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金融市場動態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3-0153-02
1 引言
基于核估計的歷史模擬法是標準歷史模擬法的改進,它給出了可以評估VaR精度的標準誤差信息,即VAR準確性下降的原因――模型原因或市場條件變化原因,并克服了樣本容量選取困難等缺。其本質是對標準歷史模擬法中直方圖的推廣,給出平滑形式的概率密度估計。
關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Beta系數的時變性已經有很多文獻討論過,盡管單因數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經歷近20年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是就刻畫預期收益率的截面特性而言,多因素模型被證明比其更符合經驗數據。國外Swhwert and Seguin利用單因素模型得到時變的Beta值,他們發現均值調整收益與公司規模有關,若考慮到收益誤差的異方差性,相關性更加明顯。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若要求出某種股票在均衡情況下的收益,必須了解其風險指標,即Beta系數值。如果根據該種股票收益和市場組合收益的歷史數據,則我們就可以由如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rit+ai+βirmt+εi(其中rit和rmt分別是第i支股票收益率和市場組合收益率)求出Beta值。通常根據Beta的值可以將證券進行分類,我們將貝塔值大于1的證券稱為進取型證券,在牛市時,這樣的證券價格上升速度比整個市場價格上升更快,而在熊市中,比整個市場的證券價格上升也更迅速;若貝塔值小于1,我們稱其為保守型證券,其收益波動的幅度小于整個市場收益波動的幅度;若貝塔值等于1的證券成為中性證券,就平均值而言他們的價格隨市場變化而波動。 CAPM的一個突出優點在于,它能夠以無風險利率加風險益價的簡單方式來估計出特定的股票(股票組合)一個時期的預期回報率。在實際的金融市場中Beta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表現出相當的不穩定性。如果股票的系統風險增加,Beta也會增加,如果系統風險降低,則貝塔值將減少。另外,公司的財務和運營決策也會改變公司股票的Beta值,因此要保持其值不變和穩定,是不可能的,用帶時變性的參數模型來改進單一的CAPM是合理的。為此,本文主要對CAPM模型進行改進,考慮Beta的時變性和隨機性。
2 模型及算法理論介紹
(1)金融市場風險值(VAR)測量的算法理論過程。
本文選取高斯核即標準正態分布密度函數作為損益的概率密度估計。概率密度函數的核估計表示為:
f^(x)=1nh∑ni=1kx-xihj
其中,n是樣本容量,h是窗寬,k(x)=12πe-x22。
根據核估計窗寬最佳選擇理論:h過大會引起過度平滑,偏誤較大,但是估計的方差卻好。而h過小會引起光滑不足,方差過大,但是偏誤卻好。因此窗寬的選取應兼顧偏誤和估計量方差,具體說h選取應該使誤差平方的期望值達到最小,即極小化:
E(f^h(x)-f(x))2=(Ef^h(x)-f(x))2+Var(f^h(x))
可以證明在一般正則條件下,上式極小化的任何h取值一定與n-15成正比。比例因子依賴于數據的真實分布。通過計算的最佳窗寬為:
h=1.059σn-15,其中n是樣本容量,σ是樣本標準差;
(2)根據高斯核密度估計計算市場風險值
由核密度估計算,第j次序統計量的密度函數,
gj(x)=n!j!(n-j)!f(x)F(x)j-1(1-F(X)n-j)
其中,f(x)=1nh∑ni=1k(x-xih),F(xi)=∑im=1f(xm)
其均值就是市場風險值,從估計的標準誤差,可以給出市場風險值的置信區間。
3 金融市場風險動態分析
假若時變系數B滿足如下方程:
B(t)的平均值是Mb=0.51850935186693。根據分類商業類證券可認為是保守型證券,從圖中也可以看出貝塔值并不穩定,而是隨時間無規律擺動。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12)02-0007-06
Dynamic Correlation Studies on Physical Assets and Financial Asset Market in China
――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VAR-DCC-MVGARCH Model
LI Hong-xia, FU Qiang
(College of Economy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China)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sset makets have long been unresolved issues in the finance literature. By constructing the VAR-DCC-MVGARCH model and adopting the weekly data between July 2005 and March 2011, this paper studies mean spillover effects and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s among oil, gold, interest rate, exchange rate and stock markets in China. Ou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re are uni-directional relations of mean spillover effect from interest rate to exchange rate, oil to exchange rate,gold to interest rate and gold to oil, while the mean spillover effect between gold and stock markets is bi-directional.Additionally, the correlations of volatility are time-varying in all the cases,and there exist significiantly neg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ock and interest rate, 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 oil and exchange rate, and gold and exchange rate.Meantime,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s are founded between stock and oil, stock and gold, interest rate and gold, and oil and gold. Finally, we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Key words:mean spillover;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MVGARCH model
1 引言
資產市場間收益和波動的關聯性分析是資產定價及投資組合理論的重要基礎。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Granger因果檢驗、協整方法和GARCH模型簇等計量手段的廣泛應用,資產間溢出效應和相關性檢驗成為了持續研究熱點??傮w而言,國內外現有文獻大多關注了兩種資產市場間的相互關聯,大體可歸納為三類研究重點:
其一,股票市場、利率和匯率之間的相關性。這可劃分為三個研究主題:(1)股票與匯率。在國外金融文獻中,匯率和股票之間的關系一直是懸而未決的話題。Smith[1]和Dominguez & Tesar[2]等發現匯率對于股價存在正向影響,Solnik[3]和Kim[4]揭示出股價和匯率間存在一個強烈的負相關,而Nieh & Lee[5]卻認為匯率改變和組合股票收益率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我國在2005年7月21日進行匯率改革后,國內關于股票與匯率市場的實證研究工作主要有張兵等[6]、鄧等[7]、朱新蓉等[8]、陳國進等[9]。盡管采用了不同的計量方法,但這些文獻大體認為我國僅存在匯率到股票的單向因果關系,并且匯率與股指的收益和波動性之間存在負向關聯關系,即人民幣升值伴隨著股價上升。(2)股票與利率。實際上,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證研究結果上,股價與利率的關系也存在著較大爭議。一方面,根據股價現值理論和資產選擇理論,股價與貼現率之間表現為負相關。Rigobon & Sack[10]的實證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理論觀點,即美國股指對貨幣政策具有明顯的負向反應,短期利率上升導致了標準普爾500 指數的下降。蔣振聲等[11]也認為我國股指與利率之間表現為負向聯動關系,但由于我國股市的非理和市場分割現象等原因,我國僅存在從股指到利率的單向專遞關系。另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12]、孫華妤等[13]和梁爽[14]均認為,由于存在利率對股價的所謂“指示器效應”,利率上調意味著經濟增長,將會引起股市上漲,因此利率與股市間呈現出正相關關系。(3)匯率與利率。盡管利率平價理論清晰地闡述了兩國利率差異對匯率的決定,但許多關于匯率和利率關系的實證結果卻存在較大差異。So[15]認為,在收益率方面,利率對匯率有顯著影響,但匯率不能夠解釋利率的變化,然而兩者在波動性方面存在密切聯系。Baig & Goldfajn[16]發現,新興市場的匯率波動不能夠由利率的變化所解釋。同樣,國內對于我國匯率與利率之間的關系方面也未能得出一致結果。趙華[17]的研究結果表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和利率之間既不存在價格溢出效應也不存在波動溢出效應。趙天榮等[18]卻認為,從長期來看,匯改后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增大能夠穩定利率波動,但短期內人民幣彈性的增大實際上加劇了利率波動。
