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治理效率論文大全11篇

時間:2023-04-08 11:32:44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財務治理效率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財務治理效率論文

篇(1)

    一、論文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產生的動因進行了論述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共有制經濟發展。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國的民營經濟正在飛速發展,為活躍流通、繁榮市場、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安置下崗職工和富于勞動力、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起了重要作用。但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小富即安”思想嚴重;家族管理現象普遍,公司治理較薄弱;擴張中的融資“瓶頸”等。民營企業要想實現更高的目標,必須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必須發展內部審計。

    在產權特征和公司治理上,民營企業與國有國營企業的最大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權明晰程度,前者產權主體明確,產權清晰,而后者國家作為一個產權主體,看似明確,實則模糊;二是委托關系,前者或者所有者直接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從而不存在股東與經營者層面上的委托關系,或者所有者不直接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從而存在委托關系,但委托人和人主體明確、委托鏈簡潔、關系簡單,后者所有者不可能直接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委托關系一定存在,而且委托人和人之間主體不明確、關系模糊、委托層級較多。

    民營企業設立內部審計制度是企業自身的一種內在的主動需求。在民營企業,其外部產權明晰,不存在多級。企業是一種團隊生產,當存在個人行為的外在性時就會有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在企業的團隊生產中,如果沒有監督者的監督就會有偷懶、虛報業績、轉移企業財物等現狀的發生。當存在委托責任關系就會有受托責任人對委托人是否盡心盡職,有沒有如實履行受托責任等問題。作為理性人的民營企業的業主(股東)當然就會想方設法杜絕這些增加企業內部成本影響到其自身財富增長的因素,但依靠其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尤其是當企業規模大、生產經營復雜、生產經營場所分散時,業主(股東)控制的距離太遠,難以實現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即使是業主(股東)能夠對企業實施有效控制,使企業團隊努力工作,但企業團隊內各個職能部門所作出的努力是否能夠如愿以償的給業主(股東)帶來效益,增加其財富,有賴于外部人的評價,因為一個人或組織難以對自己的工作好壞和努力的結果作出正確的評價和預測。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建立一個專司內部監督控制職能的部門,有利于協助業主(股東)組織和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實現其財富最大化的目標。

    二、論文從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目標與職能進行了論述

    1、大家一致認為,內部審計目標是內部審計行為的出發點,是內部審計活動所要達到的理想境地或狀態。所以內部審計目標必須反映所服務企業的性質,并受制于客觀經濟環境。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必然反映的是民營企業的本質特性及其內部審計的本質要求。

    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目標是單一的,就是在于為組織增加價值和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它通過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目標就是反映民營企業最本質的內生變量的產權屬性和公司治理屬性。民營企業的股東的終極目標是實現自身財富的不斷增長,而在有效的公司治理構架下,經營者與股東的目標趨于一致。在這個組織目標統轄下,內部審計目標就是在于協助組織成員增加企業價值和提高組織運作效率,幫助組織實現目標。

    2、內部審計職能是圍繞實現內部審計目標而內生的固有功能,它受到審計目標的影響,所以審計職能也會受到企業特性的影響。

    較為一致的看法是企業的內部審計具有監督職能和服務職能,而民營企業更重視的是服務職能。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是自身發展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其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從事內部審計活動,目的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協助和保證組織實現目標。除了國有企業一般的評價和控制等服務性職能外,因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產權屬性和公司治理屬性不同,還突出明晰產權和咨詢等服務性功能。民營企業的產權屬性表現為外部的明晰性和內部的模糊性,公司治理上表現為存在構建合理公司治理的基礎,產權屬性決定了民營企業擁有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所不具有的一項特殊服務功能-明晰內部產權,而存在構架合理公司治理基礎的屬性決定了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咨詢服務功能。

    因此,咨詢是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服務職能的另外一個重要內容。在一個存在有效公司治理機制的民營企業,經營者的目標與股東目標一致,領導團隊追求價值增值,內審必須幫助組織實現這個目標,企業的生產經營極其復雜多變,內審憑借自己的獨有身份和優勢,采用參與式的審計方式,以服務為導向,為企業提供保證咨詢服務。其所涉及的服務咨詢領域包括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決策、項目投資、銷售市場景氣狀況等戰略性決策,也包括了物資采購、生產工藝,產品促銷效果、人力資源管理、后勤服務系統效率、信息系統設計與運行等技術和運營性決策,內審人員通過與經營者的交流自己的審計結論協助經營者改善經營效益。

    三、論文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管理體制進行了闡述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和管理取決于民營企業本身”,這是這次所有論文的一個共同點。在民營企業,無論是存在所有者和經營者相分離的治理結構還是所有者與經營者合一的單邊治理結構,經營者都有動力把內部審計機構安排成最具有工作效率和效能的組織結構,影響內審工作效率和效能的是內審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為了提高內審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民營企業應把內部審計機構直接設置在股東會或董事會的領導下。對于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業主(股東)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股東會人數不多,工作機制和決策機制靈活,能夠對內部審計機構進行管理,內部審計機構可以直接隸屬于股東會的領導,保障審計人員的絕對權威。對于規模大,按公司制運行的民營企業則應將內部審計機構設在董事會的領導之下。

    在管理體制上,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只受本單位的領導,對本單位的上級負責。在業務上受內部審計協會的指導,具體表現應為執行遵守《中國內部審計條例》和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制定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等行業準則和規章。

    四、論文探討了審計內容與重點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以財務審計為基礎,以管理審計為重點。民營企業進行財務審計是一項基礎工作,是進行管理審計的基礎。民營企業進行財務審計評價內部控制系統,一是保證企業組織科學合理,生產流程規范運行;二是保證內部控制系統提供的信息真實及時,以便保證實現審計目標,提供決策有用性的信息。在此基礎上發揮內審的管理職責,實施管理審計,達到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內審人員通過自己的工作,幫助組織成員,提高組織機構的效率,合理配置經濟資源,達到企業經營的既定目標。

篇(2)

 

一、引言<

國際金融危機肆虐全球,從商業巨子雷曼兄弟的轟然倒下,再到行業翹楚通用申請破產保護,危機的不良影響正逐步從虛擬經濟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2009年6月,美國通用汽車為擺脫困境放下身段,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2009年11月,迪拜財政部突然宣布,棕櫚島集團將推遲至少6個月償付數十億美元的債務,以便進行債務重組;2010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依然存在,中國企業面臨國內需求不足,

二、企業財務安全

企業財務安全是指在企業的財務管理過程中,企業不會因為來自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財務風險或財務困境的影響內部控制,引發嚴重的財務危機,造成企業的財務失敗,從而保持一種可

企業從面臨風險到陷入危機直至破產消亡,我們關注的重點通常是風險產生后的事后處理階段。但縱觀整個過程,風險的前一階段,財務由安全向風險轉移階段才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重點。通常情況下,企業財務安全隱患具有動態易變性和可逆性,及早察識財務安全隱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風險,就能規避

三、企業財務安全

構筑財務安全的防火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財務風險,而這一切與企業內部控制密不可分。完善而有效的內部控制,通常指企業擁有健全的內控制度,措施完善合理,并且在實際中得到了很好的執行,從而能充分實現管理目標和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論文開題報告范例。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內控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內部控制,至少

對于企業而言,通過各項指標提示企業的內部財務控制是否有效,來辨識財務安全程度,無疑是一個簡便且

表1 國外學者預測企業財務安

研究者

樣本

變量及模型

具有較強解釋力或預測力的指標

Fitzpatrick(1932)

19家公司

單個財務比率模型

凈利潤/股東權益、股東權益/負債

Beaver (1966)

79家經營失敗和79家經營成功公司

30個變量,

單變量判別模型

現金流量/負債、流動比率、凈收益/資產、資產負債率、營運資本/總資產等6個財務比率準確性較高

Altman

(1968)

33家破產和33家非破產公司

5個比率, Z-score模型

營運資本/總資產、留存收益/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總資產、股東權益市場價值/負債賬面價值、銷售收入/總資產

Blum(1974)

115家財務失敗和115家非財務失敗公司

多元判別分析方法

選擇反映流動性,盈利性和變異性三個方面的財務指標

Altman、Haldeman、Narayanan(1977)

53家破產和58家正常企業

7個變量,

ZETA模型

經營收益/總資產、收益穩定性、利息保障倍數、留存收益與總資產之比、流動比率、普通股權益與總資本之比和普通股權益與總資產之比

Martin

(1977)

58家出現財務危機的銀行

25個變量,

Logit回歸分析法

總資產收益率、壞賬與營業凈利潤之比、費用與營業收入之比、總貸款與總資產之比

Ohlson

(1980)

105家破產公司,

2058家非破產公司

9個變量,

Probit模型

公司規模(總資產/GNP物價指數后取對數)、資本結構(總負債/總資產)、資產報酬率或來自經營的資金/總負債、短期流動性(營運資金/總資產、流動負債/流動資產)

Aziz、Emanuel(1988)

<

表2 國內學者預測企業財務 研究者

樣本

變量及模型

具有較強解釋力或預測力的指標

陳靜(1999)

