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刊的特點
我們試將期刊與圖書、報紙分別作一比較,以見期刊的特點。
1.與圖書比較
期刊多數是月刊、雙月刊、季刊;也有半月刊(如《半月談》)和周刊(如《了望》),出版周期比圖書短,因此能較及時地反映現實,追蹤學術界的動態。
一部圖書,通常是一個或幾個情投意合的作者圍繞某一問題展開論述或敘述,具有系統性的特點(論文集類是特例);而一冊期刊通常是眾多作者精神產品的匯合,具有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的特點。不同的觀點可以在期刊上爭論,并且可以一期又一期地爭論下去;而圖書,除了特意編輯的“爭論集”之外,難以像期刊那樣發揮“論壇”的功能。
2.與報紙比較
期刊出版周期比圖書短,但比報紙長。有人對此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報紙好比秒針,雜志是分針,圖書是時針,都圍繞時代的軸心旋轉。期刊反映現實不如報紙及時,但深度上超過報紙,正因為有充裕的時間,就可以從容地對某一時期的問題進行回顧、綜合考察和深入地評論。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比較報紙與雜志的平同時說:“報紙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每天都能干預運動,能夠成運動的喉舌,能夠反映出當前的整個局勢,能夠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發生不斷的、生動活潑的聯系。至于雜志,當然就沒有這些好處。不過雜志也有雜志的優點,它能夠更廣泛地研究各種事件,只談最主要的問題。雜志可以詳細地科學地研究作為整個運動政治運動的基礎的經濟關系。”多數報紙側重于登載新聞,文章一般不長,很少發表長篇論文。期刊雖然也有以登載新聞為主的(稱新聞性期刊),但大部分期刊是以發表知識性、技術性、理論性文章或文學作品為主,內容較穩定,篇幅也不長。學者發表論文(尤其科技論文),多以期刊為陣地,而不是以報紙為陣地。一方面是因為報紙篇幅有限,另一方面是因為報紙的主要任務不是發表論文。
二、期刊類型的介紹
所謂核心期刊其實就是由一定的遴選體系篩選而產生的期刊,目前,在國內一共有七大核心期刊遴選體系:2.1核心期刊
1.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我們常說的中文核心)
2.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又稱“C刊”);
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也是我們常聽說的“統計源期刊”;
4.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5.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
6.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7.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如果期刊被同時被兩種核心期刊遴選體系認定為核心,那么該期刊就是雙核心期刊,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CSSCI核心期刊為通常意義的雙核心期刊。
2.2普刊
正常情況下,分為省級、國家級,但是經過某部門或者團體篩選,成為核心的刊物就脫離了省級、國家級的劃分,統一成為核心期刊,普刊發表容易,對文章內容要求也較低。
1.國家級期刊
一般說來,國家級期刊,即由黨中央、國務院及所屬各部門,或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各民主黨派和全國性人民團體主辦的期刊及國家一級專業學會主辦的會刊。另外,刊物上明確標有“全國性期刊”字樣的刊物也可視為國家級刊物。
2.省級期刊
省級期刊,即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各部門、委辦、廳、局、所,省級社會團體和機構以及各高等院校主辦,在新聞出版部門有登記備案,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
更多期刊知識,歡迎咨詢本站客服。