其二,能源價格與宏觀經濟金融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石油價格對實際經濟的影響是能源經濟領域的主流研究方向,僅有部分學者對石油價格與宏觀經濟金融變量的相互關系方面展開了研究。關于石油價格與股票市場方面,許多工作通常認為油價上升將降低股市收益,比如Aloui & Jammazi[19]和Chen[20]揭示出,油價改變不但決定了股市波動,還同時導致了市場在牛熊市之間的轉換,高油價將更大概率地導致熊市出現。但O’Neil等[21]認為,油價沖擊對石油出口國和進口國的股票市場分別施加了不同影響。我國學者金洪飛等[22]認為,我國股市和國際石油價格之間既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收益率溢出效應,也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波動溢出效應。關于石油價格與匯率變動方面, Lizardo & Mollick[23]認為,油價上升導致了美元相對于凈石油出口國貨幣的貶值。唐海仕等[24]發現,石油價格沖擊在長期導致了我國實際匯率的少量升值。
其三,黃金與其他資產間的相互關系。黃金的避險和價值儲藏功能使得相關文獻主要關注了黃金與股指、匯率和通貨膨脹的相互關系。Sjaastad & Scacciavillani[25]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浮動匯率制度是引起黃金市場不穩定的主要原因。Tully & Lucey[26]發現,美元匯率是影響黃金收益率的唯一因素。Narayan等[27]在石油價格上漲將引起更大通脹壓力的框架下,檢驗了國際黃金與石油期貨市場的相關性,研究表明,投資者購買黃金僅是為了對沖通脹風險,兩個市場間具有雙向的價格預測能力,因而兩個市場都是無效市場。Baur & McDermott[28]揭示出,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期,黃金在大多數發達國家中均表現出相對于股票指數的顯著負向關聯。
綜上,國內外學者在黃金、石油、利率、匯率和股指的相互關系方面,許多工作并沒有一致結論。同時,已有文獻大多僅針對兩種資產展開了相應探討,但也忽略了多市場間的關聯行為。從多市場角度,一個市場的變化會影響其他市場,同時也會受到其他市場的反向影響,因此分別探討兩種資產間的相互關系,并不等于在一個框架內檢驗多種資產所獲得的結果。顯然,后者更為接近現實世界中資產間的真實關系。本文通過構建多元GARCH模型,探討了我國主要風險資產(股票)、具有金融和實物資產屬性的黃金和石油、基礎性宏觀經濟金融變量(利率和匯率)在收益率和波動性上的相互關系。主要的不同和創新之處體現在:(1)相比常用的兩變量VAR模型和DCC-MVGARCH模型而言,五元VAR-DCC-MVGARCH模型能夠同時捕捉五種資產間的主要信息,更為客觀地刻畫出了多市場間的相互作用關系;(2)已有文獻大多采用了日度或者月度交易數據,我們使用了周度數據(數據匹配所導致),研究結果有助于從中頻數據周期角度出發,對現有研究工作提供一種必要的補充和詮釋;(3)添補了國內較少涉及的研究內容,比如,目前沒有發現黃金與石油、石油與利率、黃金與匯率等方面的工作,迄今仍然缺乏利息調整與股市波動的研究主題??傮w而言,本文較為全面地剖析了我國主要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市場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進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已有研究范疇,并且研究結果對于投資者的資產組合構建和監管者的風險管理也提供了必要的參考依據。
2 數據及基本統計特征
2.1 數據來源與處理
3.2 估計結果
根據方程的殘差檢驗結果,標準化殘差和殘差平方序列的Q(28)和Q2(28)統計量均對應較大P值,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關和波動聚集,說明均值和方差方程都是充分合理的。根據表1給出的方差方程和DCC方程的估計結果,α和β參數估計量均在5%水平下顯著,且α+β值接近于1,表明五個變量的波動都具有顯著的持續性;a和b參數估計量均在5%水平下顯著,說明資產間存在明顯的動態相關性,其中a等于0.051表明近期收益率的沖擊(標準化殘差乘積)對相關系數的影響較小,b等于0.824意味著相關性具有較強的持續性特征。
均值方程估計結果揭示出:(1)在不同顯著性水平下,五種收益率序列均受到其自身滯后項的影響。(2)從變量間的相互關系來看,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股票分別受到匯率滯后1期的正向影響和黃金滯后3期的負向影響;匯率受到利率滯后1期和2期、石油滯后2期和3期、黃金滯后2期的影響;利率受到股指滯后3期的正向影響和匯率滯后3期的負向影響,以及黃金滯后1期和3期的負向影響;石油受到匯率滯后3期的負向影響,以及黃金滯后1期的正向影響和滯后2期的負向影響;黃金僅受到股指滯后1期的正向影響。
4 結果的分析與比較
圖1描繪了五個變量的時變條件方差和動態相關系數圖,其中子圖1.1~1.5分別為股指、匯率、利率、石油和黃金的條件方差,其余子圖1.6~1.15則為兩種資產間的動態相關系數。子圖1.1~1.5的時變條件方差顯示出,股指、石油和黃金的條件方差表現為類似的運行軌跡,均呈現出較大時變特征,而匯率與利率的方差隨時間變化較小,大多時期都表現為圍繞零值附近的小幅波動??傮w而言,大約在2007年底至2008年中,五種資產波動的持續性和峰值都表現出顯著增大的態勢,并在2009年以后波動逐漸趨于平緩。
結合圖1及表2,可以看出:
其一,股票、利率和匯率間的相互關系。
(1)股票與匯率。收益方面,股票與匯率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均值溢出效應,同時,波動的動態相關系數在大多數時期圍繞零值進行上下運行(子圖1.6)。本文結果類似Nieh & Lee[5],即我國股票與匯率間既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收益溢出效應,也未能表現出明顯的波動關聯特征。國內已有工作均使用了日交易數據,并認為匯率對股票波動的沖擊僅能在短期成立,比如鄧等[7]認為,匯率對股票的影響僅能持續7天左右。因此,我們使用周度數據的檢驗結果與鄧等[7]也是較為吻合的。
(2)股票與利率。收益方面,股票與利率不存在任何均值溢出效應,同時,波動的動態相關系數主要位于(-0.3,0)的區間范圍 (子圖1.7)。因此,本文在二階矩上與Rigobon & Sack[10]、蔣振聲等[11]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即我國股票與利率間具有負向的波動相關性。
(3)匯率與利率。收益方面,僅存在利率對匯率的單向均值溢出效應,同時,波動的動態相關系數主要震蕩于數值-0.1處(子圖1.10)。顯著不同Baig & Goldfajn[16]和趙華[17],結果非常吻合So[15]和利率平價理論,即利率對匯率具有單向的收益溢出效應,并且兩者在波動上表現為負相關。
其二,石油與宏觀經濟金融變量間的相互關系。
(1)石油與股票和利率。收益方面,石油與股票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均值溢出效應,同時,波動的動態相關系數主要位于(0,0.6)的區間范圍(子圖1.8),表明兩個市場間存在著非常強的波動聯動效應。結果在收益層面相同于金洪飛等[22],但在波動性方面異于該文。我們對此的解釋是,石油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引起了我國股票市場中諸如“中國石油”等大盤股的震蕩加劇,最終帶動了整個股票市場的同向波動,因此石油市場與股票市場之間的波動性呈現出顯著的正向相關。目前,國內關于石油與利率方面的文獻并不多見,我們的結果揭示出,石油與利率間既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收益溢出效應,也未表現出明顯的波動關聯特征(子圖1.13)。
(2)石油與匯率。在石油與匯率關系方面,石油對匯率具有單向均值溢出效應,同時,波動的動態相關系數主要位于(-0.3,-0.1)的區間范圍 (子圖1.11),表現為較為明顯的負相關。在收益層面,我們的結果與大多相關研究成果相吻合,即油價改變能夠影響匯率變動。波動性的負相關主要是,我國匯率改革以來,雖然人民幣對美元一直不斷升值,但央行管制區間的存在使得波動幅度較小,僅在美國次貸危機時期呈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子圖1.2),同時,美元在次貸危機期間頻繁變動于走弱和走強之間[31],由于石油與美元之間具有密切聯系(石油主要以美元標價),這加劇了石油市場的波動。因此,在統計上,人民幣美元匯率的相對穩定和石油價格的頻繁交替改變最終形成了兩者波動間的負向關聯性。
其三,黃金與其他資產間的相互關系。
(1)黃金與股票、利率和石油。收益方面,黃金與股票存在雙向均值溢出效應,黃金對利率和石油則存在單向均值溢出效應,同時,黃金市場與這三個市場間的動態動態相關系數在大多數時期均位于區間(0,0.4)內(子圖1.9、1.14、1.15),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性。盡管我們未能發現關于黃金與利率方面的文獻,但由于黃金正相關于通脹風險,而監管部門往往采取正相關于通脹風險的利率調整措施[32],因此黃金與利率的波動性具有正相關性是符合現實經濟金融活動的。
(2)黃金與匯率。收益方面,黃金與匯率不存在任何均值溢出效應,同時,波動的動態相關系數主要位于(-0.5,0)的區間范圍(子圖1.12),表現為較為明顯的負相關。類似石油與匯率的分析,美元的波動導致了黃金市場波動的加?。?6],因此,人民幣匯率變動與黃金價格改變之間表現為負向的波動關聯性。
5 結束語
本文構建了VAR-DCC-MVGARCH模型,通過采用2005年07月22日至2011年03月11日的周度交易數據,在收益率和波動性上考察了我國石油、黃金、利率、匯率和股票市場間的動態關系,并與已有成果進行了比較和探討。主要結論如下:
(1)收益率方面。利率對匯率、石油對匯率、黃金對利率、黃金對石油存在著單向均值溢出效應,僅在股票與黃金間具有雙向均值溢出效應,其余市場間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溢出效應。
(2)波動性方面。雖然各資產間都具有動態時變特征,但不同資產表現出相異的相關性。在大多數時期,股票與匯率、石油與利率間未能表現為明顯的相關性,股票與利率、匯率與利率、石油與匯率、黃金與匯率間具有負相關性,股票與石油、股票與黃金、黃金與利率、黃金與石油間則呈現出明顯的正向關聯。
本文的經濟和政策含義主要體現在:
微觀上,將使得投資者在有限資金下獲得較優的投資績效。比如,根據本文研究結果,我國股票與利率間、股票與黃金間分別存在著波動性的負向和正向關聯,在僅考慮購買的條件下,構建股票與銀行存款的投資組合將能有效減少投資股票的風險,而構建股票與黃金的投資組合則不能減少投資股票的風險。
宏觀上,將使得我國經濟金融的改革目標更為明確。許多理論與實踐工作均表明,我國股市的成熟度并不高,利率及匯率仍然處于有管制的浮動,這使得各市場間的資源配置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文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比如,在收益率層面,利率與石油均不能在中期(周度)影響股票市場。因此,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目標必然包括,規范和完善我國股票市場,并促進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市場間的一體化協調發展。
參 考 文 獻:
[1]Smith C. Stock markets and the exchange rate:a multicountry approach[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1992, 14(4): 607-629.
[2]Dominguez K, Tesar L. A re-examination of exchange rate exposur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 91(2): 396-399.
[3]Solnik B. Using financial prices to test exchange rate models: a note[J]. Journal of Finance, 1987, 42(1): 141-149.
[4]Kim K. Dollar exchange rate and stock price:evidence from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J].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3, 12(3): 301-313.
[5]Nieh C, Lee C.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 for G-7 countries[J].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1, 41(4): 477-490.
[6]張兵,封思賢,李心丹,等.匯率與股價變動關系:基于匯改后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8,(9):70-81.
[7]鄧,楊朝軍.匯率制度改革后中國股市與匯市關系―人民幣名義匯率與上證綜合指數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9-41.
[8]朱新蓉,朱振元.人民幣匯率波動與中國股票價格報酬之間的相關性―基于2005年至2007年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8,(11):99-107.
[9]陳國進,許德學,陳娟.我國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波動溢出效應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12):109-119.
[10]Rigobon R, Sack B P. 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asset price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04, 51(8): 1553-1575.
[11]蔣振聲,金戈.中國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均衡關系[J].世界經濟,2001,(10):32-35.
[12]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中國股票市場發展與貨幣政策完善[J].金融研究,2002,(4):1-12.
[13]孫華妤,馬躍.中國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的關系[J].經濟研究,2003,(7):44-53.
[14]梁爽.中國貨幣政策與資產價格之間的關系研究[J].經濟科學,2010,(6):59-65.
[15]So R W. Price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between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value of the U.S dollar[J]. Global Finance Journal, 2001, 12(1): 95-107.
[16]Baig T, Goldfajn I. Monetary policy in the aftermath of currency crises:the case of asia[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2, 10: 92-112.
[17]趙華.人民幣匯率與利率之間的價格和波動溢出效應研究[J].金融研究,2007,(3):41-49.
[18]趙天榮,李成.人民幣匯率與利率之間的動態關系―基于VAR-GARCH模型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10,27(2):72-76.
[19]Aloui C, Jammazi R. The effects of crude oil shocks on stock market shifts behaviour: a regime switching approach[J]. Energy Economics, 2009, 31: 789-799.
[20]Chen S S. Do higher oil prices push the stock market into bear territory[J]. Energy Economics, 2010, 32: 490-495.
[21]O’Neil T J, Penm J, Terrell R D. The role of higher oil prices: a case of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J]. Research in Finance, 2008, 24: 287-299.
[22]金洪飛,金犖.石油價格與股票市場的溢出效應―基于中美數據的比較分析[J].金融研究,2008,(2):83-97.
[23]Lizardo R A, Mollick A V. Oil price fluctuations and U.S. dollar exchange rates[J]. Energy Economics, 2010, 32(2): 399-408.
[24]唐海仕,羅新星.石油價格沖擊對我國實際匯率波動的影響程度[J].系統工程,2010,28(6):40-44.[25]Sjaastad L A, Scacciavillani F. The price of gold and the exchange rat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1996, 15(6): 879-897.
[26]Tully E, Lucey B M. A power GARCH examination of the gold market[J].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2007, 21(2): 316-325.
[27]Narayan P K, Narayan S, Zheng X. Gold and oil futures markets: are markets efficient[J]. Applied Energy, 2010, 87: 3299-3303.
[28]Baur D, McDermott T. Is gold a safe haven? International evidence[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0, 34(8): 1886-1898.
[29]Engle R.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a new simple class of multivariate GARCH models[J].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Statistics , 2002, 20(3): 339-350.
3.趙進文,閔捷.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效果非對稱性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5(2).
4.楊紹基.我國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效應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6(2).
