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學英語詞匯教學論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2.單詞操練靈活化
操練活動是一節課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能否掌握本節課內容的關鍵,所以提高詞匯操練活動的有效性至關重要,但是如果操練手段過于單調,一成不變,則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對詞匯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帶領學生操練詞匯時,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操練方式,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新知,達到操練活動有效性的最大化。(1)多形式跟讀。在教學單詞時,標準的示范朗讀至關重要。教師應該播放單詞錄音,讓學生安靜仔細地感受標準的英語發音,然后進行模仿。接著教師可以親自帶讀,發音時適當放慢語速,盡量拉長元音,合理夸張口型,做到發得圓潤飽滿,讓學生聽清楚后再模仿。遇到比較復雜的單詞時,教師可以采取分音節帶讀的方式,將一些多音節單詞進行劃分再朗讀。例如,《牛津小學英語2A》中的hamburger一詞,教師可以將其分為ham,bur,ger三部分音節,單獨進行帶讀,可以讓學生將每個音節都讀到位,從而降低了難度,并且發完整音。最后還可以請個別學生領讀單詞,過程中既可以讓全班學生多聽多練,又可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規范。(2)游戲中朗讀。教師可以創造性地將讀單詞穿插在游戲或者比賽中,做到寓教于樂。可以結合課文內容,使常規朗讀形式趣味化。例如,在教授《牛津小學英語2A》“Unit9MerryChristmas”時,在操練單詞bell的過程中,我設置了“裝扮圣誕樹”的游戲環節,其主要目的是給學生提供練習朗讀bell的機會,達到爛熟于心的效果。在多媒體上我設計了許多鈴鐺,它們歡樂地圍繞著圣誕樹旋轉,首先我邀請全體學生大聲且正確地朗讀單詞bell,讀后一個小鈴鐺便微笑著飛掛到圣誕樹上。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感到很驚奇,于是都踴躍地參與進來。小小的游戲,激發了學生說單詞的興趣,同時過程中也涵蓋了集體讀、男女生讀、小組讀、個別讀的形式。當然,游戲過程中,朗讀相當出色時,學生會發現,有多個小鈴鐺同時飛掛到樹上,這進一步推動學生去讀準讀好單詞。低年級學生喜好模仿,所以在朗讀單詞時,教師也可以運動學生的這一特點。例如,教學食品單詞hotdog時,除了運用大小聲朗讀的形式,我鼓勵學生模仿小動物的語音語調來說單詞。課件呈現開心的小貓、生氣的大狗、傷心的小豬,學生就創造性地模仿它們的動作及語音來說單詞。這類型的操練形式,深受學生的喜愛,以致課后學生間還在模仿小動物說單詞。(3)利用小詩、歌曲讀。低年級的學生都很喜歡這種形式,因為兒歌和歌曲中配上優美的旋律或輕快的節奏,讓學生能夠不是一直反復無趣地朗讀單詞。例如,教授《牛津小學英語1A》“Unit6Onthefarm”動物單詞時,可以給所有的動物單詞配上叫聲形成小詩:“I’macow.Moo,moo.I’macat.Miaow,miaow.I’madog.Woof,woof...”這樣簡單的句子中,配上動物生動的叫聲,加深了學生對于單詞的記憶。又如,在教授《牛津小學英語2A》“Unit1Myfamily”中,筆者利用非常有動感的兔子舞的曲調,把家庭成員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編成一首歌謠。“Father,fa-ther,he’smyfather.Mother,mother,She’smymother.Iloveyoufather,andIloveyoumother...”歌曲朗朗上口,歌詞簡單易懂,學生不僅可以練習這四個單詞,同時還可以練習到本單元He’s/She’smy...的句型。
圖片演示是最普遍的一種方法。目前,《PEP小學英語》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出示新單詞時都配有圖片,這樣圖文并茂,學生心眼合一,認知更加簡單,更加難忘。而且這些圖片基本上是卡通的,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例如學習panda,cat,kangaroo,goat等這類單詞時出示相應圖片,鮮亮的色彩,可愛的卡通圖畫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簡筆畫、掛圖、插圖,幻燈片等呈現課文情境,實際上就是把課文內容形象化,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幫助學生直接理解并運用所學的內容。
1.2實物演示
英語課和其它課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把實物帶進課堂,把生活中的諸多真實生活實例經過精心準備搬進課堂,使學生覺得這不是正襟危坐的課堂,為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埋下了伏筆。單詞教學可由實物來呈現其意思,例如教學食物、衣物、書刊、小玩具、文具等單詞時可用實物來結合教學。比如學習《PEP英語》6B中seed,soil,sprout,plant時,筆者事先將種子、土、幼苗和植物帶進了教室,在教授新詞時,先通過實物演示教會學生單詞,再通過親自種植等一系列活動向學生演示植物的種植過程,這樣教學不但避免了單調枯燥的單詞教學,還教會了學生植物的種植方法,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2歸類記憶法
