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平面設計標準教程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中圖分類號:TU20 文獻標識碼:A
一、節能設計中的主要問題
1節能初步設計總平面要求
圖中應準確表達建筑物的主要朝向和平面外輪廓線,標明設計建筑物所在地的風向圖。總圖中應說明建筑密度指標,應清楚表達(建筑)場地中的綠地、硬質鋪地、道路及水域布置關系。建筑單(群)體的布置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的描述(通過計算模擬分析)。
2節能初步設計需要控制的問題
建筑朝向——主要朝向宜為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東西向宜采取遮陽、導風措施。建筑間距——確定最小間距,經日照分析,符合日照標準要求。自然通風——充分利用主立面,開口迎向夏季主導風向, 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利于自然通風的順暢。立體綠化系統—采用地面綠化、空中綠化、屋頂花園立體等綠化系統, 提高綠地率和綠化率,可起到遮陽、降溫、導風的作用,對節能有利。建筑總平面布局和建筑物內部的平面設計,應合理確定冷熱源和風機機房的位置,盡可能縮短冷、熱水系統和風系統的輸送距離。
3節能施工圖設計注意環節
(1)居住建筑
進行建筑的體形系數計算,檢查其結果是否符合節能設計標準規定;進行建筑物每個朝向的窗墻比計算,檢查其結果是否符合節能設計標準規定;設計建筑外墻的遮陽措施及裝置;控制建筑外窗及陽臺門的氣密性等級;進行圍護結構東、西墻和屋面的隔熱計算,使其滿足《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的相關要求; 設計圍護結構各部位(屋頂、外墻、外門窗、分戶墻和樓板、底部自然通風的架空樓板、戶門)選用的材料及厚度、構造層次。說明所選用材料的修正系數取值,并計算其傳熱系數K 值和熱惰性指標D,檢查結果是否符合節能設計標準規定;綜合各項指標,判斷其結果是否符合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當各部分傳熱系數和熱惰性指標不能完全滿足規定限值時, 需進行綜合計算判斷(權衡計算),直到達標為止;制作和填寫居住建筑節能設計審查備案登記表和節能計算書。
(2)公共建筑
進行建筑每個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墻)墻面積比計算,檢查其結果是否符合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當窗(包括透明幕墻)墻面積比小于0.4 時,檢查其所選用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見光透射比是否符合建筑節能標準規定;設計建筑的遮陽措施部位和形式,計算建筑外窗的遮陽系數;計算建筑外窗的可開啟面積,檢查其結果是否符合節能設計標準規定;計算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檢查其結果是否符合節能設計標準規定;控制建筑外窗、透明幕墻的氣密性等級,并應符合節能設計標準規定;進行圍護結構東、西墻和屋面的隔熱計算,使其滿足《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的相關要求;設計建筑圍護結構各部位:屋面(包括透明部分)外墻、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板、外窗(包括透明幕墻) 等所選用的材料及其厚度、構造層次,說明所選材料的修正系數取值,并計算其傳熱系數,檢查其結果是否符合節能設計標準規定;當規定性指標不能滿足《<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廣東省實施細則》要求時,應進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或采用性能化指標判斷;制作和填寫公共建筑節能設計審查備案登記表和節能計算書。
(3)暖通空調
