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多元統計學分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醫療衛生領域逐步完善生命健康相關信息登記的數據庫,各類數據庫之間相互鏈接形成醫藥衛生行業的海量信息。面對海量信息,如何透過數據的表面現象抓住其本質?如何通過眾多的數據挖掘出有關生命健康的科學規律?迫于此形勢的需求,各醫學院校紛紛開設醫用多元統計分析課程,培養醫學研究工作者將各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應用到醫藥衛生領域數據中的能力。
醫用多元統計和基本衛生統計構成醫藥衛生領域內處理數據的有力工具,兩者都用到數理統計和概率論的知識,故在教學方法上醫用多元統計有許多可以借鑒基本衛生統計的教學經驗。醫用多元統計分析處理多變量數據,相對于處理單變量數據基本衛生統計方法而言,醫用多元統計又呈現出眾多自己的特點,比如繁瑣的矩陣、復雜的建模、龐大的運算、抽象的概念[1]等。因此,在借鑒基本衛生統計教學方法的同時,還必須依據本課程的特點認真考慮如何增強該課程教學效果的問題。筆者在幾年的醫用多元統計分析教學中有四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1 通過教學環節培養實踐能力
醫用多元統計分析屬于應用性的方法學科,課程性質要求學生在學習多元統計方法之后,要具備將各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應用到醫療衛生領域數據中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僅從理論授課上下功夫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理論授課、實驗教學和課程考核等各個教學環節中都不脫離實踐能力培養的主線。在理論課上講授的內容一般包括原理方面的知識和如何分析實際數據兩個方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要求教學過程中淡化數學原理方面的知識,而將重點放置在如何分析實際數據上,即該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使用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如何使用該方法以及分析結果如何解讀,在具體研究的醫學問題中此結果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盡管在現代教學方法中有體驗式教學的滲入[2],但相對于實驗課的實際體驗來講,學生對于數據何時采用、如何采用某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還是保持在似乎知道,但又不完全明確的模糊階段。很多原理方面的知識,盡管不是重點,但也需要學生了解一下,才能有助于把握整體脈絡、合理應用,通過實驗課的親身體驗,能直觀觀察到相對模糊的原理知識得到驗證的過程,從而心服口服地從心底接受沒有經過手工計算而呈現的分析結果。并且多元統計分析的實驗課本身就是讓學生去體驗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怎樣應用于實際數據的過程,從而使學生實踐能力大大提高。
一般課程考試比較側重理論原理的考核,而醫用多元統計分析授課的目的就是給學生講授多元統計方法應用于醫藥衛生領域數據的實踐過程,學習課程之后學生必須具備這種實踐能力,否則就根本沒有實現開設這門課程的初衷,沒有達到教學目的。因此,課程考試也應側重在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上。課程考核一般有試卷考核、平時實驗成績和上機考核三種形式,而以試卷考核的形式居多。對于醫用多元統計分析課程,平時實驗成績考核和上機考核也應該是必須選擇的考核形式,除此以外,在試卷考核中也可通過適當的題型體現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查。比如,將多元數據分析的結果展示在試卷上,讓學生回答此分析結果對于研究目的反映出什么;或者指出研究目的,讓學生回答選用何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為何選用這種方法;或者從展現的結果讓學生判斷是否適用某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等多種題型來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考核反饋出實踐能力欠缺的部分,從而給予相應的應對措施。
2 通過教學軟件提高教學效率
多元統計分析建模一般都要經過逆矩陣、相關系數矩陣的計算,求解特征根與特征向量等過程,這些過程沒有扎實的數學功底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即便能完成這些運算,但也是相當耗時的過程。就運算相對簡單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而言,如果采用人工計算器計算的話,也需要大約五個學時的時間才能完成,復雜的多元統計方法需要學時數就更多了。假定學校能夠安排充分的學時數,學生也必須有足夠的能力和耐心去完成這些運算。可見,統計軟件和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教學的結合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統計分析軟件有SAS、SPSS和STATA。對于醫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統計分析要求來講,簡單掌握每個軟件基本功能就可以滿足數據分析的需求,但對統計學專業的研究生而言,一般需要用到可編寫程序的SAS軟件,并且要深入學習,進行數據的模型擬合分析。各醫學院校可根據自己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材的情況、授課對象等因素綜合考慮本院校采用醫用多元統計分析的軟件。借助軟件在很短的時間能完成模型的建立、模型擬合檢驗等分析過程,通過分析結果中呈現的模型建立中間步驟,了解矩陣運算,求解特征根與特征向量的信息,把握前因后果、各步驟間的相互關系,大量時間的節余可用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的專業應用上。
3 通過適宜教材激發學習興趣
多元統計分析原理部分的繁瑣復雜性對該課程的學習形成很大阻礙,且原理部分又不是醫學專業學生學習的重點,這提示了教材選擇的重要性。合適的教材不應該花費很大的篇幅在理論推導和模型建立的過程上,否則只會增加學生對該課程的畏懼心理。教材應當側重于多元統計方法的應用部分,應用部分和學生專業的相關性越強,就越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上文中提到學習醫用多元統計分析教學要結合統計分析軟件,因此,教材中最好在每個多元統計方法的介紹之后都安排一個章節,說明這種多元統計方法通過統計分析軟件如何實現,以及軟件運行結果如何解讀。醫學各專業學生一般都未經過系統的統計軟件的學習,因此,教材中軟件相關內容的安排就尤其重要,不僅要有這樣的章節,而且要通俗易懂,適合醫學專業學生的初次統計軟件學習,在每一種多元分析方法數據集的錄入、軟件實現的步驟、一些常用選擇項的介紹、軟件運行結果的每個部分的解讀以及結合專業知識后的結論等各個方面都要有詳盡的解釋。
醫學可以劃分成很多不同的專業,如公共衛生、醫藥和臨床專業等,就公共衛生專業又可以進一步詳細劃分成勞動衛生、兒少衛生和營養等專業。目前的醫用多元統計分析教材沒有具體針對各個專業的多元統計分析教材,能選擇到和醫學專業接近的教材充其量也就是醫用多元分析的教材了,因此,通過教材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這種局限可以通過案例教學來彌補。在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可能通過案例式教學[3],選擇和授課學生專業休戚相關的例子來進行講解,就格外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4 通過教學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一、多元統計分析及其指導教學的必要性
(一)多元統計分析的涵義
多元統計分析是數理統計學30多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各種統計軟件不斷推出,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已廣泛應用到教育管理的各個領域。多元統計分析是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來研究多變量問題的理論和方法,它是一元統計學的推廣。
(二)利用多元統計分析指導教學的必要性
