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英語教學論文大全11篇

時間:2023-03-20 16:17:12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中專英語教學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中專英語教學論文

篇(1)

詞匯很難記住,許多學生為此而煩惱。重復記憶法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重復記憶法,是把所記憶的內容連續重復或間隔一定時間后再重復學習一次,經過多次重復,實現永久記憶的方法。教師可運用重復記憶法,指導學生記憶。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強求學生記住課文中出現的所有專業詞匯,而是要針對中職學生的實際需求有重點地進行教學。中職學生的就業崗位大都在外資、合資企業的生產一線,需要運用掌握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見的專業詞匯,如electricity(電)、resistor(電阻)、voltage(電壓)、current(電流)、integratedcircuit(IC集成電路)、diode(二極管)等,對于這些出現頻率高、常見常用的單詞必須重復地強化記憶。教師在授課中,可運用重復記憶的方法,注意在課前復習和作業兩個環節中體現學過的知識點,通過反復提問、測驗、競賽等方式增強學生記憶。這種反復練習的基本方法,看似機械呆板,但是對于學習缺乏主動性的中職學生來說,卻是效果顯著。同時,在學習專業英語的過程中,因為內容與專業緊密相聯,又鞏固了專業知識。

(二)改變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過多重復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影響學生的積極性。為了避免這種問題,教師可以調整、改變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制作教學卡片,加強教學內容的形象化表現,讓學生在通過大量的圖示和專業情境中感知、模仿、體驗、學習英語單詞和句子。以circuit(電路)為例,卡片的一面為英語單詞,另一面繪有簡單的電路圖,而電路圖可以繪制串聯電路、并聯電路兩種。這樣,學生在學習該單詞時,可以對照卡片,而且在后面課程中學習到seriescircuit(串聯電路)、parallelcircui(并聯電路)時,還可以再次使用該卡片。這種簡單、直觀,甚至看似低級的教學方式,卻非常適合英語基礎薄弱、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中職學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如果能充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效果將更加顯著。在多媒體課件中,我們可以加入豐富的圖片,以及各種常見的元器件、電路圖,還可以將所學單詞配以標準的發音,將枯燥的單詞記憶立體化、形象化,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縮短學生的記憶時間,強化學生的記憶程度。

二、專業英語文章的理解和翻譯

(一)專業英語文章的理解

篇(2)

2在大學英語專業知識中建構的途徑

2.1明確該教學方式的應用范圍面對現階段成果頗豐的大學英語教改實踐,需要明確中美文化比較在專業知識建構上的應用范圍。本文主要從閱讀和聽說兩個方面進行了主題討論,其中也表明在這兩個板塊的教學中可以使用該教學方式。那么對于作文寫作而言,是否也可以采取這種教學方式呢?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發現,理論上看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實踐中感覺采取該方式有些多余,并可能增大學生在寫作練習中的心理負擔。因此,在寫作訓練范圍還是以傳統教學方式為宜。

2.2把握該教學方式的應用時段大學英語課程一般開設在大學一年級,且每周4課時。然而,大學生英語課程在許多高校中還扮演著提高學生英語過級率的重任。因此,中美文化比較下的專業知識建構也無可能貫穿于閱讀和聽說訓練始終。因此,需要把握好該教學方式的應用時段。筆者建議,教師可以根據特定知識點進行發揮,如引導學生閱讀美國人寫的文章,可以事前向學生就兩國文化所導致的思維方式的不同進行介紹,從而告訴學生在閱讀時要緊扣文章邏輯而不要過分自我發揮。

2.3重視該教學方式的課前準備建立在中美文化比較下的專業知識建構,依賴于教師自身的文學修養,以及對大量材料的查閱。前面也已提到,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深受移民文化和西方哲學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課程準備階段就應按照“美國社會文化特征——美國人的思維特點——美國人的行為偏好”的內在邏輯來進行資料準備。受到教學課時的限制,教師在闡發這些知識時應以提升學生的興趣和點撥學生的認識為基礎。總之,努力改變現階段在教學中枯燥、乏味的局面。

2.4構建該教學方式的控制機制為了更好地實施這種教學方式,我們還需要構建起該教學方式的控制機制。控制機制的內容包括:依托教學團隊來不斷深化對比較文化教學的認識;將學生的主觀評價納入到控制機制中來,具體來聽聽學生對該教學方式的體會。由此可見,借助中美文化比較下的專業知識建構模式,將能豐富學生的視野和拓展他們的英語專業能力。

3實證討論

秦建華在《中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初步調查(英文)》中對來自中國5所高校的216名英語專業,以及354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能力進行了測試,其實驗結果表明,中國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都缺乏足夠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秦建華,2005)。《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實證性研究》對266名中國非英語專業和30名英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和SPSS數據分析。其實驗數據顯示,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和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恰當的行為的能力都很低(王瑩,2007)。因此,教師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著手進行課前準備:(1)對中美文化中哲學內涵的專遞。哲學作為上層建筑將影響著一國的文化特質的形成和走向,因此首先需要從中美不同的哲學內涵入手進行文化知識傳遞。之所以英美人具有理性思維和實證推理的優勢和習慣,這深深受到希臘哲學的影響。可見,教師可以就希臘哲學所蘊含的理性思維和實證推理元素進行提煉,并從總括層面來傳遞給學生。(2)對中美文化中民族特性的傳遞。為何英美人具有直線思維的特質,并反映在閱讀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這與國人的喜歡繞圈子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們在特定的哲學意識下,所逐漸形成的民族特性。如,在日常交往中的原則性極強,并尊重制度安排。由此,使學生明白這一點將有助于他們在涉外崗位上,能適應英美人士的行為習慣,而不至于陷入中國人臆斷的尷尬之中。(3)對中美文化中價值觀念的傳遞。價值觀念的不同也充分體現在中美文化的差異中,而美國人的價值觀念又受到移民文化的深刻影響。眾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競爭、自由、平等,深深影響著美國社會,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國人的意識形態中,這就使“自信”、“創新”、“冒險”的特質植根于美國人的行為習慣里。在語言邏輯上則表現在,如面對需要冒險的事宜,國人常常從消極的一面進行表達,而美國人則從積極的一面進行表達。

篇(3)

中專學校入學新生為初中畢業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專生的英語水平與普通高中生比較,普遍存在著弱化問題:英語基礎非常薄弱、興趣不夠濃厚等。我校是理工類專業多的學校,這些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

詞匯教學作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且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聽、說、讀、寫、譯各項能力的發展,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正如語言學家D.AWilkins指出的那樣,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D.AWilkins,1999)。詞匯教學經歷了很多歷史階段,包括:語法翻譯法、直接法、閱讀法、聽說法、交際法等,但是每個階段對詞匯教學和學習都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教師忽視詞匯的內在聯系性,講解過多、過細、過碎,把詞匯教學弄成詞典搬家,使學生記憶一堆雜亂無章、互不聯系的詞義、用法和例句,卻無力在聽說讀寫中消化吸收(趙紅巖,2001)。枯燥、乏味、低效成了學生形容單詞記憶過程的常用詞匯。所有這些負面的評價促使我們教師不得不去思考:我們該如何做才能令學生喜歡背單詞呢?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打破機械的教單詞的局面呢?根據判斷詞匯教學和訓練的方法好壞的兩個標準:一是時間效率,看某個方法要求教師花多少時間做準備,學生要用多少時間;二是學到的內容,看該方法是否使學生有所得,是否有助于學生學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王初明,2001)。根據中專生生源素質及心理的特點、中專學校培養學生的目的,本人認為趣味詞匯教學以其獨有的特色和靈活多變的形式,為過于機械的傳統詞匯教學注入了清新的元素,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動機,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本文擬探索出幾種詞匯的趣味教學方法適合中專英語教學。

1.看口型猜單詞

在學了若干個單詞之后,老師不發音,只做口型,要求學生僅通過口型來判斷老師說的是什么單詞,這主要測的是學生對這些單詞的反應速度。這時全班學生的眼睛緊緊地盯著老師的嘴巴,唯恐錯過一個小細節,一旦知道答案立刻回答,熱情高漲,效果也不錯。這個游戲也可以由學生來做口型(佚名,2007)。

