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生物復習提綱大全11篇

時間:2023-02-28 15:44:55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八上生物復習提綱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八上生物復習提綱

篇(1)

近年來,我校在地理會考中取得了比較優異的成績。對于我校來說,初中地理會考復習是初二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要在短短的一個學期里,完成八下地理這一冊書的新課教學,同時復習前三冊書的內容,復習時間之緊迫、內容之繁多、難度之大,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搞好復習,取得較好的效果,會考備考策略的制定是關鍵的一環。下面我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們在備考方面的幾個策略,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班主任大力配合

學校領導把初二地理、生物會考與畢業班教學工作一同視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過去的這些年中,校領導非常重視初二地理、生物會考的工作。一般在八年級下學期會考復習階段,都會安排第八節進行生物、地理會考復習,由科任老師和班主任組成的團隊來完成。還有其他各個部門都給了我們的工作以很大的支持。總之,領導高度重視和班主任大力配合是我們做好會考復習工作的前提,也是我們取得驕人成績的重要保證。

二、加強集體備課,明確教學方向

備課是教學工作的基礎,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關鍵。在地理組備課組長的指導下,我們每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

首先,認真研讀課標,把握考試的方向。對新課標中每一個單元的知識要點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有章可尋。

其次,在集體備課中,我們會確定好本周的教學內容p教學重難點,學進度,交流上一周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今后改進的方法等。

再次,我們還深入研究了考試說明、近兩年的會考命題方向及題型特點。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向學生傳遞一些與會考有關的信息,并注重課后知識點的鞏固與會考相鏈接。

三、合理計劃,高效復習

在短短的一個學期的時間里,我們需要完成八年級下冊的新授課和七年級上、下冊以及八年級上冊三本書的復習,制定合理的復習計劃是至關重要的。考慮到六月份的地理會考在即,從學期伊始,我們就充分思考了教學進度與地理會考的備考等之間的關系。我們地理組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指導下,依據我們學生的情況,制定了符合自己的復習計劃。我們復習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章節梳理,重拾舊知(第6周~第10周)

第五周結束八年級下冊的新課教學,從第六周起,充分結合課本和復習提綱,按章節梳理與歸納所要考到的知識點,把相關的知識點畫出來,重點的做好記號,并做一些相應的練習幫助理解和記憶。目的是把學過的知識進行喚醒,拾起忘記的知識。

第二階段:專題復習,整合知識(第11周~第13周)

這一階段的復習,主要針對會考各題型展開的,其中讀圖題在會考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要重點加強讀圖、用圖的專題訓練。進行各個考點的專題檢測與點撥,讓學生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此外,遵循“精講精練”的原則,我們對《會考通關》以及相關資料進行有取舍地練習,堅持“講、練、評”相結合的教學原則。

第三階段:模擬強化,查漏補缺(第14周~會考)

以會考模擬題的形式進行檢測,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指導學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誤及其原因,并從中找出規律來,再進行訓練、講解,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應試能力,突出“測―評―練―講”的模式。臨考強調查漏補缺,回歸課本。

總之,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環復習工作,讓學生及時做好筆記,對于一些常見的錯誤要做好歸納總結,力求要逐一解決。

四、重合作,促進步

1.“生生之間”的合作

合作學習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教學中,挖掘地理優等生資源,發揮他們在課堂中“傳幫帶”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帶動班級的整體提高。在每個班級里,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里有優等生,也有潛能生,每個小組有兩個組長,由每位組長分管各自的下屬,形成“一對一幫扶”的模式。

2.“師生之間”的合作

我們己習慣于“威懾天下”,習慣于以智者的身份去“喂養”我們的學生。但現在的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見解。在課堂上,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認可,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地理教學中嘗試讓師生合作,深入到學生中去,讓學生接近老師。所以,平時我們科任老師除了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參與和合作的機會外,課間也積極找學生談心,做學生的心理以及學習方面的輔導,讓學生更親近老師,努力做到“親其師,信其道”的合作關系。

3.“師師之間”的合作

一方面,地理組老師之間,建立師徒關系,以老帶新,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各班的班主任與科任老師建立合伙人關系,共同關注學生的復習。

篇(2)

一、生物實驗二次探究法的概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通過生物學的學習,學生要“初步具有生物學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為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必要的基礎。”于是,探究性實驗教學成為生物教學的必然要求。

探究性實驗教學不僅能夠為學生充分發揮實驗能動性提供重要途徑,而且還是有效實施中學生物實驗教學目的、落實培養科學素養目標的重要且必要的條件實驗。二次探究法就是針對教材中的一個實驗,進行兩次,以便給學生不同的體驗,第一次是驗證性實驗或是依據教材的模仿探究實驗,第二次則是針對第一次實驗中產生的問題,依據同樣的原理或同樣的教學目的從不同角度或同一個角度,嘗試重新設計進行的探究性實驗(如圖1)。這是在傳統生物實驗教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種嘗試,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二、生物實驗二次探究法的特點

1.基礎性。第一次實驗是傳統的、驗證性的,是老師指導的,讓學生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而第二次實驗又用到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所以再次鞏固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與傳統實驗教學和當前的探究性實驗教學相比,它更強調了基礎性,特別是針對當前的探究性實驗教學。

2.創新性。第一次實驗后的討論重在培養學生質疑精神,鼓勵提出問題,再加上第二次實驗前的嘗試設計,目的都在于培養創造性思維,這一點是傳統的生物實驗教學所欠缺的。

3.可操作性。第二次實驗是探究性實驗,但探究的問題在第一次實驗中產生,探究時學生已在第一次實驗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第二次實驗的進展就會順利得多,可操作性會更強。雖然探究法一度受到青睞,但在生物教學實踐中探究法的應用并不容易,這就更需要改善探究法的使用,而二次實驗法讓探究法應用更是可操作性。

4.易接受性。作為探究性實驗,二次探究法的探究主題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不打亂原有的教學程序,加之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不過多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容易被教師、學校、學生所接受。

三、生物實驗二次探究法的嘗試

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有“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實驗,學生往往覺得該實驗復雜,“考察多個因素、多個水平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這樣一個探究問題,對初一學生而言確實是有較大難度的,使用二次探究法有利于突破這一難點。具體的二次探究實驗活動過程如下:

1.第一次的模仿探究實驗。實驗過程完全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案進行(如圖2)。第一次實驗結束后,學生對于實驗的方法步驟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已經基本掌握,對于對照實驗的特點及變量的設置有所體會,可用以指導第二次探究方案的設計。學生就實驗產生的許多問題,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①琢磨2號瓶和4號瓶的不同,學生討論提出:這兩組水分和空氣都是變量嗎?②學習小組實驗時1、2和4號瓶放的地點都在櫥柜中,有同學想到為什么放那里?考慮到那里光照的強度,有學生想到:不同光照強度對種子萌發有沒影響呢?③關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學生想到土壤并提出疑問:土壤對種子萌發會產生影響嗎?

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二次探究:每個小組根據提出的問題,討論設計一份探究方案,要求按照探究活動的一般步驟,體現出對照實驗的特點。

2.第二次的探究性實驗。各小組根據所設計的探究方案進行實驗,得出結論。

(1)針對2號和4號瓶的不同,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水分和空氣都是變量嗎?”據此作出的假設是“假設2號和4號瓶的變量只能是空氣”;檢驗其假設的思路是“重新設計對照實驗,在水分、溫度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設置有充足的空氣(一定的水分)與無充足的空氣(一定的水分,加入較多的植物油)兩種環境(如圖3),觀察并記錄種子萌況”;實驗后得出結論:“改進后的實驗設計符合單一變量的原則”。

(2)針對光照強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光照強度對種子萌發有影響嗎?”據此作出的假設是“假設光照強度對種子萌發有(沒有)影響”;檢驗其假設的思路是“設計對照實驗,在溫度、空氣和水分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設置黑暗、10W以及50W光照三種環境,觀察并記錄光照強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實驗后得出結論:“光照對種子萌發時間有影響,對種子萌發數量無明顯影響”。

(3)針對土壤對種子萌發有無影響,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土壤對種子萌發有影響嗎?”據此作出的假設是“胚被破壞對種子萌發有(沒有)影響”;檢驗其假設的思路是“設計對照實驗,在溫度、空氣和水分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設置無土、干土兩種環境,觀察并記錄土壤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實驗后得出結論:“土壤讓種子萌發時間延長,對種子萌發數量無明顯影響”,學生討論原因為可能土壤吸水了。

有了第一次實驗的基礎,學生在第二次實驗中小組內同學的分工合作也流暢了許多,能夠各司其職。實驗后,小組間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和結論,相互啟發、促進。教師參與學生的交流,通過提問設疑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對照實驗的特點。本次實驗的學生評價部分采取的是組間互評、組內自評的方式,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從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及探究報告的完成情況兩方面來進行。其中,考慮到這是學生第一次進行探究活動,沒有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探究報告,而是由老師印制下發統一的格式,學生根據探究過程填寫完成。老師主要依據學生第二次探究性實驗方案的設計情況及自評情況作以評價。

四、二次探究實驗對學生的影響

開展二次探究性實驗后,學生對于生物課程學習的態度、學習方法,尤其是科學探究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變化。

1.學習態度的變化。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生感到自己是實驗真正的設計者和操縱者,具備了有意義學習的心態。因此,學生不再僅僅對某個實驗、某一節課感興趣,而是對生物學、對生物課程本身產生興趣,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很高。同時,二次探究法相對于簡約化的課堂知識學習而言,豐富了學生體驗完整的學習過程的經驗,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獨立處理問題時的自信,課堂上極易出現學生自發的討論、辯論活動,學生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已經比較善于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2.學習方法的改進。二次探究實驗需要學生在實驗前進行預習、在實驗結束后獨立完成探究實驗報告,學生由最初的按照預習提綱的提示去思考問題,逐漸變為主動翻閱教材去發現可思考的問題;由最初填寫完成老師編制的探究報告,逐漸變為能獨立設計并完成探究報告。這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往的學生習慣于在考試前按照老師下發的復習提綱進行復習,而經過二次探究實驗教學的學生,在考試前自己從教材中摘錄復習要點,形成復習提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探究能力的提升。目前來看,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中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實驗設計能力的提高,絕大部分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一份較完整的實驗設計,能抓住課題關鍵所在,對課題作出合理的預期,正確設置對照,妥當安排實驗操作程序,設計格式規范,并注意到語言的科學性、嚴密性。通過二次探究性的實驗活動,學生不僅豐富了經驗、開闊了視野、活化了知識,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愛好的活動,發揮自己的特長,培養創新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因此,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重視二次探究法的嘗試與探索。

五、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出新挑戰

二次實驗法實驗教學模式中的第二次實驗重視學生的自主體驗和探究,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棄教師的指導,而是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對教師而言,教學過程不再完全按照教師的設計程序和思路進行,教師將面對的是學生突然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實驗方案和層出不窮的問題,這顯然是對教師的指導能力、自身的實驗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的一個巨大挑戰。例如,實驗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驗設計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并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教師要善于“啟疑”,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假設。因此,教師要有較高的職業理想、豐富的知識結構、創造性的教育觀、較高的教學監控能力和較強的管理藝術。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3)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22-027-1

在全面實施新課程背景之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對“學”的重視,因此教師非常有必要為學生提供幫助與指導,使之學會學習、學會追求,學會審美,學會合作,學會創造,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協調發展。我校正進行江蘇省“十一五”教育科學重點規劃課題《“中學導學制”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我們生物教研組結合生物學科教學特點,從四個環節展開同伴導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能力,現介紹如下:

一、個人自主預習(自習)

依據教師設計的自學提綱,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在目標的統領下,完成提綱、生成本節課的重、難點,達成基礎目標。

1.預習要求:

