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生物職稱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在前期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學中我們對生物技術中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工程中的重點知識、原理和操作過程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聯系起來,并輔以形象的比喻。這樣做既能把復雜的操作步驟和枯燥、抽象的原理變得形象生動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同時又能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生物遺傳物質DNA重組過程中,DNA分子的切割與連接是最基本的操作,所有這些操作均由一系列功能各異的工具酶來完成。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能夠把大的長的雙鏈DNA分子切割成單個的基因片斷;而DNA連接酶能夠把DN斷重新連接在一起。課堂中我們非常形象地將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稱為“剪刀”,而把DNA連接酶比喻為“縫紉針線”,生物學科學家則是手藝高超的“時裝設計大師”,從而奉獻給世界一個又一個新的DNA分子。這樣就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和掌握了工具酶及其在基因操作中的重要作用。
巧用多媒體和視頻,豐富教學內容
現代生物技術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和前沿技術,涵蓋內容廣,新的生物技術層出不窮,新的科研成果不斷出現。在課堂教學中,除要適時選擇和引入精美的圖片外,還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對于一些較為抽象和難理解的教學內容引入相關的FLASH動畫和視頻來加強教學效果。例如,基因工程中利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獲得目的基因時,只有當PCR反應進行到第三個循環時才能真正獲得第一個靶基因雙鏈DNA;該反應還涉及聚合酶酶促作用、特異性引物引導以及其他多種反應組成成分。課堂中單純用語言講解較復雜和困難,也很難讓學生徹底理解和掌握。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精心制作了相關內容的FLASH,模擬生物體內DNA復制過程,結合PCR反應的三個典型步驟:高溫變性、低溫退火、適溫延伸,生動地演示了脫氧核糖核苷酸按照堿基配對原則在引物引導下和DNA聚合酶酶促作用下以母鏈為模板延伸的過程。該FLASH內容時長8分鐘,引物與模板鏈結合的位置、新鏈延伸的方向和終點等都得以清晰的說明,有效地闡明了PCR體外擴增目的基因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種組成成分在反應中的作用。FLASH中動畫形象生動、簡潔精彩,極大的加強了教學效果。此外,在講到現代生物技術制藥發展方向和最新進展時,我們通過搜索現有教學資源,充分利用了近年國家“863”、“973”計劃項目成果展覽會等視頻資料,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對我國生物技術領域前沿的專家學者們的研究課題及研究思路得以接觸和了解,從而搭起書本理論通向現實科研的橋梁。
發揮互動式教學優勢,倡導課堂討論,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能力
在制藥工程專業生物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了課堂提問、預留小問題、及課堂討論等多種互動教學方式。其中,我們尤其注重在教學中組織和開展課堂討論。具體形式為在完成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酶工程教學內容后,把學生分成小組(每小組2-4人),各小組自主選擇主題,利用課外時間到圖書館查閱生物技術制藥方面的專業著作,或利用網絡資源查閱學術期刊。在此基礎上經小組內部討論分析后,整理撰寫成課堂討論書面作業和制作成多媒體(PPT)課件,并且在課堂上要面向全班同學和老師進行匯報和講解,匯報時間8-10分鐘,之后還有3-5分鐘的討論和質疑階段。為了有效開展課堂討論,通常我們會提前1-2周把課堂討論活動布置和安排下去,以留給學生們充足的時間去查閱資料和準備作業。在此期間任課教師會對各小組準備中遇到的各類具體問題進行解疑,還會專門在課堂討論進行前的2-3天,逐一檢查各個小組的多媒體制作和完成情況,并就其PPT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給予指導和修改。在上述教學活動中,雖然任課教師未親自講課,但為了充分利用好課堂討論這個教學環節,不能讓其流于形式,任課教師往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和時間去組織和協助學生。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幾屆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極大地激發學生對生物技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通過課外查閱文獻資料、小組討論、分析問題、整理報告一系列過程也切實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自己動手、歸納問題、總結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的系統能力。教學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能力、演講口才和反應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因此在教學中適時采用課堂討論的教學方式值得繼續加強!
