快的完成科研任務。但是,這樣的后果就是作為會計研究和會計創新的主力軍的高校教師進行規范會計研究和會計創新的熱情不高,不利于我國會計創新的發展。因此,高校應該為教師減壓,使得他們從繁重的科研與教學任務中解脫出來,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創新性的研究,從事更容易激發創新性的規范會計研究中去。

主要參考文獻:

[1]馮巧根.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 會計之友,2016,(07):128-133.

[2]陳紅,余怒濤,陳永飛. 創新與本土特色相結合的中國會計研究――中會計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綜述[J]. 會計研究,2012,(08):91-95.

[3]王暢. 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創新思考[J]. 現代商貿工業,2013,(13):125-126.

[4]黃麗麗. 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創新[J]. 現代經濟信息,2013,(16):252.

[5]劉青,鄧寧,張虹,劉宇. 會計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 財會月刊,2011,(06):100-102.

[6]于淼. 淺析新經濟形式下會計創新[J]. 科技創新導報,2014,(03):230-231.

[7]王迪,于洋. 新經濟環境下管理會計創新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2014,(10):148-149.

[8]高春會. 互聯網企業的財務會計創新策略分析[J]. 商,2015,(20):141+128.

篇(8)

人類早期的會計行為起源于何時?是如何產生的?本文欲對此作一簡要分析和回答。

一、人類早期會計行為的起源時間

人類早期的會計行為,是指人類早期的原始計量、記錄行為,它是人類早期原始計量、記錄思想的體現,是會計的萌芽階段。關于人類早期的會計行為起源于何時的問題,國內外會計學者均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一)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

郭道揚教授認為,會計的萌芽階段起源于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而作為具有獨立意義的會計特征,直到原始公社制末期或到達文明時代的初期才表現出來。1982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了湖北財經學院郭道揚編著的《中國會計史稿(上冊)》一書,標志著中國會計史系統研究的開端。隨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郭道揚的《會計發展史綱》,1988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了郭道揚編著的《中國會計史稿(下冊)》。郭道揚著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會計史教程(第一卷)》也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郭道揚教授的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會計史研究》一、二、三卷也已經出版。這些論著都進一步論證了他的觀點。但198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國人民大學高治宇的《中國會計發展簡史》,他認為,會計的產生和發展可追溯到原始公社末期。而1987年,中國商業出版社出版了文碩著的《西方會計史(上)》。書中的觀點與郭道揚教授的看法一致,認為人類原始計量和記錄時代起源于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

(二)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

國外學者則普遍傾向于會計起源于新石器時代。1605年,荷蘭數學家、會計學家西蒙·斯蒂文所著的《傳統數學》一書出版,其中第七章“古代簿記探測”,是最早的會計史研究專論,但當時會計史尚未發展成為一門科學。1933年,美國會計學家A·C·利特爾頓著的《1900年以前的會計發展》一書問世,奠定了會計史學科的基礎。1912年,英國律師沃爾芙編著的《會計師與會計簡史》在英國倫敦出版,人們習慣稱該書為《沃爾芙會計史》。1977年,邁克爾·查特菲爾德著的《會計思想史》一書在美國問世。1985年,前蘇聯著名會計學家索科洛夫著的《會計發展史》一書由莫斯科財政統計出版社出版。西蒙·斯蒂文和A·C·利特爾頓均未在其論著中對會計萌芽的起源問題作專門論述。沃爾芙認為,盡管世界上最古老的商業文書是在公元前3 500年以前,但可以推斷,記賬在公元前4 000年左右就開始了。邁克爾·查特菲爾德則引用Richard Brown的觀點,認為約7 000多年以前的巴比倫地區就出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商業記錄。前蘇聯會計學家索科洛夫認為,人類對經濟事項進行有目的的記錄活動開始于6 000年以前。這些論斷都說明人類早期會計行為出現在新石器時期。

通過比較上述國內外會計學者的不同觀點可知:國內學者傾向于認為人類早期的會計行為起源于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而國外學者則傾向于認為會計起源于新石器時代。

二、人類早期會計行為的產生條件

解決了人類早期會計行為的起源時間問題,而會計行為又是如何產生的呢?郭道揚教授認為,人類最初的會計思想與會計行為是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社會生產發展水平是衡量人類會計思想、會計行為發生的先決條件,而生產剩余物品的出現與陸續增加則是衡量人類會計思想、會計行為發生的具體條件。正是由于生產剩余物品的出現,人類才有可能在思維活動方面將生產、分配、儲備問題聯系起來加以考慮,從而萌生了一種計量、記錄思想,進而便產生了人類最古老的、最原始的計量、記錄行為。

