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經濟形勢分析大全11篇

時間:2023-11-17 09:41:07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服務業經濟形勢分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服務業經濟形勢分析

篇(1)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3002302

武漢服裝產業秉承長江經濟帶優勢,汲取九省通衢的城市“營養”,在上世紀90年代初與“海派、粵派、京派”并為四大派系,在本地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多達2000家,年產值達60億元(其中女裝占80%以上),為武漢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我們發現近年來沿海紡織服裝城市迅速崛起,武漢紡織服裝產業的市場地位有所下滑,其發展速度也遠遠落后于國內其他地區。同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相比,近年武漢市規模以上服裝工業總產值均相對較低,且增長速度緩慢(如圖1所示),競爭力相對薄弱。

圖1上海、廣州、杭州、武漢規模以上

紡織服裝工業總產值

數據來源:上海統計網,廣州、杭州、武漢統計信息網。

1“鉆石模型”理論

“鉆石模型”是分析產競爭力的工具。它由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的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來的,該模型認為:某個國家或產業要取得競爭優勢,必須從4項關鍵要素出發,即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產業和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根據這4項關鍵要素(政府和機遇作為輔助分析參數)形成的“鉆石模型”是一個雙向強化的系統,這些因素相互作用于企業,決定一個國家的產業能否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鑒于此,本文借助“鉆石模型”對武漢服裝產業的競爭力現狀進行系統分析,探討當前影響和制約產業競爭力的因素,進而提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相應途徑。

圖2“鉆石模型”在武漢服裝產業的應用

2基于“鉆石模型”的武漢服裝產業現狀和問題分析

2.1生產要素方面

生產要素,它指的是生產某種產品所需要的各種投入,其中包括: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以及基礎設施。服裝產業作為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其最主要的生產要素是人力資源。武漢市位于中國中部地帶,商品流通極為發達,鐵路縱橫、公路成網,占盡地緣優勢,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而本地有武漢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系列高等院校,在紡織、服裝、藝術設計方面人才供給充足,這些都為武漢服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然而,近年來沿海城市的“用工荒”開始蔓延到武漢地區。武漢市人社局調查統計測算,2014年武漢企業缺工9-11萬人,比去年增加1-2萬人。由于沿海發達地區的薪酬水平較高,武漢本地人才流失嚴重,如在廣州、深圳等地,武漢本土的服裝設計、管理和技術人才隨處可見。武漢服裝企業如何“禮賢下士”,吸納專業人才進入企業,并為他們提供發展平臺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2需求要素方面

需求條件,它指的是國內市場對某類產品或服務的需求。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武漢市城市居民在衣著方面的消費投入也不斷增加,占生活總消費支出的比重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如圖3所示。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衣著投入比重從7.52%上升至2011年生活消費總支出的9.21%。

然而,漢產服裝本土市場覆蓋率不高,王府井百貨、大洋百貨、新世界百貨等標志性賣場中也不常見。另外,數據顯示武漢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工業總產值呈現上升趨勢,從2009年的89.36億上升至2013年的182.8億,2011年增值幅度更是突破35%,服裝零售業的營業收入高達7574.2萬元,然而盈利卻出現2315萬元的虧損(注:數據來源于武漢統計信息網)。筆者認為,武漢服裝產業逐年遞增的產能多集中于附加值較低的生產加工環節,加上人工成本和原材料費用的增長,眾多武漢服裝企業難免會出現盈虧的現象。由于創新能力不足,漢產服裝并未大批量走向高附加值的終端,整體在服裝市場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并不明顯。

圖3武漢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全年消費支出

數據來源:武漢統計信息網。

2.3支持性產業和相關產業方面

支持性產業和相關產業,它是指與某個產業相關聯的上游產業和互補性產業。在價值鏈中上游作為支持性產業的面、輔料產業,武漢及其周邊城市棉麻絲產量雖大,但質量不高,真正適用于紡織企業生產的棉花、化纖也大都依靠外部引進,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另外,由于缺乏配套的機械工藝設備,紡織企業對原材料大多以初加工為主,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低,高檔優質面料需由外部引進。據統計,武漢服企年面輔料采購金額達30億元,其中80%面料要從江蘇、浙江和廣東等地采購,僅20%由武漢本地供應。

武漢擁有眾多服裝專業市場,如漢正街的品牌市場、第一大道、萬商白馬、庫瑪服裝城等大型批發零售市場,這些專業市場為武漢服裝企業構建國內銷售網絡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然而,大多數服裝企業營銷手段相對落后,電子商務、管理信息系統等現代營銷技術的應用并不普遍。

2.4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方面

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是指某個產業中的企業在特定環境中采用何種組織結構,如何創立、組織、管理公司,以及競爭對手的表現。武漢服裝企業大多為私營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經營相對分散。經營方式上,武漢服裝企業多數以加工貿易為主,主要生產中低檔產品,相互模仿、低價競爭現象很嚴重。本土市場上,外來企業憑借其特色鮮明的產品、先進的營銷模式不斷“攻城掠地”,如國內的雅瑩、福田、太平鳥,歐洲時裝集團綾致、韓國百家好、意大利歐時力等,他們旗下服裝品牌均已經遍布武漢各大賣場,嚴重威脅了漢產服裝在本土市場的地位。

由此可見,導致武漢服裝企業整體競爭力不足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缺大少強,缺優少名”。盡管近年來部分服裝企業調整了發展戰略,逐漸重視自主品牌建設,但武漢服裝企業在知名度、美譽度方面同國內一線服裝企業、國際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曾經紅極一時的太和、佐爾美、紅人、雅琪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服裝龍頭企業也未能真正發揮“帶隊領跑”的作用。

3武漢服裝產業提升競爭力的對策

3.1培養和引進人才,增強人才歸屬感

人才是產業的核心生產要素,它對武漢服裝產業的競爭力有重要的影響。筆者認為應從三個方面采取改善人力資源供給的措施:首先,服裝企業可與本地高校合作,以“就地取才”的方式引進和培養人才,在此基礎上培育高素質的設計、管理和營銷團隊,從而為企業的發展形成一定規模的人才儲備;其次,企業應該建立健全用人機制,建立符合市場需求、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構建公平公正的競升環境,使人才有“用武”之地;最后,企業應該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使企業內部形成一種團結向上、協作發展的工作氛圍,從而增強已有員工的歸屬感,并吸引外部優秀人才的加入。

3.2加強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

我國紡織服裝業已經進入了靠智慧創造價值的時代,紡織服裝企業需要依靠創意來生產出具有差異性的產品贏得市場。政府應從三個方面采取措施鼓勵技術引進和創新:第一,可采取財政貼息或直接補貼的方式,鼓勵企業淘汰落后設備,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制衣設備和服裝CAD、CAM設計制造系統,提高制衣工藝水平,提升產品附加值。第二,應通過制定服裝行業統一的信息化建設規范標準、實施細則來指導服裝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第三,可通過搭建“產學研”創新平臺、提供創新專項基金等方式支持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在合成纖維與高科技面料的開發、服裝設計等領域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推動武漢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

