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消費論文大全11篇

時間:2023-03-29 09:21:42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經濟消費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經濟消費論文

篇(1)

作者:周璐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

針對威脅環境的高碳消費項目或行為,政府還沒有制定相應的法律對消費行為和消費選擇予以引導,缺少必要的處罰制度和有效的行政干預,也沒有發揮稅收和財政補貼在調節低碳消費方面應有的作用。大多數人之所以了解“低碳消費”這個概念,主要是通過網絡、電視、雜志等途徑,顯然政府在宣傳和引導低碳消費理念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還沒有發揮真正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政府采購也會對居民消費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目前政府在公務用車、辦公資源、招待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低碳化,還沒有發揮應有的示范作用和積極的引導作用。企業在低碳產品研發和生產方面的制約充足、多樣的低碳產品是構建低碳消費模式的物質保障,但是目前看來,無論是在鹽城,還是放眼全國,很多企業在發展低碳產品的時候障礙重重。大部分企業缺乏發展低碳經濟的動力,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研發和生產低碳產品對于技術、人才和資金的要求較高,而這些正是制約企業走低碳之路的主要瓶頸??梢哉f,每開發一種新的低碳產品,前期的研發投入是相當大的,耗費的時間也是很長的,產品成本較高,在市場沒有完全打開的情況下,發展低碳產品對于企業來說無疑是一項風險較高的投資,企業會更加謹慎。不僅如此,低碳產品研發的領域也相對集中,例如在鹽城市,低碳產品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車。因此總體來看,滿足低碳消費的產品無論從種類上還是數量上都比較少。

居民在消費觀念和消費水平方面的約束1.消費習慣不合理近年來,鹽城市經濟一直保持著平穩較快的增長,據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市地區GDP達到了2771.33億元,同比增長了12.8%;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59.1億元,同比增長17.9%,城區和農村居民消費水平都得到了顯著提升。然而,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在消費觀念上傾向于重排場、好面子,“棘輪效應”和“攀比效應”比較顯著。這一點在餐飲消費和汽車消費方面最為顯著。小到朋友、家庭聚餐,大到結婚喜宴,鋪張浪費的現象都十分普遍,而且相互攀比的心理比比皆是。而隨著居民購買力的增強,近年來鹽城市民的私家車擁有量快速增長。據統計數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鹽城市區擁有一輛及以上家用汽車的家庭占17.5%,每百戶居民家庭家用汽車擁有量為18輛,比去年同期多5輛。不僅如此,大多數居民表示在消費能力允許的情況下購買大排量、名牌車的意愿更加強烈。2.生態環保觀念還未深入人心2009年“2.20”水污染事件為鹽城市敲響了環保警鐘,而企業環保意識淡薄、缺乏社會責任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經過這次事件之后,市民的環保意識有所提升,感受到了環境污染對自身生存帶來的威脅。但是,很多居民普遍認為保護生態環境屬于政府和企業的分內事,并沒有真正意識到自身不良消費行為同樣也會對能源及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生態環保觀念還未深入人心。浪費食物和辦公用品、購買高耗能家電、追求大戶型住房、高碳出行、亂扔垃圾、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飯盒和塑料袋等等都體現了生態環保意識和行為的缺失。3.消費水平抑制低碳產品消費一般來說,低碳產品對于技術的要求更高,通常會帶來較高的成本,產品的銷售價格也會隨之上升。因此,消費低碳產品和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密不可分。2011年,鹽城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414元,增長14.6%;同期江蘇全省達到26341元,增幅為14.8%;全國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810元,增長14.1%。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盡管鹽城近年來的社會消費額不斷上升,但是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和江蘇全省乃至全國平均水平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有待進一步提升,從而更好地支撐低碳產品的消費。

政府層面1.應建立和完善低碳消費的法律和制度低碳消費同樣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后盾,政府應當盡早公布低碳產品目錄,推行低碳產品認證制度、標準化體系建設和低碳產品市場準入機制,利用稅收、財政、行政等手段去調節低碳消費。在稅制方面,針對高碳消費行為和產品,征收一定比例的碳稅,相反對于低碳產品則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優惠政策;在財政方面,給予低碳產品以及相關的生產企業一定的補貼,鼓勵企業開發新的低碳技術,同時結合價格機制,降低低碳產品價格,增加消費需求;制定具體的獎懲制度,并充分利用行政干預的力量,針對高碳生產行為予以警告、勒令改造,進行必要的行政處罰。2.應加大低碳消費的宣傳力度鹽城市政府應當充分發揮本地電視媒體、報紙和戶外廣告、標語的感染力,讓更多人意識到個人不良的消費行為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不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使低碳消費理念的宣傳隨處可見。與此同時,政府教育主管機構應當主動將低碳消費納入到教學課程當中,使學生從小就能掌握相關知識,逐步培養良好的低碳消費觀念。政府還應當專門印制低碳經濟知識學習手冊,分發到各個小區、學校、企事業單位,調動全民積極性,使市民通過學習手冊充分認識到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樹立低碳消費觀念。此外,政府還可以大力開展低碳社區建設,通過示范點全面推行低碳消費理念。3.應推行低碳采購,發揮示范效應政府應當率先采購經過低碳認證的低碳產品,為居民做好低碳消費的榜樣。具體來看,在公車使用方面,應當主動采購小排量或者新能源汽車,并且避免公車私用的現象,減少碳排放;在辦公資源上,應當使用節能的燈具、空調等電器,廣泛使用太陽能設備,節約用水,節省筆和紙張,盡早實現無紙化辦公;在公費使用上要遵循必要的原則,杜絕鋪張浪費和濫用。4.應當努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很多資料顯示收入水平和低碳消費能力成正比,因此,政府可以通過擴大就業、鼓勵創業和強化保障等措施促進消費者收入的增長。企業層面企業應當主動承擔起節能減排、發展低碳技術和產品的社會責任,在政府給予資金支持的情況下,積極引入國內外優秀的低碳技術人才,加大低碳技術的研發力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將低碳理念貫穿于企業原材料采購、研發、設備改造、企業辦公、產品生產、“三廢”排放、產品銷售和服務等各個環節,實現清潔生產、節能生產,提高能源利用率。企業在開發低碳產品的同時還要注重產品使用的便利性,使產品達到既環保又方便的雙重效果,提升消費者購買的積極性。消費者層面構建低碳消費模式光靠政府積極宣傳低碳知識還是不夠的,關鍵在于消費者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了解低碳經濟,成為低碳宣傳的一份子,積極踐行低碳理念,充分認識到低碳消費應該人人有責,先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省電節水,能步行的、騎自行車的或者可以乘坐公交車的就不選擇開私家車,在購買產品的時候優先選擇低碳環保型的,尤其是耐用商品的消費更要踐行低碳化,如:進行低碳家裝、購買小排量或者新能源汽車、購買節能環保型的家電等等,主動抵制鋪張浪費,不隨手亂丟垃圾并主動進行垃圾分類投放,逐步擺脫過去的好面子、重排場的高碳消費習慣,培養和樹立科學合理的低碳消費理念。

篇(2)

【關鍵詞】消費;以人為本;培育

面對世界金融危機,我國提出了擴大國內需求戰略舉措。目的在于彌補外需萎縮、解決生產過剩、扭轉經濟下滑、避免經濟危機。因此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好似為了生產、為了發展,擴大的是以物為本的消費需求,而不是以人為本的消費需求。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們應該是為了滿足消費需求,提高消費水平,增加居民福址,實現消費效用最大化,擴大以人為本的消費需求。

1背景:外需萎縮不得不擴大內需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三駕馬車。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以出口為主要力量來拉動經濟增長的一種模式。2007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國際市場對中國的產品需求開始萎縮。我國企業特別是大量的沿海出口導向型企業,因為沒有國際市場、國外需求不足,紛紛收縮經營,甚至關門倒閉。造成大量工人下崗失業,特別是大量的農民工從沿海工廠回到了內地農村無業可就,經濟增長快速下滑。我國面對如此嚴重的經濟問題,不得不選擇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采取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擴大居民消費的措施,來彌補國外需求不足、消化國內生產過剩、保持國民經濟增長。這也是一種倒逼機制,外需萎縮不得不采取擴大內需的方針。

2目標:滿足以人為本的消費需求

國內需求有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擴大內需關鍵是要擴大以人為本的消費需求。我國的實踐證明,計劃經濟是短缺經濟,是供不應求的經濟、政府配置資源、企業進行生產、農民進行種養,都是為了滿足居民生活需要,可謂以人為本的消費需求。雖然,消費需求目標、目的是以人為本的,但是沒有實現目標、目的的體制動力,就是計劃經濟條件下不可能生產、提供足夠、足質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所以在滿足以人為本消費需求中,計劃經濟是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經濟體制。我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通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了經濟快速發展,產品和服務逐步豐富,從供不應求的短缺經濟轉變為供過于求的過剩經濟。我國在當今供過于求的過剩經濟條件下,總是擴大消費、增加需求,來消化生產過剩、實現供需平衡、促進經濟發展。這樣就變成了消費是為了生產,消費的目的是生產,我生產什么你就得消費什么,我生產多少你就得消費多少。現在生產多了,消費少了,就要求擴大消費。我國在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解決了計劃經濟無力滿足以人為本的消費需求,但同時沖淡、模糊了滿足以人為本消費需求的目標,強化、彰顯實現以物為本消費需求的目標。

消費是人類生產的目的。在社會再生產中,生產必須圍繞消費需求來進行,消費對生產起引導作用。生產與消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生產決定消費,消費也反作用于生產;生產只是手段,消費才是目的。消費的數量、規模、檔次、速度,決定生產的數量、規模、檔次、速度;消費能否順暢實現,決定生產的循環能否順利完成??梢哉f,產品能否被消費者接受、接受數量大小,決定著生產者的興衰。所以說,宏觀調控者政府、生產投資者企業、生活消費者居民三者在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上,目的要協調一致,要以擴大以人為本的消費需求為中心目標,才能獲得三贏的效果。

3舉措:培育以人為本的消費需求

要擴大以人為本的消費需求,必須培育以人為本的消費需求。消費本是一個穩定遞進甚至長期處于穩態的經濟行為。消費水平主要受收入水平、生產供給、消費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消費與投資相比,其變動率尤其是擴大性的變動理應更小,指望消費水平一夜之間“大幅擴大”,要么根本不可能,要么就是拔苗助長。只能通過循序漸進地提高收入水平、調整生產供給、改善消費環境、完善社會保障來培育以人為本的消費需求

3.1從收入方面培育:消費與收入之間關系十分緊密。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認為,當前消費主要依賴于當前收入。高收入高消費,中收入中消費、低收入低消費、沒有收入不消費。這說明,收入增長是拉動消費的基礎,是決定我國居民消費能力的根本因素。

3.2從供給方面培育:優化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的內部結構、大力提升服務性消費水平是實現消費可持續增長的必然要求。生產企業既要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積極調整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能力,以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又要合理引導消費結構的升級,積極拓展和培育消費熱點,把潛在的消費需求變為現實的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提高居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質量。

3.3從環境方面培育:目前,我國的消費環境雖然有了一些改善,但是消費環境問題是產業政策、消費體制和消費政策的集中表現,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在的改善只是初步的,消費環境仍然是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瓶頸。政府擴大居民需求政策目標與消費政策仍然不配套,城市建設和相關消費政策相對滯后,與居民消費升級要求不相適應,造成政策不銜接的斷層現象。

3.4從保障方面培育:國內消費市場低彌的原因不是居民沒有消費的需求和愿望,主要是由于相應的社會保障體制還不夠完善。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一種“低工資、高福利”的分配制度,社會福利由政府統籌統包,使居民在工資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能夠感受到社會福利方面收入帶來的安全感,城鎮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反而較高。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對舊的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了較大幅度改革,老百姓過多的承擔了這個社會改革的成本。過度市場化的住房、養老、醫療、教育等負擔讓老百姓不得不進行積蓄。在傳統的福利體制被打破,新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待完善的情況下,社會保障制度大大限制了居民消費需求擴大。要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應盡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在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完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健全失業保險、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還需加大投入,加強引導,使廣大消費者形成更加樂觀的未來預期,增強其消費意向;使居民從不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中找回消費信心,敢于消費,滿足其必要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獲得相應的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王艷芝,楊宏茹.培育和擴大消費需求的思路和對策.中國市場,2004年1月

[2]許善達.內擴居民最終消費外推“馬歇爾計劃”.中國經濟導報,2009年5月19日

篇(3)