高治宇認為,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會計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當人們有了剩余生產物,需要對生產活動進行計量、計算和反映時,會計的原始萌芽就產生了。除了生產發展這個先決條件外,另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有了計量、計算和反映的方法,這兩個條件相結合,才可以說明會計的起源??傊?,研究我國會計的產生,必須明確認識兩方面,一方面,它的產生與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另一方面,由于當時數量概念的形成,計量、計算和反映方法的采用,為會計核算方法提供了重要條件。

索科洛夫認為,核算(即會計,下同,筆者注)的起源或萌芽狀態對我們來說,將永遠是個謎。我們只能確信:核算不是一下子產生的。最初人們還不需要核算,因為憑人的頭腦就足以容下所有的經濟情況,這倒不是說某人有其特殊的記憶力,而是由于經濟的規模太小,有關的信息不多。只有在具備了某些條件后才有可能出現書面核算與賬簿登記。首先,經濟活動的發展應該達到相當廣泛的程度;其次,必須要有文字和學會初等算術。文字的出現與算術的發展為核算的產生創造了條件,而經營活動則有助于它的全面推廣。

本文把郭道揚教授的觀點歸納為“一條件說”,即剩余產品的出現促使了人類早期會計行為的產生。雖然郭道揚教授分析時提到了社會生產發展水平為先決條件,生產剩余物品的出現和陸續增加為具體條件,但本文以為生產剩余物品的出現和陸續增加是社會生產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如新技術(石器打制和磨制技術、石器鉆孔技術、摩擦取火技術)、新工具(石球、標槍、骨器與角器工具)的相繼發明和應用,因此,這兩個條件實則表現為一個條件。本文把高治宇的觀點歸納為“二條件說”,即剩余產品的出現和數學的出現共同促使了人類早期會計行為的產生。本文把索科洛夫的觀點歸納為“三條件說”,即剩余產品的出現、數學的出現和文字的出現三者共同促使了人類早期會計行為的產生。

三、人類早期會計行為與數學的關系

(一)郭道揚教授在分析人類早期會計行為的產生條件時,只提到了社會生產發展水平和生產剩余物品的出現這個條件,而沒有提到數學條件和文字條件

其實,郭道揚教授是提到了這兩個條件的。郭道揚教授認為,人類最初的計量、記錄行為,其本身就表現為一種原始的“數學”行為,原始的會計行為與原始的數學行為是同時發生的。本文雖不同意郭道揚教授的這一觀點,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這一觀點的理解,即人類早期的會計行為——人類最初的計量行為(表現為數學,此時的數學為萌芽狀態)、人類最初的記錄行為(表現為文字,此時的文字為萌芽狀態)到了人類社會有了生產剩余物品時才出現。

高治宇在分析人類早期會計行為的產生條件時,提到了兩個條件:一個是“有了剩余生產物”,另一個是“有了計量、計算和反映的方法”。仔細分析第二個條件“有了計量、計算和反映的方法”,我們可以發現這個條件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有了計量、計算的方法”(表現為數學),第二層意思是“有了反映的方法(表現為文字)。

剩余產品的出現、數學的出現和文字的出現三者共同促使了人類早期會計行為的產生。

(二)由于國內外對“會計”、“數學”、“文字”等概念理解上的差異,國內學者基本上以“早期的萌芽狀態”來理解這些概念,而國外學者卻按“后期的特征狀態”來理解這些概念。

這樣一來,就導致了人類早期會計行為的起源時間一早一晚結論的出現,即:國內學者主張人類早期的會計行為起源于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距今約十萬至二、三萬年前),而國外學者則認為會計起源于新石器時代(距今約八千至五千年前)。

(三)會計與數學的關系源遠流長,會計的發展離不開數學的支持和幫助

早期會計的出現依賴于數學的產生和運用,后期會計的發展更是依賴于數學的支撐,如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出版的《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也譯《數學大全》),1605年荷蘭數學家西蒙·斯蒂文出版的《數學慣例法》(又譯《傳統數學》),均把會計作為數學問題的一部分進行論述,詳細介紹了意大利的復式簿記。復式簿記是會計的基本記賬方法,在會計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像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賬戶余額的計算公式: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額-本期減少額,固定資產折舊額的計算,產品成本的計算等,都是數學原理在會計學中的具體運用。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著.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翻譯組譯.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M].人民出版社,1965.

[2]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1972.

[3] 中外數學簡史編寫組. 外國數學簡史[M]. 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

[4] 李迪. 中國數學史簡編[M]. 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

[5] 解恩澤,趙樹智.數學思想方法縱橫論[M]. 科學出版社,1987.

[6] 傅鐘鵬.中華古數學巡禮[M]. 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

[7] 周金才,梁兮. 數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M]. 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

[8] 成圣樹. 會計審計史辭典[M].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

[9] 孫邦治. 會計發展史[M]. 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10] 李孝林. 從江陵鳳凰山10號墓簡牘研究西漢早期會計史[J]. 北京商學院學報,1996,(2).

[11] 文碩. 文明古國的會計[M]. 經濟科學出版社,1986.