3.3鼓勵武漢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完善產業鏈

武漢服裝產業高端配套缺乏,致使產業鏈不完整,產業運營成本上升。政府可依托新洲區、蔡甸區、漢南區等現有的產業基礎,建設紡織生產加工配套基地,形成集種植、紡織、印染、面料、輔料、成衣加工等生產環節合理分工的完整產業鏈,高效運用現有資源,達到全面控制綜合成本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政府應該盡快

推出相應的鼓勵政策,吸引國內外原輔料、配飾及其他

高端加工配套廠商的進駐,鼓勵紡織服裝上下游生產企業合理布局,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的企業群。

3.4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提升漢產服裝整體形象

品牌作為能給產品增值、為企業帶來溢價的無形資產,已經成為企業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的重要“武器”。武漢服裝企業在加強自主品牌建設過程中應該注意三點:第一,提升產品質量、突出產品特色,以產品的吸引力為品牌營造良好口碑。第二,細分市場需求,挖掘潛在的消費群體,根據目標客戶的需求特征提供個性化的服裝產品,進而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第三,開展整合營銷傳播,綜合利用各種傳播途徑,如專賣店、廣告、新聞、模特T臺秀、銷售人員現場介紹等,向消費者傳達連續一致的品牌價值主張,促進品牌形象的提升。與此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服裝龍頭企業的服務和扶持,發揮漢產服裝優勢。

參考文獻

[1]丁,陳嵐.武漢服裝業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討論[J].法制與社會,2008,(10):226227.

[2]Michael E.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The Free Press,1998:131.

篇(2)

摘 要:文章選取了2007年到2011年五年以來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最佳實踐50強排名中與天津市相關的前10強企業進行分析

>> 天津市服務外包產業的競爭力:基于“五力模型”分析 基于SSM模型的天津市產業結構與競爭力評價分析 基于五力模型的價值交換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MSLC―EP項目競爭力的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民航客運市場競爭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的天津市文化產業競爭力研究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古鎮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優勢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互聯網金融產業競爭分析 基于鉆石模型的天津市建筑業競爭力分析 基于鉆石模型分析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基于波特五力競爭模型的路橋施工行業競爭結構分析 基于鉆石模型的陜西軟件外包產業競爭力分析 基于五力模型的我國飼料企業競爭狀況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英語培訓行業競爭態勢分析 基于五力模型的電解鋁競爭環境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新疆番茄加工業競爭環境分析 基于發展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湖南旅游業競爭環境 基于“五力模型”的我國手機銀行競爭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VMS產品行業競爭分析 基于“五力模型”的招行微信銀行競爭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1.

5.劉輝群,趙欣.天津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8

6.鼎韜服務外包研究院.服務外包城市陷招商窘境 應立足本地優勢[R].,2012.

(作者單位:天津商業大學經濟學院 天津 300134)(責編:賈偉)

篇(3)

我國服務外包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成效顯著。據商務部服貿司統計,2013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繼續保持強進勢頭增長,中國共簽訂承接服務外包合同167424份,合同金額954.9億美元,執行金額638.5億美元。其中,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合同金額623.4億美元,執行金額454.1億美元。近五年來,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情況如圖1所示,合同執行金額與離岸合同執行金額每年同比增長率均在30%以上。由此可見,服務外包在我國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圖1 2009-2013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情況

數據來源:商務部

一、鉆石模型簡介

鉆石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又稱鉆石理論、國家競爭優勢理,由著名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用于分析一個國家某種產業在國際上有較強的競爭力的原因。波特認為,決定一個國家某種產業的競爭力有四個因素: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和支持產業,和企業的戰略、結構、競爭對手的表現。除此之外,政府及機會因素對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同樣至關重要。

鉆石模型作為分析一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的工具,在學術界獲得普遍認同。本文正是基于此模型展開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國際競爭力各個要素進行了全方位分析。通過鉆石模型,得出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結論。

二、基于鉆石模型分析我國服務外包的國際競爭力

(一)生產要素

接包國吸引服務外包的競爭條件有在稟賦條件方面有人力資本稟賦、語言文化、區位優勢①。

1.綜合社會經濟環境良好

中國發展服務外包具有優越的綜合環境:第一,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為國際服務外包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第二,相對安全、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營造了安定發展的整體社會氛圍;第三,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政府服務意識增強,工作效率普遍較高,為服務外包創建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第四,對外開放進一步發展,民眾對外來文化的接受度已顯著提高;第五,社會整體信息化水平已經達到一定高度,計算機使用率大大提高。

2013年中國承接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和日本的國際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分別為117.5億美元、71.4億美元、54.0億美元和51.8億美元,占執行總額的25.9%、15.7%、11.9%和11.4%。目前,我國已吸引了大量跨國企業集聚,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近450家已在華投資發展,在華設立地區總部的超過30家,投資設立的研發機構超過700家。實際上,不少國際軟件巨頭都轉向中國進一步發展。在我國已經聚集的金融外包業巨頭,既有埃森哲、IBM等世界著名的BPO公司,也有Infosys、塔塔等來自印度的公司。

2.區位及語言優勢

我國在地理位置上處于亞洲的中心,經濟發達的日本靠近我國,基于地緣優勢、區位優勢、文化優勢以及優秀的貿易合作歷史,日本一直以來就是中國離岸服務外包的核心市場。另外,中國有超過200萬的日語人才庫,語言與文化的近緣關系以及大量的日語人才,使得中國在“日語溝通能力”、“與日本企業的業務經驗”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對日外包優勢明顯。

近年來,中央政府高度重視與臺灣的經貿往來。2013年上半年,雙方簽署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范圍,兩岸經濟合作逐漸向價值鏈高端邁進,服務外包領域的合作也日益深入。

中國與美國有大概12小時的時差,與歐洲時差在7小時左右,這恰好是中國對歐美提供服務外包的優勢所在,可以實現“24×7”服務,減少業務轉換時間,保證與歐美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的業務不間斷進行。

3.基礎設施完善

當代服務外包建立在IT 技術基礎上,對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條件依賴性較強,包括電信發展程度、互聯網環境以及交通等基礎設施是服務外包能夠實現離岸開發的必備條件②。與印度相比,我國服務外包國際競爭力體現在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尤其是通訊及網絡基礎設施較為完善③。基礎設施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

在硬件設施方面,服務外包尤其是離岸外包要求交通系統具有便捷化、快速化、系統化、網絡化、安全化的優點;要求電力系統經濟、合理、可靠,自動化程度高,協調性高;同時更要求完善的通訊和信息系統。2013年通訊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完成3754.7億元,達四年來投資水平高點,投資完成額比上年小幅增加138.5億元;互聯網數據通信和傳輸投資比重提升。