27家ST和27家非ST公司

多元線性分析

負債比率、凈資產收益率、流動比率、營運資本/總資產、總資產周轉率

陳曉等(2000)

38家ST公司

1260種變量組合,Logit回歸

負債權益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利潤/總資產、留存收益/總資產

吳世農、盧賢義(2001)

70家財務困境公司,

70家財務正常公司

21個變量,預警模型

盈利增長指數、資產報酬率、流動比率、長期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營運資本與總資產比和資產周轉率

姜秀華、孫錚(2001)

42家ST和42家非ST公司

Logit預測模型

毛利率、其它應收款與總資產比率、短期借款與總資產的比率、股權集中系數,公司治理變量(股權集中度)

章之旺(2004)

60家財務困境和120家正常公司

logistic

現金流量比率

王克敏(2005)

128家ST公司,非ST公司

5個變量,logist

引入公司治理、關聯交易、對外擔保等非財務指標

吳超鵬、吳世農(2005)

540家價值損害型上市公司

20個變量, 人工神經網絡法

總資產收益率、股票超額收益率、公司治理指數和投資者利益保護指數

郭斌等(2006)

1265個正常類到期的實際貸款樣本、890個違約類樣本

30個指標,Logit模型

貸款期限和M2增長率這兩個非財務指標,具有較高的預測精度

陳燕和廖冠民(2006)

104家上市公司

Logit模型

大股東持股比例、國有股比例、董事會規模對公司財務安全均具有顯著影響

錢愛民、張淑君和程幸(

由上表可以看

(1)從方法來看,泰勒級數展開式、事件歷史分析、遺傳算法、數據包絡分析等方法在最近幾年相繼應用于相關的研究

(2)從研究的數量和指標解釋力來看,財務指標結合非財務指標的研究已成為主流的方向。在財務解釋變量的選擇上,以資產

由此可得,財務安全的辨識標志可以分為兩大類:從財務指標來看,負債比率和營業利益率、流動比率、存貨周轉率、總資

四、結論與啟

(1)建立財務安全指標體系對企業內控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內控制度可以提高財務安全測度的準確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錯誤的籌資決策、資產流動性較差、盈利能力低下、公司治理機構的影響、行業因素的影響等方面使財務活動本

(2)科學嚴密的內部財務控制,是財務安全的基礎。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一方面是出于防護性需要,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保

(3)確立財務安全指標并結合非財務指標內部控制,引入財務內部控制有效的變量,構建財務安全體系,是未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證財產的安全;另一方面是出建設性需要,及時暴露財務管理方面的弱點,保護財務安全,提高管理效率,保障企業發展。

身和環境的變得復雜多樣,這些都是財務不安全的原因所在。由此看來,財務安全與否不是僅由某方面原因引起的,而是多個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造成的。通過加強內部控制防范風險,使企業處在財務安全狀態,企業應該高度重視。

產周轉率和現金流量比率綜合觀察,比較有解釋力;從非財務指標來看,公司治理變量、審計信息比較有解釋力。

負債表比率和現金量表比率為主;在非財務變量的選擇上,主要集中在股權結構,審計信息,股東持股比率等方面。

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論文開題報告范例。而國內的研究多是借鑒國外研究成果并結合中國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樣本數據建立模型。

出:

2008)

31家ST公司

13個變量、主成份分析路基回歸

自由現金流量指標體系可以提前兩年對公司財務危機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

鄭育書和劉沂佩(2008)

50家財務危機公司,

篇(3)

共同治理理論的基礎是利益相關者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根基是企業契約理論。因此,企業契約理論是共同治理的理論淵源。分析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首先必須弄清楚利益相關者的含義。楊瑞龍和周業安(2000)根據定義包含的寬泛程度將其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是最寬泛的,即凡是能影響公司活動或被公司活動所影響的人或團體都是利益相關者;第二類指凡是與公司有直接關系的人或團體才是利益相關者;第三類定義認為,只有在公司中下了“賭注”的人或團體才是利益相關者,也就是在公司中投入了專用性資產的人或團體才是利益相關者。可以用潛在利益相關者和真實利益相關者將三類定義協調起來,前兩種都包含了潛在利益相關者,只有潛在利益相關者向公司進行了資產專用性投資才轉化為真實利益相關者。本文在分析財務治理效率時,著重考慮真實利益相關者。由于供應商和客戶可能是真實的利益相關者,也可能不是,關鍵在于其是否進行了公司關系專用性投資,因此,公司最主要的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債權人、經理、員工。

既然利益相關者共同創造公司組織租金,共同承擔公司剩余風險,那么,應該設計一定的財權契約安排和財務治理制度,將一定的公司財務控制權分配給所有利益相關者,使所有的公司財權契約參與者得到激勵去有效地合作,進而實現公司合作剩余最大化和公司價值最大化。為了實現公司合作剩余最大化和公司價值最大化,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應該參與公司財務治理,這就是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基本內涵。因此,共同治理就是公司的決策只能是利益相關者協調的產物,重要的是通過決策程序把財務沖突轉化為協調與合作。

(二)相機治理的內涵解讀

當公司既得利益狀態被打破時,若其中某產權主體的利益受損,就必須有某種機制啟動,自動地賦予受損方保護自己權益的機會與權力。這時,誰擁有企業所有權分配的控制權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對受損方來說,只有掌握了這種支配權,才有機會重新配置公司財產,以彌補其損失。讓受損方掌握控制權恰恰體現了效率原則,因為當一個投資者面臨資本保全威脅時,他最有動力再造企業。張維迎(1996)曾給出一個簡單的例子描述了公司所有權的狀態依存性。設x代表公司總收入,N為股東最低預期收益率,W為應付工人的合同工資,r為債權人的合同收入(本金加利息),并假定x在零到X之間連續分布(其中X為最大可能收入),工人的索取權優先于債權人。如果企業處于“W+r<X<W+R+N”的狀態,股東是公司所有權分配的支配者;如果公司處于“W<X<R+W”的狀態,債權人是支配者;如果公司處于“XW+r+N”的狀態時,經理人員就是實際的支配者。由此可見,從事后的利益狀態看,公司所有權的分配是動態的、相機的。然而,公司所有權的狀態依存性并不等價于支配權的自動讓渡。必須有一套制度以確保支配權的順利讓渡,并保證讓渡的有序性。這套制度就是“相機治理機制”。

財務相機治理(contingentgovernance)指公司控制權隨公司績效或經營狀態的變化而發生變動,或者說是財務動態治理。相機治理考慮公司動態發展的可能性,當環境發生變化時,財權契約支持網絡必須作出相應調整,其中最容易或最有可能利益受損的一方就會暫時獲取控制權。一個有效率的經濟體制必須能提供一個順暢、自由而有序的財務相機治理機制,以確保各當事人利益和經濟運行效率。

二、共同治理與相機治理的效率解讀

(一)共同治理的創租優勢與效率困境

由于資本雇傭勞動理論和勞動雇傭資本理論都強調“單邊治理”,把公司財權集中地配置給單一主體就意味著其他主體的財權被剝奪,因此財務治理理論基礎現實的選擇是利益相關者理論。各利益相關者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是現代公司發展的基本模式,共同治理已成為現代公司財務治理的現實選擇。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具有以下明顯特征: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激發創新,降低成本,提高公司財務治理效率;相對于股東利益至上的邏輯而言,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強調由多方共同所有,比股東單方獨享更為公平合理,也使公司更易于吸引或積累資源。由此可見,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在組織租金創造、合作剩余的創造抑或公司價值創造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但ReyandTirole(1999)利用一個多委托人(一個共同的人)道德風險模型證明了在委托人之間存在利益沖突時,他們獲取信息以改進效率的激勵將被減弱。Hansnan(1996)等相關實證研究表明,控制權分散化帶來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導致效率損失(相互之間的不信任、猜忌以及由此造成的決策制定時的僵持局面)。若沿襲西方經典企業理論的思路,與控制權多元化相對應的剩余索取權多元化將會使團隊陷入道德風險困境,即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存在一個明顯的效率障礙問題(團隊生產中的搭便車)。Holmstrom(1982)指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通過一個外部委托人,打破團隊內部的預算平衡,給公司團隊施以“集體懲罰”或“集體激勵”,可以迫使團隊成員選擇最優的努力水平,從而使帕累托最優作為納什均衡來出現,團隊中的搭便車行為得以消除。但是這一方法的前提是團隊成員或委托人必須足夠富有,財富約束會限制團隊的有效規模和實施帕累托最優效率的可能性。因此,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存在效率困境。

(二)相機治理、財權配置與動態效率

財務相機治理的實質是財務動態治理,有效的財務治理結構需要完善的相機治理機制進行整合。不管有效公司財務治理是何種模式,在公司績效惡化或者經營狀態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當事人利益的時候,相機治理機制將公司控制權在各個當事人之間作出重新安排,以便實現對公司財務治理結構的重新調整。實現公司相機治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控制權轉移(公司化及股份化改組、收購兼并、權競爭與破產清算等)。有效的公司財務治理必須使財權與市場同時發揮作用,在指導公司治理實踐中,財權理論與超財權理論必須有機結合。建立以信息特征、財權配置和市場競爭互動為基礎的公司財務治理等效曲線,公司財務治理源于問題和信息不對稱,是基于市場競爭和信息特征之上的財權博弈制度安排。