①預習時間要求:預習要有適當的時間,如果教師給學生的預習時間太短,與學生實際所需的時間相差太大,學生無法完成預習。如果教師給學生的預習時間太長,有的學生無事可做,時間白白被浪費。

②預習內容要求:目標準確,路子明晰,環節清楚,活動易做,容量適中,練習適度。

2.預習檢查:

對學生的預習要有布置有檢查,可以采用教師抽查與小組內學生互相檢查的方法進行。

二、小組互助學習(研習)

課前,學生對于自學中遇到的問題先找同伴解決。互助方式一般采用“2—4—8—n”的方式,即先“一對一”討論,有問題則在“四人小組”討論,若還有問題,則由“八人大組”解決,最后的問題“全班”一起研究解決。

同伴互助使學生之間相互借鑒思考問題的方法,彌補自主學習時的知識缺憾,實現二次達標。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就參與交流,交流無實效。有些問題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就自己解決;可以兩人解決的,就兩人解決,能在小組內解決的不在班上解決。要建立一個“1—2—4—8”的合作交流秩序。要求:小組互助檢查,解決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小組互助學習,解決預習中提高性的問題;小組交流研討,探索預習中發展性的問題;對一些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在班內展示交流,集體解決。

在互助學習中,每個學生必須做以下幾個方面:①“六行”并舉,即“聽、讀、思、問、議、評”,亦即“真聽、實讀、勤思、善問、能議、敢評”。②掌握和推行練習的基本方式:提問、對話、復述、爭辯、閱讀、默寫、摘抄、作業、實驗、設計、小結、表演、游戲等。③重視動手習慣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記隨堂筆記、隨堂練習、黑板板書及課后作業等解決“眼高手低”的問題。

三、課堂展示(演習)

課堂上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展示的問題(重點問題與疑惑的問題),或學生分組將需要展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同時展示),與其他同學交流,對展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有不同的方法、思路也展示出來;學生講述、解釋課堂展示的問題,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或學生)適時將問題提高與延伸;歸納得出結論和方法,即形成觀點與能力;課堂問題變形(變式)與訓練。

四、課外交流(延習)

在搞好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搞好學生課后的互助學習工作。

1.實行周小結、月總結制度

每個學習小組由代表主持,小組成員全部參與,指導學生通過周小結、月總結,回顧近階段學過的知識,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同時還可以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寫出復習提綱或制作摘要卡片,或編制索引,通過小結發現不足,進一步擴大學習范圍,進行課外自學。

2.摘錄本和錯題集的展示與交流

幫助學生通過借鑒他人在學習上的經驗與得失來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3.“質疑單”的使用

有的學生碰到疑難問題,不好意思向老師提出。因此,學生對課堂上還沒有弄懂的內容,可以在課后填寫“質疑單”,會的學生可以對質疑單上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有了“質疑單”,學生之間就多了一條互動、溝通的渠道。

篇(4)

緒論

1、我國對食品添加劑及食品加工助劑的定義(GB2760-2011);食品加工助劑相對于一般食品添加劑有何特點。

2、舉例說明食品添加劑的有益作用(即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儲存、加工制造中的作用,至少寫出5點)。

3、根據GB2760-

2011,按功能作用分類,我國的食品添加劑分成多少類,各是什么。

4、食品添加劑的選用原則是什么。使用時又應嚴格遵循什么原則。

5、反映添加劑安全性的幾個重要指標(LD50,ADI,GRAS,MNL)的定義和意義是什么。

6、ADI的計算公式及LD50與毒性分級的關系,食品添加劑主要處于哪個毒性級別。

第二章

防腐劑

1、防腐劑的定義、我國允許使用的防腐劑的種類和分類(主要掌握:常用的品種,哪些為酸型防腐劑;生物防腐劑有哪些;常用的果蔬保鮮劑有哪些)。

2、常用防腐劑苯甲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丙酸鈉和丙酸鈣、尼泊金酯、尼生素的主要特性、安全性,在使用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3、使用防腐劑應注意的問題。

第三章

抗氧化劑

1、抗氧化劑的定義。

2、抗氧化劑的作用機理,每一種機理涉及的抗氧化劑有哪些。

3、抗氧化劑的種類及其分類,常用增效劑有哪些。

4、酚型抗氧化劑:BHA、BHT、PG、TBHQ的特性、使用及安全性。

5、異抗壞血酸及異抗壞血酸鈉、茶多酚的主要特性及安全性,使用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6、使用抗氧化劑應注意的問題。

第四章

著色劑

1、著色劑的定義、作用。

2、著色劑的分類(重點掌握按來源的分類及按溶解性的分類,要求每一類能舉出2個例子;我國批準使用的天然等同色素有哪些;常見的紅色素、黃色素、藍色素、白色素有哪些)。

3、天然和合成著色劑的特點及在使用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第五章

發色劑

1、發色劑的定義和發色機理。

2、我國批準使用的發色劑種類及其作用。

4、降低/控制發色劑毒性的方法。

5、發色助劑的種類及其作用。

第六章

漂白劑

1、漂白劑的定義、種類和分類。

2、還原性漂白劑的作用。

3、還原性漂白劑主要用在什么類型的食品中,其安全性如何(ADI和殘留量各是多少)。

4、使用亞硫酸鹽類漂白劑應注意的問題。

第七章

增味劑

1、增味劑的定義和我國批準使用的種類,呈味核苷酸在結構上有何要求。

2、味精和核甘酸類鮮味劑的主要特性、安全性。

第八章

甜味劑

1、甜味劑的定義。

2、我國批準的甜味劑種類及其分類,哪些是高倍甜味劑,哪些是填充型甜味劑,按結構分類中哪些屬于二肽類甜味劑,其氨基酸組成是哪些。

3、糖醇類甜味劑和非糖類甜味劑的特點。

4、在非糖類甜味劑中,哪些甜味劑的安全性值得關注;糖醇類的安全性如何。

第九章

酸度調節劑

1、酸度調節劑和酸味劑的定義。

2、常用酸味劑的味感如何(重點掌握哪些具有令人愉快的酸味)。

3、酸味劑的功能作用有哪些,強酸的作用又主要是哪些,檸檬酸和抗壞血酸的作用又主要有哪些。

第十章

增稠劑

1、增稠劑的定義。

2、常用增稠劑及其分類(要求至少能舉出6種增稠劑出來)。

3、影響增稠劑粘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響。

4、增稠劑的一般特性有哪些(結合講稿中的內容,掌握常見食用膠中哪些可溶于冷水,冷水溶性和結構有什么關系,哪些膠具有很好的假塑性和耐酸性,哪些膠可產生較高的粘度,哪些可形成凝膠,凝膠和結構有何關系,其凝膠條件是什么:其中哪些是熱可逆凝膠,哪些是不可逆凝膠;哪些增稠劑在仿生食品中常作膠凝劑;哪些膠的透明性比較好)。

5、舉例說明增稠劑在食品工業上的應用(要求至少能答出5種作用)。

6、常用增稠劑卡拉膠、瓊脂、黃原膠、果膠、CMC-Na、海藻酸鈉的主要特性、安全性及應用。

第十一章

乳化劑

1、乳化劑的定義、作用原理和種類(重點掌握常用乳化劑:單硬脂酸甘油酯(單甘酯)、蔗糖脂肪酸酯(蔗糖酯)、司盤類、吐溫類、改性大豆磷脂、硬脂酰乳酸鈉(SSL)、硬脂酰乳酸鈣(CSL))。

2、乳化劑的分類(掌握上述常用乳化劑各屬哪一類)。

3、HLB值的定義和意義(數值、大小與親水性關系、在什么范圍適合作O/W或W/O型乳化劑;在常見乳化劑中,HLB值高和低的代表有哪些)。

4、乳化劑的作用及其主要應用食品(要求能結合實例至少列舉出乳化劑的5個作用;在面包、冰淇淋、巧克力中,乳化劑主要起什么作用)。

5、常見乳化劑蔗糖酯、單甘脂、司盤和吐溫的特性及使用;如何解讀蔗糖酯的商品名。

6、乳化劑使用注意事項。

第十二章

穩定劑和凝固劑

1、豆腐凝固劑主要有哪幾種,它們在制作的豆腐品質上有何不同,內酯豆腐相對于傳統豆腐在生產工藝、得率、品質等方面有哪些優點。

2、提高果蔬硬脆度的物質有哪些。

3、葡萄糖酸-d-內酯的特性與使用。

第十三章

膨松劑

1、膨松劑的定義和種類,每一類的產氣原理。

2、在食品中應用膨松劑可產生哪些功效。

3、復合膨松劑的組成,每一類物質的作用,酸性物質產氣速度的快慢(哪些是快速的,哪些是慢速和中速的)。

4、生物膨松劑相對于化學膨松劑其最大的優點是什么。

第十四章

水分保持劑

1、水分保持劑的定義和種類(能舉出常見的磷酸鹽有哪些,除屬于水分保持劑外,有哪些磷酸鹽尚屬于其他類別的食品添加劑)。

2、磷酸鹽類水分保持劑在食品工業上的作用有哪些;在肉制品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第十五章

香精香料

1、香精、香料的定義和作用。

2、香料的分類(按來源的分類,各類在成分組成上有何特點)。

3、香精的組成,各類成分的作用。

4、香精按性能分可分成哪幾類,各類香精有哪些特點。

5、使用香精香料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第十六章

營養強化劑

1、營養強化的定義、

我國的營養強化劑有哪幾類(重點掌握哪類氨基酸、哪類維生素、哪些脂肪酸及酯類和哪些礦物質需強化)

2、營養強化的主要目的有哪四個?

3、根據GB14880-2012規定,可強化食品類別的選擇依據有哪些?

5、使用營養強化劑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第十七章

其他食品添加劑

1、面粉處理劑、消泡劑、被膜劑、膠基、抗結劑的定義和我們國家批準使用的種類(掌握常用的即可)。

2、各類面粉處理劑的作用及作用機理,以漂白作用為主的有哪些,有增筋和減筋作用的有哪些。

3、膠基的組成和各類成分的作用。

第十八章

篇(5)

緒論

1、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及食品加工助劑的定義(GB2760-2011);食品加工助劑相對于一般食品添加劑有何特點。

食品添加劑——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營養強化劑——為增強營養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屬于天然營養素范圍的食品添加劑

食品加工助劑——保證食品加工能夠順利進行各種物質,與食品本身無關,

如助濾、澄清、、脫膜、脫色、脫皮、提取溶劑和發酵用營養物等。

區別:1.它們一般應在食品中除去而不應成為最終食品的成分,或僅有殘留

2.在最終產品中沒有任何工藝功能

3.不需要在產品成分中標明

2、舉例說明食品添加劑的有益作用(即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儲存、加工制造中的作用,至少寫出5點)。

①有利于食品保藏,防止食品腐敗變質——防腐劑可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變質,延長食品的保存期;抗氧化劑可阻止或延緩食品氧化變質,提高食品的穩定性和耐藏性

②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狀——適當使用著色劑、發色劑、漂白劑、香精香料、乳化劑和增稠劑,可明顯提高食品的感官質量

③保持或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食品加工、貯藏等都有可能降低食品的營養價值,可以通過添加劑(營養強化劑)進行補充

④增加食品的品種和方便性——增稠劑制成果凍產品

⑤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適應食品機械化和自動化生產——面包加工中膨松劑是必不可少的;葡萄糖酸-δ-內酯坐凝固劑制作豆腐使其連續生產

⑥有利于滿足不同人群的特殊營養需要——糖尿病人不能吃蔗糖,可以適量使用食品甜味劑,如:阿斯巴甜和甜菊糖等;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組成腦細胞的重要營養物質,對兒童智力發育有重要作用,可在兒童食品如奶粉中添加

⑦有利于原料的綜合利用——食品廠制造罐頭的果渣、菜漿經過回收,加工處理,而后加入適量的維生素、香料等添加劑,就可制成便宜可口的果蔬汁;又如利用生產豆腐的豆渣,加入適當的添加劑和其他助劑,就可以生產出膨化食品

⑧有利于開發新的食品資源——川島蝦味醬、茶飲料、速溶減肥茶、雞精、各種醬腌菜

3、根據GB2760-

2011,按功能作用分類,我國的食品添加劑分成多少類,各是什么。

《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

-2011)——按其主要功能作用的不同分為23類

1、酸度調節劑

2、抗結劑

3、消泡劑

4、抗氧化劑

5、漂白劑

6、膨松劑

7、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

8、著色劑

9、護色劑

10、乳化劑

11、酶制劑

12、增味劑

13、面粉處理劑

14、被膜劑

15、水分保持劑

16、營養強化劑

17、防腐劑

18、穩定劑和凝固劑

19、甜味劑

20、增稠劑

21、食品用香料

22、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

23、其他

4、食品添加劑的選用原則是什么?