2.謎語教詞法

謎語因其趣味濃厚、內容豐富、通俗易懂,深受學生喜愛。因此,利用謎語來呈現單詞,能給學生一個極為深刻的印象,便于記憶。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開發智力,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例如:Whatmonthdosoldiershate?March:三月/行軍(除了大寫表示三月外,還有參軍,行軍的意思)。Howcanyouchangealadyintoaboy?答案是:Youtakeawaytheletter“y”,anda“lad”appears.再比如:Ifthegreenhouseisontherightsideoftheroad,andtheredhouseisontheleftsideoftheroad,whereisthewhitehouse?答案是:InWashington,D.C.(陳勝華,2004)

3.字母串串燒

這種練習有一定難度,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單詞的拼寫后才可以做。例如,給出字母串temsa,要求學生把它串成一個單詞,對單詞熟悉的學生很容易找出答案steam。這類的練習可以檢查學生對單詞的熟練程度(佚名,2007)。

4.口訣記憶法

傳統的教授詞匯的方法并不是不可取,只要我們善于利用,就可以變成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口訣記憶法就是利用許多單詞中的詞根、詞綴把一些相關的單詞串連起來編成口訣,這樣就很容易的記憶多個單詞。

例如:racen.速度競賽;賽gracen雅致;斯文;優美

ropen.繩,索gropevi.摸索;搜尋

比賽(race)的哥哥(g)真優雅(grace)

繩前(rope)的哥哥(g)在摸索(grope)(趙麗,2007)

5.含義形象聯想法

有詞根、詞綴的單詞比較好記憶,沒有詞根、詞綴的單詞我們可以用形象聯想法來記。

例st想成街道(單詞street可縮寫為st)stinkvi.散發臭味(臭氣),名聲臭,(美俚)質量等極壞,有某種氣味;

形象記憶過程:stink-st(街道)+ink(墨水)——大街上灑上大量的墨水——散發臭味trystn.約會,幽會,vi.約會;赴約

形象記憶過程:tryst-try(試)+st(大街上)——在大街上試驗一下二人可不可以生活在一起——約會(趙麗,2007)

6.故事聯想法

可利用這年齡段的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把一些詞編成比較通順而合理的故事來記憶。

例:clashn.v.撞擊、相沖突的

crashn.v.碰撞,墜落,失事

smashn.v.擊碎、打碎

ashn.灰,灰燼

ashamedadj.慚愧的,羞恥的

cashn.現金

把這些詞串起來編成以下這個故事:駕駛飛機clash(撞擊)了世貿大廈,飛機就crash(墜落)了,大樓被smash(擊碎)了,世貿大廈變成了ash(灰,灰燼),小bush感到很ashamed(慚愧),就需要很多cash(現金)才能恢復美國人的信心(趙麗,2007)。

7.單詞接龍比賽

單詞接龍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記憶單詞的興趣,有效地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我們把學生分成三到四組,在給定的時間里做這個游戲。例如:前一個學生寫出poster,后一學生必須寫出以“r”為開頭的單詞,時間到時哪一組寫出的單詞最多就是優勝組。做該游戲時,還可以用音樂進行伴奏,課堂氣氛就顯得更加活躍了(李寧瑩,2006)。

8.歌曲呈現法

教師在課堂上有技巧地借用一些與學習主題相關的歌曲,將歌詞抄在黑板上,并用下劃線將重點詞匯醒目地標出來。學生在看著歌詞跟唱時,往往會無意識地多注意一下教師標出來的重點詞匯。不同的段落常會重復出現相同的詞匯,這就實現了單詞的多次重復。由于音樂營造了輕松的氛圍,使平時極為枯燥乏味的機械重復也變得不那么乏味了。這樣,課堂氣氛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輕松活潑,記住歌曲中的生詞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李寧瑩,2006)。

9.趣味短句法

講解轉化構詞法時,教師可把一詞多性的詞編成短句,如;lcancanacan.其中第一個can是情態動詞,表“能夠”,第二個can是實義動詞,表“開啟罐頭”。第三個can是名詞,表“罐頭”。再如Isawasawsawasaw,其中第一個saw是動詞“see”的過去式,表“看見”,第二個saw是名詞,表“鋸子”,第三個“saw”也是動詞,表“鋸切”,第四個同第二,這樣的例子必然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擴大了詞匯量(陳蕊,2000)。英語中的回文也是很有趣的句子,例如下面是拿破侖被流放到Elba島時說的一句話:AblewasIereIsawElba(在我看到Elba島之前,我曾所向無敵)。這句話不論是從左向右看,還是從右向左看,內容都一樣。

有此可見,詞匯教學形式是多樣的,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單詞講授方法,不斷挖掘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方式,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就會使學生的詞匯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D.A.Wilkins,1999,語言教學中的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

[2]陳蕊.2000,面向實際探索新途徑——中專英語教改淺議[J],《安徽科技與企業》,第6期.

[3]陳勝華.2004,職業中專英語趣味教學初探[J],《中國教育現代化》,第10期.

[4]李寧瑩.2006,談形式多樣的詞匯教學[J],衛生職業教育,第10期.

[5]王初明.2001,《詞匯、語義學和語言教育》導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篇(4)

一、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學生是學習主體,應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語言習得是一個復雜的行為認知過程,一切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都必須依賴于學習主體的個性心理體驗來完成。我上課時很少單講獨白,總是想盡辦法組織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的眼、耳、口、腦各感管都活動起來。比如我在講“EarningThreeDollarsHonestly”時,讓一個學生扮演成馬克吐溫,用動作和表情來表現文中的第一段的內容,讓另一個學生在一旁解說,就象中國的雙簧-----一個說一個表演,且說的內容和做的內容要一致,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聽力,增添了許多學習樂趣,變苦學為樂學,很受學生的歡迎。

為了使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我又開展了“老師的小助手”活動.具體做法是:讓基礎較差和基礎一般的學生先挑選出自己信賴的可以幫助他們取得進步的同學,再以被選出的這個同學為中心,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而且這個被選出的同學就成為“老師的小助手。”每次講新課前一天,把“小助”手召集到一起,用20分鐘的時間,帶他們讀生詞,預習課文,并把有關的學習資料交給他們,再讓他們組織本小組的同學進行課前預習,這樣學生們就很容易掌握新課內容,變“難學”為“易學”,變“難懂”為“易懂”,上課的時侯,他們就能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不至于一個人唱“獨角戲”,有問有答,課堂氣氛隨之活躍起來。此外,“小助手”還是本小組同學的身邊“小老師”,負責督促本小組同學完成作業,帶領他們取得進步。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了多項評比活動,比如作業完成情況評比,最佳“小助手”評選,紀律模范小組評選……這樣,學生的紀律好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們的學習成績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因材施教,在教學中實行分層次教學

學生個體間差異較大,在英語教學中,這些個體差異主要體現在智力差異和興趣差異上,有的學生英語基礎好,喜歡學習英語,而有的學生英語基礎差,對英語跟本不感興趣,上課時你講你的,他忙他的,跟本就不聽你的。針對這一狀況,在課堂教學中,可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次教學,努力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我了解到基礎好的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就是能取得優異的成績,而基礎差的學生只要考試能及格就很滿足,針對以上情況,我把授課內容和教學評價內容根據教學大綱子劃分成幾個層次。下面我就以《英語》(提高版)第一冊中Unit7SmokingisNotAllowedHere這一課為例,談談我的具體做法。

