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的作用與功效大全11篇

時間:2022-04-11 10:14:37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大棗的作用與功效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大棗的作用與功效

篇(1)

1、可供鮮食,棗的果實味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P。棗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好的水果,吃棗可以補血、降壓、增強人體免疫力。同時,棗里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和糖分,研究表明,它對保肝護肝,鎮靜安神還有一定的功效

2、鮮棗維生素含量更豐富,但是它有時令性,不能經常買到,而且多吃可能傷害消化功能。干棗雖然維生素含量下降,但鐵含量升高,而且其營養更易吸收。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現代中藥學認為,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適用于中氣不足、血虛證、臟燥證及緩和藥性等。尤其善治中氣不足、脾胃虛弱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癥。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大棗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的美稱。此外,大棗中還含有三萜皂苷類、生物堿類、黃酮類、有機酸類等多種有效成分,具有延緩衰老、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抗腫瘤等作用。大棗中所含的環磷酸腺苷參與肌體核酸與蛋白質的代謝,促進蛋白質及抗體的合成,從而增強人體抵御疾病的能力。大棗還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和抗過敏的作用。另外,大棗還含有皂甙素類等物質,參與人體多種生理功能、物質代謝、基因活動等調節,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大棗對人體尤其對脾胃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因此,脾胃有恙者可經常食用紅棗食療,對補中益氣、緩解不適癥狀頗為有益。

紅棗燉兔肉:大棗15枚,兔肉400克,味精、生姜、蔥、食鹽,料酒適量。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六成熱時,下入姜、蔥爆香,隨即下兔肉、大棗、料酒、鹽、味精,然后加500毫升水后煎煮至兔肉爛熟。功效:補中益氣、補血。適用于病后體弱、面黃肌瘦的患者。

芪精棗湯:黃芪15克,黃精10克,大棗6克,水煎服。功效:益氣健脾,滋陰養血。適用于氣虛體弱,倦怠乏力的人群。

篇(3)

2.慢性疾病或大病后身體虛弱者。大棗30克,花生30克,羊肉100克,調料少許。將羊肉洗凈切為小塊,與花生、大棗及調料混合后加水適量,用文火燉煮2小時,食肉喝湯。有益氣補虛,健脾養血的功效。

3.中老年人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和須發蒼白者。用大棗30枚,制首烏10克,桑椹10克,大米100克,紅糖少許。先將制首烏用水煎煮40分鐘,然后在首烏藥液中放入大棗、桑椹及大米同煮成粥,食前加紅糖少許調味,早晚服。有補肝腎,養精血,烏須發的功效。

4.肝炎及肺結核病后恢復期,身體虛弱、疲乏無力者。大棗肉500克,白糖適量。將大棗洗凈去核,加水煮爛成膏狀,放進白糖用容器儲存,早中晚各服用1湯匙。有益氣補虛的功效。

5.心煩失眠,情緒波動較大者。用大棗15枚,浮小麥50克,甘草10克。將以上3味藥洗凈,煎煮1小時,去甘草后食用。有益氣養心,安神定志的功效。

6.神經衰弱患者和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疲乏無力、精神委靡者。用大棗20枚,龍眼肉10克,蓮子50克,白糖少許。將大棗、龍眼肉及蓮子洗凈加水適量,煮爛熟后加白糖調味,早晚食用。有健脾養血,益心安神的功效。

7.中老年人脾胃虛弱,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體倦乏力和大便溏泄等癥狀者。大棗10枚,山藥10克,蓮子10克,大米100克。將大棗、山藥及蓮子洗凈與大米同煮為粥,早晚食用。有益氣健脾,補虛健身的功效。

篇(4)

有人認為,食生棗過多易引起下腹脹滿,濕痰積滯,腹脹,舌苔厚膩,故疳疾齲齒忌食生棗,糖尿病患者不可多食?!夺t學入門》:“心下痞,中滿嘔吐,有齒病者忌之?!薄侗静萁浭琛罚骸靶吼峒膊灰耸?,患疾熱者不宜食?!啊侗静輩R言》:”蛔結腹痛及一切諸蟲為病者,咸忌之。”根據經驗,紅棗忌與蔥、魚同食,與蔥同食會引起五臟不和,與魚同食會使腰腹作痛。

篇(5)

中醫認為,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等作用。常用劑量為10~30克。常用藥膳:

紅棗木耳冰糖羹

紅棗30克,黑木耳15克,冰糖適量。先將黑木耳、紅棗溫水泡發洗凈,同放于砂鍋中,注入清水600毫升,煮至400毫升,加入冰糖煮溶。分1~2次趁溫食棗和木耳,喝湯。連服5~6天。

功效及適應證。補氣養血。適用于脾虛倦怠乏力,血虛萎黃及婦女臟躁、神志不安等證,臨床可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動脈硬化、眼底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痔瘡出血等。

紅棗糯米粥

紅棗30克, 糯米100克,紅糖適量。將糯米淘洗干凈,放于鍋中,加水適量,燒開后,將紅棗(去核)放入,慢熬至粥將成時,下適量紅糖,熬至糖溶粥成。分1~2次空腹服。