①使用前要進行安全性毒理學評價;

②具有毒性的盡可能不用或少用;

③不能破壞食品質量、風味和營養價值;

④不能用于掩蓋缺陷或制售假劣產品;

⑤專供嬰兒的主、輔食品,除按規定可以加入食品營養強化劑外,不得加入人工甜味劑、色素、香精等不適宜的食品添加劑;

⑥應符合相應的質量指標,用后不產生毒害物,可以進行分析測定;

⑦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安全、易于儲存、運輸和處理.

使用時又應嚴格遵循什么原則?

食品添加劑使用時應符合的基本要求;食品添加劑什么情況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劑質量標準;食品添加劑帶入原則;其他注意事項。

5、食品添加劑的毒理學評價包括哪四個階段;反映添加劑安全性的幾個重要指標(LD50,ADI,GRAS,MNL)的定義和意義是什么。

①急性毒性試驗——測定LD50

②遺傳毒性試驗、傳統致畸試驗、短期喂養試驗

③亞慢性毒性試驗——90天喂養試驗、繁殖試驗、代謝試驗

④慢性毒性試驗(包括致癌試驗)——確定MNL

LD50(半數致死量)——能使一群試驗動物中毒死亡一半的投藥計量,表明急性毒性的大小。單位為mg/kg(bw)(毫克/公斤體重)

ADI(每日允許攝入量)——人體每天攝入某種食品添加劑直至終生而對健康無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響的劑量,以每人每日每kg體重表示,單位為mg/kg(bw)(成人體重一般按60kg)

*評價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的首要和最終依據、制定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的重要依據

GRAS(一般公認安全的)——符合下述一種或數種范疇:①在某一天然食品中存在者;②已知其在體內極易代謝者;③其化學結構與某一已知安全的物質非常近似者;④在廣大范圍內證實已有長期安全食用歷史者;⑤使用10年以上者;⑥最高用量不超過10ppm者;⑦年消費量低于454kg者;證明在安全性方面沒有問題的

MNL——最大無作用劑量6、ADI的計算公式及LD50與毒性分級的關系,食品添加劑主要處于哪個毒性級別。

ADI=

MNL/100

LD50與毒性分級的關系

毒性大小

LD50

/

mg.kg-1

對人推算致死量

極毒(極大)

劇毒(大)

中毒(中)

低毒(小)

相對無毒(極小)

無毒(基本無害)

1~50

51~500

501~5000

5001~15000

>15000

約50mg

5~10g

20~30g

200~300g

500g

>500g

7、食品添加劑最大使用量的確定程序。

最大使用量(簡稱“E”)——某種添加劑在不同食品中允許使用的最大添加量,以g/kg表示是食品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重要依據

根據人群的膳食調查和該種食品的ADI與體重的乘積(每日允許攝入的總量)確定

8、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在使用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1.超范圍使用2.超限量使用,3.非法使用非食品用化工。我國食品添加劑的主管部門是什么?衛生部。

國際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中涉及的幾個組織包括FAO、WHO、CAC、JECFA、CCFA各代表什么。FAO=聯合國糧農組織WHO=世界衛生組織CAC=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JECFA=聯合國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CCFA=聯合國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

第二章

防腐劑

1、防腐劑的定義、我國允許使用的防腐劑的種類和分類

防腐劑的定義——為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延長食品保存期而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的物質

中國允許使用的防腐劑的種類和分類

按來源分——化學防腐劑(絕大多數,如苯甲酸及苯甲酸鈉、山梨酸及山梨酸鉀等)

天然防腐劑(目前主要為生物防腐劑,包括尼生素和納它霉素)

按作用范圍分

食品防腐劑(絕大多數,如苯甲酸及苯甲酸鈉、山梨酸及山梨酸鉀、丙酸/丙酸鈉和丙酸鈣、尼泊金酯(對羥基苯甲酸酯)及其鹽類、脫氫醋酸及其鹽類、二氧化碳、尼生素/乳酸鏈球菌素、過氧化氫/雙氧水、納它霉素等)

果蔬保鮮劑(仲丁胺、4-苯基苯酚、噻苯咪唑/殺菌靈、桂醛、新潔爾滅/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銨等)

按作用效果分——抑菌劑和殺菌劑

其他分類方法:酸型防腐劑——苯甲酸、

山梨酸、丙酸、脫氫醋酸及其鹽類

*未解離酸分子的防腐功能最強,防腐效果隨pH而定,一般在酸性條件下才有效

酯型防腐劑——尼泊金酯類*殺菌作用較酸型防腐劑強,防腐效果受pH值影響小

無機防腐劑——亞硫酸及其鹽類、硝酸鹽及亞硝酸鹽

生物防腐劑——由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中提取而得,包括尼生素和納它霉素

*抑菌范圍較窄,應用面較小,但安全性高

天然提取物——從動、植物組織中提取的物質,如魚精蛋白、野茉莉提取物、聚賴氨酸、野茉莉提取物、連翹提取物等,安全性高,發展較快

3、常用防腐劑苯甲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丙酸鈉和丙酸鈣、尼泊金酯、尼生素的防腐特性及安全性

苯甲酸及其鈉鹽——廣譜抗菌劑:對大多數細菌、霉菌、酵母菌均有作用;抗菌作用強:在pH

山梨酸及其鉀鹽——廣譜抗菌劑:對霉菌、酵母菌有強的抑制作用,對部分細菌(好氣性細菌)有效;

酸型防腐劑:未解離山梨酸(pKa=

4.75)的防腐作用最強;最適pH

丙酸鈉和丙酸鈣——抗菌譜窄:對霉菌效果好,對細菌、酵母菌作用弱;適合面包、糕點的防腐:能非常有效地抑制引起面包霉變和發粘的霉菌;對引起面包產生粘絲狀物質的好氣性芽孢桿菌有抑制效果;對酵母菌幾乎無效;酸型防腐劑:未解離的丙酸防腐作用最強,最佳pH

5.5,酸性越強,防腐效果越好*是人體正常代謝的中間產物,可完全代謝和利用,安全無毒,無ADI

尼泊金酯——廣譜抗菌劑:對霉菌、酵母菌與細菌都有廣泛的抗菌作用,對前兩者作用強,對細菌作用弱;對細菌,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效果比革蘭氏陰性菌強;總體抗菌性比苯甲酸、山梨酸等酸型防腐劑強;抗菌作用與酯基團有關:隨著酯基團增大,其抗菌性增高,水溶性降低,醇溶性升高,安全性增高;酯型防腐劑:未離解的形式防腐效果最強;抗菌作用受pH影響小,最佳pH4-8;對肉毒梭菌有抑制作用*能在體內快速水解、化合,并從尿中排出,乙酯的ADI為0-10mg/kg

尼生素——抗菌譜較窄:對細菌(革蘭氏陽性菌、乳酸菌、鏈球菌屬、桿菌屬、梭菌屬和其它厭氧芽孢菌)作用較強,對霉菌、酵母菌、革蘭氏陰性菌作用弱,因此常和其它防腐劑配合使用;對肉毒梭狀芽抱桿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抗菌作用與pH有關:活性受pH影響,因此抗菌性受pH影響;最適pH為2-5,pH越低,抗菌性水溶性都增加*在人體內能被蛋白酶分解為氨基酸;研究指出,攝入尼生酸后10min,唾液中幾乎檢測不到其活性

安全性排序——尼生素>山梨酸及其鉀鹽>尼泊金酯>苯甲酸及其鈉鹽

4、使用防腐劑應注意的問題

了解防腐劑的抗菌譜、最低抑菌濃度和食品所帶腐敗菌種類,做到有的放矢。

了解食品加工、貯藏條件、期限和在這些過程中對防腐劑效果的影響,以使防腐劑始終有效。

了解防腐劑的物理化學性質如pH條件,以便正確使用。

食品最初應具備較高的微生物質量。

了解其安全性和合法性。

第三章

抗氧化劑

1.抗氧化劑的定義——能防止或延緩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變質,提高食品穩定性的物質

2.抗氧化劑的作用機理(四種),每一種作用機理涉及的抗氧化劑

阻斷油脂自動氧化的鏈式反應——常用于油脂制品或含油食品中用以防止油脂的氧化變質

①酚型抗氧化劑(AOH,自由基終止劑/自由基吸收劑)

*包括BHA

(丁基羥基茴香醚)、BHT(二丁基羥基甲苯)、PG

(沒食子酸丙酯)、TBHQ(叔丁基對苯二酚)、TP

(茶多酚)、VE(維生素E)

*

提供氫(H)與R·作用,生成原來的油脂分子(RH),本身則形成沒有活性的抗氧化劑自由基,從而中斷油脂自由基反應。

②含硫抗氧化劑(氫過氧化物分解劑/過氧化物阻斷劑)

*包括DLTP(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TDPA

(硫代二丙酸)

*分解自動氧化反應中的氫過氧化物(ROOH),使其不能再進一步生成R·、RO·、OH·、ROO·等自由基,從而使鏈鎖反應減慢

通過自身氧化消耗食品內部和環境中的氧——脫氧劑、抗氧化劑(包括亞硫酸鹽類、抗壞血酸及其衍生物)

*脫氧劑——在食品包裝過程中,同時封入的能除去氧氣的物質,包括亞硫酸鹽、鐵粉、酶解葡萄糖等

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多酚氧化酶失活劑

*包括抗壞血酸及其衍生物、亞硫酸鹽類

*由于亞硫酸鹽、抗壞血酸及其衍生物同時具有消耗氧氣及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因此常用于果蔬制品中作護色劑

螯合金屬離子以消除其催化活性——金屬離子螯合劑

*包括植酸(水產品)、卵磷脂、抗壞血酸

*卵磷脂不僅具有金屬離子螯合作用,也可分解油脂氧化過程中的氫過氧化物。

*抗壞血酸除了通過氧化消耗O2,

失活多酚氧化酶發揮作用外,還可螯合金屬離子,

象酚型抗氧化劑一樣提供H

給R·阻止過氧化物的形成而發揮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增效劑——本身沒有抗氧化作用但可提高抗氧化劑作用效果的物質

*一般為具有金屬離子螯合作用的酸性物質,如檸檬酸、磷酸、抗壞血酸等;通常和酚型抗氧化劑一起使用

*增效原理:提供一個酸性介質;對促進氧化的金屬離子起鈍化作用;使抗氧化劑再生:

提供H+

給酚型抗氧化劑自由基(AO)

使其再生(SH+AO

?

S

+AOH,R

+

AOH

?

