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信息安全論文大全11篇

時間:2023-03-20 16:16:09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物聯網信息安全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物聯網信息安全論文

篇(1)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包括下列情形:

(一)開辦論壇、博客、微博客、聊天室、通訊群組、公眾賬號、短視頻、網絡直播、信息分享、小程序等信息服務或者附設相應功能;

(二)開辦提供公眾輿論表達渠道或者具有發動社會公眾從事特定活動能力的其他互聯網信息服務。

第三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本規定自行開展安全評估,并對評估結果負責:

(一)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信息服務上線,或者信息服務增設相關功能的;

(二)使用新技術新應用,使信息服務的功能屬性、技術實現方式、基礎資源配置等發生重大變更,導致輿論屬性或者社會動員能力發生重大變化的;

(三)用戶規模顯著增加,導致信息服務的輿論屬性或者社會動員能力發生重大變化的;

(四)發生違法有害信息傳播擴散,表明已有安全措施難以有效防控網絡安全風險的;

(五)地市級以上網信部門或者公安機關書面通知需要進行安全評估的其他情形。

第四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可以自行實施安全評估,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安全評估機構實施。

第五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開展安全評估,應當對信息服務和新技術新應用的合法性,落實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規定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防控安全風險的有效性等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并重點評估下列內容:

(一)確定與所提供服務相適應的安全管理負責人、信息審核人員或者建立安全管理機構的情況;

(二)用戶真實身份核驗以及注冊信息留存措施;

(三)對用戶的賬號、操作時間、操作類型、網絡源地址和目標地址、網絡源端口、客戶端硬件特征等日志信息,以及用戶信息記錄的留存措施;

(四)對用戶賬號和通訊群組名稱、昵稱、簡介、備注、標識,信息、轉發、評論和通訊群組等服務功能中違法有害信息的防范處置和有關記錄保存措施;

(五)個人信息保護以及防范違法有害信息傳播擴散、社會動員功能失控風險的技術措施;

(六)建立投訴、舉報制度,公布投訴、舉報方式等信息,及時受理并處理有關投訴和舉報的情況;

(七)建立為網信部門依法履行互聯網信息服務監督管理職責提供技術、數據支持和協助的工作機制的情況;

(八)建立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查處違法犯罪提供技術、數據支持和協助的工作機制的情況。

第六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安全評估中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及時整改,直至消除相關安全隱患。

經過安全評估,符合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的,應當形成安全評估報告。安全評估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功能、服務范圍、軟硬件設施、部署位置等基本情況和相關證照獲取情況;

(二)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落實情況及風險防控效果;

(三)安全評估結論;

(四)其他應當說明的相關情況。

第七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將安全評估報告通過全國互聯網安全管理服務平臺提交所在地地市級以上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

具有本規定第三條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在信息服務、新技術新應用上線或者功能增設前提交安全評估報告;具有本規定第三條第三、四、五項情形的,應當自相關情形發生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提交安全評估報告。

第八條 地市級以上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對安全評估報告進行書面審查。

發現安全評估報告內容、項目缺失,或者安全評估方法明顯不當的,應當責令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限期重新評估。

發現安全評估報告內容不清的,可以責令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補充說明。

第九條 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根據對安全評估報告的書面審查情況,認為有必要的,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開展現場檢查。

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開展現場檢查原則上應當聯合實施,不得干擾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正常的業務活動。

第十條 對存在較大安全風險、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省級以上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必要時可以會同屬地相關部門開展現場檢查。

第十一條 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開展現場檢查,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進行。

第十二條 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當建立監測管理制度,加強網絡安全風險管理,督促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依法履行網絡安全義務。

發現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未按本規定開展安全評估的,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其按本規定開展安全評估。

第十三條 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發現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拒不按照本規定開展安全評估的,應當通過全國互聯網安全管理服務平臺向公眾提示該互聯網信息服務存在安全風險,并依照各自職責對該互聯網信息服務實施監督檢查,發現存在違法行為的,應當依法處理。

第十四條 網信部門統籌協調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安全評估工作,公安機關的安全評估工作情況定期通報網信部門。

篇(2)

一、征文范圍

1. 新技術應用環境下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技術: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工控系統、移動接入網、下一代互聯網(IPv6)等新技術、環境下的等級保護支撐技術,等級保護技術體系在新環境下的應用方法;

2. 關鍵基礎設施信息安全保護技術:政府部門及金融、交通、電力、能源、通信、制造等重要行業網站、核心業務信息系統等安全威脅、隱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3. 國內外信息安全管理政策與策略: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和策略研究,信息安全管理體制和機制特點,信息安全管理標準發展對策,網絡恐怖的特點、趨勢、危害研究;

4. 信息安全預警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技術:攻擊監測技術,態勢感知預警技術,安全監測技術,安全事件響應技術,應急處置技術,災難備份技術,恢復和跟蹤技術,風險評估技術;

5.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建設技術:密碼技術,可信計算技術,網絡實名制等體系模型與構建技術,漏洞檢測技術,網絡監測與監管技術,網絡身份認證技術,網絡攻防技術,軟件安全技術,信任體系研究;

6.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監管技術:用于支撐安全監測的數據采集、挖掘與分析技術,用于支撐安全監管的敏感數據發現與保護技術,安全態勢評估技術,安全事件關聯分析技術、安全績效評估技術,電子數據取證和鑒定技術;

7.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技術:標準符合性檢驗技術,安全基準驗證技術,源代碼安全分析技術,逆向工程剖析技術,滲透測試技術,測評工具和測評方法;

8.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策略與機制:網絡安全綜合防控體系建設,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威脅與脆弱性分析,縱深防御策略,大數據安全保護策略,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評價機制、應急響應機制、安全監測預警機制。

二、投稿要求

1. 來稿內容應屬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數據真實、可靠,未公開發表過,引用他人成果已注明出處,署名無爭議,論文摘要及全文不涉及保密內容;

2. 會議只接受以Word排版的電子稿件,稿件一般不超過5000字;

3. 稿件以Email方式發送到征稿郵箱;

4. 凡投稿文章被錄用且未作特殊聲明者,視為已同意授權出版;

5. 提交截止日期: 2014年5月25日。

三、聯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首都體育館南路1號

郵編:100048

Email:.cn

聯系人: 范博、王晨

聯系電話:010-68773930,

篇(3)

社交網絡平臺是互聯網應用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當前科技的發展,移動互聯終端迅速普及,智能手機、移動電腦等設備充實人們的生活。社交平臺為社會上的個人創建了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用戶可以逐漸發展自己的人脈關系,擴充自己的人脈網絡,尋找曾經的朋友;用戶還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分享自己的照片等;還有就是近兩年逐漸流行的朋友圈之間互發紅包等等,通過該平臺逐漸拉近了朋友間的友誼。但是,分享的同時,個人信息也被上傳到網絡平臺,成為一些不法分子注意的對象,近年來,網絡犯罪的比例日益變大,社交網絡中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迫在眉睫。

一、社交網絡安全性分析

社交網絡是一種基于因特網的網絡使用方式,它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擴充人脈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用戶相當于整個社交網絡中的節點,用戶之間通過交流與溝通,將節點與節點之間的連線越來越復雜,互聯溝通面得到不斷擴展,社交網絡普及面越來越廣闊。當前,Android系統和IOS系統中的聊天通訊應用更新頻率不斷加快,應用軟件層出不窮,因此,為社交網絡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基礎。因此,未來社交網絡的覆蓋面將會更加廣泛,用戶活躍度將會更加高昂。但是,正是由于社交網絡的開放性,使得網絡上的虛擬人物良莠不齊,相關用戶很難從表面上去進行辨偽,很容易上當受騙;此外,當前許多通訊聊天應用為了實現更加精準化的交友條件選擇,對用戶的個人信息完全透明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用戶能夠更加輕松的找到自己需要找的人,但是也為網絡犯罪創造了絕佳的搜索平臺;還有,當前許多人過分依賴網絡,為了讓別人相信自己的真實存在,對自己的信息毫無忌憚地展現在社交網絡上,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自己的空間瀏覽量和關注度,用戶在進行分享的同時,用戶個人的信息有可能會被不法分子所關注,進而進行違法犯罪行為。據調查,2014年我國因網絡犯罪造成的經濟損失將近萬億元人民幣,高達90%的互聯網用戶都受到過網絡犯罪的攻擊。因此,增強社交網絡中用戶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勢在必行。