價格對消費結構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消費價格總水平的變化意味著消費者可支配的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的數量和質量的變化,這就促使消費者在消費和儲蓄之間以及各種金融資產之間做出重新選擇,從而使消費結構發生變化[2]。消費品之間的比價變化也會影響人們的消費結構。一般來說,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欢恍└邫n奢侈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大。正因為各種消費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不同,所以它們之間的比價變化會影響人們對不同消費品的需求量,進而影響消費結構。

1.2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決定產品結構,決定消費結構,是影響消費結構的又一個重要因素。首先,消費資料主要來源于第一、三產業及第二產業中的輕工業,它們的發展狀況及在整個產業體系構成中的比重直接決定了廣大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其次,三次產業內部的結構變化對消費結構的影響。三次產業內部結構的變化直接決定了居民消費的具體品種,反映了消費結構微觀層次的變化。如第一產業內部種植業、畜牧業的結構,對人們食物消費結構中的糧食、水果、肉蛋奶的消費有直接的影響。

1.3消費傾向

消費結構和儲蓄之間也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雖然近年來鎮江城市居民消費傾向(消費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穩定在63%左右,但邊際消費傾向呈現出較大差異。

2鎮江市居民消費結構實證分析

2.1恩格爾系數分析

恩格爾系數是指用于食物的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例。2012年鎮江城市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39.3%,比2000年的42.7%下降了3.4個百分點。按照恩格爾系數劃分貧富的標準,鎮江城市居民已處于相對富裕階段。但是恩格爾系數的下降不僅源于人均收入水平的迅速上升和生活水平的急劇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居民消費觀念的多元轉變。因此從總體上講,鎮江城市居民生活仍處于小康階段,正在逐漸走向富裕。

2.2邊際消費傾向分析

2012年鎮江城市居民總體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413,這說明在新增可支配收入中,41.3%用于了生活消費。其中,食品、教育文化娛樂與其他商品和服務的邊際消費傾向最高,分別達到0.077、0.070和0.098。城市居民在基本的生活滿足后,更加注重飲食的豐富化和科學化,教育的多樣化和層次化,旅游和美容等成了城市居民十分熱衷的消費項目。由于國家住房調控等政策的實施,居民在居住需求方面的意愿降低,居住的邊際消費傾向僅為0.009。

3鎮江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鎮江經濟運行逐步從生產主導型轉變為消費主導型。市場化程度越高,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牽動作用就越大,其規模、結構和增長速度,是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條件之一。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對經濟的發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從基本生活消費為主的初級階段到以家用電器及耐用品等向高檔化方向發展的第二次、三次消費階段的升級,對電子、鋼鐵、機械制造等行業產生強大的驅動力,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4鎮江市經濟增長對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分析

經濟增長對消費結構傳遞機制可以歸納為經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需求增加消費結構改變經濟進一步增長,具體如下:

4.1經濟發展推動消費增長

由于資料的限制,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可用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來代替。2008年至2012年期間,鎮江市地區生產總值由1491.83億元增長至2630.42億元,四年間增長了76.3%;而相對應的,鎮江城鄉居民收入四年間分別增長了54.7%和66.8%,城鄉居民消費性支出增長了51.6%和60.0%。隨著經濟的增長,居民消費(收入)也有了較快增長。

4.2消費的商品化和市場化程度促進經濟增長

一方面,不同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賣方市場,市場經濟條件下為買方市場,供過于求,消費者的需求導向決定著市場的發展導向,消費品的商品化和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貨幣分配形式增強了消費的選擇性和自主性,拓寬了消費渠道。

4.3以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產品引導消費,實現質的飛躍

近年來,信息產品進入家庭,無論是從數量擴張和質量提升都達到相當高的速率。移動電話、家用電腦等擁有量成倍增長。十年來,城市居民家庭彩電擁有量增長49.0%、照相機增長22.0%、攝像機擁有量增長3.7倍;移動電話增長3.7倍,家用電腦增幅達到7.4倍。消費產品的智能化、網絡化和數字化也預示著未來居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5實現居民消費結構合理化的基本對策

消費結構的合理化作為一個動態的運行發展過程,客觀上存在著一些標準來幫助人們判別消費結構是否已趨于合理。這些標準主要包括生理標準(保證勞動力的再生產)、經濟標準(消費結構應與生產力水平、生產能力、資源承載能力和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和社會標準(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等。

5.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千方百計提高鎮江居民的收入水平,盡快扭轉鎮江居民收入水平長期低于蘇南地區平均水平被動局面,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區域消費水平的提升,而且還能啟動目前較為低迷的消費市場。因此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居民收入,將對消費需求的回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從而促進鎮江居民的生活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

5.2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多年來,鎮江憑借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自然稟賦,堅持錯位發展,揚優求特,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F階段,鎮江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文章。一是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二是建設好協作配套園區。按照發展壯大產業鏈、加速培育產業集群的整體思路,培育一批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的優勢骨干企業。三是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篇(4)

三、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四、海南經濟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

六、結束語

一、前言

消費問題,從消費行為角度看,屬于微觀經濟范疇;從國內生產總值最終使用構成看,消費是重要總體變量,它的總量和結構變動影響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即對經濟增長具有影響作用。因此,消費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宏觀經濟范疇。我們對消費問題研究的出發點,是對經濟增長的關注。

消費問題在近兩年成為一個焦點問題,刺激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近兩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趨緩,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發生變化,例如東南亞金融危機、人民幣不貶值壓力、國有企業改革、政府機構改革等,使得消費問題終于浮出水面,引起人們的關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由于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變化,嚴重削弱了經濟增長的各種要素,因此,將開拓國內市場、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確定為經濟增長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發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消費與增長,傳統的計劃經濟理論認為,經濟增長帶來消費的增加,增長對消費起著決定性作用。經濟增長了才能適當增加消費,消費基金的過快增長會影響和妨礙經濟發展,并以此為依據安排經濟建設和制定宏觀發展計劃。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我們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變革,也獲得了認識和理論上的突破,那就是不僅增長決定著消費,同時消費對增長具有拉動作用,消費拉動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超過投資的影響作用,決定著經濟增長速度的快慢和質量的高低。這一增長觀點可以從下面的經驗材料和理論獲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費與低收入低消費兩種模式比較。中國改革開放的20年歷史經驗表明,與改革開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獲得巨大的提高,原來的低收入低消費,經濟發展滯緩模式已徹底改變。即使是同一時期在我國不同地區,例如東南沿海地區與西部地區,不同的消費模式伴隨著不同水平的經濟增長。再以美國等發達國家為例,高收入高消費模式,伴隨著成功的經濟增長。所以,低收入低消費伴隨著經濟增長的滯緩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費伴隨的是經濟增長的高產出和高質量。第二,生產函數理論。勞動力是經濟增長的重要要素,而勞動力離不開消費。衣、食、住、行消費是勞動力的基礎需要,沒有這些消費活動也就不存在勞動力,消費水平決定著勞動力的總量水平和素質構成。所以,消費不但是人口再生產需要,也是經濟活動的必要前提條件,經濟活動,最原始的、首要的是從消費開始的。消費決定了勞動力,勞動力傳導著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和貢獻。

二、海南經濟的消費總量與結構分析

1、消費需求的現狀、特點和結構

國內生產總值的支出構成分為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傁M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來,經濟取得相當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獲得巨大提高。見表2-1。

表2-1消費的總量與結構單位:億元

年份總消費占GDP比重%居民消費比重%政府消費比重%

197816.6885.115.7194.00.975.8

197917.4685.616.6593.91.090.6

198019.1086.017.8593.51.256.5

198120.6479.619.1692.81.487.2

198222.3871.720.8393.11.556.9

198324.0070.722.0992.11.918.0

198426.1262.023.3789.42.7610.6

198531.5858.328.0588.83.5311.2

198636.8159.432.7088.84.1111.2

198740.0060.235.8389.24.1710.4

198848.759.043.2288.65.5511.4

198957.2757.148.9985.58.2814.5

199066.2952.248.4573.111.3126.9

199172.8752.156.8678.015.9322.0

199295.5843.475.1878.720.4021.3

1993127.9242.798.0476.629.8823.4

1994156.4741.1124.5579.631.9220.4

1995188.5046.2153.0981.235.4118.8

1996208.87、53.6168.2780.640.6019.4

1997222.3354.5176.8279.545.5120.5

資料來源:《海南統計年鑒》,1998年

以1988年為分界線,前后兩個十年。1978─1988年,總消費占GDP(代表國內生產總值,下同)比重為60─86%,(個別年份稍低)。在較低水平經濟總量情況下,較高水平的消費率必然是較低的儲蓄率,總投資處于有限的低水平規模,經濟發展處于一種滯緩狀態。1988─1997年,消費率為41─59%,儲蓄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總投資規模迅速膨脹,經濟取得迅猛發展。但是,消費率下降的滯后結果是,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嚴重的需求不足。海南經濟的高速度是以犧牲消費為代價的,同時,低收入低消費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因此,消費水平沒有獲得與經濟增長的同步增長,海南經濟增長的機會成本高昂,經濟發展質量不高。與全國平均水平和世界水平相比,海南消費水平低下。九十年代以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統計,世界平均消費水平為78─79%,全國平均消費水平為58─60%,海南僅為41─55%,見表2-2

總消費又細分為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從上面資料看,建省前政府消費僅占總消費的5─10%,建省后快速上升到20%以上(僅有兩年低于20%)。與居民消費和總消費相比,政府支出增長速度是最快的。

2、消費模型

消費,從實物形態看,表現為商品和勞務;從貨幣形態看,來源于可支配的實際收入。消費水平的高低主要決定于一國國民個人可支配收入的高低。所謂個人可支配收入是指個人在一年中得到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總和。個人可支配收入是GDP的一部分,受投資、稅賦和政府轉移支付等因素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個人可支配收入決定于GDP的大小和GDP轉移為個人收入的多少即收入分配政策。

設個人可支配收入為Yd,GDP為Y,假定個人可支配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為b,我們稱b為GDP的個人分配系數。這樣就得到:

Yd=b*Y(2.1)

再假定個人消費C是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數,由此得到:

C=a+c*Yd(2.2)

C=a+b*c*Y(2.3)

這樣,我們就建立了具有一般意義的消費模型,即式(2.3)。其中,a是自發性消費,為常量,表明一個基本的消費水平;c為邊際消費傾向,它是消費增量同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例,即

c=DC/DYd=DC/(b*DY)=1/b*DC/DY(2.4)

從消費模型可以看出,在邊際消費傾向c一定條件下,消費水平取決于兩個因素:即GDP的個人分配系數b和GDP。

在GDP既定條件下,個人分配系數b決定了消費總量和消費水平。b是政策參數,是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研究表明,b波動區間的上限,也就是消費的最大限度,受預期投資影響。預期投資決定了預期的收入,所以b受到預期收入影響。因此,消費不但取決于即期可支配收入,也受預期收入影響。

利用消費模型,我們來進一步分析海南經濟中消費的特點及消費與收入的關系特征,見表2-3。

表2-3居民收入與消費情況單位:元

--------------------------------------------------------------------------------

年份職工平居民人均農村居民人均儲蓄存居民人農業居民非農業居民

均工資可支配收入人均純收入款年末余額均消費

1990198015757788028526981436

19912194172691610398666671609

1992272023181026168011288192252

19933501307213202699144910642813

19944485392016203369181412593723

19955340477018723978219715484345

19965476492621564619237617264444

19975664485023825041245818024458

資料來源:《海南統計年鑒》,1998年

第一、以量入為出的低消費為主要特征。

1990─1997年,消費中量入為出觀念占主導地位,消費水平低下,且增長緩慢。同期人均GDP增長了2.6倍,人均消費增長1.9倍,其中農業人均消費增長1.6倍,非農業人均消費增長2.1倍。消費水平提高遠遠落后于經濟增長速度,并且消費水平的城鄉差距擴大,1990年城鄉消費水平比為2.1:1,1997年擴大到2.5:1。

第二、收入水平提高落后于經濟增長水平。

1990─1997年,職工平均工資增長1.9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1倍,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2.1倍,明顯落后于經濟增長。低收入是現行的收入分配政策的主導思想。低收入必然帶來低消費,由此引發的需求不足成為經濟增長緩慢的主要因素,無疑制約了經濟發展后勁,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第三、非工資性收入和非貨幣化消費現象嚴重。海南經濟表現為低收入低消費的特征同時,還表現為高儲蓄。1990─1997年,人均儲蓄增長5.3倍,超過了經濟增長和收入增長速度。不協調的高儲蓄表明,?居民的非工資性收入即灰色收入相當高,甚至超過工資收入,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社會團體的小金庫和地下經濟是灰色收入的來源。地下經濟有多大?占GDP份額有多少?尚難估算,也不列入GDP。但是,如果地下經濟超過一定份額,將使GDP核算和經濟增長測算低于實際水平。地下經濟失控無疑將破壞經濟肌體的健康,干擾正常的經濟秩序。-非貨幣消費即實物消費現象不容忽視。公有住房、醫療保健等實物分配曾一度是主要消費形式,目前這些制度改革沒有全部結束,尚有遺留問題,新的貨幣化分配機制也沒有完全建立健全,計劃經濟下的實物消費情結和慣性仍在發生作用,實物或變相實物消費仍大量存在,這些因素影響著消費領域的貨幣化程度。小金庫禁而不絕、政府支出快速增長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見圖2-1。