在軟件基礎設施方面,尤其是通訊設施的軟件環境,完善的各類通迅運營商的服務水平及內容是保證服務外包業務正常運作的基礎。2011年被IT業界認為是云計算的元年,政府、園區、企業都積極參與云計算的基礎設施布局。云計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云計算與服務外包產業的融合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尤其為ITO企業帶來新的業務市場,以及企業服務外包業務的變革。

4.人才優勢

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累計吸納從業人員近536.1萬人,間接帶動近1780萬人就業,其中2013年新增就業106.5萬人。從就業人員結構來看,我國服務外包行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從業人員占比約為2/3。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就業增長,使服務外包產業成為知識型人才的最大“容納器”。

服務外包產業兼具勞動密集型產業及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特征,對人力資源的數量及質量都有一定要求。我國擁有大批專業技術人才,人才儲量大,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十一五”期間多層次、多渠道的服務外包人才培訓體系基本形成,受訓人數已達86.9萬人,為服務外包ITO、BPO、KPO各類業務發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儲備。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中國發展服務外包具備了充足的、基礎素質優良的人力資源。除此之外,中國勞動人民吃苦耐勞的品質往往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和合格率,深得外包企業欣賞。

(二)國內需求市場

我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尤其是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金融行業、電信行業、電力行業等都對服務外包產業提供了極大的需求,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13億的人口基數代表未來市場消費需求具有巨大的潛力;第二,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必然帶來消費增長和市場需求激增;第三,服務外包是為企業服務的,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全國制造業企業就達130多萬個,眾多經濟實體能夠為服務外包創造大量的市場需求;第四,隨著中國市場尤其是中國消費者的壯大,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將其與中國相關的服務外包到中國來執行。從長遠看,中國巨大的“在岸外包”內部市場需求是任何其他國家和地區都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

(三)相關和支持產業

一個國家想要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在國內具有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供應商產業和相關產業④。

堅實的制造業基礎。經過幾十年的工業化發展,中國已經形成了規模龐大、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成為全球制造中心。強大的制造業實力是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的有力支撐,中國不管是從人力的優勢、成本的優勢來講,制造是強項,要在制造基礎之上發展服務外包。

優良的產業集群環境。服務外包形成產業集群對相關要素的要求相對較高,服務外包產業當前的規模以及產業集群的環境成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速度。以2012年商務部統計數據為例,2012年21個示范城市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達305.0億美元,占全國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總額的90.7%,在岸外包合同執行金額占全國比重為86.8%。示范城市已經成為引領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發展的核心力量。

服務外包園區功能逐步完善。近年來,各地相繼建成的呼叫中心、數據中心、醫藥研發、創意設計、動漫等專業園區,為集聚企業、培育產業鏈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上海陸家嘴“無線金融城”、海南生態軟件園、安徽服務外包產業園以及武漢國際服務外包企業公園等。

(四)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

產業的發展以企業為基礎,產業內企業素質的高低決定著產業競爭力的強弱。因此,一個產業要想建立競爭優勢,必須提高產業內企業的素質⑤。我國企業在國際服務外包業務方面的整體實力不斷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中國服務外包發展報告2013》稱我國服務外包企業規模超過5000人的有7家,其中萬人規模企業有5家;合同執行金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數量由2011年的16.1%上升至186%,合同執行金額1億美元以上的企業數量由0.7%上升至3.1%,其中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已經陸續上市。

企業專業服務能力持續提升。近年來我國服務外包企業加大基礎技術研發投入,軟件著作權數、申請專利數大幅增加,企業資質水平快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增強。2011年,全國服務外包企業獲得各類認證共計達到8321個,同比增長約25.5%,國際資質認證同比增長31.2%。其中,共有35.8%的服務外包企業通過不同等級的CMM/CMMI資質認證。此外,隨著業務領域的細分和專業化趨勢的增加,服務外包企業申請和獲取資質認證的領域也呈現出專業化傾向,部分企業開始進行汽車、生物等領域的專項認證。

企業綜合景氣指數繼續完善。2013年12月10日,由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委托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完成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綜合景氣指數》項目順利通過專家驗收,綜合景氣指數、大額合同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調查景氣指數等編制的研究,填補了我國服務外包行業景氣指數的空白。

(五)機會

國內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將釋放出大量服務外包業務。隨著技術創新的空前發展,出現了基于“云”平臺和“云”模式的服務外包,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帶來新動力,這既是提升我國服務外包業務承接能力的重要支撐,也有助于推動我國龐大內需市場逐步釋放,使離岸外包與在岸外包并舉發展,從而繼續推動產業規模快速擴張。

從國際環境來看,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調整以服務業轉移為主要特征,產業轉移過程加速推進,全球國際服務外包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基于我國成本較低、綜合環境優越和配套設施完善等優勢,全球服務業轉移為我國發展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帶來更大機遇。此外,隨著科技革命帶來的新一代網絡技術為國際服務外包提供的新動力,以及全球重點專注低碳經濟,為國際服務外包營造了新環境,給國際服務外包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六)政府

政策支持體系日益完善。除了基礎設施、國內市場需求和相關產業等因素外,相關政策也是影響和制約一國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我國的服務外包政策已形成一個較完善的體系,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兩個方面。

中央政府全面的服務外包支持政策。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33號文件――《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復函》,延續了外包產業優惠政策,并在服務外包高端人才培養、加快國際營銷建設、促進服務外包離岸在案協調發展以及完善服務外包產業環境等方面為中國未來三到五年內服務外包的發展出臺了具體意見。

中央政府近五年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文件有如下所列:《中國人民銀行 科技部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 知識產權局關于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扎實做好科技金融服務的意見》(銀發〔2014〕9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復函》(國辦函[2013]33號)、《中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綱要》(商服貿發[2012]431號)、關于做好2011年度支持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發展資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財企[2011]69號)等。

地方政府進一步完善地方配套政策。在中央政府出臺政策的指導下,地方政府也相應出臺了系列支持性政策,并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尤其21個示范城市的政策不斷探索在案市場扶持政策。部分示范城市出臺的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政策有:長沙市《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有關事項的通知》,天津市《關于鼓勵天津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浙江省《浙江省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機構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等等。

三、結語

服務外包是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把握服務全球化新機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我國應加快推動服務外包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極,進一步增強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的國際競爭力。(作者單位: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國際商務碩士;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參考文獻

[1] 柴淵哲.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競爭力比較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12)

[2] 宋曉東.我國吸引國際服務外包的競爭條件分析―基于對印度的國際比較.[J].生產力研究.2009(2)

[3] 蘇娜.金磚四國承接服務外包競爭力研究.[J].世界經濟與國際比較2012(9)

