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四川環境》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正文采用宋體五號。凡另起一行的整段引文用五號楷體,前(左)面縮進四格,后 (右)面不縮進。
(二)參考文獻應用方括號按順序標注在正文引用處右上角,在文末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手依次編碼。
(三)摘要往往是評稿、審稿的第一篩,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欄目,規定300字左右。
(四)來稿需提供論文題目、作者、單位、地址、郵編、摘要、關鍵詞、作者簡介、注釋和參考文獻等。
(五)凡屬國家、省(部)級基金項目的論文,請注明其所屬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四川環境》是一本在環境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79年創刊,由四川省環境保護廳主管,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為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51-1154/X,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1-3644。
該刊設置了試驗研究、治理技術、環境監測、環境科研、環境工程、環境生態、環境醫學、綜述、環境經濟、環境法規、環境標準、環境評價、環境規劃、環境教育、環境管理、綜合利用、污染與防治、調查報告、問題探討、知識介紹、動態簡訊等等欄目,覆蓋環境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環境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四川環境發表范例
-
水質氨氮在線監測儀國產化應用研究
作者:曹軍; 鐘聲
-
川西山地生態旅游景觀資源及灌叢景觀資源調查研究
作者:于倩楠; 彭勇; 劉政; 李婷; 胡君; 黃濤; 劉慶
-
陜西省產業結構生態環境效益演化分析
作者:張晶晶; 文彥君; 陳姍姍; 劉嬉; 朱嬋嬋; 宋海龍
-
四川省“三江”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標準的核算淺析
作者:陳雨艷; 羅彬; 何吉明; 俸強; 易丹
-
基于單因子評價法和比值法解析驢溪河水質狀況
作者:屈佳欣; 羅偉
-
成都市城區主要人工湖泊水質調查與富營養化水平評價
作者:王以堯; 高紅; 王照麗; 馮卓偉; 張貝爾; 賈濱洋
-
化成水庫飲用水源地富營養化狀況的分析與評價
作者:張紹斌; 李源媛; 譚碧華; 楊毅; 楊懷
-
百花湖沉積物總氮總磷分布特征及污染評價研究
作者:孟凡麗; 李秋華; 肖勁松; 楊梅; 商正松
-
地下水應急水源地建設工程設計實例
作者:張震芳; 胡一越; 彭廣勇
-
生物滴濾法凈化VOCs及惡臭污染物的研究進展
作者:鄧葳; 劉佳; 李堅; 秦怡偉; 張蕓; 楊竹慧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