圖2-1人均收入、儲蓄、消費曲線

三、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消費貢獻率與投資貢獻率

經濟增長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它受許多因素影響,例如,消費、投資、國際貿易、勞動力、科技進步、經濟體制以及政府政策等等。對于投資、勞動力生產要素研究已取得相當多成果,但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研究,仍有許多空白。近兩年,需求不足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明顯,需求不足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在基礎設施薄弱,生產要素瓶頸作用顯著的情況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比較明顯,擴大投資成為主要的手段。隨著經濟總量擴張、基礎設施完善,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益逐漸降低,拉動作用逐漸減弱,這時,消費拉動作用會明顯增強,并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因素。貢獻率是我們研究消費和投資拉動作用所采用的一個指標。消費貢獻率是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即在GDP增長中消費因素所占的比重。投資貢獻率是指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即在GDP增長中投資因素所占的比重。表3-1為海南1988─1997年消費、投資貢獻率。

關于凈出口。凈出口在海南經濟總量中一直占較小比重,近年受貿易政策影響,比重下降。所以凈出口對海南經濟增長影響較小,這里暫不述及。

2、貢獻率分析

在海南經濟增長中,消費貢獻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狀態,投資貢獻率始終保持較高水平。重投資、輕消費,形成海南經濟的特殊格局,成為經濟結構中的突出矛盾。1988─1997年,消費貢獻率為41─57%,全國平均水平為56─63%,低6─15百分點;投資貢獻率為59─41%,全國平均水平為43─34%,高7─16個百分點。

從投資方面看,建省初期,面對比較薄弱的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要素諸如電力、能源、交通、原材料等瓶頸制約,我們不得不拿出大量資金搞建設,采取高投資政策,依靠擴大投資規模,來完成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實力擴張。投資拉動作用十分明顯,經濟獲得迅速增長。由此可見,海南經濟走的是一條粗放型的外延式的增長道路。隨著經濟總量擴張,基礎設施和發展要素不斷完善,投資對經濟增長影響開始減弱。尤其是十年來,在開發建設中出現的低水平、小而全、大而全項目的重復建設問題非常突出。所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益逐漸減弱,投資向最終消費的轉化越來越低,投資拉動作用明顯下降。近兩年,雖然我們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基礎設施投資規模,但是,效果不很明顯。因此在經濟增長問題上,擴大投資規模只能是權宜之計,而且在宏觀投資政策上,我們要一手抓“規??刂啤?,一手還要抓“結構引導”。

從消費角度看,消費貢獻率低于57%,1994年達到谷底水平41%,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始終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在投資邊際效益下降情況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得到加強。但是,海南經濟需求不足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形成了即使在高投資政策下仍然沒有高產出,經濟增長持續緩慢。與全國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海南經濟消費貢獻率相差10─20個百分點。這個差距就是我們刺激消費需求,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內需的政策空間。如果消費貢獻率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那么,再過十年,海南經濟增長水平和質量,就可以居于全國領先水平;再過二十年,將達到發達國家經濟水平。

四、海南經濟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綜上所述,收入水平,預期收入是消費的主要來源,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們稱其為內部影響因素。消費習慣、產品質量、品種、價格以及服務,影響著消費選擇,可以稱其為外部影響因素。海南經濟中需求不足,既有內部因素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原因??傁M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政府消費主要受政策影響且較難定量,前面已略有分析,在此不再贅言。下面僅從居民消費方面說明需求不足的原因。

1、收入分配政策改革滯后是造成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1990─1997年,人均GDP增長2.6倍,職工平均工資僅增長1.9倍,農民純收入僅增2.1倍。進入九十年代,海南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得以較快提高,消費水平取得明顯增長。但是,相對于經濟增長水平,收入增長比較緩慢,消費水平沒有得到經濟增長的全部合理轉化成果。在經濟增長中,有相當的份額是我們犧牲掉的收入和消費增長的部分。從消費模型看,在既定GDP條件下,可支配收入高低取決于收入分配系數的大小。收入分配系數是政府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高投資政策,必然是低收入分配政策,也必然帶來低消費,造成需求不足。低收入分配政策同時也是非工資性收入膨脹和非貨幣化消費增加的根源。

2、價格機制改革快于收入機制改革影響消費需求增長。

我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開放,許多改革措施往往是以價格調整為契機的。價格機制成為政府和居民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推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后,由于認識上的誤區,以及市場流通領域利益驅動和立法力度不夠等原因,國內市場商品價格比較混亂,曾一度失控。在與國際市場接軌問題上,盲目追逐價格平行而忽視了產品品種、質量等非價格因素,也忽視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購買能力。在利益驅動下,國內市場上的糧、糖、棉、鋼材、汽車、家用電器、服裝、航空客票、標準住宿費、電影票、公園門票、美容美發等價格,基本接近國際市場價格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國際市場價格。然而,我們的收入水平與其他國家相比,相距甚遠,我們的購買力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從收入分配看,工薪階層占絕大多數,私有經濟業主僅占極小份額。所以工薪階層是我們的消費主體。由于工資收入增長緩慢,名目繁多的“補貼”等非工資性收入仍是大多數居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從而形成低收入與高價格這一突出矛盾,使得居民的消費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居民消費處于抑制狀態,從而造成消費市場低迷,有效需求不足。

3、經濟周期性波動,預期收入下降是目前影響需求不足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政府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住房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教育體制改革、退休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和政府機構改革。這些制度改革措施一方面影響著居民的消費支出,另一方面影響到人們的思想和心理態勢,因為人們原有的計劃經濟的思想惰性和情結在相當的范圍和程度上存在著。加上近幾年經濟周期性波動影響,使人們對經濟的預期不明確,對收入的預期下降。這些因素使人們少支出多儲蓄,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在諸多改革措施中,收入分配機制改革仍然未提到議事日程,露出廬山真面目,同時又要面對下崗分流、子女教育費上漲等支出增加壓力。因此,人們只能精打細算,以積極節流被動開源方式來抵御收入預期的下降。

4、消費模式不利于需求不足狀態改變。

海南經濟發展的滯緩期比全國多十年。建省后,進入九十年代,海南經濟才開始真正的開發建設。農業,是海南經濟的主要基礎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占有支配地位。所以,由于長期經濟滯緩和文化背景因素影響,海南經濟的消費習慣根深蒂固,消費模式表現為傳統社會中的低收入低消費,量入為出的特征。在改革開放中,海南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消費習慣、消費模式沒有多大變化。

十年來,儲蓄率不斷上升,1992年超過60%。隨著收入增加,消費未得到較快增長,儲蓄卻大幅上漲,說明人們增加的收入不是用來擴大消費而是進行儲蓄。高儲蓄率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在經濟起步發展階段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隨著經濟總量擴大,高儲蓄將影響消費率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在經濟波動發生時,人們在經濟預期不明確的情況下,必然采取多儲蓄,而不是多消費。近兩年的經濟實踐表明,在擴大內需問題上,高儲蓄率是一大障礙,雖然央行連續七次大幅度減息,但統計資料顯示,儲蓄有增無減,國民儲蓄熱情依然高漲。所以在目前形勢下,單一的降息貨幣政策也難以取得預期效果。高儲蓄就意味著低消費,它們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生活上的節約簡樸,就微觀而言,是一種文化美德,但就宏觀而言是有害無益的,是不經濟的。它往往成為低收入低消費的一個合理支點和借口。在現實經濟活動中,伴隨著生活上的節約,是生產上的大量浪費和重復建設,是資源、能源、原材料和人才的大量浪費。在資源稀缺和經濟產出成果有限的條件下,這無疑是兩把殺手锏,使消費水平難以提高。因此,在擴大內需問題上,不但要一手抓鼓勵消費,一手還要抓生產環節中的浪費,要珍惜稀缺的資源。

5、影響需求不足的其他因素

第一、投資結構不合理和投資效益低下,不利于收入增長,不利于消費增加。我國財政政策比較單一,主要以投資為首選手段來進行宏觀調控,當經濟過熱時就嚴格壓縮投資,在經濟低迷時就大量追加投資。這種政策的結果是,重復建設、盲目建設、低水平低效益項目十分嚴重。投資結構不合理和建設項目效益差,造成企業普遍嚴重虧損,甚至有許多項目一開工就虧損。投資嚴重浪費,生產能力相對過剩,企業低效,從而造成職工下崗人數增加,收入增長緩慢。我們可以算一筆帳:1997年,以全國平均水平為標準,通過扣除GDP的投資額,來調整海南消費率上升5%達到60%,那么5%的GDP就是20個億,(1997年GDP為408個億),相當于海南當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2%;如果以世界水平為標準,那么,就要扣除GDP的23%即94個億的投資額,相當于海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6%。這部分就是由于消費與投資結構不合理和投資效益低下形成的。

第二、商品和服務不能滿足消費需求。居民消費依靠對市場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效用選擇來實現的。國內市場上,中、低檔商品占主體,高檔較少,與國際市場相比,質量存在明顯差距。高、中、低檔商品分類,不應當僅僅是價格差別,更重要的應該是質量和服務的區別。居民對進口商品的熱衷就是對國內市場不能滿足消費需求的一個規避。商品價高質差,假冒偽劣現象猖蹶,欺詐消費者現象屢屢發生,這無疑嚴重地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抑制了購買力的順利實現。同時,產品品種、結構單一,也構成對消費的消極影響。有關資料顯示,美國市場銷售產品超過40萬種,而我國市場只有10萬多種,而且在工藝、質量、技術含量方面存在明顯差距。

五、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

以需求不足為特征的海南經濟的緩慢增長,已經引起有識之士的普遍關注。國家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同時,也把擴大內需做為宏觀調控手段,來促進經濟的增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海南應以此為契機,積極拓展消費市場,刺激消費需求,及時制訂有效的政策措施來解決長期困擾經濟增長的需求不足問題。如果需求不足長期存在,在投資手段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就可能產生通貨緊縮。目前經濟運行中的通貨緊縮問題應引起我們的警惕。因為通貨緊縮將吞噬海南經濟十年來取得的成果,帶來經濟的嚴重倒退。如何拓展消費市場?如何刺激消費需求?如何克服和避免經濟增長中可能出現的需求不足問題?我們認為,首先應該將提高消費率、降低投資率作為制訂經濟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和長期發展戰略。雖然需求不足就表現為消費率的低下,消費率提高意味著需求不足的改善,但是,在解決需求不足問題上,首先應該注重消費率的提高。因為海南經濟發展實踐表明,由于過度地強調了投資的作用,忽視了消費的影響作用,造成海南經濟出現高投資率、低消費率的發展格局,投資與消費二者比例關系不協調,影響了海南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增長質量。應當承認,這是由于我們認識上的誤區和政策引導上的失誤造成的。為此,要盡快調整二者比例關系,改變原有格局,提高消費率,降低投資率,達到經濟良性循環。提高消費率并不是消極的壓縮投資,以經濟增長為代價換取消費的增加,而是積極地擴大消費,使消費增長快于投資增長,在經濟適度增長條件下消費與投資的比例關系協調發展。同時,注重經濟運行的平穩性和政策的連續性,克服和避免經濟周期性波動所造成的危害;注意防范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差距擴大,出現社會兩級分化,要“效率”與“公平”并重,利用宏觀調控手段,逐步實現最大程度的社會公平,保證經濟發展所要求的安定的社會大環境。在政策操作上,具體地應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收入分配機制改革,盡快制訂出臺改革方案。

提高國內生產總值的個人分配系數,也就是加大經濟發展成果向個人傾斜力度,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從而增加有效需求;將工資制度改革提到議事日程,盡快提高政府公務員和國有企業職工工資收入水平,將住房、醫療、社會保險和子女教育等項費用計入工資,消除現存工資制度中的各種補貼和分配中的實物消費形式,實現貨幣化分配。建立起明確的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各項福利制度改革,實現職工福利的市場化和社會化管理。同時,盡快完善其他各項經濟體制改革,減少由此帶來的經濟周期性波動和人們對經濟預期的不明確,提高未來收入的預期。