[12] 高治宇. 中國會計發展簡史[M].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13] 文碩. 西方會計史(上)[M]. 中國商業出版社,1987.

[14] 盧永華. 廣義會計理論[M]. 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15] 郭道揚. 中國會計史稿(上冊)[M].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2.

[16] 郭道揚. 會計發展史綱[M].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4.

[17] 郭道揚. 中國會計史稿(下冊)[M].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8.

[18] 錢雪門,趙佩玨. 現代會計入門[M]. 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1992.

[19] 郭道揚. 會計史教程(第一卷)[M].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20] 湯云為,錢逢勝. 會計理論[M].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

[21] 劉文龍. 古代南美洲的印加文化[M]. 商務印書館,1983.

[22] (美)A·吉特爾曼. 數學史(歐陽絳譯)[M]. 科學普及出版社,1987.

[23] (蘇)鮑爾加爾斯基. 數學簡史(潘德松、沈金釗譯)[M]. 知識出版社,1984.

[24] (英)斯科特. 數學史(侯德潤、張蘭譯)[M]. 商務印書館,1981.

[25] (英)L·霍格本. 大眾數學(上冊)(李心燦等合譯)[M]. 科學普及出版社,1986.

[26] (蘇)索科洛夫. 會計發展史(陳亞民等譯)[M]. 中國商業出版社,1990.

[27] (美)邁克爾·查特菲爾德. 會計思想史(文碩等譯)[M]. 中國商業出版社,1989.

[28] (荷)海渥. 會計史(文碩等譯)[M]. 中國商業出版社,1991.

篇(9)

本文旨在回顧相關研究的國內外文獻,并提煉出研究框架。從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背景與動因、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影響因素、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經濟后果三個視角較為系統地梳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研究成果,進而從橫向與縱向兩個視角構建出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研究框架。分析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未來研究方向,總結我國研究存在的問題,進而歸納出對我國的啟示,以期更好地促進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進程。

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研究回顧

對于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定義,理論界存在多種解釋。朱星文(2009)通過對各種不同定義的探討,指出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是指不同國家的會計準則,在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和貿易國際化日益發達的基礎上,逐漸相互吸收,相互滲透,從而趨于接近,甚至趨于一致的現象。本文從三個視角回顧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包括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背景與動因、影響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因素以及會計準則趨同的經濟后果。

(一)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背景與動因

1.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背景。隨著世界經濟的融合,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在動態的、不斷調整中最終走向了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事實上,會計國際化始于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經歷了會計準則協調、會計準則趨同兩個階段。2001年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正式提出趨同的概念。然而,國際趨同的概念得到廣泛使用是在2006年后。2005年,歐盟27個成員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等國約7000家上市公司遵循IFRS編制財務報表。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在2009年改組后,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了IFRS。即使是曾經并不認同會計準則趨同的美國,在2010年,其GAAP與IFRS之間的主要差異基本消失。

我國于2006年了39項企業會計準則,2010年又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中國會計準則也實現了與IFRS的基本趨同(王松年,2012)。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加快了相關準則項目的進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正經歷重大的變革,一些主要經濟體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楊敏,2011)。在這樣的背景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進程面臨著新的挑戰。

2.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動因。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動因可分為兩類,其一是外部環境的推動,其二是內部自身存在的差異。朱星文(2009)認為資本市場的全球化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推動了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而吸引外資則是會計準則趨同的原動力。外資的進入以及兼并收購案例的不斷增長,客觀上促進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Nobes與Parker(2004)認為會計準則趨同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各國間會計準則的差異導致會計實務的差異,進而使得會計信息決策相關性、可比性與透明度降低。Ding等(2007)構建了測量國內與國際會計準則差異的兩種類別:缺少和分歧。Nobes(2009)認為這兩種測量的差別缺乏有用性,最重要的是會計實務是否在國內公司或國際公司間可比。楊有紅與王海濱(2013)認為會計準則自身的差異主要體現為不同準則內容的差異、準則差異的分類與度量以及準則差異導致實務差異。

(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影響因素

張鐵鑄與周紅(2007)認為會計準則國際化包括形式上國際化與實質上國際化,形式上的國際化指準則本身國際化,實質上的國際化指會計準則規范下的會計實務處理國際化。在兩個不同的層面,影響因素是不同的。因而,本文從會計準則與實務規范兩個層面進行綜述。

1.會計準則層面。Nobes(1992)研究環境因素對不同國家會計準則的影響,發現此類因素主要集中在宏觀層面。Chan和Seow(1996)研究股票收益率與根據美國公認會計準則(GAAP)調整后的盈余以及其他國家會計準則下的盈余的關系,發現所得結果受到不同社會制度因素驅動。Hail等(2010)則以金融危機為背景,從經濟與政治兩個視角分別分析與評估美國會計準則趨同的方式。研究發現,阻礙美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基于經濟的成本效益衡量以及國家間的政治博弈。朱星文(2009)認為在我國利潤至上的法律環境中,要在收益確認上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或一致,引入全面收益表,目前還存在著障礙。