二、隱私保護控制方法

為了在社交網絡中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安全,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許多理論研究,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技術:①Sweeney專家提出的K-匿名技術,該技術將用戶信息數據庫的部分信息數據進行泛化處理,使得其中包含個人敏感信息的K個位置的信息數據形成匿名集,進而實現對用戶隱私的保護;②Chen等人提出的生成虛假信息的隱私保護方法,在用戶位置信息的服務器中形成多種不同位置信息,進而使得攻擊者難以正確識別用戶信息;③MatsuuraK和HuangL提出的基于區域劃分的軌跡隱私保護理論,將用戶的軌跡進行分析分類,對用戶經過的敏感區域進行用戶個人信息的保護,防止用戶個人信息的泄漏;④Gabrial提出基于分布式協議的prive方法等等。

三、用戶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措施

3.1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條文

在當前法制社會里,通過建立健全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條文非常必要,通過法律保護社交網絡中用戶個人信息安全不受侵犯,是立法機構當前非常緊要的事務。對于當前有些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手段搜集個人信息,然后通過各種渠道用于違法犯罪的行為,相關法律應該給予嚴懲,對于一些通過設計開發包含有非法搜集個人信息漏洞的應用軟件,然后用于從事非法商業活動的商家個人,相關法律條文也應該嚴厲懲罰。

3.2社交網絡企業加強用戶信息保護管理

社交網絡企業應用實名制注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不法分子通過注冊一些非法賬號用于網絡詐騙,防止個人信息的泄漏,但是,這種情況下,注冊的用戶需要填寫的信息更為透明化,如果賬號被盜泄漏的信息將會更嚴重。在這種矛盾下,這就需要社交網絡企業加強對用戶信息的保護和管理。通過不斷優化相關軟件應用,對其中的漏洞進行不斷修復升級,提升系統穩定性,運用先進手段對網絡攻擊者進行攔截。

3.3提高社交網絡用戶安全意識

除了需要國家和相關企業提高對用戶個人信息的保護以外,用戶個人也需要了解一些保護個人信息的方法。雖然社交網絡是一個開放性的社交平臺,但相關用戶也不能過于放開自己,將自己的全部信息全盤透露給好友,將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分享給好友,這樣就會存在許多安全隱患。所以,作為社交網絡用戶,需要時刻提防社交網絡的局限性,及時對自己的軟件進行升級,完善系統漏洞,對自己的一些敏感性信息有防范保護意識,對自己的信息安全負責。

四、結論

社交網絡有利有弊,它在拉近朋友間距離的同時,也拉近了用戶與網絡犯罪的距離,為了保護社交網絡中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立法機構、相關網絡管理企業、用戶本人都應該具備時刻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意識,通過相應的措施不斷完善社交網絡,使得社交網絡平臺更加安全、便捷、實用。

作者:劉偉彥 單位:武漢市第六中學

參考文獻:

[1]郭祥.基于移動社交網絡的隱私保護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D].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6.

篇(4)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高校的數字校園建設經歷了從系統應用到系統集成的發展過程,而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物聯網技術、無線移動網絡技術的不斷演進,更加重視用戶的應用體現,表現在用戶對數字校園使用的便捷性,對各種事務操作的便利性上來。這種轉變,對新一代數字校園中網絡基礎設施也即校園網絡的硬件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體現在:

一是運行更加高速、快捷。校園網絡的發展從最早的百兆以太網、ATM網已全面發展為以萬兆主干的以太網絡為主體的校園網絡體系,校園網絡的運行效率、運行穩定性有了質的飛躍。二是無線網絡的全覆蓋成為校園網絡發展的趨勢。為了適應掌上電腦、移動終端、手機用戶應用群不斷擴大的趨勢,建立覆蓋整個校園,穩定、可靠的無線網絡成為校園網絡建設與發展的重點與方向。三是對校園網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 OM,歡迎您的光臨要求。由于數字校園的建設,將整個院校內部各種人、財、物的數據聯網,這一方面為學校的決策管理提供了最直接的數據支撐,另一方面也對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基礎上提高應用效益成為校園網絡建設與管理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基于新一代數字校園對校園網絡提出的更高要求,在進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時,必須要進行充分考慮。

第一,在網絡架構上,要充分認識到有線網絡與無線網絡的關系,將兩者作為互相補充的有機整體,綜合考慮建設、運維的成本,安全性與穩定性等各種要素,綜合衡量網絡建設的類型與使用范圍。第二,在網絡鏈路中需要設計一定的冗余。通過雙鏈路或多鏈路架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網絡運行的穩定性問題。第三,考慮到校園內各種用戶應用層次的不同,對校園網資源的使用權限也要有所不同;在進行校園網建設時,需要同時考慮到安全體系的建設,不僅僅是加裝必要的安全防護設備,同時還需要在網絡設備的選擇上做好必要的準備。第四,云計算技術的持續發展,為高校的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機遇,校園網絡也必須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尤其是虛擬桌面、云終端等網絡應用對校園網的要求更高,需要充分論證與規劃,以適應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2 基于云計算技術,建設集中化、虛擬化的數字校園數據中心

云計算以其超強的計算能力以及高可靠性、安全性等優勢在各個領域都掀起了應用。高校的數字校園,由于其功能的日益完善,所涉及領域的應用更加深入,對數據中心的存儲以及計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數據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計算、存儲需求。因此,為其引入新型的、更具可控性、可擴容以及超強計算能力的云計算技術,成為新一代數字校園在進行數據中心建設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2.1 通過服務器虛擬化滿足各種新功能的需求

在傳統的數字校園數據中心建設中,采用服務器集群的方式,由于數字校園各種功能部署的需要,需要采用幾十臺甚至上百臺單片服務器才能滿足。而通過服務器虛擬化技術,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服務器資源,通過將單臺服務器虛擬出多臺的方式,有效解決服務器的硬件投入過大、單臺利用效率低下和管理維護以及運行成本過高等問題。通常服務器CPU占用率一般不超過15%,而虛擬化后物理主機的CPU使用率將提高到60~80%。

2.2 通過數據的集中存儲,適應數字校園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的需求

云計算在進行服務器虛擬化的同時,要求數據中心提供強大的集中存儲功能。而數字校園也需要將各個部門的數據統一集中到一個平臺中來,不但要便于數據的統一采集與調度,更需便于數據的管理與維護。因此,通過建設必要的數據存儲體系,包括容災備份體系建設等方面。

2.3 堅持在原有基礎上的“揚棄”,以滿足需求為目標建設數據中心

在進行數據中心建設時應充分考慮院校內已經建成或者正在運行的各種系統、各種物理資源的價值,而不是完全拋棄,應當將其納入到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中來統一考慮,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必要的整合與集成,做好資產的保護。

與此同時,還應當注意到云計算數據中心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一是由虛擬服務器應用帶來的資源過度利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 OM,歡迎您的光臨用,要以保障穩定運行為前提,提前作好充分的論證。二是要防止虛擬主機的隨意蔓延。由于增加一臺服務器的配置不再像以往那樣,需要通過采購、安裝、部署等一系列過程,只需要數據中心通過技術虛擬出一個主機即可,這也可能導致各種主機的不斷擴張,因此,還需要加強對服務器需要的管理與審批。

3 以智能感知、自動交換、主動推送為目標,加強數字校園平臺建設

數字校園建設為院校教學科研與日常管理等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本質上是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對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和處理,為以教學科研為中心的院校各項活動提供保障。因此,對校園內信息的獲取、處理與利用,在進行新一代數字校園設計與建設時應作為重中之重來進行考量。

3.1 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建設“智能感知”的數字校園數據采集體系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全球定位、激光掃描等信息傳感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為數字校園中的對人、財、物的自動感知與信息采集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在高校重點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展開。