結合實踐、強化實驗教學
實驗部分教學是該門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在課堂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實驗教學中主要通過強化基礎實驗部分和選擇綜合設計實驗,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教學在促進和加強學生對理論教學中的重要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但實驗室內完成的多是驗證性實驗,要讓教學和生物制藥實際相結合,還應該讓學生走出實驗室、走出校門,到生物制藥企業中去親自感受和了解生物技術制藥的發展現狀。因此,在完成實驗室的實驗教學之外,結合制藥工程專業總體實踐環節,學院通過多方溝通和聯系,與渭南美邦生物制藥、綠盾生物制藥等幾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教學合作關系,讓學生深入廠區和生產車間去參觀和學習。教學實踐表明:實驗室內設計實驗和校外參觀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既能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生物技術操作技能,同時又讓學生充分了解了當前社會生物制藥企業的規模化生產模式,這對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選擇都有極大幫助。
建立有效反饋機制、保障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
生態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所建設的園林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構成的群落,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養分、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城市園林綠化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視病蟲害的防治,保證城市環境質量。
一、城市園林中有害生物的現狀
號稱松樹“癌癥”的松材線蟲在廣東、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地每天都有新的疫點發生,其蔓延之勢已覆蓋了我國5億多畝森林。危害100多種植物的美國白蛾在遼寧、山東、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撲滅”,而且新疫點頻頻出現,現對北京已成包圍之勢,正在敲響北京的大門。國槐的蛀干害蟲銹色粒肩天牛,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東南部為根據地,局部為害國槐、欒樹,九十年代中期向東、西、北三個方向出擊,成為蛀干害蟲的優勢種,如今已成為北京市樹“國槐”新的重要蛀蟲。從未過長江的北方蛀蟲臭椿溝眶象,在本世紀初,跟隨寄主千頭椿大舉入侵上海市,形成嚴重危害。日本松干蚧是一種毀滅性害蟲,遍及華東各省,如今又向東北擴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發現受其侵害,至2002年發生面積已達27萬畝,成災面積13.5萬畝,4萬畝松林在蟲口下瀕死或枯死。杉樹、柏樹的重要蛀干害蟲雙條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陽,大有向東北擴散之勢。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積已達50萬公頃。青楊虎天牛在黑龍江哈爾濱周邊地區再度暴發成災。蔗扁蛾是我國新發現的一種鱗翅目鉆蛀性害蟲,危害香蕉、甘蔗等經濟作物,防治難度較大,如今已遍及華東、華中、華北、西南、東北等各地城市園林,危害植物達22科之多,除巴西木、發財樹、綠蘿、一品紅、棕竹、鵝掌柴外,全國各地尤其是城市園林許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楊樹爛皮病1999年春在東北全部及華北、內蒙古部分地區流行,被害致死柳、楊等綠化樹木近15萬株。松枯梢病在山西、陜西、遼寧大發生,大連沿海地區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銀杏大蠶蛾僅在陜西就發生2萬公頃,東亞飛蝗在西北、華北再度暴發成災。2003年春,長春市因凍害死亡楊、柳樹2萬余株,由凍害引發病害,嚴重染病的樹木3萬多株。原產南美的水葫蘆,學名鳳眼蓮,作為畜禽飼料、觀賞和凈化水質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廣種植,后逸為野生,以極快的無性繁殖,形成單一的優勢群落。在云南已成“喧客奪主”的心腹之患,占據了滇池10平方公里的水域,破壞當地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堵塞交通,給漁業和旅游業造成重大損失,嚴重地破壞了生物間生態平衡。
二、當前城市綠化存在的問題分析
2.1綠化格局的調整改變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結構
園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間互相聯系并使之成為一體的紐帶。國外園林風格不斷傳入我國,植物配置和種植方式更加多變,如疏林草地、規則綠化等,打破了我國傳統園林格局。園林植物種類、數量以及綠化面積大幅度增加,改變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種類、結構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蟲、“五小害蟲”(蚜、螨、蚧、粉虱、薊馬)和生態性植干病害成為城市園林植物的主要病蟲害。
2.2綠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為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先決條件
害蟲與寄主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協同進化關系,可以說植物一栽下去就決定了病蟲害的發生程度,不合理的種植結構是病蟲害嚴重發生的源頭。
2.3園林植物檢疫環節薄弱,外來病蟲猖獗
隨著國際間植物交流的頻繁,侵入型害蟲不斷傳入我國,而我們當地天敵尚不能馬上跟蹤適應,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喪失使侵入型害蟲比我國本地害蟲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嚴重危害100余種花卉植物的毀滅性食葉害蟲美洲斑潛蠅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從國外傳入的,并在短短兩年時間就遍及我國22個省區。
2.4城市生態惡化為病蟲害的發生開啟了方便之門