2、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逐步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農業是海南經濟的基礎性支柱產業,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三,所以農村消費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十年來,農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增長緩慢,城鄉差距擴大。但是,農民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所以要逐步增加農民收入,從而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增加農民收入的具體措施包括:?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糧食是農業的主要產品,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并且糧食價格仍有上調的空間,所以要提高糧食價格,保證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維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解決瓜菜水果保鮮、運輸和銷售環節矛盾。瓜菜水果已成為農業的一項重要收入,但是保鮮技術缺乏、運輸和銷售難的問題比較普遍,要加強“綠色通道”軟、硬件建設,保證產銷順利實現;?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取消各種不合理攤派,實現以稅代費,在目前情況下,對農民實行稅率優惠政策;精減鄉村干部,降低農民負擔干部的系數。資料表明,農民收入中除去消費,并未全部轉化為農業投資,有相當一部分被各種不合理攤派吞掉,這無疑提高了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負擔,也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ˉ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就地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謀求優質高效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要素瓶頸作用十分明顯,勞動力大量剩余。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經濟發展步伐,就地消化剩余勞動力,是必由之路,同時推廣科學技術,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從而達到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農民有效需求的目的。

3、增加城鎮低收入階層的收入,縮小收入水平差距。及時足額發放下崗職工生活補貼和失業救濟金,健全社會保險機制,這是刺激消費的需要,也是社會和經濟穩定發展的需要。開征利息稅,單一的減息政策未能獲得實效,同時配以積極的財政稅收調節政策,進行收入再分配,使收入向貧困居民轉移。儲蓄率居高不下,消費需求低迷不振,是開征利息稅的有利時機。通過利息稅,不但可以增加財政收入,實現收入再分配,還可以達到縮小城鎮收入水平差距,從而增加有效需求。

4、加快消費觀念轉變和消費模式升級。

需求不足與量入為出的消費習慣有密切關系。在刺激消費需求上,要注重消費觀念的轉變,從政策上引導居民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將消費提到與儲蓄對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高度去認識,轉變傳統的量入為出的低消費習慣,培養人們形成積極的適度消費觀念。同時大力開展消費信貸,改變消費信貸落后局面,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制度。積極推廣以住房、汽車等高檔耐用消費品為主的信貸形式,方式可以多樣,方法應更加靈活。大力支持收入穩定的消費者進行提前消費。

5、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對于嚴重過剩項目,堅決實行“關、停、并、轉”,并嚴格禁止上新的項目,對于已近飽和的項目,要嚴格限制新項目開工,對投資實行嚴格的管理責任制,克服投資決策中的,杜絕新的重復和浪費。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活動,加大消費市場執法力度,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六、結束語

近兩年,在我國的經濟生活中,增長率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消費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海南經濟中的消費問題以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對長期困擾著海南經濟增長的需求不足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的政策措施。對于目前的經濟問題,我們認為既有總量問題,也存在結構失衡問題。在擴大內需、解決需求不足的同時,還要進行結構調整,這樣才能解決深層次的經濟矛盾,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在研究工作中,我們強烈地感覺到經濟增長速度不僅僅是一個統計數字,它還應具有更加生動和豐富的內涵,應當是經濟質量和成果的綜合反映。發展與增長,是兩個本質意義不同的經濟指標,發展反映了經濟的數量,增長應當是經濟質量的反映。所以,我們對經濟增長的關注,主要是對經濟質量和成果的關注。對消費問題的研究,我們也是以經濟增長質量為出發點的。如果單純地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高低,那么,勢必就掉入了統計數字的泥潭,做出的分析和研究會變成枯燥而毫無價值的數字游戲。經濟發展的數量僅僅是一種手段,經濟增長的質量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1998年中國經濟達到7.8%的增長速度,而美國和世界平均增長速度不過1—2%,但是,經濟增長質量和成果,是不能同日而語的。由此,我們認為,經濟增長是經濟質量的提高,應當包含環境保護、住房條件、教育水平、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消費水平、平均預期壽命、科技含量等等概念內容,這就是我們的增長觀。

參考文獻

蔣學模主編,《社會主義宏觀經濟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篇(5)

1.2協整檢驗通過對殘差(residual)進行ADF檢驗判斷其平穩性,以檢驗YGDP、XC、XO、XG、XE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YGDP、XC、XO、XG、XE序列通過了協整檢驗,表明它們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1.3相關關系分析根據表2的檢驗結果,YGDP、XC、XO、XG、XE序列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因此可以建立的各變量間的線性模型,如下所示:(1)對模型(1)進行最小二乘(OLS)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其中,根據DW值可以判斷,變量之間存在自相關性,并且XG與XE的系數不顯著,XG也沒通過符號檢驗。由表4可知,R2值達到0.69263,模型整體擬合優度較高,模型中的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具有很好的解釋能力;F值為8.93125,方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DW值也在合理的區間范圍內,各變量之間已經不存在自相關性。根據表4的結果,煤炭消費增長率(XC)在1%水平下呈現出顯著性,石油消費增長率(XO)、天然氣消費增長率(XG)與電力消費增長率(XE)都在10%的水平下呈現出顯著性,并且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電力消費增長率都通過了符號檢驗,表明這四個因素會顯著地促進經濟增長,而不是相反。根據四個變量系數的大小,得出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的能源支持,首先是煤炭,其次是電力,然后是石油和天然氣。

2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文的實證分析可以看出,消費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依舊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高耗能、低能效的現象還是十分突出,堅持開發新能源、降低污染依舊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能源制約經濟發展這一瓶頸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改善也與能源消費結構相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加大力度開發可再生清潔能源與新能源,如水電資源、風電、核電等。堅持可持續發展就應該改善我國低效的能源消費結構,拓展能源的來源,降低污染排放,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首先,國家應該堅定經濟轉型的思路,把我國傳統的粗放型工業經濟一步一步調整為集約型經濟,要把節約資源和有效的利用現有能源作為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既定目標,只有堅持走這條道路才能又快又好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這一目標勢必要求我們節能降耗。

篇(6)

二、數據、變量與模型說明

(一)數據與變量說明農村居民消費(RC)選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作為變量,為了使歷年數據具有可比性,以1978年為不變價對歷年數據進行了計算,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1986—2012年。財政對農支出(AE)選擇國家財政支出中歷年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作為變量,1998年和2007年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從1998年開始農業基本建設支出包括增發國債安排的支出,2007年開始統計口徑為農林水事務支出。為保證數據的連貫性,我們統一使用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數據來源于《中國農村統計年鑒》1986—2012年。經濟波動(EF)選擇歷年實際GDP增長率減去預期到的GDP增長率,預期到的GDP增長率采用HP濾波方法得到,為檢驗結論的穩健性,還采取了BP濾波方法作為參照。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1986—2012年。除上述變量外,為了更加真實的反應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因果關系,以及檢驗變量之間關系的穩健性,我們引入控制變量。經濟增長(GDP)用國內生產總值指數(1978年=100)作為變量,物價水平(RCPI)用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985年=100)作為變量,農村居民收入(RI)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作為變量,以1978年為不變價進行計算。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1986—2012年。為弱化可能存在的異方差性和偏態性,并降低對極端觀測值的敏感性,對所有變量做自然對數處理。為保證解釋變量不受到自然對數化后正負號改變的影響,對數值小于1的變量加一后再取自然對數。

(二)模型說明由于考慮了各變量可能存在的滯后性,本文建立分布滯后模型來檢驗財政對農支出與經濟波動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作用。

三、估計結果

(一)數據的統計性描述表1給出了主要變量的基本統計信息,圖1、圖2和圖3給出了農村居民消費、財政對農支出及經濟波動的核密度圖,從中可以看出三個變量分布密度的動態變化。

(二)單位根檢驗與協整檢驗采用ADF檢驗和PP檢驗,結果顯示變量序列lnRC、lnAE、lnEF、lnGDP、lnRCPI、lnRI均服從非平穩的I(1)過程。為節省篇幅,不再給出具體的檢驗過程與結果。由于變量序列lnRC、lnAE、lnEF、lnGDP、lnRCPI、lnRI均是一階單整序列,符合協整檢驗的要求。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給出跡檢驗與最大特征根的兩種檢驗結果,見表2。

(三)估計結果

對被解釋變量序列進行自相關與偏自相關分析,如圖4:由自相關分析圖可知,當滯后期k=7時,序列的樣本自相關系數才明顯落入隨機區間,自相關函數表現為拖尾;偏自相關分析圖顯示,滯后一期的偏自相關系數明顯不為零,滯后2期以后的偏自相關系數都在置信區間內,偏自相關函數具有截尾性。故可建立AR(p)模型,p值可以取1或2,最終經AIC準則和SC準則判定。正態性檢驗:估計的參數在統計學意義上是否顯著十分關鍵,在進行ARMA模型回歸之前,我們是假定εt服從正態分布的,所以有必要檢驗這一假定是否成立。利用Jarque-Bera統計量對標準化殘差的正態性進行檢驗,檢驗顯示Jarque-Bera統計量是0.634,伴隨概率是0.728,即在5%顯著水平下不顯著,故接受殘差服從正態性的假設。異方差檢驗:在存在異方差的條件下,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參數估計量仍然是無偏的,但參數的方差是有偏的,則會導致假設檢驗失效,所以需要檢驗表4的ARMA模型是否存在異方差。采用Breusch-Pagan-Godfrey和White兩種檢驗方法,結果顯示Breusch-Pagan-Godfrey檢驗的ObsR-squared的值是6.183,伴隨概率是0.186,即5%顯著水平下不顯著,故接受同方差的原假設;White檢驗的ObsR-squared的值是3.895,伴隨概率是0.691,即在5%顯著水平下不顯著,故同樣接受同方差的原假設。此外,在表4中我們特別報告了穩健標準誤,結果顯示穩健標準誤遠小于所對應估計的參數值。結合T檢驗、正態性檢驗和異方差檢驗的結果,說明表4的ARMA模型是可以接受的。由表4的回歸方程知,長期均衡過程中,財政對農支出對農村居民消費有擠入效應,經濟波動對農村居民消費有擠出效應,經濟增長與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都能夠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相對來說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更大。同時,農村居民消費具有滯后影響,滯后一期對當前消費有正向作用,滯后二期有反向作用。這樣,命題1和命題2以及理論模型中關于ζ的假設都得到了證實。