歸類記憶法是將分散、零星的一些單詞按不同類別劃為一組進行系統記憶的方法,非常適合六年級學生在總復習階段學習單詞時運用。例如:表示水果的單詞apple,banana,pear,pineapple,lemon,strawberry,peach,mango等;表示食物類的單詞:dumpling,sandwich,hamburger,bread,rice,milk等;表示交通工具的單詞:car,bus,plane,sled,ship,subway,bike等。這種方法使用很普遍,小學階段大部分所學單詞都可以像這樣按類別進行歸納,如:方向,文具,生活用品,家庭成員,天氣,顏色,時間,運動,人體各部位等。現在《PEP英語》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每個單元的單詞編寫也都體現了這種方法。
3游戲法
人類具有喜愛游戲的天性,游戲是人的本能需求,是教育的主要起源形式之一。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認為游戲是兒童的本能、是其自發表現,對兒童的教育應順其自然,滿足其本能需要。從游戲角度來看,游戲植根于人性深處,是人的天性。席勒就認為“只有當人是完全意義上的人,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時,他才完全是人。”所以,游戲永遠是學生最鐘愛的學習活動。把枯燥的單詞學習融入到游戲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滾雪球”是一個考驗瞬時記憶的游戲。它不僅可以用于詞匯教學,還可以用于句型教學。例如在學習《PEP英語》7Aunit3partB的句型“Whatareyougoingtodo?”及其回答“Iamgoingto...”時,先請一個學生說出要做的事情,再請下一位學生先重復他前面學生說的單詞,然后自己再說一個,以此類推。這個游戲不僅復習鞏固了新詞和句型,還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對高年級學生來說極具挑戰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些游戲都有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趣味記憶法、對比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等也是提高詞匯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大家可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大膽嘗試。
2.促進英語詞匯教學的改革。回顧以往的英語詞匯教學改革不難發現改革還存在著片面化,宏觀方面居多等問題。然而,這些改革也都有著一定的效果,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英語詞匯教學的質量,也為英語教學理論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但是好景不長,這種改革往往使大部分學校在實施一段時間后,詞匯教學水平也得到一定提高之后,遇到瓶頸。這使大多數學者和教師一籌莫展。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對英語詞匯的特殊性不夠重視,沒有靈活的將詞匯放在特定的語境中教學。所以要想英語教學改革有著長遠的效果,應該把語境理論融入到詞匯的教學中,使詞匯存在著自己的“土壤”,這是目前英語詞匯教學改革的一個新方向。
二、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現狀及成因
通過研究調查發現目前很多高職學生缺乏對英語詞匯的學習興趣,很少主動學習,大部分學生都是通過教材后部分的單詞表進行背誦記憶英語詞匯,一小部分通過課文來記憶單詞,僅有少數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或者實踐來學習英語。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時并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只是機械的背誦,這樣不僅記憶英語詞匯不扎實,而且容易忘,應該根據單詞的讀音規則和構詞規則進行記憶。還有很少的學生能夠結合老師上課給的特定語境進行學習詞匯或者是通過課后的閱讀理解練習來提高詞匯學習效率。高職院校的升學模式與國家統一招生的模式有著很大的區別,它的升學并不需要很高的分數,只要學生各科課程及格便可升學。這樣學生們沒有了升學的壓力也就缺乏學習的動力。此外,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情況也影響著學生們的學習,它的課程設置與高中比課時少、強度小,要求低,因此學生不夠重視英語學習。另外,學生的英語基礎也會影響著今后的英語學習,很多高職學生在入學前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受到一定影響。
三、詞匯教學策略
1.沉浸—類比。沉浸和類比是把握沉默語境的兩種方式。沉浸式詞匯的學習者將自己處于相應的語言環境中體會當時的語境。類比是詞匯學習者找出與自己經歷相同的說話人的經歷來解讀目標詞匯。
2.創設—擴充。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課本的語境創設新的語境來輔助教學,因為課本的語境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教師新創建的語境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是為了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教師在創設語境的過程中要聯系實際,創設貼切的生活語境來導入教學中。
3.聯系—轉換。教師根據每天學生朝夕相處的生活場景進行教學是極為有效的,因為學生們十分熟悉自己的周圍環境,理解詞匯就不會很難,這樣既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又使學習中充滿樂趣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費巧蓮.激情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5:72.