城市環境是由人工建造起來的特殊生態系統,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氣污染嚴重、光照條件不佳、人為破壞頻發;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堅實、透氣性差、土質低劣、缺肥少水、生長空間狹窄,這些直接導致了有害生物的大發生。當某種生態因子達到災變程度,養護管理又長期相當不力時,生態平衡將被打破,園林植物病蟲害就暴發成災,發展成為自然生物災害。
2.5氣候異常促使城市園林病蟲害大發生
在城市惡劣的生態環境下,園林植物生長勢極弱,這時氣候方面的因素則變成決定性影響因子。1999年柳樹爛皮病大發生,國家林業局專家組確定為災變性氣候引起。2003年春長春大量樹木死亡也是由災變性氣候引起。
三、防治的對策:
3.1加強抗性植物品種的選育及應用
植物材料的選擇應以植物區系分布規律為理論基礎,以鄉土樹種為重點,以適應城市生態環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實,抗污染,抗凍害,抗病蟲,耐粗放管理等7個方面為樹種選擇的首要標準。
3.2加強養護管理,減少有害生物的發生
加強養護管理就是人為地調整適合目的植物生長,而不適合有害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使目的植物能健康、茁壯地生長,有害生物很難侵入,也不能大量繁殖,對目的植物構成威脅。從根本上解決植物衰退病這一難題。
3.3從規劃設計著手,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
從尊重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出發進行園林規劃設計,遵循生物共生、循環、競爭的原則,以喬木為主,實行喬、灌、藤、花、草多種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蔭型綠化,造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園林植物群落,形成一個多品種、多層次、互促共存、遮陰效果好的復層種植結構。北方冬季景觀隨季節的更替而發生變化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完美的綠色,去與自然規律進行無謂的抗爭。
水生植物因其觀賞性與環保性的雙重特色,在當今的城市園林設計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當然在發展的同時,水生植物在城市中的應用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在這里以的廈門市為例,本城市雖然水體豐富,但是在園林設計中水生植物的運用種類比較單一,栽種的植物都是比較常見的比如荷花、蘆葦等,廈門市氣候適宜,降水量充足,為許多水生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優良的條件,在以后的園林設計中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種類、欣賞價值更高的水生植物,比如梭魚草、小浮蓮等植物。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種種類的水生植物沒有得到使用,往往在冬季的時候,水體景觀消失,只留存一些根莖在水面,影響城市的整體面貌。
2.水生植物與整體環境不匹配
從總體上來說,植物配置還比較機械和簡單,不外乎塊狀、帶狀及組合狀等幾種形式的運用。另外,這種運用上的簡單化也給依靠水生存的動物帶來了不便,讓飛行的鳥類沒有了停靠歇息的地方,水中的魚類也沒有了躲避或者覓食的場所。水生植物相對比較脆弱,需要細心的管理,而種植人員往往缺乏相關知識,對不同的水生植物進行統一的管理,修理和日常的防治病蟲害都是不科學的,這就直接導致了城市中應用的水生植物的不良生長。比如挺水植物的管理,挺水植物因為其在欣賞性、水體美化性等方面的優勢,常見于廈門市的園林設計中,但是同時挺水植物對水深、水質的要求也比較高,如果植物栽培人員沒有注意到這些因素,很可能就會造成水生植物的枯萎或死亡。
二、如何更好的在園林設計中運用水生植物
在以往的實踐中我們發現,被廣泛應用的水生植物一般都是生命力很強的,其中浮葉植物、沉水植物都比較容易存活,比如萍蓬草、金魚藻、輪葉黑藻等。如何讓這些水生植物在城市建設中發揮它的最大效力,成了我們現在要思考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增加水生植物品種的應用,結合城市內各地不同的環境主題,對不同種類的水生植物進行選擇,使植物的花色、大小等特征,運用藝術審美的角度,在種植過程中與所在景區的整體風格一致,不能顯得太突兀。其次,水生植物的管理人員在對植株進行管理之前,應該全面了解不同水生植物的習性特點,使植物有最佳的生長空間。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冬季水生植物的栽培,使城市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賞到水生植物。
號稱松樹“癌癥”的松材線蟲在廣東、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地每天都有新的疫點發生,其蔓延之勢已覆蓋了我國5億多畝森林。
危害100多種植物的美國白蛾在遼寧、山東、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撲滅”,而且新疫點頻頻出現,現對北京已成包圍之勢,正在敲響北京的大門。
國槐的蛀干害蟲銹色粒肩天牛,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東南部為根據地,局部為害國槐、欒樹,九十年代中期向東、西、北三個方向出擊,成為蛀干害蟲的優勢種,如今已成為北京市樹“國槐”新的重要蛀蟲。
從未過長江的北方蛀蟲臭椿溝眶象,在本世紀初,跟隨寄主千頭椿大舉入侵上海市,形成嚴重危害。
日本松干蚧是一種毀滅性害蟲,遍及華東各省,如今又向東北擴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發現受其侵害,至2002年發生面積已達27萬畝,成災面積13.5萬畝,4萬畝松林在蟲口下瀕死或枯死。
杉樹、柏樹的重要蛀干害蟲雙條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陽,大有向東北擴散之勢。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積已達50萬公頃。
青楊虎天牛在黑龍江哈爾濱周邊地區再度暴發成災。
蔗扁蛾是我國新發現的一種鱗翅目鉆蛀性害蟲,危害香蕉、甘蔗等經濟作物,防治難度較大,如今已遍及華東、華中、華北、西南、東北等各地城市園林,危害植物達22科之多,除巴西木、發財樹、綠蘿、一品紅、棕竹、鵝掌柴外,全國各地尤其是城市園林許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
楊樹爛皮病1999年春在東北全部及華北、內蒙古部分地區流行,被害致死柳、楊等綠化樹木近15萬株。
松枯梢病在山西、陜西、遼寧大發生,大連沿海地區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