一是智能教室、實驗室的管理。伴隨高校數字化建設水平的提升,對大量不同的教室、實驗室設備進行有效管理是急需解決的課題。二是智能文檔管理。圖書文獻,包括由于各種原因無法通過電子文檔進行流轉的公文、各種檔案資料的管理等,通過加貼FRID標簽等方式,可以準確掌握這些重要文檔資料的流向,讓無聲的東西變成 “有聲”的,便于查找利用。 三是智能校園安保系統。將物聯網技術與安保系統進行結合,在原有校園視頻監控系統的基礎上,讓固定的財物能夠隨時發送位置、狀態信息,便于及時了解其去向,也為各種物資的有效利用提供方便。四是遠程水電管理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及時發現水電的開關狀態,了解實時的使用情況,通過校園網可以有效管理路燈、室內照明以及公共水房等資源,從源頭上做到環保節能。

3.2 以應用集成為主線,建立自動交換的數據共享體系

傳統的數字校園一般采用系統集成的方式,將高校內部各種應用系統通過數據、身份、門戶集成等方式統一到一個平臺上。從表面上看,各種系統已經統一在數字校園內,但在其內核應用層面,還沒有做到真正的統一,尤其是底層數據的交換,有些復雜的觸發機制需要人工干預。而在新一代數字校園的建設中,應當摒棄傳統觀念,真正從“做事”的角度出發,以應用為主線,劃分出清晰的數據流、事務流,根據數據的流向、事務的處理流程來規劃數字校園的各項功能,從底層數據庫的設計開始,做好數據的統一規劃,確保高校內部各個層面的應用都能做到真正的數據共享。

3.3 通過訂閱、推送平臺,建立主動推送的信息應用體系

傳統的數字校園的信息門戶,雖然會根據用戶身份的不同,有一些差異化的設計,但是實際上這些差異是有限的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 OM,歡迎您的光臨、不全面的。新一代的數字校園,這些差異化應當與數據訂閱機制、身份認證平臺實施聯動,將共享數據庫中與用戶相關的信息及時推送到用戶的門戶中去。推送的方式,可以根據信息的重要程度、用戶的身份特征等進行區別。通過數據訂閱與信息推送體系的建設,在最大程度上解決無法找到合適信息以及“垃圾”信息泛濫等問題。

4 強化管理,統一建設,建設安全、可靠的數字校園運行平臺

自從互聯網進入實際運用以來,網絡安全始終是各方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前期“棱鏡”監控事件進入公眾視野,國家采取了加強對互聯信息的管控等一系列措施,對網絡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進行新一代數字校園建設時,信息安全也應當作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4.1 適應網絡安全新形勢,將安全體系建設真正統一納入到數字校園工程建設中來

從網絡初期建設開始,有關部門就對信息安全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但由于網絡安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產生直接的效益,許多院校在進行數字校園乃至網絡基礎設計建設時雖然將網絡安全納入了方案,但實際操作中則是能省就省,存在著重應用輕安全的觀念。

在進行新一代數字校園建設時,由于各種上網的信息涉及面廣,這些信息對某些有心人而言都是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尤其是一些重點高校,加強網絡安全體系建設不能僅僅是停在口頭上、寫在書面上,而應當真正做到實際工作中,將之統一納入到數字校園建設中來,在網絡基礎設施、數字中心建設,以及數字校園各種應用系統的開發與應用等環節,充分考慮到信息的安全,通過統一的設計、統一的建設,有效地從源頭上管控信息安全。

4.2 強化制度保障,統一數據采集與應用標準,有效管制各種信息的采集與應用

新一代的數字校園,從設計與建設理念上來說,許多信息的采集都需要自動安全,智能采集。而在管理與應用層面,更加強調的是身份認證體系與應用權限,采用主動推送的方式進行。這對數字校園的建設者與管理者來說,必須從開始階段就做好信息的甄別工作,通過嚴格的規則制度,確定哪些信息通過何種方式采集與提供使用,同時也應當根據不同人員的身份特征,強化信息的應用范圍控制,確保把好數字校園內各種信息的入口與出口關,始終繃緊信息安全之弦。

4.3 堅持內外有別、上下有別,強化數據應用與下載的管控,確保信息安全

數字校園的身份認證體系是決定每個用戶提供、使用信息的依據,在加強數字校園的信息安全體系建設時,必須堅持做到內外有別、上下有別,即區分校內、校外用戶,領導、教職員工與學生有自己的不同的信息提供與獲取權限。要做到這些,應當從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是加強身份認證系統的建設與管理。不僅對身份認證系統的選擇要更加科學,注重其安全性;而且要加強對用戶身份變更等信息的更新維護,確保每個用戶都能獲取與其身份相對應的信息。二是區別一般信息與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 OM,歡迎您的光臨保密信息的管理與使用。這是通常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對信息的涉密程度進行區分,通過邏輯子網等方式加以管控,有些甚至需要與公共的校園網絡進行安全隔離,確保安全。三是區別不同用戶對象的使用方式。對重要的用戶,即信息使用級別較高的校園網用戶,應當控制其使用方式。

篇(5)

一、2021屆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分配表(詳見附件1)

二、 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的具體安排

論文輔導時間: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4月1日

具體安排:

工作安排

具體內容

具體要求

截止時間

選題

確定論文題目

根據自己的專業、結合實習情況,以項目為基礎選擇論文題目,并經指導教師審核通過。

2021年1月1日

提綱

構思論文結構、擬訂論文提綱

結合企業實踐內容確定論文結構列出提綱。

2021年2月1日

寫作與批改

初稿

按照論文提綱撰寫初稿,主動與論文指導老師聯系審核與批改。

2021年3月1日

二稿

按照論文指導老師的要求反復修改、完善、補充。

2021年4月1日

定稿

達到論文基本要求,定稿電子版發給論文指導老師。

2021年4月10日

交稿

打印提交

雙面打印,畢業返校時以班級為單位提交。

2021年6月

 

三、 指導教師聯系方式

姓名

職稱

郵箱

QQ

電話

方黨生

副教授

2541790217@qq.com

2541790217

15136166829

楊冬梅

講師

339097597@qq.com

339097597

18625779090

李春花

講師

19772728@qq.com

19772728

18638793098

魏瑤

講師

43665723@qq.com

43665723

15838313791

馬杰

高級講師

Hnhymj@126.com

 

13838067063

杜旭陽

助理講師

604696049@qq.com

604696049

17396370961

高艷云

副教授

37742562@qq.com

37742562

13939020929

錢鈺

講師

397019111@qq.com

397019111

15093132377

梁慧丹

助理講師

1620280267@qq.com

1620280267

15188395423

秦航琪

助理講師

1191084277@qq.com

1191084277

15670930099

范迪

助理講師

1261810070@qq.com

1261810070

18339270887

 

四、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大數據技術及應用專業

1) 大數據時代下的網絡信息安全

2) 大數據對市場調查技術與研究方法的影響

3) 大數據環境下社會輿情分析方法研究

4) 大數據在房屋租賃的應用

5) 大數據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應用

6) 大數據在電子商務下的應用

7) 大數據時代下線上餐飲變革

8) 大數據在養殖業中的應用

9) 大數據對商業模式影響

10) 大數據在智能交通中的應用

11) 基于大數據小微金融

12) 大數據在農副產品中的應用

13) 大數據在用戶行為分析中的應用

14) 基于大數據的會員價值分析

15) 大數據對教育模式的影響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

1)物聯網技術在蔬菜大棚中的應用

2)物聯網技術對智能家居的應用

3) 物聯網技術對智能物流監管的應用

4) 物聯網技術在企業的應用

5) 計算機物聯網技術帶來的影響

6) 物聯網技術在校園安全的應用

7) 淺談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8) 物聯網技術在企業的應用

9) 計算機物聯網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應用

10) 物聯網技術在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應用

11)物聯網技術在樓宇智能化系統的應用

12)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停車場系統的應用

13)物聯網技術在安保行業的應用

14)物聯網技術在智能交通行業的應用

15)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校園宿舍安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信息統計與分析專業

