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1篇生物高三總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為豐富彭水縣城鄉群眾的文化生活,我館從有限的購書經費中撥出一筆資金,特意從新華書店購買版權所有了一批新書分別贈送給彭水縣圖書館和郁山鎮文化站,這批新書共計272冊,價值6986元,內容主要為文學藝術、傳記、科普、勵志等方面。所贈圖書中,還有一些是從我館征集交換的所得的書中選出的。所送期刊主要為市文化局、廣播電視局辦公室贈送,少部分為本館職工贈送。
此次共贈送兩單位圖書333冊,期刊410冊,合計743冊。
二、編制、發放農科資料
針對彭水縣農業生產的具體信息需求,我館收集、整理、編制了煙草、食用百合等28個專題的資料70頁,共印制了35000頁。這些資料在活動現場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全部資料發放一空。
三、網上信息現場查詢
為了滿足鄉鎮群眾查詢信息的需求,同時讓他們對互聯網信息查詢方式有直觀的認識,我們在每個活動場地都開展了上網查詢信息的服務。這項服務受到了現場群眾的歡迎,共為他們查詢了蠶繭收購政策、青蒿栽培技術及市場情況、直銷企業情況等近10個課題。版權所有
四、培訓活動
此次文化局組織的送培訓下鄉活動中,我館承擔了“基層圖書館(室)管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概況與資源利用”兩個專題的報告,主講人分別為龍滔和宋繼珍。龍滔同志從鄉鎮圖書館的概念、服務內容、業務工作、評估等方面介紹了基層圖書館的服務及管理工作;宋繼珍同志從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緣起、全國及本市的工作進展、國家及本市的發展政策及趨勢、共享工程的資源與服務等方面介紹了共享工程,同時還介紹了數字圖書館、虛擬參考咨詢、互聯網利用等相關知識,展望了數字化文化服務在廣大農村的發展前景。來自彭水縣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文化機構的20多位人員參加了培訓。培訓活動受到了基層同行的好評。
五、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宣傳活動
此次三下鄉活動中一個重要任務是宣傳共享工程。除通過培訓班宣傳外,我們采取的主要宣傳方式為展版、宣傳資料、電腦演示三種方式。這次共制作、展示宣傳共享工程的展版6塊,不少群眾仔細閱讀后,還對展版的內容與我們進行了探討;發放宣傳共享工程資源與服務的資料500多份。此次活動對宣傳共享工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維持在80-100mg/dL范圍內;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會產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現低血糖癥狀,低于45mg/dL,出現低血糖晚期癥狀;多食少動使攝入的物質(如糖類)過多會導致肥胖。
4、消化:淀粉經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運輸:葡萄糖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主動運輸),經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隨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隨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
這學年來,本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工作責任心強,服從領導的分工,積極做好本職工作,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廣泛獲取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一、政治思想方面
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參加校本培訓,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筆記與理論筆記。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重復講書,我們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體的政治理論學習,還注意從書本中汲取營養,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
二、教育教學方面
本學年從事高三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2、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3、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4、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5、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師愛是偉大的、神圣的。師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脫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源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種巨大的力量。愛就是了解,愛就是關懷,愛就是尊重,愛就是責任,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 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磨練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
教師的責任不僅在于教授學生知識,更在于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為準則。
引言
學生能否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高三總復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生物在理綜三科來說,有的時候甚至起到了唱主角的地位。所以生物教師必須全力以赴幫助學生提高復習效果。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講究策略,采取科學的復習方法。本文主要闡述了在高三生物總復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近幾年高考生物的動向
自廣東省2010年實行高考改革以后,我們翻閱近幾年的廣東高考生物卷可以總結以下幾個特點。第一,題目更加貼近教材,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更加重視對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原理的考察。第二增加了試題考察的隱蔽性,試題的題材來源廣泛,通常是反映生產、生活、科研以及實驗方面的真實材料。以2013年生物試題分析來看,整卷具有選擇題易于理解,非選擇題難于讀懂,題目比較新穎等特點。從題目的題型分布來看,既考察了難度較低且考點單一,學生相對較容易得分的題目,主要是考查對教材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但也有大題目考察了學生關于生物學科的綜合運用能力和科學素養方面的能力。例如,2013年高考生物的第29題,在考察了學生在掌握課本的實驗基礎上,也考察了學生是否具有舉一反三遷移應用的能力。最后對于實驗表格的設計的考察,這在平常練習甚至模擬考也是極少出現。所以這些新的高考動向,給予我們針對建設高效的高三復習課堂提供了依據。接下來,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二、高三生物高效復習課堂建設實踐