[2]李征婭.舞臺式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6,06:78-80.
[3]李莉.夸張手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彥子.淺談小學英語課堂變革[J].亞太教育,2016,01:40.
[5]何軼君.PBL模式對小學英語自我效能的影響[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東芳.如何讓“動”成為小學英語課堂的主旋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2:68.
[7]韓笑.綠色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探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6,02:244.
[8]宋麗敏.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英語未來課堂探微[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1:120-121.
[9]楊進.小學英語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6,01:20-23.
[10]劉妲治.小學英語開展對話教學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6,02:267-268.
[11]路亞涵.淺談小學英語教育中的創造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瑪草.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國.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1:101+112.
[15]劉思瑤.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3:56-57.
[16]王鳳英.淺談小學英語兩級分化的成因以及改進方法[J].才智,2016,04:193.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霍葉敏.小學英語課后作業的有效布置之我見[J].學周刊,2016,11:197-198.
[2]陳慶華,魏茂玲.小學英語教學中導學案的運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管窺[J].華夏教師,2016,02:65.
[4]汪慧.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藝術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學英語課堂創新教學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08:103.
[6]趙玉鑫.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學英語課堂生命化教學的缺失與重構[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3:55-56.
[8]劉娜.情感因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6,01:49-51.
[9]呂碩.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英語口語交際能力[J].學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學英語形象聯想教學法的實施[J].基礎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淺談“微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網絡環境下小學英語的模式構建[J].校園英語,2016,10:135.
[13]張春燕.新課改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策略[J].校園英語,2016,10:202.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劉珊珊.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107.
[2]邱菲菲.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J].學周刊,2016,17:154-155.
[3]易鳳.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單詞記憶方法[J].學周刊,2016,20:200-201.
[4]李文娜,梁付民.微信輔助小學英語教學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5:37-38.
[5]殷景芹.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5:47-48.
[6]顧詩月.也談構建“生活化”的小學英語有效教學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207-208.