功效及適應證。益氣健脾,固表止汗。適用于老年人病后身體虛弱或脾虛食少,大便溏薄,體倦乏力,氣虛自汗。臨床又常用于過敏性紫癜、病后體弱、營養不良等證。

紅棗太子湯

紅棗30克,太子參15克,五味子3克,這三味藥加水300毫升,煎半小時后倒出,再同樣煎一次,兩次藥液混合,去渣,加入適量紅糖再煎至糖溶,分2~3次服。

功效及適應證。補氣生津,斂陰止汗。適用于氣虛津傷,虛熱汗多,心悸失眠等證,尤其適用于小兒體弱多汗之證。

注意事項 大棗久食易助濕熱,生蟲損齒,故濕盛所致的脘腹脹滿,食積,蟲積,齲齒作痛,以及痰熱咳嗽者,均應忌服。

人參

人參是公認治虛勞內傷的第一要藥,能夠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按其生長環境,人參可分為野山參和園參。野山參滋補力峻猛,主要用于挽救元氣虛衰、脈微欲絕之脫證?,F代常用于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急診所用。平時家庭常備園參即可。

按加工不同,常見的參種和功效如下:紅參藥性偏溫,適用于氣虛和陽氣不足而畏寒者;生曬參性較平和,不溫不燥,最擅補氣生津,常用于氣虛乏力伴有口渴津少的氣陰不足者;糖參(白參)與生曬參功效相近,但藥力較弱;參須雖補力較弱,但價格低廉是其所長。

人參的常用量是3~10克。日常生活中,也常選用黨參和太子參代替人參,也具有補氣生津的作用,但因其功效弱,劑量常用15~20克。常用藥膳:

人參烏雞湯

人參切片10克,烏骨雞1只,調味品適量。人參片裝入雞腹內,用砂鍋燉至雞肉爛熟即可。食雞肉飲湯。

功效及適應證:益氣養血,補腎益精。適用于年老體弱、氣血兩虛而見虛損羸弱、倦怠乏力、氣短喘促、心悸頭暈、食少納呆等,女性還可見月經量多色淡。

參棗米飯

人參3克,大棗20克,糯米250克,白糖適量。先將人參、紅棗放入瓷盆泡發,再將參、棗置砂鍋煮30分鐘以上,撈出參、棗,藥液待用。糯米置于碗中,隔水蒸熟后扣于盤中,此時將參棗擺放于米飯上,藥液加白糖濃煎后,倒在擺放好的參棗米飯上。

功效及適應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適用于脾胃氣虛見形體瘦弱、倦怠乏力、氣短自汗、食少便溏、心悸失眠、肢體浮腫等證。

人參胡桃湯

人參3克,胡桃肉10克。二者水煎,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煮1小時。代茶飲用。

功效及適應證:補肺腎,止喘咳。適用于肺腎兩虛,虛寒喘咳,氣短喘促,不耐勞累,面色萎黃等證。

篇(6)

牛肉是中國人的第二大肉類食品,其消費量僅次于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后、病后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牛肉中的肌氬酸含量比任何其他食品都高,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牛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B6,可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從而有助于運動后身體的恢復。牛肉中富含鐵、鋅、鎂、鉀等。

中醫認為,牛肉性味甘平,入脾、胃經,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適合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睹t別錄》認為牛肉“主消渴,止泄,安中益氣,養脾胃。”《本草綱目拾遺》認為牛肉能“消水腫,除濕氣,補虛,令人強筋骨、壯健。”《韓氏醫通》則認為“黃牛肉,補氣,與綿黃芪同功”,對牛肉的補益作用評價甚高。

牛肉的食用方法眾多,在此向大家推薦一道紅燒牛肉。此菜肴能較好保存牛肉的營養成分。

將牛肉切塊。鍋里水燒開后入牛肉,大火燒1分鐘,取出洗凈。牛肉入鍋,加開水,沒過牛肉2寸。依個人口味加適量桂皮、茴香、蔥段、姜片、料酒等。中火燉l小時。另取炒鍋,少許油爆香大蒜顆粒,加辣豆瓣醬、花椒、料酒、醬油同炒2分鐘。把炒好的調味醬加入牛肉鍋中,加冰糖繼續煮1小時,到汁濃肉爛關火即成。

牛肉不宜常吃,以一周一次為宜。牛肉的肌肉纖維較粗糙,不易消化,更有很高的膽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兒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或適當吃些嫩牛肉。牛肉屬于紅肉,含有一種惡臭乙醛,過多攝入不利健康?;计つw病、肝病、腎病的人應慎食。

核桃――長壽之果

核桃又名胡桃,它與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稱為世界四大干果。其營養豐富,在國外被稱為“大力士食呂”、“營養豐富的堅果”、“益智果”;在國內則享有“萬歲子”、“長壽果”等美稱。其卓著的健腦效果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推崇。據現代科學分析,核桃仁含蛋白質15.4%,含脂肪40%~63%,含磷水化物10%,還含有鈣、磷、鐵、鋅、胡蘿卜素、核黃素及維生素A、B、C、E等。