[4] 徐興峰.服務外包國家競爭優勢分析及對策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3)

[5] 張葵.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服務”.[J].中國外資.2006(10)

注解:

① 宋曉東.我國吸引國際服務外包的競爭條件分析―基于對印度的國際比較.[J].生產力研究.2009(2)

② 蘇娜.金磚四國承接服務外包競爭力研究.[J].世界經濟與國際比較2012(9)

篇(4)

建立區經濟運行調度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管成密同志任組長,區發改局局長同志任副組長,成員單位包括區發改局、區科技局、區財政局、區建管局、區商務局、區統計局、區招商局、區服務業發展局、區交通商務辦、區現代商貿辦、區生態商住辦、工商分局、區國稅局、地稅分局等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發改局。各成員單位指定一名具有較強經濟分析能力的業務骨干為經濟運行調度聯絡員。

二、經濟運行調度工作職責

(一)區發改局負責對我區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進行監測和分析,提出問題和對策建議。對全區經濟運行總體情況進行匯總分析,通過《經濟》刊發,供領導決策參考。

(二)區科技局負責對我區企業科技創新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和對策建議。

(三)區財政局負責對我區各類財政收入規模、結構,財政政策變化及支出投向等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和對策建議。

(四)區建管局負責對我區建筑業、房地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和對策建議。

(五)區商務局負責對我區外資企業及內外貿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和對策建議。

(六)區統計局負責及時提供相關統計數據,并對有關數據作出說明,對數據的異常變動情況和產生的重要影響作出分析。

(七)區招商局負責對我區招商引資工作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和對策建議。

(八)區服務業發展局負責對我區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和對策建議。

(九)區交通商務辦、區現代商貿辦、區生態商住辦負責對本區域內招商引資及重點項目推進等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和對策建議。

(十)工商分局負責對我區民營經濟等各類經濟體的發展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和對策建議。

(十一)區國稅局、地稅分局負責對我區稅收規模、結構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和對策建議。

三、經濟運行調度工作機制

(一)經濟運行分析例會制度

分析例會每季度舉行一次,由區經濟運行調度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組織各成員單位于每季度次月召開,并適時邀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參加。主要內容:

一是各成員單位分別對本領域當前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

二是對本系統國家、省、市已出臺實施和即將出臺的重要政策進行分析,研究這些政策對我區的影響及擬采取的具體對策。

三是剖析熱點、難點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四是視情況邀請市發改委領導作經濟形勢分析。

(二)經濟形勢監測報告制度

對于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和突發性事件,各成員單位應及時向有關領導和區經濟運行調度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根據領導的要求和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區經濟運行調度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各成員單位開展專題調研,深入分析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對策措施,為區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四、經濟運行調度工作要求

篇(5)

二、廣泛開展農業生產調查研究和形勢分析,認真做好規劃、計劃制定等項工作

在完成農情信息統計和農業生產有關事務管理工作的同時,按照泰州市農委、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局領導的要求,我們組織開展農業生產調查研究,認真進行生產形勢分析,為上級領導決策和全市的農業生產提供服務。組織進行了XX年農業局重點工作目標的調研,制訂了《XX年泰興市農業局重點工作》,以市委辦文件形式下發,將考核結果納入市對鄉鎮農村經濟工作百分考核。開展了上半年農業生產和經濟形勢的調研、預測、分析工作,形成了專門的調研報告《上半年農業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上報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并在泰州農委召開的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進行了交流。

篇(6)

       為了使部門工作和事務管理有據可依、有章可循、系統規范,我們對應泰州市農委的要求,根據《XX年農業統計工作目標管理考核辦法》進行了細則完善,對本系統農業統計工作進行了進一步規范和目標管理。對上級主管部門布置的統計工作任務,按規定按要求組織實施,進行統一扎口管理、審查、核實、提供、公布本部門范圍內的統計數字,確保了統計數據的質量。對上級部門布置的農業結構調整、農業服務業、農業生產綜合、農產品及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等統計月報、定報、季報、年報等專項業務工作,都能做到全面、準確、及時、規范,保質保量,并按要求形成書面分析材料進行報送。將年度報表、相關資料及分析材料分別裝訂成冊,分門別類地進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條。

      二、廣泛開展農業生產調查研究和形勢分析,認真做好規劃、計劃制定等項工作

   在完成農情信息統計和農業生產有關事務管理工作的同時,按照泰州市農委、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局領導的要求,我們組織開展農業生產調查研究,認真進行生產形勢分析,為上級領導決策和全市的農業生產提供服務。組織進行了XX年農業局重點工作目標的調研,制訂了《XX年泰興市農業局重點工作》,以市委辦文件形式下發,將考核結果納入市對鄉鎮農村經濟工作百分考核。開展了上半年農業生產和經濟形勢的調研、預測、分析工作,形成了專門的調研報告《上半年農業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上報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并在泰州農委召開的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進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農委要求,組織開展了我市觀光農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和分析,提出了今后發展的設想,并形成了專門材料《泰興市觀光農業情況調查》進行了報送。根據省發改委編制有關專項規劃的要求,完成了泰興市“十一五”期間政府投資農業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并將有關情況匯總形成《“十一五”期間政府投資農業專項規劃》。為了確保全面完成全年招商引資任務,根據局主要負責人的意見將上級各部門對局和局對各單位的考核任務專門擬文進行了分類匯總和進一步明確,并就有關事項進行了詳細說明。及時將系統上半年農業招商引資完成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匯總并報市招商引資辦公室,按照市政府招商引資有關文件精神,組織做好了“古銀杏森林公園建設”和“馬甸養殖場出讓、出租項目”對外推介工作。

   此外,我們根據局領導的安排,和辦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XX年農業系統目標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見。根據省委[XX]2號文件精神,配合農工辦完善了我市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有關的政策性意見。

篇(7)

(一)經濟增速企穩回升,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從經濟走勢看,2012年一季度增速為3.0%、上半年增速為7.0%、1-9月為9.0%,經濟在一季度見底后,實現快速回升。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取得明顯成效。首先,國家級數據中心建設進展順利。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云計算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明年先后投入運營,目前中國電信一期項目已封頂,百度、阿里巴巴等相關企業將落戶云計算產業園。其次,以香港浩源碳纖維、金三角塑料光纖、F12高強有機纖維、銀宏干細胞、中環光伏二期等為代表的新材料、生物技術項目,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比較高,成長性又非常強,可能成為“成長型巨人企業”,產值可達十幾億乃至幾十億。

二是重大平臺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及時啟動了遠期100平方公里、近期為20平方公里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建設,加快推進沿黃沿線工業集中區建設,中石油500萬噸煉油擴能改造已試生產,TCL和創維升級擴能搬遷、廣銀鋁業等項目推進良好。盛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如意總部基地、煤炭物流園區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正加速發展,萬銘總部廣場、西蒙奈倫廣場、伊泰中央公園等一批總部項目,大紅城煤炭物流園區二期、北方物流總部等一批億元以上現代物流項目,海亮二期、金宇新天地等61個城市綜合體項目正加緊建設。