銀杏大蠶蛾僅在陜西就發生2萬公頃,東亞飛蝗在西北、華北再度暴發成災。
2003年春,長春市因凍害死亡楊、柳樹2萬余株,由凍害引發病害,嚴重染病的樹木3萬多株。
原產南美的水葫蘆,學名鳳眼蓮,作為畜禽飼料、觀賞和凈化水質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廣種植,后逸為野生,以極快的無性繁殖,形成單一的優勢群落。在云南已成“喧客奪主”的心腹之患,占據了滇池10平方公里的水域,破壞當地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堵塞交通,給漁業和旅游業造成重大損失,嚴重地破壞了生物間生態平衡。
2問題分析
2.1綠化格局的調整改變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結構
園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間互相聯系并使之成為一體的紐帶。國外園林風格不斷傳入我國,植物配置和種植方式更加多變,如疏林草地、規則綠化等,打破了我國傳統園林格局。園林植物種類、數量以及綠化面積大幅度增加,改變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種類、結構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蟲、“五小害蟲”(蚜、螨、蚧、粉虱、薊馬)和生態性植干病害成為城市園林植物的主要病蟲害。
2.2綠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為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先決條件
害蟲與寄主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協同進化關系,可以說植物一栽下去就決定了病蟲害的發生程度,不合理的種植結構是病蟲害嚴重發生的源頭。
2.3城市生態惡化為病蟲害的發生開啟了方便之門
城市環境是由人工建造起來的特殊生態系統,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氣污染嚴重、光照條件不佳、人為破壞頻發;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堅實、透氣性差、土質低劣、缺肥少水、生長空間狹窄,這些直接導致了有害生物的大發生。當某種生態因子達到災變程度,而養護管理又長期相當不力時,生態平衡將被打破,園林植物病蟲害就暴發成災,發展成為自然生物災害。
2.4園林植物檢疫環節薄弱,外來病蟲猖獗
隨著國際間植物交流的頻繁,侵入型害蟲不斷傳入我國,而我們當地天敵尚不能馬上跟蹤適應,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喪失使侵入型害蟲比我國本地害蟲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嚴重危害100余種花卉植物的毀滅性食葉害蟲美洲斑潛蠅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從國外傳入的,并在短短兩年時間就遍及我國22個省區。
2.5氣候異常促使城市園林病蟲害大發生
在城市惡劣的生態環境下,園林植物生長勢極弱,這時氣候方面的因素則變成決定性影響因子。
1999年柳樹爛皮病大發生,國家林業局專家組確定為災變性氣候引起。2003年春長春大量樹木死亡也是由災變性氣候引起。
3對策:
3.1加強抗性植物品種的選育及應用
植物材料的選擇應以植物區系分布規律為理論基礎,以鄉土樹種為重點,以適應城市生態環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實,抗污染,抗凍害,抗病蟲,耐粗放管理等7個方面為樹種選擇的首要標準。
3.2從規劃設計著手,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
從尊重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出發進行園林規劃設計,遵循生物共生、循環、競爭的原則,以喬木為主,實行喬、灌、藤、花、草多種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蔭型綠化,造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園林植物群落,形成一個多品種、多層次、互促共存、遮陰效果好的復層種植結構。
北方冬季景觀隨季節的更替而發生變化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完美的綠色,去與自然規律進行無謂的抗爭。
3.3加強養護管理,減少有害生物的發生
近年來,隨著對城市工業污染源的綜合整治,城市噪聲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著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人身健康。城市噪聲主要是指生活噪聲和交通噪聲,其中交通噪聲是一種非穩態、不連續的流動聲源,影響范圍廣,時間長,危害程度大。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條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機動車輛迅速增長。從1992年起車流量每年平均以16%的速度增長。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改善環境質量。
一、城市交通噪聲污染的分類
(一)城市道路交通噪聲
城市道路交通環境污染已成為各國城市發展的共性問題,城市道路交通環境污染主要有大氣污染和噪聲污染。據測定,汽車在行駛中的噪聲為80~90,在城市快速道路上高速行駛的車流噪聲接近100。
道路交通噪聲計算,要根據交通量、平均行車速度、重車百分比、道路坡度和道路路面材料等因素得到一個基本的噪聲計算值,然后計算由于傳播、反射、吸收和屏障等影響所產生的修正,最終得到交通噪聲評價值。現在還用一種叫機動車噪聲污染分析處理系統的。該系統包括系統機動車噪聲源強分析模塊、路段噪聲分析模塊、交叉口噪聲分析模塊、環境噪聲預測模塊、環境噪聲評價模塊。其功能是:根據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提供的交通信息數據,分別處理路段兩側和交叉口周圍的噪聲強度等級,綜合背景值,做出噪聲預測。根據環境質量標準,做出換環境污染指標(噪聲污染指數)。將處理結果進行儲存和更新。
(二)城市軌道交通噪聲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口日益增多,目前的交通狀況已不能滿足要求,發展軌道交通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階段,軌道交通由于其運量大速度快、乘坐舒適、安全、穩定、占地少及空氣污染小等諸多優點,在城市交通建設中獨占鰲頭。