核桃中的磷脂,對腦神經有良好保健作用、核桃仁的脂肪中71是亞油酸,12%是亞麻酸,這些不飽和脂肪酸能凈化血液、消除血管壁雜質,消耗體內積蓄的飽和脂肪,因此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動脈硬化。核桃仁中含有鋅、錳、鉻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常食核桃,還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非常適合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病人食用。核桃仁的鎮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顯,冬季,對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療效極佳。核桃是食療佳品,無論是配藥用,還是單獨生吃、水煮、做菜均可。

核桃肉含油脂多,多食令人惡心嘔吐。另外,痰火喘咳、瀉痢、腹脹及感冒風寒者忌食。

中醫認為,核桃性溫、味甘、無毒、入肺、腎、肝經,有補腎養血、潤肺納氣、潤腸止帶、強筋健骨、通潤血脈、潤肌烏發、固牙齒、被虛勞等功效?!渡褶r本草經》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唐代孟詵《食療本草》中記述,吃核桃仁可以開胃,通潤血脈,使骨肉細膩。宋代劉翰《開寶本草》中記述,核桃仁“食之令肥健,潤肌,黑須發,多食利小水,去五痔。”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述,核桃仁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處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咳,腰腳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腸風”等功效。

核桃小偏方

核桃肉,每次食3個,早晚各1次,連續半個月,治百日咳及慢性支氣管炎。

核桃肉5個,搗爛,用黃酒沖服,治乳汁不通。

核桃肉3個,搗爛,山慈姑3克研末,調勻,黃酒送服,治乳瘡。

核桃肉、黑芝麻、桑葉各30克,搗如泥狀,作丸,每服10克,每日2次,治神經衰弱、健忘、失眠、夢多、食欲不振。

核桃肉、冰糖、麻油各500克,同蒸熟,在7~10天內食完,可治膽結石。

核桃五味蜜糊:核桃5~8個(去殼),五味子3克,蜂蜜適量,共研膏狀食用,有補腎固精作用,可治腎虛耳鳴、盜汗、遺精、失眠、神經衰弱等癥。

栗子――干果之王

栗子又名板栗,有“干果之王”的美稱,在國外被譽為“人參果”。原產我國,在古代被列為五果之一,常為貢品。栗子自古就是藥食兩用的佳品,宋代蘇轍《服栗》云:“老去日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蛠頌檎f晨光晚,三咽徐收白玉漿?!?/p>

每100克栗子含蛋白質5~7克,脂肪2克,碳水化物40~45克,淀粉25克。生栗子維生素的含量可高達40~60毫克,熟栗子維生素的含量約25毫克。栗子還含有鈣、磷、鐵、鉀等無機鹽及胡蘿卜素等多種成分。

栗子碳水化物含量較高,能供給人體較多的熱能,并能幫助脂肪代謝,保證機體基本營養物質供應,有“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稱。栗子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栗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夠維持牙齒、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可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腰腿酸軟、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緩人體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中醫認為,栗子性溫,味甘平,入脾、胃、腎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功效,主治反胃不食、泄瀉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筋傷骨折瘀腫、疼痛、瘰疬腫毒等病癥。《名醫別錄》說:“栗子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忍饑?!?/p>

推薦幾種以粟子為主料的膳食:

栗子糕:栗子200克,糯米粉500克,白糖50克,瓜子仁、松仁各10克。將栗子去殼,用水煮極爛,加糯米粉和白糖,揉勻,入熱屜中旺火蒸熟,出屜時撒上瓜子仁、松仁。本糕味香甜質軟,具有健脾益氣養胃、強筋健骨補虛的功效,適用于年老體弱、腰膝酸軟、不欲納食等病癥。

栗子糊:栗子500克,白糖適量。將栗子去皮殼,晾干磨粉。取適量栗子粉加清水煮熟為糊,調入白糖即可。具有健脾厚腸功效,對于小兒腹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栗子粥:板栗20個,大米、小米各100克,加水煮粥吃,可治腎虛、腰腳疲軟癥。

再向大家推薦一個以板栗和烏雞為原料的肺腎雙補食療方:板栗燉烏雞。用鮮板栗10個,烏雞1只。鮮板栗去殼取栗仁備用,烏雞去除毛和內臟,洗凈晾干。將烏雞、板栗仁同入罐中,加清水沒過雞與栗,放生姜一塊,加蓋文火燜2小時。起鍋加少量食鹽,即可食用。

栗子“生極難化,熟易滯氣”,因此盡量不要生吃,即使熟吃,也不宜過量,尤其對于幼兒,否則有可能致病。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霜降時令飲食

蘋果――全方位的健康水果

在眾多的水果之中,蘋果可說是最普通、最常見的一種,但它的營養價值卻非同小可。美國《讀者文摘》為十種對健康最有利的水果排

名,蘋果占第一位。“一天―個蘋果”已經成為人們熟知的健康口號。

鮮蘋果含水量為85%。蘋果中含有豐富的糖類、有機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多酚及黃酮類營養物質,尤其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的含量較高。被譽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中醫認為,蘋果性平,有補心潤肺、生津解毒、益氣和胃、醒酒平肝的功效。