RH

+

AO

;清除O2

3.抗氧化劑的種類及其分類,常用增效劑

分類

化學合成類

天然類

水溶性

油溶性

水溶性

油溶性

Vc(抗壞血酸)

Vc-Ca(抗壞血酸鈣)

異Vc-Na(異抗壞血酸鈉)

Vc棕櫚酸酯(抗壞血酸棕櫚酸酯)

植酸鈉

BHA(丁基羥基茴香醚)

BHT(二丁基羥基甲苯)

Vc棕櫚酸酯(抗壞血酸棕櫚酸酯)

PG(沒食子酸丙酯)

TBHQ(特丁基對苯二酚)

DLTP(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茶多酚(TP)

植酸()

竹葉抗氧化物

甘草抗氧化物

磷脂

迷迭香提取物

維生素E

常用增效劑:一般為具有金屬離子螯合作用的酸性物質,如檸檬酸、磷酸、抗壞血酸等;通常和酚型抗氧化劑一起使用

4.酚型抗氧化劑:BHA、BHT、PG、TBHQ的特性、使用及安全性

抗氧化劑

溶解度(

25℃,%)

穩定性

水中

油脂中

乙醇中

鐵/

揮發性

PG

>60

++

紫色

-

BHA

-

>50

+++

-

+

BHT

-

25

+++

-

++

TBHQ

5-10

60

+++

-

++

①溶解性——水溶性:不溶(BHA,

BHT)

或微溶(PG,

TBHQ)

于水;

醇溶性:易溶于乙醇或丙二醇中(BHT除外);

油溶性:易溶于(

BHA,

BHT)

或中度(TBHQ)

溶于油中,

而PG油溶性小

②熱穩定性——BHA,

BHT、TBHQ耐熱性強,可用于高溫作業食品;

PG熱穩定性相對較差,

在高溫作業食品(尤其是在帶堿性的焙烤食品)中攜帶進入作用效果不好

*BHA,

BHT

在焙烤用油中具有較好的“攜帶進入”作用(即隨油脂進入食品中而起作用的特性).

*TBHQ

在煎炸用油中具有較好的攜帶進入作用

③金屬穩定性——PG

易和金屬離子如鐵或銅反應產生色變現象,因此常和金屬離子螯合劑如檸檬酸等復合使用;BHA,

BHT,TBHQ

不會和金屬離子反應著色

④揮發性——BHA,

BHT和TBHQ具有升華性,

因此可直接用于食品包裝材料發揮其抗氧化功能.

⑤抗氧化特性——BHA,

BHT,

PG

和TBHQ

是油脂及含油酯食品的有效抗氧化劑,其抗氧化效果與食品種類及用量有關;

在大多數食品中抗氧化性有以下順序:

TBHQ>

PG

>

BHT>

BHA;

相互間復配使用或和檸檬酸、VE

Vc

混合使用時往往有協同增效作用

⑥抗菌性——BHA,

BHT,

PG

TBHQ

都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作用,

具有一定防腐性能

⑦毒性——低毒性,安全性高,其毒性大小為:

TBHQ

>

BHT>

BHA

>

PG

⑧主要應用——食用油脂:包括植物油(如花生油)和精煉動物油脂

(如豬油,牛脂);

含油脂(尤其是含高油脂)的食品:肉制品,

糖果,

口香糖,

堅果,

糧食制品,

油炸食品和焙烤制品;

用于食品包裝容器:防止包裝容器中的成分發生氧化,以免其酸敗成分進入食品;防止遷移到包裝容器內表面的食品中的油脂成分發生氧化;利用抗氧化劑的揮發性使抗氧化劑進入食品防止其氧化.

5.抗壞血酸及異抗壞血酸鈉、茶多酚的特性、使用及安全性

抗壞血酸及異抗壞血酸鈉

①水溶性——水溶性抗氧化劑

②穩定性——干燥狀態下穩定;水溶液不穩定,遇空氣、光、熱、金屬時,易氧化;在堿性條件下不穩定;

*1%溶液pH值:異Vc

2.8,鈉鹽7.4,因此在不適宜添加酸性物質的食品中可使用鈉鹽

③抗氧化活性——異Vc無Vc

的生理活性,但抗氧化作用大大超過Vc;異Vc和其鈉鹽抗氧化性能相同;

*主要通過自身氧化消耗O2及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起抗氧化作用

*高抗氧化活性及成本低,使異Vc及其鈉鹽的使用空間比Vc強

*常用于肉制品、果蔬制品及酒類如啤酒、果酒等抗氧化

④毒性——安全性高

⑤主要應用——肉制品、果蔬制品、酒類如啤酒、果酒等防止氧化變色

*在火腿香腸中添加可固定色素(提高肉制品的發色效果)、抗氧化及減少亞硝胺的生成

*冷凍魚制品先用其水溶液浸泡,可防止氧化褐變

*在啤酒中添加可防止氧化變質及防止降低風味

茶多酚

①溶解性——水溶性抗氧化劑,易溶于水和乙醇中,不易溶于油脂,水溶液pH

3-4

②穩定性——耐熱性和耐酸性好,在pH2~7范圍內十分穩定;在堿性條件下易氧化聚合,不宜在堿性條件下使用

③抗氧化特性——為酚型抗氧化劑,可用于油脂及高脂食品的抗氧化,且對動物油脂的效果優于植物油脂;防止食品的氧化變色,用于果蔬制品與肉制品*與酸性物質如檸檬酸、酒石酸及其它抗氧化劑如Vc、卵磷脂、BHA、BHT有協同作用

④抗菌作用——對細菌有廣泛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口腔中引起齲齒的口腔變異鏈球菌,效果比氟化物好

⑤除臭作用——可吸附食品中的異味

⑥保健作用——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預防和抗癌、抑制和抵抗病毒菌、降低膽固醇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⑦毒性——安全性高

⑧應用實例——糕點,在月餅、餅干、面包等高脂肪糕點中,可抑制其脂肪氧化及防腐保鮮作用;

用于肉制品可防止肉制品氧化變色,且有很好的防腐效果;

用于乳制品在奶粉、奶酪、牛奶等乳制品中,茶多酚可抑制其油脂的氧化變質,又可消除異臭及改善其風味特征;

用于口香糖,生產消臭口香糖,可消除人工口臭、煙草臭及調味料引起的口臭,同時可抑制口香糖中成分的氧化;

用于糖果制品,如在清涼糖、酥心糖、夾心糖及水果糖等糖果中可防止氧化;

用于新鮮水果及蔬菜保鮮,可抑制細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顏色,采用浸漬法或噴灑法;

用于油脂及含油脂食品,可有效抑制油脂哈敗;

用于飲料,可配制成茶汽水、茶、果味茶等各種茶飲料,還可用于汽水、果汁等飲料中,防止VA、Vc等多種維生素的降解破壞

6.使用抗氧化劑應注意的問題

了解特性——了解抗氧化劑的抗氧化特性及其它性質.

注意添加時機——抗氧化劑應盡早加入食品中。

利用協同作用——不同抗氧化復配使用或與增效劑復合使用可提高其抗氧化效果。

注意添加濃度——最適添加濃度,如BHA以0.01~0.02%抗氧化效果最好。

控制影響因素——光、熱、氧氣、金屬離子等會影響抗氧化劑作用,因此必須采取措施控制好。

*金屬離子的作用:可通過加入螯合劑來控制,如抗壞血酸、檸檬酸、磷酸、EDTA

*氧氣的作用:在使用抗氧化劑的同時采用真空包裝或充氮包裝等。

注意分散——抗氧化劑必須在食品中分散均勻才能發揮好的效果。

*Eg:茶多酚:在果汁中作抗氧化劑可直接加入;作油脂抗氧化劑必須利用乙醇溶解或借助乳化劑

第四章

著色劑

1、著色劑的定義、作用。

定義——能使食品著色和改善食品色澤的物質叫著色劑,也叫食用色素

作用——改善加工食品的色澤:矯正食品在貯藏、加工、包裝和銷售過程中所致的天然顏色的變化;

賦予食品以顏色,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欲;

使制品色澤統一:幫助矯正食品或成分在顏色上的天然偏差;

幫助區分、識別食品:強化食品風味或保存區別食品的特性

2、著色劑的分類(重點掌握按來源的分類及按溶解性的分類,要求每一類能舉出2個例子);我國批準使用的天然等同色素有哪些;常見的紅色素、黃色素、藍色素(亮藍、靛藍)、白色素(二氧化鈦)。

著色劑按來源及溶解性分類

按來源——天然色素(舉例動物色素:紫膠紅&胭脂蟲紅,植物色素:番茄紅&柑桔,微生物色素:紅曲紅&核黃素,其他來源:植物炭黑&焦糖色)

天然等同色素(人工合成天然色素,包括:番茄紅素、B-胡蘿卜素、葉綠素銅鈉鹽)、合成色素(包括食用染料和相應的色淀,舉例:檸檬黃、日落黃)

按溶解性——水溶性色素、油溶性色素

*合成色素除了氧化鐵黑、氧化鐵紅外都為水溶性色素,色淀不溶于水;天然色素有的為水溶性(舉例:蘿卜紅、高粱紅),有的為油溶性(舉例:番茄紅素、B-胡蘿卜素)

3、天然和合成著色劑的特點及在使用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天然和合成著色劑的特點

合成色素——優:具有色澤鮮艷、著色力強、穩定性好、無臭無味、易溶解、易調色、成本低等優點;

缺:與天然色素相比,大多數安全性較低;

人工合成的著色劑多為由煤焦油所含的具有苯環、萘環等物質合成而制得

天然色素——優:色澤自然、毒性低、不少品種還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或療效性能;

缺:較難溶解、有異味、不穩定、難配色、有批次色差、易沉易濁、成本高

色淀的特點——優點:與原色素比,它不溶于水,耐熱性、耐光性和化學穩定性提高;

可在干燥狀態下加入產品,主要用于粉末食品、膠母糖、油脂食品和低水分食品等;

缺點:

價格貴

合成色素安全性——其毒性主要由于它的化學性質;其次是在合成過程中可能被有害的金屬或化合物污染。

使用方法——著色劑粉末直接使用時不方便,在食品中分布不均勻,可能形成色素斑點,需配成溶液(1-10%)使用;

著色劑使用方法分為混合法(適合于液態與醬狀或膏狀食品)與涂刷法(適用于不可攪拌的固態食品)兩種

第五章

發色劑

1、發色劑的定義——能與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質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過程中不致分解、破壞,呈現良好色澤的物質

2、我國批準使用的發色劑種類及其作用

種類——硝酸鹽(鈉鹽、鉀鹽)

、亞硝酸鹽(

鈉鹽、鉀鹽)

作用——發色:使肉類制品呈現鮮艷穩定的亮紅色;

抑菌:具有防腐作用,尤其是對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有明顯的不可替代的抑制作用;

增進風味;

抗氧化作用:亞硝酸鹽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能抑制脂肪的氧化

3、發色劑的發色機理

亞硝酸鹽——在酸性條件下能產生NO,NO與肉類中的肌紅蛋白結合,生成具有鮮紅色的亞硝基肌紅蛋白,此化合物在加熱后釋放出巰基而生成粉紅色的亞硝基血色原(含Fe2+),此化合物性質穩定,從而使肉制品呈現持久的鮮紅色

硝酸鹽——在食品中先被亞硝酸菌還原生成亞硝酸鹽,后與亞硝酸鹽同

5、降低/控制毒性的方法/如何提高護色劑安全性

嚴格控制其使用范圍、使用量及殘留量;

配合使用發色助劑,

降低發色劑的用量;

與食鹽合用,降低發色劑的用量;

尋找發色劑的替代物——開發復配型或新型發色劑,以降低發色劑的用量或完全替色劑

6、發色助劑的定義、種類及其作用

定義——本身無發色功能,但與發色劑配合使用可以明顯提高發色效果,并可降低發色劑用量而提高其安全性的物質

種類——抗壞血酸、異抗壞血酸及其鈉鹽;煙酰胺(維生素B5,尼克酰胺)