5.彭方平.STR模型及我國貨幣政策傳導非線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
6.白靜.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
傳統的投資學教學模式由于教學方式單一、手段落后,長期停留在靜態板書、口頭講解、課堂灌輸上,缺乏模擬實踐手段和實際操作流程的展示,學生無法獲得感性認識,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更多創新型、實用型人才,目前,大多院校都已建立起以多媒體和網絡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學環境。(1)本課程主要面向本科生教學,在理論內容上力求全面、完整,理論體系嚴密,使學生系統接受本課程的理論教育。(2)本課程注重理論分析的力度和深度,重點講授金融投資的基礎理論、運行理論、決策理論和調控理論,涉及金融投資技術、技巧分析時,在理論上也側重于理論方法的闡釋,以期在理論層次上體現出“金融投資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特點和要求。(3)本課程注意與金融相關學科如金融經濟學、金融工程學、風險管理等理論知識以及數理統計方法的交叉融合,使學生形成較合理的知識結構。(4)理論課程注意吸收學科最新成果,特別是關注國內外證券市場的發展動態及最新知識,及時補充到課程教學中,盡可能地將傳統理論與現論進展有機結合起來。(5)精心設計與理論教學的配套案例,運用到教學中。
2.基于行業標準《金融投資學》教學
隨著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以及發展,金融行業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向多元化發展,非常注重金融從業人員的應用能力,注重其對金融市場變化進行決斷的膽識、氣魄和把握機會的能力。金融市場的需求是高校培養人才的導向和目標,因此,作為金融學專業的核心課程《金融投資學》,應該在研究金融行業對人才的真正需求后,增加對多教授理論內容的針對性和實際應用型,培養學生領悟、理解金融市場的能力,從而達到社會需求的目的。
2.1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
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填鴨式教學,即老師在課堂上講授,學生聽,這種講課模式對于《金融投資學》這樣的應用型課程而言,不能達到增強學生應用能力的目的,而應該提倡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師生互動式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方法是對于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作為老師,應該能夠做到對金融市場動態有深刻的關注和了解,試試關注社會經濟新聞熱點,在課堂中經常穿插與理論知識相關的市場動態,形成問題與學生進行探討,引導學生思考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以及改進。對于《金融投資學》的教學案例,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去尋找金融市場自己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形成PPT,在課堂的最后二十分鐘,上臺進行分析。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查閱資料,而且培養了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進行當前事件進行分析的能力,而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2.2進行案例教學
關鍵詞:
金融創新;金融風險管理
一、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就金融創新而言,是指在金融領域中,借助某種方法手段,重新組合金融要素,也或者進行合理化改革,獲取更多經濟利潤、發展機會。金融創新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金融工具、融資方式、支付手段,其已成為金融領域中關鍵性變革之一,其創新的主體并不僅僅是指金融機構,不同類型的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也包含其中,符合新時期金融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可以有效規避金融風險,促使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必須意識到金融創新的重要性。此外,在新形勢下,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日漸深入,不同類型的國外金融紛紛涌入我國金融市場,沖擊著我國金融領域,加上國內經濟市場瞬息萬變,各類金融機構急需要優化完善,導致我國金融行業發展中各類風險頻繁出現,各類風險系數不斷提高。同時,面對競爭日漸激烈的金融市場,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紛紛尋找新的發展機遇,不斷拓展新的業務,但對某些新金融業務并不熟悉,導致其無法順利開展,自身信用也不斷降低,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必須加強金融風險管理,降低各類風險系數,有效防止各類風險頻繁出現,促使多樣化的金融活動順利開展,確保金融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二、金融創新和金融風險管理的有效途徑
第一,注重政府部門金融監管職能的發揮。面對競爭日漸激烈的金融市場,政府部門必須綜合分析多方面影響因素,立足基本國情,充分發揮自身具有的監管職能,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準確把握當下金融監管突破口,科學創新金融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金融風險管理。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要認真履行自身已有的金融監管職能,適當放寬在金融創新方面的限制,確保金融創新有更大的空間,加快金融創新步伐,高度重視違規金融行為,加大對其管理力度,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合理化處罰,確保金融創新有良好的環境,最大化降低金融風險系數,促使一系列金融創新以及風險管理活動順利開展。此外,政府部門要借助自身已有的金融監管職能,大力支持金融行業,圍繞金融市場,不斷開展全新的業務領域,逐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第二,加強信息技術風險管理,構建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在新形勢下,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已被廣泛應用到金融行業中,尤其是業務以及產品創新方面。在應用過程中,金融機構必須加強信息技術風險管理,確保應用其中的信息技術更好地發揮自身多樣化作用,有效降低各類風險發生率。在此過程中,金融機構必須根據自身各方面發展情況,結合極易出現的金融風險,構建全新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明確不同部門以及崗位工作人員職責,有效防止“權、責、利”模糊化,科學開展多樣化的金融活動。金融機構要采用先進的技術,借助信息化手段,構建“科學、合理”的金融風險管理系統,隨時動態監督所開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動,一旦出現風險,及時進行預警提示,便于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存在的隱患問題。在此過程中,金融機構要圍繞金融風險管理體系,準確把握金融動態變化,構建合理化的金融風險預測評估體系,科學預測以及評估出現的金融風險,根據金融風險發生范圍以及危害程度,進行合理化處理,加強金融風險管理,避免金融活動開展中金融風險頻繁出現,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第三,注重金融業國際交流和合作,注重金融創新管理。在新形勢下,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日漸深入,不同類型的經濟實體不斷融入到國際金融市場中,國際金融環境也日漸復雜化,需要在多國作用下,動態控制金融風險。同時,隨著國際間交流日漸頻繁,我國金融業生存發展浪潮中不可避免會和國際金融合作、交流,這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這一背景下,我國需要多層次加強金融業國際交流以及合作,和相關國家政府部門簽訂合理化的合作監管協議,多參與到國際監管組織中,統一金融義務,明確金融監管標準以及準則,根據國際金融市場動態變化,優化完善我國金融業務準則,全方位動態監管金融市場,金融創新的基礎上,加大金融風險管理力度,有效規避金融風險。此外,金融風險管理和金融創新管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多層次加強金融產品、金融制度等創新管理,利用已有的優質資產,科學衍生出全新的產品,豐富金融產品類型,優化創新多樣化股權、債權這類產品,優化金融業開展的業務,促使金融業更好地走上長遠的發展道路,不斷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應對瞬息萬變的國內外金融市場。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必須站在客觀的角度,全方位正確認識金融創新、金融風險管理,要準確把握二者間的關系,注重政府部門金融監管職能的發揮,注重金融業國際交流和合作,注重金融創新管理,加強信息技術風險管理,構建金融風險管理體系等。以此,確保金融業發展有著良好的運營環境,確保一系列金融活動有序開展,金融創新的基礎上,加強金融風險管理,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促使我國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巍.基于金融創新條件下的金融風險管理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25:214-215.
[2]尹麗.后金融危機時代消費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協調發展的邏輯路徑——基于消費金融公司的視角[J].學術論壇,2013,06:152-155+165.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動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世界各國都在抓緊采取措施,提高本國經濟的國際競爭能力,搶占世界經濟的制高點。而貨幣國際化作為金融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決定一個國家在全球市場地位的重要手段。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和綜合國力在改革開放以后都得到了迅速提升,特別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對外經濟貿易的范圍已經擴展到了世界市場。展望未來,在我國經濟實力顯著提升,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國要抓住全球化機遇,實行人民幣“走出去”戰略,走與世界經濟更融合的道路。
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面臨的主要問題