蘋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大約100克蘋果中就含有10毫克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有效抑制皮膚黑色素形成,幫助消除皮膚色斑,增加血紅蛋白,延緩皮膚衰老。

蘋果中的果膠屬于可溶性纖維,不但能促進膽固醇代謝,有效降低膽固醇水平,更可促進脂肪排出體外。因此蘋果有很好的降低血脂作用。

蘋果含有充足的鉀,可與體內過剩的鈉結合并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壓。同時,鉀離子能有效保護血管,并降低高血壓、中風的發生率。蘋果中所含的多酚及黃酮類物質也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蘋果中的多酚還能夠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蘋果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又是一種高效抗氧化劑,它不但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劑,而且也是癌癥的克星。假如人們多吃蘋果,患肺癌的幾率能減少46%,得其他癌癥的幾率也能減少20%。

蘋果中含有能增強骨質的礦物元素硼與錳。硼可以大幅度增加血液中雌激素和其他化合物的濃度,這些物質能夠有效預防鈣質流失。絕經期婦女多吃蘋果,有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防治骨質疏松。

現代人在平常飲食中攝入蛋白質過多,這些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從而造成大多數人的體液都呈“酸性”。酸性體液就會不斷在體內堆積,容易使人感到疲勞乏力,研究發現,70%的疾病發生在酸性體質的人身上。蘋果中的多糖、鉀離子、果膠、酒石酸、枸櫞酸等,可以中和酸性體液中的酸根,降低體液中的酸性,從而緩解疲勞。而其豐富的鋅元素含量,更是人體內多種重要酶的組成元素,在消除疲勞的同時,還有增強記憶力的功效。

蘋果中酸味的蘋果酸和檸檬酸能夠提高胃液的分泌,促進消化。蘋果酸還可以穩定血糖。預防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宜吃酸味蘋果。

蘋果汁有很強大的殺滅傳染性病毒的作用,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蘋果的人得感冒的機會要低。多吃蘋果可改善肺功能,保護肺部免受污染和煙塵的影響。

食用蘋果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蘋果不宜與海味同食。蘋果中含有鞣酸,與海味同食不僅降低海味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還易發生腹痛、惡心、嘔吐等。②蘋果中的維生素和果膠等有效成分多含在皮和近皮部分,所以應該把蘋果洗干凈食用,盡量不要削去表皮。③優選無農藥污染的蘋果。

大棗――天然的維生素丸

大棗又名紅棗、干棗、棗子,是大眾化的滋補果品,藥食皆宜。

大棗始載于《神農本草經》。中醫認為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功用補中溢氣、養血安神,主治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古醫書稱其“解藥毒,和百藥”,凡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貧血虛寒、食欲不振、疲乏無力、便溏、心悸、失眠等癥,幾乎都離不了大棗。

大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P以及鈣、磷、鐵和環磷酸腺苷等背養成分。

大棗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每100克鮮棗肉中含量超過400毫克,有人稱其為“天然維生素C丸”,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民諺說: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看來足有科學道理的。

環磷酸腺苷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營養,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大棗中有一種天然植物酸,具有保護肝臟的作用。研究發現,大棗的提取物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和增加血清總蛋白與白蛋白,還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作為果品,大棗生吃和熱吃都可,各有利弊。生吃能充分獲得其中的維生素C。熟吃容易消化,但其中的維生素C在受熱后,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大棗小編方

大棗生姜湯:將大棗7枚與生姜數片煎湯,加紅糖飲,能祛寒鎮咳。

大棗薏米山藥粥:將大棗8枚與薏苡仁30克、山藥30克煮粥,能治腹瀉。

桂圓大棗湯:將大棗7枚與桂圓肉15克、生姜5克煮湯,每日一劑,連服一月,能治婦女月經不調。

大棗桶皮湯:大棗10枚加橘皮10克,用沸水沖泡10分鐘許,飯后飲水吃棗,可治消化不良。

大棗蔥白湯:大棗7枚,蔥白20克,加水少量,煎煮,于睡前吃棗喝湯,能治失眠。

甘麥大棗湯:小麥30克,甘草7克,大棗7枚。將三種原料共入鍋中,加清水800毫升,煎至200―300毫升,去渣,吃棗,飲湯,每日1劑,早晚分服。甘麥大棗湯是中醫的一個經典名方,三種原料亦藥亦食,藥性平和,中醫用其治療精神恍惚、心煩、睡眠不寧、失眠與癔病等癥?,F代研究發現,此湯對有睡眠不佳的亞健康者,尤其是更年期綜合征的中年男女,效果明顯。