(二)供給恢復增長勢頭強勁,需求增長較快

2012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2.1%,較一季度、上半年提高19.1和7.3個百分點,恢復增長態勢明顯。投資和消費需求保持高速增長,對經濟發展起到有力的支撐作用。一是投資增長強勁。1-9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38億元,同比增長28%,為近幾年同期最快增速。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完成投資74.9億元、161.5億元和701.6億元,增長43%、3.9%和33.7%;工業投資完成151.85億元,增長2.6%。二是消費市場穩中趨暖。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29.8億元,增長13.9%,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3個百分點。三是外貿進出口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進出口總額為13.7億美元,同比下降17.3%,較1-8月收窄2.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6.6億美元,下降20.8%;進口額7.1億美元,下降13.8%。

(三)財政收入放緩,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升

2012年前三季度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221.93億元,同比增長4.4%,分別較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8.7和9.2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繼續放緩。與此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好于預期。1-9月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351元,同比增長13.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2130元,同比增長16.4%。

二、呼和浩特市2013年經濟展望

(一)關于2013年經濟走勢預測

2001-2011年11年間,呼和浩特GDP平均增速達到19.9%,保持了高速增長。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呼和浩特經濟增速在11年間,可以明顯的分為兩個階段,2001-2007年高速增長階段和2008-2011年中高增速階段。2001-2007年7年間平均增速高達23.6%,2008 -2011年4年間平均增速回歸到13.6%,尤其是到2011年更是回落到11.3%。呼和浩特經濟增速可能與國家和的走勢基本吻合(見圖①),正處在經濟增長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向中高速增長階段轉型的時期。

圖1 2001-2011國家、自治區、呼和浩特經濟增速趨勢圖

通過上述2001-2011年期間呼和浩特經濟增長特征分析,針對2013年呼和浩特經濟運行面臨的國內外復雜的環境和不確定因素,按照不同環境和政策力度設計可能的情景,存在兩種經濟運行情況:一種情況是2013年GDP增長15%以上的高速增長,其實現概率在70%左右;另一種情況是13%以上的中高速增長,其實現概率在30%左右。

1.高速增長:2013年GDP增長15%左右

世界經濟向好的預期發展,國家“穩增長”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經濟觸底回升態勢明顯,社會投資和消費信心及時提升,中石油、石藥、TCL、創維等大企業達產,工業恢復增長勢頭強勁。在此背景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5%以上的增速;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工業投資回升較快,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28%左右;居民消費預期信心較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在17%以上,2013年GDP增長15%左右。

2.中高速增長:2013年GDP增長13%左右

世界經濟形勢持續疲弱,國內經濟增速回升較慢,呼和浩特工業較2012年溫和回升,消費和投資需求增長平穩。在此背景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3%左右的增速;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25%左右;居民消費預期沒有明顯改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16%左右,2013年GDP增長13%左右。

(二)關于2013年經濟形勢分析

1.國際經濟環境將依然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局面難以根本改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期的“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預計,2013年世界經濟與貿易的增長率可能略高于2012年,其中歐元區經濟有可能擺脫衰退,實現微弱增長。盡管如此,全球總需求依然不足,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放慢到潛在增長率以下,加上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難度增加,世界經濟復蘇進程曲折緩慢, 2013年的國際經濟發展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對外部環境好轉期望不能太高,外需低迷態勢短期內難有大的改觀。

2.國內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經濟面臨下行風險

當前,面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國家制定了“把穩增長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調控目標,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從目前公布的前三季度情況來看,經濟運行出現了諸多積極變化,說明前一階段采取的微調預調措施已經收到一定成效,當前國民經濟運行正在由緩中趨穩到筑底企穩轉變。例如,近期公布的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50.2%,中國制造業PMI在經歷了連續4個月的下滑之后,終以連續兩個月的反彈重新回到了擴張與收縮的50%臨界點之上;工業生產觸底企穩,9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9.2%,比8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9月份消費增長14.2%,比8月提高了1個百分點;1-9月投資累計增長20.5%,比1-8月回升0.3個百分點;9月份出口增長9.9%,比上月回升7.2個百分點。同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認為,2012年我國GDP增長速度略高于7.5%,而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報告預計2012年我國GDP增長速度為7.7%。隨著今年已經出臺的穩增長措施的效果逐漸顯現,2013年中國經濟運行將會延續企穩回升的態勢,中國經濟將實現平穩溫和的增長,國內外多家研究機構預計2013年我國GDP增長率在8%左右,持平或高于2012年的水平。雖然目前經濟增長觸底企穩初現,但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國內外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穩定增長的基礎尚不牢固,2013年中國經濟可能面臨下行的風險。

(三)2013年呼和浩特市經濟發展影響因素

根據上述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結合現階段呼和浩特發展特點,2013年呼和浩特經濟發展既有較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任務艱巨。

(一)有利因素

1.國內經濟觸底企穩,穩定了增長的預期和信心

呼和浩特外部需求擴大,能有力拉動呼和浩特電力、化工等產業的增長,同時也會刺激零售、餐飲、旅游等消費需求增長以及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2.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將繼續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調整經濟結構

從2012年國家經濟運行態勢看,觸底企穩的態勢還不穩固,國家“穩增長”的刺激政策不會退出,將更加注重需求政策與供給政策結合,短期政策與中長期政策結合,增強政策彈性和有效性,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動增長動力轉換和發展方式的實質性轉變。這對呼和浩特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特別是對光伏、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帶來利好,同時也有利于重大項目申報審批工作的推進。

3.自治區保增長措施深入實施

我區已出臺的擴大電價補貼范圍、實施電力綜合政策、建立部分工業產品儲備制度、減輕企業負擔、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鼓勵重大建設項目采購區內生產的原材料和設備、加大財政資金在基礎設施和民生社會事業投資力度等政策措施將會繼續深入實施,對促進呼和浩特經濟發展十分有利。

4.內部發展空間較大,增長動力較強

一是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建設和現代服務業服務區建設進入實施階段,加上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將有效拉動投資需求。二是2013年隨著中石油、TCL和創維等一批重大項目投產的效能有力拉動工業經濟增長。三是呼和浩特作為自治區首府,人口積聚能力強,人口規模不斷擴大,消費升級加快,內部消費需求快速增長,能有力的支撐經濟增長。

(二)不利因素

一是國際國內經濟增長還存在下行風險,可能對呼和浩特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的影響。二是土地、水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對產業發展制約力度加大,特別是水資源和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會更加突出。三是原材料、人力、物流等要素成本持續攀升,造成企業利潤下滑,企業投資意愿不強。