1) 某企業競爭力調查分析

2) 淺談企業統計數據質量

3) 人口素質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4) 地區競爭力初步分析

5) 農業結構調整與糧食安全保證問題研究

6)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7) 對某市房地產開發的市場分析

8) 消費者購買動機調查分析

9) 某產品市場需求調查

10) 某產品銷售預測

11) 某產品銷售統計分析

12) 某產品競爭力分析

13) 產業結構變動分析

14) 大數據發展對統計工作的影響分析

15) 鄭州租房狀況分析

 

五、畢業論文(設計)格式規范要求(詳見附件2)

六、畢業論文(設計)格式模板(詳見附件3)

 

 

 

 

 

 

附件1:2021屆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分配表

 

附件2

 

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

畢業論文格式及規范要求

 

   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畢業論文(設計)統一的規格要求如下:

(一)開本  

A4白紙(210mm×297mm)

(二)裝訂

 長邊左側裝訂

(三)全文編置

1.頁碼

全文頁碼自正文起編列,正文與附錄可連續編碼。頁碼以阿拉伯數字左右加圓點標示,置頁邊下腳中間。

2.邊距

正文至附錄的文字版面規范為:天頭25mm;地腳25mm;左邊距30mm;右邊距25mm。上述邊距的允許誤差均為±1mm。

3.行字間距

正文至附錄的行字間距按5mm設置;字間距為1mm,或由Word自動默認。

(四)編排構成

1.前置部分

(1)封面設置

第一排:“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華文行楷一號字,居中排列,第一排前空兩行(三號字);

第二排:“畢業論文(設計)”,黑體一號字,居中排列;

第三排:“        級           專業      班”, 黑體三號字,居中排列,橫線空格處填寫相應內容,填寫內容使用宋體三號字,與第二排空二行(三號字);

第四排:“題目                           ” 黑體三號字,居中排列,“題目”兩字中間留兩個漢字的空位,橫線空格處填寫相應內容,填寫內容使用宋體三號字,與第三排空六行(三號字);

第五排:“姓名          學號            ”,  黑體三號字,居中排列,“姓名“兩字中間留兩個漢字的空位,橫線空格處填寫相應內容,填寫內容使用宋體三號字;

第六排:“指導教師            職稱              ”, 黑體三號字,居中排列,橫線空格處填寫相應內容,填寫內容使用宋體三號字;

第七排:“系別        ” 黑體三號字,居中排列,橫線空格處填寫相應內容,填寫內容使用宋體三號字,與第六排空兩行(三號字)。

第八排:“        年    月    日” 黑體三號字,居中排列,橫線空格處填寫相應內容,填寫內容使用宋體三號字,與第七排空兩行(三號字)。

(2)聲明

本人必須聲明所呈交的論文是學生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除了文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表或撰寫的研究成果。要求學生本人簽名。

(3)內容提要

第二頁為內容提要。內容提要是對全文基本觀點的集中提煉和說明。提要中應闡明本論文(設計)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其依據,并指出創新之處。內容提要以300-500字為宜。其中“內容提要”為黑體三號字,每字間空一格,居中排列。“內容提要”下空一行編排具體內容,具體內容按照中文文章格式排列,使用宋體四號字。

(3)關鍵詞

關鍵詞是揭示文獻主體信息的詞匯。關鍵詞在內容提要之后空一行設置。其中“關鍵詞”三字用黑體三號字與“內容提要”對應居中排列,而后另起行設置關鍵詞3-5個,用宋體四號字。各詞匯間不用標點符號分隔,空一格漢字字符。

(4)目錄頁

“目錄”二字用三號加黑宋居中排列,字間空三格;“目錄”下空一行排全文的主要標題,用四號仿宋體。對目錄中的每一個標題都要標注頁碼。

2.正文部分

一部完整的畢業論文(設計)正文部分一般應由以下要素構成:論文正文文字;結論;注釋;參考文獻。

(1)正文文字

論文(設計)的正文文字在署名后空一行排列,用四號仿宋字體打印。

(2)結論

畢業設計的體會和總結;該設計的結論、優點及有待探討的問題。

(3)注釋

注釋是用于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文字說明。注釋的內容置于與當前頁主題文字的分線以下,以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標示,左空二格排列,用小五號宋體字。

(4)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作者著文時研究和參閱的相關資料。“參考文獻”四個字用三號黑體字左頂格標示。參考文獻的內容置于主體文字之后空一行排列,其順序與主體文字中的序號編排相對應,以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字左頂格用五號宋體字排出全部內容。參考文獻要列出書名,作者姓名、出版社及出版日期、并標明序號。在論文中引用所列的參考文獻時,只要在方括號內注明所列文獻的序號即可。

(5)畢業論文(設計)正文部分3000~5000字。

 

 

 

 

 

附件3

 

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

畢業論文(設計)

 

       級               專業     班

 

 

 

 

 

 

 

 

題    目                                   

姓    名                學號               

指導教師                職稱               

系    別                                   

 

20    年    月    日

 

 

聲    明

 

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論文(設計)是我個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除了文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表或撰寫的研究成果。

 

論文作者簽名:    

20   年  月

 

 

 

 

 

 

 

 

 

內 容 提 要

××××××××××××××××××××××××××××××××××××××××××××××××××××××××××××××××××××××××××××××××××××××××××××××××××××××××××××××××××××××××××××××××××××××××××××××××××××××××××××××××××××××××××××××××××××××××××××××××××××××××××××××××××××××××××××××××××××××××××××××××××××××××××××××××××××××××××××××××××××××××××××××××××××××××××××××××××××××××××××××××××××

 

關鍵詞 :××××× ××××× ××××× ×××××

目   錄 1 前言 1

1.1 1

1.2 1

1.3 4

1.4 4

2 5

2.1 5

2.2 5

2.2.1 5

2.2.2 6

2.3 7

3 8

3.1 9

3.2 10

4 11

4.1 12

4.1.1 13

4.1.2 14

4.1.3 15

4.1.4 18

4.1.5 20

5 結論 22

5.1 結論 23

5.2 問題與不足 26

5.3 未來展望 27

參考文獻 28

 

 

1 ×××××××××××××××× 1.1 ×××××××××× ××××××××××××××××××××××××××××××××××××××××××××××××××××××××××××××××××××××××××××××××××××××××××××××××××××××××××××××××××××××××××××××××××××××××××××××××××××××××××××××××××××××××××××××××××××××××××××××××××××××××

1.2 ×××××××××××××××× 1.2.1 ×××××××× ××××××××××××××××××××××××××××××××××××××××××××××××××××××××××××××××××××××××××××××××××××××××××××××××××××××××××××××××××××××××××××××××××××××××××××××××××××××××××××××××××××××××××××××××××××××××××××××××××××××××××××××××××××××××××××××××××××××××××××××××××××××××××××××××××××××××××××××××××××××××××××××××××××××××××××××××××××××××××××××

 

 

 

 

 

 

參考文獻 [1] 江正榮編.地基與基礎施工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2] 高大釗主編.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 

[8] 趙玉良.房屋地基基礎變形事故原因分析及處理.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7,25(2)

[9] 袁迎曙,賈福萍,蔡躍. 銹蝕鋼筋混凝土梁的結構性能退化模型[J].土木工程學報,2001,(3)

[10] A. Castel, R. Francois, G.Arligui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Part 2: Bond andNotch Effects[J].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00, (3)

…………………………………………………………………………………………………………………………………………………………………………………………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

 

 

 

 

 

 

 

 

 

論文(設計)指導評語

 

 

 

 

 

 

建議論文成績                 指導教師                           

20     年     月      日    

論文(設計)答辯評語

 

 

 

 

 

論文成績                答辯組組長                        

20     年     月      日    

答 辯 組 成 員

姓  名

性別

年齡

職稱

工作單位

 

 

 

 

 

 

 

 

 

 

 

 

 

 

篇(6)

關鍵詞:

云計算;大數據平臺;信息安全;對策

一、引言

信息環境下,互網絡技術得以普及,云計算作為一種新型的技術模式與物聯網之間相互融合,大量的數據信息產生,而且數據模式復雜化。目前已經進入到大數據時代,為了維護信息安全,就要對大數據實施管理,以提高大數據的使用質量和使用效率。