相機治理機制的依據是關注公司所有權的或有特征,主要是通過對剩余控制權的爭奪來改變既定利益格局:1.出資者相機治理,當公司出現經營危機或經理層有侵害出資者利益的行為時,對于大股東而言,可通過監事會加以制止或通過股東大會對公司管理層進行更換從而接管公司或重組公司,達到控制權的轉移等相機治理措施;對于小股東而言,可以通過獨立董事的制衡機制,制約公司管理層的行為,或“用腳投票”,拋出手中的股票退出公司組織來表達自己的意志。2.債權人相機治理,由于債權人對銀行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可對貸款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的相機治理機制。3.員工相機治理,員工可通過建立員工董事制度,實施員工股份制方案和員工—資本合伙制等相機治理措施。4.政府相機治理,政府可以通過提請以立法等方式對公司行為進行監督和約束,如制定各種約束公司財務和會計行為的法律法規及對違規行為懲罰的法律制度,政府也可直接參與對公司的稅務檢查、工商檢查以及委托市場監管機構、中介機構對公司的行為進行監督等相機治理機制。5.其他利益相關者相機治理,其他利益相關者主要是通過財務監控權的市場分享體系等外部市場來實現(張棟、楊淑娥,2005)。

三、共同治理與相機治理耦合機制的提出

控制權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企業所有權是指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二者中又以控制權更為關鍵,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企業控制權的配置,企業治理的關鍵就在于優化控制權的配置(蔡炯等,2009)。但誰有資格擁有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傳統的看法可歸納為“股東至上”邏輯,而該邏輯的必然推論就是:有效率的治理結構只能是“資本雇傭勞動”的單邊治理結構,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全部歸股東所有。這些符合“股東至上”邏輯的企業制度在微觀經濟領域的地位日趨式微;現代社會幾乎成為“公司社會”,大量處于統治地位的公司恰恰是偏離“股東至上”邏輯的。事實上,公司應歸利益相關者共同所有,并通過剩余索取權的合理配置來實現自身產權,通過剩余控制權的合理配置來相互制衡,從而達到長期穩定合作的目的。因此,有效率的公司財務治理結構是利益相關者共同擁有剩余索取權與剩余控制權,并且對每個利益相關者來說,相應的兩種權利都是對應的,這種雙邊或多邊的合作模式稱為“共同治理”。共同治理目前已成為很多國家和地區公司財務治理結構改革的現實選擇,是公司處于正常經營狀態下的治理機制,體現了利益相關者之間為了公司利益而合作的思想。但合作并非就是沒有任何財務沖突的理想狀態。實際上,有矛盾才有合作,因為每個利益相關者都是有限理性的經濟人。當信息不對稱時,信息優勢方可能采取機會主義的損人利己行為,導致合作消失,進而使包括自己在內的利益相關者的整體利益受損。然而,合作并不總是穩定的,由于其中一些人的機會主義行為或由于客觀的外部沖擊,導致經營危機,財務沖突便會出現。受損方如何采取措施懲罰違規者呢?現代公司財務治理結構理論認為,通過設置一套相機治理機制可以防止損人利己行為,即根據具體的利益受損狀況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楊瑞龍、周業安,2000)。因此,就會必然產生共同治理與相機治理雙輪驅動的耦合機制。

四、共同治理與相機治理耦合機制促進財務治理效率釋放

財務治理效率是指在既定的財務治理環境及其變遷中,財務治理結構與財務治理機制的有效配搭能夠以盡可能低的財務治理成本取得盡可能高的財務治理收益。也就是說,財務治理效率是指實施了各種財務治理活動后所獲得的收益(效用)總和與該財務治理活動所付出的成本總和之間的比較。簡言之,就是指財務治理收益與財務治理成本的對比(張榮武,2009)。

財務治理結構本質上是一個關于公司所有權安排的契約,其核心命題在于如何通過一個人力資本所有者與非人力資本所有者的財權契約安排實現公司剩余索取權與控制權的對稱分配,從而提高公司組織專業化分工與協作中的決策效率,進而提高財務治理收益,降低財務治理成本,達到財務治理效率的最大提高。隨著人力資本、知識與信息在公司核心競爭能力的形成與積累中的功能日益凸顯,共同治理日益成為公司成長與發展中的理論與現實訴求。作為公司在知識成本與成本雙重約束之下發展與積累核心競爭能力的結果,共同治理是公司所有權安排的常態,而共同治理與相機治理的結合則是公司所有權安排動態發展所必須基于的原則(嚴若森,2004)。

綜上所述,剩余索取權與剩余控制權的對稱是財務治理效率的前提;共同治理體現了常態下利益相關者之間為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而進行的合作,而相機治理則是在特殊情況下客觀面對利益相關者財務沖突的基礎上,保證這一合作狀態持續穩定的機制;共同治理與相機治理耦合機制是利益相關者在常態和異態下盡可能長期合作的有力保障和公司財務治理效率釋放的源泉。

【參考文獻】

[1]郭建鸞.創業企業相機治理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5):51-56.

[2]張棟,楊淑娥.論企業財權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論發展視角[J].會計研究,2005(4):56-59.

[3]蔡炯,田翠香,馮文紅.公司治理與控制權悖論的提出及解讀[J].財會通訊,2009(12):51-54.

篇(4)

融資結構對公司治理至關重要,合理的融資結構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改善治理結構,促使企業創造價值最大化。自1950年代MM理論誕生以來,關于融資結構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一直方興未艾,Harris和Raviv(1991)基于對美國上市公司樣本的研究認為公司的破產風險、固定資產比例、投資發展機會等對資本結構有影響。Frank和Goyal(2003)研究發現,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財務杠桿對公司績效產生負面影響,以歷史成本計量的財務杠桿對公司績效則產生正向影響。Johnson等(2000)研究認為,控股股東可能為追求自身利益通過實施隧道行為(主要指內部交易行為,如資產轉移、證券回購等)侵害其他股東權益,所以較高的股權集中度不利于企業價值的提高。2000年以來,國內學者關于融資結構的研究成果逐漸增多,但針對融資結構與公司價值的實證研究尚不多見。本文利用滬市A股上市公司的抽樣數據,實證研究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根據實證研究結果剖析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建議。

一、研究假設

1、債務融資與企業價值關系假設的提出

由于短期負債流動性強、償還期限短,會在某種程度上增加經理人短期內償付現金的壓力,從而促使他們調動工作積極性,為公司創造更多的效益。根據Jensen(1986)的自由現金流理論,負債融資能有效約束高管層無序使用自由現金流的行為,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效益。綜上提出假設1:我國上市公司短期負債比例與公司價值呈正相關關系。

相比商業信用,銀行借款條件苛刻、審批程序復雜,對于銀行借款的長期借款而言,由于債務期限長,經營風險與不確定性增大,銀行從自身利益考慮,必然會提高利率,對借款資金的用途進行嚴格的控制,導致企業財務費用增加,成本上升;再加上目前我國市場經濟制度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夠完善,商業銀行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其應有的相機治理作用。綜上提出假設2:我國上市公司銀行借款比例與公司價值呈負相關關系。

商業信用主要依靠的是債權人和債務人在經濟交易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的信譽,這種關系的約束力相當有限,如果債務人對所欠款項拖延期限過長,勢必會損害雙方的信譽機制,債權人從自身利益考慮會縮短收款期限,對債務人資金鏈造成一定壓力。加之商業信用的債權人不參與債務企業的經營活動,即使債務人出現濫用商業信用資金的行為,債權人也很難干涉,債權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證。綜上提出假設3:我國上市公司商業信用比例與公司價值呈負相關關系。

2、股權融資與企業價值關系假設的提出

當公司股權高度分散時,股東在重大決策時很難保持一致,小股東“搭便車”的現象同時也會導致股東對經營者的監督弱化,當發生公司并購時,經理人員積極性會大大減弱,從而對公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股權適度集中有利于股東目標統一,抑制經理人的短期化行為,對公司治理產生積極的作用。綜上提出假設4:我國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與公司價值呈正相關關系。

股權制衡可以通過大股東之間的內部牽制減少關聯交易的發生,有效抑制大股東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對上市公司資源的侵害。另外,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后,全流通格局使得對第一大股東形成制衡的其他大股東選擇合謀掏空公司資源的可能性減少,使得管理者的經營決策能力得到充分發揮,有助于公司的長遠、高效發展。綜上提出假設5: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制衡度與公司價值呈正相關關系。

二、研究設計

1、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論文從滬市A股各個行業按20%的比例隨機抽取203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以樣本公司2014年年報財務數據為基礎進行實證分析,為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按以下標準對初始樣本做了剔除:一是資產負債率大于1的公司;二是ST、PT公司;三是金融類公司;四是其他存在異常值的公司。經過上述樣本篩選,最后得到有效樣本共154個。論文所使用的數據全部來源于新浪財經網(http://.cn/),數據計量分析軟件為SPSS17.0。