加強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外閱讀對學生英語的學習有諸多益處,學生不但能夠從外語書籍、報刊雜志中獲得必要的知識,還能不斷鞏固和提高已經學過的語言知識及綜合能力,因此不斷加強小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勢在必行。
一、加強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1、更好的了解文化意識形態,消除英語學習的障礙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橋梁,它在人類文化傳承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學生的課外英語閱讀,會讓學生在英語閱讀材料中接觸到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文化內涵,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維,從而形成新的語言思維方式,這樣就有效減少了由于意識形態差異而引起的學習英語障礙。
2、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小學的孩子們在閱讀趣味性較強的童話故事時,不但會被故事情節深深吸引,還能幫助學生體味真實生動的語言情境,激發他們聯系自身生活進行探索和追問的欲望,改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3、大量的課外閱讀擴充了學生的英語詞匯量
大量的英語課外閱讀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還能夠在無形之中擴充他們的詞匯量,為學生學好英語語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
二、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外閱讀的現狀
當前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外閱讀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的,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教材內容只局限于語言本身,沒有做進一步的拓展,雖然各個小學英語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不統一,但是內容都大同小異,都是以日常生活場景為主,通過聽說讀唱和游戲等手段,來訓練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二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還停留在比較陳舊的模式,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多采取聽讀為主、結合游戲的方法,以聽懂、會讀單詞、句子為教學目標,教師在課下會要求學生進行聽讀背的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僅僅把英語當做一項學習任務來完成,而對于英語所承載的人文信息則一無所知。
三、加強英語課外閱讀應該采取的策略
1、對閱讀內容給予正確引導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辨別能力低,閱讀能力有限等因素,需要教師和家長在閱讀方面要給予一定的指導,教師和家長在幫助孩子選擇閱讀刊物時,要遵循教育性、益智性及趣味性的原則,在材料的選擇上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內容文字不宜過多,最好以圖片動畫為主,或者是有教育意義的原版動畫片,這樣就幫助孩子們在閱讀內容上樹立了一個正確的方向。
2、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
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有效彌補課內英語教材的局限性,開闊同學們的視野、增強他們的知識,具體可采取以下兩方面的措施,第一方面可通過板報、墻報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可在黑板報上設立一個英語專欄,設置一些英語小漫畫、格言、笑話等內容,供學生閱讀和欣賞,對專欄的內容要定期進行更換,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自編英語小報,將自己日常積累的英語知識通過這種形式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促進同學之間對英語的交流和溝通,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第二方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請求學校設立一個兒童英文讀物的閱讀室,訂閱一些英文類型的報刊等,同時也可向國外大量引入原版的英文兒童文學讀物,按照難易程度依次擺開,便于學生根據自身的閱讀能力進行借閱。
3、可安排專門的英語閱讀課
學校設置專門的英語閱讀課有諸多益處,它不但可以引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視,還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通過閱讀課的學習,逐漸掌握了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激發了對英語閱讀的熱愛,有利于他們在課外時間進行自覺獨立的閱讀,無形中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
4、培養學生應用交流的習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交流和應用,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幫助學生養成交流的習慣,學生之間的交流不但可以幫助他們互相分享英語課外閱讀的樂趣和信息,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口語能力,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交流中更清楚應該向學生提供什么樣的閱讀材料,從而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閱讀。
結語:
小學英語課外閱讀雖然還處于摸索階段,但只要教師進行積極努力探索,高度重視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加強對孩子們的培養和指導,就一定能夠發揮英語閱讀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摘要】語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本文從新編譯林版小學英語依據英語課程標準精神和要求進行編寫入手,介紹了教材概況和特點,并結合教材板塊,就小學英語教學中語音教學、語言積累、能力提升和多元評價等方面作了探討。
【關鍵詞】教材概況 特點 板塊教學
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聯合譯林出版社和牛津大學出版社,共同編寫了牛津小學英語。該套教材于2001年3月經教育部審查通過后,先后在多省市使用。2010年,該教材榮獲“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011年,按照教育部工作部署,教材編寫組以新課標規定的課程目標和廣大師生使用教材的意見為依據,對教材進行了全面修訂。下面簡要介紹修訂版教材的概況、結構和特點,并就小學英語教學做一探討。
一、教材概況
譯林版小學英語共八冊,設計安排了64個單元(Unit)、16個綜合語言實踐項目(Project)。每冊教科書都有8個單元和2個綜合語言實踐項目。整套書主要教學內容如下:
(1)語音:正確讀出26個英文字母;了解25個字母和18個字母組合的拼讀規則,以及重音、語調等。
(2)詞匯:800多個單詞和80多個習慣用語。
(3)語法:名詞的單復數形式,名詞所有格,主要人稱代詞,形容詞性物主代詞,主要基數詞和序數詞,形容詞的基本用法,表示時間和地點等副詞的基本用法,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表示時間、地點和位置的常用介詞,簡單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等等。
(4)功能:問候、介紹、告別、致謝、道歉、邀請、請求、喜好、建議、祝愿、打電話、就餐、就醫、購物、問路、勸告、建議、價格、特征、時間、季節、形狀、顏色、位置、原因、意愿和打算、判斷和評價等40多個。
(5)話題:個人情況、家庭與親友、身體與健康、學習科目、家庭生活、周末活動、文體活動、節假日、飲食、季節與天氣、職業、習慣、理想、交通工具、公共標志、環境保護、健康飲食、交通安全、使用互聯網等40多個。
(6)歌曲:24首。
(7)歌謠:16首。
(8)學習提示:64條。
(9)文化知識:24條。
二、教材特點
譯林版小學英語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編寫和修訂,理念新、內容新、呈現方式新,主要特點如下:
1.著眼學生發展,注重素質教育
教材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修訂版教材中增加了Learning tip、Ticking time、Culture time等板塊,旨在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發展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力和初步的自主學習能力,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展國際視野,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夯實基礎。
2.遵照新課標理念,突出語言運用
教材以話題為核心,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豐富了Fun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Project等體現語言實踐活動的板塊,情境真實,語言自然,編排科學、新穎,操作性強,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彰顯了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教材板塊內容既做到了內容和形式的有機融合,也能激發學生有效使用語言和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3.依據兒童認知,激發學生興趣
教材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主要人物為中心,關注教材內部的銜接,兼顧英語學習的基礎性和階段性。教材裝幀設計疏密得當,凸顯美感。精心設計了生動幽默的卡通人物,編寫了“環保”“互聯網”“健康飲食”“科學技術發展”等富有時代氣息的話題。
4.根據教學需要,豐富課程資源
教材由教科書、教師用書、練習冊、詞匯手冊、錄音磁帶、教學光盤(教師用)、學習光盤(學生用)、教學掛圖、教材培訓包、教材網站等組成的立體教材。教材的各個組成部分各具特色,各有側重,密切配合,優勢互補,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有利于學生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英語及英語運用。
三、教材板塊教學特點
譯林版小學英語按“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的體系編寫,功能意念話題涵蓋了個人情況、家庭人員、日常生活、學校生活、節假日活動、體育和文娛等20多個話題,以及問候、介紹、告別、感謝、道歉、打電話、就餐、就醫、購物和問路等約40個語言功能項目。教材的每個單元均由7~8個板塊組成,各板塊圍繞單元話題展開,各有側重。板塊之間存在關聯,有機結合,使同一單元中幾個課時的教學活動融為一體,讓學生對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產生整體感,并圍繞單元話題有效建構相關語言知識體系。
1.滲透語音教學
語音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基礎。新課標提出小學階段“語音”教學的要求為:學生能夠正確讀出26個英文字母;了解簡單的拼讀規律;了解單詞有重音,句子有重讀;了解英語語音包括連讀、節奏、停頓、語調等現象。考慮到兒童的認知特點,教材通過Sound time、Rhyme time、Song time等板塊,以韻律詩和整體認讀的形式編排了語音和拼讀規律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單詞中字母和字母組合的基本讀音;通過符號,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句子的重讀、連讀和語調等現象,培養學生良好的語音習慣和語音意識;通過節奏朗讀,讀出韻律詩和小故事,營造出一個輕松又有意思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氛圍里愉快地學習和使用語言。