首先,把單詞部分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要求學生單詞全部會讀,并會默寫其中重要的18個,包括allow,harm,harmful,area,daily,habit,fashion,cause,force,breather,public,pass,law,nowadays等.第二個層次,要求學生會讀上面重要的18個單詞,并會默寫其中的13個單詞,包括:allow,harm,harmful,area,daily,habit等。第三個層次,要求學生會讀上面的13個單詞,并會默寫其中重要的8個單詞,包括:allow,harm,harmful,area,daily等。第四個層次,要求會讀上面的8個單詞,并會默寫其中的三個單詞,包括:allow,harm,harmful。其次,把課文部分分成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能夠熟讀課文,復述課文,熟練掌握全部語言點,并能用自己的話談一談吸煙的危害。第二個層次,能夠熟讀并且復述課文第二,第三和第四段,熟練掌握80%的語言點。第三個層次,能夠熟讀并且復述課文第二和第三段,熟練掌握50%的語言點。第四個層次,能夠熟讀并且復述課文第三段,熟練掌握20%的語言點。

最后,把課后練習分成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要求練習I和II中的題全部掌握;第二個層次,要求練習I中的題要會1-3,練習II中的題要會1-4;第三個層次,要求練習I中的題要會1-2,練習II中的題要會1-3;第四個層次,要求練習I中的題要會1,練習II中的題要會1-2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學生達到第一個層次要求,就可以獲得90-100分;達到第二個層次要求,就可以獲得80-90分;達到第三個層次要求,就可以獲得70-80分;達到第四個層次要求就可以獲得60-70分。而且學生要達到哪個層次,得多少分,完全由自己決定,老師決不干涉。此外,我又根據教學大綱,結合《瘋狂英語900句》,把課本中的會話部分,一句一句地列下來,編成《中專英語300句》,打印出來,發給學生,并且也分了四個層次,以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取得明顯地進步。一向貪玩愛鬧的學生變了,變得愛學習了,“小助手”們忙了起來,因為前來問問題同學多了。

這樣的分層次教學收到了立桿見影的授課效果,期末考試中,會計02班60個人中有20多人90分以上,20人80分以上,沒有一個不及格的,很受學生的歡迎與好評。

篇(5)

外國文學選讀課是根據國家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的規定,在此階段開設文學課能更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也符合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提出的素質教育的要求。英語課程“必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應用,加強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掌握必需的,實用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具有閱讀和翻譯與本專業有關的英文資料的初步能力,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礎”。它能幫助學生了解外國文學、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識,在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同時,該課程還希望幫助學生較流利地運用英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培養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

《基本要求》強調專科英語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要在整個教學中突出基本語言技能的培養,并最終使學生具備閱讀和翻譯與本專業有關的英文資料的初步能力。但同時我們也深刻地認識到知識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密不可分的。尤其在當今世界,各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種形式的交流日益頻繁,不同民族、種族人們的聯系更加密切,某一領域的借鑒和學習勢必影響和滲透到其他領域;單單強調某一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其相關文化的了解是不科學、也是不正確的。因此,給青年學生補充外國文學方面的知識是綜合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專科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

語言知識的學習及語言技能的培養也是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灌輸。語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習得外語的過程,就是逐步適應一種新的文化的過程。學習者要學好這種語言,就必須了解和適應該語言所表達的思想體系和信仰體系,以及涉及的文化格調,風俗習慣,交際手段等。因此,外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外國文學教育,增強外語文化思想的輸入,盡可能多地讓學生了解該國家的交際習俗、宗教禮儀、社會結構、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而且能使學生將第二語言真正學到了家。所以說外國文學的學習不僅是文化導入的重要渠道,也是專科英語教學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僅從這一點上看,外國文學教育不但不與《基本要求》相矛盾,反而完全符合《基本要求》的宗旨和原則,更有助于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和培養,能“為進一步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礎。”此外,《基本要求》也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是多數人吸收語言素材最主要的渠道,是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基礎”[4](P11)。從學習規律的角度來看,在一個非英語的語境中學習英語,閱讀能提高學習者的英語應用能力,而在這一過程中,閱讀量的多寡至關重要。很顯然僅讓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是不夠的,教師勢必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水平,認真挑選、補充一些有趣的、可讀性強的閱讀材料。其中,外國文學名著是首選的,也是最佳的閱讀文本。它不僅能為日后培養“閱讀和翻譯與本專業有關的英文資料的初步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還能給青年學生補充有關外國文學方面的知識,培養他們的文學鑒賞興趣,提高文學修養,真可謂一舉兩得。

2外國文學教學內容

在一些學校的外國文學課中,往往在講文學作品的同時也講文學史,這樣的效果并不太好。因此我們主要以作品選讀為教學內容。在選擇課本時,考慮到學生的專業背景和實際英語水平以及課時長度,我們找到合適的課本,因此,在充分掌握學生水平和興趣的情況下,授課教師自己編寫了《英語文學選讀》講義。教材并沒有按照一般的文學課本以時間或文學流派為線索編寫,而是分成不同的和學生生活相關的主題,如self identity,spiritual growth,love,family,social changes 等。每篇作品開始部分有作者簡介,文本中附有生詞解釋,文本后有三類思考題,分為理解、闡釋和延伸理解三部分。每單元結束前還有文學術語介紹。當然,為了讓學生擴大文學的知識面,我們也選了一些著名戲劇或長篇小說的片斷,但數量不多。對長篇的文學作品,我們主要列出了閱讀書目,希望學生課后閱讀。此外,我們在選擇作品時雖然以英美作家的作品為主,也兼選了世界其他國家,如俄國、德國、尼日利亞、沙特等國的英語翻譯作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橫向比較中引發較深入的思考。同時,我們還特意選擇了一些中國作家與各個主題相關的作品,旨在引導學生在了解別國文化的同時,通過對比更清楚地了解本國文化,激發批評性思維。總之,外國文學在專科英語教學中的恰當、合理、科學的定位是《基本要求》的必然結果,是提高青年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同時,外國文學的教學內容本來應該涉及“原語文學”,像外語類的國別文學就 是針對某語言專業的原語文學作品,由于新升本科院校缺 少相應的師資,也就沒有這類課程設置。中文專業的“外 國文學”嚴格意義上也包括了“原語文學”,像解放前的 北京大學國文系外國文學課程全由外文系教師擔任,但問 題是苦于語種太多,授課者無師能通,后來多用本系教師 上課,自然“外國文學”也就變成了“譯語文學”。

3外國文學的教學方法

鑒于專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夠用為度和課程設置的實際,英語教學就非常有必要承擔起這項重任,給青年學生補充有關外國文學方面的知識,培養他們的文學鑒賞興趣,提高文學修養。同時,這也意味著專科英語教學在強調外國文學知識學習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同時,不能忽視語言基本技能的培養。此外,外國文學既是文學,又涉及歷史、哲學、心理學、宗教、藝術、自然科學等,內容十分廣闊,文學思潮形形,藝術流派異彩紛呈,名家大師燦若群星,佳作巨著汗牛充棟。面對這樣浩繁的內容,我們更需要認清外國文學在整個專科英語教學中的比重,把握好文學知識教與學的方法。

首先,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外國文學英文簡本。

外國文學英文簡本是中國文學界、外語界權威根據世界著名小說原著改編而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而且能豐富其文學內涵。鑒于外國文學名家眾多,名著如林,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閱讀一些易讀易懂、適合學生品位的作品,如《飄》、《茶花女》、《紅與黑》等,引發他們的文學興趣; 再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推薦一些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或著名作家的成名作品,如霍桑的《紅字》、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勃朗特的《簡愛》等,提高他們的文學鑒賞力。

其次,指導學生觀看英文錄像片。在學生閱讀一些外國文學作品后,教師應有計劃地再組織學生觀看這些名片或名段,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也加深學生對作品更深層次的理解,并最終達到學生一觸及外國文學著作就愛不釋手的目的。最后,激發學生評說。評說既是語言教學的目的,又是豐富全體學生文學內涵和培養其創造性的手段。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讀就有不同的評論,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鐘或十分鐘的會話時間,讓學生主動上臺,簡明扼要地將他們所讀的作品梗概或最精彩的部分向其他同學介紹一下;也可以在每一次課即將結束時,留一點時間,分組讓學生討論他們的看法。這種形式既激發了學生大膽開口說話,又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篇(6)