元式空氣調節機組作為冷熱源設備時,應控制其能效比。(在設備表中明確);采用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時,應控制其制冷和制熱性能系數。(在設備表中明確); 采用空氣源熱泵機組和風冷空調器時,應配合建筑等專業,合理設置室外機位置,滿足節能設計標準要求;設置集中采暖,集中空氣調節系統或戶式集中空氣調節系統時,按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執行; 采用集中采暖,空調系統時,應設計分戶熱(冷)量計量裝置;控制鍋爐的額定熱效率,蒸汽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在額定工況下的性能系數,單元式空氣調節機組在名義制冷工況下的能效比,溴化鋰吸收式冷水和直燃式冷(溫)水機組在名義工況下的性能參數。(在設備表中明確);宜采用熱回收措施;宜采用全新風運行措施。
(4)電氣
配變電所設置:變電所的設置位置宜處在負荷中心;變壓器選擇:合理確定變壓器的能耗、接線方式、臺數選擇、變壓器負荷率、季節性負荷或專用負荷的調節措施等;供電電纜選擇:優化電纜截面的選擇、敷設路徑走向等;功率因數補償:確定功率因數補償中補償方式(就地或變電所集中補償、就地和變電所集中相結合補償、三相電容器補償或單相電容器補償、補償控制方式等),補償后的功率因數值;控制主要場所的照度標準; 控制主要場所的功率密度值;優化公共場所和主要功能房間的照明控制方式(定時開關、調光開關、光電自動控制器、節電控制器、限電器、電子控制門鎖節電器以及照明自控管理系統等);充分利用天然光(隨室外天然光的變化自動調節人工照明照度、利用各種導光和反光裝置將天然光引入室內進行照明、利用太陽能作為照明能源等)。
二、建筑節能設計中問題的處理措施
(1)導熱系數“λ”和蓄熱系數“s”的修正系數。近年來,隨著建筑節能工作的不斷推進,強調必須要考慮導熱系數λ 和蓄熱系數s 的修正系數, 需進行修正主要是考慮在建筑節能構造中保溫材料的工作狀態與實驗室測得的數據時的工作狀態是不同的。如在屋面構造中保溫材料因施工荷載等因素會使其受力,產生壓縮變形,密度增加,厚度減少,自然保溫效果要打折扣,所以一定要乘以“修正系數”才能較正確的反映其實際的保溫效果。
(2)屋面、墻面反射系數的取值。屋面、墻面節能構造的面層其粗糙度、色彩的深淺,對太陽光直射或漫射時的吸收和反射能力都會直接影響屋面節能構造的效果,所以要采用屋面反射系數“ρ”的取值來對其進行調整。
(3)隔熱屋面。這種屋面在夏熱冬暖地區是經常采用的一種屋面節能技術, 在這類地區一味加厚保溫層的厚度,在投入與產出方面不是成比例增長的,繪出的線形不是一根直線而是一根拋物線,是不經濟的節能方案。而采用架空板與保溫屋面組合的屋面節能技術,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架空板形成通風的架空層,把屋面的輻射熱量大部分帶走了,大大降低了屋面的表面溫度,這樣就減少了保溫層的厚度。
(4)正置或倒置保溫屋面。這是工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種屋面節能技術,究竟采用正置還是倒置按選用的保溫材料來決定。只有當保溫材料吸水率很小(≤4%),基本不吸水時,并且應具有一定的壓縮強度,才可以采用倒置保溫屋面。目前一般大部分采用擠塑板(XPS)做保溫層,該保溫材料就適宜采用倒置保溫屋面, 把保溫層設在防水層的上方,既保護了防水層,又保溫了整個屋面,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屋面面層的處理從建筑節能來考慮應采用淺色屋面,其“ρ”值較小,使得屋面總熱阻值也會要求小些,可減少保溫層的厚度。結合工程實踐,采用正置法保溫屋面,上人屋面的面層宜采用淺色的地磚或鋼筋砼剛性防水面層,不上人屋面宜選用貼有鋁箔保護層的各類防水卷材。
結語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倡導節約能源和可持續發展,建筑節能型建筑已成為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但建筑節能從理念到實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從設計上整體把控,通過一系列節能設計手段, 提高項目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時也需要在設計審查環節控制節能方向和指標,并在施工過程中落實節能理念,保證質量,才能真正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2《室內設計施工圖》課程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設計思路