(三)實現“雙保”及2013年目標的支撐措施

1.大動作的帶動作用

圍繞著推進城鎮化,首府今年以來,力推四大動作:其一是城南打造100平方公里的工業新區,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發展開辟新空間;其二是在城東全面啟動白塔機場遷建工作,為城市新區發展釋放100平方公里的新空間;其三是在城北實施15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南坡生態保護治理工程,打造首府生態長廊;其四是在新機場周邊,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空港產業區,打造航空經濟產業鏈。這四項重點工程及其配套的交通軌道工程的實施,將會產生非常大的投資,對實現保增長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

2.大項目的推動作用

為補足工業短板,首府實施了重大項目帶動工程。截至目前,今年重點推動的36個重大項目中,中國電信等三大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中石油500萬噸煉油、銀宏肝細胞生物、TCL、創維年產300萬臺液晶電視模組整機一體化、大唐電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新型光伏材料及應用技術、香港浩源碳纖維合成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其中,中石油500萬噸煉油、TCL、創維各年產300萬臺液晶電視模組整機一體化、大唐電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香港浩源碳纖維合成項目已竣工投產。

3.大產業的促動作用

篇(8)

1.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1.1 全球經濟整體呈緩慢增長趨勢

2016年,全球經濟形勢仍然復雜。金融危機八年后,全球經濟依舊疲軟,全球經濟的核心問題已由增長問題轉變為發展問題,全球經濟的未來,已不再決于寬松和刺激政策,而取決于通過生產效率的改善提升全要素生產率。IMF年內三次調降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當前2016年預期增速僅為3.1%,不僅低于1980-2015年的歷史均值3.5%,還低于2008-2015年的危機均值3.3%。全球經濟的希望,在于全球宏^政策從短期危機應對向中長期經濟治理的加速轉變;未來,美、中、歐“三極”的結構性改革進程將對全球經濟的中長期前景起決定性作用,IMF預計2017年增長3.4%。整體而言,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

發達經濟體:美國減緩,英國”退歐”,日本乏力。

――美國2016年增長的預測從7月的2.2%下調到當前的1.6%,原因是商業投資疲軟和貨物庫存積累減速導致上半年增長表現不佳。隨著能源價格下跌和美元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逐漸消退,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很可能加快到2.2%。

――歐元區經濟預計2016年將增長1.7%,2017年為1.5%,而2015年則為2.0%。英國6月“退歐”公投之后的不確定性將對投資者的信心產生不利影響,增長預計將從2015年的2.2%放緩到2017年1.1%。

――日本的增長仍將乏力,預計2016年的增長率為0.5%,2017年為0.6%。近期內,政府的支出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支持增長;中期內,人口萎縮將抑制日本經濟增長。

新興市場穩定增長。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六年來將第一次加快,增速將升至4.2%,略高于7月4.1%的預測。新興經濟體2017年預計將增長4.6%。新興市場中,不同國家地區顯著不同,但中國、俄羅斯、印度、印度傳統金磚四國的經濟增長均好于預期,支撐新興市場整體保持相對良好增長。

1.2全球貿易主義抬頭,貿易增速低于經濟增長

2016年,國際市場需求低迷,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抬頭,恐怖襲擊頻發、難民問題和英國脫歐等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全球貿易增速可能將連續五年低于全球經濟增速。WTO的最新貿易展望報告顯示,將2016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從前次預測的2.8%下調至1.7%,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預計2017年全球貿易量增長1.8-3.1%,仍低于世界經濟增速預期。

2.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2016年以來,世界經濟仍處于危機后的深度調整階段,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政府適應引領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良好發展預期,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好于預期,增長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2016年經濟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2.1國民經濟運行平穩,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產業結構優化,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升。初步核算,2016年前三季度GDP為5299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產業結構調整穩步突進,服務業主導型經濟發展加快,前三季度一、二、三產同比分別增長3.5%、6.1%、7.6%。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52.8%,比重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2.2 進出口降幅總體收窄,但出口壓力增大。

2016年1-11月份,進出口總額23466.73億元,同比下降6.9%,比去年全年收窄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8971.6億元,同比降低7.5%,降幅比去年擴大4.6個百分點;進口14220.8億元,同比降低6.2%,降幅比去年全年收窄7.9個百分點。出口仍面臨較大的壓力。

對一帶一路部分沿線國家出口增長,前三季度對巴基斯坦、俄羅斯、波蘭、孟加拉國和印度出口分別增長14.9%、14%、11.7%、9.6%和7.8%。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前三季度進口鐵礦石7.63億噸,增長9.1%;原油2.84億噸,增長14%;煤1.8億噸,增長15.2%;銅379萬噸,增長11.8%。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外經貿形勢分析”課題組調研,與去年秋季、2016年春季調查結果相比,進入四季度企業出口形勢略有好轉、出口價格和利潤略有回升,但出口形勢仍較為嚴峻,仍只有不足兩成左右的企業出口增長。受訪企業持有的出口訂單略有增加,預計2017年出口形勢略有好轉,但出口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國際市場需求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仍是影響今年出口增長的主要制約因素。

3.國際航運市場形勢分析

3.1集裝箱運輸市場處于歷史低位,上行任存壓力

2016年以來,全球商品貿易量增幅低于預期,保護主義抬頭,集裝箱運輸市場低迷,運價陷入歷史低位,上半年集裝箱船公司全面虧損。進入三季度,集運市場通過多拆解、少交付兩種手段,雙管齊下控制運力過剩局面,供需失衡局面稍獲緩解,同時韓進破產時間也導致運價短期內上漲,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2016年11月25日上漲到777.13點,比4月29日最低點632.36點上漲了22.8 %。

總體來看,集裝箱運輸市場仍面臨較大的上行壓力,今后集裝箱運輸市場回暖有賴于全球貿易的復蘇和集裝箱供需關系的進一步改善。

3.2干散貨運輸市場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復蘇仍需時間

2016年以來,鐵礦石方面,國內汽車和房地產業火爆導致鋼材需求有所回暖,鋼材價格的持續拉漲使得鋼企效益轉好,盈利面擴大,補庫需求上漲加之傳統旺季因素,鐵礦石進口增速需求不減;煤炭方面,國內煤炭價格上漲和產能限制,國內煤炭供需缺口及價差導致進口量大增。得益于我國進口鋼材、煤炭量價齊升,干散貨船尤其是海岬型船運價大漲,BDI呈F上揚趨勢,11月18日創年內最高1257點,較2月10日最低290點上漲 333.4 %。

但11月中下旬以來,由于前期礦石進口持續增長,中國港口鐵礦石庫存高企,超過1.1億噸,加之冬季為傳統淡季,漲勢面臨考驗,貿易商看淡市場,采購意愿不強,導致海岬型船加速下滑,從而影響BDI出現較大幅度下挫。積極因素是受煤炭、糧食進口持續良好影響,巴拿馬船型運價穩定,對BDI指數起到一定止跌作用。