教學和科研是高校教師必須承擔的兩副重擔,教學是高校培養人才、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和學校教育的其它途徑相比,教學活動具有效率高、系統性強、能綜合完成多方面任務的特點。教學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學校工作必須以教學為主,才能使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違背了這一客觀規律,人們就會受到懲罰。教學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我們重視對高校教學的研究。
對高校教學工作的研究就要求進行定量分析。現代高等教育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其形式、系列、層次、規模、類別呈現多元化趨勢,使其本來就各具差異的學科專業、培養目標、規格種類更具有多樣性、差異性。正是高等教育多元化的特點,使得大學教學工作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多元系統,對這個系統的定量化分析是現代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而定量化分析離不開多元統計分析,多元統計分析在高校教學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
二、多元統計分析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一)聚類分析在指導學生就業中的應用
在高校教學工作中,經常需要將學生群體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過去人們主要依靠經驗和專業知識做定性分類處理,很少利用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分析,但定性分析往往帶有主觀性和任意性,不能很好地揭示學生群體內在的本質差別和聯系.利用聚類分析方法,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類,把學生按某種能力屬性分成若干小組;再根據各門課程的特點分析每類學生的能力傾向;最后,根據每類學生的能力傾向和不同的職業特點進行科學的就業指導。
(二)主成分分析在評估高校教師教學質量中的應用
在高校教學工作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教學的方向、內容、方式、進程、結果等都是由教師的教授決定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效果會受到教師教授的影響。教師授課質量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對教師授課質量的評價是評估教學質量的最主要方面。在對高校教師進行教學質量的評價中,其中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比較客觀的。作為教師授課的對象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最了解,因此將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可以及時發現、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工作。
首先,把教學評估體系的內容設計成評價表格,讓每位高數教師(學科不同,影響教學質量評價的因素也不同,此處只以高等數學的教學為例)所在班級的學生認真填寫;然后,計算出他們各項指標得分均值,得到數據矩陣;其次,從數據矩陣出發,把原來多個指標化為少數幾個互不相關的綜合指標,找出主成分,為每位教師的教學質量做出較為全面、客觀的評價。同時分析得到整個高數教學的總體概況,為教學管理部門縱觀學校的高等數學教學情況提供了科學依據。一種有效的量化評估手段,對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及教師的教學質量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主成分分析在實習成績等級評定上的應用
高師院校的教育實習成績的評定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學生的實習成績是由各組指導教師根據指標逐項打分,再按各指標的權重折算成分數,最后由教師綜合評定加以定級。這樣評定有很大的人為因素:沒考慮各指標間存在著相關關系;各等級的比例事先已經劃分好了等等。
三、多元統計分析的意義
(一)能夠使復雜的指標簡單化
在高校教學中,每個事物現象都表現為多個方面,需要有多個指標來描述、刻畫事物的質和量,這些構成指標體系的多個指標各有側重地解釋著同一個事物的質,必然存在著多重共線性,為了將這些指標反映的內容綜合起來,尋找一個簡單綜合指標,多元統計分析能幫助在不損失信息的情況下,通過變換和構造模型,剔除指標間相互制約的成分,使復雜數據簡單化。比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對應分析等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就是這一類方法。
(二)能夠對所考察到的指標按相似程度進行分類
在高校教學中,經常遇到對學生的成績等進行等級評定。如學生的教育實習成績的評定。通常是將實習生分成若干個組,每個組有3-4名指導教師負責并給出實習成績。此時,由于指導教師的標準不一致,不同組之間定量考核的差異顯著,缺少可比性;定量考核的指標體系不合理,權重系數往往是根據經驗給出的;在評定之前就已劃分好各等級的比例,變成了根據此比例來湊考核的分數等等。利用多元統計分析中的聚類分析和判別分析就能給出等級評定的好方法。
(三)能夠研究某種現象所包含的各個指標間的依賴關系
在高校教學中,要對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研究。即:專業開設的課程是否合理;各門課程之間的依賴關系如何;各門課程在學生綜合成績評定中所占的權重系數是否合理;各門課程所安排的課時數是否得當等等。這些都要通過多元統計的相關分析才能做得更加合理。
(四)能夠進行預測和檢驗
在高校教學中,經常通過對某種現象的研究,來預測未知的現象。如:利用對一些碩士生的考研成績和他們大學期間各門主要課程成績進行多元統計分析,能夠得出,考研成績與本科學習成績的關系,即給出兩組變量線性組合間的關系,從而,可由考生在大學期間的成績來預測考研的綜合成績或某些科目的成績。
綜上所述,利用多元統計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導高校教學。
近些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了國內的熱點問題,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逐年快速增長,提高平均國民素質的呼聲越發高漲的環境下,不少大學成功實現擴招,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看似有利于大學生發展的國內經濟和政策下,卻出現不少大學生難以就業,甚至出現“畢業等于失業”的勢頭。
目前關于研究中國大學生就業的文獻,大多圍繞著中國產業轉型、大學生自身素質、高校人才培養結構等角度入手分析,本文章則主要從探求大學生的現實起薪點與GDP和大學生本科畢業生人數的聯系,并調查大學生平均期望起薪點,比較大學生期望起薪點與現實起薪點,通過了解其差距的大小,歸納分析大學生期望起薪點對其就業行為的影響,對大學生的就業選擇和行為提出建議,指導大學生建立合理的期望起薪點,降低其就業的苦難性,從而達到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的目的。
1.相關理論回顧
大學生嚴峻的就業情形已成為中國近年來的熱點問題,最近,浙江工業大學理學院的周凱、吳婷、朱杭軍、單莉麗幾位學者,通過研究大學本科畢業生人數和國內生產總值對平均大學本科畢業生平均起薪點的影響和聯系,建立了一個多維統計分析的大學生就業研究模型:
yn=c1×GDP■■+c2×GDP■■+c3×rn+c4
其中,yn為大學本科畢業生的起薪,GDP為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rn為當年大學本科畢業生人數。
根據模型,有目的地收集相關的數據,如2004年~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2004年~2010年大學本科畢業生的起薪點、2004年~2010年大學本科畢業生人數,整理和分析數據后,通過軟件繪制出散點圖,找出所求表達式的特性,擬合出數據圖像,建立統計回歸模型,得出具體表達式,預測得出2011年大學生平均起薪,并對此預測做出顯著性評估。
2.模型的分析和預測結論
畢業生起薪點、畢業生人數、國內生產總值和年份數據查詢如圖1。
年份n與本科畢業生人數的曲線圖如 圖2所示。