(四)內生性討論如果回歸方程存在內生性,則OLS的估計結果可能會產生有偏性和非一致性。上述ARMA模型中,財政對農支出有可能是內生變量,這是因為財政對農支出與農村居民消費之間可能互為因果關系,一方面財政對農支出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從而帶動消費;另一方面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意味著農民對農業經營投入的增加,反過來對財政對農支出有一定的影響。為了證實財政對農支出是內生變量的猜測,采用Durbin-Wu-Hausman檢驗,選擇財政對農支出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其原因隨后進行解釋),財政對農支出作為被解釋變量,工具變量連同原模型中其他解釋變量一起作為解釋變量,運用OLS進行回歸,得到殘差項μ;將殘差項μ與原模型中所有解釋變量作為解釋變量,財政對農支出作為被解釋變量,運用OLS進行回歸,發現μ的回歸系數的檢驗結果為t-Statistic=-245,prob.=003,顯著,故變量財政對農支出確實是內生變量。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采取工具變量法。運用工具變量必須注意工具變量的有效性,也就是說工具變量不僅要與財政對農支出高度相關,還必須滿足外生性,即該工具變量只能通過財政對農支出間接影響農村居民消費,而不能直接作用于農村居民消費。如果只使用唯一一個工具變量,則無法從統計上檢驗工具變量的外生性假設,但如果能夠尋找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工具變量,則可以通過過度識別來檢驗工具變量組是否都符合外生性的要求。為了充分保證回歸結果的穩健性,本文使用兩個工具變量,通過過度識別檢驗來保證工具變量組確實是合適的。①檢驗財政對農支出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其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是因為當期的農村居民消費不會影響上一期的財政對農支出,即滯后一期的財政對農支出與原模型的隨機干擾項不會存在同期相關性,可視為外生的。而滯后一期的財政對農支出與當期財政對農支出是高度相關的,檢驗得到財政對農支出與其滯后一期的相關系數是0986,所以滯后一期的財政對農支出是一個合適的工具變量。另外考慮農村土地面積,農村土地面積越大,意味著農村居民對公共物品的需求越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也越大,即政府為實現既定的服務目標必然要加大對農支出,所以農村土地面積與財政對弄支出密切相關。另一方面,土地面積不會直接影響居民消費水平。土地面積的大小可能會影響該區域的消費總量,但人均消費主要與個體因素有關,故土地面積不會影響人均消費值,而本文采用的就是農村人均消費水平,很好地規避了可能存在的土地面積對消費總量的影響這一點,因此農村土地面積可視為外生的。由于各類年鑒均無農村土地面積的直接數據,我們使用耕地面積與住宅面積之和作為替代值,其中住宅面積等于農村人均住房面積與農村人口數量之積。檢驗發現財政對農支出與農村土地面積的相關系數為0695,所以農村土地面積是一個合適的工具變量。為了更進一步的檢驗選擇的兩個工具變量是否合適,我們檢驗滯后一期的財政對農支出和農村土地面積是否會直接影響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檢驗方法是:將滯后一期的財政對農支出和農村土地面積分別放入回歸方程,考察回歸系數相應的p值,查看p是否大于01,大于則說明不存在直接影響,即認為是好的IV。檢驗結果顯示,滯后一期的財政對農支出的系數p值為0116,農村土地面積的系數p值為0347,進一步說明了滯后一期的財政對農支出和農村土地面積是合適的工具變量。由于工具變量數量多于內生變量,需要采用過度識別方法檢驗工具變量的有效性。首先使用2SLS方法估計模型,得到殘差ε,將殘差ε對所有外生變量回歸,獲得R2,在所有IV都與擾動項不相關的零假設之下,nR2服從自由度為q的卡方分布,q等于工具變量個數減去內生變量個數,若nR2超過設定的顯著性水平的臨界值,則拒絕原假設,即至少部分IV不是外生的,工具變量失效。按照上面方法,得到R2=0075,樣本量是24,故nR2=180,小于自由度為1的卡方分布的臨界值384,不能拒絕原假設,說明我們選擇的工具變量都是有效的。至此,我們充分檢驗了所選擇的兩個工具變量是好的IV。下面利用滯后一期的財政對農支出與農村土地面積作為工具變量,為檢驗結果的穩定性,分別使用2SLS和GMM方法對前面的ARMA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結果是否發生變化,見表5。表5回歸結果顯示,2SLS和GMM的回歸結果基本是一致的,說明工具變量法的回歸結果是可信的。2SLS回歸結果與表4的回歸結果相比較,財政對農支出的系數基本不變,由0144變為0149;經濟波動的影響略微弱化,由-23669變為-21606;經濟增長的系數變大,由27218增大為25039;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不變,由0608變為0638。GMM回歸結果與表4的回歸結果相比較,財政對農支出的系數略有下降,由0144下降為0130;經濟波動的影響略微變弱,由-23669變為-21792;經濟增長的系數也變大,由27218增大為25036;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基本不變,由0608變為0624。綜合2SLS和GMM的回歸結果,說明直接用OLS回歸的結果確實是有偏的,使用多個工具變量以后,財政對農支出、經濟波動、經濟增長以及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程度有所變動但變動的方向是一致的。運用工具變量得到的方程同樣證明了命題1和命題2以及理論模型中關于ζ的假設是成立的。

篇(7)

·中國中小城市的代表會聚克拉瑪依探討發展...

·中國有意參與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子公司拍...

廣告

·今年哪些項目最賺錢·要賺就賺有車人的錢

·今年做什么最賺錢·開粥鋪也能成為富翁!

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選取的這些國家比較典型:美國經濟和金融高度發達,經濟總體上比較穩健;日本在經歷60、70年代高速發展后,經濟于90年代陷入長期低迷;韓國經濟一度高速發展,但1997年曾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經過痛苦的調整后,經濟發展勢頭有所好轉;印度是與中國存在諸多類似的典型的發展中大國,其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雖滯后于中國,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可借鑒之處.

一、我國近期出現投資過熱,但消費增長一直相對較弱

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增長從2003年年初以來已表現出明顯的過熱跡象。

2003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24.5%,2004年一季度更是高達43%,這已接近1992和1993年經濟過熱時期的水平。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主要源于幾個方面:一是地方項目投資。2004年一季度,地方項目投資增長60.2%,中央項目投資只增長4.8%。二是集中于工業和建筑業的投資。三是私營和外企的投資。四是部分省市的投資。江蘇、廣東、浙江、山東、上海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居全國前五位,占全國的48%。投資明顯過熱,結構不合理,存在著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增長一直過于依賴投資的拉動,消費需求亟待提高。多年來,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實際增長率一直遠低于投資的增長率,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嚴重失衡。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近年來,發達國家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發展中國家平均約為74%,而我國則要低很多。

投資與消費的比例應協調發展。如果投資(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不能與未來的消費相匹配,就會導致產能過剩,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如果投資主要來源于銀行貸款則可能產生大量新增不良資產。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效率降低,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我國資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也稱作投資率)在全球一直居高,而且爬升速度也很快。2003年我國投資率為42.7%,僅次于1993年45.3%的最高水今日焦點:

·專家:振興東北力戒再造萬能政府和思想浮躁...

·中國中小城市的代表會聚克拉瑪依探討發展...

·中國有意參與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子公司拍...

廣告

·今年哪些項目最賺錢·要賺就賺有車人的錢

·今年做什么最賺錢·開粥鋪也能成為富翁!

平。這表明,我國增加單位GDP所需的投資越來越多,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資源投入而非技術進步基礎上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固定資產投資的迅猛增長帶來許多問題,包括帶來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巨大需求,造成瓶頸制約。但其最主要的威脅是增大了經濟運行的潛在風險。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增速過猛與貨幣信貸投放偏多相互推動、互為因果。如果任憑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勢必導致產能過剩、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銀行呆壞賬增加,金融風險加大等問題。依靠高投資可以推動經濟增長,但不具有可持續性,這已有前車之鑒。

投資過度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企業(包括相關政府部門)低估投資成本。

長期以來,“唯經濟增長”的考核標準取向,促使地方政府熱衷投資,往往給予企業過于優惠的土地、稅收等政策,造成這些企業投資成本低估。另一方面,我國的經濟增長的環境成本被嚴重低估。例如,受高額利潤的驅動,2003年我國鋼鐵、水泥和電解鋁的投資分別增長96.6%、121.9%和92.9%,今年一季度又繼續高位增長。這些高耗能產業的過快增長,造成大面積環境污染。目前我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別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水資源污染嚴重。很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太考慮外部不經濟(對他人產生的不利影響),也不對自身制造的污染成本付費,因此往往低估生產成本而進行過度投資。

對付外部不經濟的最有效方法是制定政府的反污染計劃,政府應當承擔其維護公共利益的應盡責任。通過制定技術標準、環保標準,控制污染法令強制企業實行;要求企業支付更高的排放費,從而抑制過度投資。應進一步健全對政府行為的約束機制,對地方政府的政績進行客觀、公開的評審。評審除包括經濟發展外,還應包括就業、環保生態、衛生教育等。政府重大項目決策,應該建立起透明、科學、嚴格的程序,從根本上解決投資過熱的問題。

篇(8)

三、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四、海南經濟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

六、結束語

一、前言

消費問題,從消費行為角度看,屬于微觀經濟范疇;從國內生產總值最終使用構成看,消費是重要總體變量,它的總量和結構變動影響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即對經濟增長具有影響作用。因此,消費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宏觀經濟范疇。我們對消費問題研究的出發點,是對經濟增長的關注。

消費問題在近兩年成為一個焦點問題,刺激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近兩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趨緩,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發生變化,例如東南亞金融危機、人民幣不貶值壓力、國有企業改革、政府機構改革等,使得消費問題終于浮出水面,引起人們的關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由于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變化,嚴重削弱了經濟增長的各種要素,因此,將開拓國內市場、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確定為經濟增長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發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消費與增長,傳統的計劃經濟理論認為,經濟增長帶來消費的增加,增長對消費起著決定性作用。經濟增長了才能適當增加消費,消費基金的過快增長會影響和妨礙經濟發展,并以此為依據安排經濟建設和制定宏觀發展計劃。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我們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變革,也獲得了認識和理論上的突破,那就是不僅增長決定著消費,同時消費對增長具有拉動作用,消費拉動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超過投資的影響作用,決定著經濟增長速度的快慢和質量的高低。這一增長觀點可以從下面的經驗材料和理論獲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費與低收入低消費兩種模式比較。中國改革開放的20年歷史經驗表明,與改革開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獲得巨大的提高,原來的低收入低消費,經濟發展滯緩模式已徹底改變。即使是同一時期在我國不同地區,例如東南沿海地區與西部地區,不同的消費模式伴隨著不同水平的經濟增長。再以美國等發達國家為例,高收入高消費模式,伴隨著成功的經濟增長。所以,低收入低消費伴隨著經濟增長的滯緩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費伴隨的是經濟增長的高產出和高質量。第二,生產函數理論。勞動力是經濟增長的重要要素,而勞動力離不開消費。衣、食、住、行消費是勞動力的基礎需要,沒有這些消費活動也就不存在勞動力,消費水平決定著勞動力的總量水平和素質構成。所以,消費不但是人口再生產需要,也是經濟活動的必要前提條件,經濟活動,最原始的、首要的是從消費開始的。消費決定了勞動力,勞動力傳導著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和貢獻。

二、海南經濟的消費總量與結構分析

1、消費需求的現狀、特點和結構

國內生產總值的支出構成分為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總消費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來,經濟取得相當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獲得巨大提高。見表2-1。

表2-1消費的總量與結構單位:億元

年份總消費占GDP比重%居民消費比重%政府消費比重%

197816.6885.115.7194.00.975.8

197917.4685.616.6593.91.090.6

198019.1086.017.8593.51.256.5

198120.6479.619.1692.81.487.2

198222.3871.720.8393.11.556.9

198324.0070.722.0992.11.918.0

198426.1262.023.3789.42.7610.6

198531.5858.328.0588.83.5311.2

198636.8159.432.7088.84.1111.2

198740.0060.235.8389.24.1710.4

198848.759.043.2288.65.5511.4198957.2757.148.9985.58.2814.5

199066.2952.248.4573.111.3126.9

199172.8752.156.8678.015.9322.0

199295.5843.475.1878.720.4021.3

1993127.9242.798.0476.629.8823.4

1994156.4741.1124.5579.631.9220.4

1995188.5046.2153.0981.235.4118.8

1996208.87、53.6168.2780.640.6019.4

1997222.3354.5176.8279.545.5120.5

資料來源:《海南統計年鑒》,1998年

以1988年為分界線,前后兩個十年。1978─1988年,總消費占GDP(代表國內生產總值,下同)比重為60─86%,(個別年份稍低)。在較低水平經濟總量情況下,較高水平的消費率必然是較低的儲蓄率,總投資處于有限的低水平規模,經濟發展處于一種滯緩狀態。1988─1997年,消費率為41─59%,儲蓄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總投資規模迅速膨脹,經濟取得迅猛發展。但是,消費率下降的滯后結果是,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嚴重的需求不足。海南經濟的高速度是以犧牲消費為代價的,同時,低收入低消費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因此,消費水平沒有獲得與經濟增長的同步增長,海南經濟增長的機會成本高昂,經濟發展質量不高。與全國平均水平和世界水平相比,海南消費水平低下。九十年代以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統計,世界平均消費水平為78─79%,全國平均消費水平為58─60%,海南僅為41─55%,見表2-2

總消費又細分為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從上面資料看,建省前政府消費僅占總消費的5─10%,建省后快速上升到20%以上(僅有兩年低于20%)。與居民消費和總消費相比,政府支出增長速度是最快的。

2、消費模型

消費,從實物形態看,表現為商品和勞務;從貨幣形態看,來源于可支配的實際收入。消費水平的高低主要決定于一國國民個人可支配收入的高低。所謂個人可支配收入是指個人在一年中得到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總和。個人可支配收入是GDP的一部分,受投資、稅賦和政府轉移支付等因素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個人可支配收入決定于GDP的大小和GDP轉移為個人收入的多少即收入分配政策。

設個人可支配收入為Yd,GDP為Y,假定個人可支配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為b,我們稱b為GDP的個人分配系數。這樣就得到:

Yd=b*Y(2.1)

再假定個人消費C是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數,由此得到:

C=a+c*Yd(2.2)

C=a+b*c*Y(2.3)

這樣,我們就建立了具有一般意義的消費模型,即式(2.3)。其中,a是自發性消費,為常量,表明一個基本的消費水平;c為邊際消費傾向,它是消費增量同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例,即

c=DC/DYd=DC/(b*DY)=1/b*DC/DY(2.4)