二、新技術融合下所面臨的安全問題

新技術融合下所需要面臨的安全問題主要包括:信息泄漏問題、數據多樣化問題和黑客攻擊的問題。1.由于信息泄漏而導致的安全問題。網絡環境下,網絡的開放性和信息共享性都是的數據信息面臨安全問題。特別是大量的數據信息產生,使得數據的傳輸如果依然采用局域網傳輸信息或者使用專用的網絡進行傳輸使很難保證信息傳輸質量的。數據信息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以及所運行的服務軟件都通過網絡傳輸的方式集中在云平臺,如果信息系統在運行中產生股這樣,就會導致信息安全問題,而且還會一些威脅使非常具有隱蔽性的,如果數據信息管理以及存儲數據的方式難以滿足要求,就會使得數據信息的管理無序化,甚至會引發應用程序異常。從目前的網絡云平臺對數據信息的安全保護情況來看,要保住數據信息的安全并高效使用成為重點研究課題。使用云平臺進行數據信息管理,就是要做到信息管理與信息存儲設備的控制之間分離。各種數據信息在網絡上實現共享,就需要面臨數據信息的機密性遭到威脅的問題。一旦數據信息被損壞或者被泄漏,就會對行業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2.數據多樣化而存在的隱患。按照傳統的數據庫管理模式,數據信息被專門的人員管理,并承擔數據信息的編輯工作。進入到大數據時代,不僅所產生的數據量大,而且數據的來源也非常多,管理人員對于這些數據信息,無論是管理的層級,還是所采用的管理形式,都會是多元的。比如,在對數據信息進行采集、編輯和管理中,可以使用的設備包括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平板電腦、物聯網等等。數據信息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實現了共享。用戶對數據信息的訪問以及使用方法也是從多角度展開的。要對數據信息進行控制也是非常困難的。數據信息管理人員要對這些這些數據信息急性跟蹤,實施保護,就要采用訪問權限的方法,或者對數據信息進行加密處理。但是,如果管理員的專業技術能力不足,面對大量的數據信息,就難以有效分配,在使用權限的設置上也難以達到較高的精確度。數據信息沒有得打有效的監督管理,就必然會導致數據信息丟失。如果重要的數據信息丟失,或者在網絡上傳輸的過程中泄露,就會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會影響到政府在公眾群體中的信譽度、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行,甚至的會影響到給個人的生活。3.黑客的攻擊具有明顯的意圖。互聯網作為開放的環境,使得數據信息很容易丟失,即便是一些數據信息已經經過了加密處理,但是,依然會被發現,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有很多的數據處理單元模塊在大數據中存在。這些數據不僅數量非常多,而且數據結構復雜。當黑客對數據處理單元模塊進行檢測的過程中發現有漏洞存在,就會從漏洞展開攻擊。隨著數據的量越來越大,就會有更多的攻擊者被吸引過來。當黑客的攻擊成功后,就會有大量竊取很多的數據信息。這就是為什么大數據環境下數據信息容易被竊取的原因。大數據時代,海量數據產生。在傳統傳輸協議下,數據量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加,就會存在協議漏洞,導致數據很容易受到攻擊。當數據處于傳輸中,就會遭到竊取。當數據信息在無線網路上傳輸的時候,網絡的開放性環境下,數據在傳輸的過程中就容易被攔截,到時數據信息丟失。

三、云平臺的大數據信息安全對策

應用云計算技術構建信息管理平臺,可以對大數據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存儲,對大數據實施管理。為了確保大數據信息安全,就需要采取相應的安全策略。1.構建大數據信息安全體系。信息技術環境下,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得大量的數據信息涌現出來,大數據的概念應運而生。中國的戰略發展中,大數據是重要的資源,大數據的資源是否安全關乎到國家的安全。雖然在近年來大數據以及云計算技術快速發展并得到廣泛應用,但是依然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主要體現在信息安全問題方面。應用運計算技術將云平臺建立起來,對數據信息實施集中管理,就會使得數據信息發揮規模效應,而且在應用領域中數據信息所發揮的價值呈幾何級數增長。這就意味著數據中心的構建已經上升到國家的層面,需要得到頂層設計的支持和政策方面得到支持。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數據信息在開放的為了環境中得到共享,要保證數據信息安全,就要對重要的數據信息做好監督管理工作,提高數據信息保護力度。從技術層面針對云平臺的數據信息安全保護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注重對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進行培養,以從應用的角度出發對大數據信息安全體系不斷地完善。2.強化研究開發大數據安全技術。數據大量地涌現出來,如果采用傳統的安全技術實施數據管理,很顯然是難以發揮作用的。特別是各種新技術應運而生,包括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運行,大數據技術得以應用,就需要在對大數據進行收集、技術處理以及應用的過程中,就會面臨諸多的挑戰。為了確保大數據的安全,就需要投入資金進行數據信息安全研發,以使得數據信息安全技術水平得以提高。特別是數據集技術在應用領域中普及,就需要針對目前的實際問題提出解決策略。對于數據信息的保護,從數據信息的匿名保護到數據用戶的隱私保護,都是將數據信息進行對稱式加密處理或者非對稱式的加密處理之后,使得數據信息被嵌入到數據載體當中,還要對數據信息進行可信驗證,使得數據信息的安全可以得到控制,其價值也得以充分發揮。3.強化對高敏感度數據信息的監督管理力度。大量的數據信息都在云平臺上匯集,就必然會使得敏感度相對較高的數據信息被泄露。如果在使用大數據的時候,沒有按照規范使用,就很有可能導致數據信息被竊取。為了維護高敏感度數據信息的安全,就要對數據信息劃分為不同的級別,對主要的數據庫范圍予以明確,做好數據信息的保密管理工作,在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使用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安全操作,使得數據信息的監督管理力度得以增強。另外,對于云平臺要強化內部管理,移動設備的操作要規范,使用大數據的方法以及大數據信息的運行流程都要按照規定執行。做好大數據安全管理工作,對于數據風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就可以采用大數據信息資源整合的方式,做好大數據的處理工作,還要運行分析機制,以對威脅到數據信息的行為予以控制或者完全消除。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中,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應運而生,并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但是,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目前依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具體的應用中會存在各種隱患,使得大數據信息存在安全問題。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大數據云平臺信息安全對策,以保證數據信息質量,在應用領域中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笑宇,程良倫.云計算下多源信息資源云服務模型可信保障機制的研兄[J].計算機應用研兄,2014(09):2741—2744、2749.

[2]朱星焊,何涇沙.大數鼉安全現狀及其保護對策[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窘,2014(10):35—36.

[3]杜娥.基于云計算的信息化網絡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05):160—161.

[4]文兆波.基于云計算的信息安全分析與對策初探[J].電腦編程與維護,2015(09):106—107.

篇(7)

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曾這樣描述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變成了一種資源,如同黃金、能源等資源一樣,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

 

為了使大數據充分發揮其作用,可通過互聯網相互分享數據,再從中獲取大量有用的數據價值,當然,價值的背后也伴隨著巨大的網絡信息安全風險。據中國互聯網協會日前報告顯示,近一年來,80%以上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在注冊時被泄露過或有泄漏風險,包括網民的姓名、年齡、性別、身份證號、工作單位及生活背景等。如何保障個人的信息安全,確保信息不被非法收集和利用,讓“大數據”告別“大泄露”是當前亟需解決的新問題。

 

1 大數據時代面臨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

 

自2012年開始,大數據(Big Data)一詞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提及,無論是從醫學、政府、企業的角度,數據的使用已越來越廣泛,同時也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的便捷,但存在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大數據=大泄露”?