年份n與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曲線圖如 圖3所示。
根據圖2和圖3我們可以看出年份n與本科畢業生人數、年份n與國民生產總值GDP的線性關系,對于模型
yn=c1×GDP■■+c2×GDP■■+c3×rn+c4
通過R軟件,我們輸入數據發現得到以下結果:
Call:
lm(formula = y ~ x1^2 + x1 + x2, data = new)
Coefficients:
(Intercept) x1 x2
8.727e+02 3.999e-03 -9.133e-05
> summary(new1)
Call:
lm(formula = y ~ x1^2 + x1 + x2, data = new)
Residuals:
1 2 3 4 5 6 7
94.052 70.526 -155.134 -204.490 209.426 3.734 -18.114
Coefficients:
Estimate Std. Error t value Pr(>|t|)
(Intercept) 8.727e+02 2.987e+02 2.922 0.0432 *
x1 3.999e-03 8.739e-04 4.576 0.0102 *
x2 -9.133e-05 1.518e-04 -0.602 0.5799
---
Signif. codes: 0 ‘***’ 0.001 ‘**’ 0.01 ‘*’ 0.05 ‘.’ 0.1 ‘ ’ 1
從以上各項系數的P值可得,當我們設定P值小于5%時為顯著時,系數C4和X1(即國內生產總值)對模型影響較大,而系數X2(即畢業生人數)對模型影響較小,不顯著。模型擬合效果可從以下結果得到:
Residual standard error: 176 on 4 degrees of freedom
Multiple R-squared: 0.8454, Adjusted R-squared: 0.7681
F-statistic: 10.94 on 2 and 4 DF, p-value: 0.0239上面的R可決系數和修改的R可決系數都比較大,接近于1,表明模型擬合的還不錯。F檢驗也表明P值小于5%,模型顯著。
另外當我們去掉C4時,模型的顯著性結果如下:
Coefficients:
Estimate Std. Error t value Pr(>|t|)
x2 0.0001894 0.0001861 1.018 0.35545
x1 0.0052522 0.0012058 4.356 0.00732 **
---
Signif. codes: 0 ‘***’ 0.001 ‘**’ 0.01 ‘*’ 0.05 ‘.’ 0.1 ‘ ’ 1
從以上結果發現X1的P值見效了,顯著性提高了。
Residual standard error: 278.7 on 5 degrees of freedom
Multiple R-squared: 0.9832, Adjusted R-squared: 0.9765
F-statistic: 146.4 on 2 and 5 DF, p-value: 3.652e-05以上的可決系數、修正的可決系數都變大了,而且F檢驗的P值見效了,由此可見模型的擬合程度也提高了,起薪點擬合數據和擬合圖如圖4和圖5所示:
根據模型的擬合,我們可以估算出2011年本科畢業生人數和國民生產總值GDP(如圖6):
進而進一步估算出2011年本科畢業生的起薪點為2583.378元。
3.應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期望起薪點和實際平均起薪點對比結論
根據德國著名的調研機構trendence與GTI Media聯合一項調研結果,調查始于2010年9月份,對象為大三、大四學生、研究生以及畢業不足一年的畢業生。報告重點調研了2010年中國畢業生對于第一份職業工資的預期,稱每月工資期望值為4379.5元,男生為4700元,女生則為4100元。
根據多元統計分析的大學生就業模型預測,2011年的本科畢業生平均起薪僅為2583.378元,由此對比可知,中國應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期望起薪點和實際平均起薪點相距較大。
根據以上結論,我們可以得出,中國應屆畢業生在尋找工作時,會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期望起薪點與實際相距過大,導致大學生在本來嚴峻的就業形勢中,給自己再增添了一道柵欄。
我國目前現狀是,GDP每年快速增長,但產業轉型始終未完成,我國還處于以勞動密集型為基礎的產業結構,因此,企業對大學生的需要雖然持續增加,但始終跟不上高校擴招的速度。從1999年實現的高校擴招,畢業生人數每年以60~70萬增加。
并且,隨著國內物價的上漲,我認為,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起薪點將不斷提高,實際起薪點和期望起薪點差距的進一步拉大,將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與企業正式簽約,應屆畢業生就業率下降。
4.根據結論得出的提高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的幾點建議
4.1從多元統計分析的大學生就業模型中我們可以得知,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實際起薪點與國內生產總值和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相關,因此,我認為,大學生應在制定期望的起薪點時,應參考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和應屆大學生畢業人數,通過詳細分析數據后,再得出合理的起薪點,這將有利于應屆畢業生在尋找工作時不會因過高期望的起薪點而失去良好的就業機會,從而增加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
4.2大學生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不妨先在低起薪點的職位就業。根據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在就業10內薪酬提升速度遠高于沒有就讀大學的人,因此,在一個低起薪點的職位開始,有利于大學生先解決就業這一燃眉之急的問題,保證自己的生活所需,并且,從基層做起,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做到理論和實踐結合,深入了解自己所就任的職位技能和企業架構,為將來大學生的職位升遷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4.3政府應頒布一些政策保障物價的穩定。應屆大學畢業生期望起薪點地快速提升,有相當一部分源自于我國目前持續高漲的物價水平,倘若政府再不及時頒布穩定物價的政策,將會導致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起薪點與現實完全脫節,從而導致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材,大量崗位空缺,大學生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應屆畢業生失業率上升,企業利潤下降等不利情況的發生。
4.4大學生可轉變思維,變就業為創業,近些年來,政府對大學生創業頒布了許多優惠政策,大學生創業環境的改善,將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但我國大學生普遍的創業意識較薄弱。因此學校應當在常規教育中向學生滲透相關的市場信息,及相關融資、法律等知識,并通過開設專門的創業課程,解剖案例,讓學生慢慢樹立起自主創業的意識與信心。
5.展望
本文基于大量的調查數據分析,根據模型的求解預測出實際本科畢業生平均起薪點,通過與現實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起薪點的對比,從而發現應屆畢業生關于起薪點的期望值和實際值的脫節將會惡化大學生的就業環境,為此,我提出了緩解這一現象的幾點建議,本案例的調查研究將有利于大學生更透徹地了解自身所處的就業環境和指導大學生合理的就業計劃制定,從而有效提高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
我認為,在進一步分析中,我們可以從本模型研究出發,深入分析全國各地不同城市的起薪點和大學生就業率,從而為指導大學生流向需要的城市和地區,有效地進行全國各地大學生人才分配和流動,從而為保障大學生就業,平衡這個國家人才分配,促進全國各地經濟的協調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凱、吳婷、朱杭軍、單莉麗.《基于多元統計分析的大學生就業模型研究》
引言:多元統計分析是統計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也稱多變量統計分析;在現實生活中,受多種指標共同作用和影響的現象大量存在,多元統計分析就是研究多個隨機變量之間相互依賴關系及其內在統計規律的重要學科,由于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一般涉及復雜的數學理論,一般無法用手工計算,必須有計算機和統計軟件的支持。