大棗雖好,但也不能一次吃得太多,否則會引起胃酸增多和腹脹。原有腹脹和胃部不適的人,應忌吃大棗。大棗含糖分較高,糖尿病病人應慎吃。

腐爛的大棗,在細菌作用下可能產生果酸與甲醇等毒素,人吃后會出現頭暈與視物不清等中毒反應,故不能吃爛棗。

棗皮含有豐富營養,無論生吃和熟吃,都不該丟棄棗皮。

山楂――藥食兼備的珍果

山楂是藥食兼備的珍果,是我國原產植物,古書記載已有三千年歷史,人們都知道山楂有消食化肉積的效用,卻不知山楂的消瘀功效。古醫書記載獨圣散(山楂合童尿口服)治產后惡露不行及小腹疼痛,就表明山楂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明朝大醫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山楂:“氣味酸、甘,微溫,消食積補脾,健胃,行結氣,治婦人產后耳枕痛,惡露不盡,化飲食,消肉積瘕,痰飲痞滿,滯血痛脹,化血塊、氣塊,活血”,就指出山楂有消食、化瘀、治腫瘤三大功效,尤其強調了山楂的活血化瘀作用。

現代研究發現,山楂含黃酮類、山楂酸、維生素C、胡蘿卜素及鈣、磷、鐵等,具有以下顯著的功效。

第一,降血脂。山楂有清除血脂的作用,可以治療高脂血癥。因為可以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內壁中的沉積,所以可以抗動脈粥樣硬化而起到保護血脈的作用。

第二,消血栓。山楂有化瘀作用,能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所以可治療冠心病、腦動脈硬化及心梗、腦梗。

第三,能擴冠。山楂有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可以緩解心絞痛。

第四,能強心。山楂增強血管收縮力,增加心血排出量,可治療心律不齊。

第五,降低血液黏稠度。山楂有稀釋血液、降低血黏的作用,所以可以抗血栓形成。

第六,降血壓。山楂有擴張血管作用,所以還能降血壓。

那么。山楂怎么吃最好呢?

第一,山楂炒吃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尤其擅長消肉食。

第二,山楂生吃(注意必須連紅皮一起吃掉)活血化瘀的作用最好。

第三。山楂與丹參合用,對防治冠心病、腦動脈硬化效果更好。服法是:干山楂每次6~12克,煎水服(怕酸者可適當加糖),丹參每次1~2片,每日2~3次。一般情況下服用山楂的劑量為干果:6~12克,鮮果:10~20克。

山楂食療方法:山楂配海帶――降血脂;山楂配黑木耳――降低血液黏稠度;山楂配荷葉――降血脂;山楂配芹菜――降血壓;山楂燉肉――補脾益氣血。

山楂雖好,也并非人人皆宜。

篇(7)

由于果實種子類中藥很多品種名稱相仿,而且其中不少中藥常有2個甚至2個以上的相似別名,以致在使用中容易混淆。如果不嚴格區分,必然會影響中醫臨床用藥的安全。筆者現結合工作經驗,將幾組易混藥名的果實種子類中藥辨析如下,供中醫藥工作者參考。

1 大棗與烏棗

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1]收載大棗為鼠李科植物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實。大棗經蒸制曬干后則為烏棗。大棗又名紅棗,《本草逢源》有“古方中用大棗都是紅棗”的斷言,而烏棗入藥則是在明代以后[2]。

大棗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可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配伍葶藶子能瀉肺利尿而不傷脾氣;配伍大戟、芫花、甘遂即十棗湯,能逐水祛瘀而不傷脾胃。桂枝湯、大青龍湯、甘麥大棗湯等均是運用大棗的代表方劑。烏棗的作用則是助陰補血、入肝走腎、主治虛勞,善滋二便。在補肝腎藥方中如產后芎歸調血飲、滋陰降火湯、人參養榮丸等,以烏棗為佐使藥為宜。

為避免將二藥混用,2011年版《北京市中藥飲片調劑規程》(以下簡稱《調劑規程》)已明確規定處方寫“大棗”或“紅棗”應付大棗,處方寫“烏棗”或“焦棗”,應付烏棗。

2 花椒與椒目

《中國藥典》收載花椒為蕓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前者又稱青花椒,后者又稱紅花椒?;ń房蓽刂兄雇?、殺蟲止癢,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外治濕疹、陰癢。《中國藥典》將青花椒和紅花椒均作為花椒的來源收載,但二者的作用強弱是有差別的。有研究表明,在相同劑量下,青花椒的鎮痛效應比紅花椒大[3],且青花椒的毒性小于紅花椒[4]。《調劑規程》已將二藥分別收載,規定處方開“蜀椒”、“花椒”應付花椒(即紅花椒),處方開“青椒”、“川椒”、“青川椒”應付青椒(即青花椒)。目前,北京市各醫院中藥房使用的多為青花椒。