從消費模型可以看出,在邊際消費傾向c一定條件下,消費水平取決于兩個因素:即GDP的個人分配系數b和GDP。

在GDP既定條件下,個人分配系數b決定了消費總量和消費水平。b是政策參數,是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研究表明,b波動區間的上限,也就是消費的最大限度,受預期投資影響。預期投資決定了預期的收入,所以b受到預期收入影響。因此,消費不但取決于即期可支配收入,也受預期收入影響。

利用消費模型,我們來進一步分析海南經濟中消費的特點及消費與收入的關系特征,見表2-3。

表2-3居民收入與消費情況單位:元

--------------------------------------------------------------------------------

年份職工平居民人均農村居民人均儲蓄存居民人農業居民非農業居民

均工資可支配收入人均純收入款年末余額均消費

1990198015757788028526981436

199121941726916103986666716091992272023181026168011288192252

19933501307213202699144910642813

19944485392016203369181412593723

19955340477018723978219715484345

19965476492621564619237617264444

19975664485023825041245818024458

資料來源:《海南統計年鑒》,1998年

第一、以量入為出的低消費為主要特征。

1990─1997年,消費中量入為出觀念占主導地位,消費水平低下,且增長緩慢。同期人均GDP增長了2.6倍,人均消費增長1.9倍,其中農業人均消費增長1.6倍,非農業人均消費增長2.1倍。消費水平提高遠遠落后于經濟增長速度,并且消費水平的城鄉差距擴大,1990年城鄉消費水平比為2.1:1,1997年擴大到2.5:1。

第二、收入水平提高落后于經濟增長水平。

1990─1997年,職工平均工資增長1.9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1倍,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2.1倍,明顯落后于經濟增長。低收入是現行的收入分配政策的主導思想。低收入必然帶來低消費,由此引發的需求不足成為經濟增長緩慢的主要因素,無疑制約了經濟發展后勁,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第三、非工資性收入和非貨幣化消費現象嚴重。海南經濟表現為低收入低消費的特征同時,還表現為高儲蓄。1990─1997年,人均儲蓄增長5.3倍,超過了經濟增長和收入增長速度。不協調的高儲蓄表明,?居民的非工資性收入即灰色收入相當高,甚至超過工資收入,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社會團體的小金庫和地下經濟是灰色收入的來源。地下經濟有多大?占GDP份額有多少?尚難估算,也不列入GDP。但是,如果地下經濟超過一定份額,將使GDP核算和經濟增長測算低于實際水平。地下經濟失控無疑將破壞經濟肌體的健康,干擾正常的經濟秩序。-非貨幣消費即實物消費現象不容忽視。公有住房、醫療保健等實物分配曾一度是主要消費形式,目前這些制度改革沒有全部結束,尚有遺留問題,新的貨幣化分配機制也沒有完全建立健全,計劃經濟下的實物消費情結和慣性仍在發生作用,實物或變相實物消費仍大量存在,這些因素影響著消費領域的貨幣化程度。小金庫禁而不絕、政府支出快速增長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見圖2-1。

圖2-1人均收入、儲蓄、消費曲線

三、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消費貢獻率與投資貢獻率

經濟增長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它受許多因素影響,例如,消費、投資、國際貿易、勞動力、科技進步、經濟體制以及政府政策等等。對于投資、勞動力生產要素研究已取得相當多成果,但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研究,仍有許多空白。近兩年,需求不足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明顯,需求不足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在基礎設施薄弱,生產要素瓶頸作用顯著的情況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比較明顯,擴大投資成為主要的手段。隨著經濟總量擴張、基礎設施完善,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益逐漸降低,拉動作用逐漸減弱,這時,消費拉動作用會明顯增強,并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因素。貢獻率是我們研究消費和投資拉動作用所采用的一個指標。消費貢獻率是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即在GDP增長中消費因素所占的比重。投資貢獻率是指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即在GDP增長中投資因素所占的比重。表3-1為海南1988─1997年消費、投資貢獻率。

關于凈出口。凈出口在海南經濟總量中一直占較小比重,近年受貿易政策影響,比重下降。所以凈出口對海南經濟增長影響較小,這里暫不述及。

2、貢獻率分析

在海南經濟增長中,消費貢獻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狀態,投資貢獻率始終保持較高水平。重投資、輕消費,形成海南經濟的特殊格局,成為經濟結構中的突出矛盾。1988─1997年,消費貢獻率為41─57%,全國平均水平為56─63%,低6─15百分點;投資貢獻率為59─41%,全國平均水平為43─34%,高7─16個百分點。從投資方面看,建省初期,面對比較薄弱的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要素諸如電力、能源、交通、原材料等瓶頸制約,我們不得不拿出大量資金搞建設,采取高投資政策,依靠擴大投資規模,來完成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實力擴張。投資拉動作用十分明顯,經濟獲得迅速增長。由此可見,海南經濟走的是一條粗放型的外延式的增長道路。隨著經濟總量擴張,基礎設施和發展要素不斷完善,投資對經濟增長影響開始減弱。尤其是十年來,在開發建設中出現的低水平、小而全、大而全項目的重復建設問題非常突出。所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益逐漸減弱,投資向最終消費的轉化越來越低,投資拉動作用明顯下降。近兩年,雖然我們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基礎設施投資規模,但是,效果不很明顯。因此在經濟增長問題上,擴大投資規模只能是權宜之計,而且在宏觀投資政策上,我們要一手抓“規??刂啤?,一手還要抓“結構引導”。

從消費角度看,消費貢獻率低于57%,1994年達到谷底水平41%,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始終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在投資邊際效益下降情況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得到加強。但是,海南經濟需求不足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形成了即使在高投資政策下仍然沒有高產出,經濟增長持續緩慢。與全國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海南經濟消費貢獻率相差10─20個百分點。這個差距就是我們刺激消費需求,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內需的政策空間。如果消費貢獻率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那么,再過十年,海南經濟增長水平和質量,就可以居于全國領先水平;再過二十年,將達到發達國家經濟水平。

四、海南經濟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綜上所述,收入水平,預期收入是消費的主要來源,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們稱其為內部影響因素。消費習慣、產品質量、品種、價格以及服務,影響著消費選擇,可以稱其為外部影響因素。海南經濟中需求不足,既有內部因素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原因??傁M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政府消費主要受政策影響且較難定量,前面已略有分析,在此不再贅言。下面僅從居民消費方面說明需求不足的原因。

1、收入分配政策改革滯后是造成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1990─1997年,人均GDP增長2.6倍,職工平均工資僅增長1.9倍,農民純收入僅增2.1倍。進入九十年代,海南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得以較快提高,消費水平取得明顯增長。但是,相對于經濟增長水平,收入增長比較緩慢,消費水平沒有得到經濟增長的全部合理轉化成果。在經濟增長中,有相當的份額是我們犧牲掉的收入和消費增長的部分。從消費模型看,在既定GDP條件下,可支配收入高低取決于收入分配系數的大小。收入分配系數是政府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高投資政策,必然是低收入分配政策,也必然帶來低消費,造成需求不足。低收入分配政策同時也是非工資性收入膨脹和非貨幣化消費增加的根源。

2、價格機制改革快于收入機制改革影響消費需求增長。

我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開放,許多改革措施往往是以價格調整為契機的。價格機制成為政府和居民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推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后,由于認識上的誤區,以及市場流通領域利益驅動和立法力度不夠等原因,國內市場商品價格比較混亂,曾一度失控。在與國際市場接軌問題上,盲目追逐價格平行而忽視了產品品種、質量等非價格因素,也忽視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購買能力。在利益驅動下,國內市場上的糧、糖、棉、鋼材、汽車、家用電器、服裝、航空客票、標準住宿費、電影票、公園門票、美容美發等價格,基本接近國際市場價格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國際市場價格。然而,我們的收入水平與其他國家相比,相距甚遠,我們的購買力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從收入分配看,工薪階層占絕大多數,私有經濟業主僅占極小份額。所以工薪階層是我們的消費主體。由于工資收入增長緩慢,名目繁多的“補貼”等非工資性收入仍是大多數居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從而形成低收入與高價格這一突出矛盾,使得居民的消費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居民消費處于抑制狀態,從而造成消費市場低迷,有效需求不足。3、經濟周期性波動,預期收入下降是目前影響需求不足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政府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住房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教育體制改革、退休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和政府機構改革。這些制度改革措施一方面影響著居民的消費支出,另一方面影響到人們的思想和心理態勢,因為人們原有的計劃經濟的思想惰性和情結在相當的范圍和程度上存在著。加上近幾年經濟周期性波動影響,使人們對經濟的預期不明確,對收入的預期下降。這些因素使人們少支出多儲蓄,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在諸多改革措施中,收入分配機制改革仍然未提到議事日程,露出廬山真面目,同時又要面對下崗分流、子女教育費上漲等支出增加壓力。因此,人們只能精打細算,以積極節流被動開源方式來抵御收入預期的下降。

4、消費模式不利于需求不足狀態改變。

海南經濟發展的滯緩期比全國多十年。建省后,進入九十年代,海南經濟才開始真正的開發建設。農業,是海南經濟的主要基礎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占有支配地位。所以,由于長期經濟滯緩和文化背景因素影響,海南經濟的消費習慣根深蒂固,消費模式表現為傳統社會中的低收入低消費,量入為出的特征。在改革開放中,海南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消費習慣、消費模式沒有多大變化。

十年來,儲蓄率不斷上升,1992年超過60%。隨著收入增加,消費未得到較快增長,儲蓄卻大幅上漲,說明人們增加的收入不是用來擴大消費而是進行儲蓄。高儲蓄率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在經濟起步發展階段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隨著經濟總量擴大,高儲蓄將影響消費率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在經濟波動發生時,人們在經濟預期不明確的情況下,必然采取多儲蓄,而不是多消費。近兩年的經濟實踐表明,在擴大內需問題上,高儲蓄率是一大障礙,雖然央行連續七次大幅度減息,但統計資料顯示,儲蓄有增無減,國民儲蓄熱情依然高漲。所以在目前形勢下,單一的降息貨幣政策也難以取得預期效果。高儲蓄就意味著低消費,它們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生活上的節約簡樸,就微觀而言,是一種文化美德,但就宏觀而言是有害無益的,是不經濟的。它往往成為低收入低消費的一個合理支點和借口。在現實經濟活動中,伴隨著生活上的節約,是生產上的大量浪費和重復建設,是資源、能源、原材料和人才的大量浪費。在資源稀缺和經濟產出成果有限的條件下,這無疑是兩把殺手锏,使消費水平難以提高。因此,在擴大內需問題上,不但要一手抓鼓勵消費,一手還要抓生產環節中的浪費,要珍惜稀缺的資源。

5、影響需求不足的其他因素

第一、投資結構不合理和投資效益低下,不利于收入增長,不利于消費增加。我國財政政策比較單一,主要以投資為首選手段來進行宏觀調控,當經濟過熱時就嚴格壓縮投資,在經濟低迷時就大量追加投資。這種政策的結果是,重復建設、盲目建設、低水平低效益項目十分嚴重。投資結構不合理和建設項目效益差,造成企業普遍嚴重虧損,甚至有許多項目一開工就虧損。投資嚴重浪費,生產能力相對過剩,企業低效,從而造成職工下崗人數增加,收入增長緩慢。我們可以算一筆帳:1997年,以全國平均水平為標準,通過扣除GDP的投資額,來調整海南消費率上升5%達到60%,那么5%的GDP就是20個億,(1997年GDP為408個億),相當于海南當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2%;如果以世界水平為標準,那么,就要扣除GDP的23%即94個億的投資額,相當于海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6%。這部分就是由于消費與投資結構不合理和投資效益低下形成的。

第二、商品和服務不能滿足消費需求。居民消費依靠對市場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效用選擇來實現的。國內市場上,中、低檔商品占主體,高檔較少,與國際市場相比,質量存在明顯差距。高、中、低檔商品分類,不應當僅僅是價格差別,更重要的應該是質量和服務的區別。居民對進口商品的熱衷就是對國內市場不能滿足消費需求的一個規避。商品價高質差,假冒偽劣現象猖蹶,欺詐消費者現象屢屢發生,這無疑嚴重地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抑制了購買力的順利實現。同時,產品品種、結構單一,也構成對消費的消極影響。有關資料顯示,美國市場銷售產品超過40萬種,而我國市場只有10萬多種,而且在工藝、質量、技術含量方面存在明顯差距。