(1)以崗位能力為指導思想。課程的設計以培養室內工程制圖、識圖及繪圖能力為主線,以典型工作過程的各項要素為基礎,以行業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采取產學結合的方式,培養崗位具有崗位核心能力的知識技能型藝術創作者。基于典型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設計,提供了解決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結構的重構思路和方法。(2)職業教育目的的針對性與實用性。職業教育目的是有效地培養職業能力,其課程體系應與工作過程對應起來。[3]由于職業教育目標指向職業能力的養成,以“必需、夠用”為度,才有針對性增強學生的動手和適應社會能力,更加突出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特點。(3)以項目教學為載體。項目以改革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培養應用技術能力為主線,將“教、學、做”以及施工圖制作的教學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融合一體,突破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培養能力為主。教學內容設計突破傳統學科系統,以實際項目為載體,以室內設計的工作流程為主線,將學科體系課程轉變為典型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項目,掌握了每個任務或項目也就熟悉了崗位的各個環節。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4)結合工作過程,重組教學。教學采用工學模式,將教學內容與設計公司、施工公司、學校工作室的“工作”相結合。首先以崗位職業資格為標準,以實際工作崗位任務為載體組建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完成整個工作過程的教學活動程序。也就是“典型工作任務”貫穿整個課程過程,貫穿于工作過程的工作知識,是在實踐過程中提煉出來的,是課程完成任務的需要。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兩者有機結合,不但可以很快使學生適應將來的就業工作崗位,還可以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5)利用新媒體新資源。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合理使用網絡課程資源。依托校園網絡教學平臺,對《室內設計施工圖》課程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全面開發提供學生自主學習和作為教師輔助教學的網絡課程,包括以室內設計制圖、室內設計有關知識和AutoCAD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為模塊的開放式,基礎網絡視頻教程、教學錄像、課件庫、案例庫和試題庫等。充分利用網絡的交互功能和反饋功能設置“討論學習”“輔導答疑”“在線測試”等模塊,實現教與學的實時或非實時的交互和協作,最終完成《室內設計施工圖》網絡課程的學習資源設計、交互與協作設計、學習評價設計,并應用于該課程的日常教學工作。
專版版面一般是針對一個主題連續進行報道,有時間空間的連續性、前后的連貫性,專題是對于某個具有時效性、重大意義的事件或活動進行全面的詮釋。而報紙傳播的時效性、閱讀人群的習慣等特點也決定了專版的設計系統化,更容易形成整體形象,達到宣傳的效果。系統化設計是建立在嚴格的體系之下的,即現代設計的思想體系,有科學的傳播基礎、準確的設計標準、明確的設計效果。
版面設計規范化始于1692年法國成立的管理印刷的皇家特別委員會,其設計的原則是科學的、合理的,重視功能性的,在一個嚴謹的幾何方格網絡中設計字體的形狀,版面的編排,試驗傳達功能的效能,是世界上最早對字體和版面進行科學試驗的活動。①在較為成熟的版面體系中,以此類設計原則為模板,系統化設計的觀念已經深入到了設計的各個領域。把這種思想運用于報紙的專版中會為其帶來何種新形式?對于報紙的設計有哪些啟迪?筆者將在下文中進行敘述。
一、刊眉設計的延續性
專版的特點一般為針對性強,形式特點趨于整合化,針對特定內容進行設計。而報紙刊眉有指明方向等作用,在整個版面中所占的比例面積一般不宜過大,限定于一個范圍內更易于起到吸引視線的作用。
首先,突出刊眉的視覺吸引力,不局限于簡化的某種形式,運用多種設計手法豐富不同主題的報紙專版設計。例如人民日報的亞運專版設計,刊眉設計運用卡通形象,結合體育活動項目,從字體到造型都與亞運會的主題呼應。形象化的設計使得亞運會的宣傳更加具有親和力,改變了以往以照片為主或文字為主的刊眉形式,使得傳達目的明確,主題突出,尤其體現在對于特定的活動項目進行個性化設計。