城市軌道交通地下主要有地鐵,地面包括有軌電車、高架輕軌、城市鐵路等形式。城市軌道車輛由于運行在城市中,其運行速度較低,一般情況下不允許鳴笛、且新的鋼軌一般用焊接長鋼軌,所以城市中的軌道交通噪聲主要是以下四種:輪軌滾動噪聲、牽引電機噪聲、齒輪轉動噪聲及空壓機噪聲。地鐵交通除列車運行噪聲外,還有風亭及冷卻塔噪聲。高架輕軌噪聲除輪軌噪聲、車體輻射噪聲、動車組牽引電機噪聲外,還有橋梁結構噪聲,與地面軌道交通相比,其噪聲輻射面大,影響范圍廣。
(三)城市公路交通噪聲
城市中對外公路交通噪聲是指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時所產生的噪聲,交通噪聲在現代生活中是很普遍的、最難避免的噪聲源,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交通噪聲污染的防治越來越受到道路設計者和使用者的重視。
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時,輪胎與路面之間的摩擦碰撞、汽車自身零部件的運轉(如發動機、排氣管等)以及偶發的駕駛員行為(如鳴笛、剎車等)都是產生噪聲的原因。交通噪聲是寬頻帶的,即含所有可聽范圍頻帶的能量。交通噪聲分析應考慮車輛產生最大噪聲的交通條件,和最干擾公路兩側居民的交通條件,通常選用晝高峰和夜高峰兩個時段來分析交通噪聲的影響。
二、城市交通噪聲防治措施
城市交通噪聲的防治措施針對交通噪聲的聲源、傳播及受聲點3個關鍵環節,有多種措施可降低交通噪聲對受聲點的影響,在此我們稱之為降噪措施。
(一)針對聲源的降噪措施
選用低噪聲路面。一般來說,汽車行駛在瀝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駛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聲要低1~3。近年來歐洲許多國家相繼開展了對低噪聲路面的試驗研究,外露集料表面的低噪聲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特性可與傳統的瀝青路面相媲美,而疏水瀝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效果更為明顯,可降噪2~8。因此,使用低噪聲路面可有效的降低公路交通噪聲污染。運用交通管制措施禁止鳴笛,某時段內禁止大型車輛在敏感路段通行,調整交通信號使交通流順暢因而車輛不需經常停頓等交通管制手段對城市道路的降噪效果較為明顯,也易于采用,但這些措施不宜于野外公路,以免明顯降低車輛速度和道路使用的方便性而影響野外公路的使用。
(二)針對噪聲傳播途徑的降噪措施
在公路與受聲點之間設置聲屏障。聲屏障是一個降低公路噪聲的重要設施,也是道路設計者經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對距公路200范圍內的受聲點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聲屏障是一個明顯干涉聲波傳播的阻擋物或部分阻擋物,它可以阻擋聲的傳播而形成一個聲影區,其降噪效果隨聲程路程差的增大而增加。聲屏障的形狀和材料種類多種多樣,可以用土、磚、混凝土、木材、金屬和其它材料來構筑,修建聲屏障除考慮其降噪作用外,還要注意其經濟實用,并與其所處環境相協調做到視覺滿意。
(三)針對噪聲受聲點的降噪措施
在公路受聲點之間種植綠化林帶。有關資料表明,非常稠密的樹林(在聲源與受聲點之間沒有清楚的視線),且樹林高度高過視線4.5以上時,樹林深入30可降噪5,如樹林深入60可降噪10,樹林的最大降噪值是10。種植林帶除具有降噪作用外,還兼有綠化美化環境的功能,但會大幅度提高公路用地范圍,當公路經過荒山丘陵地區時,該方法較為實用,由于我國耕地緊張,所以當公路途經耕地時,該措施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增大公路與受聲點之間的距離。在公路選線時,應充分考慮公路交通噪聲污染問題,尤其對《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中規定執行《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中2類標準的學校教室、醫院病房、療養院住房和特殊賓館等噪聲敏感點,應先估算其噪聲聲級,如通過設置聲屏障無法解決噪聲污染問題,就需考慮調整線位,增大線位與敏感點之間的距離,降低敏感點的噪聲聲級。
(四)針對城市軌道交通的噪聲
城市軌道交通的噪聲防治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主要應從聲源降噪和傳播途徑降噪兩方面考慮,特殊情況下對受聲點加以防護。噪聲防治應從降低噪聲源開始,盡可能降低列車動力系統噪聲。首先從車輛構造設計上加強防振、吸聲措施,采用阻尼車輪及盤式制動,車輛踏面整修和車輛兩側架設防聲裙等。其次,在軌道及橋梁結構上采取減振降噪措施,如用超長無縫鋼軌代替標準鋼軌,以減少車輪對鋼軌的撞擊引起的噪聲和振動,可降噪23;在承臺上設置彈性聚合物砂漿墊層和配有彈性扣件的整體道床,以利吸收振動波,該整體道床與普通整體道床相比可減振降噪10;定期打磨鋼軌,增加鋼軌的平順度,降低車輪與鋼軌的摩擦、沖擊、不均勻磨耗引起的輪軌振動與噪聲,可降噪35。
三、解決方案
以上我們了解了幾種城市交通噪聲,雖然各自都有解決的方案,綜合來說,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對噪聲嚴重超標的車輛應限期治理,車輛的年檢應增加噪聲檢測項目。嚴格執行國家《汽車報廢標準》,對達不到要求的車輛,該報廢的必須報廢,不得延用,加快舊車淘汰;
2.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環境噪聲污染的控制管理,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合理布置臨街建筑物,可采用設置吸聲墻面、隔聲門、窗,實行立體綠化,或使臨街建筑物為商店、樓亭等,盡可能減少交通噪聲對居民的影響;
4.建設現代化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要對交通設施建設和城市建設提出嚴格要求,明確規定城市規劃部門在確定建設布局時應當根據國家噪聲環境質量標準和民用建筑隔聲屏障設計規范,合理劃定建筑物與交通干線的防噪聲距離。與此同時,提出相應的規劃設計要求,有可能造成環境噪聲污染的,應當設置聲屏障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環境噪聲污染的措施;
5.增加城市綠化面積,降低空氣污染度為使城市居民遠離交通噪聲,要致力于在道路兩側修建斜坡,加寬沿街住宅的緩沖綠化帶,并利用有限地帶開發立體綠化,增加植被面積,充分發揮綠色植物在降噪和凈化空氣污染物中的作用。
四、結語
面對21世紀,面對信息時代的到來,面對城市化的挑戰,面對我國薄弱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我們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不僅要進行合理的交通規劃建設,還要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最大程度減少交通“公害”之——噪聲,從而保障城市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中須,賀聰.公路交通噪聲的諸問題[J].環境科技,1995,(5).