在統計軟件方面,常用的統計軟件有SPSS、SAS、STAT、R、S-PLUS等。R軟件是一個自由、免費、開源的軟件,是一個具有強大統計分析功能和優秀統計制圖功能的統計軟件,現已是國內外眾多統計學者喜愛的數據分析工具。本文結合實例介紹了R軟件在多元統計分析中的應用,具體內容包括R軟件在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對應分析等方面的應用。
一 在聚類分析教學中的應用
聚類分析又稱群分析,它是研究(樣品或指標)分類問題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所謂類,通俗地說,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在社會經濟領域中存在著大量分類問題,比如若對某些大城市的物價指數進行考察聚類分析,而物價指數很多,有農用生產物價指數、服務項目價指數、食品消費物價指數、建材零售價格指數等等。由于要考察的物價指數很多,通常先對這些物價指數進行分類。總之,需要分類的問題很多,因此聚類分析這個有用的工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在許多領域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聚類分析內容非常豐富,有系統聚類法、有序樣品聚類法、動態聚類法、模糊聚類法、圖論聚類法、聚類預報法等,具體詳見參考文獻[3]。
R軟件及其相關包提供了各種聚類方法,主要是系統聚類方法、快速聚類方法、模糊聚類方法,常用的是系統聚類方法。
R軟件實現系統聚類的程序如下:
Hclust(d,method=“complete”)
其中d是由“dist”構成的距離結構,具體包括絕對值距離、歐氏距離、切比雪夫距離、馬氏距離、蘭氏距離等,默認為歐氏距離;method包括類平均法、重心法、中間距離法最長距離法最短距離法、離差平方和法等,默認是最長距離法。
例1 下表是山東省2008年各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費性支出,利用所給數據對各市進行系統聚類。
山東各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費性支出 元/人
地區
食品
衣著
居住
設備用品
交通通訊
文化教育
醫療保健
其它
濟南
1628.16
252.86
790.11
285.64
634.83
355.54
394.37
43.9
青島
1999.61
523.76
901.56
297.76
595.34
618.12
260.17
106.42
淄博
1691.6
372.21
844.44
300.46
494.67
580.6
370.84
102.16
棗莊
1370.59
272.95
614.3
227.52
454.73
245.93
220.88
84.2
東營
1580.86
234.17
813.58
253.12
532.19
432.05
275.3
39.1
煙臺
1673.19
337.92
719.28
201.3
414.08
497.57
286.03
77.11
濰坊
1516.36
299.67
1327.72
243.72
583.04
494.65
269.82
92.95
濟寧
1375.4
287.17
722.05
282.16
380.68
412.42
218.11
56.94
泰安
1412.44
225.66
567.66
257.96
411.98
450.57
177.02
70.07
威海
1684.64
517.59
759.36
227.12
424.41
565.75
444.31
77.48
日照
1451.12
351.21
562.91
208.81
457.2
332.16
182.2
37.69
萊蕪
1516.22
198.94
624.72
207.03
464.06
469.35
256.53
36.33
臨沂
1339.69
212.36
625.26
191.34
409.39
314.9
156.01
63.31
德州
1114.47
173.88
553.14
169.23
319.41
220.45
137.97
42.2
聊城
1146.53
182.53
566.92
186.05
317.48
332.64
155.94
54.31
濱州
1177.49
179.96
979.01
206.88
451.85
407.49
298.7
47.51
菏澤
1265.03
170.85
550.68
143.11
329.99
中圖分類號:S651;Q244;S1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0-4953-03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ath Analysis between Chlorophyll Content, Fluorescence Kinetic Parameters and Watermelon Yield
HUANG Xiang,HONG Juan,ZHANG Li-hong,GE Mi-hong,YE Li-xia,WANG Lei,CHEN Tao,CHEN Gang
(Wu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345,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watermelon variety Zaochunhongyu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nitrogen on photosynthetic traits change and yield of watermelon leaf,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were analyzed during seedling, cranberry and blossom period, swelling frui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very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parameters and yield, with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Y=
-3.018+0.012 Xnitrogen -0.004 3 XSPAD-0.017 0 X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0.001 0 Xvariable fluorescence -0.002 8 Xmaximum fluorescence +0.015 0 Xpotential activity+5.070 0 Xconversion of light energy efficiency.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otential activity,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yield. 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SPAD,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maximum fluorescence had negative correlaed with the yield. The influence of each parameter on watermelon yield ranking from big to small as follows: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maximum fluorescenc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variable fluorescence, SPAD, potential activity. The effects of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and maximum fluorescence on yield were direct. The effects of potential activity,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SPAD were indirect. Nitrogen concentration had strong direct action and indirect action on yield.