其次是刊眉與版面中各部分的呼應。提取刊眉中的形象元素或抽象之后的圖形文字,運用于文章的開始,起到整合篇章結構、延展不同主題內容的作用。主題的要求結合刊眉的形象就形成了內在的連續性。刊眉作為引領版面的重要因素,其設計的方式為不同特點的格局帶來變化空間。刊眉以系統化的方式與版面其他部分結合,抽象元素就擔當了引導讀者、喚起閱讀興趣的角色。同時,作為一個中間元素,起到了連接語境的作用。尤其是專版的連續報道中,刊眉就成為了聯系整個版面的要素。
二、形式結構的連續性
針對專版的需要,版面的形式結構應該具有連續性。連續性也是平衡感的一種表現,在系列版面之間保持某些內在平衡是通過心理或者物理上的有機組合形成的,而方向與重力都是影響平衡的因素。在報紙版面中,點、線、面的位置與相對組合,既是整合的方式,也是形成自身特點的途徑。
整體框架的確定確保了形式結構的穩定性,提取其中一個框架延伸于各個版面,如遵循標題、正文、圖像之間的相對位置不變。延展的過程也是再設計的過程,形式是隨著內容而變化的,其結構的相對穩定是版面形成風格的前提,是一個模板在不同層面的延展。內在的連續性形成形象的整合及系統化,對強化主體形象的塑造及深入有很大幫助。概念或元素幫助整個版面形成鮮明的特點,形在此包括點、線、面及空間中的各個方面組合,也有形象的內在聯系,能代表中心思想的形象會是整個設計的焦點。而形的連續性也是由柵格體系向過渡體系的轉變,也是報紙版面設計的趨勢,由固化的、遵循嚴格形式的設計走向自由化、過渡自然的布局形式。②從嚴格的幾個層次分布到隨機的元素組合是活躍版面氣氛的手段之一,在一個模板格局中,把一些相對固定或重要的元素置于視覺中心的位置,可以使得整個版面穩定而富于變化。
三、版面各元素色彩的連結
色彩是引起版面視覺注目的重要元素,系統化設計應該注重各部分色彩的整合,而不是單純添加色彩。各部分的形式及色彩是附著在系統化的思想中的,就如專版的設計是通過一個核心思想展開的。要素是彼此不同又相互聯系的,就如交通系統中的圖示,起到了引導各個部分合理分配、順利生成整體形象的作用。系統化的色彩也為整個版面系統帶來了連結方式,位于不同位置的色彩可以起到前后呼應、形成整體形象的作用。
色彩也是塑造形象的過程,不同部分的差異要求色彩在統一中求得變化,同時在色系上也要求有類似的形式感。形與色的整合是版面設計面臨的一個課題,整合的方式也決定了色彩的分布,色彩在版面中既呼應又有所區別。如欄目的色彩基調、劃分各個內容分區的彩色線條、文章標題的色彩等都是形成整個版面布局的重要色彩組成部分。專題版面中,這些要素更應該起到整合與變化的作用。
四、標題與圖片的連接性
標題與圖片的連接性也是專版的特定要求,它們可以形成類似于線條的分割性。同時二者之間的連接能夠引起注目,達到視覺中心的效果。天然的界限勝過刻意的劃分,二者的呼應來自意義及視覺兩方面的連接。由一個特定區域過渡到另一個區域的過程是元素間呼應的結果,比如三篇文章分量相當且同時處于一個版面中,采用并列式的處理手段可以使得條目清晰可讀,也突破了常規咬合的版面布局,以形達意的設計是巧妙形成各部分連接的要點。形式在先于內在含義時可以喚起讀者對于內容的進一步理解,通過富有節奏感的文章標題的組合,有效整合整個版面的形式與內容。
標題作為整個版面的要點,其位置決定了讀者的閱讀方式及閱讀順序,要便于讀者全面理解文章主旨、方便閱讀,在突出中心的同時表達各個部分的特點。如文博會的版面中,各篇文章獨立而聯系,順序清晰而有序,水平式構圖的穩定性以及權威感帶給人信賴感。連接性取決于圖文的天然特點,圖片的信息與文章主題之間有緊密聯系,它們的屬性在一個共同的氛圍中營造出一個系統,在體系中的每個要素都是被賦予特定意義的。標題與圖片處于引領視覺及內容的雙重背景中。
五、意義與方法
發現并總結特刊版面設計的視覺規律有利于指導設計師對于相關版面的把握,特定的版面是為達成某個主題服務的。版面形式與內容應相互銜接及互相促進,優秀的報紙版面設計就遵循了這樣的視覺規律,并且做到了整個版面的合理布局。
筆者對于報紙專版版面的設計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注重版面各個要素的組合,包括刊眉、刊尾的形象化設計,刊眉的面積決定著它在整個版面當中的視覺比重。
2.形式結構的連續性有助于形式與內容的整合。特定內容的系統整合性決定了形式結構的連續性,這是設計的中心。通過全面貫通版面的各個部分,形式結構就可以與內容有效融合。
3.標題與圖片連接性的體現依靠內在的聯系性。體現特刊主題,靈活設計版式,充分樹立版面中心,通過標題與圖片的有效結合達成內在的聯系性。
注釋:
①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5:40.
②伊拉姆.美國編排設計教程[M].,譯.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