2.強化聽說教學
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英語語言基礎。對話教學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Story time、Fun time板塊的語言材料給學生進行聽力和口語的訓練,可以采用對話表演、短劇表演和電影配音等形式,讓學生在能用恰當的語音語調朗讀的基礎上用英語進行口頭表達,訓練學生表達的流暢性,鼓勵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加以靈活運用,以培養他們進行簡單的日常生活的會話能力。Sound time、Rhyme time、Song time等板塊教學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語音基礎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熟悉朗讀時的語調變化,學生通過反復聽和反復模仿,不僅能解決聽力口語考試中出現的語音和讀音不清不準的問題,而且能幫助他們克服害羞心理。
3.增加語言積累
在Story time板塊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復述課文、簡述課文大意、討論等方式系統全面地訓練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通過Cartoon time板塊教學,訓練學生改編課文,使原來書本上的對話或課文內容內化。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能提高他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可以通過Grammar time、Fun time板塊,鼓勵學生根據課文新學的話題,歸納所學詞匯和句型,感知語法規則。提高詞匯短語的使用意識,使學生積累相關話題的詞匯短語,是提高話題簡述能力的重要途徑。
4.整w提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1-0116-02
備好課是教師上好課的基礎,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備課是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體現出一個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理念與教學能力,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主陣地。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既能從宏觀上把握教材的結構體系、編排意圖、教學策略,又要能從微觀角度入手有針對性設計與選用具體的教學方法,制訂詳細、全面的能力培養方案,落實具體而龐雜的語音、詞匯、短語、句式結構、段落篇章結構等語言、語法基礎知識。要想在備課中做到宏觀與微觀的統一,兼顧到教學方法與具體語言語法知識點的有機結合,需要教師進行長期的實踐與探索。傳統的備課,每個老師要獨自備每一本教材中每一單元的內容,花費的時間長,所以不可能做到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很精致;同時每位教師能力有差距而且也不夠全面,所以備課質量不一定高。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
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激活教師資源,開掘文本資源,促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從而真正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鑒于此,幾乎每個學校都在不同程度地開展集體備課。
然而,就像任何事物一樣,一旦缺乏思考和指導,集體備課活動在長期的實施過程中就逐漸出現了一些不良傾向:一是資源共享,趁機偷懶。省略個體備課,大家分工,主備人在網上收集資料,形成教案與大家共享。二是個人包辦,唱獨角戲,噤若寒蟬。主備人獨自發言,壟斷主講,其他教師默默聽講,“出工不出力”。三是模式復制,如出一轍,毫無個性。教師拿了主備人的教案,依法炮制,“唱同一首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在業務管理上普遍存在只重形式,只抓表面,不注重過程、不注重實效的情況。
我們不得不反思:為什么從理性角度分析的那種集體備課“集思廣益,輕松教學”的效果很難在實際工作中出現?我們要不要集體備課?我們需要怎樣的集體備課?如果需要集體備課,那么應該怎樣定位?集體備課就限于寫出平時上課用的“教案”抑或是“學案”?
生成教學過程觀告訴我們,“有備無患”的課堂已經不再可能。教師僅僅憑借課前的一次性備課根本無法高效有序地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沒有預期到、無法預期的現象此起彼伏。我們認為,切實有效的集體備課就可以較好的滿足現代高中英語教學的各種要求。切實有效的集體備課,就應該是教師間互相交流,互相進步,互相提高;集體備課,就應該是教師間對教材的處理、教法學法的確定、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預設與生成的技巧等等方面進行相互交流;最根本的是教師之間要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教學思維的碰撞或者是有教學智慧的共享,從而促進教學行為的改進。三年以來,作為備課組長的筆者,帶領全組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對提高集體備課效果做了些探討和思考,希望促進集體備課健康發展。
1 分工落實,彰顯個性
明確任務,分工合作,撰寫草案,這是集體備課前提。根據個人特長,全組教師在備課組長的協調下,承擔集體備課的任務。因此,備課組長應在每學期開學前根據本學期階段特點和學生特點以及教學內容事先有一定構思,開學后再根據學校安排盡快組織全組教師商量、討論好本期任務并形成文字安排說明每人一份(文后附一例本備課組集體備課安排表)。這樣一來,集體備課時間、地點、備課內容、主備人員、個性修改及教后反思制度化后,每位教師心中都有數都會在集體備課前做很好的準備。
三年來,我們備課組形成了一種“常規下的主題模式”,這一集體備課方式流程如下:反思上次主題的教學實踐同時確定下次集體備課活動主題及主備人——主備形成初步草案——全組討論改進初案——每位教師根據自己學生情況將初案個性化形成終案——上課實踐——反思準備下次集體備課交流。