盡管一系列事件集中發生的事實,是向外界宣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正在提速,但是從總體上看,人民幣仍然處于國際化的初級階段,所承擔的各項國際貨幣職能程度上不深,范圍上還十分的有限。同質的商品,特別是涉及大宗初級商品和標準化的中間品貿易,一般使用少數幾種貨幣定價結算,美元是首選貨幣;對于差異性較高的商品,通常傾向于使用出口國貨幣。當前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發展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這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民幣在境外的接受程度,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全面開展。
(一)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大
目前,人民幣的境外需求規模的擴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制約。中國與東盟國家和地區存在貿易逆差,所以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將會增強進口方接納人民幣計價的意愿。但短期的價格因素并不是貿易雙方接受人民幣計價的唯一因素。近年來中國進行人民幣匯改,匯率更加受市場供求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增大。人民幣從2004年開始已經持續升值,2013年4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破6.25關口,創出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
(二)跨境貿易結算缺乏法律支撐
人民幣用于跨境貿易結算給我國監管和政策帶來新的挑戰,發展人民幣跨境貿易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撐,現階段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有待完善。中國人民銀行1984年開始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對政策工具的運用還不成熟,應對經濟變化的相應經驗不足,對世界經濟、金融動態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研究能力還不強。。中國人民銀行于2009年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細則層級、主旨無法一直適應發展的要求,對于出現的新情況、新規則還是不能妥善合理解決。
(三)我國金融市場不發達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市場正在逐漸成熟,外匯管制逐步放松。但我國金融市場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內部存在著制約人民幣國際化的因素。受國內金融業改革的牽制,金融全球一體化進程有待加快,境內金融產品匾乏,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農村市場和城市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現象。完善的金融體系是一個國家的貨幣進行國際范圍流動的重要載體。
二、發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建議
(一)推動人民幣匯改,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人民幣匯率改革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人民幣被用于國際結算后,幣值有了更大范圍的參照標準,利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改革會促進人民幣市場的開放,促使更多境外企業采取人民幣支付結算。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的根本所在。目前人民幣匯率采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人民幣國際化客觀上要求匯率形成機制以市場化為基礎,通過本外幣間供求關系的變化,發現人民幣的真實價格。因此,在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需要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使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區間內上下浮動,打破對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的心理預期。
(二)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加強金融監管建設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使人民幣在境外大量流通,給我國的金融監管帶來新的難題,我國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建設,滿足更高的監管要求。
建立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資金與貨物流的匹配核對,統計、分析、監測跨境收付情況。中央銀行要增強對人民幣與外幣市場聯動的分析、預警及預測能力,根據海外人民幣的規模情況,分析研究調控的渠道和效率,適時調整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提高貨幣政策對市場動態的應對能力。而且要將長期以來以外匯和外匯收支作為監管內容的管理框架轉變為以跨境資金流動為監管內容的管理框架,從制度安排及監管設計上將人民幣的跨境流動以及境外資產負債納入監管監測體系并作為重要的監管內容。
(三)開放中國金融市場,保持金融系統穩定
雖然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成績可喜,但我們仍不能放松,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遠遠不夠,金融體系還有待完善。我國政府應吸取國際經驗,聯系我國實際,推動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等金融市場快速健康發展。建立多層次的市場結構,完善金融市場的總體功能;進一步促進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強化利率的調控作用;規范發展資本市場,穩步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總的來說,我國政府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我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改革,不斷完善我國的金融市場,提高微觀金融主體的競爭實力。這對于保持金融系統的穩定,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
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今天,金融產業的能動效用越發突出,尤其是在經濟轉型升級階段,金融產業甚至成為首要動力。在“一帶一路”戰略實踐中,金融不單單表現在可利用其獨特聯合功能發揮動力效用,還在于其對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有著重要引導效用。在此背景下,如何推進金融創新和發展是社會關注的重點。
1基于“一帶一路”金融創新的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的制定和落實,在國家層面的意義在于穩定區域局勢、妥善轉移國內產能、創造沿線人民福祉。同時,戰略的落實對融資、資金清算及風險管理等有了更高要求,要求國內金融業進行革新,逐步建立國際性金融體系,有助于提升國內金融業的市場化水平,增強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并有助于增強人民幣的匯率彈性,更好地實現國內資本賬戶國際兌換。而對于沿線地區的金融產業而言,戰略落實有助于增強地區金融實力,整合和優化區域金融產業資源,推進金融區域化、一體化發展。
2“一帶一路”下金融創新及發展對策
2.1金融市場方面
一是加快政策性金融發展。因海外投資存在較大風險性,當前大多數商業性金融在海外融資中未能涉足,進而使以政府為支持的政策性成為國內金融對外投資建設初期的主導支持力量,打破了國內企業投資的瓶頸,有效彌補了金融市場空缺。政策性金融有著政府扶持性,對某個行業或商業行為的支持,往往能引導、吸引大量的商業資本參與進來,這會引起資本“虹吸效應”,進而使資本價格發生變化,促進社會對某個產業進行投資,更好地配置金融資源。二是構建多層次健全的資本市場。為更好地契合“一帶一路”建設需求,可嘗試開發和建立針對該戰略的具體投資項目的直接性融資市場,并嘗試把投資項目收益當作參股分紅或債券浮動利率,逐步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三是推進新型金融市場建設?;凇耙粠б宦贰睉鹇缘慕鹑隗w系,構建完善的能聯通供應鏈相關企業的金融服務系統,有助于帶動供應鏈上所有企業對外投資。具體而言,在投融資方面要強化電子網絡平臺建設,利用好“大數據”和“云技術”,為供應鏈上的供應商、投資商、商等參與方提供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在金融服務平臺上,國內外企業不僅可進行融資業務,還可得到綜合性金融服務,比如東道國的行業發展現狀、行業市場動態、產品信息等。
2.2金融機構方面
一是要推進金融機構市場化建設。一方面,重視加快市場化進程,特別是金融信貸機構的市場化,最大限度降低政府政策的影響,基于市場為導向對金融資源合理配置,把相對優勢、稀缺的金融資源分配到有較強投資實力的企業及潛力大的項目上,減少以往競爭力不強、過度投資的項目上,如此確保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另一方面,推進金融機構的創新,更廣泛地吸引社會資本,增加資金資源,讓有投資意愿的企業或個人參與到金融業中,增強社會資金流動性,更好地緩解國內對外投資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是要推進金融機構“一帶一路”沿線布局。在東南亞,特別是在西亞、中東等地區的金融分支機構建設,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專業性,為國內企業的對外投資和“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提供及時、優質的離岸金融服務,主要是投資信息、產業動態、海外融資及上市、資產管理等方面。此外,對外直接投資相應的資金清算服務要求國內金融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布局,同時要和區域內的金融機構積極展開國際性合作,以保障國內投資企業的資金轉移、存儲、結算的時效性、安全性。
2.3金融產品方面
一要推進多元融資產品創新。當前,企業集團化發展和擴張中,逐步出現了直接融資、重組并購等多種需求,這需要有多元化融資產品支持。根據“一帶一路”戰略投資重點,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創新經驗,基于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特征及風險,創新融資產品,主要對標的物收益、開發性貸款、大型設備資產等進行證券化。二要推進風險管理產品創新。一方面,根據“一帶一路”戰略投資活動特性,研發不同風險、期限、保費、保價的投資保險產品,不只是單一由進出口銀行所提供的產品。另一方面,研發與投資企業海外資產保值和風險對沖理財產品及衍生產品,并提供財務咨詢、投資、風險管理等金融服務。三要推進資金結算業務創新。在傳統收付款、賬戶管理等結算產品上,為企業提供投融資管理的多渠道、多產品服務。比如:對向“一帶一路”有關地區投資的企業,金融機構可通過自身掌握的信息、專業知識及專業服務,為有關投資企業在所投資國選擇最為適用的融資方式、購買合適的理財產品,提供財務、投資、金融咨詢等服務。與此同時,自通用產品往個性化產品轉變,以便滿足投資者的個性化結算需求。