五、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

以需求不足為特征的海南經濟的緩慢增長,已經引起有識之士的普遍關注。國家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同時,也把擴大內需做為宏觀調控手段,來促進經濟的增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海南應以此為契機,積極拓展消費市場,刺激消費需求,及時制訂有效的政策措施來解決長期困擾經濟增長的需求不足問題。如果需求不足長期存在,在投資手段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就可能產生通貨緊縮。目前經濟運行中的通貨緊縮問題應引起我們的警惕。因為通貨緊縮將吞噬海南經濟十年來取得的成果,帶來經濟的嚴重倒退。如何拓展消費市場?如何刺激消費需求?如何克服和避免經濟增長中可能出現的需求不足問題?我們認為,首先應該將提高消費率、降低投資率作為制訂經濟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和長期發展戰略。雖然需求不足就表現為消費率的低下,消費率提高意味著需求不足的改善,但是,在解決需求不足問題上,首先應該注重消費率的提高。因為海南經濟發展實踐表明,由于過度地強調了投資的作用,忽視了消費的影響作用,造成海南經濟出現高投資率、低消費率的發展格局,投資與消費二者比例關系不協調,影響了海南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增長質量。應當承認,這是由于我們認識上的誤區和政策引導上的失誤造成的。為此,要盡快調整二者比例關系,改變原有格局,提高消費率,降低投資率,達到經濟良性循環。提高消費率并不是消極的壓縮投資,以經濟增長為代價換取消費的增加,而是積極地擴大消費,使消費增長快于投資增長,在經濟適度增長條件下消費與投資的比例關系協調發展。同時,注重經濟運行的平穩性和政策的連續性,克服和避免經濟周期性波動所造成的危害;注意防范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差距擴大,出現社會兩級分化,要“效率”與“公平”并重,利用宏觀調控手段,逐步實現最大程度的社會公平,保證經濟發展所要求的安定的社會大環境。在政策操作上,具體地應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收入分配機制改革,盡快制訂出臺改革方案。

提高國內生產總值的個人分配系數,也就是加大經濟發展成果向個人傾斜力度,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從而增加有效需求;將工資制度改革提到議事日程,盡快提高政府公務員和國有企業職工工資收入水平,將住房、醫療、社會保險和子女教育等項費用計入工資,消除現存工資制度中的各種補貼和分配中的實物消費形式,實現貨幣化分配。建立起明確的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各項福利制度改革,實現職工福利的市場化和社會化管理。同時,盡快完善其他各項經濟體制改革,減少由此帶來的經濟周期性波動和人們對經濟預期的不明確,提高未來收入的預期。

2、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逐步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農業是海南經濟的基礎性支柱產業,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三,所以農村消費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十年來,農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增長緩慢,城鄉差距擴大。但是,農民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所以要逐步增加農民收入,從而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增加農民收入的具體措施包括:?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糧食是農業的主要產品,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并且糧食價格仍有上調的空間,所以要提高糧食價格,保證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維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解決瓜菜水果保鮮、運輸和銷售環節矛盾。瓜菜水果已成為農業的一項重要收入,但是保鮮技術缺乏、運輸和銷售難的問題比較普遍,要加強“綠色通道”軟、硬件建設,保證產銷順利實現;?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取消各種不合理攤派,實現以稅代費,在目前情況下,對農民實行稅率優惠政策;精減鄉村干部,降低農民負擔干部的系數。資料表明,農民收入中除去消費,并未全部轉化為農業投資,有相當一部分被各種不合理攤派吞掉,這無疑提高了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負擔,也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ˉ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就地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謀求優質高效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要素瓶頸作用十分明顯,勞動力大量剩余。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經濟發展步伐,就地消化剩余勞動力,是必由之路,同時推廣科學技術,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從而達到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農民有效需求的目的。3、增加城鎮低收入階層的收入,縮小收入水平差距。及時足額發放下崗職工生活補貼和失業救濟金,健全社會保險機制,這是刺激消費的需要,也是社會和經濟穩定發展的需要。開征利息稅,單一的減息政策未能獲得實效,同時配以積極的財政稅收調節政策,進行收入再分配,使收入向貧困居民轉移。儲蓄率居高不下,消費需求低迷不振,是開征利息稅的有利時機。通過利息稅,不但可以增加財政收入,實現收入再分配,還可以達到縮小城鎮收入水平差距,從而增加有效需求。

4、加快消費觀念轉變和消費模式升級。

需求不足與量入為出的消費習慣有密切關系。在刺激消費需求上,要注重消費觀念的轉變,從政策上引導居民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將消費提到與儲蓄對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高度去認識,轉變傳統的量入為出的低消費習慣,培養人們形成積極的適度消費觀念。同時大力開展消費信貸,改變消費信貸落后局面,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制度。積極推廣以住房、汽車等高檔耐用消費品為主的信貸形式,方式可以多樣,方法應更加靈活。大力支持收入穩定的消費者進行提前消費。

5、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對于嚴重過剩項目,堅決實行“關、停、并、轉”,并嚴格禁止上新的項目,對于已近飽和的項目,要嚴格限制新項目開工,對投資實行嚴格的管理責任制,克服投資決策中的,杜絕新的重復和浪費。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活動,加大消費市場執法力度,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六、結束語

近兩年,在我國的經濟生活中,增長率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消費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海南經濟中的消費問題以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對長期困擾著海南經濟增長的需求不足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的政策措施。對于目前的經濟問題,我們認為既有總量問題,也存在結構失衡問題。在擴大內需、解決需求不足的同時,還要進行結構調整,這樣才能解決深層次的經濟矛盾,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在研究工作中,我們強烈地感覺到經濟增長速度不僅僅是一個統計數字,它還應具有更加生動和豐富的內涵,應當是經濟質量和成果的綜合反映。發展與增長,是兩個本質意義不同的經濟指標,發展反映了經濟的數量,增長應當是經濟質量的反映。所以,我們對經濟增長的關注,主要是對經濟質量和成果的關注。對消費問題的研究,我們也是以經濟增長質量為出發點的。如果單純地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高低,那么,勢必就掉入了統計數字的泥潭,做出的分析和研究會變成枯燥而毫無價值的數字游戲。經濟發展的數量僅僅是一種手段,經濟增長的質量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1998年中國經濟達到7.8%的增長速度,而美國和世界平均增長速度不過1—2%,但是,經濟增長質量和成果,是不能同日而語的。由此,我們認為,經濟增長是經濟質量的提高,應當包含環境保護、住房條件、教育水平、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消費水平、平均預期壽命、科技含量等等概念內容,這就是我們的增長觀。

參考文獻

篇(9)

自從加入世貿以來,中國的市場面向了全球發展。特別的啤酒是市場型產業,需要的就是靠近市場,酒店業和旅游業也有一定的共同之處,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從發展消費向享受消費發展,就像一些大戶企業為了提高員工的積極性,開始了假期旅游的獎勵,那樣肯定要找酒店;還有的就是到外地觀察的一些領導或企業家都是安排在酒店里面住。特別的現在開放社會,一些家庭出動或一些情侶度蜜月都是到一些酒店住宿。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大部分的人到外地玩時也要考慮到花費,想現在的一些小單位或家庭住酒店時,一般都是選擇一些經濟型酒店,因為那樣的酒店環境可以,消費也還可以接受。當然也有一些人是想到一些大酒店—四星級,五星級,等等。但那些畢竟是小數人。特別的由于今年來的物價上漲,金融風暴等因素的影響,一些經濟型的酒店就更是受到旅客的歡迎??梢哉f是一枝獨秀。

一、旺盛需求引爆經濟型酒店消費熱點

1、經濟酒店為什么成為首選,如何在金融危機下一支獨秀

在金融危機之下,相信大家都有所體會,市場競爭更加劇烈,就業更加嚴峻,相信大家都不想丟掉自己的那份工作,即使那個工作賺不了多少錢。為適應這種經濟,很多人都會采取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或減少或廉價購買一些價格便宜的東西代替一些價格昂貴的消費品。在這種經濟的沖擊下,對于需要住酒店的一些人群來說,經濟型酒店則成為了首選。成為金融危機下的一枝獨秀。

2、從市場上的需求反映經濟型酒店

經調查:近年來經濟型飯店平均房價上漲,特別是2008年比2007年上漲了20%,平均出租率微降0.4%,為82%,由于奧運會的影響,酒店的熱點區域出現在北京。但是2008-2009來,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些地區的高星級酒店出租率大幅度下降,相反的一些經濟型的酒店出租率有了提高,達4-5%。在這里筆者想強調的是:雖然近年來年經濟型飯店的出租率微幅下降,但82%的平均出租率仍然遠遠高于同時期星級飯店60%左右的平均出租率水平。這就證明了經濟型酒店始終比那些高星級酒店更受顧客歡迎,由于一些企業家考慮到價格始終影響著顧客的選擇,更適應市場的發展。

3.“多”與“亂”宏觀現象分析

一些地區還出現了旅館,但是始終比不上經濟型的酒店。據調查顯示調查對于酒店經濟性的理解,只有16.0%的消費者是看中價格低廉;而有56.4%的消費者看重的,是在安全、衛生的條件下的價格適中;另外還有27.4%的消費者看重的,是一定品味下的性價比高。在安全衛生的條件下,顧客選取的是價格,所以一些旅館始終不能占據經濟型酒店的位置。綜合來說,經濟型酒店并不是說價格低廉,而應該是價格適中,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另外的是,經濟型酒店的設施不能是一流,但也可以說是相當好,比起那些旅館更是不能再說了。當然價格的確是顧客考慮的的核心。特別是在現在的金融風暴的影響下,一些收入水平不高的人們更是考慮到金錢問題。所以對于酒店行業來說,經濟型酒店成為了現代消費者的消費熱點。從現在由于酒店業越來越多,經濟型酒店到底能不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發展?當然要對經濟型酒店進行品牌經營。

二、消費的動機與原因

1、消費群體透視

從現在的消費觀念來看,住在經濟型酒店的大部分是集體社團、旅客、和一些家庭成員。因為在金融危機下,大部分的企業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所以大部分到經濟型酒店的都是一些中小型公司的團友和大家庭成員。

(1).探親型;就是說一些到外面工作的人回到故鄉探望親人,由于家里的設備不好或沒有地方安排給他們住,這里他們想到的就是經濟型酒店,當然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農村,由于農村的生活條件差,設施不完善,連多一間客房已沒有,那些親人只能安置在經濟型酒店。筆者在這里有個親身經歷。筆者有個外地的堂叔,做了一些小生意,當他回來探望我們時,我們沒有什么可以招待他,同時生活條件簡陋,沒有空的房間騰出來給他休息,那時,他便到經濟型的酒店租了間房子住,白天的時候就來我家,晚上又回到酒店里住宿。

(2).聚會型;現在一些聚會可以說是非常熱潮,就算出去工作的人,一聽見聚會都趕回來參加,畢竟都是很久沒見的同學朋友,還有的就是畢業生,在分開前,一般都搞一次聚會,當然經濟酒店是首選。

(3).視察型,特別的有一些領導來某個單位參觀時,一般安排在經濟酒店,一方面表現出領導的廉潔,另一方面酒店的條件還可以,領導住了不會感到不適。

(4).社團型,一些搞社團旅游或搞社團活動的,大部分都是到經濟酒店

從上面種種的條件可以看出經濟酒店更說廣大顧客青睞;顯然,這正是經濟型酒店所顯現的性價比特征,是在合理而低廉的價格下所追求并且正在積極實現的特征。

2、產生動機原因

(1).消費觀念的轉變;因為現在人的追求都是考慮到精神上的享受,所以一些酒店業的設施條件,服務態度,還有住宿環境是大多數人考慮的問題,不用說是什么大老板,想現在的年輕人,每逢搞什么聚會時都是到經濟型的酒店。筆者想再這里舉個例子,像現在的肯德基,麥當勞,價格相對的比較高,但是在全球市場上仍然是所向無敵,當然品牌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環境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一些人就是為了有一個好的環境聚餐,大部分都是到店里吃東西,這就是顧客的心理,人們的追究。

(2).金融危機的影響;因為近年來的價格波動很大,還有的就是金融危機的影響特別嚴重,一些企業和一些小型公司相應的倒閉,股市大跌,社會上出現了一大批失業公民,就連現在的大學生找工作也是個難題,相應的酒店業的出租率下降,但是現在社會還是少不了精神享受的人們,一些人總是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有一些中型企業或大型企業,他們都是想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大多數都是采取了旅游獎勵,同時也可以放松,在這里,經濟型的酒店就是首先考慮的,從上面已經知道現在的酒店業,在出租率方面經濟型的酒店業比高星級的不知高出多少。另外畢業生的聚會和領導的視察都是到經濟酒店落腳。當我們問到別人時,“為什么不選擇大型酒店或旅館?”,“大型酒店,像一些五星級的酒店,他們的收費超高,雖然很舒適,但是我們并不需要那么浪費,而那些旅館的條件太差了,服務的態度也不好,設施比起那些酒店差很遠,我們來度假的而不是來受罪的。”

