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防御技術》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震災防御技術》期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民族園路9號院。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前言:主要概述本文的立題依據、研究思路、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狀,并應明確說明本文研究目的、創新性或特點等。
(二)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種文獻,則使用首次出現的序號,并在序號的[]外直接著錄引文頁碼(不加括號或P)。
(三)來稿摘要應包含正文的目的、主旨、結論。
(四)作者簡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務或職稱、學位等),并在文末附上詳細的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和電子信箱。
(五)本刊歡迎各類省部級以上基金資助項目投稿,省級以上立項的課題(項目),請注明項目名稱與編號。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3個月,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震災防御技術》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震災防御技術》期刊是一本在我國地質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地質理論研究者和地質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地質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2006年,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災害防御中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1673-5722,國內刊號:11-5429/P。
震災防御技術發表范例
-
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后社交媒體多層次信息溝通功能分析
作者:陶冶; 侯建民; 陶鑫
-
準實時地震災情綜合評估系統的研發
作者:劉智; 姜慧; 陳焜浩
-
不同設防標準RC框架結構基于易損性分析的抗震性能評估
作者:徐超; 溫增平
-
西南地區承災體數據采集與動態更新系統
作者:李晉; 葉涵; 劉智; 陳焜浩
-
基于多因素的地震災害人員傷亡評估模型研究
作者:張瑩; 郭紅梅; 尹文剛; 申源
-
多因素控制的城鎮地震災害應急處置模型研究
作者:郭紅梅; 張瑩; 陳維鋒; 尹文剛; 魯長江
-
基于國普數據的蘆山縣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更新及其應用研究
作者:申源; 蔡曉燕; 張瑩; 郭紅梅
-
城鎮地震應急快速評估系統研究
作者:張瑩; 郭紅梅; 陳維鋒; 冉青; 申源
-
城鎮地震防災與應急處置一體化綜合查詢系統研究
作者:申源; 陳維鋒; 郭紅梅; 張瑩
-
城鎮地震防災與應急處置一體化服務系統研究
作者:郭紅梅; 陳維鋒; 申源; 張瑩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