2.會計實務層面。Hofstede(1980)提出的會計文化觀最為經典,他認為文化不僅能夠有效彌補正式制度在規制或約束人們行為及其相互關系方面的漏洞,而且還會對社會的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Gray(1988)進一步發展會計文化觀,指出會計人員的價值觀源于社會價值觀,而會計價值觀又會影響會計制度。Lang 等(2006)研究發現在會計準則相同時,公司所處環境的差異會影響凈利潤的可比性。Zeff(2007)認為財務報告可比性受到包括商業和金融文化、會計文化、監管文化等在內的因素影響。Ding等(2007)則發現會計準則的趨同與股票市場以及股權集中度有關。國內研究中,張鐵鑄與周紅(2007)認為現有的研究沒有很好地將會計準則與會計實務兩個層面結合起來研究。付玉梅和李慶德(2013)認為會計準則的實施依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而我國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偏低,這制約了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進程。

(三)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經濟后果

會計及其準則具有技術性和社會性雙重屬性,因而,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具有經濟后 果。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經濟后果的研究主要分為以下方面:

1.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Barth等(2008)選擇了21個國家的公司作為研究樣本,以更綜合的方法,發現使用IFRS后公司盈余管理普遍減少,確認損失更加及時,會計數據也更具價值相關性,這表明使用IFRS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然而,Hung等(2007)研究發現,德國按照IFRS的要求披露的公司與那些沒有采用IFRS的公司,會計數據的價值相關性沒有發生明顯改變。Atwood等(2011)以美國的公司分析,結果表明在IFRS下報告的盈余與未來現金流的緊密程度低于在GAAP下報告的盈余。Ahmed等(2012)則將強制執行IFRS國家與非IFRS國家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進行對比,但并未發現兩者之間有顯著的不同國內研究方面。

國內研究中,薛爽等(2008)研究表明在新準則下會計信息更具價值相關性,而且由新舊準則引起的會計信息差異提供了增量信息;羅婷等(2008)也得出新會計準則實施顯著提高會計數據的價值相關性的結論;劉永澤與孫鬻(2011)研究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后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發現公允價值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信息含量,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未明顯受金融危機影響。然而,朱凱等(2009)通過比較分析會計準則改革前后的會計盈余價值相關性,發現新準則實施后的會計盈余價值相關性并未顯著提高??梢姡瑖H趨同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國內外研究均未達成一致的結論。

2.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對資本市場的反應一般采用事件研究。Armstrong等(2010)研究在歐盟2002年至2005年間采用IFRS的16個關鍵事件對市場的反應,發現那些能增加采用可能性的事件,對股市有顯著的正向作用。Klimezak (2011)則研究強制使用IFRS對波蘭公司的影響,發現在使用IFRS前后,年報的公布并沒有使股市出現顯著的超額收益。國際趨同對資本市場產生經濟后果包括資本市場流動性、資本成本、資本市場配置效率等。Daske等(2008)研究表明強制執行IFRS使得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增加,而且資本成本降低,企業價值增加。Wang等(2011)發現采用IFRS減少了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Bissessur等(2012)則研究了澳大利亞強制采用IFRS后股市同步性的變化,結果支持了IFRS更能反映公司特質以及更具可比性信息的假設。

國內魏明海(2006)發現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能減少信息不對稱,并能降低資本成本。朱凱等(2009)進一步研究發現,會計準則改革而產生的投資者信息準確度調整,直接影響了公司的資本成本。汪祥耀(2011)從資本成本的角度檢驗了我國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效果,研究發現實施新準則后我國資本市場整體的資本成本有所下降。但該結論在產業與行業檢驗中并不適用,行業差異與會計信息環境等因素也將影響會計準則。

3.對其他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對其他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政治、經濟與社會等領域。Hail等(2010)研究影響美國公司采用IFRS的政治經濟因素,發現公司主要在三方面進行成本收益權衡:一是可比性增加帶來的收益;二是節約的報表編制成本;三是由所有公司和美國經濟作為一個整體而共同承擔的一次性轉型成本。Ozkan 等(2012)研究了強制采用IFRS對會計信息在高管報酬契約的影響,結果表明IFRS的使用有助于會計盈余質量和可比性的提高,進而促進高管薪酬契約更加合理。國內研究方面,夏冬林與李曉強(2005)認為會計準則的優劣應該與其所處的經濟環境聯系。對于許多發展中國家,借鑒國際慣例或國際會計準則不難,但由于法律制度、資本市場等不完善,加上文化傳統等因素影響,執行起來并不容易。蘇黎新等(2009)以香港會計準則趨同為背景,研究審計費用與會計數據的關系。結果表明,相對于非IFRS,審計費用對新IFRS下的會計數據更敏感,這表明IFRS提供的會計信息更有利于審計師的審計工作的開展與決策。