長期以來,我國大中專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差,尤其是口語能力更差的問題比較突出,啞吧英語現象帶有普遍性,提高口語教學水平,解決啞吧英語變為流利英語問題已經在我們這些從事大中專公共英語課教師面前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提高大中專學生英語口語教學質量呢,下面就此問題談幾點看法。

口語教改的重要作用教學大綱要求與啞吧英語現實的矛盾。教學大綱要求大中專學生能就教學內容和一般聽力教材進行問答和討論,能就一般的社會生活話題進行簡單的交談,討論和發言,表達思想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然而目前大中專學生很難達到這一要求,口語水平極低,學7年左右英語,用英語表達很差,呈現啞吧英語的局面,能看,能讀,不能說。一個班級僅有一至二人能用英語簡單表達,絕大多數不能表達。導致這種局面一是目前英語口語課程開設的課時少,有的學校基本不開,但更主要原因是過時陳舊的英語教學方法,重閱讀,語法,輕實際表達,至于口語訓練幾乎沒有,這種教學方法必須改革,采取新的教學方法,增加口語課是迅速提高英語教學水平達到大綱要求的有效途徑。

篇(7)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 Yuanyua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r the current lack of awareness of cross-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ir own front-line teaching students in the feedback, analyzes the English teaching reasons for lack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proposed the methods on how to train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ross-culture awareness; culture background

0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指出: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強調打好語言基礎和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實際從事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能力。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外企、合資企業在內地扎根發展,英語作為語言工具使用得更加頻繁,學生在就業中需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實際技能。但是在現今大學英語教學中更多強調單詞和語法卻忽略了文化差異的介紹,致使大部分中國學生只掌握了說英語的能力,往往忽視英語國家文化,將中國的文化習慣和慣有思維套用到實際情況上去,在與不同文化接觸時容易遇到Culture Shock (文化沖擊),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

1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缺失的原因

1.1 教學目的片面性

中國的學生從小到大,總共學習了十余年英語,初高中的階段由于受到中考和高考的壓力,大部分英語教師為了成績,將更多地精力投入在單詞、詞組和語法上,學生們也認為有了詞匯和語法就可以閱讀,就可以應付考試,從而忽略了文化方面的信息。當學生進入高職求學后,有些英語教師為了備課容易,一味地依賴教材,只關注語言知識的講授,忽略了文化現象,學生對于英語“只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學生只是機械地積累了做題的經驗,成為做題目的工具,無法真正做到掌握英語這一語言工具。即便是在做題目時,由于文化背景的缺失,有時候也會影響文章的理解。英語的閱讀理解就是綜合能力的體現,除了要求學生具備語言知識外,還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根據幾年的教學經驗,在單詞語法相對簡單的情況下,學生理解英語段落有困難主要是因為文化意識的缺失。

1.2 教學對象差異性

高職高專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全日制本科類學生而言相對薄弱,英語語言的基本能力掌握不牢,使他們無暇顧及文化方面的知識,再加上多數學生來自農村,接觸英語本身就晚且機會不多,造成許多學生缺乏英語能力,特別是跨文化意識。學生英語口語中存在大量“中國式英語”的翻譯,雖然在高職學習英語糾正此問題,但是新的問題又凸顯出來。在每一年學院針對實習生召開的座談會上總有學生,尤其是從事外貿專業工作的學生不止一次提出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際能力而陷入被動的境地。例如,曾有位學生參加2011年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會場該同學憑借扎實的業務能力和嫻熟的英語口語與中東一位買家初步達成協議,準備簽下一筆利潤不小的訂單。當買家即將離開,回頭向他確定第二天談細節時間時,該學生比出了“V”手勢表示沒問題。結果第二天買家沒有出現,后經詢問發現正是手勢的問題。在中東,此手勢表示同性戀的意思,買家認為受到了侮辱決定放棄訂單。諸如此類因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弱而受挫的例子在學生中頻繁出現。語言失誤很容易得到對方的諒解,但是文化的誤解往往會導致摩擦的發生,尤其是英語語言流利的人,這種失誤有時會被懷疑是一種故意的行為。因此,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變得尤為重要。

2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方法

2.1 巧用教學資源,傳播文化信息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兩部分,任何語言都不可能獨立于賴以成長的文化土壤。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文字受到文化的極大影響,反過來,文化的發展、積累和傳承也有賴于語言文字的運用。美國社會語言學家德爾海姆斯指出:“語言教學不能只教語言知識本身,還應該充分講授與語言有關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擺脫自身文化和習慣的干擾,達到交際的成功。”因此,在平時授課中,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從傳統觀念轉變過來,充分意識到文化信息缺失的危害性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做到拓寬思路和視野,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中心,使教學方式與學生的認知結構及生活經驗相結合,實施有效的跨文化滲透。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語言資料向學生介紹西方一些國家的風俗習慣、交流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對教學也有積極作用。比如,當課文內容涉及感恩節時,適當地介紹感恩節的由來很有必要,當學生了解背景后,引導學生將之與中國的中秋節對比理解,兩個節日的意義大相徑庭,同為對生活的感恩,尤其是全家團圓對親情的感恩,如此中美對比的節日介紹讓學生產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除了教師介紹,還可以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借助一些原聲的西方廣播節目和視頻影視資料,例如美國之音慢速英語節目(VO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該節目語速較慢但貼近生活,比如每年美國重大節日上當局總統的演講第二天都可以及時下載,與學生一起討論,豐富了文化教學,突出了其實用性和實效性。除此外還有生活情景類電視教學節目美國麥克蘭公司的Family Album, U.S.A (《走遍美國》)和Studio Classroom(《空中英語教室》),此類視頻構建起學習地道英語的語言環境,使語言和文化教學更直觀,更清晰,更確切,讓學生在看中聽,聽中學,擺脫了教師“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理念,填補了教師講授的間接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如《走遍美國》中涉及感恩節的短片用情景劇的形式介紹了感恩節的意義和習俗,包括感恩節的特殊餐點。通過該視頻,學生不僅了解了文化,更記住了感恩節涉及到的單詞: Thanksgiving Day (感恩節),turkey(火雞),pumpkin(南瓜)和corn(玉米)等等。相對于靠死記硬背記單詞,學生在文化背景介紹中能夠自發自覺地記憶新單詞。

2.2 開展多樣活動,充實文化知識

在大學里,英語教學的課時非常有限,因此教師靠有限的課堂時間講解文化知識是滿足不了學生日后使用的需求的,學生需要被引導利用課外時間拓寬西方文化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最大限度地創設好的英語文化氛圍。

第一,大學英語課程不能僅僅依靠每周4節的必修課,更應增設語言與文化,跨文化交際等課程,培養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教育部65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院校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都把課程體系建設作為重點,開設具有本校特色的提高課程。如寧波大學為學生選擇了美國文化概論、歐洲文化入門、跨文化交際等課程為公選課,受到了學生廣泛好評。蘭州大學除了“英語國家文化”,“英美文學選讀”等熱門課程外,還開設了“德國文化概況”等滿足學生外語學習的需要。

第二,鼓勵學生課后開展特色英語文化活動。在學習了一定的文化內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可以開展一些較為生動的英語文化活動,充分利用互聯網、語音室和多媒體教室等媒介,通過實際操練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如參照教材內容,以課本劇為依托開展英語戲劇表演,以學生為活動中心,讓學生根據自身角色,設想角色應該說什么內容,怎么表述,有助于學生對英語話語的理解,也可以習得語言背后的文化因素。除了英語戲劇表演,英語演講和辯論賽也是收效顯著的活動,鼓勵學生通過閱讀英美概況、英美文化的書籍,自主了解文化間的異同,通過討論和交流的形式不僅擴大了學生的單詞量,更提高了他們運用英語國家文化進行交際的能力。另外,可以充分發揮外教作為東西方文化傳播中的紐帶作用,外教不僅是英語語言的傳遞者,更是生動的文化教材,讓學生參與外教的講座,和外教直接交流,其言傳身教會給學生更多跨文化方面的信息。