以“說課”落實和優化備課的內容。主備的任務不是網上收集資料,形成電子教案拼盤式的草案,而是要研讀大綱說明和新課標等理論,要做好充分的學情調查,要將教學內容深入吃透,要梳理出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和教學目標,要確定好教學的重難點,并就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作深入地思考和設計,然后形成交流意見。在集體備課時主備不是讀教案設計,而是要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說依據,即說出為什么要這樣設計,盡可能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去審視、分析自己將要付諸實施的課堂操作行為。更高的要求是,主備人在說課的一些關鍵環節要設計若干預案供輔備教師集體討論、參考和選用,還要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大家討論時補充、修改,或圈畫批注,這一步是非常體現主備人個人素質及個性特點的。同時,輔備教師根據個人的特長,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同一堂課進行備課,即初步完成“確定目標、重點難點分析、教學過程設計、資源利用”等方案預設。
針對主備的說課及留下的空白、疑難問題,備課組集體交流后,由主備人綜合集體的意見和智慧,在個人草案的基礎上修改設計,形成初案。孟子曰:“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所以,集體備課后,規定每位教師特別是輔備人拿到初案后都要根據自己的個性情況、學生情況對集體備課的教案作深入地推敲、斟酌形成符合自己學生的終案。個性設計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識點的解說,可以是教學方法的更換,可以是教學片斷的增刪。落到實處,注重教師個性,掌握集體備課火候,在二者之間尋求取最佳優化點。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
2 研討常規,聚焦重難點
集體備課既然是教學研討,就需要有一定的主題。常規教學的集體探討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是抓住重點難點的主題式集體探討就更有價值。只有主題明確,教師才不會在研討活動中為備課而備課或是走走形式。而單個教師的能力有限,尤其是針對高中英語課改后新教材的取舍與組合,幾個教師在一起就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讓一些觀點或想法得到改進或完善,突出重難點,從而更有利于教學。結合新課程理念,可組內先布置學習新課標,然后組內各位教師交流自己教學中存在的薄弱點或困惑點,經討論后每組提煉出教學中存在的具有“共性”或“普遍性”的問題;然后按照“聚焦的問題”形成本組本次的研究主題。聚焦的問題和過程一一記錄在案。每個教師、每個組要養成勤于動筆的習慣,把想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都要記錄在案。主題不是空穴來風,它來自于老師群體、學生或老師們共同關注的話題。
高中英語教學中,除了常規的教材教學還有很多教材和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因此集體備課活動一定要主題化要解決實際問題。高一到高三,我們備課組除了每個單元落實主備人以外,還就每個階段的教學實際中出現的重難點根據主動要求、大家推薦或直接安排落實了主備人,輔備教師共同積極參與集體備課解決實際問題。三年來,出了六本教材我們還集體討論了:“如何銜接高初中英語”,“如何調動高一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科學布置英語作業”“如何搞好英語詞匯聽寫”以及根據學生的情況每一階段完形、閱讀、寫作等具體的教學問題。效果很明顯,輕松的解決了不少教學實際問題。
3 反思提煉,聚焦新問題
教學反思是對教師備課和教學工作的一種自我評價,是一個總結經驗和教訓而提升教師教學素養的過程。把教學反思納入集體備課活動中可以讓“反思”取得更好的效果,吸取眾人的經驗教訓對教師今后的教學指導和理論素養提高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為備課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使教學反思經常化,也可以使教師在反思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備課質量。要做到集體備課時集體反思就需要記錄好教學札記、教后感。做好教學札記,以便查缺補漏,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藝術與教學效率。寫好教后感,教師可以在總結中,發現自己的教學閃光點和教學缺陷,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提煉整理教學反思,撰寫教研教學論文。在經常堅持記教學札記和教后感的基礎上發現一些共性的、有規律的教育教學現象,加以分析和總結,撰寫論文。
然而,我們的集體備課恰恰就是缺少這樣的反思,也許更確切地說是根本就沒有反思。我們的備課是對下個星期要教學的課進行討論,而對剛剛完成的教學任務絲毫沒有涉及。這樣我們對存在的問題就一無所知,也就不能解決存在的問題,對我們以后的教學就沒有提高。所以,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對前面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反思,在反思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為以后的教學奠定基礎。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后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我們認為,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能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
4 結語
經過幾年的集體備課實踐,我們這個英語備課組確實得到了不少收獲。但學校如果配有相關的集體備課評價機制和提供集體備課研究指導,效果會更好。學校可以請專家作理論指導;可以請同行佼佼者作講座;可以評價每位教師的集體備課參與情況,看看該老師能否積極參與集體備課,能否在深鉆教材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能否查閱資料、補充教學內容,能否在集體研討時,發表有個性的見解,能否博采眾人之長,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等。將真正的集體備課進行到底,讓我們的教學輕松有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