3結語
總之,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落實形勢,應在明確金融創新發展意義基礎上,積極推進金融創新。一方面,要發展政策性金融,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同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新型金融市場;另一方面,推進金融機構市場化發展,做好布局,創新金融產品,以滿足“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需求。
作者:倪健惠 單位:河南大學
[參考文獻]
目前利率市場化的主要任務是存貸款利率的進一步市場化。作為銀行資產負債重頭的存貸款利率方面,貸款利率實行下限管理,存款利率實行上限管理。2012年6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放松了金融機構人民幣一般存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范圍——將企業貸款利率浮動下限由基準利率0.9倍放寬至0.8倍;存款利率首次打開上浮區間,允許上浮至基準利率的1.1倍;而此次存貸款利率浮動范圍擴大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核心利率市場化階段。
利率市場化對企業的影響
根據德勤中國利率市場化調查顯示,針對中國企業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所受的影響,我們分析并歸納如下(見圖1):
財務成本呈現不確定性
利率市場化以后,以浮動利率短期融資可能面臨市場利率升高的風險,以固定利率長期融資,可能會面臨融資后市場利率降低的風險,這些都會增加融資成本的不確定性。同時,利率的非預期變化可能對企業資產價值造成不利影響,如利率升高會造成股價下跌,增加股份制企業股權再融資成本,同時抵押資產價值降低還可能減少債務融資規模。而企業自身的實力、資質和信用狀況也會加大融資成本的分化。資質好的企業將會成為各家銀行爭奪的重點客戶,其獲得的貸款也將享受到優惠利率;而資質比較差的企業可能必須支付比現在更高的貸款利息才能獲得貸款。
從不同性質的企業來看,基本上所有的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都認為利率市場化以后他們的貸款成本將下降,這跟中國的金融體制以及金融機構的貸款偏好息息相關。2/3的民營企業則認為他們的貸款利率可能會上升。
伴隨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作為高風險、高成本的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可能會隨之上升,與融資相關的各種附加費用也可能會增加,特別是信息透明度不高、信用評級較低的中小企業。
融資結構優化
利率市場化將會使企業根據市場狀況、自身能力和需求,調整融資結構。首先,企業出于融資成本的考慮,會一定程度遏制對資金的過度需求,更側重于內源性融資。其次,利率市場化將引導企業根據債務期限與資產期限相匹配的原則,調整中短期貸款比重。最后,利率市場化將加大企業直接融資的比例,通過不斷創新的金融衍生品在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以及其他融資渠道獲得長期資金,使融資結構更趨合理。
金融產品和工具日趨創新和復雜化
伴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金融機構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并消除、降低自身面臨的種種風險和挑戰,商業銀行將加速金融創新和應用。各種新的金融工具和產品將不斷涌現,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全方位金融服務和產品,使企業享有更大的自由選擇權來套期保值和規避風險。
但是,創新復雜的金融產品和工具也會加大企業投融資及運營的風險。創新的金融產品如衍生產品本身借助高杠桿,聚集更大風險,對整個金融市場甚至體系的影響顯著。而在復雜的結構性金融產品交易中,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信息和知識強烈不對稱,因此企業在風險防范、操作技術和時機等各方面明顯處于劣勢。
財務管理戰略轉型
企業財務管理是對企業財務活動及其所涉及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收入和費用所進行的管理。這一切都是從資金運動開始到資金回收結束, 具體包括資金籌集、 資金投放、資金耗費、資金收入與分配,其目標表現為企業利潤最大化。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穩步推進,將會促使企業的資金運營績效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從而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特別是資金經營策略提出更高要求。之前的利率管制讓企業的融資成本相對固定,財務管理在大部分公司只是一個輔助功能。先進的財務管理職能夠借助統一完整的信息平臺,協調企業的內外部經營活動,統一有序的進行資金預算和使用以及融資活動,并能夠加工會計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為公司經營管理決策提供依據。此外,利率市場化也有助于企業暴露管制利率下的隱性資金成本,規范化和透明化企業的財務行為。因此,完善制度,健全治理結構,建設信息平臺,抓住機遇促進財務管理的戰略轉型,是企業在目前情況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銀行信貸總量及結構調整
由于利率市場化對存貸息差的沖擊,銀行將會更加積極地發展非息收入來源渠道,因此借貸資金的總體供給量有可能降低。近年來,為實現收入結構多元化,降低對凈利差收入的依賴,各家銀行普遍都加大了對中間業務的投入,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也大幅提高。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國商業銀行的平均非息收入占比僅為19.85%,與國際大銀行相比,中國銀行業發展非息收入來源的空間還很大。同時,利率市場化以后,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的趨勢日益明顯,銀行將向客戶提供與投資銀行、證券以及保險相關的各種業務。相應而言,傳統的借貸業務比例將會降低,這有可能造成企業信貸資金總量供給減少。
同時,銀行的信貸資產結構也將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發生調整。在風險和收益相匹配原則下,未來大中型企業客戶信貸占比可能會下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有望從銀行獲得更多的資源。
利率市場化之企業應對策略
中國企業應積極從戰略、運營、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來增加企業的融資能力,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財務和運營成本。根據德勤中國利率市場化調查結果顯示(見圖2),69%的企業認為應對利率市場化最重要的措施是通過增強企業的增長潛力與實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強核心競爭力,來增加資金的可得性,并提高議價能力。
洋河股份是中國名酒企業之一,從2009年11月6日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交易至今,市值長期位居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前20位,是江蘇省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深交所市值最大的企業。洋河受資本市場高度青睞的原因,是將企業關注的重點放在了自身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基礎之上,通過最近十年來創新發展,不僅在白酒行業開創了“茅五洋”的新格局,還成為了中國白酒的品質新標桿。比如,洋河通過白酒品質創新,首創中國綿柔型白酒,成為消費者首選,并最終引領著整個白酒行業的品質升級,使白酒市場“一片綿柔”。與此同時,洋河還建成了中國白酒行業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保持著品質領先的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在白酒行業首屈一指。洋河的議價能力,靠得就是對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打造進而推動品牌價值的提升。
47%的企業會積極地拓展其融資渠道,不斷優化資產配置和資本結構以期達到財務成本、收益以及風險的平衡。另外,企業將會加強對金融市場信息和產品的研究、分析相應的風險管理,同時通過建立規范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良好的銀行合作與溝通,來應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挑戰。
一、增強公司實力,增加資金可得性,并提高融資議價能力
無論哪一種融資渠道,企業要想以合理的價格獲得所需的資金支持,公司的實力以及信用等級狀況都至關重要。根據德勤中國利率市場化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從銀行取得貸款的利率跟其規模大小緊密正相關,規模越小,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見圖3)。除了規模,企業的融資能力還由其盈利能力、成長性、市場競爭能力、運營和管理水平和信用風險等級等內部因素綜合決定,而這些因素之間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見圖4)。
而這些因素對于企業從不同資金提供者獲得融資的貢獻度又略有不同。銀行、債券市場對于企業規模、盈利能力、信用風險等級的考量更為精細。對于股權融資,特別是風險投資和私募資金,企業的成長性和市場競爭能力則更為重要。所以,企業在綜合發展實力的同時,需要衡量和有意識地加強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并制定更為合適的融資策略,以期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內外部資源,獲取最優結構資本支持。
二、拓展融資渠道, 調整資本結構
企業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其比例,反映的是企業債務與股權的比例關系。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償債和再融資能力,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是企業財務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合理的資本結構可以降低融資成本,發揮財務杠桿的調節作用,使企業獲得更大的自有資金收益率。
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企業需要改變長期過于依賴銀行信貸維持經營和發展的局面,積極主動地拓展多種融資渠道,來調整資本結構。參與調查的企業都表示在利率市場化以后,將加大直接融資的比例,其中公司/企業債券和票據的比例將會明顯提高(見圖5)。
目前運用比較廣泛的融資渠道除了銀行貸款,還包括信托、企業債券、股票融資、商業信貸等,每種融資渠道均有各自的優劣勢(見圖6)。
企業要針對利率變動、各種融資渠道的優劣勢和可獲性,合理選擇合適和動態的資本結構來改善經營和財務狀況。