第三,引導學生開拓視野,重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非語言交際”是指在特定的情境或語境中使用非語言行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過程。簡單來說,它指除了語言之外的其它交際手段,包括服飾,肢體語言等等。它雖然不是真正的語言,但在交際中非語言交際的意義往往大于語言本身,特定的非語言行為在不同的文化中往往有其特定的含義。例如,在中國,當被別人夸贊的時候,中國人會習慣性地說“哪里”或“做得還不夠”以示謙虛;但是在西方,夸贊別人和接受別人的夸贊是習以為常的,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莎士比亞曾說過:“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

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將教師課內教最大化地延伸至學生課外自主學、自主練,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主動地學,積極地學,獨立地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3 結語

綜上所述,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跨文化交際,為了培養學生和不同文化的人進行交流,大幅度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讓他們在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活動中活學活用,這也符合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目的。要做好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重點在于巧用教學資源,不只是單純地講解語言知識,更要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有趣,更符合時代特征。其次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全面提升英語教學的“質”和“量”,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跨文化交際型人才的培養,滿足社會就業需要。

參考文獻

篇(8)

新教科書在學習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學習。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是把學生(自然)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同組學生與學生之間,小集團與小集團之問通過互動,相互切磋與觀摩,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模式。新教科書中的許多教材提倡課堂學習活動化、交際化,在這些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中,并不是不要學生獨立思考,相反,沒有獨立思考就不可能擔當起他所擔任的角色,完成他所承擔的任務。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著學生之間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幫助,集體的榮譽感、責任感、領導意識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

一、合作學習的要素

1.學生合作學習的課題。合作學習的第一個要素,就是學生之間有共同合作完成的課題。所謂課題就是“合作干什么”。

2.學生合作學習的目標。合作學習的第二個要素是,合作學習小組具有共同的學習目標。每一個成員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為實現小組的共同學習目標而努力。為此,每個成員都與全組的成敗悉悉相關、榮辱與共。

3.學生合作學習的時空。合作學習的第三個要素就是,學生有相互合作的時空條件。換句話說,就是要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時間和場合。

二、體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了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

提倡和運用一切學習方式,都是以提高學習效果為目的的,合作學習運用得好與不好,也是以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因此,在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中,提倡合作學習的第一個意義,就是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應該說,合作學習如果運用得好是可以提高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其理由如下:

(1)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為了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激勵,這種“同行者的激勵”,有時會比教師的鼓勵更生動、更有力。

(2)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可以發揮“鏡子”的借鑒作用,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的對照和反饋,比自己學習好的同學成為自己的“未來”,而比自己學習差的同學則成為自己的“過去”。

(3)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特別是在班級人數較多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互相保護和互相監督等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特別是“小干部”的作用,尤為突出。

2.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探究學習

提倡合作學習的第二個意義是,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究學習。應該說,合作學習是探究學習的基礎。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探究是離不開集體學習的。集體的合作學習之所以能促進探究學習是因為:(1)學生之間充分交流學習心得,是大家一起“窮盡假說”的前提,特別是一些錯誤意見的提出,是學生們一起辨別真偽的前提。學生之間的充分交流也是啟發學生思維的“催化劑”。(2)在教師提倡和指導下的學生討論是民主探究的必要形式。(3)探究的結論是學生集體合作學習的成果,也是學生集體一起分享的學習喜悅。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提倡合作學習的第三個意義是,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有著獨特的機會和條件,這種機會和條件就是運動技能學習與身體鍛煉都需要有許多合作性的行為。

三、合作學習在職業中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1.強化主體意識的能動性

在體育教學中,許多練習內容可以讓學生自主結合成為練習伙伴,由于平時的相處有較深的了解,感情融洽,在體育技能的練習中,他們會合作得很好,互為指導者,互相切磋技藝,取長補短,彼此都能為對方較準確地完成動作而由衷地喝彩。自主結合在形式上雖與傳統的分組教學相似,但在組成原則、方法和指導思想上則完全不同,它突出了學生性格的相似性、交流的接近性、幫助的互補性,使學生學習目標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社會交往動機得到較好的滿足。有時候當一方遇到困難時,另一方會真誠地鼓勵其增強完成動作的信心。

2.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優良品質

篇(9)

 

一、ESP及ESP教學模式

1、ESP 綜述:

國外對ESP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隨著二戰結束,西方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專業領域的研究交流,促使英語學習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功效性,因此專門用途英語應運而生。到上個世紀70年代,由于傳統語言學從英語用法的描述研究轉向語言的實用交際,韓禮德的功能語法理論中的“語域理論”從社會角度研究語言變體,推動了ESP教學模式的正式開始。隨后,在1987,Hutchinson and Waters將外語教學分類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和GE(GeneralEnglish)兩大類, ESP又可以分出EAP(English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Purposes),即學術英語和行業英語。Jordan(1997)根據EAP特點,又細分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兩種。專門用途英語(ESP)的發展經歷了下面幾個發展階段:一、語域分析階段。其典型的代表人物有PeterStrevens, Halliday 及John Swales。二、修辭或篇章分析階段。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enry Widdowson, John Lackstrom, 和LarrySelinker,三、目標情景分析階段。在這一階段專業英語相對于一般英語的特殊性顯露出來。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ohnMunby。四、技能與策略分析階段。盡管該階段有了質的飛躍,主要探討的是學習者的思索過程,但是它并沒有指出學生如何才能學會專門用途英語,也許這就是第五階段的核心任務。五、以學習為中心階段。這一階段是一個正在發展的階段,它關注的是語言學習者的語言學習過程,即如何高效率地學習語言(嚴明,2009)。其代表人物有Hutchinson, Waters等。

國內ESP教學大至分成兩個階段,引進階段和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即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為引進階段論文格式范文。1978年楊惠中教授在其《國外科技英語與研究動態》一文中第一次談及專門用途英語教學。80年代初科技英語(EST,English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熱在國內興起教育論文,使得“專門用途英語開始受到廣泛的研究和實踐”。這些研究多是關于ESP理論自身的探討(理論基礎、學科性質、與GE的關系)、國內外發展現狀的介紹以及ESP的元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楊惠中等學者。

第二階段是從90年代中期至今,隨著當時學術界各個領域研究的深入,國內關于ESP的研究也開始出現增長的勢頭,這一階段的研究多集中于ESP教學普遍規律的探討,包括課程設計(教材編寫、教師教育、教學法)、課程內容與課程實施(閱讀、聽力、寫作、翻譯)、課程評價(ESP語言能力測試)以及教學改革與發展、復合型人才培養等問題。同時也對ESP教學特殊規律進行研究:以具體專業的教學為例(商務英語、法律英語、師范英語、醫學英語等)對ESP的教學方法、特點及實踐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學者有:管春林、劉法公等;

根據現有的文獻綜述,筆者發現在ESP教學的研究中,理論多于實踐,但將地方院校特色的人才培養與ESP教學相聯系起來的不多,因此,本文將ESP教學理論與本校中的國貿專業相結合進行研究,重點分析目前流行的ESP 教學模式,分析其它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運用交際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在將來的工作與跨文化交際中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實現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為學生今后的就業護航。

2、ESP教學模式概述:

ESP教學模式是指以語域理論為指導,以培養特定專業的學生所需的英語能力為教學目的,將英語教學的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組合成具有相對穩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框架(馬蓉,2010)。本文中所提及的教學模式俗稱大方法,即課堂教學模式。它不但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且是一種將教學原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組織形式結合起來的整體、是一種系統化、理論化的操作模式。其課堂教學模式又分為:語法翻譯模式,浸沒模式(Immersion)交際模式,任務型教學模式。本文則主要探討交際模式的特點及其在國貿專業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二、當前教學模式分析

大學英語ESP教學能否順利進行,不僅與學生的英語基礎有著很大的關系,而且與教學模式運用得恰當與否有關。恰當的教學模式是保證ESP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因為在進行ESP教學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這說明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基礎。選擇何種恰當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則成為我院國貿專業ESP教學的焦點。下面的幾種教學模式則是ESP教學中的常用模式,其利弊將會逐一分析。