 

1.1 賬戶安全信息問題

 

在科技發展的今天,隨著數據應用變得越來越普遍,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也變得更加突出,個人的銀行賬戶、醫療保險、密碼等,這些都有可能成為網絡黑客的攻擊目標。據賽門鐵克《互聯網安全威脅報告》(ISTR)(第十九期)顯示,2013年,數據泄露事件的數量較上一年增加62%,超過5.52億個身份信息被泄露。其中最為嚴重的數據泄露因素是黑客攻擊(占比43%),其次為意外泄露(占比37%),而黑客攻擊最常見的手段便是盜取使用者的賬戶。

 

與10年前傳統互聯網絡環境相比,當代的大數據網絡環境中人們更多擁有社交網絡賬戶或支付寶賬戶,為了便于使用者的記憶,通常情況下,他們用同一個手機號或郵箱號碼作為登陸賬戶,在多個網站之間進行認證服務;為了便于用戶操作,網絡運行商之間也會通過程序讓用戶只通過一個固定的賬戶便可同時登陸多個網站并享受同等的服務。賬戶之間的關聯性會導致一個賬戶被網絡黑客盜取時,其他網站的賬戶信息安全也會受到威脅。

 

1.2 個人信息隱私安全問題

 

隱私泄露是大數據時代中的一大絆腳石,也是制約大數據發展的最大障礙。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聊天網絡工具中,人們往往將自己的心情、照片、動態等信息到網上,與自己的朋友、家人進行互動,但孰不知,與此同時,社交網絡客戶端也在默默的記錄和收集自己的數據,而網絡黑客會利用技術手段盜取用戶信息,不法分子也會進行用戶信息的非法交易,這些不正當的行為都會導致用戶的信息泄露。

 

2 大數據環境下保護網絡安全的對策

 

2.1 安全技術層面

 

在大數據環境下,病毒傳播、黑客攻擊、電腦系統漏洞等都是來自安全技術方面影響網絡安全的威脅源,因此必須要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去保護。

 

訪問控制。訪問控制的目的就是對用戶在使用賬戶進行訪問網站資源時進行嚴格的控制和認證,保證自己的網絡信息不被非法占用和訪問。通常情況下,訪問控制是以用戶身份認證,或用綁定手機等方式對登陸口令進行加密和鑒別,并設置用戶訪問文件和信息的權限,以此有效防止他人盜取個人信息。

 

數據加密。大數據時代中,數據加密已成為保護信息安全的一種重要手段。加密,顧名思義就是采用加密算法及加密密匙將個人的數據文本或信息轉變成密文,再通過網絡將加密后的密文傳播出去,即使在傳播過程中遭到黑客的截獲,竊取者也無法將數據中的信息破解,從而有效保證了數據傳輸中的安全性,但數據加密具有多變性,不同的數據采用不同的加密手段,如果要在大數據時代有效的防止信息泄露,必須要有一套完善又便捷的加密措施。

 

網絡防火墻。大數據環境下,為了保障數據儲存的安全性,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防火墻技術來控制網絡的訪問權限。防火墻可將網絡分為兩層,一層是內網,另一層是外網,通過技術防火墻可決定哪些內部服務可以被外部所訪問,相反,哪些外部服務可以被內部人員所訪問。通過對內部網絡及外部網絡的流量分析、監控和管理,可以有效的幫助內部網絡不被外部非法用戶所侵入。

 

2.2 法律法規層面

 

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大數據技術存在明顯的差距,在行業內部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中,同時面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和漏洞、不能有效地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問題。2013年3月1日,《信息安全技術、公共及商用服務信息系統個人信息保護指南》正式,但這沒有足夠的法律效力,還遠遠不能切實保護到個人的信息安全。因此,大數據時代若要有效的保護好個人信息財產,相關的法律法規還需進一步的完善和加強。

 

3 結 語

 

大數據像是一把“雙刃劍”在帶給人們生活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危機和挑戰,那就是網絡安全,只有重視了安全,才能使出現的損失降到最低。大數據網絡安全是一項全國,乃至全球所關注的問題,人們針對安全所制定的對策不僅僅在安全技術層面,也有物理和邏輯的技術措施,但一種技術只能解決一個問題。因此,只有嚴格的保密制度和明確的安全策略才能有效的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篇(8)

中圖分類號:G642

1 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和人才需求分析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招生以來,我國的計算機專業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過程。近十年來,計算機專業的招生數量始終占據著各高校理工類專業之最。由于就業狀況良好、工資薪酬高,各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受到考生與家長的關注,吸引了大批高分學生。然而,最近幾年就業市場上呈現出一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即一方面,大量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難以在就業市場上找到合適的崗位,另一方面,IT企業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仍舊旺盛,而且經常抱怨難以招聘到急需的人才。

其實,與其他專業想比,計算機專業有著許多難以比擬的優勢,諸如計算機專業的培養過程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計算機技術人才容易轉入其它行業等。另一方面,信息產業仍然屬于朝陽產業。因為,我國的軟件行業剛剛進入成熟期,市場潛力巨大。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當今社會已經從最初的信息時代過渡到后PC時代。目前,我國已經將集成電路、軟件、信息安全等技術領域的發展提高到戰略高度。同時,新的應用與技術的需求催生了新的研究熱點,諸如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而這必然導致社會對從事這些技術崗位的專業人才的新增需求。此外,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它在信息技術領域占據著核心地位。從總的趨勢來看,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始終呈增長趨勢。

2 我校的特點與現狀分析

我校屬于近年來由專科層次學校升格而成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相對于“老牌”的本科院校,在辦學經費、儀器設備、師資力量、教學科研水平、本科辦學經驗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也應該看到,我校作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優勢:(1)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關系較為緊密,從而有利于爭取地方政府的政策、資金和企業橫向項目支持。(2)盡管財力有限,但是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重點扶持少數的校級特色專業。

3 計算機專業建設的實施方案

3.1 我校加強計算機專業建設的意義

我校是專業橫跨經濟學、法學、文學、工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但是各個學科的發展并不平衡。加強計算機專業建設可以促進我校工學類專業的發展,優化現有的學科專業結構,并且為今后設置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等工學類專業打下基礎。山東省一直將信息產業列入重點發展對象,且擁有浪潮、中創等一大批優秀IT企業。目前,山東省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我校加強計算機專業建設,培養技術型、應用性人才,既可以緩解省內軟件人才缺乏的局面,充分發揮我校為地方社會與經濟發展服務的作用,又可以為今后“集中優勢研究方向,建設地區性技術研發中心”的專業發展目標奠定基礎。

3.2 我校加強計算機專業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篇(9)

中圖分類號:TN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5)07-0000-00

“互聯網+”已成為目前流行的概念,其根本原理是將互聯網運用到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通過互聯網完成數據的計算、處理。而作為與我們生活有重要聯系的車聯網目前正的速度的發展中,因此車聯網的信息安全問題也迅速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本文即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

1 車聯網的含義

車聯網是物聯網這個大概念下的一個內容,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根據這個概念我們可以知道,車聯網是通過RFID等信息傳感設備將車輛的實時信息傳遞到云端,然后在云端進行信息的快速處理,最后將處理后的信息傳遞到相應的終端,從而完成車輛信息的各種使用。

2 存在的安全問題

車聯網的的安全問題主要存在于兩部分。一部分是采集的車輛信息的傳遞過程中,車輛信息包括車輛的位置信息、車輛的狀態信息、而這些信息中有些是個人的隱私(例如:私家車的位置信息、車里人員信息等)如果發生泄露可能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由于目前車輛本身不可能含有強大的數據實時計算與處理功能因此需要將數據通過互聯網傳遞到具有強大數據功能的部分即云端,但是在傳遞過程中數據的一致性、保密性都存在問題。第二部分是云端的安全問題,目前所使用的云分為兩種子一種是公有云,一種是私有云,其中私有云一般不公開使用所以我們在此不做討論。而公有云主要包括Amazon的AWS、微軟的WindowsAzure、platform、Google Apps與Google App Engine等這些公有云具有規模大、價格低廉、靈活、功能全面等優點也存在云用戶身份管理、訪問控制服務、云密碼等安全問題。