作用

Vc、異Vc及其鈉鹽——提高發色效果:防止NO2-的氧化,使生成更多

NO;

防止Mb氧化;

使褐色高鐵肌紅蛋白還原成紅色的還原型肌紅蛋白;

防止因氧化使肉味變質;

防止產生致癌物質亞硝

煙酰胺——提高發色效果:肌紅蛋白能與其結合生成很穩定的煙酰胺肌紅蛋白,難以被氧化,從而防止肌紅蛋白在從亞硝酸生成亞硝基期間的氧化變色;

阻斷亞硝胺的形成

第六章

漂白劑

1、漂白劑的定義——能破壞、抑制食品中的發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變的物質

2、漂白劑的種類和分類

按其作用機理分類——氧化型/性漂白劑、還原型/性漂白劑。

氧化型漂白劑——通過本身強烈的氧化作用使著色物質被氧化破壞,從而達到漂白目的

種類:主要包括H2O2、面粉類漂白劑。

還原型漂白劑——通過還原作用發揮漂白作用

種類(7種亞硫酸及其鹽類物質)——二氧化硫、焦亞硫酸鉀(偏亞硫酸鉀)、亞硫酸氫鈉(重亞硫酸鈉)、低亞硫酸鈉(次亞硫酸鈉)、焦亞硫酸鈉(偏亞硫酸鈉)、亞硫酸鈉、硫磺,作用比較和緩,除有漂白作用外,還有抑菌及抗氧化等作用,可作漂白劑、防腐劑及抗氧化劑

3、還原性漂白劑的作用

漂白作用——使有色食品退色:以紅色退色效果最好,黃色次之、綠色最差,如粉絲生產;防止褐變;抑制酶促褐變:主要是對引起褐變的多酚氧化酶有強抑制作用;抑制非酶促褐變:能與葡萄糖的羰基進行加成,阻止羰氨反應

抗氧化作用——因具有強還原性,能消耗果蔬組織中的氧,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所以可防止果蔬中成分如Vc的氧化破壞和果蔬酶促褐變;

防腐作用——強還原劑,可消耗食物中的氧,可抑制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并能抑制某些微生物活動所需要的酶的活性,因而有防腐作用

*酸型防腐劑:起防腐作用的為未電離的亞硫酸分子,因此要注意在酸性條件(pH酵母菌、霉菌

PS——亞硫酸及其鹽類適用于植物性食品的防腐、漂白和抗氧化作用;對魚、肉等動物性食品不適用;具有不愉快的滋味,可掩蓋魚、肉腐敗的滋味;可破壞魚、肉中的一些B族維生素如B1;

4、還原性漂白劑主要用在什么類型的食品中,其安全性如何(ADI按SO2計0-0.7mg/kg,殘留量?)

主要應用——糖制品、蔬菜罐頭(蘑菇、竹筍)、果酒、粉絲、干果(杏干、蜜餞、葡萄干)、干菜等

*在葡萄酒等果酒中

(SO2)——防腐作用:

防止酵母的再發酵及腐敗菌的生長繁殖,常與山梨酸配合使用,可產生良好和綜合的防腐效果;

抗氧化作用: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以抑制酶促褐變;消耗溶解氧,從而防止其它易氧化成分如Vc的氧化;*在餅干中(焦亞硫酸鉀和焦亞硫酸鈉)——適量的亞硫酸鹽可降低面筋的強度,改善面團的可塑性,使面團容易調制并且成型性好,成品餅干色澤光亮,口感酥脆

*在蜜餞等干果及果脯中(大部分亞硫酸及其鹽類)——防止褐變,既對酶促褐變有作用,

也對非酶促褐變有作用

*在蔬菜罐頭中(如蘑菇、竹筍罐頭)

(大部分亞硫酸及其鹽類)——

防止褐變,保護制品的色澤

*在粉絲中(低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硫磺)——漂白作用,使粉絲潔白、光亮

*在糖制品中(葡萄糖、冰糖、飴糖等)

(大部分亞硫酸及其鹽類):

漂白作用,防止非酶促褐變

*在葡萄、黑加侖濃縮果汁中

(亞硫酸鈉)——防腐作用及抗氧化作用,防止由于氧化、霉菌、細菌所引起的變質,常與山梨酸復合使用

安全性——最終都通過產生SO2起作用;在食品中要有一定的殘留量:只有當其存在于食品中時方能發揮作用,一旦消失,則食品會再次顯色

有一定毒性:可誘發過敏性疾病和哮喘;對眼和呼吸道有強的刺激性;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還會損害肝臟;使人體血紅細胞減少

5、使用亞硫酸鹽類漂白劑應注意的問題

①亞硫酸及其鹽類會破壞硫胺素(維生素B1),不宜用于魚類等動物性食品中;

②金屬離子可將殘留的亞硫酸及其鹽類氧化,也會顯著地促使已被退色的著色物質氧化顯色,故要除去食物中原有的金屬離子也可用金屬螯合劑;

③亞硫酸鹽類的溶液不穩定,最好現配現用;

④用亞硫酸鹽類漂白的物質,由于二氧化硫消失容易復色,故應有少量殘留;

⑤注意控制好殘留量:可用加熱、攪拌、抽真空等方法脫硫;

⑥能破壞果膠的凝膠作用;

⑦亞硫酸及其鹽類處理水果時,適用于果醬、果干、果脯、果汁、果酒等塊型小的水果制品,不合適加工整形罐頭產品,否則因脫硫較難易導致殘留量超標,而且可能導致包裝罐的腐蝕;

⑧使用前應確定亞硫酸及其鹽類的SO2含量,

避免使制品中殘留的SO2超標

第七章

增味劑

1、增味劑的定義和我國批準使用的種類,呈味核苷酸在結構上有何要求(1.磷酸基結合在核糖的C-5’,2.在5’-核苷酸中堿基需要為嘌呤基,3.在嘌呤環第6位碳原子上有一個羥基,4.在C-5’位的磷酸基中兩個羥基解離后,核苷酸才有鮮味)。

定義——能補充或增強食品原有風味的物質,又稱鮮味劑、風味增強劑

種類——我國允許使用約8種。

分類——按來源:天然(動物、植物、微生物)、化學合成

按發展階段:第一代(L-谷氨酸鈉/

MSG、L-丙氨酸、甘氨酸)、第二代(有機酸類:琥珀酸二鈉、核苷酸類:5’-肌苷酸二鈉/IMP、5’-鳥苷酸二鈉/GMP)、新型(水解類天然復合增味劑、萃取類天然復合增味劑)

按成分(結構)分:氨基酸、核苷酸、有機酸、復合型

2、味精和核甘酸類鮮味劑的安全性和特性。

MSG

/

L-谷氨酸鈉/味精(第一代鮮味劑)——肉鮮味

穩定性——耐酸堿性:耐酸、堿性較弱,應在pH6-7使用;其鮮味與其電離程度有關,pH6-7幾乎全部電離,鮮味最高;

*pH>7,形成二鈉鹽,無鮮味;pH

耐熱性——不可在pH5以下長時間受熱,

可部分分解為有毒性的焦谷氨酸(5,-吡咯烷酮-2-羧酸);

與食鹽使用,鮮味可增強;與IMP或GMP合用,可顯著增強其鮮味,可生產強力味精。

安全性——GRAS、ADI不需規定;可在各類食品生產中按需要適量使用。

核苷酸類(第二代鮮味劑)——IMP鮮魚味、GMP香菇鮮味

鮮味——GMP的鮮味是IMP的2.3倍;

GMP與IMP有很強的協同作用;

與味精相比,單獨存在時鮮味無多大優勢,但與味精合用鮮味有相乘效果

穩定性——性質比較穩定,在常規焙烤、烹飪加工中都不易被破壞;但易受磷酸一酯酶分解

安全性——安全性高

應用——很少單用,常以I+G與味精合用的形式應用;按標準可在各類食品中按需添加

第八章

甜味劑

1.甜味劑的定義,哪些是高倍甜味劑(非糖類甜味劑如糖精),哪些是填充型甜味劑(糖醇),按結構分類中哪些屬于二肽類甜味劑,其氨基酸組成是哪些。

甜味劑——賦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質

1、我國批準的甜味劑種類及其分類

甜味劑21種

營養型糖類(糖醇)

天然

甘露糖醇、赤蘚糖醇

合成

山梨糖醇、異麥芽酮糖醇(異麥芽糖醇,

帕拉金糖醇)、乳糖醇、麥芽糖醇、木糖醇、甘露糖醇

非營養型糖類

天然

甜菊糖苷、甘草、甘草酸一鉀及三鉀、甘草酸銨、羅漢果甜苷

合成

糖精鈉(鄰苯甲酰磺酰亞胺鈉)、環己基氨基磺酸鈉(甜蜜素)、環己基氨基磺酸鈣、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甜味素、阿斯巴甜)、天冬氨酰丙氨酰銨(阿力甜)、乙酰磺胺酸鉀(安賽蜜、AK

糖)、三氯蔗糖(蔗糖素)、紐甜(阿斯巴甜的衍生物)

2、糖醇類甜味劑和非糖類甜味劑的特點

非糖類甜味劑特點——高甜度:甜度很高,用量極少;

低熱值:熱值很小,在相同甜度蔗糖的2%以下;

無致齲性:不被口腔微生物利用,故不致齲齒;

甜味保留時間長;

加熱時不易焦化;

多不參與代謝過程,對血糖無影響;

糖醇甜味劑特點——低甜度:絕大多數甜度低于蔗糖;

低熱量:絕大多數熱值低于蔗糖;

無致齲性:不被口腔微生物利用;

吸濕性:絕大多數有吸濕性和保濕性;

有生理活性:如潤腸通便,促進鈣吸收,雙歧因子;

對血糖影響小:雖多參與體內代謝,但多與胰島素無關

3、甜味劑的安全性(ADI)(哪些需引起注意)

合成類非糖類甜味劑

糖醇類甜味劑

安賽蜜

阿斯巴甜

甜蜜素

糖精鈉

三氯蔗糖

阿力甜

乳糖醇

麥芽糖醇

山梨糖醇

異麥芽糖醇

木糖醇

甘露糖醇

赤蘚糖醇

LD50

2200

10000

15250

17500

16000

12654

10000

-

17500

-

22000

22000

-

ADI

0-15

0-40

0-11

0-5

0-15

0-40

不需規定

-

甜味劑

注意事項

安賽蜜

與其它甜味劑使用時有增效作用,可增加甜味、降低用量、甜味更佳

阿斯巴甜

熱穩定性較差,不適合焙烤、油炸食品,在需高溫滅菌食品中,加熱時間應控制30S以下;最好在pH3-5的食品中用

甜蜜素

常與糖精以9:1混用以提高味質

糖精鈉

在嬰幼兒食品中不得使用;必須嚴格控制使用范圍和用量;與酸味并用,可產生爽快甜味,用于清涼飲料

阿力甜

一般稀釋使用。制干粉可和麥芽糊精、木糖醇等混用,制液體可和鉀、鈉、鈣的氫氧化物混用

麥芽糖醇

本品不褐變,制作需褐變的糕點時可加少量果糖;

異麥芽糖醇

本品不褐變,制作需褐變的糕點時可加少量果糖;

木糖醇

本品不褐變,制作需褐變的糕點時可加少量果糖;能抑制酵母的生長和發酵活性,不使用于發酵食品如面包等食品

第九章

酸度調節劑

1、酸度調節劑和酸味劑的定義——維持或改變食品酸堿度的物質

2、常用酸味劑的味感(重點掌握哪些具有令人愉快的酸味)。

酸化劑

(酸味劑)——檸檬酸(我國、美國使用最多)、醋酸、乳酸(我國次多)

堿化劑(堿性劑)——主要為碳酸鹽類:氫氧化鈉

(燒堿)、氫氧化鈣、氫氧化鉀

具有緩沖作用的鹽類(緩沖劑)——檸檬酸鹽:檸檬酸鈉(檸檬酸三鈉),檸檬酸鉀(檸檬酸三鉀)

酸味——是味蕾受到H+刺激的一種感覺,不同酸味劑具有不同的味感,主要取決酸味劑的陰離子部分

*同PH下,酸度從大到小排列:磷酸>富馬酸>酒石酸>乳酸>蘋果酸>醋酸、檸檬酸>抗壞血酸、葡萄糖酸;有機酸>無機酸

愉快酸味:檸檬酸、L-蘋果酸、抗壞血酸、葡萄糖酸

鮮味:谷氨酸、丙氨酸

3、酸味劑的功能作用有哪些,強酸的作用又主要是哪些,檸檬酸和抗壞血酸的作用又主要有哪些。①賦予食品以酸味——提供糖酸比、改善風味、掩蓋某些不好的風味;主要用于飲料,

果醬,

腌制食品,

配制酒,

果酒等

②調節食品的酸度以達到加工工藝要求——果膠的凝膠、干酪的凝固;提高酸型防腐劑的防腐效果;減少食品高溫殺菌時間;作復合膨松劑的酸味物質,使膨松劑產CO2.