語法翻譯模式產生于19 世紀中期的歐洲,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是,講授語法知識,重視理性。把翻譯當成教學目的和手段,注重閱讀,注重對原文的學習,進而培養學生閱讀外語的能力。ESP教學在國內的發展時間較短,在實際教學中多流于形式。多數教師仍然采取傳統的翻譯教學法,忽略學生的綜合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另外,該教學模式強調死記硬背,教學方式單一枯燥,課堂氣氛也較為沉悶,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

浸沒式模式(Immersion),一種特殊的“語言和內容融合”的教學模式,其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科內容而不是語言技能,即學生是通過掌握符合他們所在年級水平的學科技能和學科知識來習得語言技能。這一教學模式“踐行了‘保護性專業課程’和‘附加性語言課程’教學模式”(袁平,2011),其重點是學習專業知識,第二外語則是附帶品。而大學英語ESP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專業知識來掌握英語這一語言,其重點是學習語言教育論文,附帶品是學習專業知識。這與我院國貿專業學生所開的專業英語是有區別的。大三所開的專業英語重點是學習專業知識,語言是附帶產品,這與浸沒式教學模式是大同小異的。該模式課堂教學沒能給學生提供廣泛交流的機會,學生很少能夠在課堂上進行表達,在語言的實際使用上有所欠缺。且各語言教師為了使學生能比較容易地理解學科內容,在教學中采用的與學生溝通的交際策略是以學生已經具備的語言水平、語言技能為標準,因此,學生在學習學科內容方面,很少遇到來自語言方面的挑戰。毫無疑問,該模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對于語言基礎差的班級,這種教學模式難以實施。

任務型教學是上個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語言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任務型教學模式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使學習者使用目的語參與到理解、處理、輸出和互動之中”(D.Numan, 2000)。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該模式很少提到評價的環節,威爾斯認為應“盡量發掘學生的優點,多給學生正面的反饋而不是指責”(Willis,1996:61),幾乎沒有提及任務完成情況和語言使用情況該如何評價,這樣不利于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因為在中國英語是作為外語來學習,如果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點一點都不清楚的話該如何進行任務又如何能完成任務”(婁佳麗,2011)。另外,采用此教學模式時對任務的選擇、任務的組織和任務的難度不容易把握論文格式范文。

三、交際教學模式及其在國貿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上個世紀70 年代初期,交際模式產生于歐洲共同體國家之中,威爾金斯,這一教學模式的代表人物,提出“外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不僅能用正確的外語語音和語法結構來表達思想,而且還能在特定的語境中能夠正確地,創造性地使用外語”(DA Wilkins,1972)。交際教學模式強調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學生學會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達到交際的目的。

交際模式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一、交際教學模式充分考慮“人”的因素,課堂的交際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學習目的,用恰當的方法把語言學習和語言應用結合起來。教師的責任是對教學活動進行選擇、組織以及促進交際活動的開展。教師要意識到ESP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學習者;二、語言是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學過程就是交際過程,提倡在交際過程中學習語言,外語學習是逐步提高、完善的過程,因此對待學生在交際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要采取“寬容”的態度,在活動結束后可進行適當的指正。

ESP 作為在特定語境、特定行業中使用的英語,教學內容要貼近某個專門行業,通過讓學生全面熟悉英語在該行業中的表現來掌握英語的表達規律。而我院的國貿專業大學英語課堂上的ESP教學將商務英語與大學英語融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接觸商務英語等這些他們畢業后最可能從事的行業英語教育論文,這樣可以讓他們盡早建立起專門用途英語的詞匯體系,掌握這些文體的語篇結構、語言特點和表達規律。讓他們在大三時開設的專業英語課中盡快適應。ESP 英語的教學中心依然是某專業的英語,即語言本身,而不是某專業本身,因此它是基礎教學的擴展和延續,是從基礎英語能力的培養向專業英語應用技能培養的過渡,也是實現培養國貿專業人才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后期融入專業英語教學,有利于在大三時專業英語的開設前,為學生對課堂的理解打下基礎。國貿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培養目標具有雙重性,即商務專業技能與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兩點使得交際教學法可以在大學英語ESP教學中得以運用。交際模式強調的就是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能夠正確的使用英語,而國貿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大環境就是與外國人打交道,需要用英語溝通。經過上述分析, ESP交際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高。在國貿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且我院國貿專業的大學英語授課模式都是小班授課,有利于課堂活動的開展,組織,及角色扮演的進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則為交際教學模式的運用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

四、結語:

交際模式雖然適合我院國貿專業大學英語ESP教學,但它并不是一劑萬能藥,適合于所有的專業英語教學。成功的教學在于理論的正確指導,在于教師采用與理論相適應的教學手段,并立足于現狀,對不同的專業英語教學,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應該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并根據特定學生群體具體情況發揮個人的創造性,努力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從課堂上受益。

參考文獻:

[1]D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

[2]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Communicative Classroom[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管春林,試論需求分析在經貿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中的意義和方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5(3)

[4]劉法公.論專門用途英語的屬性與對應教學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2):25-27.

[5婁佳麗,對威莉斯任務型教學模式的評述[J] Overseas English2011(2)

[6]馬蓉ESP教學模式研究綜述[J] 科教文匯2010.3

[7]嚴明.大學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M]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7)

[8]楊惠中國外科技英語教學與研究動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78/03

篇(10)

一、跨文化交際涵義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是指因文化感知能力和符號系統明顯不同而足以改變交際結果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通俗來說就是如果你和外國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應該注意什么問題,應該如何得體地去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從事跨文化交際活動。例如,閱讀外國小說,觀看外國電影、電視節目的過程就是跨文化交際的過程。

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重要意義

1.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素質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質,其中包括人的身心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活動創新素質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我們所從事的外語教學,就是通過對學生實際交際能力和語言文化能力的培養,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要實現外語教育為一種對學生素質的教育,把外語教學過程改變為對外語學習者文化素質的培養過程,真正使外語教學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領域。

2.有利于克服交際中的文化錯誤,跨越文化障礙

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在外語教學中導入文化知識,加強文化背景的熏陶,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外語進行社交的能力。在交際障礙中,文化錯誤較之語言錯誤,性質更加嚴重,更加讓人難以接受。因為它很容易造成外國人與中國人之間感情上的不愉快和尷尬。只有培養了學生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后(在地位、角色、態度、目的、觀念、禮節習俗等方面),才可能有效地克服交際中的文化錯誤,跨越文化障礙。

3.提高聽、說、讀、寫、譯等水平的途徑

學習外語的人只有掌握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和熟知異國文化的情況,才能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準確地表情達意,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三、影響文化學習的因素

1.文化差異

人類文化具有普遍性,任何文化都包括主觀文化(規范、價值觀、世界觀)和客觀文化(習俗、科技、生活方式),表明人類共同的物質和精神需要。但是這些文化范疇的具體表現卻因群體和環境不同而不同,這就是文化差異。世界文化包括兩大體系: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每一個體系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特殊概念,有自己的特殊問題,有自己的特殊見解。從人類的整個發展史看,每一種文化,都有一個誕生、成長、繁榮、衰退和消逝的過程。文化差異是導致國家、民族、群體等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學習和文化交流的動因和基礎。文化差異對文化學習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差異的大小上。一般認為差異越大,文化學習就越艱難;相反,如果本族文化和目的文化越近似,學習起來就越輕松。中國學生學習美國文化自然比歐洲學生學習美國文化要困難一些,因為東方文化與美國文化的差異遠遠大于歐洲文化與美國文化之間的差異。

2.學習環境

文化學習環境可以指學習者目前所處的社會大環境,也可以指他們接受教育的學校和課堂小環境,兩者之間有密切的關系。我們通常將英語教學分為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英語作為外語教學,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就在于社會文化環境的不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ESL)是在目的語言、社會和文化環境中的英語學習,學習者除了課堂英語學習之外,還有很多接觸目的語言和文化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侵入式的語言和文化學習模式。而英語作為外語教學(EFL)的學習者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接觸目的語言和文化的機會遠遠少于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ESL)的學生。這兩種社會環境對文化學習有很大的影響。首先,語言和文化輸入(language and culture input)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學習者的文化學習。文化學習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學習,而且要求學習者從情感上習慣、接受文化差異,要愿意從目的文化價值觀的角度去理解目的文化行為。從行為上來說,要能夠調整自己的語言和非語言交際行為,靈活有效地與目的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人們進行交際。