2、變量定義與模型建立

(1)變量定義

論文選取凈資產收益率來衡量公司價值,融資結構包括債務融資結構和股權融資結構。債務結構主要從負債期限結構和負債類型結構兩個角度來考察,選擇指標為短期負債比例、銀行借款比例及商業信用比例。股權結構從股權集中度和股權制衡度兩個角度考察,分別采用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及第二大股東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比值來衡量。論文同時選擇企業規模及成長性作為控制變量,分別采用總資產的自然對數及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來衡量。變量類型、性質、符號、描述等內容如表1所示。

(2)模型建立

根據前文的理論分析及變量定義,建立如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來檢驗提出的有關假設。

ROE=?琢+?茁1SD+?茁2BD+?茁3CD+?茁4OC+?茁5SH+?茁6SIZE+

?茁7GROWTH+?著

其中,?琢為常量,?茁1―?茁7為回歸系數,?著為殘差項。

3、回歸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

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表2數據結果顯示短期負債比例均值超過80%,表明樣本公司流動負債占比較大;銀行借款和商業信用比例均值達到30%;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值大致為34%,股權集中度總體適中;股權制衡度均值僅為0.25,處于偏低的狀態。

(2)相關性分析

變量之間的Pearson相關性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中數據中可以看出,解釋變量之間整體上相關系數均小于0.5,說明各變量間不存在較顯著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偏差范圍被縮小,研究結論具有可靠性。

(3)多元回歸分析

由回歸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短期負債比例與公司價值在10%置信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這說明短期負債融資有助于提升公司價值,假設1成立;銀行借款比例、商業信用比例均與公司價值負相關,前者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假設3得到驗證;股權集中度與公司價值正相關,結果并不顯著;股權制衡度與公司價值在1%置信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這與預期的假設5一致。另外,模型的擬合優度較好,調整后的R2為0.568,進行F檢驗時,sig.值為0.000,說明模型整體通過了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短期負債融資具有較強的治理作用,還本付息期限短的特點對管理層使用現金的行為產生剛性約束,使其更加注重投資的效率與效益,抑制過度投資行為,最終對公司價值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2)銀行借款未能發揮負債融資硬約束及提升公司價值應有的作用。可能原因一方面是銀行借款特別是長期借款利率高,加重了上市公司還本付息負擔,削弱了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金融法律法規體系的不完善,作為債權人的商業銀行對公司經營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管,相機治理機制尚未形成,降低了治理效率和效益。

(3)股權集中度與公司價值存在正相關關系,說明在我國資本市場上,大股東對管理層的監管對公司的積極作用大于其對大股東對公司掏空的負面影響,因而較高的股權集中度有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和績效的增長,上市公司保持一定程度的股權集中是十分必要的。

(4)從回歸結果來看,公司價值隨著股權制衡度的提高而提升,說明其他大股東的存在可在一定程度上對第一大股東產生制衡作用,防止大股東為求一己私利而產生“利益侵占”行為,為提升公司績效水平起到保護作用。

2、建議

(1)優化我國上市公司的負債期限結構,在不影響成本和投資風險的前提下適度增加短期負債融資比例,緩解過度投資等現金流的非效率使用行為,以發揮其較強的公司治理功能。

(2)進一步加大商業銀行對公司信貸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修訂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商業銀行能夠以主債權人的角色參與債務人的公司治理,從而大大降低貸款面臨的信用風險。

(3)通過健全商業信用的償還保障機制,如加強信用擔保、推廣使用商業票據等措施,減少商業信用長期被占用現象,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商業信用的公司治理作用。

(4)保持股權結構適中,提高股權制衡度,以更好地發揮股東內部牽制作用,采取必要的激勵措施激發管理層的潛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參考文獻】

[1] Frank.M and Goyal.V:Testing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79).

[2] 陳曉、江東:股權多元化、公司業績與競爭性[J].經濟研究,2000(8).

[3]呂長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權比例相互作用機制研究[J].會計研究,2002(3).

[4] 姜付秀、劉志彪:經濟波動中的資本結構與產品市場競爭[J].金融研究,2005(12).

[5] 陳耿、周軍:企業債權融資及結構研究[J].財經研究,2004(2).

[6] 陸正飛、韓霞:公司長期負債與投資行為關系研究――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6(1).

篇(5)

1 管理控制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1.1 基于公司治理的目標,應強化管理控制

coso報告中指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其他員工為達到 財務 報告的可靠性、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相關 法律 法規的遵循等三個目標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從達到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這一目標來看,內部控制的目標包括 經濟 有效的使用企業資源,以最優方式實現企業的目標,所以管理控制顯然是內部控制一個重要部分。然而目前的內部控制大多服務于財務報告,主要是查錯防弊和監督功能,即局限于會計領域內的內部會計控制,這樣就使得內部控制的管理功能一直處于弱化和被忽視的地位。事實上,內部控制的管理功能恰好符合公司治理的最終目標,即企業價值最大化。強化內部控制的管理功能,有助于公司治理層和管理層更好的制定、實施和調整戰略,從而實現組織目標。

1.2 基于價值創造的原理,應強化管理控制

由于我們一直強調內部控制對于財務報告和內外部 審計 的作用,會計控制的被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管理控制。這就使得內部控制忽視了價值創造,不能很好的服務于整體組織目標。雖然服務于財務領域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很好的 預防 和減少企業的損失,但這種因為減損而產生的價值增加顯然屬于消極角度的,從積極的角度來看,企業應該更好的利用內部控制的重要部分——管理控制來對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評價,使內部控制服務于戰略決策,從而創造遠高于會計控制通過減損所增加的價值。

2 強化內部控制管理功能的建議

(1)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明確治理層和管理層如何設計、運行公司內部控制機制。

公司治理結構有利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是內部控制發揮作用的制度基礎和保障,可以使內部控制發揮最大效能,公司治理關注所有者和經營者利益不一致所帶來的 成本 ,內部控制關注的重點是經營者的有效經營,如果公司治理層和管理層能從管理控制的作用上達成一致,從而設計、運行公司內部控制機制,那么強調管理控制的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必然可以優化公司治理結構,降低成本,推動公司業績持續增長。

(2)逐漸弱化內部會計控制,最終實現內部會計控制服從于內部管理控制。

篇(6)

高效的公司治理離不開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披露,會計師事務所已審計的財務信息是企業產出的替代變量,是衡量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是否匹配、激勵和監督是否相容的關鍵,某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治理效率。

國外學者研究顯示:會計信息具有定價和治理的功能,可以緩解信息不對稱和沖突。例如,Biddle(2009)認為: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的關系和企業與外部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有關,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關系的機制源于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等摩擦的減少,具有高質量財務信息的公司會更少的偏離預計投資水平,從而抑制投資過度和投資不足,同時,這些公司對宏觀經濟環境的敏感性較小,在現金學術參考網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流充裕及低杠桿的企業中,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的正相關關系較弱,但在現金流匱乏及高杠桿的企業中,此正相關關系較強,此外,當一個企業的總投資水平較低時,高質量的會信息可增加企業的投資水平,而當總投資水平較高時,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則會減少總投資水平。

那么,對我國企業而言,會計信息是否也能發揮相應的定價和治理功能,從而抑制企業的非效率投資呢?為此,本文對相關文獻進行了綜述。

二、文獻綜述

近年來的國內研究表明: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在管理者報酬契約和債務契約中的運用,能夠監督管理者和股東的行為,減少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提高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進而抑制企業的非效率投資,緩解企業的投資不足和投資過度。

崔偉等(2008)通過研究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數據發現:在公司的盈利能力、規模等得到控制時,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以降低企業的投資現金流敏感性,表明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的投資效率有積極影響。李青原(2009)認為:會計信息質量不僅與公司的投資不足呈現出負相關關系,也與投資過度呈現出負相關關系,其中,在具有較高審計質量的公司中,與投資過度的負相關關系更加明顯。袁建國等(2009)的實證研究發現: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過度投資存在顯著負相關,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抑制企業的過度投資行為,在自由現金流較多的上市公司中,負相關程度更強。潘立生等(2011)研究發現: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沖突,抑制企業的投資非效率行為。蔣瑜峰等(2012)認為: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的投資不足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以抑制企業的投資不足問題,從而提高投資效率,在融資約束較大的企業中,此負相關關系更強,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對此類企業產生更大的治理效應。馬千棠(2012)研究發現:國內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投資非效率問題,但投資不足問題相比投資過度問題更加嚴重,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對投資不足的抑制作用強于對投資過度的抑制作用,相比非國有上市公司,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對投資不足的抑制作用在國有控股公司中表現的更加明顯。何熙瓊(2012)以國內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通過實證研究發現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影響企業的非效率投資,但并非一定可以減少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國內企業的成本普遍較高,在成本較高的企業中,會計信息質量對投資效率的影響更加深遠。羅斌元(2012)通過實證與規范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發現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水平整體較低,但呈現出逐年提高的趨勢,同時,成本或者融資約束較高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對非效率投資的抑制作用較明顯。Kevin Sun研究了27個國家和地區的財務報告質量與企業投資行為之間的關系,并揭示了企業的融資結構如何影響這種關系,其研究發現:相比主要來源是股權融資的行業,財務信息的透明度、披露質量及審計質量等對企業投資行為的作用高于主要來源是債務融資的行業;主要來源為股權融資的行業并非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而是受制于會計監管。郭琦等(2013)研究發現: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對非效率投資的抑制作用有限,隨著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對非效率投資的抑制作用越來越小。

三、結論

會計信息主要通過影響企業的融資約束程度、成本及投資機會識別能力等進而影響企業的投資效率,借助學術參考網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于公司治理及資本市場等機制來抑制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融資約束較大的企業,其融資成本較高,更可能產生投資不足問題;較低的投資機會識別能力或者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較高成本,則可能產生投資不足或投資過度問題。

國內研究結果顯示,在我國,會計信息也能發揮相應的定價與治理功能,緩解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沖突,從而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其中,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以抑制企業的非效率投資,減少企業的過度投資及投資不足行為。此外,在成本或融資約束較高的企業中,會計信息質量對非效率投資的抑制作用較明顯。

參考文獻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9.