總體來看,干散貨市場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但市場全面復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同時短期內市場也存在一定的回調壓力。

4.我國港口運營形勢分析

4.12016年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在世界港口中占有絕對優勢(見表1)

4.2全國港口生產形勢平穩,增速較同期有所改善

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有所回升。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18.3億噸,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年同期(與2015年1-11月份增速對比,后同)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沿海港口完成80.81億噸,同比增長3.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內河港口完成37.49億噸,同比增長3.6%,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

外貿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同比回升。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37.62億噸,同比增長4.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3.73億噸,同比增長3.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內河港口完成3.88億噸,同比增長7.7%,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5個百分點。

篇(9)

2015年,擺在吉林省面前的問題是如何用好國家新一輪東北振興政策,沖出當前的壓力與矛盾。

穩工業增長

一直以來,吉林省都是一個高度依賴工業的省份,然而2014年吉林省的工業增速下降較大,工業企業市場疲弱,這直接加劇了吉林省經濟中低速運行的局面。

根據吉林省社科院的統計,2014年,吉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492.93億元,同比增長6.6%,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4位,比遼寧省低1.8個百分點,比黑龍江省高3.7個百分點。

據了解,2014年,吉林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累計下降0.9%,當月指數已經連續32個月處于水平線以下。重點監測的50種大宗工業產品價格同比12升1平37降。重點產品產量下降。2014年,重點監測的百種(實際105種)大宗工業產品產量同比45正60負,呈庫存高企態勢。吉林省社科院預計,2015年吉林省工業企業仍受成本上升、資金偏緊等因素影響,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增量仍顯不足。

可以說,對于吉林省經濟而言,工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決定作用。吉林省社科院軟科學研究所所長丁曉燕對記者表示,雖然說過去吉林省的轉型成效已經很明顯了,不再是以資源型產業為依托的地區,但是轉型中還是存在著工業路徑依賴的現象,比如轉型的方向往往會選擇發展鋼鐵、冶金等重化工型的企業。

丁曉燕稱,長期以來東北三省都是以重化工業為經濟增長的基礎,自然轉型的思維又繼續落在了重化工業方面,而重化工業對于宏觀經濟環境的依賴性比較大,如果經濟不景氣,很多項目無法展開,那么工業增速的下降就比較快,這又進一步加劇了經濟不景氣的狀態。

丁曉燕認為,下一步吉林省擴大經濟增長點的努力還是要著眼于工業,畢竟工業占吉林省經濟的比重非常大。她認為,要把工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的主陣地,尋找重大項目,培育工業創新增長點,例如汽車工業、軌道客車等,加大自主研發的力度。

同時,針對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等傳統支柱產業中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問題,丁曉燕認為,應該實行扶持政策與結構調整掛鉤,支持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加快脫困轉型;強化污染排放控制,倒逼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擴充先進產能;設立過橋資金池,切斷連環擔保鏈,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最大限度降低傳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下拉影響。

強創新驅動

在丁曉燕看來,吉林省經濟的創新還是離不開工業的驅動,應該加大汽車工業、軌道客車等的自主研發力度。同時她認為,應緊緊抓住科技創新與經濟相結合,即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過程中也要引入一些創新型的科技產業。

吉林省社科院在關于《2014-2015年吉林省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的報告中研究稱,在“互聯網+”的時代大背景之下,要加快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一是加強政府引導,進一步推動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提高云計算、大數據、電商對產業的滲透能力,帶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發展,尤其是支持利用電子商務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加快生產流程創新。

二是結合高精尖的產業構建,推進實施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培育典型示范企業,提升產品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水平。建立大數據服務等專項,以智能移動為龍頭,以大數據應用為核心,孵化創新性產業。在無線傳輸、海量數據智能化搜索、高端工業軟件、移動智能終端軟件等關鍵技術和產品領域取得突破。

三是搭建平臺,積極推動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加快互聯網與農業融合發展,應用“可追溯”技術,增強農產品信息透明度。加快互聯網與服務業融合發展,開展物聯網試點。推進“智慧吉林”建設,擴大在智慧政務、智慧民生等領域的應用服務。在現有政務云、創新云、健康云等示范項目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云計算在環保、交通、健康和經濟等方面的示范應用。

同時在政策層面,上述報告指出應該深化財政科技計劃和資金管理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科技創新項目和資金分配、評價成果機制,探索通過金融支持、創投引導、風險補償等方式促進科技創新,完善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服務機制。推動科技體制改革,以市場導向為主、政府引導為輔,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試點。

二、三產加速

當前吉林省的經濟形勢地區間分化得比較嚴重,有地區甚至可能會呈現出負增長的局面。對此,丁曉燕表示,吉林省下一步除了要穩工業增長,同時還要加大服務業的發展力度。“要把發展服務業作為彌補短板和擴大消費的主攻方向。加快發展旅游、快遞、流通、電子商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業等服務業領域,促進新的消費熱點和服務業增長點加快形成。著力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投資增長、消費擴大、民生改善。”

丁曉燕稱,現在金融服務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但是前景尚不明朗,而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更加劇了金融服務業的壓力。對此,她認為,關鍵是要優化金融生態,創新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實施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調動金融機構貸款積極性。清理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落實小微企業稅收政策,有效激發企業活力。“當前吉林省應該加快各類要素市場發展。依靠多種渠道拓展債券融資,爭取發行項目收益債券、可續期債券。”

篇(10)

一、一季度本市民營經濟運行特點

1、“營改增”試點的積極效應進一步顯現

隨著納入試點的企業數量進一步增多,“營改增”對本市試點范圍內的現代服務業企業的減負效應更加明顯。據對本市部分新興行業民營企業的調研顯示,“營改增”為現代服務業企業節省了稅收支出,如易貿投資集團實施“營改增”后,一季度稅負減少了10%。作為首個試點地區,本市“營改增”的先試先行為民營物流服務企業開拓全國市場帶來優勢。如新躍物流運營的中小型物流企業公共服務與管理平臺“物流匯”中的民營物流企業,憑借本市國稅地稅合一的特點及稅務操作規范的優勢引入大量外省市客戶,促使營業收入快速增長。一季度,“物流匯”中近1900家小微物流企業的營業額顯著增長20%以上。

2、商業服務業運行基本平穩,對外貿易逆勢增長

一季度,民營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417.19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低于全市0.6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2447.58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商品零售額368.19億元,同比增長5.6%(全市為6%);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大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9.73億元,同比下降4.9%。受公務消費縮減等因素影響,行業利潤分化明顯。一季度,民營大型批發零售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5.8%,而民營大型住宿餐飲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9.6%。此外,運輸郵政業實現營業收入415.18億元,同比增長1.6%;利潤總額32.01億元,同比增長1.1%。