1.構建整體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網絡
首先學生必須重視對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的復習,因為它們在整個生物復習中起著奠基的重要作用,是學生解決其他問題的重要源泉。所以在高三生物復習的過程中,考生應該整理和歸類基礎知識,使之形成一條完善的知識鏈和知識網。第一整理單一知識點,從一個知識點發散開來,找到相關的內容,弄清楚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在復習蛋白質時,首先將教材中關于蛋白質的知識點整理出來,然后一起記憶,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鏈接。例如蛋白質的元素組成、基本單位、生理功能、蛋白質的多樣性、分泌性蛋白的合成與分泌、蛋白質工程、蛋白質的鑒定等等。其次,對課本中很多相似相似、相關、相對、相依的概念、性質等可以進行歸類掌握,如蛋白質、還原糖的鑒定操作步驟的異同的比較。這樣學生就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掌握它們的共性,看出它們的差異,最后才真正掌握其實質內容。
2.重視實驗復習,學會探究設計
翻閱近幾年高考試題,教材中原樣的實驗題已經很少出現了。但是這并不表明我們不需要掌握教材中的實驗了,反而是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課本中實驗每一步驟的作用及聯系,讓他們從中學習研究事物、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探究的能力。這樣學生在遇到高考實驗題時候,就會有相同的思路。首先解釋實驗現象,理解整個實驗過程,完成題目所給條件的實驗設計得出正確結論。例如一些實驗教材中出現的經典實驗,像生長素發現、盂德爾遺傳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等等。都比較詳盡地介紹了實驗設計原理、過程、結果等。以盂德爾的遺傳實驗為例,充分體現了“觀察一實驗一現象一解釋一驗證一結論”特別是對照系的創立一定要保證只有唯一變量,并且保證其他的條件都是相同的,這一點是不能忽略的。所以學生在設計實驗的時候,就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來設計。不過得注意一些細節,首先就是要科學嚴密的設計實驗過程,盡量保證所有的條件都用上,所有的存在的可能性都找到。第二注意生物的學科特性,避免犯科學性的錯誤,例如在動物雜交實驗,動物生理實驗中的可操作性等問題。這樣的專題復習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得多運用發散思維解決問題。
3.從細微著手,抓住細節
因為高中生物知識點比較零碎,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很多。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教師和學生都得抓住細節。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對每節課都要精雕細琢。首先在形成知識網絡的基礎時,細分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并確定哪些知識點為重點,哪些為難點。告訴學生重難點知識,在課后多花點時間在上面。學生在整個復習過程中也得注意,有問題就記下來解決,有知識缺陷就記下來鞏固,有方法就記下來整理,只有這樣,循序漸進才能全面掌握知識點,做到面面俱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得善于積累,勤于歸納。找出共性,根據教學內容多運用比較法,歸納法進行教學。
4.注重圖解表述
近幾年,高考逐漸出現很多圖解題,在遇到這些題目,有的學生做得不得要領,經常會被扣分。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這類題型的做法。考生在復習時按照專題對圖表圖解題有針對性的復習,加強思維遷移能力的培養。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建立圖表圖解―基礎知識之間進行思維轉換,促使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接下來,筆者就圖解題的做法進行一些總結。首先學生得靜下心來認真閱讀題目內容,注意找出題目中關鍵性的字、詞、句。然后明確條件,理清圖表中呈現了哪些條件?思考題目中有沒有隱形的條件。再次,學生要找到命題人為了考察他們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和能力的高低而故意設置的陷阱。在讀懂明確條件后,學生找到設置陷阱的地方,確定一些有用的條件,屏蔽沒用的條件。最后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然后聯系教材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5.聯系社會熱點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達,我們可以將這些技術應用到高三的生物復習課堂上有的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師要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復習神經調節中的興奮的傳導這個難點,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興奮在神經元內,神經元間的電位變化和突觸內遞質的釋放過程,以及電位傳導和化學刺激的轉化。這樣學生就能夠理解興奮的傳導機制,達到復習目的。再比如,在復習基因遺傳和變異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有關人類基因計劃基因芯片等生物科學知識,讓學生搜集篩選分析和整理,從而拓展知識面,提高復習的效率。我們知道廣東省的高考生物比較關注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然后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遇到的這些熱點問題。這種題型也將會成為高考的新動向。因此在復習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向學生傳達近幾年生命科學發展中的遇到的重大前沿問題。教師闡述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并與學生加以討論,以培養他們提取有效信息編碼信息遷移信息的能力。
總結
教師需要在學生復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整理歸納重點,形成知識網絡,抓住細節,突出核心問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他們的遷移發散和創新的思維方式。讓學生能夠在高三有限的時間內各方面能力都獲得提高,這樣他們就會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楊群英,運用學案導學構建高效復習課堂―淺談學案導學法在高三生物復習課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論壇,2011(12)52-54