[2]李青原.會計信息質量、審計監督與公司投資效率——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9.

[3]潘立生,權娜娜.會計信息質量與投資效率的關系研究——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財會通訊.2011.

[4]袁建國,蔣瑜峰,蔡艷芳.會計信息質量與過度投資的關系研究[J].管理學報.2009.

[5]崔偉,何一峰.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投資行為——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 財會通訊(學術版). 2008.

[6]羅斌元.會計信息質量對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2.

[7]饒茜.政治關聯、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D].重慶大學,2012.

[8]李青原.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資本配置效率——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南 開管理評論,2009.

[9]楊勇.會計信息質量與投資效率之關系研究[J].企業研究,2008.

[10]潘立生.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資治理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2.

篇(7)

[中圖分類號] F234.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1763(2012)06—0062—05

一 引 言

企業所有權是公司治理結構的抽象概括,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所有權安排的具體化[1]。公司治理結構以財務治理結構為核心,財務治理結構的要點是在效率的基礎上使公司剩余財務索取權與剩余財務控制權相匹配[2]。

縱觀西方資本結構理論史,可以發現其研究內容都與財務治理(結構)效率(融資效率)有關,只是研究視角和程度不同。盡管西方學者已經意識到公司財務與公司治理具有內在關聯性和依存性,但并未展開深入研究,未能正式提出財務治理范疇,未能構建出完整的財務治理理論體系,更沒有深入研究財務治理的根本目標財務治理效率[3]。而國內對于財務治理的研究也是剛剛起步,還遠未成熟。以往學者的研究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簡單地用資產負債率來衡量資本結構,忽視了股權結構和負債結構的影響。2)只從成本或收益角度分析財務治理效率。3)資本結構對財務治理效率的影響研究大多停留在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的關系,股權結構、債務結構對股權成本的影響,很少涉及到資本結構與財務治理效率的深層次系統研究。

鑒于此,本文在衡量資本結構時加入股權結構和負債結構,并從財務治理成本(股權成本和負債成本)和財務治理收益(會計業績)兩個角度來衡量財務治理效率,分析資本結構與財務治理效率之間的深層勾稽關系,為我國上市公司優化資本結構從而提高財務治理效率提供合理的經驗支持。

二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資本結構與財務治理效率關系的檢視,是對資本結構與財務治理成本、財務治理收益相關關系的統一檢驗,存在疊層關系檢驗(如圖1)。資本結構包括三大內容:資本結構(狹義)、股權結構和負債結構。良好的財務治理效率是財務治理活動的根本目標,財務治理效率的實質在于:在既定的財務治理環境及其變遷中,財務治理結構與機制在多大程度上降低財務治理成本并同時獲得多大的財務治理收益,或者說以盡可能低的財務治理成本取得盡可能高的財務治理收益[3]。

(一)資本結構與財務治理效率

資本結構的選擇決定了公司財務控制權在公司所有者和債權人之間的分配機制,決定了有效率的財務治理機制安排,即在公司破產時財務控制權能從公司所有者轉移給債權人。債權人通過債務契約設置的限制性條款可能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以及債務可能導致的財務控制權的轉移成本,構成了公司負債的成本。當公司的負債逐漸增加,公司破產風險和過度投資的動機也加大,管理層的積極性和自由裁決權也隨之擴大,股權成本降低,債務成本升高。但是保持適度的負債率可以使增加的債務成本小于減少的股權成本,從而降低總成本,使財務治理成本最低[4]。如果財務治理收益一定,那么財務治理成本最低就意味著最高的財務治理效率。故提出假設:

假設1:公司的產權比例較低時,適當提高產權比例能提高財務治理效率。

(二)股權結構與財務治理效率

Shleifer和Vishny研究表明,公司經營的好壞與大股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因此,大股東更愿意并有能力對管理層進行監督,從而解決了股東監督管理層的動力和信息成本問題,使股權成本得以降低[5]。Elston和Goldberg對德國公司研究表明,股權越集中,管理層獲取額外高報酬的能力越小,即股權集中能夠約束管理層的金錢利益。公司如果存在幾個大股東,形成控制權共享的局面,即股權制衡。由于多個大股東的存在,可能會大大降低控股股東對管理層的監督效率,因為第一大股東需要為協調其他大股東之間的矛盾而付出額外的代價,從而導致治理成本的上升。由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股權集中度與財務治理效率正相關,股權制衡度與財務治理效率負相關。

呂長江等、張兆國[6]研究表明,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由于存在產權主體缺位問題,管理層更容易牟取私利、產生在職消費行為,從而成本更高。但張翼、王鵬等、李明輝研究發現,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需要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從而會較好地保護股東及公眾投資者的利益,公司業績更好[7]。本文認為,目前我國國企的管理層大多接受政府的監督和干預,因而管理層的行為跟投資者更能夠保持一致,從而可以降低成本。由此提出假設:

假設3: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效率更高。

管理層與股東的利益存在利益分歧,這是因為管理層存在自利行為。如果提高管理層持股比例,管理層發生自利行為的成本也上升,隨著管理層持股比例的上升,如果公司業績提高,管理層與股東的利益更趨于一致,因為管理層可以按持股比例分享公司業績提升的剩余收益。Fama進一步發現,當管理者持股比例過高時,管理層與外部股東又會產生更大的利益沖突,從而可能導致更大的問題,即存在壕溝效應[8]。由此提出假設:

假設4:管理層持股比例與財務治理效率之間呈倒U型關系。

(三)負債結構與財務治理效率

負債按期限長短可以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流動負債對管理層具有相當的硬約束力而具備財務治理效應,流動負債對管理層的自由現金流量的裁量權和對企業清算形成一定的硬約束。流動負債比例越高,公司的財務風險就越大,對管理層的硬約束也越大,管理層在實施自利行為時就會越發謹慎,因為這種機會主義可能導致公司破產,而破產對管理層而言損失也是巨大的[9]。由此提出假設:

假設5:流動負債比越高,財務治理效率越高。

負債按工具形式不同可以分為商業信用負債、銀行借款、企業債券等。商業信用作為一種自然性質的負債方式,完全依靠公司的信用度,其債權人一般是公司的供應商,他們基本上不會參與公司治理。但是,如果公司經常性的拖延債務償付,勢必會對公司信譽造成非常壞的影響,實際上,商業信用負債對公司管理層具有較強的潛在約束力,能夠形成積極的治理效應。由此提出假設:

假設6:商業信用負債比例與財務治理效率正相關。

Diamond研究德國和日本企業發現,銀行在克服搭便車問題和獲取信息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銀行作為公司的主要債權人,一般直接派出董事參與對方的經營決策,這樣能夠保證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更好的匹配[10]。衣龍新、肖坤等發現,在我國,銀行的財務治理效應并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因為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之間的債務關系大多由政府意志決定,而不是銀企平等協商的結果[11]。由此提出假設:

假設7:銀行借款比例與財務治理效率非顯著負相關。

三 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7~2009年滬深兩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為初始樣本。對初始樣本進行如下處理:1)剔除金融保險業的公司;2)剔除已經發行H股的公司;3)剔除ST和*ST的公司;4)剔除數據缺失的公司,對數據庫的部分樣本數據進行手工檢驗和更正。數據主要來源于CSMAR數據庫,部分數據取自上市公司年報。數據處理軟件為SPSS17.0、EXCEL等。

(二)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本文以會計業績來衡量財務治理收益,選取主營凈資產利潤率作為會計業績的替代變量。因為主營業務利潤縱的難度較大,能夠比較真實的反映公司的會計業績。以成本來衡量財務治理成本,成本包括股權成本和負債成本。目前衡量股權成本最常用的就是Ang等、Singh和Davidson Ⅲ提出的管理費用率和資產周轉率。我們借鑒他們的做法,另外,選取利息支出率計量負債成本[12]。

2.解釋變量及控制變量。本文選取產權比例反映資本結構(狹義),股權結構和負債結構的衡量依據上文分析所定。另外,我們還選取了以下控制變量:公司規模、公司成長性、行業和年度,有關變量的定義如表1所示。