③作香味輔助劑——如酒石酸可輔助葡萄的香味,磷酸可輔助可樂飲料的香味,蘋果酸可輔助許多水果和果醬的香味

④作抗氧化劑增效劑,防止食品氧化變質——如磷酸、檸檬酸、抗壞血酸等是常用的抗氧化劑增效劑

⑤絡合重金屬離子——阻止氧化或褐變反應、穩定顏色、降低濁度等

⑥防腐作用——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在低pH值條件下,難以維持生命活動,因而酸均有一定的抗微生物作用

⑦作果疏制品的護色劑和肉制品的發色助劑——如檸檬酸可作果蔬護色劑;抗壞血酸既可作果蔬護色劑,又可作肉制品的發色助劑

⑧腌制劑——如檸檬酸(酸甜芒果)

、醋酸(泡菜)。

⑨作加工助劑——強酸(鹽酸):在加工橘子罐頭時,常用鹽酸中和去橘絡、囊衣時殘留的NaOH;加工化學醬油時,用約20%濃度的鹽酸水解脫脂大豆粕。用于制造淀粉糖漿,用鹽酸水解淀粉

酸味劑

功能作用

應用范圍

實例

檸檬酸

1-6,8

清涼飲料、果加工、抗氧化增效

汽水;水果硬糖;抗氧化增效

抗壞血酸

果汁、飲料、啤酒、果蔬罐頭等

第十章

增稠劑

1、增稠劑的定義。

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膠,從而改變食品的物理性狀,賦予食品粘潤、適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穩定或使呈懸浮狀態作用的物質

2、常用增稠劑及其分類(要求至少能舉出6種增稠劑出來)。

按組成分——多肽類、多糖類(包括其衍生物)。我國批準使用的增稠劑,除明膠是多肽蛋白質外,其余均為多糖類。

按主要作用分——增稠劑、膠凝劑。

典型增稠劑:改性淀粉、瓜兒(豆)膠、(刺)槐豆膠、黃原膠、阿拉伯膠、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海藻酸鹽等

典型的膠凝劑:明膠、海藻酸鹽、果膠、卡拉膠、瓊脂、結冷膠等

3、影響增稠劑粘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響。

(1)結構、分子量與粘度的關系

—分子結構:一般在溶液中容易形成網狀結構或具有較多親水基團的膠體,具有較高的粘度。

—分子量:對同種增稠劑,隨著平均分子量的增加。粘度也增加。

(2)濃度與粘度的關系

多數增稠劑的粘度隨著濃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同增稠劑其粘度增加的幅度不盡相同。

(3)pH值與粘度的關系

增稠劑的粘度通常隨著pH值發生變化;有些增稠劑(側鏈較大或較多、位阻大)的粘度耐酸堿性強

(4)溫度與粘度的關系

增稠劑的粘度一般隨溫度上升而降低(可逆或不可逆),有的增稠劑耐熱性較強

(5)剪切力的影響

增稠劑的粘度一般在施加剪切力后減小;剪切力越大,粘度越低;當去除剪切力的時候,粘度又恢復。這種現象稱之為假塑性或剪切稀變

(6)其他增稠劑的影響—增稠劑的協同效應

增稠劑復合使用時,增稠劑之間會產生一種粘度疊加效應,有兩種情況。①疊加式增效的:混合體系粘度大于各組分粘度之和或者形成凝膠,稱之為粘度協同效應;②疊加式減效的:一種增稠劑的存在使另一種增稠劑粘度降低,稱之為粘度抗拮作用

4、增稠劑的一般特性有哪些(結合講稿中的內容,掌握常見食用膠中哪些可溶于冷水,冷水溶性和結構有什么關系,哪些膠具有很好的假塑性和耐酸性,哪些膠可產生較高的粘度,哪些可形成凝膠,凝膠和結構有何關系,其凝膠條件是什么:其中哪些是熱可逆凝膠,哪些是不可逆凝膠;哪些增稠劑在仿生食品中常作膠凝劑;哪些膠的透明性比較好)。

增稠劑

溶解性

凝膠機制

凝膠性質

透明度

凝膠類型

海藻

酸鈉

冷溶

需Ca2+

脆,易脫水收縮

透明

熱不可逆

高酯

果膠

熱溶

高糖高酸

柔軟有彈性

透明

熱不可逆

低酯

果膠

冷溶

需Ca2+

柔軟有彈性

透明

熱可逆

黃原膠與槐豆膠

熱溶

復合凝膠

彈性象橡膠

/

熱可逆

特性

順序(從強到弱)

溶于冷水

黃原膠,阿拉伯膠,瓜兒膠,

海藻酸鹽(海藻酸鈉、海藻酸鉀),

CMC,均溶于冷水。

耐酸性

海藻酸丙二醇酯,抗酸CMC,果膠,黃原膠,海藻酸鹽,卡拉膠,瓊脂。

增稠能力

瓜兒膠,黃原膠,刺槐豆膠,魔芋膠,果膠,海藻酸鹽,卡拉膠,CMC,瓊脂,明膠,阿拉伯膠。

假塑性

黃原膠,

刺槐豆膠,

卡拉膠,

瓜兒膠,

海藻酸鹽,

海藻酸丙二醇酯。

吸水性

瓜兒膠,黃原膠。

凝膠能力/強度

瓊脂,

海藻酸鹽,

明膠,卡拉膠,果膠。

凝膠透明度

卡拉膠,明膠,海藻酸鹽。

熱不可逆凝膠

海藻酸鹽,高甲氧基果膠

熱可逆凝膠

卡拉膠,

瓊脂,

明膠,低甲氧基果膠。

5、舉例說明增稠劑在食品工業上的應用(要求至少能答出4種作用)。

膠凝作用——食品膠是果凍、奶凍、嗜喱、果醬、軟糖、仿生食品等的膠凝劑和賦型劑;

增稠作用——用于果醬、顆粒狀食品(如固體飲料)、各種罐頭、軟飲料及人造奶油等,可使制品具有令人滿意的稠度;

穩定作用——食品膠可使加工食品的組織趨于更穩定的狀態,使食品質量不易改變。在冰淇淋中:可防止冰晶的生長;在糖果中:防止糖結晶,即防止“返砂”;在飲料中:具有乳化穩定作用,防止分層;在啤酒、汽酒中:具有穩定泡沫的作用。

保水作用——親水膠具有強烈的水化作用,利用此特性可保持加工食品中的水分。在面包中加入,可保持面包的含水量,保持其新鮮;有些膠具有成膜性,將此膜包裹于食品,亦具有保水作用,從而使食品得到保鮮,如海藻酸鈉、CMC均可形成膜

膳食纖維作用——多糖類增稠劑不為人體消化吸收,有膳食纖維作用

其他作用——有些增稠劑有發泡作用:在蛋糕、面包等食品中可作發泡劑,如明膠,發泡能力是雞蛋的6倍;有些增稠劑有絮凝作用:可在果汁類食品中作澄清劑,如卡拉膠;有些增稠劑對不良風味有掩蓋作用:可消除食品中的異味,如β-環狀糊精。例如,

在豆奶中加入2-5%可顯著減少豆腥味

6、常用增稠劑卡拉膠、瓊脂、黃原膠、果膠、CMC-Na、海藻酸鈉的主要特性、安全性及應用。

增稠劑

典型特性

使用

實例

海藻酸鈉

能和

Ca2+形成熱不可逆凝膠;凝膠時間和結構可通過pH、鈣鹽種類和磷酸鹽緩沖劑和螯合劑控制;具有成膜性。

增稠劑,膠凝劑,乳化劑,成膜劑

冰淇淋等冷飲食品穩定劑;餅干、面包、蛋糕等品質改良劑、增加米紙拉力強度、布丁、制造人造腸衣、成膜保鮮食品、制造人造果品

瓊脂

熱溶液冷卻時能形成堅固的熱可逆凝膠;凝固溫度一般為40

℃以下,熔化溫度一般在60

℃以上,隨條件而改變。

增稠劑、膠凝劑、穩定劑、乳化劑、防干燥劑、懸浮劑

生活蠶水果凍、懸浮果粒飲料、瓊脂軟糖

卡拉膠

在水溶液中,

k-型和i

-型分別需K+,

Ca2+形成熱可逆凝膠

,l-不凝膠;在牛奶中三者都可凝膠

;能穩定蛋白質尤其是乳蛋白,因此特別適合做乳制品的增稠劑和膠凝劑。

增稠劑、凝膠劑、懸浮劑、乳化劑和穩定劑

冰淇淋、水果凍、加工軟糖、灌裝咖啡、肉制品

果膠

HMP:

pH

2.0-3.5

和60-65%

蔗糖存在時可形成熱不可逆凝膠;

LMP:

在Ca2+存在時可形成熱可逆凝膠;

甲酯化程度不同,凝膠快慢也不同。

增稠劑、膠凝劑、乳化劑和穩定劑

HMP主要用于帶酸味的果醬、果凍、果膠軟糖、糖果餡心及乳酸菌飲料等的穩定劑。

-LMP主要用于一般或低酸味的果醬、果凍、凝膠軟糖、以及用作冷凍甜食、色拉調味料、冰淇淋、酸奶等的穩定劑

黃原膠

低濃度能產生高粘度;溶液具有高度假塑性;粘度穩定性高(耐熱性、耐酸堿性和耐鹽性好);有很強乳化穩定和懸浮作用。

乳化劑、穩定劑、懸浮劑、增稠劑、粘合劑等

飲料、椰子奶、調味料(沙拉醬)、低酯漢堡包餡餅、果蔬保鮮、面包、糕點乳化劑及保水劑、增加肉制品持水性、冰淇淋

CMC

冷水可溶,能產生粘稠溶液,溶液無色、無味,清澈透明

,有假塑性;具有成膜性。

增稠劑、懸浮劑、穩定劑、保形劑、成膜劑

利用其增稠穩定性,用于懸浮飲料,包括果肉型飲料、豆奶等。如屬于酸性飲料,應采用耐酸性CMC。

-對速煮面、面包、蛋糕等能起到控制水分、防止蒸發和老化的作用

利用其成膜性可制成可食性薄膜,具有抗拉強度高、柔韌性好、不易破碎,有較好的透明度和光澤性等。可配入一定防腐劑,用于雞蛋保鮮

棉花糖、固體飲料、粒粒橙飲料

第十一章

乳化劑

1、乳化劑的定義、作用原理和種類(重點掌握常用乳化劑:單硬脂酸甘油酯(單甘酯)、蔗糖脂肪酸酯(蔗糖酯)、司盤類、吐溫類、改性大豆磷脂、硬脂酰乳酸鈉(SSL)、硬脂酰乳酸鈣(CSL))。