[2]姚白鷗.城市交通噪聲及其控制[J].城鄉建設,1982,(9).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和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各種新情況、新變化、新矛盾不斷出現,影響小學生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復雜,對學校的安全穩定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因此,如何做好小學生安全工作,抓好小學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保障小學生人身財產安全,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確保學校和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是擺在我們班主任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
一、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復雜的社會治安形勢的需要
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推廣和我國人口發展的規律,在校小學生人數大幅度增長,校園社會化現象日益明顯,校內及校園周邊環境日趨復雜。學生來校途中發生意外事故、宿舍內財物丟失、打架斗毆事件等時有發生。大量事實說明,安全問題不僅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在其他節假日要遇到的問題。小學生在學校學文化、學知識的同時,學習、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識和安全常識,不僅可以做到在校期間自已不受傷害也不傷害他人,自己不違法違紀并能同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而且還可以依靠法律法規的力量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2.提高小學生安全意識的需要
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他們的安全意識普遍比較薄弱,自身安全意識不強。主要表現為: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隨意亂放。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社會了解不夠。小學生在校園內學習、生活、接觸社會少,辨別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示其犯罪。還有的小學生不注意用電、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小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看到違法事件,沒有關系到自己切身利益,裝作視而不見等。認識不到打架斗毆、盜竊等給自身、他人、家庭、學校會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因此,要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小學生安全的防范意識。
二、班主任在學生安全教育中承擔的責任和管理方法
1.班主任安全管理責任
(1)安全教育責任。班主任除對班級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以及基本道德規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礎文化科學知識教育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護和安全自救知識。班主任不僅自己要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如山、生命責任大如天的意識,還要努力使學生樹立安全第一觀念。
(2)安全告知責任。班主任的告知可分為四個方面:一是把學校或班級進行的各種活動中有關安全方面應注意的問題對學生告知。二是把校園及其周邊的設施包括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告知學生。三是把學生的有關情況對家長告知。四是把發現的班級內部、校園內部及校園周邊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學校領導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義務,可積極有效地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3)安全告誡責任。班主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負有對學生告誡的責任。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等是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對學生的危險行為或潛在的危險行為要及時地告誡、制止和糾正。
(4)安全防范責任。班主任要對班級活動以及教育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進行防范。如對流行病、傳染病的防范,對班級進行的各種活動以及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校園欺侮、包括隱性傷害在內的預防等。要防微杜漸,而不要亡羊補牢。
(5)安全救護責任。學生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后,除要及時按制度規定上報,還要力所能及地進行自護自救,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事故的擴大。
2.安全教育的方法
(1)多講
班主任要對學校制訂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經常宣傳,具體落實。在五一、十一、寒暑假時讓學生簽定公約。安全工作,要深入人心,落實到位。安全工作,要天天講,處處講,時時講,人人講,不厭其煩地講,哪怕每次說的是現話,都要時時向學生敲警鐘。因為學生易沖動,自制力差,可塑性大,所以班主任“千萬不要忘記安全工作”。利用班會、晨會、采用集中、分散相結合等方式,把安全風吹進學生心里。只有安全意識扎根于學生頭腦之中,我們的安全工作才算做到家。
(2)多做
每周的班會都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如:學生人身和財產安全教育管理,有一定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作為班主任,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安全工作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和投機取巧,而應該腳踏實地、防患未然。教室內,書寫安全標語,危險處設置警示牌,多組織學生學習有關安全、法制知識,演唱安全歌等。班級開展爭當“安全星”活動。利用各種活動,不同形式讓安全意識“隨風潛入心,潤人細無聲”。進行有關安全的主題班會。
(3)做細
安全工作,我們做得多,說得多,這還不夠,必須細管理。班主任工作,其中安全工作的細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環。安全工作無小事,安全責任重泰山。的確如此,事實上,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但千萬不要忘了那少部分時間(即課余時間)。事實證明,我們很多的糾紛,安全事故,就是發生在這段時間內的。我們平時的工作就疏忽了這一點,認為學生該休息,我們也該休息,此時學生失控,最易出亂。作為班主任老師要善于空檔的管理,細致入微的管理。否則,必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安全隱患。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生物;教學方法;探討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區別于傳統的生物教學,它既要滿足傳授學生學生基本的生物學知識和研究方法,還要通過新的課程標準的基本觀點,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生物學科知識水平和正確情感態度的教學目標。針對這些教學目標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標準。筆者結合豐富的實際教學經驗,從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方法進行簡單的探討。
1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忽視對學生現代意識的培養,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教師在實際授課中偏重生物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傳授,往往不重視甚至忽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忽視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隨著新課程教學的不斷推進,對綜合素質的人才要求越來越高。所以,高中生物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現代意識的重要性,這也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
1.2 現有生物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目前,許多生物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法,很少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導學生。教學中還經常有教師“滿堂灌”,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沒有給學生理解吸收知識的時間,更無法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有些教師雖然領悟到新課程生物教學的內涵,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學內容開展探索式教學,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新的教學方法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因此,要達到新課程的教學標準,就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充分理解高中生物新課改的內涵,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新性。