3 解決方法

針對車輛信息的安全問題,由于車輛的所有性質不同分為公共汽車、私有車(個人車輛、單位車輛),其中公共汽車的車輛位置信息、車內客戶信息是可以被公眾合理使用的,因此這些信息的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保證信息的正確性、一致性即保證車輛的相關信息能夠正確的、不被篡改,同時不被病毒感染。因此可以主要采用加密的方式,目前加密方式主要有對稱方式、非對稱方式這兩種方式,其中對稱方式由于重點在于加密算法的變化,這種方式需要經常改變的每輛車的加密算法更新的數據量比較大。采用非對稱方式,只需要更新私密密鑰即可以保證數據加密后的安全性,同時這種方式傳遞的數據量較小,而且可以在公交汽車每天回到總站后統一更新。這種方式方便快捷、數據量更新小,因此推薦采用這種加密方法。而針對私有車輛由于其車輛信息要經過云端的處理從而提供車輛的路況信息等對車主有用的信息,但是又不希望所有人均可以獲得車輛的相關,基于這種情況一方面對向云端傳遞的數據進行加密,同時增加私人用戶的許可與授權認證。通過這兩部分的安全設置一方面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保證了這些信息只有合法用戶才能有效使用。

加密數據通過互聯網傳遞到云端后也同樣涉及到安全問題,首先是用戶身份的供應、注銷以及身份認證過程。在云環境下,實現身份聯合和單點登錄可以支持云中合作企業之間更加方便地共享用戶身份信息和認證服務,并減少重復認證帶來的運行開銷,同時,通過云端身份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只有合法用戶才能夠使用云與車輛信息對信息的安全進一步提高。其次,由于云用戶中普遍存在數據加、解密運算需求,云密碼服務的出現也是十分自然的。除最典型的加、解密算法服務外,密碼運算中密鑰管理與分發、證書管理及分發等都可以基礎類云安全服務的形式存在。云密碼服務不僅為用戶簡化了密碼模塊的設計與實施,也使得密碼技術的使用更集中、規范,也更易于管理。此外,對于安全事故責任的明確需要用戶提供必要的相關信息,而普通用戶缺乏舉證能力。因此,第三方審計的作用凸顯出來了。第三方提供滿足審計事件的所有證據以及證據的可信度說明,同時第三方審計也從一個側面保證了云服務商提供滿足各種要求與規定的服務。通過以上幾種手段從技術層面到監督層面上提供了保證云安全運行、安全使用,從而為車聯網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技術支持。

4 結語

車聯網信息的信源(車輛)與信宿(云端)是車聯網安全問題的主要方面。通過本文的分析可能看到車輛本身與云端均存在自身缺陷,從而造成車輛信息在這兩個端口位置容易出現安全問題,因此,通過加密密鑰管理、用戶身份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出現信息被篡改、泄露等問題,從而保證了車輛信息的安全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玉蘭.物聯網射頻識別(RFID)核心技術詳解[M].人民出版社,2010.

[2] 吳同.淺析物聯網的安全問題[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0.

[3] 孫小紅.車聯網的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J].通信技術,2013.

[4] 南春麗.車聯網中RFID模型[J].計算機系統應用,2013.

[5] 黎春蘭,鄧仲華.論云計算的價值[A].圖書與情報.2009.

[6] 馮登國.云計算安全研究[J].軟件學報,2011(01):71?83.

篇(10)

1 引言

2009年5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公布中國版智能電網計劃。名為“堅強智能電網”。有專家這樣表示“在這個概念中,通信信息平臺、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信息流等都表明信息通信技術與電網發展密不可分。” 隨著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信息安全問題在電網調度自動化、繼電保護和安全裝置,發電廠控制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配網自動化,電力負荷裝置、電力市場交易、電力用戶信息采集、智能用電等多個領域都可能面臨信息安全的威脅。可以說,信息安全已成為智能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對社會可靠供電的重要基礎,是電力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信部也曾明確強調,要高度重視智能電網信息安全。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關專家指出:“在電網信息化方面,我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情況較類似,但我國在電網體系監測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智能電網的信息安全就是基礎設施面臨的威脅,涉及面很廣,僅電力用戶隱私保護技術就包括個體數據和知識隱藏技術等多種技術。”

2 智能電網信息安全技術的關鍵挑戰

隨著信息技術融入電力網,“信息網絡”的安全直接關系到電力網的安全;智能電網的發展使電力系統的“信息網絡”已從“大型的、封閉”的網絡轉換成“超大型的、半封閉”的網絡。智能電網的邊界,已經無法靠物理和人為手段來控制;必須采取專門的信息安全技術來保護。智能電網作為物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應用之一,將會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帶來極大的變革,但是智能電網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也決定了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安全隱患。和傳統電力系統相比較,智能電網的失控不僅會造成信息和經濟上的損失,更會危及到人身和社會安全。因此,智能電網的信息安全問題在智能電網部署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

來自互聯網安全威脅更復雜。隨著智能電網綜合信息網的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面對來自互聯網的安全威脅也加復雜,新的病毒、木馬、DDoS攻擊、APT攻擊等層出不窮,這些新的威脅在綜合信息網內部,以及電網調度自動化、繼電保護和安全裝置,發電廠控制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配網自動化,電力負荷裝置、電力市場交易、電力用戶信息采集、智能用電等多個領域不斷產生,使得智能電網綜合信息網面臨外部的安全威脅更加嚴峻。

來自內部網絡安全威脅更多。智能電網綜合信息網承載電網日常辦公,以及對外電力交易業務與應用平臺,來自網絡內部非法訪問,網絡資源濫用,病毒肆意擴散,應用與系統的漏洞等威脅已經嚴重影響正常業務與應用的運營。

綜合信息網內部威脅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內部網絡終端接入點增多,成為主要的安全隱患及威脅來源,如何實現細粒度網絡接入控制與訪問控制;二是如何對辦公網內部的敏感數據或者信息實現動態權限控制,持久保護數據安全;三是綜合信息網內部的眾多應用系統與業務平臺存在不可預計的安全洞,來自內部蓄意/惡意攻擊時有發生;四是信息安全制度與安全管理策略如何確保有效的執行,如何監控網絡應用與優化流量,提高ICT網絡資源使用效率,改善統一安全管理與運維。

3 智能電網中的網絡安全體系架構

3.1 安全體系的規劃范圍

信息系統安全規劃的范圍應該是多方面的,涉及技術安全、規范管理、組織結構。技術安全是以往人們談論比較多的話題,也是以往在安全規劃中描述較重的地方,用的最多的是一些,如防火墻、入侵檢測、漏洞掃描、防病毒、VPN、訪問控制、備份恢復等安全產品。但是信息系統安全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過去依靠技術就可以解決的大部分安全問題,但是現在僅僅依賴于安全產品的堆積來應對迅速發展變化的各種攻擊手段是不能持續有效的。

規范管理包括風險管理、安全策略、規章制度和安全教育。信息系統安全規劃需要有規劃的依據,這個依據就是企業的信息化戰略規劃,同時更需要有組織與人員結構的合理布局來保證。

3.2 安全保障體系的總體架構

網絡信息安全涉及立法、技術、管理等許多方面, 包括網絡信息系統本身的安全問題, 以及信息、數據的安全問題。信息安全也有物理的和邏輯的技術措施, 網絡信息安全體系就是從實體安全、平臺安全、數據安全、通信安全、應用安全、運行安全、管理安全等層面上進行綜合的分析和管理。安全保障體系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3.3 安全保障體系層次

按照計算機網絡系統體系結構,我們將安全保障體系分為七個層面。

3.3.1實體安全

實體安全包含機房安全、設施安全、動力安全、等方面。其中,機房安全涉及到:場地安全、機房環境/溫度/濕度/電磁/噪聲/防塵/靜電/振動、建筑/防火/防雷/圍墻/門禁;設施安全,如設備可靠性、通訊線路安全性、輻射控制與防泄露等;動力包括電源、空調等。實體安全的防護目標是防止有人通過破壞業務系統的外部物理特性以達到使系統停止服務的目的,或防止有人通過物理接觸方式對系統進行入侵。要做到在信息安全事件發生前和發生后能夠執行對設備物理接觸行為的審核和追查。