Key words: watermelon(Citrullus lanatus);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dynamics parameter; yiel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path analysis
西瓜(Citrullus lanatus)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實甘甜,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不含脂肪和膽固醇,含有大量葡萄糖、蘋果酸、果糖、番茄素及維生素C等物質,是一種營養豐富、食用安全的食品[1]。目前,葉綠素熒光作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針,在農業上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2,3],前人在作物營養元素上也做過大量類似研究[4-7],但有關西瓜葉綠素含量及熒光動力學參數對其產量的影響報道較少。因此,擬通過不同氮濃度下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之間的回歸與通徑分析,研究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對西瓜品種早春紅玉產量的影響,分析各個參數對產量的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的大小,旨在為西瓜的高產穩產、合理施肥及營養診斷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及試驗設置
供試西瓜品種為早春紅玉。將西瓜種子置于塑料瓶中曬種12 h,清水沖洗干凈,在35 ℃恒溫培養箱中催芽3~4 d。2012年4月5日播種,待種子發芽后,選取萌發一致的種子播種于塑料缽內(缽內裝滿細沙)。播種7 d后出芽,14 d后開始施營養液,用改進的Hoagland營養液配方[8],營養液用去離子水配制,各種養分元素均用分析純試劑。
設8個施氮濃度(純N):50(N1)、100(N2)、150(N3)、200(N4)、250(N5)、300(N6)、350(N7)、400(N8) g/L,每處理4次重復,完全隨機區組設計。
1.2 葉綠素含量、熒光動力學參數及產量測定
每份材料選取生長一致的3片功能葉,分別于苗期(6月10日)、伸蔓期(6月24日)、開花期(7月9日)和膨果期(7月23日)采用SPAD-502 DL葉綠素儀(日本美能達公司)測定葉綠素含量(SPAD值),用OS5-FL調制式葉綠素熒光儀(美國Opti-science公司)測定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3片功能葉的平均值為該處理的測定值。測定葉綠素熒光時,葉片預先暗適應20 min,然后直接讀出初始熒光(Fo)、可變熒光(Fv)、最大熒光(Fm),計算代表PSⅡ潛在活性的參數(Fv/Fo)以及代表PSⅡ原初光能轉化效率的參數(Fv/Fm)。待果實成熟后,每個株系混合收獲,稱量果實總重量。
1.3 數據記載及處理
生長期間進行田間觀察記載,所測定的項目編碼如下:氮濃度(X1)、SPAD(X2)、初始熒光Fo(X3)、可變熒光Fv(X4)、最大熒光Fm(X5)、代表PSⅡ潛在活性的參數Fv/Fo(X6)、代表PSⅡ原初光能轉化效率的參數Fv/Fm(X7)和產量(Y)。數據使用Excel 2003和SAS 10.0進行整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回歸分析
通過回歸分析得出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回歸方程為:Y=-3.018
+0.012 X1-0.004 3 X2 -0.017 X3 -0.001 X4 -0.002 8 X5 +0.015 X6 +5.07 X7,P
2.2 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簡單相關與偏相關分析
通過相關分析得到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簡單相關系數及偏相關系數(表1)。從表1可以看出,氮濃度、初始熒光、潛在活性參數、光能轉化效率參數與產量呈顯著相關,而其他參數對產量的作用較小。在這些顯著性參數中,氮濃度、潛在活性、光能轉化效率與產量呈顯著正相關,而初始熒光與產量呈顯著負相關。從表1還可以看出,在偏相關系數中,只有氮濃度對西瓜產量的偏相關系數達到顯著水平,表明氮濃度對產量的間接作用也較大。
2.3 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通徑分析
相關性分析結果反映了各指標在其他因素的協同作用下對產量的綜合效果,不能真正反映各指標對產量的直接或本質的作用[9,10]。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通徑分析,對相關系數進行剖析,估算出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對產量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進一步揭示這些參數與產量相關的原因。
通過對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通徑分析(表2),從表2可以看出,各參數對產量的直接作用是不均等的,作用從大到小為光能轉化效率、初始熒光、最大熒光、氮濃度、可變熒光、SPAD值、潛在活性。在所研究的參數中,光能轉化效率、氮濃度、初始熒光和最大熒光對產量的通徑系數較大,表明這4個參數對產量的影響力較高;氮濃度和光能轉化效率對產量的通徑系數為正,表明它們對產量的正效應比較明顯;初始熒光和最大熒光對產量的通徑系數為負,表明這兩個參數對產量有明顯的負作用。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氮濃度、光能轉化效率和初始熒光是對西瓜產量影響較大的3個參數。保持合適的氮濃度,提高植株光能轉化效率,降低初始熒光,有利于西瓜產量的提高。光能轉化效率、初始熒光和最大熒光對產量主要是直接作用,間接作用影響不大;潛在活性、可變熒光和SPAD值與產量的相關主要是由間接作用產生,直接作用較小;氮濃度與產量的相關是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共同的影響,但直接作用大于間接作用。表明此研究所涉及的參數對西瓜產量的影響具有綜合性,在實際生產上應采取多種措施改善植株的生長環境,提高西瓜產量。如適當的氮用量,特別是營養最大效率期氮肥的用量,提高其氮肥的利用率;提高植株的光能轉化效率,增強植株光合效率,這些變化都有利于西瓜的高產穩產[5,11,12]。
試驗僅考慮了西瓜生育期內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對產量的影響,剩余通徑系數仍然較高,表明還有其他影響產量的外界因子沒有考慮進來,外部氣候條件、土壤情況、試驗環境的不同等均有可能對產量造成影響[6,13],具體還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鄭高飛,張志發.中國西瓜生產實用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 李 曉,馮 偉,曾曉春. 葉綠素熒光分析技術及應用進展[J]. 西北植物學報,2006,26(10):2186-2196.
[3] 徐德聰,呂芳德,潘曉杰. 葉綠素熒光分析技術在果樹研究中的應用[J]. 經濟林研究,2003,21(3):88-91.
[4] 夏 樂,于海秋,郭煥茹,等. 低鉀脅迫對玉米光合特性及葉綠素熒光特性的影響[J]. 玉米科學,2008,16(6):71-74.
[5] 王 偉,李興淘,綦左瑩,等. 低鉀脅迫對不同效應型大豆光合特性及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J].大豆科學,2008,27(3):451-455.
[6] 譚雪蓮,郭天文,張國宏,等. 氮素對不同小麥不同葉位葉片葉綠素熒光參數的調控效應[J].麥類作物學報,2009,29(3):437-441.
[7] 馬博類,徐禮根. 供氮水平對香根草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J]. 園藝學報,2007,34(2):469-472.
[8] 陳 鋼,黃 翔,洪 娟,等.氮對西瓜生長及葉片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J]. 果樹學報,2011,28(4):657-661.
[9] 汪寶卿,張禮鳳,慈敦偉,等.黃淮海地區夏大豆農藝性狀與產量的多元回歸和通徑分析[J].大豆科學,2010,29(2):255-259.