(三)模型設計

根據研究假設,本文構建了以下的回歸模型來檢視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財務治理效率之間的關系,其中,Yi為財務治理效率的變量:

四 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在所有變量中,股權制衡度穩

1.2483定性最差,結合股權集中度的均值達到45.89%,說明我國A股“一股獨大”的現象比較普遍,且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占大多數。流動負債占比均值達到81.32%,說明我國上市公司負債的短期化傾向比較明顯;銀行借款和商業信用負債占比都比較高,分別約為49.28%和37.18%,說明銀行貸款成為了上市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而商業信用在上市公司的負債融資中也擔當重要角色。

(二)回歸分析

根據分析各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我們發現多個解釋變量之間存在一般顯著的相關關系,雖然相關系數均不大,但是為了防止多重共線性的影響,我們在回歸分析中,并不將反映股權結構和負債結構的各指標全部放在同一個模型中。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分析如下:

1.產權比例與管理費用率負相關,與資產周轉率、會計業績正相關,但都不顯著。這說明,在我國,

負債融資的確存在軟約束,但由于債務契約的硬約束力,負債雖不能有效約束管理層的在職消費,但能夠一定程度上限制過度投資行為,假設1基本成立。

2.股權集中度與管理費用率、負債成本顯著負相關,與資產周轉率顯著正相關,與會計業績正相關,而股權制衡度與管理費用率正相關、與資產周轉率負相關,雖都不顯著,但足以證明較高的股權制衡度降低了財務治理效率,假設2基本成立。這一結論與宋立、韓亮亮、高雷、宋順林、李明輝的一致。結果表明,在我國A股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越高,監督效率越高,能夠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財務治理效率。雖然我國“一股獨大”現象十分普遍,但由于“掏空行為”的可能性致使其他大股東會盡力制衡第一大股東,而導致協商成本的增加,進而降低財務治理效率。

3.國有控股與管理費用率、資產周轉率及會計業績顯著正相關,而管理層持股與管理費用率、負債成本負相關,與資產周轉率正相關,但均不顯著,與會計業績顯著正相關。這表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費用率很高,但其資產周轉率更高,會計業績也高,因此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效率更高,假設3基本成立。而用MBOR的平方項回歸后發現,MBOR與MFR顯著負相關,而其平方項與MFR顯著正相關,即MBOR與MFR呈U型關系,管理層持股又與會計業績正相關,即管理層持股與財務治理效率呈倒U型關系,假設4成立。

4.流動負債與管理費用率非顯著負相關,與資產周轉率顯著正相關,而商業信用負債與管理費用率顯著負相關,與資產周轉率和會計業績都顯著正相關。這表明,流動負債比例越高,負債的短期化傾向越顯著,對管理層的約束越強,流動負債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治理效應,提高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效率,假設5基本成立。而我國商業信用負債總體上能夠有效發揮積極的財務治理作用,降低成本,促進公司財務治理效率的提高,假設6成立。

5.銀行借款與管理費用率非顯著負相關,與資產周轉率非顯著正相關,假設7基本成立。這表明,在我國,銀行借款的確存在軟約束問題,銀行借款的財務相機治理作用并不能有效發揮,銀行作為債權人沒有能有效監督公司管理層和控股股東。

五 結論與政策建議

實證結果表明,資本結構各要素的財務相機治理效應不盡相同。負債雖不能有效約束管理層的機會主義,但卻能通過債務契約來發揮財務治理效應;股權集中度有助于降低財務治理成本,提高財務治理效率,而管理層持股與財務治理效率呈倒U型關系;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費用率高,但資產使用效率更高,說明國企改革以來,雖然在職消費依然嚴重,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效率確實有所提高,國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國較高的流動負債比能發揮一定的財務治理效應,但作用不夠顯著;銀行借款由于存在軟約束問題而不能有效發揮財務相機治理作用,而商業信用負債卻更能有效發揮積極的財務治理效應,提高財務治理效率。

上述研究結論的政策意義在于:資本結構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調整和優化資本結構有助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效率的提高。其具體表現在:第一,進一步明晰國有產權主體,加大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盡量減少國有企業高管在職消費,使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財務治理效率更上一層樓。第二,逐步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銀企合作機制,通過逐步完善《證劵法》、《商業銀行法》和《國有企業破產法》等相關法律制度,降低銀企產權的同質性程度,以充分發揮銀行和負債融資的相機治理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楊淑娥,金帆.關于公司財務治理問題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2,(12):51-55.

[2] 張榮武.財務治理效率論[D].長沙:湖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92-115.

[3] 張榮武.財務治理效率論綱[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7):43-47.

[4] 李碧虹等.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與高校教師工作業績關系的實證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10,(6):66-70.

[5] Shleifer,Andrei,Vishny,Robert.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7,(2):737-787.

[6] 張兆國,宋麗夢,張慶.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股權成本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2005,(8):44-49.

[7] 李明輝.股權結構、公司治理對股權成本的影響基于中國上市公司2001~2006年數據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9,(2):149-168.

[8] Fama,Eugene.Agency Problem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2):288-307.

[9] 戴鈺.我國上市公司負債融資的治理效應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57-62.

篇(8)

  

  

管理會計主要是為適應經濟組織內部的經營管理需要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的主要職能是為提高經營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種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提供內部管理需要的各種數據、資料等。  

  

一、會計信息受限因素  

  

會計信息與企業、公司治理有著天然的聯系,有效的會計和審計信息是企業、公司治理中至關重要的手段。要全面發揮會計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應有作用,單靠財務會計系統是不夠的,因為其受以下因素的限制:  

(一)成本效益原則的遵循。  

(二)商業秘密的限制。  

(三)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以財務信息為主。  

(四)信息披露的范圍、數量和質量必須遵循一定的會計標準。  

此外,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認為未來機會與風險、財務預測、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對會計信息的分析等信息是有用的,都占60%以上。  

  

二、確立管理會計的目標  

  

財務會計是為企業利益相關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強制性信息,管理會計是為實現公司治理與公司管理的多重目的提供非強制性的相關信息。  

(一)輔助和審核管理決策。盡管這是管理會計的傳統職能,但要從體現企業戰略發展的需要和在長期經營中最佳使用經濟資源的要求重新認識。與此同時服務于內部控制、快捷準確的信息傳遞和反饋機制。  

(二)向公司利益相關者提供非強制性相關信息。在這個領域內,有三個方面特別值得關注:一是未來預測信息。相對于財務會計報告反映企業過去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等狀況,未來預測信息對利益相關者進行經濟決策的相關性更大。至于預測信息披露的范圍、程度和方式,在信息的供求雙方自會達到“均衡點”。二是非財務信息。非財務信息有助于對企業深層次的了解和評價,同時也有助于預測企業的未來。對信息使用者而言,非財務信息在某種程度上比財務信息具有更大的價值。三是社會責任信息。包括對債權人、職工、消費者、供應商、政府、社區和公眾等方方面面責任的履行情況,都需要適當披露。  

(三)建立激勵與補償系統,為業績考評和確定報酬方案提供依據。包括對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各責任中心及其各類員工不同層次的評價和激勵。  

  

三、提高加強管理會計作用的對策  

  

(一)應強化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目前在我國,無論是學校教學,還是理論研究,還都仍然停留在傳統管理會計上,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創新。因此,在我國應盡快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 

(二)應重視管理會計系統的環境因素。環境和組織的改變意味著應用于決策制定的信息類型和信息用途的改變。公司治理理論對管理會計的對象、任務和特征提供了一個新的認識思路,另一方面,也正因為管理會計系統必須直接為公司治理服務,因此,公司治理自身的特征和狀況也會直接影響管理會計系統的質量和效率。一旦決策層與管理層真正分離,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構成和功能更加完善,勢必會更有效地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此外,還要深入研究在現行社會經濟環境下管理會計的定位問題,既要創造良好的企業環境以進一步發展管理會計,又要使管理會計的技術、方法更加適應企業環境的要求。  

(三)建立健全經濟體制,營造一個適合管理會計發展的良好環境。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下,企業實際上是國家這個大企業的一個生產車間或分廠,管理會計作為一種內部會計,為企業經營決策者提供決策信息的職能,根本沒有發揮出來。  

(四)管理制度創新與規范的結合問題。在管理活動中,創新與規范相輔相成。現在這兩個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尤其是新創體制往往沒有及時地予以規范。如,財務總監制這幾年發展較快,但如何使其運作更為有效,還沒有與傳統會計系統 (包括管理會計系統)的改造結合起來考慮。(1)企業改制中雖然成立了董事會和監事會,但其素質要能保證治理結構的有效性,離不開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的財務和會計知識背景,否則就不能承擔起監控公司業績的職責。(2)現在許多公司內部審計制度的有效性取決于ceo的態度,從規范治理結構的角度看,內審機構更應直接對監事會或董事會負責。  