實驗題多表現為以分析實驗現象和結果、根據要求設計實驗方案、試題的答案趨向于開放性和創新性。同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為主。在生物學教學中研究性課題的開展對學生的實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利用現有的條件,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優化實驗方案的能力,成了許多教師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高考實驗題反映出學生缺乏實驗探究訓練,無法準確建構實驗模型,實驗設計模型的分析推理缺乏綜合、全面,少于實驗操作,脫離實際嚴重,實驗素質匱乏。反映出課堂實驗機會太少,哪怕是演示實驗,相反,講實驗、背實驗太多。知識的聯結與遷移、運用能力薄弱,不能將知識概念和原理運用于解決問題當中,反映出學生死讀書、讀死書嚴重,割裂了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的聯結,也是缺少必要的生物學實驗操練的結果;審題失誤、語言表達混亂更是十分普遍。有些教師平時不太重視對學生生物學考試的審題和語言表達,隨著開發性試題在生物高考中出現得越來越多的趨勢,學生因為審題和語言表達問題而失分相當嚴重,且具有一定普遍性。
二、真實有效開展生物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素質
首先,生物學實驗是生物學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物科學素養的核心內容。實驗教學應該盡量創設條件讓學生動手參與,特別是在農村,許多生物實驗是有條件和機會的,關鍵在于上下一心、端正思想。其次,切實有效開展生物學實驗,努力提高學生實驗素質也是生物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實驗都應該完成。有些學校由于條件限制,教師可以用的唯一的教學方法就是演示實驗法,采用這種教學方法的時候,教師可設法安排適當的教學情景,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使學生達到期望聽課或期望動手去做的境界。而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放手讓學生大膽操作,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在進行實驗時必須讓學生明確實驗步驟和方法,教師在必要時也要及時給學生講清注意事項。在學生掌握了步驟和方法的基礎上要放手讓學生大膽地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切不可代替學生的實驗,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徑,也是他們獲得感性認識的重要手段。這樣學生會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積極地動腦、動手,學會并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當然,讓學生大膽實驗操作時切忌放任自流,教師一定要隨時注意每個學生的操作步驟和方法,并給予及時的指導和糾正,也就是說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去獨立完成實驗,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認真完成實驗每一個環節,注重操作引導
教材中要求做的實驗,無論簡單也好復雜也好,教師都必須備好課,寫好切實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實驗課之前要親自動手做一遍,即預備實驗。教師做了,才可能指導學生如何應對操作過程中每一個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看到實驗現象,學到真正的實驗方法和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指導學生實驗時,教師既要面面俱到,事無巨細進行引導,又要注意切忌包辦代替。從實驗材料的選擇、儀器的裝配到操作步驟和技巧,既要科學規范,又要密切結合具體實際,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保證現象清晰,結果正確。如做“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時,在不同的季節可以采用不同的綠葉作為材料。
教師應指導學生注重實驗結果的分析與小結。在實驗失敗時,要如實地與學生一起分析失敗原因,或當堂重做,或下次補做,直到成功。只有引導學生扎實認真地學會實驗操作技能,教師的教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
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都與教材的重點難點有直接關系,只有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將其概括、上升為概念、理論,才能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只有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學生才能豐富感知內容并向知識和能力轉移,若不認真進行實驗操作,沒有實驗現象和觀察的基礎,學習效果一定不好。老師們應該經常訓練學生應用已學過的理論知識,結合實踐經驗,經過周密的探究分析、邏輯的推理作出科學、合理的實驗設計方案,并注意到實驗設計的基本方法、要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總之,在進行實驗探究課教學的時候,教師一方面要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實驗探究思維能力的經驗養成。
四、組織學生積極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進行實驗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細心觀察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并做好記錄。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觀察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強實驗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還應善于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積極的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對于實驗的成功要總結經驗,對于實驗的失敗也一定要找出原因,并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改進實驗方法,從而進一步加強實驗的效果。
在實驗過程中,某些原因,如實驗材料不佳,時間掌握不準確,操作程序不對,等等,都會導致實驗的失敗。不少學生習慣于失敗了重來,而不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所在,如果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實驗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教師應與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并找出失敗的原因,然后改進實驗方法,重復做幾遍,直至取得較為滿意的實驗效果。因此,在實驗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善于積極引導,學生們一般都能夠很好地充分開動腦筋,尋求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如何從生物學科本身來激發學生的探求心,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實踐告訴我們,結合生物實驗教學內容,不斷改進實驗方法,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和操作一些實驗,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