椒目為蕓香科青花椒或紅花椒的干燥成熟種子。其專行水道,有行水消腫的功效,可用于水腫脹滿、痰飲喘逆等證。

因花椒和椒目的功效不同,所以,花椒不可不去種子用;同理,應用椒目時也應除凈果皮。

3 大皂角與豬牙皂

據《中國藥典》可知,大皂角與豬牙皂雖均來源于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但生長過程不同。大皂角為其干燥成熟果實,豬牙皂則為其衰老或受傷害后所結之干燥不育果實。二者雖均有祛痰開竅之功,但各有側重?!侗静莘暝础吩唬骸按笮《?,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風痰,牙皂最勝,若治濕痰,大皂力優?!笨梢?,大皂角適用于濕痰,而豬牙皂更適用于風痰。據此,臨床使用二藥時應遵循《調劑規程》中的規定,即處方寫“大皂莢”應付大皂角,處方寫“牙皂”或“皂角”應付豬牙皂。

4 橘紅與化橘紅

《中國藥典》收載橘紅為蕓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外層果皮。化橘紅為蕓香科化州柚Citrus grandis ‘Tomentosa’或柚Citrus grandis (L.) Osbeck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層果皮,前者習稱“毛橘紅”,后者習稱“光七爪”、“光五爪”。目前,橘紅幾乎已絕跡,化橘紅中的“毛橘紅”產量極少,實際調配中藥飲片處方和配制中成藥時無論寫“橘紅”或“化橘紅”多均以柚皮加工品取代。

橘紅與化橘紅雖均有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的功效,但橘紅具有溫燥之性,側重于散寒燥濕,多用于風寒咳嗽、喉癢痰多?;偌t無發散之性,偏于化痰理氣,兼能消食,咳嗽痰多又兼食積或消化不良者用之較宜。化州柚加工成的“毛橘紅”的功效要強于柚加工成的“光七爪”、“光五爪”[5]。

5 蓮子、石蓮子與苦石蓮

《中國藥典》收載蓮子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成熟種子。有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的功效,兼能養心安神,用于脾虛泄瀉、帶下、遺精、心悸、失眠。

據《中華本草》[6]載,石蓮子為蓮的老熟果實。采收加工多在10月蓮子成熟時,割下蓮蓬,取出果實曬干;或拾取落入泥中之蓮實,洗凈曬干。其功效重在清濕熱、開胃進食、清心寧神、澀精止泄。主要用于噤口痢,也可用于慢性淋證的治療[7]。

《中華本草》收載苦石蓮為豆科喙莢云實的干燥成熟種子。其功效重在清熱及散瘀止痛,主治噦逆、痢疾、尿血、跌打損傷,虛寒無火者忌用。

6 火麻仁與亞麻子

《中國藥典》收載火麻仁為??拼舐镃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種子,又名大麻仁、麻子仁。亞麻子為亞麻科亞麻Linum usitatissmum L.的干燥成熟種子,又名胡麻子。二藥均可潤腸通便,但火麻仁為潤下藥,兼有滋補作用,可用于老人、產婦及體弱者因血虛津虧所致的腸燥便秘。亞麻子除潤燥通便外,兼有養血祛風的功效,還可用于皮膚干燥、瘙癢、脫發。

7 豆蔻、紅豆蔻、草豆蔻與肉豆蔻

《中國藥典》收載豆蔻為姜科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實。紅豆蔻為姜科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Willd.的干燥成熟果實。草豆蔻為姜科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種子。肉豆蔻為肉豆蔻科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種仁。從功效上分類,前三者屬于芳香化濕藥,肉豆蔻屬于收澀藥。豆蔻又名白蔻,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的功效,偏走中上二焦,用于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紅豆蔻散寒燥濕、醒脾消食,用于脘腹冷痛,食積脹滿,嘔吐泄瀉,飲酒過多。草豆蔻溫燥性強,可燥濕行氣、溫中止嘔,用于寒濕內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肉豆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用于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8 西青果與青果

西青果為使君子科訶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干燥幼果,又名藏青果。具有清熱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陰虛白喉。有臨床報道,西青果還可以澀腸止痢,用其治療細菌性痢疾,效果甚佳[8]。

青果為橄欖科橄欖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干燥成熟果實,又名干青果、橄欖,具有清熱解毒、利咽、生津的功效,可用于咽喉腫痛、咳嗽痰黏、煩熱口渴,還可解魚蟹毒。

9 結語

總之,臨床使用上述易混藥名的果實種子類中藥時,應嚴格按照《中國藥典》用名,如藥典未收載,可采用《中華本草》的規范名稱,并遵循《調劑規程》中的規定,避免使用模棱兩可的別名,以便調劑人員正確調配處方。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21.

[2]張麗.淺論大棗的處方應用[J].實用醫技,2000,7(11):867.

[3]宋麗,劉友平.花椒與青椒的鎮痛效應和藥動學比較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9,25(6):64-66.

[4]宋麗,劉友平.花椒與青椒的毒性和藥動學比較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5):1142-1143.

[5]謝崇源.橘紅、化橘紅及橘紅珠[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3,6(1):51-52.