三、加強金融市場信息和產品的研究與分析,積極把握相應風險
在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企業需要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來應對利率浮動、金融市場波動和金融創新產品帶來的風險,具體措施可參考如下:
·加強對金融市場和產品信息收集、分析研究。在企業內部設立研究團隊或借助外部服務,監測金融市場動態,分析和研究金融形勢、政策的變化規律,增強對利率變動的敏銳性和預測的準確性。還需要加強金融基本理論和金融產品創新的知識學習,了解相應風險管控的關鍵點。
·建立金融產品風險評估、操作及管理機制和流程。企業應當建立專門、獨立的金融市場和產品風險評估和計量部門,負責評估企業所采用或將采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尤其是金融衍生產品的規模、收益或損失情況、風險積聚程度。同時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和流程進行金融服務和產品的購買及后續操作,并積極采取措施減少或規避相應風險。
·加強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財務信息披露。企業需要擴大謹慎性原則在相應財務信息披露的應用,披露所購買金融服務和產品的金額、風險、回報、特殊條款和條件,采用VaR (Value at Risk) 風險管理技術,并通過計算未來現金流、時間以及相關的市場信息,根據市場價值計提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四、建立健全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
近些年來,企業紛紛開始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的功能和建立相應的信息管理系統來應對日益復雜的商業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在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加快完成財務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規范,和先進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和實施。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目前的重點應該建立完善的企業財務制度、內控制度和監督機制。對于大型企業集團而言,可以對集團內部的各種資源進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配置。
當前,國際間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勢頭迅猛,資本全球化已成為大趨勢,但伴隨而來的是更加巨大的金融風險,局部地區的金融危機可能波及全球金融市場,并從金融業蔓延到實體經濟領域,深刻影響著各國的經濟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加強金融經濟風險管理十分必要,筆者通過分析查找我國金融業的風險源,研究防范風險的對策,以降低金融風險帶來的危害。
一、金融業新態勢
“創新”二字是金融市場改革的關鍵,隨著金融自由化改革在全球范圍內興起,金融領域內部新的制度、產品、技術、工具、業務、服務等被創造和更新,當前我國金融業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一是監管趨于自由化。為了推進金融改革、促進業務創新,各國金融監管方面更加注重互助合作而放松對金融業的管制,國際金融監管趨于自由化使得風險程度不斷增加。二是活動國際化。我國擁有著大量的外匯儲備,為了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我國大力發展境外理財業務,使金融活動逐步拓展到國際市場。三是業務多元化。不少的銀行為適應市場需要積極探索多方面、多形式的跨行業經營,銀證、銀保等相關業務的交叉銷售使全球金融業務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四是產品復雜化。我國許多商業銀行為了提升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以及滿足客戶的投資、避險需要,創新推出形式多樣的金融衍生產品,產品的多樣化讓產品結構變得復雜,風險也隨之水漲船高。五是服務個性化。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經融服務的個性化需求程度也越來越高,許多商業銀行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推出私人定制的財務規劃、投資分析等個性化服務,使金融創新不斷深入。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借貸、金融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等新生的互聯網金融在全球范圍掀起一股熱潮,各金融機構紛紛積極投身電子化經營改革,利用信息技術重構自身業務,既給客戶群體帶來更為便捷的體驗,同時也為機構自身業務提供了新的增長點,有力的推進了金融業的電子化進程?;ヂ摼W金融有效的提高了客戶的識別能力,金融機構借助電商平臺可以建立龐大的用戶數據庫,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有針對性的開發新客戶群體和留住老顧客群體,由被動變為主動的去滿足顧客需要。同時,互聯網金融也有效的的解決了投資者和籌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籌資者利用網絡平臺公開資金需求的想法和項目,投資者借助網絡平臺可以對融資者的信用狀況進行充分的掌握,通過直觀的了解對方的身份和信用狀況作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例如網絡貸款平臺,借貸雙方通過該平臺直接簽訂借貸合同,借貸過程更加的直觀透明,此外,該平臺可以提供少量貸款,最大程度的分散了風險,低門檻、低渠道成本也是該信貸方式的特色優勢。
二、金融風險表現形式
1.會計核算風險
會計核算中的風險主要成因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因為會計從業人員在進行會計操作時因操作上的失誤而引發財務風險問題,例如短款問題常常是因為從業人員在處理現金時沒有嚴格遵守相應的操作規程,財務信息的失真容易導致虛假利潤問題;另一方面是因為財務會計監督的不到位,許多金融機構記賬由會計師負責,而會計監督卻在這之后,對財務會計操作中的違規行為很難發現。財會從業人員專業水平欠缺、風險意識淡薄和職業道德的缺失使得財會操作錯誤頻發,引發會計核算風險。
2.金融創新風險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為自己的儲蓄存款尋找投資機會,金融機構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創新推出多樣化的金融產品,產品種類的多樣化和結構的復雜化使金融風險不斷增加。一是信用風險。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金融機構為了擴大市場,采取降低客戶信用要求的方式來吸引客戶投資,這導致許多新興的金融業務面臨巨大的信用風險。二是利率風險,金融機構為了降低因客戶群體擴大帶來的機構負債,會采取降低利率的措施,導致利率風險。三是匯率風險。經濟全球化使得我國金融機構的業務領域拓展到國際市場,各國匯率的波動情況深刻的影響著我國的金融市場。四是資產風險。金融機構保障資產安全的前提是嚴格遵循謹慎性原則,但是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金融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傭金業務、中間業務等快速發展,這導致資產風險不斷增加。
3.互聯網金融風險
互聯網金融依賴于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因此其具有天生的系統風險。各金融機構借助互聯網建立起共同的多邊信用融資平臺,雙向互動中的每個節點關系到整個網絡,任一部分的風險都有可能導致整個金融網絡體系的癱瘓,高聯動性也使感染風險大大增加?;ヂ摼W模式下,用戶數據庫的信息安全問題受到了較大的威脅,且在交易過程中也較難保證交易的真實性,互聯網金融欺詐行為極易發生。此外,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也使抵御風險的能力變弱,嚴重影響了金融市場的穩定。
三、風險防范措施
1.加強資金保障制度建設
完善資金保障相關制度是防范金融風險發生的有效措施,通過建設保證金制度和持倉限額制度來確保參與金融產品交易的投資者履行合同義務,確保交易活動有必要的資金支持。此外,針對不同風險級別的交易活動還可以通過提高或減少保證金存量來抵御交易風險,滿足客戶投資需要的同時也為防范金融風險做足了保障。
2.保障金融相關信息的真實性
金融相關信息的真實性是保障金融決策正確性的前提條件,失真的信息會擾亂管理人員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從而導致決策的失誤,嚴重時可能威脅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因此,必須加強金融監督管理工作,通過提高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規范操作和強化責任監督,確保獨立的監管權來保證統計信息的真實性。
3.完善信息中介服務
為消除投資各方因信息不對稱問題導致的金融風險,應當進一步完善信息中介服務,通過建立信息中介機構來加強投資各方的信息溝通。對于信息中介機構應當明確其責任和義務,通過健全的制度規范其行為,確保中介機構的獨立性,保證其提供的財務信息是真實可靠的。對于信息中介機構的違規行為要加大懲處力度或取消其行業準入資格,以保障金融市場的公平公正。
4.行業標準與國際化接軌
隨著國際金融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我國市場上的金融產品將受到國際上更多國家金融監管體系的約束,要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大環境,我國的金融業的監管標準必須與國際接軌。各金融企業也應當積極轉變管理理念,深化推進企業結構調整,按照國際化標準規范企業運營,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時刻掌握市場動態,加強市場監督檢查,以保證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
5.探索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
當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還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相關的監管機制還不夠完善,因此必須:一是完善互聯網金融的準入機制,確保進入該市場領域的金融機構具備足夠的硬件和良好的技術,以保證金融交易活動的高效開展;二是實施互聯網金融聯合管制,互聯網金融交易業務種類日漸增多,單一分業監管模式易出現職責不清、多頭管理問題,實施多部門聯合管制能夠實現信息充分共享,增進部門間的協調配合;三是加強互聯網金融立法,通過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監管模式完善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為規范網上金融交易行為,保障各交易參與主體的利益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四、結束語
目前,我國對金融經濟風險管理還處在摸索探究階段,許多的應對機制還不夠完善,需要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共同推進。金融機構作為金融市場的主體應當履行創新金融業務和防范、承擔金融風險的責任;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完善金融監管的法律體系,規范金融市場行為,此外還應當廣泛的向市場投資者普及金融知識,提高投資人的風險意識,以便其及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或減少風險的發生。