定義——能使互不相溶的油相(疏水性物質)與水相(親水性物質)形成穩定乳濁液的一類具有親水基和親油基(疏水基)兩種基團的物質,

是表面活性劑的一種

種類——單硬脂酸甘油酯(單甘酯)、蔗糖脂肪酸酯(蔗糖酯)、司盤類(山梨糖醇脂肪酸酯

)、吐溫類(山梨糖醇脂肪酸酯

)、改性大豆磷脂(磷脂類)、硬脂酰乳酸鈉(SSL,脂肪酸乳酸鹽

)、硬脂酰乳酸鈣(CSL,脂肪酸乳酸鹽

作用原理——在分散相表面形成保護膜;降低兩相界面張力;賦予粒子電荷,使其產生靜電斥力。

2、乳化劑的分類(掌握上述常用乳化劑各屬哪一類)。

(1)按來源——天然、合成

天然乳化劑:大豆磷脂;

合成乳化劑:蔗糖酯、單甘酯等,占絕大多數;

(2)按溶解性——水溶性乳化劑、油溶性乳化劑

水溶性乳化劑:高HLB值的蔗糖酯、吐溫等。

油溶性乳化劑:大豆磷脂、單甘酯、司盤等。

(3)按作用——油包水型乳化劑、水包油型乳化劑

油包水型乳化劑:單甘酯、司盤等。

水包油型乳化劑:吐溫、改性大豆磷脂等。

(4)按在水中是否解離成離子——離子型乳化劑、非離子型乳化劑

陰離子型乳化劑:硬脂酰乳酸鈉及硬脂酰乳酸鈣

兩性離子型乳化劑:卵磷脂(大豆磷脂)

非離子型:蔗糖酯、司盤、吐溫等,占絕大多數

3、HLB值的定義和意義(數值、大小與親水性關系、在什么范圍適合作O/W或W/O型乳化劑;在常見乳化劑中,HLB值高和低的代表有哪些)。

(1)親水親油平衡值(HLB值):乳化劑分子的親水基和親油基兩者親和力平衡后所表現的綜合效果

(2)意義:映乳化劑性質和用途的主要指標;選擇乳化劑的重要參考依據

*乳化劑HLB范圍一般為0-20;HLB越小,

親油性越大;HLB越大,

親水性越大

*各種乳化劑都有特定的HLB值,而蔗糖酯依其單酯、多酯比例不同有HLB3-16的不同產品

*HLB

在3-6的乳化劑最適合W/O型乳濁液,而8-18的乳化劑最適合O/W型乳濁液

*非離子乳化劑的HLB值具有加和性

4、乳化劑的作用及其主要應用食品(要求能結合實例至少列舉出乳化劑的五個作用;在面包、冰激凌、巧克力中,乳化劑主要起什么作用)。

(1)作用

①乳化作用——防止食品油水分離。乳化劑具有兩親作用,在油水界面定向吸附,使油相界面變得親水,水相界面變得親油,降低界面的表面張力,使原本不相容的體系變得相容。

在含脂飲料中(如蛋白飲料)使原不能相溶的油相和水相成為均勻的懸浮乳濁體。

防止糖和油脂起霜:如巧克力。

穩定冰淇淋、奶油、蛋黃醬的組織和結構

②對淀粉食品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面包、糕點、餅干、面條等淀粉食品的品質改良劑

防止淀粉老化:可與直鏈淀粉結合成穩定的絡合物,使直鏈淀粉難以結晶析出。以高純度的單甘酯效果最明顯。

強化面團的網絡結構:能與面粉中的脂類和蛋白質形成氫鍵或偶聯絡合物。以SSL、CSL效果最好。

③起泡和穩定氣泡作用

乳化劑是表面活性劑,能在氣相界面定向吸附,可以大大降低氣液界面的表面張力,使氣泡容易形成;同時由于乳化劑在氣相界面的定向吸附,使形成的氣泡穩定

④調節食品的粘度——乳化劑有降低粘度作用,便于生產操作。可用于口香糖、巧克力、餅干的生產。

⑤潤濕和分散作用——奶粉、可可粉、速溶咖啡、麥乳精、粉末飲料沖劑等食品中利用此作用可提高冷水和熱水中的溶解性

⑥對結晶的控制作用(油脂、糖)——乳化劑可與脂類物質相互作用,作油脂結晶調節劑,控制食品中油脂的結晶結構,以改善食品口感質量;乳化劑也可實現糖體系結晶控制。

⑦破乳-消泡作用——不同乳化劑具有不同的乳化、破乳能力,而有時適當的破乳作用是必須的。

⑧增溶作用——HLB值大于15的乳化劑可作脂溶性色素、香料、強化劑的增溶劑。

⑨作用——飽和的單、雙甘油酯對淀粉制品擠壓時可獲得優良的作用。

⑩懸浮作用——利用此作用,乳化劑可用于懸浮體系食品,如巧克力飲料,常和增稠劑合用。

抗菌、保鮮作用——蔗糖酯具有一定的抗菌性,可用作蛋品、水果、蔬菜等保鮮涂膜劑的乳化劑,提高其抗菌性能;卵磷酯有抗氧化作用。

(2)主要應用食品

面包、蛋糕、餅干等焙烤食品——主要作用:乳化作用;防止淀粉老化;降低面團黏度,便于操作;促進面筋形成,提高發泡性,并使氣孔分散,致密。常用乳化劑:蔗糖酯(餅干用HLB

>

7,面包和糕點用HLB>11);單甘酯;吐溫;司盤等。

巧克力和糖果類(含油脂高)——作用:使所加油脂乳化、分散;防止砂糖結晶;對膠姆糖提高親水性,

防止粘牙;

對巧克力提高表面光澤性、降粘度,提高耐熱和保型能力,防止起霜;對糯米糖可防止淀粉老化。

冰淇淋——作用:破乳作用;防止和控制粗大冰晶形成,賦予冰淇淋細膩、疏松和的質構;促進脂肪和蛋白質的互相作用,提高產品保型性,防止貯藏過程中冰淇淋的收縮變形,提高其抗融性。

常用乳化劑:單甘酯;吐溫;司盤等。

5、常見乳化劑蔗糖酯、單甘脂、司盤和吐溫的特性及使用;如何解讀蔗糖酯的商品名。

(1)蔗糖脂肪酸酯:

特性—HLB值:單酯10~16.可溶于熱水;二酯7~10.三酯3~7.均難溶于水,溶于乙醇。因此單酯高時親水性強二酯和三酯含量高時則親油性強。

熱穩定性較差,在受熱條件下蔗糖基團可發生糖焦化反應,色澤加深

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增溶、、氣泡、調節粘度、抗淀粉老化、抑制結晶、抗菌保鮮等作用

使用——乳化作用:蔗糖酯屬非離子型乳化劑,他的HLB值在1~16范圍內。當制備O/W

乳濁液食品時,通常需用HLB高的SE。當制備W/O乳濁液食品時,通常用HLB低的SE。

分散作用:蔗糖酯的表面活性較強可以吸附在分散相固體小粒子上,使分散相固體微粒均勻分散不易沉淀,可應用于固體飲料和液體飲料或易有糖結晶生長的食品。

與淀粉形成絡合物:蔗糖酯可以進入淀粉的螺旋體結構中,與淀粉形成絡合物,使面制食品具有良好的組織結構,防止面粉中淀粉的破壞,還可以作為面團冷藏中的防凍劑SE也可以控制面制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增強食品的抗老化,使面制食品長期保持新鮮口味。

抗氧防霉作用:在飲料中加入SE做乳化劑或穩定劑,在夏季高溫,保藏一個月穩定無變化,從而大大延長了食品食品保存期。

作為降低膽固醇食品原料:SE尤其是蔗糖多酯可將膽固醇攜出體外,作為降低膽固醇食品的組分,從而開發高血壓患者和高膽固醇患者的營養保健品。

(2)單甘脂:

性能—HLB為3.8,不溶于水,有好的親油性和乳化性,為W/O型乳化劑;具有乳化、分散、穩定、氣泡和淀粉抗老化作用

使用—良好的乳化、分散、穩定作用:在食品加工中經常出現油水分離現象,加入乳化穩定劑可使混合相形成均勻的乳濁液,避免和防止食品、飲料油水分離、分層、沉淀現象,提高產品質量,延長貨架期。

淀粉抗老化作用:單甘酯可與蛋白質和淀粉形成絡合物,與直鏈淀粉形成不溶性絡合物可防止淀粉冷后重結晶,防止淀粉老化回生,從而使面包、蛋糕、馬鈴薯制品等富含淀粉的食品長時間保持新鮮、松軟。

改進油脂的結晶:單甘油酯能在油脂表面定向排列,起到控制和穩定油脂結晶的作用。

(3)司盤:

性能—與脂肪酸種類和酯化反應的羥基有關。

(4)吐溫:

性能—參與反應的司盤不同,性質也不同,親水性強,為O/W型乳化劑。吐溫與司盤復配使用乳化效果更好。

6、乳化劑使用注意事項。

(1)各種乳化劑的HLB值是選擇乳化劑的極具參考性的數據,結合實踐經驗選用。

(2)理想的乳化劑應是水相、油相的親和力都較強,故應用中多取HLB大和HLB小的兩種乳化劑混用、但兩者的HLB之差不能超過5,否則得不到最佳穩定效果。

(3)乳化劑加入食品體系之前,應在水或油中充分分散或溶解,制成漿狀或乳狀液再加入到食品中

(4)使用中應與增稠劑和比重調節劑等配合使用。以提高乳化劑穩定作用

第十二章

穩定劑和凝固劑

1、豆腐凝固劑主要有哪幾種,它們在制作的豆腐品質上有何不同,內酯豆腐相對于傳統豆腐在生產工藝、得率、品質等方面有哪些優點。

(1)鹽類凝固劑(氯化鈣、硫酸鈣、氯化鎂)——硫酸鈣(南豆腐凝固劑):質地細嫩、持水性好(含水量高)、有彈性,產量高,但易殘留澀味和雜質,不適合豆干、油炸豆腐的生產;氯化鎂(北豆腐凝固劑):豆漿凝固快,硬度較強,含水量低,具有獨特的甜味和香味;但制品持水性差、易破,

制作較難,產量低,適合豆干、油炸豆腐的生產;氯化鈣:豆漿凝固快,制品持水性差、易破,過量時苦味重

酸類凝固劑(葡萄糖酸-d-內酯)——制品保水性好、質地細膩、滑嫩可口,并有防腐作用,適合機械化生產;但有微酸味和澀味,不適合豆干、油炸豆腐的生產

酶類凝固劑(谷氨酰胺轉胺酶)

2、提高果蔬硬脆度的物質有哪些。

氯化鈣、乳酸鈣、檸檬酸鈣等鈣鹽,可使可溶性果膠成為凝膠狀不溶性果膠酸鈣

3、葡萄糖酸-d-內酯的特性與使用,8301護色劑和EDTA有何作用特點。

(1)葡萄糖酸-d-內酯特點——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利用此特性可作凝固劑、酸味劑、膨松劑;具有防腐作用:對霉菌及一般細菌都有作用,可作防腐劑;可螯合金屬離子:可作金屬離子螯合劑