篇(8)

枸杞茶:枸杞10克。洗凈后放杯中,注入沸水,蓋上杯蓋,待2~3分鐘即可。有益腎養肝的功效。

【砂仁鯽魚湯】鮮鯽魚150克,砂仁3克,陳皮6克,生姜、蔥、精鹽各適量。將鮮鯽魚刮去鱗、鰓,剖腹去內臟,洗凈,將砂仁放入魚腹中,然后與陳皮共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用大火燒開,放入生姜、蔥、精鹽,煮至湯濃味香即可。有醒脾開胃利濕的功效。

【薄荷枸杞粥】取薄荷5克(新鮮薄荷葉20克),枸杞10克,粳米50克煮粥。將薄荷洗凈備用,將粳米、枸杞洗凈,加適量水煮粥,煮至粥半熟時加入薄荷,待粥將成時加入適量冰糖,再煮沸即可。能清心怡神,疏風散熱,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桑椹白饅頭】桑椹30克,女貞子20克,旱蓮草30克,雞蛋500克,白糖50克,面粉2000克,酵母粉適量。將桑椹、女貞子、旱蓮草洗凈,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轉用小火煮20分鐘,去渣留汁待用。將面粉、藥汁、白糖、雞蛋放入盆內,加酵母粉揉勻,揉成面團,做成白饅頭,上籠蒸熟即可。有補益肝腎的功效。

【大棗扁豆粟米飯】大棗5枚,粟米100克,扁豆50克,白糖適量。大棗、粟米、扁豆淘洗干凈后入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再小火煮至米熟即可。食時可加入白糖。有養肝健脾胃的功效。

日常生活提點

【飲食方面】

宜多吃些性溫具有生發作用、健脾養肝陰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蕎麥、姜、豆芽、蔥白、韭菜、芹菜、菠菜、香菜、豬肝、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土豆、黃豆、大棗、淮山、小米、白薯、紅薯、香椿頭、枸杞、薄荷等。其中,韭菜性溫,最宜人體陽氣,春季常吃可增強脾胃之氣。

【春季起居】

一定要做好保暖,適當“春捂”,以利于陽氣的生發。另外,春季調養應做到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覺(即每天中午11:00~13:00的午覺和每天晚上23:00~凌晨1:00的晚覺),以利于肝氣的生發,以防春困。

【運動調養】

篇(9)

棗還是重要的藥物,性甘味溫,主益氣扶正。古人許多名方都喜用棗入藥,如著名的《傷寒論》中112張方子,其中應用大棗入藥的就有40張(次)之多。棗在中藥里常常與姜配伍,起溫中散寒、調和營衛的作用。著名的經方“桂枝湯”就是以桂枝、芍藥和生姜、大棗、甘草相配,解表散寒,治療風寒感冒。民間也常用紅棗與生姜、茶葉、紅糖煎湯服用,是治療婦女痛經、閉經的偏方。

另外,大棗與甘草、小麥同煎,取汁服用,就是治療婦人“臟躁”的名方――甘麥大棗湯。所謂“臟躁”病,是一種“喜悲傷欲哭”的疾病,嚴重的時候,患者甚至又哭又笑,大小便失禁,好像精神病發作一樣?,F代醫學認為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神經官能癥,多見于心脾氣虛的婦女和圍絕經期婦女。有日本學者研究發現大棗與甘草、小麥的煎劑能抑制腦神經的異常興奮,這可能就是甘麥大棗湯治療該病的藥理基礎。

黛玉中暑與香薷飲

楊 梅

《紅樓夢》第29回,寫到賈母、鳳姐、寶釵、寶玉、黛玉等人去清虛觀打醮,當時是農歷五月初一,天氣卻已經炎熱起來了。林黛玉體質虛弱,又患有慢性病,對外界惡劣氣候的耐受力甚差,中暑了。

黛玉在清虛觀中暑之后,回家休養,并且吃了“香薷飲”。香薷飲是中醫有名的方劑,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藥僅3味:香薷、炒扁豆、姜厚樸。主要功用為祛暑解表,和中化濕。若在暑夏季節,外感于寒,內傷于濕,或受暑熱侵襲,常會頭重頭痛、身熱畏寒、食欲不振,或者腹痛吐瀉、四肢困乏,精神倦怠。此時用香薷飲治療,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主藥香薷,性味辛、微溫,入肺、胃、腎經,為夏令之解表化濕藥。既能外散暑邪而解表,又能內化暑濕而和中,前人稱“夏月之用香薷,猶冬月之用麻黃”,可見香薷是偏于解表利尿的。

厚樸是本方的輔藥,性味辛、苦,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溫中、下氣、燥濕、消痰之功效,能除濕邪而通行滯氣。厚樸用姜炙,是為了抑制藥物毒性和致嘔吐的副作用,同時增加健胃溫中的作用。

篇(10)

桂圓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早在漢朝時期就已作為藥用。中醫認為,桂圓性溫,味甘,無毒,入心、脾二經,能滋益心脾、大補氣血、寧心安神。常用以治療思慮過度、勞心傷神、虛癆羸弱、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癥。在臨床用藥時,除桂圓湯用桂圓一味外,其余皆為復合處方。應用最廣的就是歸脾湯。本方源于《濟生方》,除桂圓外,藥物組成還有白術、茯苓、黃芪、酸棗仁、人參、木香、甘草、當歸、遠志等。再用生姜、大棗為引,主要功效為健脾養心、益氣補血。至今,桂圓仍然是一味補血安神的重要藥物。