參考資料: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1-0056-02
近年來,我國A股市場波動非常劇烈,這給金融機構和監管當局帶來巨大挑戰。世界上,金融機構由于金融市場風險管理不善而導致巨大損失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如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等一大批金融機構倒閉。因此,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必須準確辨識、測量金融風險。VaR 即Value at Risk,已逐漸成為各種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和監管者測量市場風險的重要工具。與傳統的風險測量方法如β值相比,其優點在于簡明、綜合性。Value at Risk按字面解釋就是“價值風險”,其含義指:市場正常波動下,某一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的最大可能損失,即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價值在未來特定時期內的最大可能損失,用公式表示為:
其中,Prob.表示資產價值損失小于可能損失上限的概率;1p表示某一金融資產在一定持有期1t的價值損失額;VaR表示置信水平α下的風險價值,即可能的損失上限。
目前常用的計算方法有:歷史模擬法、分析法和蒙特卡羅模擬法。本文主要討論歷史模擬法和分析法中的RiskMetrics方法。
1 歷史模擬法
歷史模擬法就是用歷史時期上市場因子的變化,來表示市場因子未來的變化。在估計模型中,歷史模擬法采用的是全值估計方法,即根據市場因子的未來價格水平對頭寸進行重新估值,計算出頭寸的價值變化(損益),最后,在歷史模擬法中,將組合的損益從小到大排序,得到損益分布,通過給定置信度下的分位數求出VaR。如對于1000個的可能損益情況,95%的置信度對應的分位數為組合的第50個最大損益值。
歷史模擬法的優點有:①簡單直觀,實施容易,容易被風險管理者和監管當局接受;②歷史模擬法是一種非參數方法,不需假定市場因子變化的統計分布,可有效處理非對稱和厚尾問題;③歷史模擬法無須估計波動性、相關性等各種參數,也沒有參數估計的風險,歷史模擬法不需要市場動態模型,因此避免了模型風險。歷史模擬法的缺點有:①歷史模擬法假定市場因子的未來變化與歷史變化完全一樣,服從獨立同分布,概率密度函數不隨時間而變化(或明顯變化),這與實際金融市場的變化不一致;②需要大量的歷史數據;③歷史模擬法計算出的VaR波動性較大,當樣本數據較大時,歷史模擬法存在嚴重的滯后效應,尤其是含有異常樣本數據時,滯后效應就更加明顯,這會導致VaR嚴重高估。
2 RiskMetrics模型
RiskMetrics模型是1994年由J.P.Morgan風險計量部門提出的。在假定資產的對數收益服從條件正態分布的前提下,RiskMetrics模型利用指數移動加權平均的方法得到收益的條件方差,它的基本思想是采用EWMA對時間序列中的數據根據距離現在的遠近施加不同的權重,距離現在越近的歷史數據被賦予的權重越大。計算公式為:
4 實證檢驗
4.1 歷史模擬法
通常歷史模擬法需選擇較大的樣本,以保證估計結果的準確性。本文分別選擇上證A股和深證A股2004年7月16日―2010年10月13日的收盤數據,然后轉化為收益序列,根據歷史模擬法,利用Matlab編程,進行515次VaR估計。估計結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5%置信水平下,LR的值小于3.841,表明VaR的估計準確,但是在1%的置信水平下,LR的值大于3.841,失敗次數分別為22次和18次,顯然低估了風險。
5 小 結
由以上可知,歷史模擬法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下,準確地估計了風險,而RiskMetrics方法在5%的置信水平下,準確地估計了風險,但是在1%的置信水平下,低估了風險。對于1%置信水平下,RiskMetrics方法低估了風險,可能是由于證券市場收益率分布具有尖峰厚尾的特征,不符合標準正態分布,與RiskMetrics模型的前提假設不符合。2010年4月16日,我國股指期貨正式上市,以后市場的運行的特征是否會發生變化,有待以后有足夠多的數據,再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J.P.Morgan.RiskMetrics-Technical Document[M].4th ed.New York:J.P.Morgan and Reuters.
[2]張玉.基于RiskMetrics模型的單個期貨合約保證金比例設計[J].統計教育,2008(11).
一、金融監管存在的體制問題
我國在1993年以前的時候,銀行金融業根據當年的市場環境,曾近進行過有關銀行金融業混業經營的相關性嘗試,但是,當時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在當時形成了國家經濟相對過熱的局面,但是銀行業和相關政府管理部門卻監管的水平相對較低,在1993年左右,全國性的范圍之內出現了房地產熱和證券投資熱的經濟形勢,當年銀行中大量信貸資金沒有流向生產經營的企業,反而并用于在市場中從事投機買賣的行為,導致當時國家的金融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混亂的局面。在1993年下半年的時候,國家開始下決心整頓當時的金融秩序,重點對銀行等金融企業進行整頓。隨后我國的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相互之間實行分業經營的經營模式。為了有效的加強管理,政府成立了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分別對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進行有力的監督管理工作。隨后我國的人大會議分別頒布實施了《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信托法》,確立了在我國金融行業進行分業經營的相關模式?!?/p>
我國金融業在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實行分業監督管理的體制對于我國當時的銀行業、信托業、證券業、保險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性的促進作用和效果。但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相應的問題:在我國的大多數基層地區,監督管理機制還是很匱乏的;在一些城市當中,對金融業進行重復性監督管理的現象也是十分的顯著;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政府相關監督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往往不能有效的實現共享;機構型的監督管理部門與當時金融業務發展多樣化之間也存在著十分突出的矛盾;在一些地方明顯的存在監管資源浪費的情況。因此,怎么樣能夠更好的利用好現有的政府金融監管機構的資源,防止相關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出現盲目性擴張的情況,避免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在金融監管的過程中出現“各自為政”、“濫設機構”的情況,并將這些資源進行統一的調配,綜合利用,爭取在最大限度上實現家督管理效果的最大化。
二、對金融監管的認識不充分
根據我國對國外金融監督管理的學習可以發現:我國在對銀行業實施金融監督管理過程,會出現因為實施監管工作任務的當事人個人在自身的學識水平、自身所處的金融地位、監管者本人的職業特征、國家相關政策在執行過程出現的差異,在認識上所發生偏差等而出現了不同的金融監管者就有不同的行為表達。如果我們從社會中經濟環境和銀行業等金融機構自身的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進行考慮,往往是金融監管當局在對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在監管過程中,缺乏通盤性的考慮,再加上在一些基層地區,被監管者自身對監督管理工作不夠了解,認識也不到位。就出現了在一些基層地區,有些銀行業等金融機構時常出現違規經營的事情,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還存在著當地政府對金融監管不夠重視,沒有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和特殊意義。
三、現行分業監管體制不適合金融全球化的趨勢
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督管理體制仍然是對金融業進行分業的監督管理工作。這種體制有其自身的優勢:能夠讓中國人民銀行在第一時間內就可以根據景榮市場的變化,來調整相關的貨幣政策,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樣就可以有效的保障貨幣政策的相對獨立。但是,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就不得不面對要對外開放我們的金融市場,允許國外的資本進入我國的金融市場中來,這樣,我國現行的分業金融監管就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了,一些不斷也就逐漸的顯現了出來。例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監管部門之間的監管信息不能有效的進行溝通,相互之間不能做到互通有無,而監管部門在進行監管的過程中,又會出現監管重疊的現象,很難對實行混業監管的金融機構實現有效的監管工作。
四、監管難以跟上金融創新的步伐
借鑒國外對金融行業的監督管理的成功經驗,并對我國的金融監管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總結出這樣的相關結論:目前,導致我國金融行業處在潛在威脅的,主要存在兩大方面的原因,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廣大的銀行顧客對銀行內部的信息不是很了解,甚至是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在銀行業等金融體系的內部存在著監管方面的漏洞,這兩方面的原因是造成現在金融監管難以跟上金融創新步伐的最主要原因。要想有效的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銀行業等金融機構要維護顧客知情的權利,
五、宏觀審慎性監管問題
我國在對銀行業等金融機構進行監督管理的時候,往往都是采用宏觀審慎監管實體的方式方法,往往很難產生高效全面的效果。宏觀審慎監管的好處就在于:政府相關的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對金融市場有著很全面的了解和認識,隨時掌握最新的市場動態,對于金融市場中可能產生的行業危險進行必要性的防范。但是問題也依然存在,全國大大小小的所有銀行業都歸中國人民銀行進行管理,央行自身有足夠的權力對這行銀行金融機構進行監管,但是,目前全國各地的銀行金融機構是遍地開花,金融機構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強進勢頭,各家銀行金融機構,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條件之下,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情況,進行有效的調配工作,這就對央行的監管權力提出了相應的挑戰,無形之中增加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壓力。也擾亂了金融市場的原有秩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