三、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研究框架

通過文獻綜述表明:國外的研究已初現體系,國內的研究仍處在模仿階段,但是潛力巨大,兩者對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都缺乏較系統的邏輯體系。因而,構建其理論研究框架就顯得十分必要,也具有重要意義。張鐵鑄和周紅(2007)認為要完善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研究,必須對研究可能涉及的方面有一個清晰的脈絡。

(一)研究框架結構

本文認為,會計準則趨同研究明顯的主線是趨同是一個過程,包括一個國家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方向與路徑選擇。另一主線則立足會計準則趨同這個過程本身,包括其背景與動因、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因此,本文構建出如圖所示的研究框架。

(二)研究框架釋義

依據框架的構建思路,圖中有橫向與縱向兩個視角,分別反映兩條研究主線。

橫向視角反映的是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實質與目的。反映的是會計準則國際化過程,這既是研究的主要背景,也是研究的出發點與立足點。各國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方向體現的是該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地位、國內的法制環境以及利益訴求等,并進一步體現在準則趨同的執行方式上,既可以自愿執行也可能迫于某種壓力強制執行。因此,在執行的路徑上,可以分為“直接使用”“趨同”“認可”與“趨同認可”四種模式。 

縱向視角以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過程為核心,研究國際趨同的背景與動因、影響國際趨同的因素以及國際趨同的經濟后果。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分為會計準則與會計實務兩個層面,而在兩個不同的層面,國際趨同影響因素存在差異。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影響會計實務的處理,會計實務處理的差異又推動著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是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不可分割的整體。由于會計準則具有經濟屬性,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也必然具有經濟后果。國際趨同經濟后果主要體現在會計信息質量、資本市場與其他社會經濟影響三個方面。這表明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不僅是制度的變革,也是不同相關利益者之間的博弈與均衡。

綜上所述,橫向視角是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研究的實質與目的,縱向視角則是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方向,兩者不是簡單機械的組合,而是具有邏輯聯系的有機整體。通過文獻綜述發現,以往研究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多從單一[第一論文 網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教學論文的服 務,歡迎光臨dylw.neT]視角或者某幾個視角出發,缺乏綜合視角的分析。我國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正有序地向更深程度發展,對于國內的會計學術界而言,盡管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研究是“舶來品”,但僅僅模仿國外的研究是不夠的。因此,本文構建的研究框架,不僅是對已有研究成果的歸納提煉,也是未來研究的創新源泉。

四、未來研究展望及對我國的啟示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與金融自由化興起,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現有的文獻盡管已有多個角度的進展,但尚未有效構建國際趨同的研究框架。同時也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在研究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影響因素時,沒有對不同國家趨同水平差異進行解釋;在研究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經濟后果時,沒有考慮不同國家機構影響力的差異。在研究對象上,基于新興經濟體的國際趨同研究成果很少;在研究結論上,由于樣本與數據的差異導致結果的多樣化,降低了研究的指導意義。因此,未來的研究要逐步克服這些問題,從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視角、研究方法上尋找創新點。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是大勢所趨,研究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意義重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個過程也許會很艱難,也會很漫長,需要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不懈努力。因此,本文結合文獻回顧與研究框架構建,總結出如下啟示:首先,要充分考慮我國特殊制度背景與經濟環境。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改革仍是當前的主題,這就決定了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經驗,而是要結合轉型經濟的特點,市場經濟體制與資本市場并不完善的現實,堅定立足于制度環境、文化背景、歷史傳統以及經濟基礎,研究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路徑。其次,要拓寬研究視角。既包括在研究框架內的創新,也包括在研究框架之外的突破;既要有橫向的國家之間的比較,又要有縱向的時間維度比較。既要懂得中國的基本國情,又要重視國際視野,把中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放在世界政治經濟背景下考量。最后,要促進研究方法創新。既要注重規范研究,也要進一步加強實證研究;既要參考借鑒國外的研究模型,又要創新發展具有中國背景的模型;既有強調理論對實務的指導作用,也不應忽略實務對理論的促進作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研究要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提升整體研究水平并為實踐提供有力的支持與幫助。

參考文獻

[1] 汪祥耀.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國際比較與借鑒 [J].財貿研究,2001(4).

[2] 夏冬林,李曉強.國際間會計準則和會計信息的差異、協調與制度環境 [J].會計研究,2005(1).

[3] 魏明海.我國會計協調測定與政策研究 [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4] 張鐵鑄,周紅.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研究:一個綜述 [J].財貿研究,2007(3).

[5] 羅婷,薛健.解析新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的影響 [J].中國會計評論,2008(2).

[6] 朱星文.會計國際趨同研究的中國視角 [J].當代財經,2009(2).

[7] 朱凱,趙旭穎,孫紅. 會計準則改革、信息準確度與價值相關性——基于中國會計準則改革的經驗證據 [J].管理世界, 2009(4).

