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fā)表云整理的1篇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指導分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fā)。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雖然分屬兩個概念,具體內容有所不同,但是從大體目標上看,兩者都旨在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由此可見,兩者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聯性。
1.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概念闡釋
從狹義層面看,德育教育指的是學校德育教育。學校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或者是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干預,再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體驗、認識以及實踐,促使其生成滿足社會或者階級需要的品格的教育實踐活動。學校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對學生道德品格與良好行為習慣的培育提供有效服務。其內容主要包含有品德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政治教育以及心理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運用教育的方式有效促進被教育者心理健康的全面發(fā)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學校從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fā)育特征出發(fā),通過對相關心理科學與教育科學基本知識的運用,對學生心理素質進行有效的教育和輔導的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旨在培育學生的優(yōu)良心理素養(yǎng),從而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的和諧發(fā)展。
2.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兩者的關聯性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其目標都具有一致性,旨在培育學生的身心綜合素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是遵循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來提升學生整體心理素養(yǎng)的教育活動過程,而德育教育是為了培育學生應該如何做人。由此可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德育教育的內容外延,德育教育本身就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總之,這兩者都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以共同提升人的綜合素養(yǎng)而實現彼此的融合。例如,在高中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培育出人格健全、道德品質優(yōu)良的中學生,從而實現他們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綜合發(fā)展。故而,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始終貫徹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明顯提升高中階段德育工作的效果。
二、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中德育指導的必然性討論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中德育指導的必然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個體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保證,二是現階段高中德育教育的內在需求。
1.學生個體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由于現代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限于對道德素質上的滿足,更需要“強人”和“能人”的出現。當前,人類社會已經徹底邁入信息化技術時代,人們不只要具備極高的道德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以及政治素養(yǎng),更應要有強大的心理素養(yǎng)。因而,只有全面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才能幫助其有效適應當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由此可見,學校不僅要注重德育教育,更要不斷加強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教育。
2.現階段高中德育教育的內在需求
高中德育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校教育工作者在該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不同階段的心理發(fā)育等特征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樣才可以收獲更好的教育效果。孟子說:“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也不贍也;以德服人,心悅而誠服也。”隨著高中生年齡的增長以及知識面的不斷拓展,他們的情感、認知、意志、思維能力以及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會逐漸厭惡傳統化的教導手段。例如,自上而下的公開訓導或者灌輸等,會激發(fā)出他們內心的抵觸情緒,甚至是叛逆心理。這個時候,學校教育工作者應將心理輔導滲透到高中的德育教育中,通過借助“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親切感,愿意接受教師的正確建議和輔導。如此一來,高中德育的工作效率將會大幅提升,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可見,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僅可以彌補德育教育的不足之處,而且會豐富其教育手段。
三、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中德育指導策略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要想得到有效開展,就需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這三個方面共同協作。
1.創(chuàng)設學校環(huán)境,注重教師素質提升及校園文化建設
首先,強化教師綜合素質提升。第一,發(fā)揮班主任的德育指導力量。班主任是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骨干成員,由于當前高中缺少心理學專業(yè)的教師,所以,班主任必須身兼雙職,不僅要勝任德育工作,還應該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校,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多的人。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時刻都有班主任的身影,而且班主任也是學生形成優(yōu)秀品格與健康心理人格過程中最關鍵的教育者。故而,學校必須注重提升班主任的綜合素養(yǎng),尤其是其教育學與心理學素養(yǎng)。在具體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可以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活動理性教導學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營造優(yōu)質的教學氛圍,提升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質量。第二,注重學科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指導作用。除了班主任,科任教師也要注重德育教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并開展,教師應該在言行舉止上多為學生做表率,并根據本學科的教學特點,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以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知識水平、道德品格以及心理素質。其次,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第一,成立心理咨詢室,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心理咨詢室的設立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心理品格,并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成立心理咨詢室,教師通過談心、咨詢以及舉辦“考前心理減壓”相關講座等多樣化的方式,能夠很好地解決高中生在這階段遇到的心理方面問題。第二,發(fā)揮學校學生會、團委優(yōu)勢,強化學生德育教育。學生會與學校團委是高中生自我能力展示的最主要組織機構。它們對于高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充分發(fā)揮學生會與團委的作用,有效引導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綜合素質。
2.發(fā)揮家庭作用,家校聯動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學生的很多行為習慣、思想品格的形成都會受到家庭的影響。為了能夠幫助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學校必須要重視家庭教育發(fā)揮的作用。學校可以通過家訪、開家長會、電話問訪、成立家長委員會等多樣化的方式,來對高中學生的家庭教育進行正確、有效地指導。家長要努力為孩子營造出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多關注學生的行為舉止,定期與家長進行學生生活和學習方面話題的交流,從而讓家長能夠有效了解孩子的行為、思想狀況,及時配合學校開展相關的教育工作。
3.社會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社會各界力量強化德育教育
高中學生大多數都未滿十八周歲,他們還屬于未成年人,因而整個社會都應該為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社會教育環(huán)境。學校與相關教育行政部門應發(fā)揮社區(qū)、村委會、關工委以及各種社會團體在高中生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社會作用,并不斷落實、完善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執(zhí)行工作,對危害高中生人身安全的犯罪行為要給予堅決打擊,堅決杜絕社會不良娛樂場所對學生造成的精神上的危害,還應通過定期組織高中生參加社會活動來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高中生對社會形成初步認知,認識到作為一個公民應該要具備怎么樣的優(yōu)秀思想品格與健康的心理素養(yǎng)。在高中教育中,通過將德育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有效融合,既是當前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迫切需要。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將能夠充分有效地促進高中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胡健.淺談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13).
[2]劉巖.高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結合[J].華夏教師,2017,(10).
[3]邢嚴.探索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
[4]潘慧榮.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文學教育(中),2013,(11).
[5]肖志堅.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教學中的有機融合[J].中國培訓,2016,(10).
作者:杜玉霞 楊書丹 單位:黑龍江省北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