葡萄糖酸-d-內酯應用——凝固劑、酸味劑、膨松劑、防腐劑和金屬離子螯合劑。

實際應用例子——用于豆腐作凝固劑,效果比其它三種凝固劑好,還有防腐作用;用于果汁飲料、碳酸飲料及果凍等作酸味劑,產氣力強,而且能緩慢釋放葡萄糖酸,具有清涼可口、對胃無刺激的特點;用于魚、肉、禽、蝦等用作防腐劑,一方面可降低這些制品的pH值,以增強防腐劑的效果,另一方面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可使制品外觀光澤、不褐變,同時可保持肉質的彈性;可用于葡萄汁或其它漿果酒作金屬離子螯合劑,防止生成酒石;用于奶制品,可防止乳石的生成;用于餅干、面包、蛋糕等作膨松劑:發泡均勻、細小,且風味好

(2)金屬離子螯合劑(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能與金屬離子螯合形成水溶性的復合物,消除金屬離子的有害作用,在果醬、飲料等食品中可做穩定劑、螯合劑、防腐劑、抗氧化劑。

強還原劑,可與O2反應消耗食品中殘存的O2(檸檬酸亞錫二鈉,8301護色劑):具有抗氧化、防腐蝕、護色作用,廣泛用于冷凍檸檬、柑橘、青豆、蘆筍、胡蘿卜、甜菜根等果蔬罐頭食品。

第十三章

膨松劑

1、膨松劑的定義和種類,每一類的產氣原理。

*定義——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加入的,能使產品發起形成致密多孔組織,從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軟或酥脆的物質

或:添加于生產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小麥粉中,并在加工過程中受熱分解,產生氣體,使面胚起發,形成致密多孔組織,從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軟或酥脆的一類物質

分類——化學膨松劑、生物膨松劑

*

種類:

化學膨松劑——單一膨松劑:碳酸鹽類,高溫受熱分解,產生大量氣體,如NaHCO3、NH4HCO3;復合膨松劑(發粉、發酵粉):由碳酸鹽、酸性物質及淀粉等組成,在烘烤、蒸煮過程中堿性劑和酸性劑發生中和反應,放出CO2

生物膨松劑——主要包括鮮酵母、干酵母、活性干酵母,利用酵母的發酵作用產生氣體

2、在食品中應用膨松劑可產生哪些功效。

增加食品體積,產生多孔結構,促進消化

3、復合膨松劑的組成,每一類物質的作用,酸性物質產氣速度的快慢(哪些是快速的,哪些是慢速和中速的)。

(1)組成——堿性劑(碳酸鹽)、酸性劑、填充劑

(2)作用——堿性劑:與酸性劑產生CO2,使面胚起發

酸性劑:與碳酸鹽反應產生CO2氣體;控制產氣速率;調節食品酸堿度

填充劑:防止復合膨松劑吸潮結塊,利于保存;調節產氣速度,使氣泡分布均勻等

(3)酸性物質產氣速度的快慢

快:有機酸,

如酒石酸、酒石酸氫鉀、檸檬酸;

中等:某些酸性磷酸鹽(如磷酸二氫鈣);

慢:大多數磷酸鹽類如磷酸氫鈣(即磷酸一氫鈣)、葡萄糖酸內酯;

很慢:明礬類(銨明礬、鉀明礬)

4、生物膨松劑相對于化學膨松劑其最大的優點是什么。

價格低廉,使用效果好,且在發酵中可形成特有的風味和營養

第十四章

水分保持劑

1、水分保持劑的定義和種類(能舉出常見的磷酸鹽有哪些,除屬于水分保持劑外,有哪些磷酸鹽尚屬于其他類別的食品添加劑)。

定義——有助于保持食品中的水分而加入的物質,多指用于肉類和水產品加工中增強其水分的穩定性和具有較高持水性的磷酸鹽類

種類——我國目前允許使用約14種

磷酸鹽類:

11種,分正磷酸鹽、焦磷酸鹽、聚磷酸鹽、偏磷酸鹽四類;

其它:乳酸鈉、乳酸鉀、甘油

2、磷酸鹽類水分保持劑在食品工業上的作用有哪些;在肉制品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1)作用——持水作用(水分保持劑):在肉類制品中可保持肉的持水性,增強粘結力,保持肉的營養成分及柔嫩性;

膨松作用(酸性膨松劑):酸性磷酸鹽可與碳酸氫鈉反應,產生CO2,配制中速發酵粉,以滿足焙烤制品的需要,它產氣均勻,能使焙烤制品中的氣孔大小均一,膨松度好。這種復合膨松劑通常用于高級糕點的制作;

分散乳化作用(品質改良劑,乳化劑):聚磷酸鹽是一種聚合態的電解質,它們可被膠態粒子吸附于其表面,利用此性質可使脂肪球面上包覆著一層蛋白質液膜,防止脂肪球聚集成大顆粒,并能有效地分散開來,使磷酸鹽常被用作濃縮乳品、肉制品的乳化劑;

對金屬離子的螯合作用(金屬離子螯合劑):①磷酸鹽,尤其是聚磷酸鹽與溶解在水中的Ca2+、Mg2+

、Cu2+

、Fe2+等金屬離子起螯合作用,生成可溶解的、穩定的無色螯合物且呈惰性。②可作軟水劑,降低水的硬度;可防止Vc的分解和退色、變色;延緩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防止肉類、禽類、魚類的腐敗變質,延長食品保存期;可使水果皮軟化,縮短蒸煮時間和提高果膠的提取率。

第十五章

香精香料

1、香精、香料的定義和作用。

(1)香料——能夠用于調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質

香精——由香料、溶劑或載體以及某些食品添加劑組成的一類具有一定香型和濃度的混合體

(2)賦香作用:使食品產生香味,增進食欲,有利消化吸收

增加品種:增加食品的花式品種,提高食品質量

補充作用:恢復食品香味,強化特征味道

矯味作用:消殺食品中的不良味道

2、香料的分類(按來源的分類,各類在成分組成上有何特點)。

—天然香料

(natural

flavoring

substances)

形態多樣、成分復雜

—天然等同香料:成分單一、品種多、是調配香精的重要原料

—人造香料:成分單一、品種較少

3、香精的組成,各類成分的作用。

組成——香精基和稀釋劑或載體組成,或由主香劑輔助悸、頭香劑、定香劑、稀薄劑或載體組成

作用——主香劑:決定香精香型

輔助劑:彌補主香劑不足,調節香氣香味,使變得清新幽雅,包括協調劑和變調劑。

協調劑:協調各種成分香氣,使主香劑香氣更加突出明顯

變調劑:與主香型不同類型,使香精變化格調,香味更美妙,別具風格

頭香劑:使香精香氣更明快、透發,增加人們最初喜愛感

定香劑:調節香料中各組分揮發度,使各種香料成分揮發均勻,防止快速蒸發,使香氣更持久

稀薄劑:稀釋,使香精成為均一產品并達到規定濃度

載體:吸附或噴霧干燥的粉末狀食品香精中

4、香精按性能分可分成哪幾類,各類香精有哪些特點。

(1)按性能分——水溶性、耐熱性(油溶性)、乳化、粉末(微膠囊香精和吸附型粉末香精)

(2)特點

水溶性香精——以蒸餾水、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水溶性劑為稀釋劑,主要用于飲料、冰淇淋、酒類等以水為介質的食品

油溶性香精——以精煉植物油、丙二醇、甘油等為稀釋劑,香味濃郁,相對不易揮發,主要用于焙烤制品及糖果等需高溫作業食品

乳化香精——一般O/W,乳化效果可以抑制香精揮發,加入水溶液中能迅速分散并呈渾濁狀態

粉末香精——吸附型:香味物質吸附在載體表面,香氣濃郁且儲運方便,但因吸潮結塊,香氣易散失和氧化變質,僅適用于不易揮發和氧化香味物質

微膠囊:香料被賦形劑包圍覆蓋,穩定性、分散性較好,對香精中易揮發、氧化芳香物質起很好的保護作用

5、使用香精香料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控制用量,稱量準確;應分布均勻;注意掌握合適的添加時機和順序

第十六章

營養強化劑

1、我國的營養強化劑有哪幾類(重點掌握哪類氨基酸、哪類維生素、哪些脂肪酸及酯類和哪些礦物質需強化)

(1)

維生素類:

—油溶性維生素:VA、VD、VE、VK、β-胡蘿卜素

—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9類都需要強化:VB1、VB2、VB3、

VB5、

VB6、

VB12

VBc

、VH、膽堿)、VC、肌醇、肉堿

(2)鹽類:需要強化的鹽類有:鐵、鈣、鋅、碘、硒、鎂、銅、錳、鉀、氟

(3)脂肪酸類:γ-亞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RA)

(4)

核苷酸類:5’-腺苷酸(AMP)、5’-肌苷酸(IMP)5’-鳥苷酸(GMP)5’-尿苷酸(UMP)5’-胞苷酸(CMP)

2、強化劑的作用有哪些,在使用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1)強化劑作用——復原、強化、標準化、維生素化

(2)添加強化劑應注意問題:

強化的營養素及強化的食品——營養素應是大多數人膳食中含量低于所需,食品應是被大量消費的;

營養強化要符合營養學原理

營養強化劑應有較好穩定性

營養強化劑應易被機體吸收利用

營養強化劑應符合相關標準

營養強化劑應經濟合理

第十七章

其他食品添加劑

1、面粉處理劑、消泡劑、被膜劑、膠基、抗結劑的定義和我們國家批準使用的種類(掌握常用的即可)。

(1)

面粉處理劑:

定義——能促進面粉的熟化、增白和提高制品質量的物質或能使面粉增白和提高烘烤制品質量的一類添加劑,即對小麥粉起漂白和增強或減弱筋力的食品添加劑

分類——氧化劑、還原劑、填充劑

*

氧化劑類型(增筋劑):過氧化苯甲酰(綠色食品不用)、

偶氮甲酰胺、過氧化鈣、溴酸鉀(強致癌性,已禁用)、

*

還原劑類型(減筋劑):L-半胱氨酸鹽酸鹽

*

填充劑/稀釋劑類型:碳酸鎂、碳酸鈣

(2)消泡劑——用以消除或抑制食品生產過程中產生泡沫的一類添加劑

被膜劑——涂抹在食品外表起保質、保鮮、上光、防止水分蒸發等作用的物質

膠基——賦予膠母糖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質

抗結劑——防止顆粒或粉狀食品聚集結塊,保持起松散或自由流動的物質

2、各類面粉處理劑的作用及作用機理,以漂白作用為主的有哪些,有增筋和減筋作用的有哪些。

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二苯甲酰)——作用:作為面粉處理劑,主要起增白面粉作用,即面粉增白劑

偶氮甲酰胺——作用:作為面粉處理劑,主要作面筋強化劑

過氧化鈣——作用:作為面粉處理劑,主要作面筋強化劑

L-半胱氨酸鹽酸鹽——作用:作為面粉處理劑,可降低面筋筋力(減筋劑)

3、膠基的組成和各類成分的作用。

高分子化合物——賦予制品彈性,即耐咀嚼性

增塑劑——賦予制品柔軟、性

填充劑——適當抑制制品彈性

軟化劑——使制品柔軟

防腐劑——防止制品腐敗變質

色素——賦予制品誘人色澤

抗氧化劑——防止制品氧化變質

膠凝劑——增加制品黏著性和彈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综合网| 按摩xxxx全套| 九九九好热在线| 欧美末成年video水多| 健身私教弄了我好几次啊| 美国式禁忌矿桥矿网第11集| 国产人va在线|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麻豆最新在线人成免费观看|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七次郎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熟女AA片|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极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粗大猛烈老熟妇|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免费午夜爽爽爽WWW视频十八禁|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99|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黑人巨鞭大战欧美肥妇| 国产成人黄网在线免|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国产福利在线视频尤物tv| 三级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97影院在线午夜|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MBA下载| eeuss影院机在线播放| 女人18片毛片60分钟| www.中文字幕在线|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free性泰国女人hd|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sao虎新版高清视频在线网址| 奇米影视7777狠狠狠狠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