[10] 汪修奇,鄧小軍,李曉忠,等.湖南烤煙化學成分與焦油的相關、通徑及回歸分析[J].作物雜志,2010(2):32-35.
中圖分類號 S48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1-0111-01
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Ⅱ型(Spodo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Ⅱ)分離株是一種繁殖率和毒力極強的病毒變異株,作為生物殺蟲劑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良好的應用前景[1]。同源重復區是一種存在于大多數桿狀病毒基因組的重復序列區[2-3],大量研究表明,同源重復區具有桿狀病毒基因組DNA復制起始原點和增強子的功能[4-6]。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對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Ⅱ基因組的同源重復區結構、序列特征及功能進行預測和分析,將為拓寬其宿主域和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改良其殺蟲效果提供理論依據,極大地促進該病毒作為生物殺蟲劑的開發和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序列來源
數據資料來源于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張志芳研究員課題組。
1.2 試驗方法
利用DotPlot軟件分析得到SpltNPVⅡ含有的同源重復區、多序列比對及同源性分析采用ClustalW和MEGA4等生物軟件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SpltNPVⅡ同源重復區在基因組中的分布
用DotPlot分析表明,SpltNPVⅡ基因組包含有7個同源重復區(hrs),對其進行序列分析,表明7個hrs都富含AT,其大小分別為1 746、636、871、2 212、389、887、2 694 bp;hr1、hr2、hr3、hr4、hr5、hr6和hr7不均勻地分散在整個基因組中,分別位于ORF8與ORF9、ORF9與ORF10、ORF42與ORF43、ORF57與ORF58、ORF79與ORF80、ORF115與ORF116、ORF130與ORF131之間[7](圖1)。
2.2 SpltNPVⅡ同源重復區的結構分析
SpltNPVⅡ 7個hrs分別含有6、4、7、8、3、5、7個64 bp不完全回文序列:TTTTAGTACATGATCTTTGCTTTCATCGAG
ACCTGTGGATGAAATCCAACATCAAGTATGAAAA(圖2),在回文基序的中心均含有一個PvuI限制性酶切位點[7]。對7個hrs中40個回文序列進行比對分析,發現其序列的核苷酸一致性高達90%以上。在hr1、hr4和hr7中還有另一類不規則的重復序列,這3個hrs的重復序列不同,但是同一個hr內的重復序列比較保守;hr1、hr4、hr7回文序列的個數分別為6、8、7個,不規則的重復序列個數分別為12、16、14個。
2.3 SpltNPVⅡ同源重復區的功能基序分析
通常hrs作為桿狀病毒基因組DNA復制起始原點,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序列:富含AT,含有重復的回文序列,正反向重復序列和特征功能基序等。SpltNPVⅡ同源重復區除了含有回文序列之外,在間隔序列中還存在多個正向(GATGATGCAATAAAAACAA)或反向(TTGTTTTTATTGCAT
CATC)互補的重復序列和與病毒基因組復制相關的motif基序[7](表1)。
3 結論與討論
生物信息學分析表明,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Ⅱ基因組DNA含有7個同源重復區,不均勻地分散在整個基因組中;每個同源重復區均含有與基因組DNA復制相關的回文序列、正反向重復序列和特征功能基序,在回文序列中心均含有一個PvuI限制性酶切位點[7]。經初步分析,推測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Ⅱ7個同源重復區也具有基因組DNA復制起始原點的作用,這一結果與Pearson等[8]、Leisy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
4 參考文獻
[1] 高博,鄧柳紅,易小平,等.昆蟲桿狀病毒殺蟲劑研究與應用綜述[J].現代農業科技,2008(8):66-67.
[2] 張志芳,張穎,呂鴻聲,等.家蠶核多角體病毒DNA復制起始點hr3的結構功能[J].1995,25(9):949-955.
[3] NAKAI M,GOTO C,KANG W,et al.Genome sequence and organization of a nucleopolyhedrovirus isolated from the smaller tea tortrix,Adoxoph-yes honmai[J].Virology,2003,316:171-183.
[4] BLINOV V M,GUTOROV V V,HOLODILOV N G,et al.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Galleria mellonell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origin of DNA replication[J].FEBS Lett,1984,167:254-258.
[5] KOOL M,AHRENS C H,GOLDBACH R W,et al.Identific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DNA replication of the Autographa californica baculoviru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94,91(23):11212-11216.
[6] CHEN Y,YAO B,ZHU Z,et al.A constitutive superenhancer:homolog-ous region 3 of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18:1039-1044.