3.學習時間

正如何時開始學習外語會給外語學習帶來影響一樣,文化學習的內容和方法也會受到學習者年齡的影響。眾所周知,本族文化習得,即社會化過程,是從小孩一出生就開始,到青春期基本結束。這個階段對于本民族文化和母語的學習非常重要,錯過這個關鍵時期,離開必要的社會環境,社會化過程就非常困難。

四、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1.比較中西方文化的異同

由于地處不同的地域造就了全世界多姿多彩的文化和習俗,這就使得不同地域的人們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西方文化更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國人向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為行為的基本準則。西方國家價值觀的形成則要可追溯到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即以崇尚個人為中心,宣揚個人主義至上,竭力發展自己表現自我。因此,西方文化體現出個體文化特征,崇尚個人價值。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給學生帶來的干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稱呼語、感謝和答謝、贊美、隱私、打招呼、節日、詞匯的文化內涵,等等。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文化意識,加強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等等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然地滲透到教學中。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因素的導入,重視文化差異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恰當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

2.研究詞匯和習語的文化背景語言中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部分是詞匯和習語,它們具有博大精深的內涵和外延。植根于中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環境中,英語和漢語詞匯和習語有著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色彩。所以研究詞匯和習語從一個側面明顯地反映出中國文化和英美文化的差異,所以研究詞匯和習語的文化背景,并將他們進行比較,就會對本族文化和異國文化有一個較詳盡的了解。例如,(1)英語的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和希臘羅馬神話,如“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是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meetone’sWaterloo(一敗涂地)等。(2)在漢語中常用“鐵飯碗”來比喻職業的穩定性,“做東”表示做這件事的主人。對于英美國家的讀者來說就很難領略其中的含義。

3.利用課外英語資源對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

(1)英語劇表演

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只在課堂上進行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是及其豐富和多樣化的。教師應該讓學生多角度地感受到英語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可嘗試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表演英語劇。英語劇表演是學生獲取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成立話劇社,教師可指導學生將課文改編成劇本,讓學生在表演中、在英語故事的情節里領略博大精深的異國文化,同時鍛煉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2)英語文化課題研究和討論

學習外語語言最好在一定的語境和氛圍下進行,英語角是眾所周知的訓練外語口語的經典模式之一,我們教師可指導學生創立班級英語角,創設適合于學生感受英語語境和接受英語文化熏陶的氣氛,鼓勵學生參與進來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專門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英語話題,也可讓學生找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在這里,學生能夠自由地相互交際、大膽地進行實踐、切實地感受英語文化氣息、有效地培養英語交際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一個異國文化交際園地,讓對英語感興趣的同學參與進來,建立每天發言制度,鼓勵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并編寫發言稿進行交流。持續地參加此類活動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3)充分利用西方的電影、電視、書籍、音樂等文化元素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

通過觀看外國電影,電視劇和類似的影像資料,可以形象直觀地了解世界各國多元的文化習俗。許多優秀的影視作品都成功地再現了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例如,通過影片《亂世佳人》我們就可以了解美國內戰時期的歷史和南方種植園經濟的解體以及黑人奴隸的解放運動;通過觀看《辛德勒名單》,我們可以了解二戰時期納粹人屠殺猶太人的血腥歷史和猶太人的悲慘命運;通過觀看《》,我們重溫了中國時期的壯麗歷史畫卷。通過觀看《安妮日記》,我們可以了解1942年~1944年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別是對于猶太人來說,更是一場空前絕后的災難。戰爭與種族滅絕的陰云布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爪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安妮這位猶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

高職高專的培養重心是聯系實際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知識,通過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可以多方面了解使用英語國家的文化內涵、交際習慣、文化背景及思維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為文化差異而導致的交際障礙和交際失敗,使語言獲得更大的實用價值。“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是一項綜合性的任務,是文化素質的整體的培養,而不是純語言的訓練或交際技能的訓練。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知、理解文化差異,并在適當的場合正確地使用。

參考文獻:

篇(11)

中圖分類號:H319

基金項目:1. 廣東省教育廳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試點專業”(GD2013104);2. 廣東省哲學與社會科學“十二. 五”規劃項目“外語學科專項”(GD15WZ14)

一、引言

2010年,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國內組織開展了全市中小學教師優秀微課資源征集與評審活動,首次正式給出微課概念 并開展了一系列微課建設實踐與應用研究。由此可見,在我國,微課興起于中小學教育領域。隨著微課在中小學教育領域的成功實踐,微課以其主題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應用面廣等特點被廣泛認可,在各個階段、各個層次的教育領域中迅速傳播,成為教育改革和教學模式創新的研究熱點。

在中國知網(http:///)的搜索器中,用檢索關鍵詞的方法,查找以微課為關鍵詞的文獻,截至目前,共有2334個條目。按發表年度查看,會發現2013(92條)至2015年(1552條)間,相關文獻數量增長迅速,并且有望進一步增長。

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了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推動和促進了微課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建設和應用。2015年6月,外研社組織開展了第三屆“教學之星”大賽 ,并將本屆大賽的主題設定為“微課與翻轉課堂”,探索微課的設計、制作及其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由此可見,微課在高校英語教育的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創新過程中,已然備受關注與推崇。

隨著微課在各教育領域中的建設與應用,對微課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斷深化。現階段普遍認為微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

本文在教育教學方式變革這一宏觀的邏輯框架中,以英語專業某一門具體課程的教與學活動為微觀切入點,探討微課在變革具體課程的教與學活動中的有效應用。具體來說,本文結合當前三本院校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教學現狀和該類院校英語專業畢業生在學術論文寫作中普遍面臨的問題,提出借助微課來轉變該課程現行的教學與學習模式,將微課運用到課前預習、建構翻轉課堂、導師研修和即時在線學習中。

在以下論述中,筆者結合入職以來的教學工作經驗,以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教與學現狀為例,探討在本校現有條件下,具體課程的微課建設與應用,希望借此為同類學校提供有益參考。

二、三本院校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教與學現狀

根據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外語系2012級英語專業本科生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學術論文寫作課作為專業必修課開設于第七學期,共計16個學時。筆者以旁聽和隨機采訪上課學生的形式,深入調查了該門課程的教與學現狀。

從教學模式的層面上來說,該課程仍然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講授法,盡管課堂上也會有師生間的問答活動,但這類互動基本局限在概念性的問答。比如,教師提問摘要的內容應該由哪幾部分組成,接著抽點學生回答。但學生光知道摘要的內容通常由六個部分組成(主題闡述、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研究結果和總結與啟示[4]),是遠遠不夠的,這充其量只能是在寫作過程中起一個指引的作用。當學生實在無從下手時,能夠以此為指В找到突破口。但如何才能寫好摘要?什么樣的摘要才算得上是一個好的摘要?關于這些問題,在課堂上缺乏分析、討論。又比如教師在講授“提綱 (outline)”這一小節時,給同學們舉例說明提綱有三種寫法,第一種是標準提綱,第二種是小數點提綱, 第三種是短語提綱,并要求同學們要掌握第一種和第二種提綱的寫法,以及第一種和第二種提綱之間該如何轉換。但是,實際上是不是每個同學都掌握了提綱的寫法呢?他們在寫提綱的時候出現了哪些細節的問題呢?這些問題僅憑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是解決不了的。