(五)充分認識會計信息的“準公共物品”性質。公開披露的財務會計信息和管理會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由于信息披露中外在性的存在,政府可以并且應該發揮作用。因此,不僅是財務會計信息,對管理會計信息的規范性,政府機構同樣應予關注。另一方面,從信息市場的角度來說,會計信息的數量和質量要求取決于信息需求者,所以會計信息的提供從根本上說會形成“買方市場”。現在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卻或多或少是一種“賣方市場”的心態,“我提供什么,你得接受什么”。然而,無論是財務會計報告還是管理會計報告,任何改進若不聽取廣大信息需求者的意見,終將于事無補、勞民傷財。因此,建議設立專門機構使會計信息的需求調研經常化,除不斷改進財務會計報告 (“強制性信息報告”)外,還要逐步對管理會計信息的搜集、加工、處理,以及需要公開的管理會計信息的披露 (“非強制性信息報告”)提供各種指南,以利于提高管理會計基本概念范疇的規范性和管理會計實務運作的效率。  

(六)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造就一支專業的管理會計隊伍。目前,我國的會計人員整體素質還不高,突出表現為會計人員的知識層次較低,受過大學專業教育的極少。現在全國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僅有五、六萬多人,其中中青年注冊會計師只有一、二萬人左右,而且很多人剛剛邁出校門,缺乏實際工作經驗。這就嚴重影響了經濟工作對各方面會計人才的需要,降低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和傳遞速度,這都限制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因此,在現階段,應加強會計教育,普遍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具體做法是普遍開設管理會計課,使得所有會計人員和其他經濟工作者都能懂得、了解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急需將以往企業中應用的經驗加以總結和提高,形成我國的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以適應企業經營機制轉變的需要,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高效率,以促進企業自身適應能力的提高。  

篇(9)

一、企業集團會計風險的誘因

1、會計資料信息不真實是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企業活動都需要有真實的會計資料信息來對應,這些資料信息也是企業集團的屬性體現,是外界了解企業集團運營狀態的重要依據。而部分企業集團為了自身的某些利益要求,肆意更改會計信息,營造表面現象,使得會計信息資料沒有真實性,甚至存在大量的假帳。這樣會引起外界對企業集團的錯誤認識,無法得出客觀的評價,為企業活動帶來更大的風險。而對于外界投資者來說,會計信息的失真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判斷,而當發現自己的錯誤決定后又回抽資金,如此形成連鎖反應,后果不堪設想。

2、違背是重要的成因。謹慎原則要求企業集團在會計核算時還應該對將來可能產生的費用支出或者資金流動方向作出基本評估,并計入本期損益。也就是對未來可能要產生的費用或損失提前做好準備和分配,規避資金風險,讓會計資料能夠真實、可靠地反映出企業財務狀況,確保財務的穩定性。而我們縱觀此次美國的金融危機。表面上看來,是由次貸問題引起的外債償付危機。由于大量不確定性的風險投資造成外債過高。而緊張的外部環境使得這些資金無法回籠造成銀行資金流斷裂而壞賬急速擴大,外債無力償還,繼而引發股市、匯市的頻頻波動。這一些都源于對未來資金損失項目和風險預計不足,沒有保持足夠的謹慎態度,金融機構盲目降息,降低資金投放門檻財務管理論文,最終導致了資金的斷流,引發了這次金融危機。

3、監督乏力不力致使企業集團無法合理分配資金,財務出現混亂。當會計監督不力時,我們會看到盲目的生產投資,雜亂無章的資金流動,經常是行政花錢、會計記賬,一切等事后核算。企業集團中出現的亂消費、無計劃的生產、盲目攀比等不良財務支出,會計監督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最終會引起財務系統的紊亂甚至癱瘓。

4、無法把握整體經濟脈搏。在我國,存在很多企業圖一時的利益,不考慮和充分預計國際經濟形勢,盲目生產、兼并或者簽定短期巨額合同,這樣有可能在短期獲得利益,但是一但國際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由此很可能給企業財務帶來嚴重考驗,使得企業抗風險能力大大降低。

5.會計人員素質亟待提高。部分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無法在崗位中發揮足夠作用,有的因為素質不夠良好而在工作中表現出服務態度欠缺,操作行為不規范,粗心大意而出現會計差錯;還有個別企業會計的道德素質低下,對企業缺乏忠誠,勾結外部人員肆意侵害企業利益,引發經濟案件,這一類的會計人員屬于違法人員,應當以法律的方式處理;其次是會計崗位職責的設計缺乏束縛和管理,會計核算方面存在紕漏,操作章程、制度均不夠完善,嚴重影響會計人員的辦事效率和質量,影響企業集團各部門之間協同工作。

二、金融危機下企業集團加強會計工作的意義

1、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是現代企業集團發展的根本需要。在加強宏觀調控、改善經營管理以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會計工作是一項基本的經濟管理工作,也是重要的環節,針對一個企業集團而言,制作并提供客觀的會計資料,是對會計工作的起碼要求,也是會計工作的主要任務,而實際的會計工作中,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都取決于基礎工作是否到位。而會計基礎工作的質量已經涉及到會計資料使用者及時知情的合法權益;影響到會計資料基本功能的發揮;影響到利益分配,以及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運作。而這一切都源于會計基礎工作。可見真實的會計資料,詳盡而客觀的會計信息對于一個企業是多么的重要。

2、抓好會計基礎工作,符合會計工作秩序規范化的基本需要。理想的會計工作,應該以良好的會計基礎工作為本。最近幾年,我國非常重視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隨著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股份制的實施,更多的人開始關心企業的會計報表和它的真實性,要求得到企業真實客觀的財務信息,這在客觀上也要求會計工作要符合基本規范。

3、會計基礎工作關系到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工作者素質的提升。會計基礎工作的良好有序進行是整個會計工作系統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基礎工作都做不好,會計信息根本就談不上準確、真實、客觀了,也談不上有效率地進行會計工作財務管理論文,也無法實現會計工作水平的提升。現實情況告訴我們,部分企業集團會計工作出現秩序混亂、欠缺管理、假賬、賬目不清現象,這樣的會計工作是不可能發揮會計效果的。

三、金融危機下企業集團的會計策略

1、是保障信息客觀真實的重要手段。在現今經濟體制中,信息存在著不對稱性,而強制性會計披露制度可以規避這一問題,也是投資者利益不遭受侵害的基本保障。推行強制性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也是符合加強資源配置效率的基本要求的,是市場監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集團應該盡到基本義務。針對信息的不對稱性,會計信息的披露前提以及時、準確、客觀為主。

2、建立和規范企業的財務治理結構是對企業活動進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措施。在現代企業機構中,企業治理結構是實現內部控制的結構保障,建立合理、規范的企業財務治理結構,是有效控制、實施企業活動的關鍵。基于此,首先要發揮的價值信息優勢,制訂企業合理的產銷評估數據,降低無產勞動帶來的損失;抓住企業產品特點,提高產品功能,降低成本。這些突進都是要依靠財務部門的合理方針的制訂來實現。除此之外,還要拓寬財務考核領域,以財務為中心的考核體系。核算產品的有形、無形成本;將成本管理的中心轉移到成本控制;推行成本責任制,在內部劃分核算單位,設立中心,公正地評價成本中心的績效,使財務部門在全員和全過程財務控制中發揮重要作用。

3、實行財務的集中管控必不可少。

(1)對采購供應系統進行集中統一采購,在采購中進行對比,篩選優勢成分,降低成本。取消核算實體的物資部門,由集團總部物資部門全面負責,減少中間不必要的環節。同時,對硬件資源和人力資源進行優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資金要實行集中管理。利用結算中心實施資金集中管理,取締下屬企業的分戶,將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權限上移到總部,以統一的銀行賬戶直接對外,保證了資金使用的效率,也強化了資金管理。

(3)銷售要集中管理。作為企業的終端業務,銷售業務開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效益。對其實行集中管理可以將產品的優勢最大化,銷售決策權集中于上層,能夠更加果斷的把握銷售時機,也是最終實現集中管理的必要前提。

4、讓會計行為必須實現規范化、有序化。企業集團的任何經營活動都是最終通過會計核算反映出來的。因此,加強會計控制自然要從加強內部控制入手。首先是要提高會計監管的力度,提供足夠的監管資源,分配監管責任,監管工作定期報告,真正實現財會工作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完善的有效機制。再次,是要對會計事后業務進行監督,進行內部審核,實行自動網絡與外部對賬相結合財務管理論文,實現網絡自動化與人工操作的有機結合。最后,會計人員的任何活動都要依法進行,遵守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擁有良好的道德標準。

5、適時調整負債結構,組織低成本存款,定期與活期存款比例進行合理配置。貸款結構進行優化,提高資產質量。重點項目的資金投入要加大,正確計算和科學地對資金預測,靈活調撥資金,大力壓縮庫存現金,降低無息資產的占有比例,有效地轉化為有息資產,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使用效率。

6、企業人員的素質是企業活動開展的前提。首先,應從企業領導做起,提高全員的企業共存意識,只有企業全員齊心協力謀求發展,企業才有可能獲得良好生存。做好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其次對員工實施嚴格的錄用制度,提高人力資源的整體質量,只用有用之才。適時的對現有員工進行技能考核,了解員工的實效狀態。