1、統計研究設計:應交代統計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調查設計(分為前瞻性、回顧性或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應圍繞4個基本原則(隨機、對照、重復、均衡)概要說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2、資料的表達與描述:用x±s表達近似服從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M(QR)表達呈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統計表時,要合理安排縱橫標目,并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用統計圖時,所用統計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相匹配,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
3、統計學分析方法的選擇:對于定量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于定性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定性變量的性質和頻數所具備的條件以及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x2檢驗。對于回歸分析,應結合專業知識和散布圖,選用合適的回歸類型,不應盲目套用簡單直線回歸分析,對具有重復實驗數據的回歸分析資料,不應簡單化處理;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學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
4、統計結果的解釋和表達:當P<0.05(或P<0.01)時,應說明對比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不應說對比組之間具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的差別;應寫明所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多個均數之間兩兩比較的q檢驗等),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值,x2值,F值等)應盡可能給出具體的P值;當涉及總體參數(如總體均數、總體率等)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再給出95%可信區間。
1.遵照教育部對經濟統計學專業的要求
嚴格遵照教育部對經濟統計學專業的要求。主干學科為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其中核心課程為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財政學,貨幣金融學,會計學,經濟統計學,國民經濟統計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抽樣技術與應用,應用時間序列分析。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實驗課程(含基本統計分析軟件應用、統計實務模擬等),社會實踐(含經濟社會統計調查、統計工作實習等),科研和論文寫作(含畢業論文、學年論文、科研實踐等)。專業實驗包括計算機基本技能實驗、統計分析應用軟件實驗、經濟計量分析軟件實驗、數據挖掘技術與應用實驗。
2.參照其他院校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選擇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財經院校(如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上海金融學院、 河南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學院和山東工商學院)和綜合類院校(如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和云南大學)以及師范類院校(如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作為參照院校。通過比較分析得出,在統計學經濟統計、商務統計、金融統計方向中,財經類院校主要突出經濟學課程,招生偏重理科生。綜合性院校和師范類院校主要課程為理學類,招生偏重理科生。
綜上所述,經濟統計學專業應培養適應信息化社會需要,熟練掌握現代統計理論和經濟數量分析方法,具有扎實的統計學、經濟學和金融學基礎,能熟練應用計算機軟件處理統計數據的復合型高素質經濟管理統計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外資企業和大中型公司等從事經濟統計分析、管理咨詢、市場調研和商務數據分析等管理工作。
3.與學院培養方案形式統一
新制訂的培養方案和整個學院的形式保持了統一,以便于教務人員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 經濟統計學培養方案專業課的設置
經濟統計學的培養目標與基本規格和招收對象為理科生,設置了保險精算、金融統計和商務統計三個方向。學生修滿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并達到學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由于經濟統計學對統計學和經濟學知識的要求較高,我們提高了課程總學分和總學時,注重主干學科和專業課程的開課順序和教學周學時分配,強化實訓實踐課程,實行理論和實踐并行。
培養方案確定了5門學科基礎課程,分別為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C語言程序設計、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管理學。確定了5門專業基礎課程,分別為基礎會計學、經濟統計學、貨幣金融學、財政學、計量經濟學。確定了9門專業核心課程,分別為國民經濟統計學、多元統計分析、統計預測與決策、抽樣技術與應用、應用時間序列分析、金融統計學、市場調查與分析、投資學、數據挖掘。
二、量化研究方法在我國行政管理中的運用
在公共政策科學化的背景下,以理性分析為基礎和根據的定量分析是當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這是由公共政策分析的學科任務所決定的。量化研究在行政管理中運用的基本步驟是:第一,建立一個關于行政管理的量化研究模型;第二,收集所要研究問題的數據,即量化的進程;第三,將收集到的行政管理資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詮釋;第四,總結,得出量化的結論;第五,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結合起來,用定性方法來詮釋所要研究的問題,用定量方法來做結論。
三、中外行政管理量化研究的差異
第一,從研究方法上來看,目前我國行政管理量化分析的研究主題以公共政策問題的構建為主,而該類主題相對而言更適用于統計分析方法。美國對于行政管理的量化研究已較為深入,使用的方法也比較多元化,結合了計量經濟學分析法、統計學分析法、數學分析法等,更為詳盡的研究了行政管理。
第二,從研究的內容上來看,我國的行政管理量化研究一般集中在政府的績效研究,有很多內容難以量化,有的甚至不能量化,而需要量化并可以量化的內容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有較扎實的數學、統計學、運籌學等自然科學功底,這導致我國的行政管理量化研究只局限在一部分的內容里,不夠全面。美國的行政管理的研究內容則較為廣泛,對量化研究方法的研究起步早,研究者熟知量化方法,對行政管理的多個方面都有研究。
第三,從研究的規范性來說,我國行政管理量化研究從量化內容到量化程序等,沒有規范化,隨意性大。美國早已形成量化的研究制度,有組織性,統一性,規范性相結合的量化研究模式更有利于行政管理工作客觀全面的研究。第四,從研究的體系來看,我國的行政管理量化研究的體系不科學。以績效評估為例,尚未建立和健全遵循國際慣例、適合我國國情的包括評估原則、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模型、評估依據、評估技術與方法、評估程序等在內的完整有序、切實可行的政府績效評估的理論、方法和實踐體系,而美國已建立了科學完善的量化體系,有標準的量化指標,理論和方法。
四、加強定量研究方法在我國行政管理研究中應用的應對舉措
第一,研究方法上,要力求多樣化,將運籌學分析法、系統科學分析法、計量經濟學分析法、統計學分析法、數學分析法結合起來,實現各種研究方法的融合薈萃。
第二,在研究內容上,力求做到全面,深入,將公共政策問題、構建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執行政策評估與監控、公共政策變動、終結與周期納入量化的范圍內,應該適時實現跨越,發揮研究領域的“后動優勢”,發展好我國的行政管理,實現后來居上。
急性胃腸炎臨床其預后一般較好[1-3],自2006年3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重癥急性胃腸炎患者,經急診內科綜合治療,大多數患者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大大降低了該疾病的病死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隨機選取在2006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醫院住院重癥急性胃腸炎患者42例,年齡范圍在35~78歲,平均年齡為(64.76±14.93)歲。其中男性為22例,平均年齡為(65.27±14.59)歲;女性為20例,平均年齡為(58.23±14.39)歲。
1.2方法
1.2.1急性胃腸炎患者問卷調查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學回顧性隊列追蹤研究方法,以面對面調查結合查看病例等方式,應用個體化問卷調查表。
1.2.2診斷標準依據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下發的[4-5]《急性胃腸炎患者診斷標準》判定患者的病理學分型。
1.2.3用法及用量其中治療干預組是使用黃連素聯合奧曲肽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保守治療,黃連素由上海正康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黃連素片口服1次/d,0.5mg/次。奧曲肽由西安市圣康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美能片口服3次/d,50mg/次。黃連素聯合奧曲肽應空腹服用。拉米夫定由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拉米夫定口服1次/d,100mg/次。
1.3統計學處理應用多元SPLM3.0軟件統計處理數據。
2結果
2.1評價急性胃腸炎藥物效果本次研究中黃連素聯合奧曲肽對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達到87.32%,而常規保守對照組總有效率只達到61.91%,兩組治療效果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
2.2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用黃連素聯合奧曲肽治療,重癥急性胃腸炎患者其肝功能各指標均明顯改善(P
2.3 Cox比例風險模型在重癥急性胃腸炎患者治療影響研究中的應用為研究Cox比例風險模型在重癥急性胃腸炎患者預后健康狀況中的應用,首先把多元相關影響因素進行評分量化。把可能相關影響因素帶入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統計分析后,表明重癥急性胃腸炎患者預后健康狀況相關因素包括患者營養狀況、病理學分型、規范治療、不良生活習慣和合并其它疾病等。
3討論
重癥急性胃腸炎早期藥物保守治療目前通常應用綜合藥物療法[6-7]。多元Cox比例風險模型在醫學領域分析中的應用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高度注意,并且其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運用Cox比例風險模型對乙肝患者預后健康狀況進行研究,此次研究通過Cox比例風險模型統計分析后,表明乙肝患者預后健康狀況相關因素包括患者營養狀況、病理學分型、規范治療、不良生活習慣和合并其它疾病等。本研究通過黃連素聯合奧曲肽對患者治療后健康狀況追蹤調查分析,發現黃連素聯合奧曲肽是患者治療預后作用安全有效的藥物。另外Cox比例風險模型在對重癥患者預后健康狀況追蹤調查研究中的應用為醫院治療與控制重癥急性胃腸炎早期病情提供新的手段與依據。
參考文獻:
[1]易艷紅,吳敬之,吳晶晶,等.60例急性胃腸炎治療分析[J].廣東醫學,2011,32(16):67-68.