對外貿易方面,與全市外貿恢復勢頭較弱相比,民營企業進出口貿易呈現逆勢增長態勢。一季度,實現進出口總額166.88億美元,同比增長8.6%;而同期全市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2%,其中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分別下降14.5%和0.4%。從所有制類型看,民營企業外貿總額的95.5%由私營企業貢獻,一季度私營企業實現進出口總額159.34億美元,同比增長9.3%。從貿易方式看,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出口拉動本市民營企業出口增長7.1個百分點,而加工貿易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為-1.3個百分點。從地區看,歐元區、美國、日本三大經濟體為本市民營企業最大的貿易伙伴。從主要商品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為本市民營企業最重要的進出口大類商品。出口方面,在機械設備、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產品出口快速增長的帶動下,一季度私營企業兩大類商品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1.7%和39.4%(全市企業分別為增長3.4%和9.1%)。進口方面,電器及電子產品、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產品帶動兩大類商品進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5.0%和75.5%(全市企業分別為下降4.9%和增長0.7%)。

從市工商聯對本市民營中小微型企業一季度經營情況的抽樣調查看,187家服務業企業中,超過半數企業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加,持平和減少的分別為21%和27%。對于企業經營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有65%和30%的企業分別認為是勞動力成本增加和原材料價格上漲,28%的企業認為國內市場需求減少,21%的企業認為融資困難加劇。利潤方面,服務業企業略好于制造業企業,有41%的企業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加,而持平和減少的分別為22%和37%。

3、民營工業生產小幅回升,但回升幅度低于全市

在全市工業經濟形勢開局良好預期的帶動下,一季度民營工業生產實現回升,民營經濟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85.6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去年全年為同比下降2.1%),但增速慢于全市工業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從效益完成指標看,本市民營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出現回升,上繳稅金保持增長,但同期盈利狀況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一季度,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992.63億元,同比增長4.3%,上繳稅金31.38億元,同比增長13.9%,民營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上繳稅金的增速均快于全市0.6個百分點;而實現利潤總額僅30.71億元,同比降低12.6%,同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達到7.1%。可見,成本上升對本市民營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情況產生較大影響。

據市工商聯的一季度中小微型企業經營情況抽樣調查顯示,217家制造業企業中,約半數企業表示今年一季度新增訂單金額、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加,反映制造業產品的市場需求正在逐步回暖。成本方面,認為人均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繳稅金總額、融資成本同比增加的企業分別有86%、63%、44%和34%,這也與上述統計數據相互印證,表明用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已成為阻礙民營制造業企業經營發展的普遍問題。另外,約1/3的企業表示流動資金趨于緊張。效益方面,有37%的企業表示凈利潤同比增加,而24%、40%的企業分別表示凈利潤同比持平或減少。

4、民營投資增速加快,但投資領域不夠平衡

一季度,本市完成民營投資339.25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3.9%,占比較去年全年提高了4.4個百分點。民營投資中,房地產投資246.12億元,占比由去年的63.6%擴大到72.5%;工業投資64.48億元,占民營投資的19.0%,占比較去年下降4.9個百分比。

從投資增速看,一季度,本市民營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16.2%,增速快于去年全年7.2個百分點,快于本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9個百分點。民營投資中,私營企業投資同比增長較快,達到22%,僅次于外商和港澳臺投資(22.8%)。投資領域方面,一季度兩大投資“一升一降”。民營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30.4%,增速快于全市房地產投資11.7個百分點。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深化,民營工業投資持續下降,一季度同比下降6.6%,降幅小于全市工業投資2.8個百分點。

篇(11)

1.全力招引優質項目。招商引資是全鎮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將堅持全力以赴抓招商,始終不渝抓項目,主動出擊,帶頭招商,積極捕捉信息,努力尋找商機。同時圍繞重點億元項目信息,加大梳理、甄別、洽談力度,積極開展招商選資,力爭招引一批投資強度大、技術含量高、帶動輻射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和稅源性項目,確保所招項目貨真價實、低碳環保,全年確保完成工業億元項目1個以上,全鎮確保完成10個一、二、三產項目。

2.強勢推進項目建設。對己簽約項目和在建項目,重點抓好項目的開工、竣工和投產,嚴把項目開工時間、建設進度、完成時限、投入規模、產出效益等關鍵環節和指標。進一步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書,堅持跟蹤督查,考核引導,倒逼工期,強勢推進,確保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投產、快達效。

3.突出項目包保服務。完善黨政領導掛聯項目服務制度,一個項目明確一名黨政負責人、一個機關部門、一名中層干部和一名工作人員的“四個一”跟蹤服務機制,實行一站式、保姆式、全天候服務。堅持深入項目現場,深入建設工地,在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問題,全力化解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各種要素制約,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提供最快捷、最優質的服務。

二、以掛聯指導為抓手,扎實推進工業上臺階

1.堅持分類指導。強化企業運行監測分析,按行業、按規模、按質態對全鎮企業進行有效歸類,健全一企一檔。全面落實掛聯企業“六個一”要求,確保每周調研走訪企業一家,每月召開一次工業座談會,每季召開一次經濟形勢分析會,切實幫助企業研究對策,解決問題,助推企業加快發展,確保按序時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2.堅持培大育強。規模企業是全鎮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我將把企業培大育強作為工作的主攻方向,出臺扶持政策,有重點、有目的地培植一批市場開拓型、科技創新型、要素集約型等示范企業。積極引導富德泰安、康鵬、江北研磨等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努力提升橋頭工業經濟總量。全年培植億元以上企業1家,規模企業15家以上,完成全部工業納稅銷售11.5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

3.堅持科技創新。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引導企業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加快新品開發,加大市場開拓力度,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積極鼓勵康鵬、大華、祥生新能源、興順等企業申報專利、高新技術產品、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型企業等項目,做響品牌,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全年完成產學研合作項目2個,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家,申請專利100件,其中發明專利10件,新增注冊商標1件。

三、以重點工作為核心,切實提高群眾滿意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美女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久| 永久看一二三四线| 兽皇videos极品另类| 色猫咪av在线网址| 国产成人无码av| h视频在线免费看| 国产精品第一页第一页| 99热这里有精品| 女人被男人狂躁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23页| 无遮挡全彩口工h全彩|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欧美jlzz18性欧美| 亚洲性图第一页|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女人与狥交下配a级正在播放|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 毛片毛片免费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不卡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含羞草实验研究所入口免费网站直接进入 | 在线观看www日本免费网站| jizzjizz成熟丰满舒服|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性欧美hd调教|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播放|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东北女人下面痒大叫|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国语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内射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又粗又长又爽又大硬又黄|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3D| 四库影院永久在线精品| 美女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