總之,金融危機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問題積累后的集中爆發,它的出現要引發是經濟系統全方位的思考。會計思想在當代企業集團中的合理運用是規避風險,規范企業活動的重要保障。

篇(10)

二、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會計與公司理財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曾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審計研究》、《會計研究》、《投資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經濟管理》、《財務與會計》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公開出版著作(含合作)7部。近年來李常青教授主要圍繞資本市場中的會計與財務問題開展理論與實證研究,具體如下:一是股利政策研究:1996年就借中―加大學產業合作基金的資助開展股利政策的研究,是“我國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的先驅者之一”。首次對股利政策理論進行了梳理和綜合性評述,為國內股利政策研究提供了借鑒性理論基礎;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對股利信號內涵進行實證檢驗,為政府保護股東權益、規范股利分配行為和上市公司制訂股利政策提供了實證依據。其中專著《股利政策理論與實證研究》被譽為“挑戰公司財務研究中的理論迷題”,具有“高、新、實”特點,獲得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和廈門市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二是公司治理研究:2002年中標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聯合招標課題“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效率研究”,以此為契機,對公司治理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研究,提出董事會影響企業業績的基本模型和研究范式,并以ROE、EPS和EVA度量公司績效,較為全面地研究了董事會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情況,首次將高管變更的類型分為高管雙向變更、高管離職和高管新任三種類型,對我國公司的高管變更展開研究。最近李常青教授正帶領團隊開展公司治理的新領域媒體治理的研究。三是會計審計問題研究:李常青教授一直關注資本市場的會計審計問題,其認為真金白銀也有瑕疵,現金流量表也可以粉飾,提出了識別現金流量表粉飾的四種方法,并率先在國內開展非經常性損益的實證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國非經常性損益披露制度的具體對策,李常青教授還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無關,會計師事務所聲譽也不能影響IPO折價,盲目引進國際四大所對上市公司進行補充審計意義不大。

三、主要論文和著作

《股利政策理論與實證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專著);《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現狀及其成因分析》,《中國工業經濟》,1999年第9期;《現金流量表的粉飾與識別》,《財務與會計》,2003年第4期;《會計師事務所聲譽能影響IPO折價關系實踐研究》,《廈門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董事會特征影響公司績效嗎?》,《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滬市公司IPO業績效應研究》,《南開管理評論》,2005年第1期;《美國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的審計制度及對我國的借鑒》,《審計研究》,2006年第1期;《應用供應鏈理念發展商業銀行授信業務》,《投資研究》,2007年第3期;《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研究述評》,《廈門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上市公司管理層討論與分析披露質量影響因素研究》,《經濟管理》,2008年第4期;《中國上市公司年報重述公告效應研究》,《會計研究》,2009年第8期;《家族控制、審計監督與公司治理――來自年報補充更正公告的經驗證據》,《審計研究》,2009年第6期;《半強制分紅政策的市場反應研究》,《經濟研究》,2010年第3期;“Family Control, Governance Environment and Cash Dividend Policy in China”,2010,ISTP檢索;Family contro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cash dividend policy :Evidence from China,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

篇(11)

【摘要】 理人員薪酬問題上的角色。由于現代公司法對于公司機關權力的安排,股東對于公司經理人員薪酬的質疑其實是在拷問公司董事會的相關決策。司法機構應股東的請求介入此問題事實上是對公司董事會的決策進行審查。然而,法院并非作出會計博士論文此方面判斷的最佳角色,由股東來判斷經理人員的薪酬是否合理是更為妥當的。因此,司法機構雖然無法完全推托自己作為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的角色,但是其不情愿、遲疑和保守的態度是毋庸疑問和可以理解的。第五章主要討論上市公司經理人員薪酬結構變動帶來的會計處理問題。

2會計流程再造的集成網絡財務系統研究

【關鍵詞】 會計信息系統; 流程再造; 流程評價; 作業成本法; 事件驅動; rea會計

【摘要】 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的新變化。面對挑戰,會計界也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會計的變革,但是“與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并迅速發展的經營管理革命相比,在財務與會計領域所發生的革新落后了一代(thomas walther,1997)”。制約著會計變革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傳統會計流程。在傳統會計流程下,即便企業實現了會計電算化,也只是傳統流程的自動化,會計實時控制觀在企業無法得以落實,會計提供的信息也仍然無法滿足企業管理需要。 因此,如何借鑒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的管

3產業效應視角下中國企業兼并問題實證研究

【關鍵詞】 企業兼并; 實證研究; 產業效應; 經濟效益; 轉軌經濟

【摘要】 采取實證研究范式,借助產業經濟學、統計學、財務會計和數據包絡算法等相關工具,基于過去十年企業兼并的數據和資料,通過大量的數據運算,針對我國企業兼并產業效應的時機、動機、經濟和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主要創新性包括:(1)企業兼并時機的研究。在宏觀層面,我國企業兼并活動與宏觀經濟和經濟自由度具有正相關性,而與股票指數的相關性較弱;在產業層面,資本密集型和tobins’q較高的產業發生企業兼并的頻率較高,而產業成長性和產業收益率對兼并頻率沒有影響。(2)企業兼并動機的

4以激勵機制強化公司治理之研究

【關鍵詞】 公司治理; 理論; 激勵機制; 員工分紅入股; 股票選擇權

【摘要】 方面,或許可增加建立「外部稽核制度,不但厘清會計師之查核責任,亦加強舞弊作假之嚇阻及防范,在誘導方面,應以恰當的激勵機制,引導經營者做決策時,不只著重短期策略,對中、長期之未來利基亦應考慮入經營決策中。現在各公司皆以公司之每股盈余做為獎金、升遷、調薪、分紅或認股權之績效評估中心,以至經營者專注當期公司的每股盈余,在執行決策時,偏向于當期或短期有利的策略,常造成危害中、長期或永續經營的影響,甚至扭曲或造假會計報表。本論文認為應重新建立照顧到短、中、長期經營的績效制度,并與短

5知識資本化理論研究

【關鍵詞】 知識資本; 知識資本化; 知識資本價值; 知識資本產權; 股票期權

【摘要】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知識價值與知識資本化理論研究”(01bjy030)的研究成果之一。知識資本,即知識轉化為資本,是知識經濟的重要特征。知識資本化,體現了知識資本對產權與合理報酬的基本要求;實現了對知識資本主體的吸引與激勵;降低了企業所有者的成本,并解決了內部人控制問題;遏制了經營者的短期行為。本文在閱讀和分析國內外的大量文獻以及實際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知識資本形成的前提基礎和環境條件以及知識轉化為資本的實現手段,并從知識資本化的角度重新界定了知識資本的含義,

6中國國有企業制度性尋租行為研究

【關鍵詞】 制度; 尋租; 制度性尋租行為; 整體性制度安排

【摘要】 論界已經提出了眾多方案,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由于尋租所導致的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市場秩序的混亂、社會誠信的喪失甚至對政府的執政能力產生影響等一系列現象,屢見不鮮。本文通過分析尋租與制度的內在共生性,提出國有企業的尋租行為的實質是制度性尋租行為。因此,對國有企業尋租問題的研究,必須從制度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并進一步指出產權制度、融資制度、會計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構成了國有企業尋租行為的制度根源,必須通過整體性制度安排,才能實現對尋租問題的有效治理。

7中國會計制度經濟學研究

【關鍵詞】 經濟體制; 會計制度; 產權制度; 會計準則; 公司治理; 會計目標

【摘要】 本文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中國會計制度問題。論文堅持基本經濟理論的指導地位,以馬克思和西方經濟學家對有關具體經濟制度的論述為直接理論基礎,對中國會計制度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分析。首先立足于經濟與會計的發展關系,分別闡述了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與會計學的關系。然后著重闡述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與會計制度演進、現代產權制度與企業會計準則之間的關系。我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經過有計劃商品經濟體制到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會計制度也相應地從計劃經濟型會計制度經過有計劃商品經

8經濟轉軌中中國國有企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實質、實現與治理

【關鍵詞】 內部人控制問題; 剩余所取權; 合謀; 內部人控制問題治理

【摘要】 在1978 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我國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在經濟轉軌過程中,我們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完成對國有企業的改造。由于體制的不完善,隨著政府對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的逐漸下放,我國國有企業經理人員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侵犯國有資產權益的案例也越來越多。這個問題在1994 年經青木昌彥以內部人控制的命題提出后受到了很多學者的關注。而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也呈現出新的現象。這些現象比較明顯地體現為:國有企業的經理人員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欧美在在线人成| 中文字幕91在线| 欧美最猛黑人xxxx| 免费观看美女裸体网站|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4455永久在线观免费看| 大地资源在线资源官网| 三级伦理在线播放|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久|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皇夫被迫含玉势女尊高h| 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 | 99在线视频网站| 好男人神马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受www免费人成_看片中文| 日韩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av第一网站久章草| 欧美丰满熟妇XXXX|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欧美日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毛片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 亚洲美女精品视频| 67194线路1(点击进入)| 欧美va亚洲va国产综合| 四虎影院黄色片|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麻豆麻豆必出精品入口|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