[8] 蘇黎新,孫詠菁,姚軍. 香港會計準則與IFRS全面趨同的影響:基于盈余的價值相關性和審計師反應的證據 [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9(4).

[9] 劉永澤,孫鬻.我國上市公司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基于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背景的經驗研究 [J].會計研究,2011(2).

[10] 汪祥耀,葉正虹.執行新會計準則是否降低了股權資本成本 [J].中國工業經濟,2011(3).

[11] 楊敏.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進展與我國的應對舉措 [J]. 會計研究,2011(9).

[12] 王華,劉曉華.中國會計準則國際協調效果的實證研究 [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12).

[13] 王松年.經濟全球化和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2(1).

[14] 伍中信,曾峻.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經濟后果:文獻回顧與啟示 [J].財經論叢,2013(5).

[15] 楊有紅,王海濱.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研究綜述與展望 [J].會計之友,2013(8).

[16] 付玉梅,李慶德.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過程中的困境及對策 [J].中國農業會計,2013(8).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2 (30).

[18] ARMSTRONG, BARTH, JAGOLINZER, RIEDL. Market reaction to the adopdon of IFRS in Europe[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0(85).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1(30).

篇(10)

會計是一門國際公認的商業語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會計工作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1993年進行的會計改革,改變了我國40多年來以計劃經濟為基礎的會計模式,完成了會計模式的轉換,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初步協調,我國正逐步建立以《會計法》為核心的會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體系。隨著現代經濟的日益全球化和中國加入WTO,我國經濟發展在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時,中國會計界也面臨著一個新的理論課題———會計標準的國際化。所謂會計標準國際化,主要是指在大的會計理論、會計結構、會計準則、會計慣例、會計行為、會計信息共享等方面的統一,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

一、會計標準國際化的背景及提出

(一)世界經濟一體化是會計標準國際化的前提條件

21世紀的經濟是超宏觀經濟,信息與貨幣在全球的運動,正在從根本上改變各國政府的宏觀經濟功能。各個國家不斷增長的經濟需求必須在世界整體性發展中才可能滿足。在世紀之交,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步伐的加快,世界貿易自由化的進一步發展,將更廣泛、更深入地把世界聯系起來,跨國公司正在突破國界,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經濟的格局,并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在高科技時代,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提供信息的方式,其信息的揭示、傳遞、交流理應不受國別和地域的限制,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正促使世界各國的會計沖出國界,到世界范圍去協調,會計標準的國際化正成為當今會計發展的大趨勢,適應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要求,我國應積極參與會計標準國際化的進程。

(二)亞洲金融風暴的爆發凸現了會計標準國際化的必要性

亞洲金融風暴給全世界的投資者、國際社會和國際會計界都上了最生動的一課。據聯合國有關人員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中,大部分國家沒有正確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導致財務會計報表未能及時提供有用信息,以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分析引發金融危機的各種重要因素,嚴重降低了公司財務報告的透明度。在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以后,全世界的投資者對跨國投資,尤其是對亞洲、非洲、拉美等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變得更為慎重,同時,世界銀行也相繼對貸款國家和企業提出了按國際會計準則提供財務信息的要求。

(三)區域或全球資本市場的加速形成為會計標準國際化提供了可能性

1.世界各國都加大了對、外開放的步伐,資本、商品和服務的跨國流動空前活躍,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前國際經濟發展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中國作為世界上改革開放步伐最大的國家,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性或全球性的資本市場正在加速形成,為了鼓勵更多的外國公司在我國資本市場上籌、投資,同時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報表調整費用,對世界通用商業語言的要求也就更為迫切。

2.從實物經濟發展看,會計標準的國際化是歷史的必然,表現在:信息技術革命形成了“地球村”,各國依存關系越來越緊密,各國的利益需求,只有在經濟一體化的大統一中才能得到滿足,國際貿易與國際經濟往來日益擴大,任何國家都不能只依靠自身的資源與技術聯接成一個整體;資本市場的范圍正在發展,跨國籌、投資日益頻繁,形成國家“血流脈絡”,各國會計雙邊的、多邊的、區域的協調發展已成為國際會計協調的推動力量。與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我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也將不可避免地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國的會計標準不走國際化道路,必然會影響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不利于我國吸收國際資本、更不利于我國到境外上市和發行債券,并且還要增加許多不必要的費用。

誠然,會計標準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但同時,我們又應該認識到:會計作為一門經濟管理科學,有其社會性的一面,由于不同利益國家對實物資源的分化、占有,從而形成了在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影響,又表現出各種限制,因此,會計標準的國際化與國家化在現代會計發展中就勢必形成一對矛盾,在利益權衡下,我們必須作出趨利避害的抉擇,在盡量與國際會計慣例保持協調的同時,還應該充分考慮中國國情的需要。