1.3 高中生物教學中課程資源匱乏
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沒有充分體現出新課程的內涵,忽視對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所用的課件大多都是考試的知識點,沒能按照新課程的標準要求來制作課件,更沒有給學生提供生物科技比較前沿的相關資料。有些教師不按教學目標要求,不能充分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搜集相關資料。導致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與積極性得不到激發,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得不到。
2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方法的探討
2.1 采取興趣教學法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興趣教學的理念被提出,并很快被學生接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學科,而且比較容易接受該科的知識。在課間我們經常會聽到學生議論說他們喜歡某位教師,聽課興趣高;不喜歡某位教師,聽課時老是昏昏欲睡,其實這就是興趣教學的一個方面,而這一教學方式也類似于情感教學法。
新課程背景下的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能很大程度上培養和和發揮學生的智力因素。而傳統的教學方法追求向學生不斷灌輸知識,極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打造興趣教學理念時,要根據學生實際的認識水平和心理因素,科學合理的設問,以此激發學生的發展思維,增強課堂活躍程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提問“為什么班上有些人的大拇指彎曲度很大,有的就很小?”讓同學們試著彎曲大拇指,發現許多學生的彎曲度都很小。在課堂上可以提出很多這樣的問題,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帶動學生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
2.2 大力開展探究式教學法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大力開展探究式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在新課程標準下,提倡探究式學習,學生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增強獲取知識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師在實行探究式教學時,要根據學生興趣選擇一些探究式問題,引導學生以自主討論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進而探索問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讓學生獨自思考,然后根據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得出解決的方法。
2.3 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法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新課程背景下的必然趨勢,也是衡量一個教師現代化程度的標尺。新課程背景下如果僅僅靠傳統的板書教學,高中生物教師不但任務重,而且教學效果也不理想,有些教學內容是板書無法書寫的,沒有多媒體技術的介入學生掌握起來很困難。多媒體技術可以把一些比較抽象的生物知識直觀的放映出來,學生可以和熒幕形成一種直接的對流,不僅增加了教和學的信息量,還培養出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例如,在講動植物細胞結構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把完成的細胞剖面圖展示給學生,這樣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時更加容易,學生更加直觀的觀察到動植物細胞內部的結構。
2.4 以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法
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發展,也是新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評價在新課程中有質量監控和導向作用。通過建立評價體系,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的體系能為素質教育的的實施提供保障,充分發揮評價體系促進發展的功能,讓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教學發展的魚提高的過程。評價體系的建立并不是舍棄考試制度,而是要端正目的,要學生明白學習最終是成為一個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的公民, 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通過建立這樣的評價體系,讓學生明白自己學什么,學習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提高教學的效率。
3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的教學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高中生物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個工程的艱巨性,做好相應的準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為目標,采取興趣教學法、大力開展探究式教學法等,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水平,實現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郭小平.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現狀與建議[J].考試周刊.2011(52)
第二:很多研博的小伙伴都是跨專業考上來的,在進行新專業學習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自己的原專業,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將原先專業知識和新專業知識相結合,尋找一個契合點,不同專業知識點的結合本身就是選題創新,而且跨學科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研究趨勢。
下面小編推薦兩本醫學核心期刊好發:
《北京醫學》
洪澤湖(33°06′~3°40′N,118°10′~118°52′E)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位于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在淮安、宿遷兩市境內,水域面積1597km2(以汛期控制水位12.5m計,廢黃河基面),最大長度65km,平均湖寬25km,最大水深6m,平均深度2m,年平均水溫16.3℃。在洪澤湖湖區布設9個點位:成鄉河中,成鄉河西,成鄉河北,成鄉河東,蔣壩鎮,龍集鄉北,臨淮鎮,老山鄉和高澗鎮。
2 研究方法
2014年4月對洪澤湖9個點位進行浮游動物群落結構調查,并用Shannon-wiener(香農威爾)多樣性指數進行評價。
2.1 浮游動物樣品
定量樣品需采集10-50L水樣通過13號浮游生物網過濾濃縮,在水中表層下0.5m處以20cm/s-30cm/m的速度作∞形循回緩慢拖動約5min,或拖濾1.5~5.0m3水體積。浮游動物鑒定及計數時,要將樣品充分搖勻,將樣品置入計數框內,在顯微鏡或解剖鏡下進行鑒定和計數。具體分析步驟參考《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浮游生物的測定”的相關內容及水生生物分類鑒定圖譜[2-3]。
2.2 數據處理
用EXCEL進行浮游動物群落樣品密度、優勢度和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計算。
3 結果與分析
2014年4月洪澤湖9個點位共采集到浮游動物物種57種(表1),其中原生動物15種、輪蟲類17種、枝角類14種、橈足類11種,浮游動物密度為2604頭/升,優勢種群為原生動物的表殼蟲(Arcella sp.),優勢種百分比為12.8%。
水質的變化對浮游動物組成有顯著影響,但不同的物種對水污染的敏感性不同。況琪軍等[4-5]發現可利用水生生物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對水質進行評價,其評價標準為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3表示無污染、2~3之間表示輕污染、1~2表示中污染、0~1表示重污染。利用浮游動物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表2)對洪澤湖水質進行評價,表明洪澤湖水體處于輕污染到無污染的狀態。
參考文獻 [本文轉自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教學論文和職稱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點擊進入DyLw.NeT 第一 論 文網]
[1]Hellawell J.M. Biological Indicators of Freshwater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London-Elsevier,1986.