從師資力量的層面上來說,大多數院校在開設學術論文寫作課時,都是采取一名教師包干整個年級該課程的教學工作的做法。仍然以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外語系為例,只有一名教師負責講授該課程,然而2012級英語專業需要學習這門課程的本科畢業生卻有384名。就該課程而言,師生比例為1:384,客觀上說,光靠一名教師是無法掌握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的,也無法統計歸類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困難。盡管通過課后練習的形式,可以摸到一些問題。但不得不考慮只有一名授課教師如何能在一周內批改384份作業且還得一邊歸類由此反映出的同學們在知識點掌握上存在的問題。即便該教師能在一周內完成上述工作,但也很難做到連續8周都如此,且不說該教師可能還得承擔其他課程的教學或是學術科研任務。

從學習效果的層面上來說,經過8周16個課時的學習,同學們在面臨畢業論文寫作任務時,仍然覺得壓力山大,無從下手。從認知負荷理論 的視角來分析,很顯然,學術論文寫作課的課堂屬于教學單元內容艱澀、知識點繁多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當中,學習者的認知負荷過高,其知識建構活動將受到阻礙,導致教學進行十幾分鐘后學生注意力開始渙散。借旁聽之機,筆者觀察了2012級英語本科1班和2班的課堂學習情況,發現:(1)到課率并沒有達到100%,可見少數學習者在學習該課程時建構的知識體系并不完整。第二,到課的學生無法將100%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師90分鐘的授課當中,有不少同學尤其是位置靠后靠邊的同學時不時會擺弄手機,或是整堂課都在做與該課程無關的事情(比如,趕下一門課程的作業、考研復習、備考專八。)第三,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課程學習上的同學也不能確保100%理解掌握授課內容。課堂的90分鐘只能確保教師完成知識的傳授,并不能確保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內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知識的內化需要通過學生課后完成作業或實際操作來實現。考慮到三本院校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普遍偏低這一客觀事實,即便教師布置了課后作業,也無法確保所有學生會完成,更加無法確保他們能夠認真完成。另外,鑒于該課程1:384的師生比例,即便所有學生都認真完成了課后作業,教師也很難做到逐一批改并進行總結。結合筆者指導畢業論文寫作和參加畢業論文答辯工作的經驗來看,學生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選題缺乏新穎性、論文格式不規范、框架結構不嚴謹、理論基礎薄弱、文獻資料掌握不全面等。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來看,同學們普遍不知道該如何選題、如何搜集文獻資料、如何圍繞中心論點統籌各個章節的內容以及如何撰寫開題報告等。甚至有同學不知道如何清除地表述論點、如何提煉關鍵詞、摘要和正文當中的introduction部分該寫些什么內容。

綜上所述,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術論文寫作課無論是在教師的教學層面還是學生的學習層面都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改善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切實提高三本院校英語本科畢業生的學術論文寫作水平,亟需轉變該課程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模式。

三、以微課為依托的新型教學模式與學習模式

國內外微課建設與應用的成功案例表明,微課是進行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突破口。與傳統課件相比,微課既具備優化和輔助教學的功能,還具有自足性、易傳播、一課多用的特點。為有效延長學習時間、彌補傳統的90分鐘課堂講授的不足(例如,缺乏課堂討論、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筆者提出建構一個以微課為依托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并使微課“一課多用”的特點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具體設想如下:

第一,依據教學重、難點制作若干個10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為確保準確把握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中普遍遇到的難點問題,擬從三個渠道搜集數據確定視頻內容:(1)抽樣查閱上一屆畢業生的論文,按成績等級各抽十份,分別總結各個等級的論文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再進行交叉比較,確定若干典型問題;(2)隨機采訪10位有論文指導經驗和參加過畢業論文答辯工作的老師,請他們回顧各自在指導和評閱學生論文時發現的突出問題,并例舉一些典型案例;(3)針對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教學效果和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并通過SPSS進行數據分析。

第二,將微課視頻應用到學術論文寫作課的課前預習當中,并逐漸建構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對傳統教學過程的顛覆。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學生是主動研究者,課堂內容以問題探究為主。 具體來說,要求學生在課下觀看視頻資料,完成視頻末尾的思考題,并以小組為單位記錄總結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和疑點,在下一節課前匯總給教師。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回顧視頻中的關鍵知識點,集中講解學生們在預習中碰到的難點、疑點,帶領學生進行深入學習或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討論。例如,教師可以制作一段介紹具體的選題方法的微課視頻。對于本科生來說,比較易于領會和操作的選題方法是檢索已經學過的課程、清點知識儲備、確定大致的研究方向。在這堂微課當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學過的專業課程并從中歸類幾個選題范圍,再逐個例舉大的選題范圍內可供參考的論題。學生通過微課中提供的選題思路,確定好大致的選題范圍,試探性地搜索相關資料。課堂上,教師將選題范圍一樣或類似的學生編成小組,要求學生就自己的研究興趣、選題思路和搜集的資料與小組中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討論。教師對各小組的討論依次進行指導。這樣一來,有助于學生擴寬研究視野、進一步明確選題,還能有效避免重題現象。

第三,將微課視頻應用到論文指導教師的研修中。學術論文寫作課是為畢業生更好地完成畢業論文服務的,但幾百名學生的論文指導工作無法由該課程的任課老師一力承擔。論文指導工作必須得由其他老師共同來完成,但是不是所有的指導老師都熟知學術論文寫作理論呢?未必見得。根據以往經驗,學生論文終稿的格式五花八門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此外,是不是所有的指導老師都足夠重視論文指導這項工作呢?或者說他們有沒有充分意識到畢業論文于畢業生而言的重要性呢?也未必見得。不少學生反映在寫作過程中并沒有從導師那得到足夠的有效指導;導師也沒有及時督促學生提交論文稿件,導致論文修改時間倉促。在交叉評閱論文時,仍然存在結構、格式、語法方面的重大問題。因此,有必要借助第七W期畢業論文動員大會之機,以微課為依托對論文指導教師進行培訓。第四,將微課視頻應用到學生的論文寫作過程中。論文撰寫和修改工作主要集中在第八學期。作為應屆畢業生,除了要保質保量地完成畢業論文,還要忙著找工作,不停地參加筆試、面試,以及參加畢業實習。實際上,大多數同學的畢業論文都是在離校的狀態下寫成的。在這種狀態下,導師很難實現即時的指導。但在移動終端設備和互聯網的輔助下,學生可以通過再次學習微課視頻尋求即時解答。甚至還可以通過微課平臺和在線的同學進行討論,得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四、結語

將微課應用到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教與學活動中,必將促成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微課的建設。在確定該微課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必須先系統地總結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在學術論文寫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將有助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有的放矢,同時也將有助于各導師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地規避這些問題。將微課應用于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形成翻轉課堂,有利于改善該課程的教與學效果,有助于挖掘學生的獨立學習潛力、培養協作意識,從而有效提升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學術論文寫作水平。將該微課應用于教師研修,除了能解決一些論文指導工作中的切實問題,還能啟發教師革新所教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習微課制作策略與技術。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黃明燕,李民. 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啟示 [J]. 遠程教育雜志. 2013(4):36-42

[2]. 胡鐵生,周曉清. 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 [J]. 現代教育技術. 2014,(2):5-13

[3]. 楊滿福,桑新民. 對MOOCs浪潮中微課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屆高校微課大賽的分析 [J]. 教育發展研究. 2013(23):1-5

[4]. 周開鑫. 英語專業學生學術論文寫作手冊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5].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J]. 遠程教育雜志. 2012,(4):46-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猪视频免费观看视频下载| 欧洲吸奶大片在线看| 啦啦啦在线免费视频| 香瓜七兄弟第二季| 晚上差差差软件下载| 农村胖肥熟口味重|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jealousvue熟睡入侵中|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澳门一级毛片|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777米奇影视盒| 在线成人综合色一区| a级黄色片视频| 日本三级片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2020| 最新版天堂资源8网|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看久久久久久A级毛片| 国产午夜视频高清|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天啪天天久久天天综合啪|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日韩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污视频在线网站|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特黄特色一级特色大片中文|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男男强行扒开小受双腿进入文| 全黄性性激高免费视频| 青娱乐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 3d无尽3d无尽动漫同人| 少妇高潮喷潮久久久影院| 丝袜足液精子免费视频|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