[2]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聯合制定.對乙肝患者治療后保肝作用的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9,25(10):324-325.
[3]袁平戈,張大志.重癥急性胃腸炎治療臨床應用[J].藥品評價,2010,28(1):385.
[4]郭隨章.熊去氧膽酸的臨床應用概況[J].藥學實踐雜志,2008,19(4):204-208.
【Abstract】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puerarin combined with epalrestat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DP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puerarin plus epalrestat treatment group and salvia plus mecobalamin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duration was two weeks. Electrophysiological measures and symptom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NCV)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NCV) in median and peroneal nerv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two groups. The improvement on MNCV and SNCV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s improvement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pronounced than in controls. Conclusion: Puerarin plus epalrestat w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approach for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Key words】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uerarin,epalrestat
近年來,世界各國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有急劇增加的趨勢,2型糖尿病患者激增是造成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總數劇增的主要原因。WHO預測;2025年患者總數將突破3億[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癥之一,也是患者致殘的重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葛根是中醫治療糖尿病的重要藥物,近年來在臨床廣泛使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依帕司他是一種特異地作用于多元醇通路的干預藥物,目前已有研究顯示其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中具有積極作用[2]。 本研究采用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甲鈷胺作對照,觀察葛根素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5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病人,按照1:1比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齡57±4歲,糖尿病病程平均(10.6±4.6)年,DPN病程平均(3.8±1.7)年。對照組: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齡59±6歲,糖尿病病程平均(11.7±5.3)年,DPN病程平均(3.9±2.0)年。治療組與對照組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具有2型糖尿病病史,符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DPN 診斷標準。神經傳導速度示神經(正中、脛、腓)傳導障礙,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圍神經病變及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患者[3]。
1.3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糖尿病飲食、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常規控制血糖。治療組給予葛根素注射液0.4g(浙江康恩貝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加入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1次/d;伊衡(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50 mg/ 次,每日3 次,療程14d。對照組給予復方丹參注射液20ml加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1次/d;甲鈷胺片(北京聯合偉華藥業有限公司生產)一次0.5mg,一日3次,療程14d。
1.4 觀察指標
檢查膝腱反射,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制造的Neuropack 2型神經電位誘發儀檢查神經傳導速度,測定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
療效評定標準:⑴顯效:自覺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腱反射明顯改善或基本恢復正常;⑵有效:自覺癥狀好轉,腱反射改善;⑶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
1.5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6.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
2結果
2.1 電生理學變化
治療組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MNCV較治療前明顯提高,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極顯著差異(P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神經傳導速度變化比較
治療組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SNCV較治療前明顯提高,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極顯著差異(P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變化比較
2.2 有效率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顯效率有顯著差異(P
表3 兩組癥狀療效比較
2.3不良反應
治療組與對照組各有2例病人出現發熱、惡心癥狀,未經藥物治療,自行緩解。
3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主要病理改變是神經纖維發生節段性脫髓鞘改變,軸索再生能力受損而出現“退化”,特點為感覺神經受累較早,以肢體疼痛麻木為突出臨床表現,具體發生的機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確。普遍認為與高血糖引起代謝紊亂、微血管病變、神經營養因子缺乏、自由基損傷及基因表達異常等因素有關。高血糖時活性氧(R0S)抑制了糖酵解的關鍵酶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GAPDH)的活性,導致6-磷酸葡萄糖的累積,從而激活多元醇通路。多元醇通路激活后,醛糖還原酶活性增高,葡萄糖在醛還原酶作用下轉化為山梨醇和果糖增多,由于神經組織內無果糖激酶,造成山梨醇和果糖在神經組織內大量沉積,使得山梨醇生成增加,導致山梨醇的堆積,繼而引起病變[4]。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為醛糖還原酶抑制劑。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目前被認為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比較理想的藥物。
DPN根據其病因病機和臨床表現可歸屬于中醫“消渴”、“痹證”、“瘺證”等范疇。中醫對本病的治療,在控制癥狀、改善客觀指標及遠期療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在中藥方面,抑制醛糖還原酶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黃酮類及香豆素類化合物中。黃酮類化合物又稱為生物類黃酮,是一類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重要物質[5]。目前認為黃芩、黃連 、丹參、葛根、芍藥、川芎具有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的作用[6]。這些中藥被認為能阻斷或抑制醛糖還原酶,降低山梨醇、果糖以及糖基化蛋白,還能部分地抑制蛋白非酶糖化[7]。葛根中含有的葛根總黃酮目前已經得到廣泛研究[5]。葛根素注射液是野葛或葛根藤中提取的一種黃酮苷,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葛根素能抑制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5-HT的釋放,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抗凝血作用,降低血漿和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通過改善血流變,增加微循環灌流量,從而達到神經營養和保護作用[8]。
本研究顯示,葛根素注射液聯合依帕司他能夠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人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療效優于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甲鈷胺。這表明葛根注射液與依帕司他可能具有協同效應,其機制可能通過抑制醛糖還原酶,不過這種假說還需要基礎實驗和臨床試驗來進一步證實。
參考文獻
[1]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試行本)(節選).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4;12(6):283-285.
[2]羅邦堯,趙詠桔,陳宇紅,等.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臨床研究.繼續醫學教育,2005;19(1):58-60
[3]錢榮立,項坤三.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38-139.
[4]劉硒碲,夏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研究進展.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27(2):317-319.
[5]黃偉,唐燦。黃酮類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時珍國醫國藥,2009;20(6):1470-1471.
[6]蘇明.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進展.光明中醫,2010;25(4):736-738.
[7]華文進 ,卜 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醫學研究生學報,2008;21(11):1219-1221.
[8]王學森.彌可保聯合葛根素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7;24(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