二、國際化不能照抄照搬

通常所稱國際會計慣例,是指國際會計準則以及一些發達國家如美、英、日、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會計規范,不論是美、英等發達國家,還是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或是俄羅斯、波蘭等轉型經濟國家,都有本國的會計標準制定機構,并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實施本國的會計標準。一個國家執行本國的會計標準,既是為了與其法律體系相適應,同時也是該國的一種體現?!吨腥A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并公布”。我國的法律體系類似于大陸法系。通過會計立法來規范會計行為是中國會計的重要特征,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通過跨國上市籌集資金,而上市地證券監管機構通常要求企業根據上市地會計準則或者國際會計準則編報財務會計報告。但是,這些企業必須以本論文由無憂、執行本國的會計標準為前提,最后向上市地證券監管機構和投資者提供會計報表時,可以根據上市地會計準則或者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作出報表調整,這是國際通行做法,也是國家的一種體現。片面追求我國會計標準的美國化或者國際化,有可能會出現與我國轉型經濟環境不相適應的情況,我國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和完善的監督體制,如果我們操之過急,不顧國情,有可能導致會計信息混亂或者失控,由此產生的改革成本和風險將是巨大的,例如公允價值是國際上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會計計量屬性,而我國市場經濟處在初級階段,沒有形成活躍的生產資料市場,關聯交易普遍,諸多經濟行為也不規范,弄虛作假屢禁不止,如果廣泛地使用企業公允價值,將會給企業利用公允價值造假留下空間。

所以,在會計標準國際化的進程中,把握好借鑒國際慣例和考慮中國國情的辯證關系,是我們應當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借鑒國際慣例不等于照抄照搬,考慮中國國情不等于閉關自守和保護落后,從國際通行做法看,會計標準國際化并不硬性要求各國直接采用國際會計準則,而是充分尊重各國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環境,允許各國根據本國的實際與國際會計準則存在一定差異,會計標準國際化的宗旨是要求各國企業對外提供的會計報表在重要方面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協調,這一宗旨反映了各國會計標準國際化的真正含義。

三、會計標準國際化的應對措施

我們一方面應積極推進中國會計標準的國際協調;另一方面又要在會計標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充分關注國際會計標準所指向的市場環境與中國目前所處市場環境的差異,這是我國目前會計標準國際化進程中應遵循的一項原則。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我國會計組織與國際會計組織應加強聯合、協調,增強共性,促進發展。我國應該以積極的姿態促進中國會計標準的國際協調,初步形成并完善一套既與國際慣例相協調,又適合中國國情的會計標準體系,它應該具備三個必要條件:11必須包括一套核心的會計文告,它們可以構成全面和公認的會計基礎;21必須是高質量的,能夠導致可比性和透明性以及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31必須嚴格地加以解釋和應用。

篇(11)

隨著我國加入WTO,中國會計市場迸一步擴大開放,越來越多的國際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進入中國審計市場。如今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并更加規范化了會計師事務的經營,極大的提高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競爭力。當前我國對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的整合問題還沒有完全的解決,存在執業風險難以處理、可行性研究不夠深入、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合并前存在文化差異等問題,所以會計師事務所在合并過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應對整合風險。

一、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后的整合風險

任何事物的前進道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就我國而言,合并會計師事務所這一現象遇到各種困難也是在所難免的。

(一)執業風險難以處理

我國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業務是提供審計服務,而審計服務作為一項特殊的業務,它有著較高的執業風險。因此,會計師事務所都會建立統一的執業標準來降低其審計風險。不同的會計師事務所在職業標準、執業質量、執業經驗等方面良莠不齊,甚至存在較大差異,這就使得合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合并后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風險。

由于執業標準、執業水平的不同,對于同一審計業務,不同會計師事務所將會采取不同的審計流程,同時審計重點也不盡相同,最終導致審計風險的差異。倘若合并后的會計師事務所并沒有對執業標準進行統一規范、審計風險進行有效控制,極有可能導致審計的失敗。如果該影響是重大的,就會使會計師事務所遭到聲譽損害,甚至處罰。因此鑒于執業風險的難以處理,合并與否使各事務所左右搖擺,舉棋不定。由此可以看出,執業風險的處理已成為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的一個巨大障礙。在對執業風險不進行詳細評估和分析之前,各會計師事務所不敢貿然行動。

(二)可行性研究不夠深入

為提高市場份額和增強自身競爭能力,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會采用合并這一措施。但是,許多會計師事務所在合并之前,并沒有認真的深入研究合并的可行性。如果不對合并的潛在風險進行仔細的思考,就會給以后帶來很多的沒有必要的麻煩。目前,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并不是很完善,一些有助于評價合并可行性的資料難以收集,這也給會計事務所合并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并且如果合伙人沒有形成共識,也可能會產生很多問題。因此,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的可行性研究,是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的一個關鍵環節。