桂圓是傳統的滋補佳品,對人的補益作用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益氣補血,增強記憶。桂圓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及蛋白質等,含鐵量也較高,可在提高熱能、補充營養的同時,促進血紅蛋白再生以補血。實驗研究發現,桂圓肉除對全身有補益作用外,對腦細胞特別有益,能增強記憶力、消除疲勞。

(2)安神定志。桂圓中含有大量的鐵、鉀等元素,能促進血紅蛋白的再生以治療因貧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每100克桂圓中含尼克酸高達2,5毫克,可用于治療因尼克酸缺乏造成的皮炎、腹瀉、癡呆和精神失常等。

(3)降脂護心,延緩衰老。桂圓肉可降血脂,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對與衰老過程有密切關系的黃素蛋白酶――腦b型單胺氧化酶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4)抗癌。動物實驗表明,桂圓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臨床給癌癥患者口服桂圓粗制浸膏,可以改善癥狀、延長壽命。

健康養生方一:桂圓栗子粥

材料:栗子10只,桂圓肉15克,粳米50克。

做法:將栗子去殼,切成碎塊;桂圓肉洗凈備用;將粳米淘凈,放入鍋內,加栗子、桂圓肉、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煮至熟爛,加白糖攪勻即成。

功效:補心腎,益腰膝,適用于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腰膝酸軟等癥,

健康養生方二:桂圓蓮子粥

材料:桂圓肉15克,蓮實15克,大棗5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蓮實用溫水浸泡后,用竹帚刷去皮,除去芯,洗凈;大棗洗凈去核;桂圓肉洗凈;糯米淘洗干凈。將糯米放入鍋內,加桂圓肉、蓮實、大棗、白糖、清水等,用武火煮沸后,轉用文火煮至熟爛即可。

功效:健脾補血。適用于脾氣虛弱、貧血、心悸、健忘、面黃肌瘦等癥。

健康養生方三:桂圓姜棗蜜餞

材料:大棗250克,桂圓250克,蜂蜜250克,姜汁兩湯匙。

做法:大棗、桂圓洗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燒至七成熟時,加蜂蜜、姜汁攪勻,繼續加熱煮熟,起鍋裝盆,待冷卻后裝入瓶內即成。每次可吃大棗、桂圓各3~5個,每日3次。

功效:健脾氣,益心血。適用于脾虛血虧、心悸怔忡、飲食不振、體質虛弱等癥。

健康養生方四:桂圓補血膏

篇(11)

有防寒去痰的功效,增加熱量。還可暖胃,故最適用于冬季,對防治感冒效果很好,可以祛風散寒。

原料:可樂一瓶、姜一大塊。

做法:可樂一瓶打開倒煮鍋里;姜去皮,切細絲;大火煮開后,小火煮十分鐘。

2、小蔥姜湯

治腹痛、吐瀉。空氣干燥,各種病菌繁殖活躍,稍有不慎,就會病從口入,容易引起腹痛、吐瀉等急性腸胃炎癥狀。適當喝些姜湯,能起到防治作用。生姜具有類似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對抗擊沙門氏菌效果明顯。

原料:主料:小蔥20克,姜5克;輔料:赤砂糖20克。

做法:將細香蔥、老姜片分別沖洗干凈,置小鍋內,加水1小碗,煎至半小碗,去渣留湯,加紅糖少許即可。

3、大棗姜湯

大棗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生姜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充分發揮姜的作用,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此外,生姜重補暖、大棗重補益,對治療寒涼引起的胃病非常有效。

原料:大棗10個、生姜5片、紅糖適量。

煮法:姜洗干凈后,把姜切片不要敲碎,敲碎姜味道會比較濃,姜滾久點也會比較辣。姜味濃一點比較好,去寒的效果會更好。直接放到冷水中煮滾,滾一下之后加入黑糖。黑糖放多點就會比較甜。黑糖對經期的女生很有幫助。

4、紅糖姜湯

紅糖具有養血、活血的作用,加到姜湯里,可改善體表循環,治療傷風感冒。需要注意的是,生姜紅糖水只適用于風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切記不能用于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女性痛經的時候,一碗紅糖姜湯也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原料:紅糖、金絲棗、姜。

做法:將紅糖、無核金絲棗、姜片放入燉煮的容器中;注入適量清水(用礦泉水最好);蓋上蓋子,燉煮半個小時即可。

5、綠茶姜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拍拍拍无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亚洲va中文字幕|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99heicom视频| 男性gay黄免费网站| 欧洲吸奶大片在线看| 日本成aⅴ人片日本伦|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 好想找个男人狠狠的曰|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你懂的视频网站|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官网|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的视频 | 欧美成人小视频|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码欧美日韩高清综合一区| 免费在线看v片| 久草电影在线观看| 992tv在线|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鬼色|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第二页| 一进一出60分钟免费视频| 黄页网址大全免费观看22| 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 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好| 国产a级午夜毛片| 久久成人免费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