[2]韓茂森,束蘊芳.中國淡水生物圖譜[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192-294.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pediatric azithromycin treatment mycoplasma pneumonia role Methods Choose 78 case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patients with children, Random into 36 cases and erythromycin azithromycin group group 42 cases, Azithromycin and erythromycin were used to fight mycoplasma pneumoniae treatment. Result The average number of azithromycin fever 、Cough disappeared days、Chest radiograph shadow completely absorbed days (average cure days) Than erythromycin group reduced. The cure rat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erythromycin group. Adverse reaction rate for significantly less. Results Azithromycin treatment infantil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better therapeutic erythromycin,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Azithromycin Erythromycin Children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肺炎支原體肺炎病原為肺炎支原體(MP),是迄今已知能獨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其大小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含有DNA和RNA,無細胞壁。本病占小兒肺炎20%左右,在密集人群中可達50%。本文主要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確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應用阿奇霉素與紅霉素治療共78例,比較兩藥的療較,作以下觀察。
1 資料及方法
1.1 病例選擇
全部病例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齡2~5歲52例,6~14歲2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1]:以咳嗽為主、刺激性咳嗽為突出癥狀,伴或不伴有發熱,經胸片檢查、冷凝集試驗和痰液支原體聚合酶鏈法(PCR)檢測和培養,冷凝集試驗痰液支原體均為陽性。其中阿奇霉素組36例,紅霉素組42例,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平均開始治療前病程、平均最高體溫等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
1.2 治療方法
兩組病人均確診后第2開始,在相對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臨床觀察,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組:AZM按體重10mg/kg頓服(一日最大量不超過0.5g)連用3日。紅霉素組:EM按30~50mg/kg,稀釋成0.1%的溶液,靜脈滴注,1次/天,療程5~7天。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止咳、化痰、平喘、退熱等支持治療。兩組均未用其它抗生素。
2 結果
2.1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以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胸片陰影完全吸收,體溫在用藥3天恢復正常。有效:癥狀和體征有好轉,體溫在用藥3天內下降10C以上。無效:癥狀和體征無變化或惡化,實驗室檢查無改變,體溫在用藥3天不下降。以顯效加有效計算總有效率醫學職稱論文。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
阿奇霉素組患者平均退熱天數及平均治愈天數比紅霉素組縮短2天。 表1 兩組支原體肺炎患者治療效果比較(d)
2.3 治療有效率比較見表2
以阿奇霉素組與紅霉素組治愈率及有效率進行對照,經統
計學處理,采用卡方檢驗x2=14.71, p
表2 兩組治療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較 (例)
3討論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是15元環半合成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它是紅霉素(EM)經化學結構修飾而成的新抗生素。AZM抗菌譜廣,它系通過阻礙細菌轉肽過程,從而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在酸性環境中有較高的穩定性,具有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組織濃度高、毒性低和耐受性好等優點[2]。AZM對G+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某些G- 菌以及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的作用也較強[3]。且可口服給藥一天一次,3~5天一個療程,可減少注射費用,小兒恐懼感。
本文通過對阿奇霉素與紅霉素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療效的對比分析,認為阿奇霉素具有療效好、療程短、抗肺炎支原體作用強、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呈經濟實惠等特點,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儀器與材料
PHS-3C精密pH計(北京精密儀器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北京三博科技有限公司);SENCO R型旋轉蒸發器(北京生物創新技術有限公司);AY120電子天平(日本島津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有限公司);甲醇、乙醇、氯仿均為分析純。
1.2 超聲波輔助提取
稱取龍葵樣品,用v[Hcl]:v(乙醇)1:4溶液潤濕24h后,龍葵與乙醇按1g:lOmL加入乙醇,在常溫下采用超聲波提取兩次。過濾后合并濾液。濾液經減壓蒸餾后得到黃綠色固體。用0.5mol/L的HCl溶解甾體類生物堿粗提物后,用氯仿萃取三次,去氯仿層,水相用NaOH溶液調節至pH為1O.5,用氯仿萃取三次,合并氯仿萃取液,蒸干后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mL,得到龍葵生物總堿的甲醇溶液。
1.3 茄胺的制備
將含生物總堿的甲醇溶液定量取出并減壓蒸干后,殘留物用40mLv[Hcl]:v(乙醇)1:1溶解,在100度下水解,水解后將溶液中乙醇蒸餾去除,余液用氯仿萃取三次,取酸水層。經NaOH溶液調節至pH為1O.5后,用氯仿萃取三次,合并氯仿萃取液,蒸干并用甲醇溶解,定容至50mL,得到茄胺的甲醇溶液。
1.4 色譜分析
經在紫外區全波段掃描確認標樣茄胺在210hm處有最大吸收峰,因此,選定210hm作為茄胺的檢測波長。色譜條件乙腈:水為55:45(水相pH用磷酸調節至2.7),流速為1.2mL/min。茄胺進樣量20ug/mL-200 ug /mL時。進樣量2(ug/mL)與峰面積之間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 結果
2.1 提取效果
超聲波輔助提取中草藥有效成份具有快速、簡易、提取效率高的特點。依據這個原則,本文選擇實驗條件溫度為:25度,乙醇濃度為95%。在最佳的實驗條件下,莖葉內的茄胺的平均得率為0.42%,果實內的茄胺平均得率3.22%。稱取3份龍葵果實樣品,進行平行提取實驗,計算茄胺產物的質量百分數以及同批樣品的RSD值,結果表明,3個龍葵樣品提出的茄胺平均質量分數為:2.53%,RSD值為:4.18%,證實提取工藝穩定、可靠。
2.2色譜效果
本文選擇水解1h的甾體類生物堿樣品作為考查對象,在未添加磷酸的條件下,色譜峰峰形嚴重拖尾,隨著酸度的加強,峰形開始銳化,至pH2.7時,甾體類生物堿和茄胺已完全離子化.峰形尖銳,兩類色譜峰分離度高。
3 討論
結合現代醫學的觀點和手段,在中草藥資源寶庫中、特別是從確有療效的中草藥中,尋找和開始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抗癌新藥不僅對促進人類的健康,而且對推進我國民族醫藥工業的發展和中藥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龍葵是一年生草本,全草含澳洲茄堿、澳洲茄明堿、澳洲茄邊堿等多種甾體類生物堿,它們的苷元主要為茄胺,生物堿含量以果實為最多,在未成熟的果實中含量最高,果實成熟后則消失。
龍葵含有豐富的藥用和保健價值成分,具有消炎、抗菌、降壓、抗癌等多種藥用功能,但到目前為止,龍葵的資源利用率仍然比較低,有關其活性成分研究的報導更是一片空白。上個世紀,有人采用國外提取茄屬植物的工藝,用薄層掃描色譜法測定了龍葵中茄堿的甙元茄胺的含量,發現龍葵果實中茄胺含量明顯高于全草含量,并在未成熟的青果實中發現茄胺含量甚至高達4.2%,但有關龍葵中總生物堿提取工藝及總含量的快速測定方法尚未見報道。在本文結果顯示中,超聲波輔助醇提法提取龍葵甾體類生物堿具有操作簡單、提取時間短的優點。同時其重復性好、穩定性與回收率高。
高效液相色譜近年來以其絕對優勢廣泛用于生物堿的分離和鑒定,尤其是由非極性固定想和極性流動相組成的反液相色譜系統(RP-HPLc)的應用約占90%,非極性固定相主要是以硅膠為基質的硅烷化反相鍵和相。本文研究并確定了高效液相色譜測定甾體類生物堿及其苷元茄胺的分析條件:紫外檢測波長210hm。流動相選擇乙腈:水為55:45(水相pH用磷酸調節至2.7),進行紫外、紅外、質譜分析,證實其為龍葵甾體類生物堿的苷元茄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