3.3.2平臺安全

平臺安全包括:操作系統漏洞檢測與修復(Unix系統、Windows系統、網絡協議);網絡基礎設施漏洞檢測與修復(路由器、交換機、防火墻);通用基礎應用程序漏洞檢測與修復(數據Web/ftp/mail/DNS/其它各種系統守護進程 );網絡安全產品部署(防火墻、入侵檢測、脆弱性掃描和防病毒產品);整體網絡系統平臺安全綜合測試、模擬入侵與安全優化。

3.3.3數據安全

數據安全包括介質與載體安全保護;數據訪問控制(系統數據訪問控制檢查、標識與鑒別);數據完整性;數據可用性;數據監控和審計;數據存儲與備份安全。

3.3.4通信安全

既通信及線路安全。為保障系統之間通信的安全采取的措施有:通信線路和網絡基礎設施安全性測試與優化;安裝網絡加密設施;設置通信加密軟件;設置身份鑒別機制;設置并測試安全通道;測試各項網絡協議運行漏洞等方面。

3.3.5應用安全

應用安全包括業務軟件的程序安全性測試(Bug分析);業務交往的防抵賴;業務資源的訪問控制驗證;業務實體的身份鑒別檢測;業務現場的備份與恢復機制檢查;業務數據的唯一性/一致性/防沖突檢測;業務數據的保密性;業務系統的可靠性;業務系統的可用性。

3.3.6運行安全

以網絡安全系統工程方法論為依據,為運行安全提供的實施措施有應急處置機制和配套服務、網絡系統安全性監測、網絡安全產品運行監測、定期檢查和評估、系統升級和補丁提供、跟蹤最新安全漏洞及通報、災難恢復機制與預防、系統改造管理、網絡安全專業技術咨詢服務。

3.3.7管理安全

管理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為管理安全設置的機制有人員管理、培訓管理、應用系統管理、軟件管理、設備管理、文檔管理、數據管理、操作管理、運行管理、機房管理。通過管理安全實施,為以上各個方面建立安全策略,形成安全制度,并通過培訓和促進措施,保障各項管理制度落到實處。

3.4 網絡通信安全

網絡通信安全的主要目標是實現重要網絡和信息通信的主動控,采用較為先進的入侵防御系統(IPS)、網絡邊界保護、數據傳輸加密等技術,有效地對網絡邊界數據流的通信交換進行安全檢測和訪問控制,防范內網重要數據非法外泄和外部網絡有害信息流入,實現網絡數據通信安全。同時,實時中斷、調整或隔離不正常或具有破壞性的網絡數據傳輸或通信行為,及時識別入侵攻擊模式,防患 網絡通信安全風險于未然,全面提升智能電網網絡通信的可控可信性與穩定性。

4 結束語

通過智能電網對信息安全的需求的探索,有效地開展信息安全關鍵技術的提升,并深化應用到堅強電網的安全建設中,從技術上不斷深入,當電力的“信息網絡”延伸后,使得內網的隔離變得非常困難;可能帶來大量的非法接入和非法外聯,造成更多網絡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 王春璞,盧寧,侯波濤.智能電網的信息化技術特征[J].河北電力技術,2012,B(11):6-7.

[2] 崔毅敏,李福嶺.淺談智能電網和智能網絡[J].電力信息化,2010,6(11):64-68.

[3] 段軍紅, 張華峰, 李方軍,張乃丹.省級電網桌面終端標準化管理系統研究與設計[J].甘肅省電力公司, 2013(10):1-4.

[4] 張予民.云計算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J].計算機安全技術,2009(7):86-88.

[5] 郭偉.省級電網互聯網信息安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J].電力信息化,2012(06):82-86.

[6] 賈楠,馬傳國,張倩紅等.電網企業桌面終端安全防護體系研究與設計[J].電力信息化,2014(07):120-124.

[7] 王銳.構筑企業級終端安全管理平臺[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 2013(15):197-198.

[8] 楊慶明,杜保東.桌面終端安全防護技術企業網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 計算機安全,2010,(10):77-79.

作者簡介:

段軍紅(1973-),男,甘肅酒泉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和關注領域:電力信息化研究與管理。

崔阿軍(1984-),男,甘肅平涼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和關注領域:電力信息通信安全技術研究。

篇(11)

        戰略與政策

        (5)廣播電視網絡在三網融合中的對策研究 李大珊 梁躍 魯英杰 袁韻峰 蔣安玲 裴多

        實踐與應用

        (9)村級電子政務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 趙麗敏 廖桂平 陳艷 姚元森

        (13)智慧城市的發展和問題淺析 彭保

        (15)市民卡建設推廣的思路和路徑淺析——以南京市市民卡建設和推廣為例 顧穎

        (17)團結湖智慧街道建設探索與實踐 李容珍 徐鋒 馬哲 邱逸

        (19)科學規劃智慧萊州建設 加快推進縣域經濟 吳瓊 施瑞軍 曲錫峻 陳愛峰 吳開平

        (21)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鄧小勇

        (27)資源整合下的政府數據中心建設研究與實現 嚴愛明

        (31)省(市)國資委信息化建設策略與系統架構研究 杜羅砷

        (33)淺析后危機時代江蘇省中小企業“云”改造模式 葛福江 姚立

        (35)企業信息安全問題研究 劉文華

        (37)基于itil理念的高校云服務資源管理研究 方力 沈鑫 葉昭暉

        (39)電子商務專業能力培養與課程設置滿意度研究 趙麗 付華

        (41)提升黨校教師信息素養要念好“四字經” 張青

        (43)我國汽車制造業erp系統應用研究 李志剛

        (45)煙草農業信息化的困境與對策 彭俊

        (47)可編程短波數據處理終端的設計與實現 朱賢斌

        (49)it服務持續性管理的風險評估和預防措施的最優化選擇 朱光

        (52)長春市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規劃設計研究 柳羽輝

        (54)基于starlims平臺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工作流配置的研究 馬文俊 張家勇 羅承渺 胡衛民

        (57)從“國家檢察官學院吉林分院內部辦公業務網”建設談項目的整體管理 趙淑霞

        (59)基于oracle的epdm模型數據遷移策略研究 孔明華 顧娟

        (61)探析物聯網在石油行業的應用 王偉 陳奇志

        (63)基于云計算模式的應用系統集中管理技術開發與應用 單延明 吳鈞 李大勇 王志敏

        (65)勘探戰略選區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及應用 馮紅君 馬玉龍 滕良娟 段非 張海勇

        (67)應用油水生產數據分析技術判別水平井水侵類型的研究 劉斐

        (69)云gis在石化行業總圖管理系統中的應用實踐 廖志銳 劉爭飛 劉力嘉 任宗雷 徐

        (72)面向流程行業mes系統的虛擬化硬件架構 谷克宏 黃岷 張振宇 朱家兵

        (74)萬兆交換機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 李淑倩 楊敏 關宇

        (76)瑪河氣田智能建設試點設想 藺勝利 滑曉輝 單鴻飛

        (78)智能安防報警系統的研究與應用 門虎 郭振杰 武旭

     

   (81)智能巡檢系統在克拉美麗氣田的應用 楊斌 張揚 藺勝利

        (83)石油企業網絡信息安全的監控系統研究與應用 于順安

        學子園地

        (85)“沙集模式”未來發展之路——在“小即是美”與“大是所趨”之間的抉擇 齊志強

        (89)電子政務系統-環境生態學測評指標分析 夏宜君

        報告與方案

        (92)信息通信技術對超鏈接社會的影響分析 無

        海外論文

        (98)因特網是我們生活的主頁 張進京(譯)

        資訊

        (104)以信息生產力推動“新四化”及社會轉型 無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av在线电影|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视频| 两腿之间的私密图片| 正在播放国产一区| 国产性生活大片| mp1pud麻豆媒体| 无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视频8| 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videovideosex|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女让张开腿让男人桶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欧美一级欧美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用劲好爽快点要喷了视频| 北条麻妃一本到高清在线观看| 五月激情综合网| 好男人www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 热re99久久国产精品| 全彩口工番日本漫画| 美女扒开尿口直播|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久久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欧美日韩第三页|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www.99re| 奶特别大的三级日本电影|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强行交换配乱婬bd|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