(三)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很多會計師事務所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依賴于公司的原有體制,這相當程度上阻礙了合并后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由于會計師事務所所處行業的特殊性,人力資源管理成為內部管理的重點環節。而會計師事務所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并不完善,多出現人員流失較多的現象。因此,沒有解決人力資源管理、考核分配這些問題,合并是無稽之談。

(四)企業文化存在差異

企業文化的有效整合對企業并購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會計師事務所合并來講,也是不例外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所特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它體現在企業生產運營的各個層面,并且文化的形成是一般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一旦形成就會很穩定。所以,對企業文化的有效整合是及其重要的。任何一家會計師事務在經營活動中,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所以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者要對來自不同事務所進行比較鑒別,吸取雙方事務所的文化精華,整合內容,以實現不同文化融合。此外,雙方在合并前一般會注意在有形的事務方面,卻不注意難以把握的無形的企業文化。每個事務所在企業文化因素是不可避免會產生沖突和摩擦,在合并過程中,這種局面不好好處理,就會影響合并雙方形成共同價值觀念,這可以會導致員工的大量流失。因此,合并的會計事務所在企業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且未進行有效整合,合并是難以成功的。

二、完善會計師事務所合并整合的應對措施

(一)加強合并前的可行性研究

會計事務所在實施合并前,合并各方要對合并應該要具備的步驟、條件以及前景等做出比較詳細論證和調查。主要包括參與合并各方的現狀、必要性、事務所合并的背景、最終要達到的目標。只有通過比較詳細調查才可以獲取可靠的資料,也要選取適當方法來進行定量與定性分析,才可以作出具有說服力的研究報告,這樣就可以避免合并的盲目性。

(二)促進執業標準的有效整合

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后可以建立專門的培訓職能機構,以保證執業標準的有效整合,進而降低執業風險。該機構主要有兩個職能:第一,組織各類審計專業培訓,以保證審計人員對執業標準有準確、充分的掌握,同時提高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第二,負責高質量執業標準的研究與制定,比如對執業規范、審計流程、工作底稿等內容進行統一和規范。

(三)提高人力資源整合的有效性

人力資源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寶貴資源,合并很可能會引起企業員工的消極反應,甚至造成關鍵人才的流失,因此事務所在合并后要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人力資源整合。合伙人可以通過人才穩定、人才培訓、人才激勵三個整合策略來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整合:通過與員工的有效溝通,實現留住人才的目的;通過對員工文化和技能的培訓,實現提高員工職業能力的目的;通過建立合理、公平、富有挑戰的薪酬管理體系,實現促進員工創造價值的目的。

(四)解決企業文化差異問題

企業的文化整合是一個比較慢的動態過程,合并后事務所內部就會有著兩種甚至多種不相同的文化因素,這種文化差異可能就會導致一些沖突和摩擦,當一些沖突和摩擦發生時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這樣就可以防止矛盾的擴大。所以要確立員工相同的的使命、價值觀和企業精神,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在員工內部宣傳和強化這些相同的文化價值,這樣就可以形成穩定的、會計事務所特有的文化體系。本文認為解決文化差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首先,在合并之前對合并各方的企業文化進行分析和比較,找出文化差異,并確定主流企業文化。其次,對企業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事務所合伙人在企業文化融合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他們要用個人的行為去引導員工的行為,并確保他們對合并后企業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對所有的員工進行文化培訓,增強對新文化的認識和認同感;對于文化差異和理念沖突,企業員工要學會理解和尊重,最終在彼此包容和理解中營造出和諧的企業文化。最后,對合并的企業文化進行創新。在保持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下,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者要根據戰略目標與時俱進,進行企業文化創新。管理者可以通過吸收合并各方的企業文化精華,并進行有效融合,來實現其目標。

三、結束語

當前我國對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的整合問題還沒有展開系統的研究,會計師事務合并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在合并前要認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在合并后,會計師事務所要嚴格事務所的質量控制和業務管理,做好會計師事務所的企業文化的融合,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有效控制執業風險。這對合并后的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如今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已經成為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界的一個趨勢,也是我國會計師事務慢慢走向成熟、走向規范化經營的道路,這也會極大的提高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杰克.??怂?創建你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M].中信出版社,2003

[2]陳永宏.完善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治理之對策[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chinese真实露脸hotmilf|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香焦国产线观看看免费|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北条麻妃中文字幕免观在线|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国产大学生真实视频在线| jizz18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女人与公拘交酡过程高清视频| 中国性猛交xxxxx免费看| 无码av无码天堂资源网| 久久久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欧美日本国产VA高清CABAL|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免费成人一级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 国产chinesehd在线观看| 被男按摩师添的好爽在线直播| 国产小屁孩cao大人| 99精品众筹模特私拍在线| 国产日产精品系列推荐| 欧洲一级毛片免费| 国产爽的冒白浆的视频高清| 福利视频免费看| 国产真实伦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1000部|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黄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