(3).經濟型的酒店可以滿足人群的各種不同的需求。

現在經濟型酒店大部分都是一些青少年和一些公司單位的人群,現在精神生活的提高,旅游業迅速的發展,特別的一些節假日,不同的人群就有著他們不同的度假方式,在現代的社會條件很認識下,旅游業更是受到人們的青睞,更由于于市場的相關性發展,旅游業帶動了酒店業的發展。在此,也由于經濟型酒店的各種不同類型,從而滿足了人群的不同需求。

A.環境良好,空氣清新,酒店內部環境安靜,價格一些星級酒店優惠這些都符合一些中收入工人的需求;特別考慮到的是家庭單位;

B.網絡技術好,而且可以享受會員服務,所在地段交通方便;這樣符合一些單位或社團的選擇。

C.連鎖經營,服務更加規范化、高效率,服務態度好,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

(4).大眾旅游的興起;由于旅游業的發展帶動著酒業的發展,由于中國旅游業的迅速興起,并且國家旅游政策的鼓勵,旅游業發展得越來越快。特別的,想現在的五一長假和一些公司鼓勵政策,大部分的人們逐漸趨向精神的享受。

三、消費者入住信息獲取渠道調查

消費者對經濟型酒店的理解,是由多個側面組成的。如果選其主要關注點再分析,那么可以看出,正是消費者對經濟型酒店的諸多判斷決定了他們對經濟型酒店的選擇(即認知科學的“決策”)。為此我們的又再次詢問了被調查者對經濟型酒店認知的渠道。

大部分的人們都是因為親友的介紹和網絡知道酒店的信息。而在廣告電視方面的媒體傳播卻是很低,從圖表上看來,

1.企業要加大電視盒廣告,機場,車站方面的宣傳;

2.因為親友的介紹,所以增加會員的優惠

3.提高質量管理,強化酒店的聲譽

既然經濟酒店受到更多的青睞,那該如何提高經濟酒店的業績:

首先先弄明白哪些因素決定廣大顧客的選擇:

據調查:每個地方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大部分考慮到的都是環境和金錢方面的問題;當然也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像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因為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那是,北京的酒店出租率在中國排在首位,有點人想用高價租房都沒房租,這里是重大事件影響消費,當然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又是一個高峰,還有的就是南寧的商務發達,一些經濟型酒店在南寧得到迅速的發展,當然這里指的消費群定位多指向商務人士。廣西官方把酒店的目標消費群歸納為時尚商務人士,因為商務人員出差比較多,對經濟型酒店有較多了解,那樣在一定的條件下促進者酒店業的發展;除了這樣的因素還有的就是會員優惠,一些會員可以享受8折或更低的優惠?!皾h庭快捷”南寧朝陽廣場店駐店總經理陳藝玲認為,經濟型酒店其實是相對的經濟,其目標受眾應該是理智型消費者。作為全國連鎖店,其消費客群更多的依靠全國的廣大會員,同時也表明了連鎖經營的優勢。隨著廣大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會有更多人選擇經濟型酒店。

四、消費后評價分析

通過上面圖表分析,比較滿意和一般的占大部分,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導致這樣的結果呢?

經濟型酒店得到迅速發展得益于“經濟”、”“環境”特別是金融危機下的市場。但隨著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調整。經濟型酒店的優勢逐漸喪失,經濟型酒店不“經濟”已成為業內外共同的感受。由于受到房地產市場價格節節攀高和金融危機影響,一些人對外游大大減少,從而經濟型酒店的營業額也相對的減少,雖然說,經濟型的酒店比高星級的酒店受到廣大顧客的歡迎,但是也在節節下降,占據經濟型酒店核心成本的物業租賃費大幅上漲,對比三年前物業成本已上漲100%以上。一個中等規模經濟型酒店過去的運營經費超過200萬元,今天翻倍到500萬元以上。經濟型酒店高速擴張,經濟酒店哪里能承受那么大的變動,從而會使酒店資源過剩,同時還面臨人力資源、標準化服務、管理系統等一系列困難的挑戰。

對于將近一半的受訪群體對目前生活狀態的最大的追求是舒適,其次是穩定、自然、充實、獨立、休閑與放松。對于這樣的需求,經濟型酒店是足夠可以給與的。在對消費者的調查后,我們可以總結出經濟型酒店給與消費者的是經濟實惠,生活干凈,平穩的感覺。住在這種經濟型酒店的環境是一般平淡,可以讓人接受的狀態。而對于未來,更多的受訪群體渴望“成功”,包括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有近一半受訪對象希望未來的生活是富裕的、受人尊重的和休閑放松的。因而筆者認為為了更大更好的吸引更多消費者,經濟型的酒店需要作出一些決策來改變現在的狀態,從而吸入更多的消費者消費。對于改變修好的動向,筆者有幾點意見:

1.加大顧客的方便;調查結果顯示,顧客除了普遍要求免費寬帶上網,要求機票、火車票訂票服務外,還有很多事需要煩心的,比如外出吃飯或處理一些事;還有一些公司需要對打印、復印、傳真和商務會客廳的需求較高;所以筆者想在經濟型酒店設置一個小型的圖書館,提供一些方便。

2.改善條件;因為一些顧客住宿時最重要的就是想擁有一個好的條件,所以酒店一般建立在交通方便的地區,還有房間提供好的網咯、電視、空調。最重要的是主要衛生。還有就是服務態度要好,那樣可以給顧客留下好的印象。

3。會員制度;很多時候顧客總是考慮到金錢問題,如果經濟酒店能提供VIP卡打折的制度,那樣一些老顧客會經常前來,會員是現在很多企業都采取的,比如一些鞋業或服裝業都采取會員政策,會員們想到可以打折,一般多想優惠的道路辦事。

4、是適時地政策;這里考慮到的就是變通,比如說南寧的商務發達,在這里當然是商務的人員是首先考慮的對象,酒店盡量的提供更多關于商務人員需求的資料或設施,用此來吸引上午人員前來。特別的藥洞察市場,緊跟著旅游業發展。

5、加大宣傳,酒店要搞好當然離不開媒體的傳播,利用媒體提高酒店的知名度,想現在的一些大型企業,,就算它的產品不是第一,但是由于它的品牌好,一些公司就是打著品牌的稱號和它合作。另外,酒店業要誠信,畢竟是長期的企業,如果為了某些貪小便宜的事喪失誠信,那么將是拿磚頭砸自己的腳。

篇(10)

二、消費者的概述

權利的定義是根據利益說來定的,也就是消費者在進行合理消費的時候可以依法享有法律的保護。消費者的利益體現在消費的時候可以根據法律使自己在消費過程中的一些行為可以進行,或者終止。

三、消費者權利的提出與確定

美國早就在1962年的3月15日就提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利了,到了1985年,聯合國才確定消費者有七項權利,而我國則制定了九項消費者的基本權利,分別是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結社權、接受教育權。

四、自主選擇權

消費者在消費工程中享有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或者是選擇自己覺得滿意的服務,不但如此,消費者還有權選擇自己喜歡或者是信得過的經營者進行合作。在消費過程中可以決定有權可以就不同的經營者進行比較,來決定自己的選擇。

(一)公平交易權

在平時的消費過程中,消費者是享有公平的交易權利。在交易的過程中,消費者有權可以了解商品的真實信息,獲得質量的保證還有合理的價格,對于那些經營者強制消費者消費的行為,消費者絕對有權拒絕。

(二)求償權

求償權顧名思義就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服務過后受到人生或者財產的傷害時,可以依法享有獲得賠償的權利。這對消費者的權利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至少可以讓受損的消費者可以得到賠償。

(三)結社權

結社權就是消費者為了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利,可以組織消費者以維護自己的利益為主成立一些合法的社會團體。這個權利是從消費者相對于經營者處于劣勢的地位而提出保障他們的權利出發的。

(四)接受教育權

接受教育權就是消費者可以依法享有獲得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權利。消費者應該接受有關商品或者服務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對這方面的了解以達到維護自己的消費權益為主。

(五)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

我國是一個各民族團結平等的國家,所以在消費的時候也要做到平等的對待各民族人民,在消費者消費的時候應該尊重消費者的民族風俗習慣。

(六)監督權

監督權是消費者除了在消費過程中,還有在平時也可以對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進行監督,發現有不合理的行為或者現象時可以進行舉報或者控告等,這些行為都是可以維護消費者的權利。

五、消費者權利定位經濟法屬性的意義

(一)完善行政法目標

在行政法生產背景方面,行政法是控制政府職能的擴張,是為了預防政府過度干預經濟而進行設計的,這一制度的設定是完善市場的不足以及保護消費者的權益。通過發揮經濟法的作用,不及可以不斷的完善市場的不足,而且可以維護消費者的權利。但是單單依靠行政法的改變是不行的,還必須得結合兩只手,分別是市場與國家,才可以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得采用經濟法的手段。然而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很多時候還是采用經濟手段為主,因為在一些消費者權利受損以及市場秩序受到破壞的情況下都是采用經濟手段來解決的。在大多數人多的了解中行政法都是以“授權”、“維權”以及“控權”為主的,在保護消費者權利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通過控權來達到目的的。

篇(11)

現階段,我國經濟水平呈現出快速持續增長的趨勢,進而我國國民經濟水平有所提高。但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各地區間的經濟水平極其不平衡,從整體分布情況來看,我國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增長速度較快,中部次之,而西部的發展水平較低和經濟增長速度較為緩慢。

(二)我國能源消耗的現狀

首先,我國能源消耗的整體情況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在我國加入WTO以后,我國能源消耗速度更快,然而我國一次能源數量有限,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其能源消耗會越來越多,不利于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其次,我國地區的能源分布不均衡,致使各個地區間的能源消耗水平有所差異,為此,我國應該根據地區能源消耗程度的不同而制定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的措施。最后,我國地域遼闊,能源較為豐富,但我國人口眾多,致使人均能源量較少,因而我國亟需對能源消耗進行合理分配。

(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些一次能源,從而導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這對生態環境有著較大的影響,更不符合我國低碳經濟的實施和發展。目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總量和人均量都相對較大,并且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甚至增長速度超出預料。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能源儲存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各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所不同。但從總體來看,我國東部地區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明顯比西部地區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高出許多。

二、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原則和目標

(一)優化原則

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進行優化時主要遵循五個原則。第一,節能減排原則,減少我國一次能源的消耗程度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維護能源安全的原則,能源的供求和需求相協調,以滿足人們正常使用和合理使用能源的需要。第三,能源低碳多元化的原則,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對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的依賴程度較大,這些一次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不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第四,注重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第五,因需制宜原則,根據能源需求而積極開發新能源。

(二)優化目標

在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的目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關于經濟的發展目標。目前,我國經濟水平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其發展速度有明顯的加快,進一步縮小了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但是我國仍然需要制定合理的經濟發展目標,以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穩定增長。其次,關于能源消費的目標。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能源消費越來越多。因而在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應該制定有效的能源消費戰略,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最后,關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目前,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并且在逐年增長,因而我國應該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為發展目標。

三、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的建議

(一)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議

在低碳經濟視角下,優化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需要加強管理制度建設。首先,加強我國能源管理體制改革,以加強我國的能源管理水平;其次,完善我國能源儲備制度,加強我國能源的儲備量,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支持;最后,改進我國的能源投資方式和加強對其管理力度。

(二)技術方面的建議

對于優化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一定要加強技術支持,進而為促進能源消費結構更加優化提供重要作用。首先,加強能源的勘探和開采技術,促進我國發掘新能源和提高有效開采能力。其次,加強對新能源技術的研發能力。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對一次能源的依賴程度較大,而一次能源的過度消耗不利于我國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政策方面的建議

我國相關部門完善關于一次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規,既有利于加強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又有利于加強對我國一次能源開發和利用的管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xxxx厕所撒尿视频|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欧美69式视频在线播放试看|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 久久4k岛国高清一区二区| 永久免费无码网站在线观看个|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日韩电影在线看| 任你操在线观看|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ASS日本少妇高潮PICS|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老司机激情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搜索| 97免费人妻在线视频| 成年女人色毛片|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98|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 欧美日韩一区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合集1000| 狠狠色先锋资源网| 大ji巴c死你h| 中文字日本乱码|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www| 福利片一区二区|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99这里只有精品66视频| 女人让男生桶的视频免费|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第37部分夫妇交换系列| 出租房换爱交换乱第二部|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